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运动的介绍

合集下载

毽球的运动特点与锻炼价值800字

毽球的运动特点与锻炼价值800字

毽球的运动特点与锻炼价值800字毽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激烈性、包容性和趣味性的团体运动,其主要特点是技巧性强、速度快、反应灵敏、灵活度大。

毽球不仅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更是一种团队协作和战术应用的综合运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毽球运动的运动特点与锻炼价值。

一、运动特点1. 技巧性强毽球运动需要掌握基本的球技,如踢毽子、接毽子、传毽子、转毽子、抛毽子、踩毽子等。

这些技能需要不断训练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2. 速度快毽球运动需要迅速反应和灵敏敏捷的身手。

比赛中球员需要快速移动,反应迅速,躲避对手的进攻,同时也要在场地内寻找队友和射门得分。

3. 灵活度高毽球运动需要球员灵活地移动身体,如跳跃、侧身、左右跑动、变向等,需要非常好的身体平衡和力量控制。

4. 团队协作性强毽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球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默契。

球员必须懂得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完成进攻和防守。

二、锻炼价值1. 增强心肺功能毽球运动需要球员快速移动、短跑、跳跃等动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能。

2. 锻炼协调性毽球运动需要球员在跳跃、转身、扭腰等动作中完成平衡和协调,可以开发和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

3. 提高反应能力毽球运动需要球员快速反应,在竞技中及时地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完成对手球员的防守和进攻,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毽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球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默契,培养了球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改善心理状态毽球运动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可玩性,可以使人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和焦虑,缓解心理状态。

总的来说,毽球运动具有技巧性强、速度快、灵活度高、团队协作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心肺功能、协调性、反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状态。

因此,毽球运动是一项既有趣又有益的运动方式。

毽 球

毽    球

毽球⏹介绍毽球运动的概况以及对身体健康的价值。

⏹掌握毽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

了解一些毽球运动的基础配合和简单战术。

⏹初步掌握毽球运动的特点及教法了解一些毽球运动的规则。

毽球竞赛方法⏹(一)非正式比赛⏹比赛时双方各上场3人(以团体赛为例),由发球方从靠近端线的1号位队员(如图)在发球区内抛球用脚踢到对方场内即为比赛开始。

在比赛中,对方场区接球时最多只能有三人共击球四次,每人最多只能连踢(包括一触一踢)2次,否则判为犯规,由对方发球或得分。

手、臂触球或身体触网均属违例。

比赛中,毽球不能明显停在身体某个部位,否则判为持球,头攻球必须在限制线以外起跳攻球才有效,否则为犯规。

若比赛过程中,发球未过网,触球、落在界外等均属发球队失误,则判由对方发球,接发球队未能接住对方发球,应判对方得1分,掌握发球权一方可连续发球至本方失误,则由对方发球。

凡赢得发球权的队的队员应该先按顺序时针方向(如上图)依次轮换一个位置。

由轮换到1号位队员发球比赛。

毽球比赛不受时间限制。

某队先得15分并至少比对方多得2分时为胜一局。

如在一局比赛中双方各得14分,比赛继续进行,直到某队先超过2分(即16:14或17:15)时,才算一局结束,双方交换场地后再进行比赛,比赛均采用三局两胜制,若甲、乙两队各胜一局,则第三局采用每球得分制,不用争夺发球权,到15分即判胜一局。

⏹(二)正式比赛⏹比赛设男、女团体(三人制),男、女单人,男、女双人,男女混合双人共七个项目。

⏹团体、双人和混合双人赛的赛场场地11.88米,宽6.10米,单人比赛场地11.88米,宽5.18米,场地上空6米以内(由地面计算)和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

除每局得分制不一样,规则与竞赛方法与上述非正式比赛一致,各项比赛采用三局两胜每球得分制,团体赛每局21分,其他各项目每局15分,如在一局比赛双方比分是20平或14平,比赛应继续进行,直至某队领先2分,(即22:20或16:14)时,方为胜一局。

毽子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介绍

毽子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介绍

毽子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介绍踢毽子,是中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

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毽子的起源与发展,欢迎阅读!踢毽与蹴鞠同宗、同源,是蹴鞠的一个分支。

据文物考证,蹴鞠起源于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其原始形态为用脚在地面蹭蹴石球相撞击。

