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临港工业区规划

合集下载

上海临港开发区方案

上海临港开发区方案

上海临港开发区方案一、产业规划方面:临港开发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规划。

在金融领域,临港开发区将发展国际金融、金融服务外包、国际金融管理、金融科技和再保险等领域的产业。

在航运领域,临港开发区将打造世界级的航运中心和港口物流中心。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临港开发区将集聚总部经济、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和高技术服务等产业。

二、科技创新方面:临港开发区将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体系。

首先,临港开发区将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团队和科技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孵化平台。

其次,临港开发区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最后,临港开发区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三、高端制造业方面:临港开发区将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端制造业。

临港开发区将引进国内外高端制造业企业,建设高水平的制造业园区。

同时,临港开发区将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培育一批高技术产业研发中心和示范工程,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

四、现代农业方面:临港开发区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

临港开发区将以高品质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农家乐等领域。

临港开发区将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金融扶持,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临港开发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临港开发区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商务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

临港开发区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六、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临港开发区将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区。

临港开发区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临港开发区将加强大气、水质和土壤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七月1 规划背景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临港工业园区”或“园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场镇周边,处于川、渝、黔三省市结合部,濒临长江黄金水道,拥有丰富的港口码头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2007年,园区发展规划由四川省发改委批复,同年,园区规划环评通过了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的审查(川环建函[2008]104号)。

2009年,园区被列入全省50个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2018年2月,园区作为省级开发区被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取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原规划面积为19.85平方公里,原规划的园区产业定位主要为“化工、物流、机械、轻工”。

该园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成区面积已提高至约7.4平方公里。

园区目前最大的企业为天华股份(前身是四川天然气化工厂),其余重点企业包括金田纸业、议中管业、三木化工等,涉及的产业类型为化工、轻工、机械、医药等。

2014年,泸州市为融入长江经济带,规划在市域的沿江五个区县建设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而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属于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的“两个核心区”之一,是承接全市化工产业转移和全市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纳溪区泸天化、龙马潭区鑫福化工等中心城区化工企业整体搬迁的选址比选区域之一),可见,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市化工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

基于以上省、市、县产业布局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合江县人民政府拟调整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并委托设计单位于2018年编制完成了《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新编制的园区规划在原规划基础上的调整主要包括规划范围、主导产业、经济目标、产业布局等四个方面,具体为:(1)规划范围微调。

规划总体面积维持约18平方公里总体不变(规划调整后约17.97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微调,削减北面用地,增加东面用地。

(临沂临港新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19年))

(临沂临港新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19年))

(临沂临港新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19年))环境妨碍报告书简本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2017年01月目录1 规划内容 (2)1.1 临港新区开发明状 (2)1.2 新区规划概述 (3)2 规划协调性分析 (6)2.1 规划位属分析 (6)2.2 相关规划与政策的协调性 (7)3 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7)3.1 自然地理条件 (7)3.2 社会经济条件 (9)3.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4 规划环境妨碍评价 (9)4.1 大气环境妨碍评价 (9)4.2 地表水环境妨碍评价 (10)4.3 地下水环境妨碍评价 (10)4.4 声环境妨碍预测与评价 (10)4.5 固体废物妨碍预测与评价 (10)4.6 生态环境妨碍预测与评价 (11)5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11)5.1 水资源承载力 (11)5.2 环境容量 (11)5.3 土地资源承载力 (11)6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11)6.1 功能定位的环境合理性 (11)6.2 规划产业的环境合理性 (11)6.3 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12)6.4 规划进展规模及时序环境合理性 (12)6.5 规划环保设施合理性 (12)7 环境妨碍减缓措施及规划调整建议 (12)7.1 环境妨碍减缓措施 (12)7.2 规划调整建议 (14)8 规划环评结论 (14)9 联系方式 (15)1 规划内容1.1 临港新区开发明状1.1.1新区进展历程临沂临港新区于2017年10月开始筹建,建设初期是经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县级产业园区。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莒南县的大力支持下,新区建设办公室积极克服困难,于2017年10月20日入驻莒南县坪上镇开始办公。

2017年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临港新区划的调整方案,团林镇和壮岗镇划归新区治理。

2017年朱芦镇也划归新区管辖范围内。

区划调整后,新区总面积365平方公里,辖坪上、壮岗、团林、朱芦四个镇,150个行政村。

烟台临港工业区简介

烟台临港工业区简介

烟台临港工业区简介高疃镇暨烟台临港工业区位于烟台市福山区西部,是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的以先进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为重点的西部特色化高科技园区,是烟台市规划的北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城市。

总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起步区25平方公里。

整个园区坚持以两翼工业化发展带动中部多样化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发展方向,其中西部A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整车整机、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新材料为主的支柱产业;东部B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特钢制品为主的战略产业;中部C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养老地产及休闲观光产业。

一、区位条件优越临港工业区距烟台新港八角港15公里,距烟台蓬莱国际机场17公里,距烟台火车站25公里。

北部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西北与蓬莱市接壤,西部与栖霞市相邻。

境内有沈海高速、荣乌高速、802省道、金山路、中古路、古张路及规划中的烟台西外环高速穿境而过,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

