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上)

合集下载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11政府工作报告要点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刊集纳报告要点,供读者参考。

“十一五”时期成就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

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

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

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往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今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增长依然强劲。

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

在汽车、家电、家具、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之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政策刺激力度和效应有所减弱,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同比降幅较大,消费实际增长有所回落,但居民自主消费动力依然较强。

(二)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

在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超出预期。

一是占我国出口市场50%以上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经济复苏较快,进口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二是民营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明显,今年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性质企业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增加出口信贷、为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多种政策措施,减轻了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生产能力的冲击,多数企业生产恢复迅速,部分订单转移到我国。

(三)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解析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解析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解析领会和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难对明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作出初步的判断。

现状:通胀压力明显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今年,自2008年以来的通胀预期终于变为现实,公众切实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5.1%,已创28个月来的新高。

预计全年均值将超过年初预期的3%。

说明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轮通胀的形成因素异常复杂,既有来自于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又有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农产品(16.83,-0.38,-2.21%)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

另一方面,整个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

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减缓,这主要是因欧洲债务危机所致,“中国制造”的国际需求将进一步减弱。

其次是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导致美元贬值,从而使中国的出口更加困难。

再次是我国农业的增产问题。

农业是基础,农业不稳,全盘皆输。

截至今年,我国农业已连续7年大丰收,实现了“七连增”。

但2011年,是否还会保持这样的大好局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积极稳妥、审慎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是要继续发展经济。

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要“积极”。

“稳健”是要控制通胀。

通胀压力很大,要防止经济过热,就必须“稳健”。

可以看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和具体政策是互相对应的,体现出中央政府的深思熟虑和综合考量。

就财政政策而言,从2008年11月起,我国已实施了两年多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稳定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的财政支出,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三农”、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建设,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2011年经济走势

“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2011年经济走势

“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2011年经济走势作者:金三林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23期“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由人均GDP3000多美元的中低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迈进的阶段。

从国际经验看,这一时期若发展战略不能及时转型,经济将面临被原有增长机制锁定的风险,从而使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处于停滞徘徊期,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总的来看,“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总体有利,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回归正常轨道,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左右,但价格上行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一、“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将持续调整,对我国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格局将继续调整,并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据有关国际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潜在增长率可能在3%左右,低于2000-2007年的平均增速。

二是全球经济将寻求结构再平衡,发达国家将逐步转变消费模式,注重提高储蓄率,降低消费率,并要求中国这样的贸易顺差国扩大消费,减少贸易顺差。

三是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新能源、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等若干重要领域将酝酿新的突破,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新技术不断成熟,若干国家将会在这些领域形成新的战略优势。

四是全球治理结构将继续调整,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发言权将进一步上升,G20将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平台,全球金融监管合作会进一步强化,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将会加速。

五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成为大势所趋,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压力不断增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201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201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三)新兴市场成出口新引擎
据海关统计, 据海关统计,2010年1至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年 至 月 2677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3%。其中出口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 亿美元 和进口规模也分别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和进口规模也分别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出口增长 33%;进口增长 亿美元。 ;进口增长40.3%;贸易顺差为 ;贸易顺差为1704亿美元。 亿美元 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强劲复苏, 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强劲复苏, 充分说明中国出口产品强大的竞争力。 充分说明中国出口产品强大的竞争力。
三、通胀形势及流动性分析
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以农产品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一是以农产品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二是我国央行长期实施的“宽松” 二是我国央行长期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导 致流动性泛滥,并继而引起原材料、农产品、 致流动性泛滥,并继而引起原材料、农产品、资 产价格的轮番上涨; 产价格的轮番上涨; 三是我国过高的贸易依存度而带来的输入性通胀 因素
(一)“转型”助推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具体来说, 具体来说,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受到以下四个方 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受到以下四个方 面的提振 一是区域振兴规划的相继实施将提振投资。 一是区域振兴规划的相继实施将提振投资。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全面推进将助力投资。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全面推进将助力投资。 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支撑投资增速平稳增长。 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支撑投资增速平稳增长。 四是总的投资环境改善加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四是总的投资环境改善加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六、我国货币政策及具体措施
稳健的货币政策 1.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2.适度增加外汇储备 3.调整人民币汇率 4.继续实施资本项目管制 5.信贷政策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倾斜