在古代,它是所谓“杂伎”、“杂戏”、“博戏”、“百戏”的一种。

毽子,在古籍里又写作鞬、子、蹀。

清人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一“鞬子”条载:“《吴氏字汇补》:‘毽,抛足之戏具也。

’”毽子分毽铊和毽羽两部分,毽铊多用圆形的铅、锡、铁片或铜钱制成,毽羽多用翎毛。

《燕京岁时记》上说:“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束以雕翎,缚以皮带。

”毽子的踢法甚多,阮葵生《茶余客话》“踢毽”条说:“其中套数家门,凡百十种。

”据说清朝光绪年间,承德有一个百岁老进士,能踢出喜鹊登枝、金龙探爪、狮子滚绣球等一百零八种花式。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形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

宋朝高承在《事物记源》一书中,对踢毽子有较详细的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

踢毽子的历史很悠久,但究竟始于何时,并无确切记载。

古代的名物考据家认为踢毽子源于蹴鞠,如宋人高承《事物纪原》称踢毽子为“蹴鞠之遗事也”。

而“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史记; 苏秦列传》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如此说来,踢毽子的历史就要追溯到战国以至遥远的黄帝时代了。

黄帝时代,史事渺远不可求,说踢毽为黄帝所作,是把黄帝当作垛子,即把一切发明创造的功绩都归之于黄帝一人的结果,并不可靠。

说起于战国之时,或许有些根据,但因踢毽子乃细物中之细物,要找到确凿的起源时间的证据,几乎不可能,故姑以前人成说为据,断为起于战国好了。

虽然这仍属于传统中的史影,但唐代以前的鞠“用毛纠结为之”(《初学记》),与毽羽类同,且也是“抛足之戏具”,所以鞠与毽还的确有点血缘关系。

毽球运动

毽球运动
代蹴鞠运动演变而成。“踢毽子”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 在五纪的古籍就有12岁儿童一次踢毽500次的记载,可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踢毽 运动已相当流行。现在仍有千千万万的人喜欢这项运动。毽球比赛 是对这项传统的体育活动的发展与提高,它将个人的技艺变为集体 性的对抗,在娱乐性中加进竞技性,增强了锻炼身体的价值和观赏 的价值。加之这项运动所用场地小、设施简单,不论农村、城市、 企业、机关、学校都适于开展。
健身性踢毽球不仅能促进人的背腿躯干及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还能扩大肺活量提高心脏等级有机体的功能改善代谢能力培养众对时间空间的立体感也有利于锻炼踝膝髋等关节的灵活性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大学体育健康教程》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毽球课件
一、毽球运动概述
一、毽球运动简介 毽球运动,俗称“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由古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一、毽球运动概述
二、毽球运动的特点 踢毽子是一项全身运动,有时还很激烈。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
可使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可使心、肺系统得到全 面锻炼,起到增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科学性
毽球运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和动作技能形 成的客观规律。它的自然动作的形成,反映了人体基本活动在日常生活、 工作、学习及生产实践中为适应自然环境所需要的一种能力,特别是有 益于青少年的心理、身体的发育,其技术由易到难,这也符合“循序渐 进”的原则。踢毽活动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既不受场地的限制,也不 受器材、天气的影响,可谓老少皆宜、四季可行的运动项目。
踢毽子对男女老少都相宜,点滴时间也可以利用。老年人和慢性 病患者,可以通过不十分激烈的动作进行练习,坚持下去大有好处。 老年人腰腿不方便是常见的慢性病,踢毽子基本在于腰腿,如经常适 度踢毽子,对舒筋活血,益寿保健,有一定的效益。《体育报》曾多 次报道过,由于坚持踢毽子,恢复了健康和延缓衰老的实例。

踢毽子的起源

踢毽子的起源

踢毽子的起源踢毽子的起源踢毽子运动,是在中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

它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集健身、艺术、文化、娱乐为一体。

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强身健脑,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机能,提高智力,培养协调灵敏及反应能力,并可增长知识,舒缓压力,陶冶情操,增进团结。

同时,观看别人踢毽子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踢毽子关于毽子的起源,相传源于古代“蹴鞠”其中一个分支流派,但也有几种传说,有一种传说认为;毽“创自辕黄帝”。

