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1. 引言1.1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当前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数学计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当今社会,数学计算教学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目前,现阶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普遍问题主要包括计算速度慢、计算精度低和对数学计算缺乏兴趣等方面。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

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和热情;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通过这些策略和方法的不断实践和完善,相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数学计算教学的关键问题数学计算教学的关键问题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与僵化化、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不够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采用传统的讲解和习题训练的方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导致教学效果较为局限。

当前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这导致了他们在数学计算方面遇到困难。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那些缺乏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和热情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投入,那么他们在学习数学计算时可能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造成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智慧教学:奏响计算教学的有效乐章——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扫描和策略探寻

智慧教学:奏响计算教学的有效乐章——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扫描和策略探寻

二、 策 略探寻 : 重建 计算 教学 的价 值取 向 1 . 创设 问题 情境 , 引发 求知欲
创 设 问题 情境 , 不 仅能 唤起 学生 的有意 注 意 , 引发 学 生
对 学 习 内容的 好奇 心 , 而 且能 激发 学生 的 求知 欲 。因 此 , 教
算 融入 学生 感 兴趣 的生活 情境 之 中 ,提 高 了学 生 学 习的 积
极性。
三、 理 念 内化 : 感 悟算 理与 算法 的和谐
算理 是 学 生走 向算法 的桥 梁 , 是 学 生学 习算 法 的基 础 , 而算法 是学 生 学 习的 中心任务 。 如果 仅是 强调 算理 , 虽能 解
决 问题 , 却 无 法 实现 计 算方 法 上质 的飞 跃 ; 反之 , 如 果 仅 是 强 调算 法 , 犹 如建 立空 中楼 阁 , 很难 稳 固 。 因此 , 教 学 中必 须
教 苑时 空 ・ 教研经纬
智慧教学 : 奏响计 算教 学 的有效 乐章
—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的现状 扫描和策略探寻
浙江上虞 市通明小'  ̄( 3 1 2 3 0 0 ) 宋园园
计 算教 学贯 穿 于小 学数 学教 学始 终 ,无 论是 数 学概 念 的形 成 、 数 学 结 论 的获 得 , 还 是 数 学 问题 的 解 决等 , 都 依 赖
不 仅对 学生 学 习数 学起到 了很 好 的促 进作 用 ,而 且加 强 了
过对 当前 计算 现状 的分 析 ,谈谈 小学 数 学计 算如 何 进行 有
效教学 。

计 算教 学 的数学 思考 ,这 也是 新课 程 背景 下计 算 教学 的重
要 价值 所 在 。

现状 扫描 : 审视 计算 教 学的 问题现 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

相比较而言,老课程标准对学生计算的能力提了很多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而现在却很少提了。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

一、计算教学存在的困境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

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

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

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

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及时优化。

在计算时,有的学生甚至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教师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忽视口算练习有些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

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这样的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5.教材的编排计算内容基本都是独立成章,先学加法、减法,再学习乘、除法,都是比较单纯的学习和练习。

只要是一进入这一部分的教学,师生之间就只有练、练、练,很少有关于算理的探讨、交流,只有学生练习熟练与否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优生练习熟练后的心浮气傲,一种是学困生动笔就出错的心惊胆战。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美国一位专家说过: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贡献于社会,一个廉价的计算器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

那么计算教学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1.触景≠生思,创设有价值的情景中抽象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要实现以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疑创设情景是解决传统计算问题的比较好的办法,因为有了情景,计算式题就有了生命活力;有了情景学生才会感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才会把计算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只有在情景中,才会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1: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老师创设情景:花园里有人在赏花,有一位老人在搬花。

有红花10盆,黄花20盆,紫花30盆。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创设情景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主动提出“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或“黄花(紫花)比红花多多少盆?”的问题,然后导入新课,解决问题。

想法很好,但事与愿违。

学生看到情景提了许多与本课不相关的问题:为什么红花那么少?为什么让老人一个人搬花?…2:教学“退位减”老师创设购物的情景。

“现在要用32元去买东西。

这是4元的钢笔,这是9元的汽车。

想一想,你要买什么?”“买钢笔,从32元中的2元中能否拿出4元?”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解决32-4的不同主方法:(1)将一个10元换成10个一元,再从10个一元中拿出4元,还剩28元。