2011中国gdp

2011中国gdp

2011中国gdp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当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详细分析2011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因素,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经济影响。

2011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了47.1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3%。

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份之一。

中国GDP增速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但在2011年的这一次增速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减缓所导致的。

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据了10.3%、45.3%和44.4%的比重。

其中,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等;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金融业、零售业等。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业的比重逐年增加。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投资和出口。

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减缓,出口成为了重要的增长动力。

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总额达到了2.1万亿元,增长了20.3%。

同时,投资也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2.7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3.8%。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的大力支持。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宏观调控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支持力度。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稳定了国内经济,提升了市场信心,促进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然而,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仍然依赖于投资和出口,对内外市场的依赖性较高。

其次,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2011年经济政策稳字当头

2011年经济政策稳字当头

2011年经济政策稳字当头2010年12月14日09:56南方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召开,2011年政策基调尘埃落定: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

在这八个字中,最被热议的是‚稳‛字。

一个‛稳‛字,不仅仅暗示了未来货币政策的收紧将是逐步和渐进,不会一蹴而就,也代表着货币政策的选择并不仅仅是收紧,还要确保经济的平稳。

而亢奋不已的物价走势,则成为影响中国明年诸多政策目标能否完成的最大悬念。

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目标能否实现,未来宏观政策具体会在哪些方面有所调整?以及一些被决策层强调的民生问题如何开展?南方日报记者昨日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北京的一些著名专家,试图为读者解释上述问题。

本期嘉宾张汉亚中国投资协会会长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诸建芳中信证券(13.40,-0.10,-0.74%)研究部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八个字意味深长主持人:周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政策思路,如何理解这八字方针?张汉亚:‚八个字四个词‛各有指向这次定的‚八个字四个词‛的方针各有指向。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是中央对物价、对金融调整进行认真思考之后提出来的。

‚积极稳健‛指的是在明年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央还要实时观测经济发展的走向出现过快增长,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使之不要过快,货币政策平稳稳健。

‚审慎灵活‛指的是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要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包括投资等方面要保持合理增长。

谭雅玲:措辞上重在安抚市场心理之所以用这八个字来表述明年经济政策的走向,是因为现在形势的焦点和热点就是通胀的问题。

从稳健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强调回归常态的政策把握和风险控制的运行,所以在措辞上面的严谨和安抚市场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十大基本取向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十大基本取向

国家信息中心: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十大基本取向2010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护航下,尽管外部环境变幻不定,但国民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年经济增幅达到10.3%。

2011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比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如何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发展和改革等部门会议的召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已浮出水面。

一、深层次体制改革开始破局改革有两种逻辑,一种从问题的表层开始,逐步推向深入;另一种从顶层开始,着力于解决基础性问题。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余年中,多采用第一种改革逻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留下了某些“深水区”的硬核问题。

已经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同时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表明我国将着眼于解决体制机制的根本性问题,将考虑改革方式的调整。

中央将开始从体制“顶层”考虑改革的“纲”,构建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不再满足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表象改革。

二、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战略融合加深2011年宏观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追求短期目标的同时,宏观经济政策与中长期战略融合加深。

所谓中长期发展战略,就是中央为“十二五”规划定下的主基调。

“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体现在“一个主题”与“一个主线上”。

主题即“科学发展观”,“主线”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强调“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意味着继续抽紧粗放式扩张得以延续的约束条件,主要是以往所依赖的“三廉价”要素约束,即廉价劳工、廉价土地以及廉价环境。

转变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转变,包括了经济增长动力与市场的转换。

“十二五”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一是调整需求结构。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支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下大气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治措施

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治措施

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治措施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

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的投入。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

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要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要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要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

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强化乡村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培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解决好农村融资难问题。

要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户运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011年中国经济走向(生存必读)

2011年中国经济走向(生存必读)