当时叫“毱”,不叫毽,是练习武士的一种器具。

又一传说认为:“创自岳武穆,用箭之翎,配以金石之质,抛足而戏,以释军闷。

”这些传说没有可靠的佐证,也是不足为信的。

不过据目前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花毽花毽其实是民间踢毽子游戏中的一种。

随着踢毽子运动的发展,人们从简单地踢毽子动作的基础下,逐渐演变出变幻万千的'花式动作,使得踢毽子更加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它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因此国内很多人把花毽也称作为“花式踢毽”,花毽比赛可分为记数赛、记时赛、套路赛(分为规定、自选套路两种)等几种比赛。

毽球毽球运动被形象地称为“网毽”,毽球运动从我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它在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毽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毽为“毽球”;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在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毽球也被列为比赛项目。

毽球运动已成为在全国普遍开展的热门项目。

并组织了全国毽球邀请赛。

在政府和体育部门的倡导下,毽球运动在北京、湖北、山东、广东、上海、陕西、河南、山西及东北各省广泛开展,各地相继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毽球比赛,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加到了这项活动之中,充分显示了毽球运动的强大生命力。

毽球运动的特点及益处

毽球运动的特点及益处

毽球运动的特点及益处(一)毽球运动的特点毽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

它集羽毛球的场地、足球的脚法、排球的规则、踢毽球的技巧于一身。

因为其准确而细腻的技巧性,花样百出的踢法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参与者;更因为其一定的对抗性和其他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和群众的喜爱。

在当今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运动、提倡全民健身的浪潮中,毽球运动以它特有的功能和独具的魅力,在运动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毽球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毽球的特点之“大众性”“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是青少年,热点是老年,难点是中年。

毽球运动对这三种不同年龄的人均适合。

青少年可以组成队伍进行毽球比赛,体会其对抗性;而中、老年则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条件来自由选择运动量。

我们知道腰腿不便在老年人群中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病,而踢毽子的基本运动都在腰腿。

研究表明经常适度进行踢毽运动,对舒筋活血,延年益寿,都有一定的效益。

《体育报》也曾多次报道了坚持踢毽球,恢复了健康和延缓衰老的实例。

踢毽球对男女老少都适宜,点滴时间也可以利用。

对于老年人和一些慢性病的患者,则可以选择不十分激烈的动作进行锻炼和健身,长期坚持下去是百利而无害的。

2.毽球的特点之“普及性”参与毽球运动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和条件可言,因为毽球运动的动作简单。

虽然活动形式和踢法多种多样,但是非常易学和掌握。

因为它的娱乐和休闲性使得毽球运动对于年龄、性别、技术水平、身体条件及参与人数没有什么限制和要求。

加之毽球运动难度可高可低、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同时毽球练习者能在自身的年龄、身体素质情况、健身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毽球踢法。

而若是专业的毽球运动员,或者是对自身的要求较高的人,对于毽球运动中的技术动作,可以严格来规范动作。

若只是业余爱好,或者仅是出于娱乐和健身的需求,那么对于这些个中技术动作完全可以放宽要求。

毽球运动对运动的场地和气候基本没有什么要求。

场地几乎不受限制,只要是稍微平坦的地方即可展开运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

毽子的概念

毽子的概念

毽子的概念毽子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玩具。

毽子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毽子仍然是大众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在休闲时玩毽子。

毽子主要由鹅毛和丝线制成,形状像一个圆锥体,顶部封口,底部有个悬挂点。

毽子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细,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使用专门的工具和技巧进行制作。

毽子的制作材料纯天然,制作工艺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

毽子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是一种体育运动。

在中国,毽子已经成为了一项竞技运动。

毽球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提高协调能力,还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毽球运动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普及度,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比赛和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毽子的玩法也有很多种。

最基本的玩法是用双脚轮流踢毽子,尽量不让毽子掉落地面。

这种玩法在儿童中非常流行,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提高协调能力和注意力。

此外,毽子还可以有更多的花样玩法,比如用手掌击打毽子,用脚底踩毽子等等。

这些花样玩法更具挑战性,需要玩家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毽子的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

现如今,电子游戏、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娱乐方式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

