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的研究培训讲稿

微型课题的研究培训讲稿
微型课题的研究培训讲稿

微型课题的研究培训讲稿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主要是一线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或典型意义的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

一、微型课题从何产生?

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如:一青年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发现连续几个班的测试,读图分析题型中地理位置的判定是失分的“大户”,平时讲解学生好像理解,但一到考试就模糊,于是就将“读图分析题地理位置的判定错误成因及改进方法”定为一微型课题的研究。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如:一数学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比较困难,每次考试分数都比较低。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考试分数呢?最初教师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将“我做错的题目”,“我不会的题目”写在本上,让这些学困生记数学日记,借助数学日记这个平台,让学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也可以把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写下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感受到,这个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有一定效果,于是产生了“利用数学日记转化后进生个案的研究”。

3、来自同伴的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的研究。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如:赏识教育在改变与转化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的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二、微型课题的基本理念:

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一一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一一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一一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一一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一一撰写报告(提供经验和成果,总结提高)。

收获即成果。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三、微型课题研究“四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

短,即周期短。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想研究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

平,即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活,即灵活。“微型课题”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选题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局限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也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 发现问题就可以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它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四、微型课题应“四宜”

选题是微型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那么,选题如何进行呢?

选题宜新。如果选择的题目只是在前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缺少新认识、新角度和新材料,是很难写出新意的。因此,题目必须新颖。这里的新颖一是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关注主流教育媒体的新动向,把握新热点,选准新角度,此谓“锦上添花”。二是针对原有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解决之道,即“旧瓶装新酒”。

选题宜小。微型课题题目一般不宜大,即切口要小。选题过大,一是受到时间、精力、资金等限制,短期内很难取得具体成果。二是容易写得空泛,研究得不深不透,对自己专业成长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帮助。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小题目去研究,方向就会看得准确,问题可以说得深刻,结论可能下得透彻。

选题宜实。选题要注意实用价值,要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四个来源:一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三是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四是教育实践中的新发现、新创造,包括空白的填补,“通说”纠正,“前说”的补充。总之,教师要多结合本职工作,多研究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选题宜熟。立足本职工作,选择熟悉的、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这是教师科研应坚持的原则。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工作熟悉,有浓厚的兴趣,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获取资料相当方便,能得到同行的指导和帮助,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向大家推荐的几个有关微型课题研究的网站:

微型课题研究网,冯卫东博客,校本教研网

五、微型课题有哪些品质”

1.微小微型课题既不是中观的,更不是宏观的;它的视域、论域和切口都比较小。如《小学语文课堂合作“边缘人”现象研究》、《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摘抄实效性研究》等,就符合“角度要小,挖掘要深”的原则。前者研究课题合作中“边缘人”现象的成因、类型、对策等,有利于解决课堂合作面较窄、民主平等较淡等问题;后者针对阅读摘抄有形无实、效率不高的现实,研究和寻找提高其实效的方法与路径。可见,微型课题的研究对象比较单一,研究的截面(涉及范围)相对较小。

然而,也有一些老师的“微型课题”则不然,如,《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小学科学“问题导学、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等,题目就给人“老鼠咬蛋,无处下口”的感觉。

2.成型微型课题研究的是具体的小问题,但又不是一己的、个别的问题;而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实现“类型化”。如《课堂提神用什么招》、《怎样夸孩子最有效》,就是对“类问题”而非“个问题”的研究。而《一道平面几何题的多种解法研究》,对象过于细小,并且即时(一堂课内)可以解决,很难“成型”,因此不能成为“微型课题”。由此可见,它应是予以持续关注的问题,随生随解的问题则不能成为“微型课题”。

3.应时微型课题在研究当下的问题,说今天的话语,而不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好孩子”情感障碍个案研究》就很应时,因为在目前,一般人眼里的“好孩子”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或情感障碍,耐挫能力较弱。有学者曾经指出:面对“优生”,教师在深感“幸运”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这个问题如今已经到了非研究和解决不可的时候!

