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3

合集下载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6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6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

(播放山洪视频)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

(大、猛、狂)(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

出示三个句子:(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

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

(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

(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

(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桥梁形态和建筑特色;2.能够简单描述桥梁的历史和故事;3.能够通过描写语言,表达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家乡桥的形态和建筑特色;2.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3.描写家乡桥的情感和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桥梁的历史和故事,并引导学生简单描述桥梁的历史和故事;2.教学难点:通过描写语言,让学生表达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集体授课法:共同探讨、共同学习;2.小组讨论法:多角度视角,分享思考;3.个别辅导法:针对学生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引导。

五、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教师放映图片,展示不同形态、不同图案的桥梁,引导学生畅想它们背后可能存在的故事和历史。

2. 正片(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桥梁的历史和故事,引导学生在讲述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展示城市化进程给家乡桥梁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还需要保护什么。

3. 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阅读练习,内容为相关家乡桥梁的历史故事,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简单整理,用语言表达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感受。

4.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家乡桥梁的知识、情感和思想,强化理解。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述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并简单描述桥梁的历史和故事;2.学生通过描写语言表达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3.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情感和思想进行理解和总结。

七、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课件;2.家乡桥梁的图片、模型等观察材料;3.相关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故事;4.相关阅读材料。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将知识点(家乡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桥梁的历史和故事)与情感和思想(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城市化进程等变化对家乡桥梁的影响)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对家乡深入了解,增加自豪感和自我价值感。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5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5

《家乡的桥》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2、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体会作者爱桥、怀桥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习复述课文,能按小标题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水乡小桥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离开他的故乡江南一别就是几十年。

每次与朋友谈起江南,故乡的人、故乡的景始终萦绕在他的眼前。

尤其是故乡的那些小桥。

于是他就提起笔写了这——板书:家乡的桥齐读课题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为什么作者如此留恋家乡的桥,家乡的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挥不走,抹不去的记忆呢?轻声读1、轻声读读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2)故乡的桥的哪些内容给作者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2、交流板书造型千姿百态名称多、美我们的乐园三、理解桥形,品味语言。

1、自己读读课文第3节,课文写了两种桥,你最喜欢哪一种桥多读几遍想象一下这桥的样子?2、交流看媒体指导朗读3、学了第3节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作者只写了过户桥、单拱桥,可为什么说千姿百态?你们谁来告诉我4、师:小结,课文抓住了家乡桥中最有特点的桥介绍,说明了家乡的桥千姿百态。

四、学习桥名,感悟之趣1、教师引读文中描写桥名的句子2、换一种形式念文中描写桥名的句子。

3、品读王维的诗句,理解“撷取”的含义。

(1)你们读过王维的这首诗吗?“如意”两字就是从“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这诗句中撷取出来的“撷取”是什么意思?(2)撷取指摘取较高雅,珍贵的事物,如撷取天上的星星,大家一起再念念写如意桥的语句。

4、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5、体会儿时坐船、看桥名、听故事的情趣。

五、欣赏玩耍语段,体会惬意。

1、指导朗读,体会惬意和难忘。

(指名一男生读——师生配乐读)2、家乡的桥真是让我们看不尽,想不完,此时此刻,我们大家大概有许多话要说,我们来看一个填空,读读课文考虑3、小组讨论交流朗读六、总结课文,理解长相忆。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0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0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爱桥、怀乡之情。

3.学习用总分段式写话。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难点:学习用总分段式写话。

教学准备:教师:相关课件学生:预习本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大屏出示几张江南的图片,教师问:知道这是哪里吗?(江南)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学生汇报。

2.师:江南,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江南以风景如画、繁荣发达著称,所以无数文人墨客纷纷用诗文表达了他们对江南的喜爱、怀念。

比如在白居易眼中,江南是这样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跟老师一起读)而在江南长大的王申浩眼中,他的家乡是这样的:我的故乡在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生齐读)师: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河长(多),对河的喜爱之情。

师:“网布”把家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错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

2.师: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还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