二、园区建设务实园区成立四年以来,已引进储备各类项目90余个,已过区项目评审会准入落户52个,其中过亿元或千万美元的大项目41个,总投资300亿元。

截至目前,投资10亿元的上海通用东岳润和整车KD出口基地、投资5亿元的国电投风电等20余个项目均已投产。

投资3亿元的欧森纳新材料、投资2.8亿元的利泰特钢等8个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建设。

中海日升新能源、住建部建筑产业示范园、南磁山旅游开发、一期投资10亿元的PPP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等重特大项目正在加紧完善规划设计。

2015年底,福山区在全区范围规划了8个专业化园区,其中,新材料科技园、整车整机工业园、现代汽车核心配套园、新三板工业园四个专业化园区位于临港工业区,为全市精准化、专业化招商提供平台。

目前,四个专业化园区已全部达到入驻标准。

三、城镇建设全面开展在做好园区建设的同时,高疃镇积极谋划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理念,城镇建设全面开展。

产业区风貌规划——以某开发区临港产业区风貌规划为例

产业区风貌规划——以某开发区临港产业区风貌规划为例
鲁环 境 科 学
D O I : 1 0 . 1 9 3 9 2 / j . c n k i . 1 6 7 1 - 7 3 4 1 . 2 0 1 7 1 1 1 0 6
科 技 风 2 0 1 7 年 6 月 上
产 业 区 风 貌 规 划

以 某 开 发 区 临 港 产 业 区风 貌 规 划 为 例

( 一) 临港 产 业 区概 况

产 业 区风 貌 规划 的意 义
城市风貌即城市 的风采 和 面貌 , 是关 于城市 自然 环境 、 历 史传 统 、 现代 风情 、 精神文 化 、 经济发 展等 的综 合表征 , 既反 映 了城市的空间景观 、 神韵 气质 , 又蕴含着 地方 的市 民精 神与科
刘明锋
2 1 5 0 2 1
顾 益斌
苏 州 工 业 园 区 新 艺 元 规 划 顾 问有 限公 司 江 苏 苏 州
摘 要: 我 国产业 区发展 正在 不断的加 快, 风貌规划 以及相 关工作也 受到 十分广泛的重视 , 对环境的 需求越 来越 关注 , 同时对 产业区风貌规 划的要求也随之提 高。文章以某开发 区临港产业 区风 貌规 划为例 , 着重介 绍 了如何 对产 业 区进行 总体风 貌规 划及
( 二) 临 港 产 业 区风 貌 的 现 状
产业区 的风貌 规划从大背景 出发与产业相结合 , 彰显 区域 鲜明个性 的 同时 , 使 之成为 生态 和谐 , 尺度宜人 , 协 调统一 , 视 觉 优 美 的产 业 园 。 二、 产 业 区 风 貌 规 划 的 现 状 产业 区风貌规划 面 临推广 程度低 、 技 术体 系不 统一 、 规 划 内容不一致 , 规划成果 和深度不相 同、 控制管理 缺失等情况 , 造 成 了风貌编制人员在 困惑中摸 索编制 、 城市规划 管理人员无 所 适从和普通 民众 的无 法理解 和参 与。而产 业 区在风貌 建设 过 程 中受 自身产业特点 的影 响 , 以及建设 时序等 问题导致产 业 区 特色缺失 , 出现 了风貌参差不齐 、 形态凌乱的情况 。 ( 三) 临 港 产 业 区 风 貌规 划 的 策 略 三、 产 业 区风 貌 规 划 的控 制 要 素 临港 产业区风貌规划 需要通过实地调研 , 将 临港产业 区的 产 业 区的风貌 规划 主要 对整 体空 间的各个要 素进行 控制 自然资源特色 、 历史 人文精 神等 风貌 元素 的融人 设计 中去 , 同 和引导 , 为各地块 的设计 分则 要素控制做 基础 。