4.正向所谓“正向”,即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如《合理使用“心罚”的研究》、《微笑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的研究》等,其价值导向就存在偏差。所谓“心罚”,顾名思义是对儿童心灵的处罚、惩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柳斌则反对用故意给学生心灵带来伤害的言行进行所谓的“挫折教育”。可见,“心罚”本身就不合理,自然无法“合理使用” 。而微笑是人内心深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现,一旦“运用”,它则由情感“异化”成手段,有着很强的刻意性、寻利性、庸俗性;在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演变成雷霆大怒,急风暴雨。

《小学语文试卷人性化设计研究》则是正向的。当然,人性化不宜仅仅停留于

“温馨提示”,更应指向试卷呈现的内容和试题本身,如果这些是非“人性化”的,有刁难学生的成份甚或以学生为敌,那么“温馨提示”等不过是装潢门面,自欺欺人。

5.可行有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也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自己对这些问题又颇感兴趣,为进行研究还做了不少准备。但在课题的具体设计中,则有意无意地求精求深,希望最终实现较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如,一位园长一直比较关注幼儿心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为此申报了《幼儿心理特征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很显然,它不仅切口太大,而且过于专业化,她很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如从观察幼儿某一心理现象入手,注意发现和总结它对幼儿语言习得的影响,探索出优化影响、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可行路径。即着重从实践或操作的层面进行小切口的研究。而《农村小学如何开好家长会》,则熨帖可行,因为它要研究的是家长的“技术路径与方法”问题,不需要非常精深的专业理论支撑,可以在个人或群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

6.深度我们也倡导“把微型课题当作学问来做”,这样将较好地走出“从实践到实践,从经验到经验”的低层次循环运行状态,进而不断形成和增大研究者的“深度”。

“深度”源自思考,也源自对理论的学习、吸纳、消化和运用。如关于《怎样夸孩子最有效》,研究者可以引用昆体良的话作为论据:“现时流行的一种最坏习惯是所谓‘恭维',即不管是好是坏,学生们都不分青红皂白地互相喝彩,这是一种不合适的、戏剧性的、与纪律严格的学校不相容的习惯。此外,它对于学习还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敌人。因为如果不管说了点什么就立即得到暴风雨般准备好了的赞扬,在他们看来用心和勤奋就完全是多余的了。”再如陈桂生教授的话:“廉价地叫好,比唠唠叨叨的批评好不了多少,它同样会使

年轻人心烦。真正不可抗拒的批评,是不轻易的批评。同样,真正有力量的夸,是难得的夸。”

好的微型课题一定兼具以上六个乃至更多的“品质”,缺一不可;这些“品质”,既体现在课题选择,也体现在方案设计、具体实施中。而不成功的课题未必兼具与上述“品质”相反的各种缺点,但至少有其中一种,而每一种都是

“致命”的。

讲座稿痴心一片终不悔心血浇开希望花

第六小学惠彦玲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那么如何让这一双双童真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又怎样使这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健康成长呢?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我做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

一、用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 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作为班主任应该有更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

要把自己的爱撒向每一位学生。要用火热的爱去熏陶天真烂漫的心灵,用爱心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使每个学生都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爱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小事反映出来。例如每天早晨走进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增减衣服,每天做操时,看到学生红领巾没有戴正,提醒他系好或帮他们系好,有学生衣服穿得不够整齐, 轻轻地帮他拉一拉,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是否有病,要么护送回家, 要么借钱看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这些事看起来很平常,但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作为班主任,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 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身心的健康和思想状况,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那些学习退步的,考试发挥不好的;有困难的;缺少母爱父爱的等等。我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他们,不断与他们谈心,这样既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记得我以前带过一名叫薛莉蓉的女同学,她学习上不用功,作业练习经常性的不做,喜欢跟同学找事闹事,无组织无纪律,养成习惯很不好。经过数次批评教育,都不见效,我经过了解得知,她的父母离异, 父亲患有重病在身,无人顾忌她的学习。她从小生活在缺少母爱的氛围中,当我得知此事后感到自己受到一种良心的谴责:自己的学生处于这样一种环境, 我却一无所知,简直太不应该了。面对她,我知道最她需要的是什么?心灵的创伤要用母爱来抚平。平日里,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接近她,找她谈心, 给她开小灶(做学习上的辅导),给她送衣服穿,送水果吃,刻意创造机会的让她为我做事,慢慢的这位学生把我作为她的知心朋友,遇到困难,或是不开心的事会主动告诉我。渐渐地,她不再沉沦,努力学习,数学成绩一天比一天好,各方面较前有明显的进步,至今每见到我总是微微一笑。是爱,感化着个个学生,是爱,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天天向上,爱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 但它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在学生面前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