(2)先从32元中拿出2个一元,发现不够,再将一个10元换成10个一元,从10个一元中再拿走2元,剩下28元。

(3)从32元中拿出一个10元和2元合成12元,从12元中拿走4元,剩下28元。

此情景的设计为学生算法的抽象打好了基础。

情景有无教学价值。

反思两则案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价值的数学情景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的,能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更多的数学联想,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的情景。

初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与改善策略

初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与改善策略

初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与改善策略摘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一直无法对计算知识产生学习兴趣,那么他们也很难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计算知识。

然而,纵观教学现实可以发现,小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兴趣低迷的现实问题,原因则是一成不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产生了认知疲劳,学生对计算课毫无期待,反而心生枯燥乏味之感。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有效分析,并基于教学现状提出了改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反思;改善策略计算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前提,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知识,把握估算技能,而且还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运算正确率等。

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本文将客观反映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以此为基础,阐述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一)实践机会少,知识基础差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应用题数量庞杂,教师旨在由此实现生活化教学改革,但是如果小学生尚未打好计算知识基础,那么就很难自主迁移算理算法知识,自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运算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比较重视算理教学,即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运算道理,所以教师会耗费大量精力去解释加、减、乘、除这四个运算概念,以便让学生巩固知识记忆[1]。

但是,“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足够的计算练习,即便小学生可以理解算理知识,却依然难以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无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情景教学无法与生活实际接轨情境在计算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小学数学教师也非常看重情境教学引导活动,而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然而,运算情境脱离了生活现实,并不能有效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

(三)没有养成运算习惯具体到计算教学层面却可发现,多数学生都尚未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例如有的小学生在计算题目时没有打草稿的意识,总是以口算、心算的方式在脑海中演算算式。

探讨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探讨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探讨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小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通常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基础。

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进行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人们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实际情况表明,许多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基础薄弱、计算速度慢等,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问题所在,寻找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问题,希望通过对当前状况的分析和对影响因素的探讨,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提升其计算能力,为其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提出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评价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四年级学生在进行简单计算时经常出现错误,缺乏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问题,以期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四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计算方法,理解算式的运算规则,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导致计算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

这也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通过分析学生当前的计算能力现状,探讨影响计算能力的因素,并寻找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我们有望找到一条有效的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路径。

【问题提出】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问题,分析影响计算能力的因素,探讨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并探讨数学教学方法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影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1. 引言1.1 现状简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似乎有所下降,他们更愿意依赖计算器或电子设备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未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启发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有望找到更多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1.2 问题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部分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耐心,导致在学生不理解或者错题时不能有效地引导。

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计算的厌恶情绪,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学生在枯燥的计算练习中容易失去耐心和动力。

部分学生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导致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出现困难。

这表明数学基础知识对于数学计算的学习至关重要,而一些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薄弱会影响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耐心不足以及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等。

我们需要找到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找到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学习困难的解决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今后更高级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II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研究的基础。

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学中存在着算法单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等问题。

III分析问题的原因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造成的。

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IV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双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促进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干预法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V结论通过本文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采用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提高计算正确率。

引言2011年,___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计算在小学数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研究中最基本的数学技能之一。

该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计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

21世纪是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时代,是信息、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研究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及改进 (3)

研究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及改进 (3)

研究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及改进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已经逐渐从简单的数学计算演变为了基础性的数学概念、思维培养、问题解决方法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不断从外部借鉴知识,其中涉及到许多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中外数学史的研究成果。

数学史作为一种学问,不仅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于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而,将数学史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1.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单薄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对数学史的介绍大多比较单薄,重视程度不高。

《小学数学》(人教版)的教材中,数学史的部分只占到全部教材的不到1%。

而在综合性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为:学习历史,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认识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人文、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思想发展的密切关系,但是该教材只提及了一些数学史中的著名数学家,然而缺乏深入的阐述。

2.教师缺乏数学史方面的知识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注小学生数学计算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对于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却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常常只被当做相关知识点的引子,而不是配合教学内容来详细讲解。