2011年的中国经济走向(天涯:生于0715)历史就像一幕幕的大戏,以情理之中的方式开端,以意料之外的方式结束。

2009年是大戏的序曲,刚刚形成一个开端;2010年。

时代的大幕开始徐徐拉开,追求享受的人们开始看到部分的场景,开始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2011年,“波澜壮阔”的场景开始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以后的磅礴进程作出强有力的铺垫。

2010年的“由奢入俭难”,是因为人们在心理上难以放弃过去的“美好时光”。

当人们“没有”的时候,可以平心静气地继续“没有”的生活;但是当人们“得到”之后,已经形成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这时候再“失去”的话,就开始面对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

不过,历史潮流无法抗拒,能够提早收缩战线,主动“由奢入俭”的人们,在克服了心理难题之后,生活就会变得相对容易;而在仍然追求奢侈享受的人们,将经历被生活压垮的难题。

打个比方,一支箭射向蓝天之前,首先需要拉满弓,积蓄箭发射的力量。

而人生也是一环扣一环,进行“由奢入俭”的行为,只是主动为新的时代提前做好准备。

当“波澜壮阔”历史开启的时候,做好准备的人们,将更有机会在磅礴的历史进程中生存下来。

而只考虑眼前利益的人们,拒不做出改变,将来只能被动对付变化,被历史的大潮所淹没。

2010年,经济以情理之中的经济火爆局面开场,然后以情理之中的“经济增长”结束,没有一丝悬念。

根据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GDP)应该能够达到10%,因为这已经是很最保守的数字了。

从各种数字来看,中国仍然处于一片欣欣向荣之中。

从推理来说,这些数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毕竟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统计局的计算都用上了电子计算机。

随着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强大,统计局的准确率应该比50多年前的误差要小很多。

50多年前,由于各种度量衡不很准确,所以误差大了点,在实际亩产几百斤的情况下(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出现了亩产几万斤、十几万斤的数据,误差上百倍到几百倍,最后饿死了几千万人。

那么,国家吸取这个“教训”,通过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让各种数据的误差更小,误差不会再发生了。

2011年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房价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

但是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为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还应该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2011年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1.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控制CPI在4%左右”,但根据现实情况如下:自4月份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遭遇了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天气,局部地区旱涝形势急转,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进而进一步推高物价。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升高。

食品价格上涨的动力已经从“市场投机”因素开始向“生产成本”等中长期因素扩散,预示着通货膨胀压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天气、疫病、减产等不确定因素都会触发食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较强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

2.固定汇率制度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现实汇率水平受平价的制约,人民币不能自由浮动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

在这个条件下,如果进口商品的价格升高而人民币汇率没有上至的话,很有可能导致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现在中国对原材料的需要越来越多,中国虽然是原材料的大买家,但是却不是原材料的价格制定者,所以中国只能为高涨的原材料买单。

原材料涨价之后做出的成品在卖出的同时也回涨价,最终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3.外汇水平也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但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随着外汇越老越多对人民币的需要量越来大,会发行更多的货币来兑换外汇,也就是说市场上得人民币越来越多,货币多了自然就会产生通货膨胀。

如果人民币没有固定汇率制度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就会自动升值,也就可能避免通货膨胀。

4.美元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美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现在中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也几乎是所有的新兴市场都面临通货膨胀的影响,而现在世界上的大宗商品借个持续上涨,连一些发达国家也要面对通货膨胀了,面对这些没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为了刺激经济,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印钞票,美元多了就会贬值,但是美元又是世界货币,是一种主要的避险货币,现在手持美元的人很多,美元如果贬值他们便想办法把美元换成其他更之前的商品上了,例如石和矿石,使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所以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有美国的一点责任。

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

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

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拉动和支撑作用继续增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夏粮生产和农业农村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这些表明今年中央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效的。

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臵,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力求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之间寻求平衡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进入七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政策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7月4-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部分省政府负责人、企业界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1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继续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6点意见;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7月11日出版的《中国全融》杂志上撰文表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进一步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突出和重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格稳定。