的阳光。”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平时,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首先做到。记得开学不久要迎接检查,学校通知各班卫生大清扫,当我把这个消息传达给学生时,大部分学生面无表情,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迟迟没有人动手。看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自己拿起扫帚开始扫地。看到此景,同学们先是惊奇地看着我,而后纷纷拿起工具,擦得擦,扫得扫,不约而同地投入到劳动之中,就连平时最不爱劳动的袁理同学也加入到劳动的行列。之后,我主持召开了一次“劳动创造美”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我表扬了袁理同学。望着袁理同学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我感到非常地欣慰。是啊,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我虽然只是付出了一点劳动,但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使我看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因此我时刻进行自律,要求自己用健康向上的心灵,真诚模范的行为感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的行动。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去做的。

完善班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主任必须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多而繁杂。例如每天督促学生打扫卫生、检查家庭作业、上早操、做眼保健操、各种集体活动等,班主任都得到场。每学期工作计划、期末总结、每周班会、布置教室、出黑板报、主题班会、班主任手册的填写等工作都要到位。加上学生中的的偶发事件、家访等琐事,耗费的时间无法计算。那么怎样才能比较轻松而又出色

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要注意培养班级的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可以培养班干部的组织能力。现在我班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必须分工到各个班委。例如早操由体育委员负责;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代表负责。卫生则由卫生委员负责,当然班主任要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例如进行大扫除时我把任务分工到人,劳动委员负责检查。哪里不干净,找到当事人立即清除。我做巡查,在巡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成绩好的同学和部分班干部劳动不踏实,生怕弄脏了衣服,表现出一副娇滴滴的样子。大扫除后我及时总结,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同时,我问他们,你们将来想做大事吗?他们说:“想”!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强的,都能理解。我乘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一个人如果

连教室都打扫不好,那还能干什么事?要想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上往往能看到一个人思想深处的东西。教育他们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不能浮躁, 何况是班干部,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己不正,何以正人?这些学生在我的教育下,转变了态度,变得热爱劳动了,每次大扫除还主动领任务。

如今,一个良好的班风已经形成。

四、要有一颗平常心,学会自得其乐。

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班主任更不容易。有人可能会抱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也正因如此,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当班主任,我认为你现在如果是班主任,就不要抱怨,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苦中寻求快乐。我们要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凡事要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静

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不足,要学会自得其乐。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要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痴心一片终不悔,心血浇开希望花”,这几年来,我确确实实付出了无

数的心血与汗水,但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一种成长,一种历练,当孩子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当孩子懂得团结友爱礼貌待人时;当孩子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时;我的内心是欣慰的,是满足的;是骄傲的,我感到自己无愧于班主任这个称号,无愧于学生们喊得那一声声的老师,无愧于家长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以上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加谦虚的向各位同仁学习,更加真诚地对待我的那些孩子。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参加工作第四个年头了,从来没有接触过课题,也从来不敢去接触,因为我一直感觉“课题”是个遥远的东西,不敢去触及。直至今年有同事跟我提起要一起研究一个课题,我才打破这种不敢去触及的思想,勇敢地去尝试一下。 我一直都觉得我是幸运儿!包括这次也是,因为当我想要去做课题,而又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分宜县教体局邀请了新余市教科所袁剑芳老师来到咱们分宜进行《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一堂讲座听下来,我真是受益匪浅。刚开始不知道“课题”是什么?听了讲座之后,我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甚至在课堂中我就有了我要研究课题的大概思路了。 袁老师告诉我们:“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我才明白,原来在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中。“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课堂内外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去选题?选什么题?听了袁老师的讲座,我才明白,选题是如此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1、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的教学现象与问题。2、从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3、从教育改革的热点、重点问题中去发掘课题。4、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5、从对某教育现象进行调查而形成课题。