3.数学史的缺失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对数学史的忽视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当学生仅仅学习数学计算和知识点,没有了解数学史中的发展过程和数学家们的探索、实践,难以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本身,更难以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改进1.教材中应加入更多的数学史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学问,数学史的内容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被当做教材中的“点缀”,而应该注重其本身的价值。

教材中应该更多涉及到数学史的概念、方法、技术和理论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例如,对于小学一年级,可以适当引入自然数的历史演变和有趣的自然现象,如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中国古代有时辰,十二时辰一天),游戏中各种数字的变化等等。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成绩。

然而,许多小学生在简便计算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对此需要深入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旨在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1. 缺乏简便计算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简便计算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掌握简便计算的技巧,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2. 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很多学生在小学的数学基础较弱,无法应对复杂的计算,更是无法做出简便计算的答案,这给学生带来了困扰。

3. 学生对简便计算技能的认知不够学生缺乏认识和理解简便计算技巧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会忽视这些技巧的存在,导致数学学习的进度缓慢或出现错误。

二、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策略研究1. 自主性学习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练习,加强自主性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简便计算技巧,以学习出实处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2. 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教师应加强对简便计算技巧讲解的能力,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简便计算技巧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3. 鼓励多样化习题通过鼓励学生多元化的习题来强化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的场景下的简便计算技巧,做到多点突破。

总结: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注重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与此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断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摘要: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能够不断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也能够不断提升其思维的敏捷性以及灵活性。

素质教育的推行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简要介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现状,同时提出提升数学计算能力教学水平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引言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对于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加大。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成为有关人士重点研究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基本素质至关重要,通过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能够不断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现状1.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但现如今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的功利心态过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在实际教学时,希望运用题海战术,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在短期内有可能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以提高,但在运用过程中将会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探索相关问题,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极为不利,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

1.2对于计算工具过分依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计算工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实际计算时,人们可以将数据输入计算器中,通过计算器的运行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

虽然各类型先进的计算工具简化了计算过程,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

由于计算器普遍具有较强的便捷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往往会过于依赖计算器。

学生长期使用各类型的计算工具,会对于数学学科产生较强的厌恶心理,甚至也会对于自身的计算结果产生严重怀疑,不利于计算能力的全面提升。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计算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近年来,我们发现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计算速度慢、粗心大意、容易出错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为了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升数学计算能力,有必要对他们的计算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目前的计算能力水平、重视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影响计算能力的因素,可以有效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来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水平。

这也是本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所在。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数学运算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找出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有效计算能力培养方法,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研究目的还在于发现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发展的因素,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因素对其计算能力的影响,为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低年级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将来深入学习提供坚实的支撑。