很多孩子甚至不再了解毽子的存在。

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毽子这一重要的传统文化,中国政府和相关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他们将毽子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提高人们对毽子的认识和重视。

其次,他们举办各种活动和比赛,鼓励年轻人参与毽子运动。

此外,他们还通过学校课程和社区教育等方式,向年轻人和孩子们传授毽子的知识和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也开始有人对毽子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

一些国际友人在了解到毽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后,纷纷表示对毽子非常感兴趣,并尝试学习和玩毽子。

这种文化交流使得毽子在国际间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总的来说,毽子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玩具,通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关于踢毽子的描述

关于踢毽子的描述

关于踢毽子的描述踢毽子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它以其简单、易学、有趣的特点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踢毽子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人们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是一项非常适合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

踢毽子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皮毽活动,而如今的毽子则是由薄绸织成,内部填充有鸡毛或木屑。

它的外形像一个小球,非常轻便。

踢毽子的规则非常简单,只需要用脚尽量多次地将毽子踢到空中,并用脚或其他身体部位接住毽子,就可以得分。

踢毽子的技巧主要包括踢、抛、接等动作,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掌握更多高难度的技巧和花样。

踢毽子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也可以进行团体比赛。

个人练习时,可以通过不断地踢毽子,提高自己的踢球技巧和连续性动作能力。

团体比赛中,通常有两个团队进行对抗,每个团队有固定的人数,根据规定的时间或得分来判断胜负。

这种形式的比赛不仅能够增强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够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踢毽子不仅适合年轻人,也适合老年人和儿童。

对于老年人来说,踢毽子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灵活性,延缓衰老。

对于儿童来说,踢毽子可以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反应能力和平衡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踢毽子不受场地限制,只要有一片开阔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练习或比赛。

踢毽子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够传递人们的情感和情绪。

当人们踢着轻盈的毽子,随着毽子在空中飞舞,他们的心情也会随之放松和愉悦。

踢毽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球在脚下的触感,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这种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不仅可以释放压力,还能够让人们忘记烦恼,放松身心。

踢毽子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虽然在现代生活中逐渐被其他运动所替代,但它依然拥有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在城市的公园还是农村的广场,总能看到一些人在踢毽子。

他们或是年轻人放松身心,或是老人锻炼身体,或是儿童玩耍嬉戏。

踢毽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更代表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毽球

毽球

第一章、简介-历史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 文物证明,起源于我国 汉代,盛行于六朝、隋、 唐。明、清时期,踢毽 子进一步发展,至清末 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
第二章、毽球运动
毽球比赛时曾有原则为“羽 毛球场地、排球规则、足球 动作”,但在实际诞生后, 最后一条并未落实。 从发球、主要攻防动作和集 体项目设定方面都与藤球十 分接近。 例如在进攻动作方面,目前 毽球的两种主要进攻动作 “高腿踏毽”和“外摆脚背 倒勾攻球”
第五章、毽球场地、器材
比赛场地采用羽毛场双打场地,长11.88米,宽 6.1米。场地上空6米以内(由地面计算)和场地 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
第五章、毽球场地、器材
7米
6米
球网的中部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1.60米(男子), 1.50米(女子)。 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交接处,各系有一条 宽4厘米,长76厘米的白色带子,叫标志带.在球网上连接标 志带外侧应系有两根有韧性的杆,叫标志杆。
第五章、毽球场地、器材
毽球规格: 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 毽毛为四支白色或彩色鹅羽 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每支 羽毛宽3.20—3.50厘米。毽垫 直径3.80-4厘米,厚1.30-1.50 厘米。毛管高2.50厘米。 毽球的高度为13-15厘米。 毽球的重量为13-15克。
第六章、竞赛规、国际性赛事和对外交流: 1.1993年首届国际毽球邀请赛 在重庆举行, 2.1996年7月中国男女踺球队一 行10人访问了匈牙利、德国和芬 兰。 3.1998年中国毽球队分别赴越 南和德国进行交流。 4.2000年我国广东的中山和惠 州都举行了国际毽球邀请赛。 5.2000年中国花毽队赴香港表 演取得巨大成功。 6.2003年11月,东南亚运动在越 南举行,中国毽球协会派员观 摩了其中的毽球比赛。