袁老师在讲解选题时给我们举了很多错误的课题题目例子,看到这些课题时,我当时还觉得这些题目不是挺好的嘛!听了袁老师的讲解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题目也是要咬文嚼字的。 接着袁老师给我们讲解如何填写课题申报书,其中,袁老师强调课题论证是整个课题申报书填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对所选课题及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进行评价性研究的过程。 最后袁老师给我们介绍如何给课题结项。课题结项不容忽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整理结项成果附件、填写结项报告书。 一堂讲座听下来,总觉得还没听够,因为我之前对课题是一点都不懂,现在听了袁老师如此用心、细心的讲解,我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思,我会努力把我的第一份课题做好!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077-小学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1、问题提出:足球运动是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远观世界足坛足球实力雄厚的国家不仅仅专注于足球职业化的建设,其更注重于校园足球的建设,通过校园足球来源源不断的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中国足球未能走在世界足坛的前列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足球后备人才青黄不接。2015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在有关单位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认定,经综合遴选认定并命名北京市崇文小学等8651所中小学校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我校荣幸成为这首批8651足球特色学校之一,经过3年的实践与发展,我校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校园足球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成就中国足球梦想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工程,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抓手。 课题界定:本课题结合校园足球开展现状,提出“校园足球”基本概念,以学校为中心,在广大学生中全面开展以促进学生强身健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足球相关活动的总称。在社会活动中“模式”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发展模式”是指已经开展并实践的样式,“校园足球发展模式”是指为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依据现有的条件以开展足球活动为载体,形成自身的足球发展样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对健全和青少年足球运动的良好开展,可能是国外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研究较少的主要原因。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培养中心模式为主,如德国的“天才促进计划”、英格兰的“品质特许计划”等;另一种是以学校模式为主,代表国家是韩国和日本。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目前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尤其2014年以来,随着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大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以及《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大力发展学校足球成为共识。但是,如何有效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如何将足球文化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文化当中,则未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也没有典型推广案例。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足球运动不仅仅需要的是勇气和精神,更需要的是知识和智慧,文化沉淀与底蕴。这一切,都离不开有力的教育支持,离不开规范的校园生活。以正规学校为依托,配合学校素质教育,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为前提,形成新的足球运动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尝试和探索过程。实施本课题使体育教学改革新形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教育水平得到提高,使本校体育教师的课余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体育健康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利用学校平常的常规教学模式与足球兴趣培养相结合,健全了学校足球运动普及方式,通过学生管理自己的足球俱乐部锻炼提高学生实践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同时以点带面,通过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少儿体育人才、办现代化学校,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帮助学生通过体验足球运动,实现对体育,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使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得到提高,实现教师个性特长良好的发展,为足球的基础教育事业创造一个新的普及方式。 足球运动的特点、作用,影响力决定了它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足球运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次实践,在教学与推广中如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通过足球运动教学推广,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师生的实践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到足球文化,体育精神的重要性,为学校其它体育和非体育项目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经验。 2、课题理论依据: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团中央关于开展全面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教育部

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讲座文稿[技巧]教学文稿

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 今天我讲的谈不上业务讲座,因为我也和大家一样,也在学习中,只不过先学一步,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将我学到的有关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大家做以交流。也许我所讲的内容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多大的帮助,但只要大家能通过今天的交流,对科研方面只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为了让大家高质量的开展小课题研究,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我先简单地说一说我校的科研课题。上学期,我校申报并立项了课题《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与矫正策略》。要想不流于形式,大家首先要真正了解此课题,明确课题的意义,知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大致包括哪些。在此我列举几个:比如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建错题集的习惯、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认真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等。 众所周知,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这学期我校将重点开展