结合这些情况,本专题将主要讲以下四个问题: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一)经济增长温和减速,总需求小幅放缓1、经济增长温和减速(1)经济增长减速的总体状况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6%。

其中一季度增长强劲,增速为9.7%。

进入二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一定回落,增速为9.5%。

有关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12.10-12)的报导

有关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12.10-12)的报导

中央经济工作精神解读明年战通胀五大着力点新华社记者任芳、姚玉洁、陈黎明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之一。

为此,持续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确保农产品(17.41,-0.19,-1.08%)有效供给”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第二大任务。

相关人士指出,以上两大举措将在抑制通胀方面直接发力,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形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等措施,也将成为2011年应对通胀的重要着力点。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是我国货币政策继2008年“从紧”和2009年、2010年“适度宽松”后,再次回归长期实施的“稳健”。

“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

”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

缓解通胀压力,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同时要控制新增贷款规模。

过去两年,我国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17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71万亿元,成为全球货币供应量第一大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当日,央行年内第六次、月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会议闭幕第二天,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

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除了稳定货币供应增速,还需采取“水多了加面”的方式,动员更多资源进入市场,例如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合法交易、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等,以消化超发的货币。

完善汇率机制扩大进口规模2005年汇改以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首次公开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中。

此外,本届会议首次将“扩大进口规模”提至平衡宏观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高度。

赵涛说,顺差扩大是导致人民币超发的重要原因。

力缓通胀压力,要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加汇率机制的灵活性;通过扩大对重要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设备等的进口,适当减少贸易顺差。

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2年经济工作重点分析

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2年经济工作重点分析

四、2012年中国主要经济走势预判
• 1、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 • 2、通货膨胀压力减弱 • 3、房价会继续下行
15
6.9
GDP总量
5.8 3.6
2.8 2.5 2.4 2.2 1.8 1.7
意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巴西 英国 大 俄罗斯印度 利 单位:万亿美元
• (2)纵向比较 • ①年度比较
• ②季度比较
GDP缓慢回落的原因
• 一是外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 • 二是有政府主动调控的因素
“2011年GDP的逐季回落, 也有我们主动调控的因 素在内,在很大程度上 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 ”
在转变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进≠“速度”
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 2、为什么强调“进”
“不进”无以维“稳”
3、如何实现“进” (1)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出口优势企业、 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2)加快能源价格体系改革
(3)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 度,增加对农民及城镇低收入者的补贴,大力发 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民生。
2011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4.8%。 2012年2月24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二)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外部因素:国际经济环境异常复杂和困难
(1)全球总需求不足局面仍可能继续,发达国家市场 有可能继续萎缩 (2)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仍会不停地发酵,但危机不 至于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却会引起欧盟内部的分化 (3)中东、北非的事件并未结束,从混乱走向战乱的 可能性依然存在 (4)新兴经济体因为受终端市场萎缩的影响和资本外 流的影响,经济增长将放缓 (5)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仍然会大起大落

解读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数据

解读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数据

五大数据看走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键数据2011年03月05日12:08 来源:新华网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

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

而事实上,这些年中国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须的。

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

“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

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整个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各地的情况看,很多新上马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保障房等民生投资力度加大,内需市场进一步启动,从这些情况判断,8%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其中透出的是一种更趋冷静的发展理念。

”全国人大代表刘卫星说。

“由于去年10月以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会大于下半年;夏粮收割之后,粮价上涨压力会有所缓和,通胀压力会有所下降。

整体上判断,今年的通胀仍然处于大致可控的范围。

”巴曙松说。

采访中,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物价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下,今年全年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总体温和可控,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局面。

精解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精解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一个五年,发展重点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很多热点问题有了明晰的解答,两位看后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常修泽:印象深刻的有三条:第一,对于中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分析比较冷静。

国际上来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影响比较深远,现在还面临若干不确定性,国内来说,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还比较多。

包括收入分配的问题,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老百姓最关心的物价问题、房价问题、腐败问题。