其次,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研究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研究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课题研究对象:四年级学生一、课题的提出:1、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2、学生现状但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时候我们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们四年级数学组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二、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组认真确立了各自的研究子课题,并问卷调查了部分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对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我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算法和算理不明;经调查,有7%左右的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对算法和算理不明确而造成的;2轻视口算和估算;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估算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当教材汲及时进行,不汲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调查中有些学生把口算题当成笔算来做,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甚至有部分教师明确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就用笔算来解3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调查发现,尽管班情、学情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普遍不高,而且随着年级越高兴趣就越低;没有好的兴趣也没有好的习惯;调查显示,近78%的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也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首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如2/7+3/7=算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而算理是2个1/7加上3个1/7等于5个1/7;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片面认识,出现了一味追求多种算法,而忽视算理探究的问题,这值得我们的反思;因此,计算教学时,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2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综合每个年级数学学习教学总目标来看,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三、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首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如2/7+3/7=算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而算理是2个1/7加上3个1/7等于5个1/7;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片面认识,出现了一味追求多种算法,而忽视算理探究的问题,这值得我们的反思;因此,计算教学时,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三、采取的措施针对上面发现存在的问题,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错误,都应该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只有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有得放矢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研究中感觉,假如学生喜欢老师,自然就很喜欢听她的课,他们的学习就会感到轻松愉快,自然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因此,在学习中注重和孩子情感的交流,了解孩子们的所想,灵活改变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比单纯追求计算技巧和计算速度更有价值;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计算问题是在学生的生活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师应该立足于计算基础,把课本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问题“还原”到有关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中去,在现实情景中动态、生动的揭示计算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到计算很有趣,近而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热情和兴趣;其次,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课堂40分钟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积极用脑的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讲;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一丝不苟;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时,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又要让学生找到草稿中有无错误;再次,明晰算理,掌握算法,现实有效计算;新教材算理和法则都没有现成的文字呈现,但这些恰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学习,算理烂熟于心,法则知道于行;解释算理不必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只要切合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演示,还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明白算理的过程中,真正现实有效的计算;总之,学生脑中必须有“理”,才能掌握算法;学生法则的整理归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由扶到放,指导学生经历计算步骤的回顾,语言的简单表达到准确的语言概括,应用法则有序计算;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评价;最后,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能正确、迅速掌握运算的方法和熟练的技能,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1)重视口算练习口算是计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当然,口算技能和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训练形成的;如,每堂课前用2-3分钟进行口算训练以及每天下午10分钟计算训练,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计算课每节课前进行2-3分钟口算练习,形式活泼多样,方法简单易行;要使效果显着,还可以直接用口算卡;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数量可以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也可以视算,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看着题目写答案;还可以听算,教师读题目,学生说答案;口算训练只有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口算训练中发展学生思维;(2)加强课堂练习首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练,当堂清,就会成为“夹生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没必要进行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所以,实践表明,课题中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留5到8分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当堂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训练的效果是显着的;其次,提高练习的质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再次,练习要有趣味性;教材上的、教师、学生设计的练习题,都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的活动,如,小竞赛,趣味问答,开火车等游戏,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向上的状态;总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入手,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探究的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明晰算理,掌握算法,获取知识;教师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意志品格;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持之以恒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思维教育的现状及困难

小学数学思维教育的现状及困难

小学数学思维教育的现状及困难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往往注重记忆与计算,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思维教育的现状及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 记忆与计算为主导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往往将重点放在记忆与计算上。

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运算等方式获得成绩,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他们缺乏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2. 数学思维能力匮乏小学数学教育过于注重计算,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对解题方法、思维转换和问题解决过程缺乏掌握,导致他们无法在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找到正确的解决路径。

3. 教学资源与方法不足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相关教学资源和方法,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数学思维训练。

另外,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个别化教学也难以实施。

二、困难分析1. 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同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较为成熟,能够迅速理解并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而有的学生思维发展较为滞后,面对数学问题时容易感到困惑和无助。

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更加需要个别化教学。

2. 教师培训与专业能力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相关的数学思维教育培训,无法系统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在典型案例教学和问题解决训练上,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面临不足,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3. 评价体系不合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体系普遍侧重计算和记忆能力,忽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使得学生在应试中只注重答案的准确性,而对于解题过程、思考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三、解决方案1. 引入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引入探究式学习方法,将学生置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合理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 学情分析

数学 学情分析

一年数学学情分析一、学生现状:全班共有49人,其中女生28人,男生21人,平均年龄6岁左右。

从调查卷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掌握了这学期的知识,但还是有那么一部分的学生相对而言比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甚至有的孩子一直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二、存在问题: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三、采取措施: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小学数学计算策略课题结题报告文档

小学数学计算策略课题结题报告文档

《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富民县永定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现状分析: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

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老师仍然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

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非常高,约占分值的10%至15%之间。

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中出现。

导致计算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

经过分析找到以下存在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的原因不仅仅是马虎粗心,而且还有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界说1、课题名称:“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2、意义释要: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计算方法为手段,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我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着重于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

进行课题研究时,重在课堂实践。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很多家长和教育者都认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近几年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呈现出以下一些主要问题:一、基础计算能力不足很多小学生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容易出现错误。

他们可能在计算乘法时漏算掉一部分数字,或者在加法运算中出现错位等错误。

这说明很多小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缺乏,需要加强训练。

二、缺乏数学思维能力除了基础计算能力不足外,很多小学生还缺乏数学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提炼问题,也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算法。

这说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待加强。

三、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很多小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定理,而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这就使得他们在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无法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现状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应该采用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数学训练学校应该加强小学生的数学训练,开设一些数学竞赛、数学俱乐部等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估算、统计等,从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加深他们的数学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四、建立合理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长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数学2014·9一、教学现状分析———“简而不便”关于简便计算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学生在1~3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都有所接触,并不陌生。