控制要 素主要 时结合先进 案例 经验 , 以生态 、 科 学、 创 新 的规 划理念 , 对 产业 分 为整体风格 、 空间意向 、 道路街道 、 开放 空间 、 建 筑形态 、 界 面 区的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引导 , 从而凭借 空间序列 和风貌环 控 制等 。 境 的有机结合 , 形成 完 整的产业 区风貌规 划体 系 , 并提 出控 制 整体风格 , 对设计 区内的街区特色 、 历史 文脉 、 自然 资源 等 实施建议 。从而保 障产业 区形态 秩序 的逐 步优化 和环 境风 貌 进 行总结提炼 , 在使用 功能 的基础 上 , 提 出地 区风 貌特 色塑 造 的 品 质 提 升 。 的整体要求 。 1 . 建立体系 , 规 划先 行 空 间意 向, 总体 描 述整 个 产业 区内空 间形 态 和环 境 意 象 对产业 区整 体出发进行风貌 的系统规划 , 从而建立完 善的 等, 提 出需 要重要 的控 制 的元素 和相应 的控 制引 导 , 如 特色 区 风貌体 系, 使得产业 区 的空 间布局协 调 , 建筑 风格 统一 。同时 域、 地 标节点 、 视线通廊等 。 符合 国际化 的设计趋 势 , 并结合 当地特色 。 道路街道 , 综合考 虑交通 组织 与街 道界 面性质 , 根 据城 市 2 . 局部打造 , 突 出 重 点 道路 的不 同使用 功能将街 道划分为类型 , 并指 出分属各 类型道 在 风貌 规划 实施 的过程 中 , 采 取分 区建设 , 逐 步统 一 的策 路 的路名及其 总体控制要求 。重点地 区应提 出道路 断面建议 , 略 。 因此 在 重 点 区 域 可 以 打 造 成 为 风 貌 规 划 的标 杆 区 , 突 出重 尤其要 考虑需要 运输车辆 的通行 。 点, 重点激活 。为整个产业 区的风貌统一作 出示 范。 开放空间 , 充分考 虑开 放空 间系统 的整 体组 织和 布局 , 标 3 . 设定 规范 , 制定标准 明各类 开放空间的位置 , 提 出总体控 制要 求。 产业区风貌规划 先要设定系统 的规 范 , 在 管理控制 中对先 建筑形态 , 根据设 计地 段 的 自然人 文环 境 以及产 业特 征 , 期 的设 计进行规划指导 , 然后用严 格 的标 准在后期 实施 建设过 对建筑群体 组合 的整体 布局 、 高度 、 体量 、 风格、 外 檐材 料及色 程 中加 以引 导 ,行 管 控 。 彩等提出控制与引导建议 。 ( 四) 产 业 区风 貌 规 划 的 实施 引导 界面控制 , 考 虑地块 间 的建 筑关 系 , 保持 较一致 的建 筑语 1 . 风貌手册 的制定 言, 以塑造整体 性较 强 的城市街 道形 象 。建筑 界面 一级 控制 : 手册 目的 : 风貌控制 , 对 区域整 体环 境塑 造和 品质 提升 非 严格控制建筑界 面 , 贴线 率需达 到 8 0 % 。建 筑界 面二级 控制 : 常重要 。在产业 区 内, 单个企 业在 厂 区建 设方 案时 , 由于受 到 连续 的建筑界面 , 贴线率 需达 到 6 0 %。建筑 界面 三级控 制 : 景 出发点 的局 限性 , 通 常企业 只关注 成本 和个 体喜好 , 因此 出现 观渗透 的建筑界 面 , 不控制具体贴线率 。 了建设标准参差 不齐 , 较少考虑 与周边环境 的协调统 一性 。此 四、 某 开 发 区 临 港 产 业 区风 貌 规 划 时需要 给产 业区制定风貌控制要求 , 站在 临港 开发区 和产 业区 企业群 的高度 , 以及 产 业 区 的 战 略 定 位 及 实 际 情 况 , 用一 种具