总之,思想还比较冷静;第二,未来的发展思路有一些新的思维。

表现为放慢了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由前一段(时间)热衷于追求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换,特别是着眼于民生为本,思路上有一些新的东西;第三,在操作上,今年提出要办十个方面的事情,尤其针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和房价问题提出了一些做法,比较扎实。

主持人: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谢鲁江:今天全程听了总理的报告之后我的体会是:“十二五”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民生来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几乎所有提出的措施、目标、任务,都是围绕改善民生(展开的)。

主持人:今年提出了两个数字,GDP目标8%,“十二五”平均目标上又定成了7%,对这个数据,两位有什么看法?常修泽:前些年我国经济运行速度比较快,前十年平均大约是在10%以上,去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还是超过了10%,达到了10.3%,这种高速带来了诸多问题,给环境、资源带来的压力比较大,各方面都比较紧张。

我曾经做过一个曲线分析,纵坐标和横坐标做了两条线,一条线是经济增长线,十几年来,经济增长线比较陡,向东北方向发展,但居民收入这条线(包括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这条线的增长幅度缓缓往东走,稍微偏北,于是我们看到这两条线出现了缺口,而且缺口呈现扩大趋势,增长的这条线往上走,收入这表线往平了走,收入呈现扩大趋势,这令人担忧。

2011中国经济发展及政策取向

2011中国经济发展及政策取向

3 、国内防 通胀和稳 增长等 两 势 ,预 计一 季 度 为全 年 增 长 的谷 底 ,随
难 问题 将 更 加 突 出 。
受 流 动 性 过 剩 、 自然 灾 害 频 发 、
成 本 上涨 、国 际 传 导 等 多 因 素 的影
响 , 自8 份 以 后 , 国 内 C I 幅 逐 月 月 P涨 扩 大 。 1 月 份 , C I 比上 涨 4 4 0 P同 . %,
2 中国经济发展及政策取 向 1 0 1
2 1 年是 我国 “ 0 1 十二五 ”的开局之 年 ,无论 国 内经 济走势 还是 国际经济环 境 ,
都正 在 向稳 定发 展方 向迈进 。国家宏观 政策也 将从 “ 机管 理 ”回归 常态 。然 危 而在经 济增长企稳 回升 的同时 ,通胀 压力也正 趋于增长 。
和 收 入 将 继 续 增 长 , 目前 劳 动 力 供 求
创 下 2 个 月 的 新 高 ,而 且 上 涨 的 商 品 5 种 类 也 大 幅 增 加 。其 中 ,食 品价 格 ( 要 是 部 分 农 产 品 ) 和 居 住 价 格 对 主 C I 幅 的 贡 献 度 在 9 %以 上 。而 农 产 P涨 0 品价 格 的 上 涨 ,除 了 自然 灾 害 等 因素
略 有 是 鼓 励 消 费将 是 国 家长 期 O年 加 引 起 的 连 锁 性 反 映 所 右 较 2O1
场 仍 旧脆 弱 ,失 业 率 居 高 不 下 ,其 经 济 复苏进程 将持续 但缓慢 。根据I MF
1 、国民经济发展基础 良好 。
2 l 年是 “ 二五 ”的 开 局之 01 十
收 入 分 配关 系 ,抑 制 消费 的 因素 将 进一 步 消 除 ,居 民消 费 潜 力将 进一 步 释放 ,