毽子运动的介绍

毽子运动的介绍

毽子运动的介绍毽子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踢毽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运动,分为南北两派,南派花毽以广州为代表。

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翔翎。

踢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何人首创?这早就是我国体育专家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十二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赞叹不已。

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公元467——499年)人,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并将他收为弟子,惠光便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

明、清时期,踢毽子进一步发展,关于踢毽子的记载也就更多了。

明代进士、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杨柳儿青放空锺,杨柳儿死踢毽子。

”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

至清末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

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涌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

如北京的谭俊川、金幼申、溥子衡、林少庵,上海的周柱国、陈鸿泰,河北的杨介人,浙江的谢叔安,河南的路锦城等等,数不胜数。

踢毽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各种踢法丰富多彩,高难翻新的动作层出不穷,不同风格争奇斗胜,使观者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我国传统的踢毽运动,日趋完善。

1933年3月26日。

在南京市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踢毽比赛,据当时的报纸报道:“报名参加者颇为踊跃,其中有河北的溥子衡、金幼申、(编著者注:溥子衡、金幼申系北京人)、杨介人三人,对于踢毽子极有经验……能踢之花式均有百余种之多,观者无不赞美。

此外,有著名体育家及踢毽能手参加……届时定有一番热闹也。

“比赛结果:河北杨介人获普通踢(盘踢)和花样踢第一名;北京运动员溥子衡、金幼申并列普通踢和花样踢第二名,三人所踢花样都有百余种之多,第四名踢的花样有三十种,第五名踢的花样有二十种。

对毽球的认识

对毽球的认识

对毽球的认识
一、什么是毽球
毽球,又称踢毽子、踢毽、踢脚毽,是一项源于中国的传统体育活动。

它是一种以毽子为器具的球类运动,主要通过用脚或其他身体部位将
毽子不断地击打和控制,使其在场上飞行并传递给队友,最终达到得
分的目的。

二、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就有了“踢毽子”的游戏。

唐代时期,“踢毽子”已经成为宫廷贵族和富商巨贾之间的娱乐活动。

明清两代,“踢
毽子”逐渐普及到民间,并流传至今。

三、规则与比赛方式
1.比赛场地:标准场地长20米,宽10米。

2.比赛器具:使用相对较轻的羊皮或鹿皮制成的毽子。

3.比赛人数:每队4人(包括1名门将)。

4.比赛时间:每局10分钟,每半场两局。

5.得分规则:将毽子击打过对方门柱并落地算1分;将毽子直接射入
对方门内算2分;对方犯规或出现失误,可获得1分。

6.比赛规则:禁止手接毽子、禁止踢对方、禁止抢夺毽子等。

四、毽球的好处
1.锻炼身体:毽球需要频繁地跳跃、奔跑和转身,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心肺功能。

2.促进交流:毽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和沟通,可以促进人际交往。

3.提高技能:毽球需要技巧和耐心,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击打和控制毽子的技能水平。

4.缓解压力:参与毽球运动可以缓解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压力,放松身心。

五、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体育活动,毽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通过参与毽球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技能水平,还可以促进人际交往、缓解压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参与毽球运动是非常有益的。

对毽球的认识和理解

对毽球的认识和理解

对毽球的认识和理解
毽球,又称踢毽子、踢毽、踢戏子、踢乒乓等等,是一项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毽球运动不需要场地限制,只需要一只毽子和一片平地,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

毽球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够培养个人意志力和协调性,是一项很好的身心锻炼运动。

毽子的选材制作非常讲究,经过多层筛选,合格的羽毛才能制成毽子,毽球体积和重量也有其规定标准。

在竞技时,毽球可以进行多种花式动作,如侧踩、铲足、背踩、抬腿等等,运动员的技巧和气质也会影响比赛的结果。

毽球运动既有个人比赛也有团体比赛,比赛分为计时和计分两种方式,按照标准比赛规则进行。

毽球比赛也可以增添趣味性和文化色彩,如加入中华顶毽子等拓展玩法,彰显中华文化的精髓。

除了毽球运动本身,传统的毽子文化也是值得传承的。

从儿时的踢戏子,还有“小脚步,轻踏芦花”等经典童谣,都在向我们表达着毽球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之,毽球运动作为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既兼具了身体锻炼的功能,又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一
项极具意义的运动项目。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毽球文化。