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发展现状研究

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发展现状研究

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发展现状研究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区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目前该区域在产业结构、用地、劳动力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该区域的快速发展。

二、主要问题1.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区目前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而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足,这使得整个区域在技术创新和附加值方面存在瓶颈。

同时,该区域农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发展有限,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多元性。

2.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区的土地利用率不高,部分土地因拿地而未得到充分利用。

土地利用不充分,降低了区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浪费了区域的资源和环境。

3. 劳动力结构不优化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劳动力结构大多集中在初级制造业、加工业等低技术含量行业。

此外,区域内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村,缺乏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这导致区域产业水平难以提高。

4. 资金投入不足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区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区域产业发展。

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投资比例较少,缺少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资金支持,限制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5. 政策措施不到位虽然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已经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但是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够明显。

此外,政策与区域发展相对脱节,阻碍了区域发展的动力。

三、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制造业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

例如,推进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船舶制造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2.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应该加强土地管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土地整合改造,使得空间利用率得到提升。

连云港市徐圩临港工业区规划

连云港市徐圩临港工业区规划

三、徐圩临港工业区产业空间布局
三大产业板块(30+36+55)
■钢铁下游及机械制造产业板块 面积:30平方公里
■钢铁产业板块,
面积:36平方公里
■化工产业板块
面积:55平方公里
三、徐圩临港工业区产业空间布局
产业空间细分 钢铁下游及机械制造产业板块(8+11+9+2)
板桥工业园,9平方公里(已规划建设)
方洋港河 方南河 纳潮河
张圩港河 驳盐河
张港河
四、存在问题
3、海河联运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善后河内河航道规划仅
规划至善后河挡潮闸,
要进海河联运,必须对 对善后河挡潮闸以外的 河道进行专题研究。
四、存在问题
4、集疏运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疏港铁路总体规划出线、港前
站、厂区专用铁路线、内河航 道、疏港北路、片区内部道路
煤化工园区,9平方公里 炼化一体化,23平方公里(10+10+3) 石化中转仓储区,5平方公里 预留弹性用地,10平方公里
三、徐圩临港工业区综合交通规划
疏港公路 疏港铁路、厂区专用铁路 内河航运 海河联运 管道、皮带运输
三、徐圩临港工业区土地利用规划
四、存在问题
1、钢铁企业运作方式
各钢铁企业采取联营还是独立经 营的方式可能会对内部交通带来 一定调整。
等在空间上避免相互干扰、又
可有效衔接的可行性。
疏港铁路
张圩湖
张圩港河内河航道
疏港北路
四、存在问题
5、近期供水研究
南翼分区近期折算总需水量2.8 立方米/秒;远期4.86立方米/秒。 供水水源为烧香河水,引自通榆 运河。通榆运河可调用水量10立 方米/秒。
■要协调通榆运河水中可以分配
给南翼分区的水量,确保产业发 展用水。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
1996年以前瓦房店市区三次产业人口构成比例基本保持在5:38:57,其中制造业人口占二次产业人口比 重基本保持在80%。
近期规模预测:
根据这一规律,以3.5万为长兴岛近期制造业人口基数,预测2010年长兴岛二次产业人口为4.4万左右, 总就业人口为11.6万。以1.5为折减带眷系数,按照折减系数预测的总人口为17.0万。
地质稳定性良好未发现 有断裂构造及其它影响工 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存 在。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13
2021/8/13
港口岸线资源分布
分类 养殖岸线 工业岸线 自然岸线 港口岸线 沙滩岸线 盐田岸线
合计
长度(公里) 81.2 15.6 65.1 22.3 18.7 9.7 212.6
15
2021/8/13
远期规模预测:
结合远期3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规模,取制造业人口基数为8.7万,预测2020年临港新城二次产业人口 为10.6万,就业总人口达到28万,以1.8为带眷系数,城市总人口50万。
41
2021/8/13
4.1人口规模预测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人口规模预测采用四种方法:
预测方法 近期人口(万人) 远期人口(万人) 远景人口(万人)
05年版《长兴岛港城总体规划》:区域性深水港,新型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和 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港口型工业城市。 《大连新时期城市发展定位与策略研究》(发改委):大连市重要的临港工业 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 要节点。城市发展主要是为临港工业区服务,最终建设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 生态型工业城市。
劳动力需求法
24—30
50—63
108—130
综合增长率法
16
6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能力,加快存量企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国发〔2019〕15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沪府令19号)和《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9〕20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政策。

一、支持领域及方向全方位聚焦和支持国家、上海市明确在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四大产业(以下简称“新片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配套支持国家和上海市立项的重大项目以及特定出资事项。

二、支持类别及内容(一)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突破1.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

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方向技术产品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项目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

原则上一般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重点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新片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中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加强国产化能力、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国产企业发展、代表国家体现国际竞争力的项目,可以加大资助扶持力度。

2.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或核心部件实现首台(套、批)突破。

支持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或核心部件实现首台(套、批)突破。

对被评为国际首台装备项目,按合同金额20%-30%比例进行支持,支持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对被评为国内首台装备项目,按合同金额的10%-20%比例进行支持,支持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2011-10-13 18:12:05四川经济日报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昨日,《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该详细规划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95.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6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

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0—2020年,第三阶段为2020年以后。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严为远附件一、《控规》简要介绍目录一、规划背景 (2)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2)2、规划范围与期限 (2)二、主要规划内容 (2)1、发展目标 (2)2、发展定位 (3)3、规模预测 (4)4、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4)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7、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珠联绿带 (10)8、市政工程规划 (11)9、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3)10、防灾规划 (16)11、建设容量分区控制引导 (18)一、规划背景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部署,按照市委“东拓西进”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四川宜宾港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尽快融入长江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增强我市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和实现我市“双百”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宜委发〔2009〕26号)精神,由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临港经济开发区下辖白沙街道与沙坪镇,包含7个社区与26个村庄,总人口76654人。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约95.68平方公里(地形图实测数据),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40平方公里。

案例-临港经济区规划布局

案例-临港经济区规划布局

临港经济区规划布局1、天津临港经济区天津临港经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津最大的临港产业发展基地。

《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北港区中就包括临港产业区,是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集中粮油生产基地,兼具物流、科研、新能源、新医药及新材料的综合性、生态型经济区。

本着远近结合、长短结合、最大限度利用岸线资源、有利于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的原则,形成“一带、双核、三区”的空间布局。

“一带”为规划区域西侧沿海滨大道的综合功能带,集区域交通、市政廊道、配套设施和生态绿地于一体,服务临港经济区产业发展。

“双核”为临港经济区内部的南北两个综合服务区。

“三区”为临港经济区的北区、中区、南区。

2、上海临港新城经济区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上海临港产业区建成集先进重大装备、民用航空制造、现代物流、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上海临港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

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非保税物流。

随着临港装备制造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和联动发展,启动开发建设航空产业园区和临港奉贤园区,将为临港产业区进一步提升装备产业和供应链能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3、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根据发展定位,未来的太平湾将重点发展以下五大功能:装卸及仓储功能、运输组织管理功能、临港工业开发功能、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以及综合服务功能。

按照“港口、区域、城市”的规划理念,本着功能结构合理与相互协调的思路,将临港经济区规划为六大组团,空间结构上表现为港口区(123.5km2)、产业区(43.7km2)、物流区(20.5km2),辅助以配套的居住区(26.5km2)、旅游区(25km2)和生态区(36km2)根据规划,太平湾沿海经济区将打造以低碳健康城市理念为引领,港、区、城协同发展的新型生态城市,成为我国面向国际,最开放的港口、物流、产业、城市“四位一体”发展示范区。