现集中在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虽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灵活运用。

1.雾里看花,找不到“点”在作业中,我们会发现有这么一小部分学生,他们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不敏感,因此在作业中常常会雾里看花,一时半会儿找不出简便计算的关键点,以至于稀里糊涂,拿来就凑。

例如125×32×25,他们就发现不了32可以拆成8×4,25×4=100,125×8=1000;又如75×99+75,由于学生没有从整体上去观察,以至于发现不了后面一个75与前面99个75合起来一共是100个75;再如782-148+152,855+68+22,64×99这样的算式,我们的部分学生常常会被这些算式的表象所蒙蔽,稀里糊涂,拿来就凑。

782-148+152自然就被凑成了782-300=482,855+68+22中学生想当然地将68+22凑成了100。

在计算64×99过程中,想当然地就变成了64×(99+1),也被凑整了。

总之把不能、不该凑整的都凑整了,简便的目的是达到了,可是结果却错漏百出。

2.思维定式,非“简”不可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会有这么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思维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和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式。

似乎所有的题目都要简便计算,在他们看来,计算的首要条件就是一定要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以上这些问题,也深有感触,只是很多时候问题的发现往往是在学生出现大量的错误之后,而不是错误呈现之前。

更为遗憾的是,老师们不是从问题的本质、根源出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练习。

这样一来,简便计算从根本上变成了一种方法,在大家看来只有运用了这种方法才算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这无疑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研究课题问题的提出

研究课题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数学离不开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

(二)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
由于课改后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下降了、计算的速度变慢了、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了等等。

课程标准对计算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没有价值的计算题。

但是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

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

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
又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

这次课题研究设想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我国对小学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日渐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应当在当前的基础上再更上一层楼,那么就需要教师们重视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以及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标签: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策略;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计算教学可以掌握更多的计算技能并且熟练地将其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同时计算教学也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本文就将深入探讨在小学教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1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的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能够直接促进计算教学质量的提升,因为在分析学生们实际的学习状况和计算状况之后可以发现,通常在计算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基本都是由于学生的计算习惯有待纠正,不够细致和谨慎,从看错题目、到计算过程中出现问题、再到忘记验算环节,这些都是小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在培养计算习惯方面提出更多的、更严格的要求,让小学生从心底里重视对自身计算习惯的培养。

然而由于小学生普遍过于贪玩、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和保持良好的自律意识,再加上教师对学生们的关注度不够,没有时刻在一旁提醒学生,所以学生们良好计算习惯的提升仍旧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1.2计算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小学生的高涨学习兴趣需要被课堂上出现的新事物不断地刺激才能够得到长时间的保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新的教学模式,课堂的有效性的提高也需要通过教师不断地变换教学模式来实现,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计算教学模式都是单一的、长时间不发生变化的,学生长久地处在同一种教学模式之中,思维和想象空间也都被限制住了,学习兴趣也会不断下降最终甚至可能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和情绪。

1.3计算工具的加入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虽然说一些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等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是合理的,但是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时间适当地使用计算工具的话,则会给学生的计算学习带来极大的阻碍作用,也会堵塞教师的计算教学之路,当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首先计算工具让学生产生了依赖性,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计算器,学生们的手动计算次数大大减少,计算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升;其次是计算工具让学生认为只要知道计算公式、掌握计算的方法就可以,不必再实际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计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究陈少如2014.11.27 课改前,计算教学议论很多;——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全球最高,为什么要进行改革?——计算教学过于形式化、技能化,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计算教学的训练单调枯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过分强调精确计算,忽视了估算能力的培养;……课改后,计算教学仍然议论很多:——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和笔算能力)严重下降;——在计算目标(速度和正确率)方面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计算器的引入干扰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算法多样化”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计算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可以说没有计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

相比较而言,老课程标准对学生计算的能力提了很多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而现在却很少提了。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

对老师来说,计算教学是最不容易教学出彩的地方,我们很少见到有计算教学的公开课。

不是老师们认为讲不明白,反而恰恰是它过于“明白”了,一目了然,运算顺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哪个地方最容易出错,所有的一切清楚明了;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都认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根本不用老师来教。