习惯课题实践研究活动。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课题研究 有道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对所选择的课题的计划设计、借助科研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大家可能早有耳闻,一提到课题研究,一些教师就觉得头疼,其实,过去我也这样,觉得科研都是专家们的事,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咋研究不都是一回事,结果不都是一样,走形式、走过场。开题时轰轰烈烈、中间无声无息、结题时抄抄写写、材料东拼西凑。也有一些教师把科研当成是一种负担,认为我们教师一天到晚这么忙还搞什么科研。还有一些教师以为交几篇论文、随笔就是搞科研了。一直以来科研就给教师们造成了一种误区。其实这样想就错了,科研、教育教学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鱼离不开水”、“瓜离不开秧”一样,所以科研离不开校园和课堂,没有每天的教育教学,就没有科研。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实质上每天都在搞科研,只是没有对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过程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说的多、做的多,写的少、留下的记录少。只是没有规范并及时积累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及时推广应用而已。比如:我们教师每天面对教育教学,每天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你们都采取相应的策略把它解决了。(例如:有的学生调皮捣乱,教师在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还有的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让学生愿意学,所以在平时备课时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备教法、

微型课题的研究培训讲稿

微型课题的研究培训讲稿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主要是一线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或典型意义的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 一、微型课题从何产生? 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 如:一青年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发现连续几个班的测试,读图分析题型中地理位置的判定是失分的“大户”,平时讲解学生好像理解,但一到考试就模糊,于是就将“读图分析题地理位置的判定错误成因及改进方法”定为一微型课题的研究。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如:一数学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比较困难,每次考试分数都比较低。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考试分数呢?最初教师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将“我做错的题目”,“我不会的题目”写在本上,让这些学困生记数学日记,借助数学日记这个平台,让学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也可以把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写下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感受到,这个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有一定效果,于是产生了“利用数学日记转化后进生个案的研究”。 3、来自同伴的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的研究。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如:赏识教育在改变与转化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的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二、微型课题的基本理念:

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撰写报告(提供经验和成果,总结提高)。 收获即成果。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三、微型课题研究“四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 短,即周期短。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想研究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 平,即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综合实践优秀学科教研组汇报材料(精)

综合实践优秀学科教研组汇报材料 指导思想: 本着“安全、和谐、服务、节约、业绩”五种责任和意识的治校方略。认真贯彻“体验生活,学会自理,培养能力,磨练意志”的办学宗旨;认真落实“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世界,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学以致用;推动学生对自我、社会、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和谐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空间;参与就是胜利,经历就是财富”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让学生获得实践的体验与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办学目标;实施规范管理与发展。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以教育教学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特色化、优质化,彰显学校品牌特色,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项目,充实整合专业教师队伍,做了一些扎实的具体工作。 现汇报如下: 一、我校教师的基本情况

基地校现有执行编制40人,实际在编24人。其中党员8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8人,男教师13人,女教师11人,45岁以上教师8人。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共11人,教学校长1人。其中校学科优秀教师三名,区骨干教师三名。 二、基地校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设置原则:以“体验生活、学会自理、磨练意志、培养能力”十六个字为宗旨。本着参与就是胜利,经历就是财富的原则,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学科与实践三个方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力求为家长分忧,为学生解惑,为学校排难。活动内容以基地资源为依托,开发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学生、家长、社会需求为基础,依托当地“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才力资源”,以新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要载体,在不脱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世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分别开设30多个活动主题,其中每一个大的活动主题又都分出了很多小的主题。分别是: 爱国主义教育篇:模拟长征、法制宣传、禁毒教育、感恩教育、奥运乐园、青春期健康教育;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

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讲课讲稿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东马小学吴则广 一、任教学科:三年级语文 二、研究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 三、指导思想: 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指导下,我将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个人课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进行课题研

究。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研究课、成果展示等。本年度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认真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探索研究,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加教学实践次数,扎扎实实作好这一年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实现师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体现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操作模式,减轻学生负担。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达到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研究内容: 1、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师德素质和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等常规教学能力。 2、提升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运用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

六、研究措施: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和谐课堂、学生减负”的理论知识。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并撰写好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使之服务于实践。 2、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定期进行数据整理,提出解决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3、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积极参与课题研讨课的上课、听课和评课工作。主动与全组成