天津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天津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的发展战略。
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加强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合作,提高产业协
同效应,形成竞争优势。
政府应加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 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为 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注重人才培 养和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 竞争力。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形成 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增加就业机会
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提高 居民收入水平。
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 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1 2 3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
多优质企业入驻。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活动。
建设创新平台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 持和成果转化服务。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在产 业集群内的推广和应用。
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天津临港产业集群应以建设世界级港口和产 业基地为目标,打造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 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
发展目标
在未来5-10年内,实现产业集群规模和效 益的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产业和企业,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链条
重点发展领域
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 等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 子信息、新能源、海洋经济等产业。
提升创新能力

上海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上海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上海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作者:张欢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20年第49期
12月1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简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组织举办了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会暨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打造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是临港新片区发展的重要使命。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对产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前期编制形成的《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

根據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临港新片区将努力打造开源创新赋能的人工智能产业,依托应用场景优势,吸引国际创新元素不断积聚,加快人工智能核心基础技术创新,打造以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试验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兴增长极,形成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应用的新典范,为上海形成“1+4”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聚焦芯片、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加速推进“AI+”多元应用场景落地,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加大宣传营造产业集聚发展氛围。

计划在“十四五”末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临港工业发展分析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临港工业发展分析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临港工业发展分析陈宁,胡良德(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湖北武汉430063我国很多港口城市特别是沿海港口城市政府都提出了“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利用港口的优势条件,在国际市场上,实行大进大出的发展战略,建立临港性工业体系,是我国许多港口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城市面临难得的临港工业发展机遇,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一、国外临港工业发展经验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历程看,临港工业由于依托着港口资源,能够将港口码头纳入工业生产线的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所以,临港工业成为海岸地区发展重化工业的主要形式和成功之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本跨国公司把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建材、造船等基础工业都布置在东京湾及其以南的“三湾一海”的海湾地带。

钢铁产量占钢铁总产量96 的企业、所有的石化企业都建在海岸上。

在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新建的2O多个工业中心用地都是填海造就。

东京都填筑人工港岛18个,千叶县填筑港口工业带37平方公里。

神户的人工岛是2O世纪7O年代开始填造,用了15年,花费26亿美元,共造陆地436平方公里。

如今神户港已建成193个泊位,每年入港船舶达1O万余艘,充分利用了国内资源。

从1962年起,韩国依托港口走“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道路,重点发展重化工业等1O大工业部门,韩国的临港工业布局更为明显,他们是釜山港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工业区和以仁川港为中心的京仁工业区,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 。

综观日韩两国临港工业,它的基本特点是:最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最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各自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强有力的工业基地。

发展临港工业,实现港口产业化,是当今世界大型港口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以世界最大的港口荷兰鹿特丹港为例,它的年吞吐量达3亿多吨。

宁波临港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宁波临港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宁波临港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宁波发展临港工业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规划导向作用发挥不足,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宁波临港工业规划滞后,临港区域多采取以项目带动开发的发展思路,难以做到以最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原则进行项目布置,导致许多地区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并影响到今后的项目引进和区域产业的发展。

(二)临港工业产业关联度不强,临港工业的产业链不长宁波临港工业多数产业的产业链较短,对区内外其它工业带动性不强,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原材料工业,宁波处在相对落后的状况。

同时,各个产业的发展不够平衡,产业与产业之间也未能建立起较强的关联。

(三)资源供给总量不够充裕,对,临港工业发展形成制约一是水资源制约。

我市雨量相对较为充沛,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但区域内水资源分布不够平衡,局部地区用水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临港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

二是电力供给不足。

由于近几年用电量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大工业用电大幅度增长,宁波已连续几年出现供电紧张的情况。

三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临港工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已经成为制约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深入,我市建设用地形势日益严峻,部分重点区域的用地矛盾尤为突出。

随着用地紧张状况的加剧,农用地征用工作难度也不断加大,而土地指标的紧缺仍是工业用地的关键制约因素。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需要,一些临港工业的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国外技术,其引进方式表现为外商投资项目的技术转移。

外商从保持自身竞争力的战略利益出发,都会对转移或转让前沿技术持谨慎甚至封锁的态度。

同时,我市还存在人力资源结构、高素质人才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既缺少一批有影响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也缺少一批能够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应用型熟练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

五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加大。

内河临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内河临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内河临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摘要]临港产业是指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起来的产业群体和组织体系。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条件的改善,依托港口,大力发展内河临港产业,对河港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以宜宾市为例,分析了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相关策略,对内河临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临港产业的发展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内河;临港产业;思路;策略;宜宾市我国大江大河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随着内河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的内河港口都加快了建设发展的步伐。

凭借内河水运运能大、成本低、安全、环保、节能等优势,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对于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均具有重大意义。

1 临港产业的含义临港产业是指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起来的产业群体和组织体系,是临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港口功能的演变规律丰富和拓展了临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促进港口由运输向港口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临港产业主要分为4个层次:①港口直接产业,主要指以港口装卸运输功能为主的装卸主业;②港口共生产业,指与港口装卸主业有着紧密联系的航运业、集疏运业、仓储业等;③港口依存产业,指凭借港口综合条件而形成的能源、石化、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工业以及汽车、造船、重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制造业;④港口关联产业,指与港口直接产业、共生产业、依存产业相关的金融、保险、旅游、商贸、文化娱乐等服务业。