真可谓是“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它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王申浩写下了《家乡的桥》(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第1题大屏出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家乡桥的特点?2.学生完成自学要求,完成后坐端正。

3.学生汇报,教师展示:桥多、造型千姿百态、名称美、孩子们的乐园4.师:大家找得又快又好!你们能介绍一下经验吗?(找中心句、关键词)三、细读感悟1.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家乡桥的特点写清楚的呢?以造型千姿百态一段为例,请大家快速地读第三自然,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家乡桥的特点写清楚的?(大屏出示)生:抓住过户桥和单孔桥进行描写,突出了家乡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2.师:下面我们就边读边感受作者家乡的桥的造型吧。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2.家乡的桥》教案_11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2.家乡的桥》教案_11

《家乡的桥》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理解“俊逸潇洒、刚毅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累积描绘字体的词语。

学习本课的写法,赞叹自己的家乡,能够运用总分式段落的写法,并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会家乡的桥的独到构造,领会作者热爱家乡,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领会作者热爱家乡,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热爱家乡,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配乐赏识江南图片,老师范读《忆江南》师:江南美吗?今日,就让我们跟从王申浩再次走进江南,去领会迷人的江南景致,特别是那令作者非常想念的家乡的桥。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来,齐读课题柔柔地读轻轻地读师:学贵有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依据你们的疑问老师概括出这样几个问题?课件出示:1. 自由读课文,用“〇”圈出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家乡的桥有什么特色?作者为何要写家乡的桥?师:孩子们拿起你的书、带着问题,高声的读,专心的读,有感情的读.教师巡视师:你们读得入情入景。

不动笔墨不念书,依据上边的要求把你的思虑,你的想法标注在文中.三.学习研究桥多师:你们自学画批的特别仔细,师:家乡的桥有什么特色呢?(我从课文中知道了桥多我还知道了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桥的名称美也特别美桥还作者儿时的乐园)师:你从哪句话或许是哪个词领会到桥多呢?用你的火眼金睛从文中找出来吧。

“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着一个乡村与另一个乡村,连结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我感觉到了村与村之间要过桥,一户人家家与另一户人家也要过桥,我感觉到了桥好多。

)“假如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在我的故土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只需有小河就会有桥。

让我们来赏识一下。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把小河比作血脉)人身上的血管你数的清吗?能够用哪些词来形容小河多?(数不胜数不计其数不计其数千千千万)孩子们的词汇量真丰富。

你还从哪个词中读出了小河多?是的,小河长小桥就多!堪称“无桥不行路,无桥不行村”。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5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5

小学语文第十册《家乡的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过程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情感态度: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怀。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语文书、笔、课堂作业本四、教学程序(一)激趣感知平台小桥流水人家,青山绿水环绕,这就是美丽的江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课文走进江南,去领略迷人的江南景致,尤其是那令作者无比留念的家乡的桥。

(二)体验共建平台1、出示自学指导一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想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检查自学情况。

2、出示自学指导二(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

(2).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小桥多,桥形独特,桥名美。

(3).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读出美感。

重点指导: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那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夜里,你撑条小船穿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夜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会听到什么要求读出夜的宁静,和谐,体会情境美。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体会”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的意思,并通过给各种桥配不同字体的桥名体会”相衬相映”。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家乡的小桥不仅造型千姿百态,而且桥的名字也非常美,让人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特色,真令人向往!在这么美的地方一定留下了我们愉快的童年生活。

3、出示自学指导三(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说说桥乡孩子可以参加哪些活动想象一下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乐趣。

(2)、指名反馈。

引导学生读好重点句,说说体会。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2课《家乡的桥》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2课《家乡的桥》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2课《家乡的桥》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家乡的桥》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感受作者对家乡桥的情感表达。

2.2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学会通过描绘事物,传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3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桥。

1.2板书课题《家乡的桥》,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好奇心。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2.3学生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3.1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3.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导学生学会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课堂讨论4.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2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5.课堂练习5.1设计描绘家乡事物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5.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板书设计家乡的桥1.桥的形态2.桥的变迁3.桥的回忆4.桥的情感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3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3