_化学实验教学研究_课程改革初探_卢一卉

第34卷 第2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4月Vol 34 N o 2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A pr 2009 文章编号:1000 5471(2009)02 0197 04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改革初探 卢一卉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分析了传统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对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改革措施,总结了改革初探的收获. 关 键 词: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423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高师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是高师化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体现高师化学专业师范特色的主要课程.该课程集实验研究及实验教学研究为一体,起着培养师范生化学实验技能、实验能力及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研究初步能力的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1].但长期以来,该门课程在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适应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教材的编写上,大多数教材只是编写了一些具体的实验,在编写的体例上,与其他课程如无机、有机实验的教材结构没有差别,学生仅仅是学习了某个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主要表现在:实验步骤与要求直接陈述,导致教学中学生依样画葫芦、照方抓药,因而失去探究性和创新性;教材内容中的实验基本上是重复验证中学的有关实验,内容陈旧,时代性、新颖性不强,缺少与现代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体现现代科技成果、新方法的内容少,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不多,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2 3];另外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出本课程与其他实验课程不同的教育功能. 在教学方法上,一般大都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然后做实验的单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在本课程的学习中, 学生 和 教师 的双重角色中的 教师 角色不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没有体现以 方法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在评价方式上,过分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将学生排除在主体之外,忽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4].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该门课程的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与效果,更谈不上 研究 与 创新 了.为了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新型的中学化学教师,我院在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的教学中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 收稿日期:2008 09 24 作者简介:卢一卉(1959 ),女,重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工作.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理解帮助他人,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心, .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人。在学生内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一生。对塑造儿童完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抽查数据摸底抽查”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示景仰自己的父母,“更何况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最多的,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严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在家中备受溺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只是孩子们以为向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二是由于分数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年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

课题讲座--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搞教育科研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当今时代的教师,必须研究时代研究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时效。只有不断研究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与发展。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所以至今还没有加入到教育科研的行列中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专家的事,与我们一线教师无关,我们一线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二是搞教育教学研究太难了,没有条件。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教育部《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育活动的创造者。教师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参与教改实践活动,在教育科研项目中去体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境界。推进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有求新求变的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主动开展教科研项目活动,在经验反思的基础上,体会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形成新的教育观念,从而切实改进教育教学的行为模式,使课堂焕发出所应有的生命活力。为了能搞好教育科研,一线教师应该做好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1、课题从哪里来? 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例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解决“学生课堂能听懂课而不会做习题”的困惑等。 2、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例如,中学生抄写题目与正确解决问题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2)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学的现实性。选题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依据。选取课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取题起到定向、规范、迁择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应该看到,选题的实践基础和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讲课讲稿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过 程

小课题申报、研究的一般过程 课题研究大致可以分三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在选题时,有两点建议:一是兴趣性原则,也就是这个课题必定是你们课题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想了解,想解决的。因为只有你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研究的动力,要不然有可能研究就变成了一种负担。第二是可行性原则。也就是你要考虑你们课题组有否有这个能力、资源、时间来完成这个课题。 二、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一经确定,就必须写出一份计划书。在该计划书中应该包括: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员分工、研究进展、课题形式等。 具体而言应可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课题题目:(揭示课题的论点,形成课题目标,以指导研究过程。课题名称必须简洁,具体,明确。)课题题目示例见附录指导老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缘由):(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揭示课题的价值和课题的研究方向,重点。从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解决问题等方面撰写)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哪些问题)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途径:(方法与途径务必明确,为实现研究目标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文献资料的学习、查阅,寻求理论指导,进行理论储备,讨论研究、考察学习、调查(访谈及问卷)、分析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报告) 填报申请表审批后研究开始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包括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保管资料,撰写报告,展示成果等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2)活动布置:(步骤与进度必须明确,否则研究拖沓,极易落空。此外,步骤与进度充分体现创造性的整,分,合的劳动,是确保研究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分阶段实施 阶段时间(周) 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3)活动所需要的条件(资金、人力、物质等) 预期的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或发明创造实物,网页等) 表达方式:(文字,图片,课件,音像资料等) 需要提供的帮助:

微型课题研究培训讲座

微型课题研究培训讲座 主讲人:孔美琴 记得苏霍姆林期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非常愿意成为老师们踏上这条幸福之路的引路人,做一片微不足道的绿叶,托起一朵又一朵灿烂的鲜花。 我校学校科研的切入口就是微型课题的研究。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讲一讲微型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就我个人而言,并不是科研专家,这些方法也不是很成熟,我是带着一种科研的态度,跟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微型课题的定义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 就其性质而言,是群众性的、大众化的教育科学研究。 二、微型课题的特点 (一)小即研究的问题小。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 “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 “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二)活,即灵活。 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 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 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在组织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申报时间也没有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了,并且考虑成熟的,随时可以申报;正在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先研究后申报。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三)实,即实在。 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 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 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同于省、市规划课题,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946 (方案范本系列)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 施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调研目的: 为积极响应团区委创新年度工作思路的号召,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积极推进文教局团委的工作,就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调研内容: 对我区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研提纲: 1.全区中小学感恩意识、感恩认知现状调查 2.全区中小学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施

水平 3.感恩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联系 4.感恩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三位一体工作中的作用 5.感恩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 6.感恩教育在我区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特色与品牌性趋势研究 具体做法: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

课题研究专题讲座(转载)

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第一讲: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的结构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名称要准确、规范。表述要尽量高度概括,要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和主要内容,从而揭示出课题名称与课题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如“初一政治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方面的依据、法规方面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以及研究对象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依据等等。 在阐述理论依据时,注意不要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简单地罗列;而是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从理论上论述课题立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课题的实践依据,就是要认真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现象,是否对本地区或本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意义可以分为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在进行阐述时,可以将目的与意义一并进行阐述。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我们在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时,需要阐述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预期将有哪些突破。一定要认真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有关专家对这相同或相似的课题都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及其研究的成果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避免进行那些无效的、重复性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又可以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拓展研究的策略。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或从中受到启迪,继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和切入点。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研究内容回答研究什么问题,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六、现有条件的分析、预计突破的难点

小学教师学习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学习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教科研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重视教育教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教育改革与决策必须依靠教育教研,教育教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决策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识。3月16日我们在县委礼堂听了李洪山主任做的专题讲座《在行动中探索—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途径》,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中小学校要改革,就必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对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起了较大作用,研究成果为学校各学科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中小学校教育既应坚持“常规体系”高效率地运行,又要构建未来教育的框架。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不仅对学校今天的整体教育水平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学校明确未来的教育思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势。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三、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办学诸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使 第1 页共6 页

学校在现代教育中办出特色,才能使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教育实践表明,优秀教师的匮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要重视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行动中探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讲座讲稿DOC

迷惘、收获、提升、思索 ——个人课题研究感悟与思考 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做为一名一线教师,课题研究和“能写会说”是我的两大软肋,我特别佩服能写会说的人,一直在努力成为这样的教师。从2006年开始,要求教师“人人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应用尝试教学理论,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区级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三项课题研究,参与这些课题研究,让我积淀了教育教学底蕴,丰富了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也让我能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课程改革尤如一列疾速行驶的列车,做为一名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边学习边研究解决着工作中的困惑,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走出了迷惘和困惑,经历了思索和徘徊,提升了素养与能力,收获着成功与自信。今天,我以《迷惘、思索、提升、收获》为主题,与大家分享自己课题研究一路走来的感受和收获。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1.逐渐走出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2.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3.课题研究促进个人专业素养迅速提升 4.当下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逐渐走出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2006年刚开始研究课题时,觉得课题研究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把课题研究看得深不可测,觉得课题研究是教育专家做的事,象我们这样的草根老师备好课教好学生才是本职工作;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总是用:“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研究出新的水稻品种成为农业科学家,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象邱学华老师一样能研究形成自己的草根理论”,我自然也研究不出什么成果。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特别繁忙,如果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件事情来做,自然就增加了工作量,课题研究没有成果便成为了一种负担。从2009年开始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我对课题研究工作在认识上有了转变,认为: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对象,而课题研究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课题研究已经如同教学工作一样成为我工作中的一部分。逐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但是一种工作方式,而且也是一种研究方式,教学工作中我将二者合二为一。 课题研究到底是什么?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源于科学教学中,在教学三年级科学第一课时《科学是……》时我告诉孩子们:科学不是只与科学家有关系,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疑惑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无处不在。科学课给了我启示,原来课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一过程总结出来,通过这种持续性的研究行为,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勤于发现和思考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经验总结。原来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如同我们给学生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

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