根据上述标准,临港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概括地讲包括港口装卸业、物流业、以港口为依托的制造业与服务业。

2 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条件分析2.1 优势条件(1)区位独特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流成为长江而具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

由于地处国家南北交通干线和长江经济轴线的交会点,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地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转换要地,同时长江产业带向上游延伸的理想生长点和增长极。

产业空间绩效视角下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发展研究

产业空间绩效视角下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发展研究
第 2 2卷 第 2期 2 0 1 3年 6月






Vo 1 . 2 2.No . 2
W ORL D R EGI ONAL S TUD皿 S
J u n . , 2 0 1 3
产 业 空 间绩 效 视 角 下 上海 临港 重装 备产 业 区发展研 究
间绩 效 的 特 征 、 机制 , 并 提 出 了 重 装 备 产业 区优 化发 展 的建 议 。
关键词 : 产业空 间绩效 ; 临港 重装 备产 业区; 上海
中图 分 类 号 : F 4 2 9 . 9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9 4 7 9 . 2 0 1 3 . 0 2 . 0 0 9
由于 空间 结构是 一个 复杂 系统 , 对 于空 间结 构绩 效 的研 究还 处 于模 型建 构 的假 定 阶段 , 尤其
1 产业空 间绩效 的理论基 础
1 . 1产 业 空 间绩效研 究进展
城 市经 济活 动是 城市 空 间结 构演 变 的 内在 动力 ,产 业 结构 的调整 与升 级是 增强 城市 活
力, 促进 城市 经济 发 展 的直 接 动力 。当前 , 部分 学者 探讨 产业 结构 的调 整与 城市 空 间结构 演
作者简介 : 何丹( 1 9 7 1 一 ) , 男,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城市与 区域规划 。E — ma i l :h e d a n 6 6 ・ @s i n a .  ̄ o m 通讯作者 : 高世超 ( 1 9 8 3 ) , 男, 规划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城市规划与研究 。E — ma i l :g a o s c — u p @f o x ma i l . t o m ① 原l 港 新城规划包括 临港主城 区和 l } 缶港产业 区两 大功能区块。其中, 临港主城区现 已更 名为南汇新城 , 临港产业 区包 括 重装备产业 区、 主产业 区、 物流 园区、 综 合区和 奉贤 园区。 2 0 1 2年 9月, 上海 市l 临港地 区开发建设管委会 的成立 , 也使原 临港新城 更名 为临港地 区, 包括 南汇新城和 临港产业 区。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功能定位与产业支撑研究(概念报告)中共上海第八届党代会明确提出,上海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新型的产业体系。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综合开发区”)的建设将是上海在发展新型产业体系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上实施战略创新的重大举措。

她将成为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示范区和创新区,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性要地,是上海利用WTO 机遇的最有力度的抓手之一,是上海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的最新平台。

一、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地位和意义1、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上海将是中国制造业的龙头,这是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存在的一种稳定的趋势。

21世纪,中国和上海制造业的一个艰巨任务是在面向制造业的装备工业和关键零部件产业上实现全面的进口替代。

为此,上海亟待建设大规模、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以面向整个制造业的装备工业和关键零部件产业为主体的综合经济开发区,使上海在装备工业方面既具有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的快速吸纳和消化功能,又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功能,全面建立起上海现代制造业的完整体系,在中国装备工业实现进口替代的历史进程中确立上海工业的龙头地位。

2、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时期,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正在推动着中国的传统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面对这一新趋势上海需要增创服务全国和服务长江三角洲的新优势,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战略性举措是建设一个以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工业和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等为主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这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度高、附加价值高、辐射性强、成长性好的,在运作模式、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等方面都能与时俱进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无论是中国工业,还是长江三角洲工业,或者是上海工业体系,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面向制造业的装备工业和关键零部件产业。

上海只有在这一环节有所突破,才可能更为全面地确立起上海制造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为四个中心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现代产业基础。