家乡的桥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品味语文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品味语文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学设疑,激趣引题1、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是一首大家都熟悉的童谣,它使人想起了小时候的事儿,也勾起了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也摇到了家乡的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家乡的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呢?教师归纳梳理:①从哪些方面介绍家乡的桥?②怎样介绍家乡的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组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不易理解的字词多读几遍,标注出来。

2.汇报交流。

雄赳赳弯弯绕绕飘逸潇洒凉悠悠千姿百态刚劲雄健自读,指名读,师相机指导书写及词语释义。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一)自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你对家乡的桥了解了些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同桌交流)1、总体汇报:对家乡的桥都有哪些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2、分别感悟:数量多造型美名称美极了玩的乐园(1)教师引读文中描写桥明的语句。

(2)欣赏不同的桥名,感受中华书法艺术品的美妙,体会儿时坐船,看桥名,听故事的情趣,理解。

积累“飘逸潇洒”“刚劲雄健”。

(3)指导朗读,抒发阅读感受。

(4)欣赏感兴趣的桥名字体,介绍介绍。

(5)找出儿时在桥边玩耍的情景语句,读一读,体会惬意与难忘。

过渡:家乡的桥,它记载着家乡的历史,传承着家乡的文化!那么作者写家乡的桥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我们来交流这个问题。

(二)作者为什么写家乡的桥1、恋桥,文中体现在哪儿?2、家乡的桥就是我们的乐园,根据这段内容,可以用课文中的话,可以用自己的话填一填:一想起家乡的桥,我就想起_________;就想起__________________;就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3、带着恋桥、思乡情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感情。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了解家乡——洛阳的景观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和描述家乡的美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情感交流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营造班级和谐、爱国情感浓厚的课堂氛围。

(2)学会尊重、欣赏和保护家乡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环保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家乡的桥(1.5课时)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和描述家乡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1. 识读生字词,掌握相关概念,如历史文化等。

2. 理解古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现场讲解与举例说明,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当前所学内容。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来发掘文中的美好内容;同时,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共同纪录并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

六、教学手段1. 实物或图片。

2. PPT演示。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垂钓行动中所了解的桥洞,初步探究出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桥。

2.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一下,当他们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见一座仿佛蕴含着历史文化的古桥,会有什么感受?(二)阅读讲解1. 教师讲解:通过图片和板书的形式,介绍大禹治水时期留下的“凌汇桥”,并告诉学生这是洛阳著名的古桥。

2. 听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内容,老师(或课代表)向全班读出一遍文章,让学生跟着读。

3. 短文解读:分段讲解文本,阐述文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某项知识。

4. 词语辨析:解释一些不熟悉的新词语或词组,例如“框架式”、“石拱桥”、“雅致雄浑”、“别有洞天”。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家乡的桥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家乡的桥_西师大版

12.家乡的桥“师”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此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不是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老小皆可合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不过“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拥有知识,更重于流传知识。

教课目的察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少儿生活靠近的,能理解的察看内容。

随机察看也是不行少的,是相当风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察看,一边发问,兴趣很浓。

我供给的察看对象,注意形象传神,色彩鲜亮,大小适中,指引少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察看,保证每个少儿看获得,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察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少儿学习正确的察看方法,即按次序察看和抓住事物的不一样特点要点察看,察看与说话相联合,在察看中累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机遇,指引少儿察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巨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少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海洋的波涛。

有的孩子“ 云跑得快。

”我加以必定“ 是云。

”当少儿看到,我告他“ 叫光。

”接着少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机:“ 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雨下得怎 ?”少儿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察,少儿掌握“ 盆大雨” 个。