第十五周 毽球运动概况 (第1课时)

第十五周    毽球运动概况    (第1课时)

第十五周毽球运动概况(第1课时)
理论课
一、毽球运动简介:
毽球运动,俗称“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由古代蹴鞠运动演变而成。

毽球是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所喜爱的民族体育运动。

二、毽球运动的历史:
在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宝库中,毽球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久远的古代一直流传至今。

毽球实际上是由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踢毽子游戏衍生而来的。

其悠久历史可以概括为古代的踢毽子与现代毽球运动两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又可分为不同历史时期。

三、毽球运动特点:
1、科学性
2、健身性
3、技艺性与娱乐性
4、经济型与时效性
5、协同性与集体性。

踢毽子范文

踢毽子范文

踢毽子范文踢毽子是一项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既是一种运动,又是一种艺术。

作为中国人的国粹之一,踢毽子具有悠久的历史,并流传至今。

踢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人们把用鸟毛做成的毽子踢飞起来,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运动。

踢毽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踢毽子有很多好处,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益处。

首先,踢毽子有助于改善人的体质。

踢毽子需要人的全身肌肉协调运动,可以锻炼人的耐力、柔韧性和协调能力。

通过踢毽子,人们可以增加体力活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其次,踢毽子有助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踢毽子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坚持,需要超越自我,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踢毽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培养毅力、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此外,踢毽子还可以提供娱乐和休闲的机会。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游戏方式,踢毽子有一种独特的风采,无论是在室内还是户外,都可以进行踢毽子的游戏。

人们可以在空余的时间里,与家人、朋友一起踢毽子,增进感情,享受快乐。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和科技的进步,踢毽子渐渐被人们所忽视。

现在,很多人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缺乏运动和锻炼的机会。

这对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我们应该重视踢毽子,把它重新发展起来。

为了推广踢毽子,首先,学校应该将踢毽子纳入体育课程,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社区可以组织踢毽子比赛和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同时,政府应该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踢毽子的发展。

总之,踢毽子是一项独特的体育项目,可以改善人的体质,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并且提供娱乐休闲的机会。

我们应该重视踢毽子的发展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享受踢毽子的乐趣。

踢毽子的简短介绍方式

踢毽子的简短介绍方式

踢毽子的简短介绍方式踢毽子,又称羽毛球、毽球或蹴鞠,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体育运动。

它基于毽子的特殊设计,结合了足球的踢击动作和羽毛球的击打技巧,踢毽子既有趣又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1. 踢毽子的起源和历史踢毽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最早出现的毽子是由鸟毛和铅丝制成,并用来打击训练士兵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射神经。

随着时间的推移,毽子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娱乐活动,深受人们喜爱。

2. 踢毽子的规则和装备踢毽子通常需要两个或更多人参与。

参与者的目标是将毽子踢起并保持在空中,同时尽可能多地进行击打和控制,以展示自己的技巧。

规则通常包括:- 参与者可以用任何部位的身体接触毽子,但不能用手接触。

- 在毽子离地面超过一定高度后踢击它,转移渐渐加大的难度。

- 参与者可以通过踢、踩、拨、击等方式与毽子互动,使其落地前保持在空中。

装备通常包括:- 毽子:通常由鸟毛和橡皮组成,形状像一个圆锥。

它的轻便性和柔软度使得它适合在空中飘动。

- 网:有些踢毽子的玩法需要将网搭在场地中间,用来控制毽子的运动轨迹。

3. 踢毽子的技巧和挑战踢毽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要想掌握好技巧却需要一定的练习和耐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踢毽子技巧和挑战:3.1 预判和反应能力在踢毽子的过程中,毽子的运动轨迹瞬息万变,参与者需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准确的预判,以便及时踢击毽子并控制其运动方向。

3.2 平衡和协调性踢毽子需要参与者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性,以便在不同的姿势下出踢击毽子,并避免失去控制。

3.3 技巧和风格展示熟练的踢毽子者常常能够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技巧和风格,例如后空翻踢击、双脚连续踢击等。