浙江省临港工业区划分与发展重点研究

浙江省临港工业区划分与发展重点研究
、 、

Hale Waihona Puke 三 、浙 江省 临港 工 业 区划分
从浙 江 省 临 港 工业 区未 来海 洋 资 源 共 享性 、发 展 空 间 上 的协 同性 及 关联 性 ,跨 越各地市的行政界线, 将全省划 为 “ 一轴 、 四分 区 、 十七 基 地 ” 一 轴 ” 三 :“ ,即 以沿 杭 州 湾 跨 海 大 桥 、宁波 舟 山大 桥 、 甬 台温 铁 路 、台温 高 速 公 路 复 线和 沿 海 大 通道 五 大交 通干 线为依托 的区域 发展 主轴 ;“ 四 分 区 ”是 指 四大 临港 工 业 区 :嘉兴 临 港 工 业 区 、宁 波一 舟 山临 港 工 业 区 、环 三 门 湾 台州 湾 临 港 工 业 区 、环 乐清 湾 一 温 州 湾 临 港 工 业 区 ; 三 十 七基 地 ” 指 全 省 临 港 “ 是 工 业 区 共 可 建 3 个 规模 以上 基 地 ( 表 1。 7 见 )
浙 江省 临港 工业 区 划分 与发展 重点研 究
李植斌
(J0 - 2 0 ) Z 9 8 0 - 4
业 间 相 互 融 合 , 形 成 临 港 工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有 计 划 、有 步骤 地 推 进 临 港 工业 区空 问布局调 整优化 ,形成功能清晰、各具特 包、优势明显的临港工业带。
项 目资 助 :浙 江省 9 8 项 “ 洋 产 业 发展 现状 及 临 港 工 业 区选 划 与评 价 ” 子项 0 专 海
【 文章 摘 要 】 浙 江省 港 口资 源丰 富 , 用进 口大 利 宗原 材 料 资源 ,建 设 临港 工业 基地 的优 势 明 显 ,是 发展 临港 工 业 区位 条件 最 为 优越 的省份之一 。如何 发挥港 口海洋资 源优 势 ,加 快 临港 工 业 结 构的 战略 性 调 整 ,着 力推 进 各 具特 色的 临港 工业 基 地 i i i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规划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规划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规划一、地理位置及开发范围产业园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黄海岸边,从文安滩起沿鸭绿江大道围绕大东港西行至10公里处,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

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

二、发展前景产业园区围绕建设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抓住纵贯东北东部铁路和中朝新公路大桥即将开工建设的机遇,发挥毗邻朝鲜、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的独特地域优势,以我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唯一出海口、也是东北东部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大东港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加快出口加工区和互市贸易区建设,促进对朝鲜的路、港、区一体化建设,构筑同周边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投资、科技、旅游等合作的平台,打造东北东部经济新的出海大通道。

三、优势特点(一)区位优势黄海经济圈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具有独特而优越的区位优势。

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在3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构筑同周边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投资、科技、旅游等合作平台,促进丹东等边境地区具有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功能。

辽宁丹东临港产业园区作为全省“五点一线”中唯一的边境园区,随着36号文件的逐步落实,丹东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丹东在东北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二)腹地优势园区背靠东北东部城市群,是东北三省东部地区13个市唯一的出海口,随着东北东部铁路的贯通和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的建成,东北东部13个城市的2700万人口、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园区发展的广阔腹地。

丹东地区支持产业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资源极其丰富。

尤其是水资源充足,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是全省平均值的 4.5倍,水质优良,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64种,其中硼矿储量和产量居全国首位;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6%;丹东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水产品资源。

丹东电力能源充足,水电、火电、风电齐全,总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到“十一五”末可达450万千瓦,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是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的交汇点,
其区位优势和资源吸引着现代工业不断向临港地区集聚。

由于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生产力布局,使得临港地区正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成为带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此背景下,临港地区的工业发展成为各地区的发展重点和热点。

目前,我国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从环渤海地区的大连长兴岛工业区、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天津临港工业区到长三角的上海临港工业区、舟山临港工业区再到珠三角的广州南沙工业区、珠海临港工业区、汕头临港工业区乃至北部湾地区的钦州港工业区、北海工业区、防城港企沙工业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各地均从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出发布局发展临港工业。

如何保障密集布
局的临港工业区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支撑与科学的规划编制是关键。

笔者结合钦州港工业区的规划编制,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对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和岸线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与临港工业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编制思路与要点,为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发展临港经济,进而带动和促进临
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临港工业区规划
———以钦州港工业区为例
徐龙
何冰
图1
港口经济产业分类示意图
港地区乃至区域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一、把握临港特征,构筑临港产业体系
临港工业是指依托港口,以企业集群、成片开发为基础,以重化工工业为主体,以大型化和大进大出为典型特征的高投入、大运量、大产出的产业组织体系,是工业化加速期典型的经济组织形态。

临港经济正逐步成为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国内港口城市纷纷把港口和临港经济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港口经济分为港口直接产业、港口关联产业、港口依存产业和港口派生产业(见图1)。

港口依存产业中的临港重化工业经济总量大,是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部分产业往往是临港经济中重点选择的内容。

产业集群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的生产企业和服务机构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购中的时间和费用,缩
短上下游企业间的距离,还可以产生品牌和广告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外部经济效益,最终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环境和降低投资成本。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我国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移的大趋势,是发展临港经济的主要途径。

根据对钦州整体经济发展的把握,判断钦州经济发展阶段为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2006年,工业区工业增加值达17.74亿元,占全市的7.2%。

随着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金桂林浆纸等重大项目落户、投产,钦州港工业区初步成为大型石化、能源、林浆纸等产业的聚集区。

同时,依据《广西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南北钦防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研究报告》等已有研究和战略决策,进一步明确了广西沿海三市的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方向(见表1)。

确定钦州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和化工、能源工业、造纸、粮油加工、冶金、修造船六大主导产业。