第一讲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第一讲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3.通胀压力进一步蔓延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进一步提高。一季度,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进一步提高。一季度, 价格同比上涨5.0%。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七涨 价格同比上涨 。分类别看, 一降,其中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 一降,其中食品上涨 , 2.0%,衣着上涨 ,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 , 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 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 , 6.5%,仅交通和通信类消费下降 ,仅交通和通信类消费下降0.1%。 。 其中, 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同 月份, 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 比涨幅创31个月来新高 环比下降0.2%,环比 个月来新高; 比涨幅创 个月来新高;环比下降 , 降幅要比过去15年的平均水平低 年的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降幅要比过去 年的平均水平低 个百分点
4.居民 居民收入增长受通胀影响 居民
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 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6472元。 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同比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 同比增长 ,扣除价格因素, 7.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 长7.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 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 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4.3%。 。 一季度政府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1%,比 一季度政府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 2001-2010年平均增速提高 年平均增速提高13.1个百分 年平均增速提高 个百分 点。
未来价格走势仍有上行压力
受全球流动性充裕、 受全球流动性充裕、前两年货币快速增长以及存款 持续较大幅度实际负利率等因素影响, 持续较大幅度实际负利率等因素影响,当前社会通 胀预期仍很强,通胀压力并未实质性缓解。 胀预期仍很强,通胀压力并未实质性缓解。 除了要高度重视国际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带来的涨价压力,更要看到,随着劳动力成本趋升, 带来的涨价压力,更要看到,随着劳动力成本趋升, 农产品、 农产品、服务业等包含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价格内 在上涨压力较大,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 在上涨压力较大,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这 些因素有可能系统性地推高价格水平, 些因素有可能系统性地推高价格水平,并容易与通 胀预期交织影响,相互推动。 胀预期交织影响,相互推动。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201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内外部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经济调控目标1. 经济增长目标: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旨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特别是要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3. 能源消耗目标: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协调发展。

4. 就业目标:保持就业稳定,提高就业质量。

通过促进创业和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实现就业目标。

二、主要任务1.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4.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5. 加强社会保障:加大社会保障政策的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工作。

加强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6.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保持社会稳定。

应用文-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上)

应用文-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上)

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上)'2011年中国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上)联盟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科学、系统地谋划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蓝图。

从会议发布的信息看,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以加快转交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发展、保民生、促改革,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呈现转型的新取向。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内容,各大主流媒体、相关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纷纷言论,热议2011年中国经济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本文将之划分为宏观篇、产业篇、民生篇、改革篇四大篇章,提炼关键内容,展示深度解读,总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注各种复杂难点问题,深刻把握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

宏观篇:一条鲜明主线,一个基本取向一条鲜明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今年以来,我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针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摩擦迅速增多,使得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资源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革新蓄势待发。

转变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新的一年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一种全面深度的调整。

从三次产业看,需要加强基础地位,做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

从“三驾马车”看,需要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增创外贸新优势。

从城乡区域看,需要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这些调整,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关系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

在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下,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中的一些新、新提法、新领域引起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它们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同时深刻影响着国民经济推进的整体质量与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
点(上)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上)论文联盟http://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科学、系统地谋划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发展蓝图。

从会议发布的信息看,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以加快转交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发展、保民生、促改革,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呈现转型的新取向。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内容,各大主流媒体、相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言论,热议2011年中国经济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本文将之划分为宏观篇、产业篇、民生篇、改革篇四大篇章,提炼关键内容,展示深度解读,总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注各种复杂难点问题,深刻把握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

宏观篇:一条鲜明主线,一个基本取向
一条鲜明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今年以来,我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针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摩擦迅速增多,使得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资源环境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革新蓄势待发。

转变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新的一年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一种全面深度的调整。

从三次产业看,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做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

从三驾马车看,需要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增创外贸新优势。

从城乡区域看,需要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这些调整,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关系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

在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下,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中的一些新热点、新提法、新领域引起社会各界密切关
注,它们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同时深刻影响着国民经济推进的整体质量与力度。

需求结构调整方向: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中国明年经济政策的核心主题之一。

会议特别指出,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一些专家指出,在收入分配改革困难重重,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显得十分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去年的会议内容,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没有再提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内容,这意味着明年的消费增长将步入更为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轨道,而非继续停留在由政府刺激带动的局域性消费增长上。

同时,从6项经济工作任务中也可看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等对消费起到正面和实质性作用的政策,都已被提及。

投资结构调整方向: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在谈到优化投资结构时,会议明确要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
要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提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时,会议提出,要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与去年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的表述相比,中央的态度仍未放松。

宏观政策在投资方面趋紧,或将使得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预测,明年投资增速将下降到20%左右。

区域结构调整方向: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

对于区域结构调整,会议一改去年西部、东北、中部、东部12345下一页欢迎浏览更多论文联盟首页→ 经济论文→ 基本经济问题文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