雨后,我又少儿察明朗的天空,朗自的一首儿歌:“ 天高,白云,儿,儿,太阳公公咪咪笑。

” 抓住特点景生情,少儿不印象深刻,雷雨前后气象化的学得快,得牢,并且会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到山下去看树>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西师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美丽的小桥,展现了江南水乡那份悠远的意境。
全文共分5段。第1段只有一句话,这个比喻句内涵丰富。“血脉”原指人体内流动血液的脉络,而在这里把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比作了网布在大地母亲身上的一条条血脉。可见小河与大地母亲是多么亲密呀!
3、利用口语交际课,加强学生说话练习。
4、通过日记、课堂小练笔和习作课加强学生写的练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赏析词句法、感情朗读法、创设情境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恋桥、思乡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二):家乡的桥有什么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
1、总体汇报:家乡的桥都有那些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数量多、造型美、名称美)能告诉大家你是采用什么好方法把它们又快又准确地找出来的,——抓总领句。对,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抓每一段的总领句。抓住总领句,就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分别感悟:
特点一数量多(课件)
我们来看第一个特点——桥多,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桥的多?指名读。
2、质疑: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家乡的桥什么样子?家乡有多少座桥?桥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写桥?……
你们可真是爱提问的孩子!这节课,我们重点带着这两个问题——家乡的桥有什么特点、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来学习课文。[课件]
1、感受江南美景。
2、课题质疑,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疑自探
课前谈话:同学们,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度过这愉快的四十分钟。出示课件(欣赏):江南美景,播放“谁不说江南好音乐”。
1、谈话引入:同学们,这里美吗,想去看看吗?这节课,请大家跟随作家王申浩到他的家乡江南去看看那里的桥。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12*家乡的桥
第2段写故乡的桥多。村村相连,户户相通都靠桥。桥和小镇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第3段写了故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作者没有将桥的姿态一一罗列,而是选写了最简单朴实的过户桥和最漂亮气派的圆形石拱桥。在二者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尽情想象其他因地制宜、美观实用的小桥姿态。
第4段先总写小桥名称美,再具体介绍。从根据形状得名的“元宝桥”“骆驼桥”,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千姿百态”的桥造型美;从“震龙桥”“娘娘桥”我们走入了水乡的民间传说;随着“如意桥”,我们走进了水乡悠久的文化。桥名美,桥名凿刻有趣。在石桥的映衬下,“或隶或楷或草或篆”的字体,或“飘逸潇洒”或“刚劲有力”的风格,由“趣”生“情趣”。而那“足足可装一条船”的外婆的故事,则进一步引发我们无边的遐想。
写:有少部分学生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而大部分同学别说习作,就是写几句话,也是错字连篇,词不达意。
这个班最为令人担忧的是语言的积累极为匮乏,阅读面非常狭窄,这直接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有效提高。
对策:
1、创设班级图书角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2、强化听力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习惯。
第5段: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在家乡,我们孩子最恋的是桥”。为什么呢?“整个炎热的夏天,家乡的桥也成了我们的乐园”。作者再通过具体的描写把孩子们的快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桥进一步的赞美,桥是孩子们的“乐”园。作者只是恋桥吗?不是。由恋桥,到思乡,此时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本课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是学生积累和感受语言魅力的好素材,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读记,畅谈自己的感受,揣摩本文在写作上的妙处,是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看自学提示:出示提示,指名读(出示课件: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1、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2、总结课文梗概。
培养良好阅读能力
三、解疑合探
(一):初步感知情况检查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认为那些自然段最不好读?谁有勇气来把它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同学们,读的真好。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家乡的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来交流。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读:这个班的朗读能力一般,只有少数学生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有个别学生甚至连一句话都读不通顺。
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家乡的桥可真多呀!
特点二造型美(课件)
(1)作者是怎样介绍桥的造型美的?介绍了那些桥?
(2)过渡:(课件)我们来看——过户桥有什么特点,谁能有一个词语概括一下?那个字最能体现过户桥简单?出示图片。一个“搁”字不仅连起了两户人家,还连起了两户人家的什么?——情谊。(看似不经意的一个“搁”字,却充分展示了过户桥的简约美,作者用词真是妙呀!)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课二类生字以及有二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在我的故乡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优美景致。
(2)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爱桥、怀乡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恋桥、思乡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