学生明明会算,也非常清楚应该注意什么,可就是错误不断。

这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地方。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计算教学处在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呢?现状一: 以情境创设取代复习铺垫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要避免将运算及实际运用割裂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理解计算算理。

教材在编排时也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个个生活化的情景中认识问题、探索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

可是任何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现在的计算教学似乎走入另一种极端。

铺天盖地的情境创设取代了以往的复习铺垫,哪位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采用了复习铺垫就是老土的表现,就可能被指责给了学生过多的预设、铺垫,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的思考与对策:难道在计算教学之前复习铺垫真的一无是处吗?笔者认为,计算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说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知识,就需要20以内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知识;再比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就需要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知识……,一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复习铺垫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

所以,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其实并不矛盾,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创设的情境要便于学生探索、理解计算算理。

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

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就可以创设小猴买桃子的情境,盒子有10个格子,里面有9个桃子,外面有3个桃子,算算一共有几个。

这样的情境便于学生通过操作来探索计算的方法,盒子里的十个格子让学生容易想到先凑满十,在加两个的方法。

如果把这个情境里有格子的盒子换成篮子,效果就会相差很多。

创设情境重要的是为计算教学服务,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二)复习铺垫要适可而止,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

需要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此时在教学前进行复习铺垫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就可以复习一下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唤起学生旧知。

但是在进行复习铺垫的时候,切忌设计一些暗示性、过渡性的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样就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

许多时候没有必要去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情境来教学。

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之中,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的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

例如,学习“2250÷125”,已经有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

现状二: 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第一学段“内容标准”中说:“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一改传统计算教学中算法单一的局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是现今计算教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可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光环下,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并不管思维水平是否有提升。

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引导。

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算法虽然多了,却没有适时优化。

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甚至于没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需要学生探索28×12,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可能会想到用28×6×2=336或28×10=280,28×2=56,280+56=336,而对于从乘法意义出发的28+28+28+……+28(12个28)=336这种算法却很少有学生会真正采用。

如果千方百计的启发学生也说出这种方法,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浪费了更多的教学时间。

我的思考与对策:“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应该从“多样化”和“优化”两个层面来理解。

所谓“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

所以在引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励。

而“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它是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所产生的相对性。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孩子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算法的最优化和多样化。

关于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鼓励算法多样化,并非一定要算法多样化。

“多样化”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常常是富有个性的,“多样化”正是基于这种差异性,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一些教师却不顾学生的数学现实,片面求多。

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千方百计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事先预设好的方法,实在想不出来教师就引导或直接给予,由于一味求多,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围绕已知方法打转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则竭力去思考那些低价值的,原始的方法。

求多本无可非议,但有限的课堂允许学生想出那么多方法吗?有必要穷尽所有的方法吗?这些方法都是有价值的吗?孩子们都能接受吗?显然,这种为多而多的做法违背了“多样化”,方法多些没有什么不好,但不能把追求多种算法作为教学目的。

如果仅关注学生积极探索,千方百计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事先预设好的方法,这样忽视了孩子个性化的思维发展。

所以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一要看算法是否能解决问题,二要看算法是不是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结果。

(二)算法不必刻意追求“最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的思想是十分有益的,数学本身肯定是追求最优化的,但过于强调算法的最优化,势必回到“算法唯一”的老路上来。

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

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一些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美其名曰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关注算法优化,应以学生多样化的算法为基础,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在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虽然教师从某种角度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的,但未必每个学生都喜欢都能接受。

在多样化的算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也即只有“更优”,没有“最优”。

算法的优化决不是教师主观的指定与包办代替,要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

现状三: 重视笔算,忽视口算练习有些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

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这样的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我的思考对策: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

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

当然,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1)课前3——4分钟口算。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计算课每节课前进行3——4分钟口算练习,形式活泼多样,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可以直接笔答,即手头有一张口算纸,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数量可以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也可以视算,即教师出示一题目,学生看着题目写出答案;还可以听算,即教师只报题目,学生说出答案。

(2)进行针对性练习。

口算训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46×37”等进位乘法,练习4×7+4,3×4+1等口算,有利于学生在计算中正确地进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