同时,根据港口经济产业门类,加快发展港口直接和关联的装卸、物流产业,港口派生
产业集群钦州防城港北海
石油和化工产业集群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进口煤炭)、磷化工、下游加工下游加工液化天然气、下游加工冶金产业集群特种钢、有色冶金炼钢
林浆纸产业集群制浆、造纸、深加工制浆、造纸、深加工电力能源工业集群火电火电、核电火电
粮油食品产业集群粮油加工粮油加工
船舶修造业船舶修造船舶修造船舶修造
表1广西沿海三市临港工业发展方向一览表
表2不同工业门类对码头岸线需求程度
产业名称
岸线需求(码头吨位)
业主码头需求10万吨以上1万吨~10万吨1万吨以下
1石油和化工★★★★2船舶造修产业★★★3机械装备制造业★☆4特钢精深加工★★
备注:★★非常需要★很需要☆一般需要
的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旅游等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高科技陶瓷等新兴产业。

二、根据产业特点,优化岸线利用
岸线是宝贵的资源,必须科学安排,达到最优化利用。

规划中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本着
“深水深用”的原则,按照不同产业对码头岸线的需求度,合理配置岸线资源,同时合理划分专用码头、公共岸线,根据对不同产业对码头岸线的需求度及所需等级进行产业布局(见表2)。

为充分发挥码头岸线的使用强度,规划中尽可能多地预留公用码头岸线,同时通过改进技术手段和完善管理系统提升码头岸线的使用强度,参考国内各大港口码头岸线利用强度及其发展规律,将钦州港码头现状平均岸线运输能力从155万吨/公里提高到规划期末时的215万吨/公里,为落实发展定位,打造亿吨大港,建设北部湾地区的海港物流中心和服务西南、辐射东盟的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支撑保障。

同时,根据相关规范,各作业区岸线分界明确,符合消防、
环保等有关规定,
图2
岸线利用及其产业布局规划图
图3
功能结构分析图
避免各作业区之间相互干扰。

规划中根据钦州港工业区的发展特点和功能分区,考虑将港口生产岸线与支持岸线等其他功能岸线有机结合,充分考虑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的需求,将岸线划分为生产作业岸线、生活景观岸线和自然生态岸线3类利用形态,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预留备用岸线,满足长远发展的需求(见图2)。

三、提升规划理念,优化空间布局
规划在定位明确、产业明晰的基础上,秉承生态优先原则,从市域范围内探寻规划区的发展策略。

规划确定该地区的发展战略为北依、西联、东拓。

北依即依托钦州主城区,为工业区提供城市服务功能;西联即加强与防城港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东拓即积极推进犀牛脚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为工业区的发展提供生活配套及综合支撑。

钦州港工业区通过与钦州主城区、犀牛脚城市副中心的紧密联系和有机结合,形成“三区联动”的空间结构,互相促进,实现共同发展(见图3)。

规划从临港主导产业出发,在规划结构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用地布局(见图4)。

规划根据不
同产业对码头岸线的
需求,在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将各产业功能区与交通通道平行设置,既增加了用地布局弹性,又避免了功能调整对通道的影响。

为保障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在规划区内配建集中生活居住区和综合服务区。

同时,在各工业组团适量规划商业服务点和蓝领公寓,以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需要。

在综合服务区建设北部湾产业组织服务中心,主要担负商务金
融、商业会展、餐饮
图4空间布局规划总平面图
图5
空间管制要素分析图
服务及总部经济等功能,是发展临港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同时,为满足规划区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规划在临近集装箱作业区附近建设约8平方公里的综合物流区,为支撑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码头作业区后方均紧邻主要交通通道,便于疏港。

四、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构建环境友好型工业区
坚持生态优先,创建环境友好型工业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规划中贯彻生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划定三娘湾、七十二泾风景旅游区及金窝水库、企山水库的具体保护范围。

同时,通过对工业区周围空间的管制要素分析及生态基质分析,明确钦州港工业区的空间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见图5)。

规划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国家政策,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设计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将钦州港工业区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工业区。

根据生态环境和现有工业特点,在各主要门类和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内展开选择,以重污染的石油、化工、电力等作为标志性原料链,借助耦合关系抑制其污染,促进工业共生,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企业间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水的梯级利用及基础设施共享。

同时,科学预测污染物的排放量,制定减排—控排—零排放措施,并根据环境友好型工业区的发展目标,制定工业区发展的具体指标体系。

五、结语
临港工业区发展充分利用了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大进大出所带来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带动了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成为各地区发展的重点。

然而,一些临港地区没能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产业发展雷同,造成地区间的恶性竞争。

同时,没能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盲目招商引资,“随波逐流、来者不拒”,增加了一时的GDP,却影响了长久发展。

笔者正是在总结临港工业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钦州港工业区的规划,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对临港工业区在产业集聚发展、岸线利用、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梳理,希望能对临港地区的工业开发建设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
[1]于姝晖.临港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福建为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2]张云峰,赵鹏,苏迎伏.临港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及对策——
—以唐山曹妃甸工业区为例[C].规划50年—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城市总体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天津临港工业区规划项目组.天津临港工业区分区规划(2009年~2020年)[Z].
[4]钦州港工业区规划项目组.北部湾钦州港工业区概念规划(2007年~2020年)[Z].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8X(2011)03-0023-05
[收稿日期]2011年3月
[作者简介]徐龙(1979年~),男,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国家注册规划师;何冰(1980年~),女,天津长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师。

编辑:朱维维吴
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