这些技巧和风格的展示不仅增加了参与者的乐趣,也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4. 踢毽子的好处和意义踢毽子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协调性,还具有以下好处和意义:4.1 促进健康踢毽子需要参与者进行跑动和跳跃,有助于锻炼心肺功能和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踢毽子毽子在向上运动的过程

踢毽子毽子在向上运动的过程

踢毽子毽子在向上运动的过程
摘要:
一、毽子的历史与起源
1.毽子的起源与发展
2.毽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毽子的制作与分类
1.毽子的制作材料与方法
2.毽子的分类与特点
三、踢毽子的技巧与方法
1.基本技巧:盘、拐、绷、砸
2.高级技巧:腾空、旋转、多人配合
四、踢毽子的益处与价值
1.强身健体:锻炼腿、脚、腰部力量
2.增进友谊:多人踢毽子互动
3.传承文化: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正文:
毽子,作为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我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踢毽子。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毽子已经成为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运动。

毽子的制作材料多种多样,有羽毛、纸、塑料等。

其中,以羽毛毽子最为常见,也最受欢迎。

根据毽子的形状和特点,毽子可以分为鸡毛毽子、鹅毛毽
子、葫芦毽子等。

每种毽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踢法。

踢毽子的技巧有很多,初学者可以先从基本的盘、拐、绷、砸开始学起。

随着水平的提高,可以尝试腾空、旋转等高级技巧。

此外,多人配合踢毽子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踢毽子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腿部、脚部和腰部的力量,还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同时,踢毽子也是一项增进友谊的活动,多人一起踢毽子,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感情。

总之,踢毽子作为我国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体育项目,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丰富的娱乐性和健身价值。

简述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

简述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

简述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
毽球是一项以脚代手的运动,基本技术动作包括:踢、踏、抽、扣、飘等。

1. 踢:指用脚后部踢毽子,通常是在静止的毽子上踢起来。

2. 踏:指用脚前部踏毽子,通常是在相对运动的毽子上踏起来。

3. 抽:指用脚内侧抽毽子,通常是在相对运动的毽子上抽起来。

4. 扣:指用脚外侧扣毽子,通常是在静止的毽子上扣起来。

5. 飘:指用脚背踢毽子或踏毽子,使毽子在空中飘起来。

这些技术动作需要根据毽子的速度和方向灵活的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身体的姿势和平衡,以保持优美的踢毽球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毽子运动的介绍毽子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踢毽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运动,分为南北两派,南派花毽以广州为代表。

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翔翎。

 踢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何人首创?这早就是我国体育专家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十二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赞叹不已。

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公元467——499年)人,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并将他收为弟子,惠光便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

明、清时期,踢毽子进一步发展,关于踢毽子的记载也就更多了。

明代进士、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杨柳儿青放空锺,杨柳儿死踢毽子。

”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

至清末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

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涌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

如北京的谭俊川、金幼申、溥子衡、林少庵,上海的周柱国、陈鸿泰,河北的杨介人,浙江的谢叔安,河南的路锦城等等,数不胜数。

踢毽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各种踢法丰富多彩,高难翻新的动作层出不穷,不同风格争奇斗胜,使观者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我国传统的踢毽运动,日趋完善。

1933年3月26日。

在南京市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踢毽比赛,据当时的报纸报道:“报名参加者颇为踊跃,其中有河北的溥子衡、金幼申、(编著者注:溥子衡、金幼申系北京人)、杨介人三人,对于踢毽子极有经验……能踢之花式均有百余种之多,观者无不赞美。

此外,有著名体育家及踢毽能手参加……届时定有一番热闹也。

“比赛结果:河北杨介人获普通踢(盘踢)和花样踢第一名;北京运动员溥子衡、金幼申并列普通踢和花样踢第二名,三人所踢花样都有百余种之多,第四名踢的花样有三十种,第五名踢的花样有二十种。

”在发奖会上,杨介人、溥子衡、金幼申三人再次进行了表演,还拍了电影纪录片。

同年10月举行的全国体育运动会上,踢毽子同拳术、摔跤、弹弓、剑术等民间运动项目一起,又进行了比赛。

上海运动员周柱国、北京运动员溥子衡和金幼申分别获普通踢的前三名,浙江运动员谢叔安获第四名。

上海运动员陈鸿泰获特别踢(交踢、北京叫小毽股)第一名,上海运动员周柱国和北京运动员金幼申分别获特别踢的第二、三名,第四名为河南运动员路锦城获得。

比赛后,北京运动员金幼申、溥子衡二人,还在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大学、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多场表演,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但是,此后踢毽子运动衰落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项民族体育运动才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50年,北京市吸收了在街头靠踢毽子糊口的艺人参加了杂技团,专设了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现代毽类运动起步于二十世纪中期,包括毽球和花样踢毽两个项目。

现代毽类运动从初兴就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毽类运动得到迅速普及,广泛开展于工厂、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当中。

随着毽类运动的蓬勃兴旺,全国和地方性毽球组织相继成立。

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踢毽子运动还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

1961年6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飞毽”的电影,介绍了踢毽的运动的历史和踢法,推动了这一运动的发展。

我国毽子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是广州市体委于1956年举办的,并制定了简单的规则。

1984年春《毽球竞赛规则》诞生。

它是根据踢毽子的特点,吸收了几种球类比赛的形式综合而成的。

1988年,第一届全国花毽比赛在天津举行。

1996年,花毽被列入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1999年,花毽被列入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

2004年,中国毽球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丹东市举行。

2010年,全国时尚体育健身大赛花毽比赛6月12日开赛。

踢毽子的好处1、它是有氧健身运动的经典此项运动几乎可以活动全身各个关节和器官,通过花毽在大腿、小腿处的绕转,可以活动腰、胯、大腿、小腿、膝关节、踝关节;通过做些滚脸、过肩、过脖、转身动作可以锻炼腰椎、颈椎;通过盯着上下翻滚的毽子可以锻炼眼睛注意力、大脑反映能力,人变得机智灵活聪明;通过身体起跳和腾跃,可以锻炼心肺器官的功能,加快新陈代谢,使人活力四射;还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知道人体好多穴位都集中在脚部,踢毽子通过击打脚背脚面,全身经络和气血全部打通,踢完毽子,全身舒服极了。

另外,此项运动的运动强度不是特别剧烈,自己可以灵活掌握,总之踢花毽可以延缓人的衰老,使人容颜焕发。

2、塑造形体美,打造绝佳气质花毽运动讲究身体的协调,动作的舒展大方,灵活多变。

运动时不光是用到两条腿,还需要扭腰扭胯外加转身,利用腰、肩掌握平衡。

这样坚持训练,可以减掉腰部、大腿部的赘肉,塑造更美的体型,打造绝佳的气质。

3、可以挑战自我,传承中华艺术花毽运动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不光是健身,还非常具有可观赏性,单人踢的动作小巧难度超高,多人踢配合的天衣无缝,精美绝伦。

艺术是博大精深,学无止境的。

基本动作6种,花毽动作160多种,各种高难动作目前就是北京和天津的顶尖高手也只能做到一小部分,还有好多高难的动作没有人能实现。

目前几个北京、天津的高手们几乎都有各自的发展,在演出时每到一处,都博得众人的掌声,人气很旺,非常受人尊重和欢迎。

4、方便、灵活、装备简单此项运动不分男女,不分老少都能运动,可以单人踢,可以双人踢,还可以四人组成团队,北京叫做围裹,天津叫做轮子,就像由四个滚珠构成的车轮转动一样,灵活,整齐、大方。

另外不受场地限制,办公室也可以踢,家里自己练也行,公园也行。

翔翎人物介绍金托——武四此人姓武,名如山,排行第四,生于1831年,卒于1915年。

清朝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军队的训练,把踢毽子列为八旗军的军操之一,朝野上下踢毽子的人越来越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武如山历经宣宗、文宗、穆宗德宗宣统五代皇帝,生活在京城74年,踢得一脚好毽,1912年武如山老先生出面倡导,在北京厂桥“吉林先哲祠”内(现西城区厂桥小学)举行了北京第一次毽技大表演,会后进行了首次等级的公开评定。

武如山已81岁,因年岁最长,辈分最高,工推诿京城花毽第一人,同仁集资为武如山老先生打制了一枚纯金毽托的花毽,人称“金托武四”寓意最高荣誉,自此,京城有了花毽的开山祖师。

翔翎泰斗——谭俊川谭俊川,名英泉,生于1874年,卒于1985年,终年84岁,汉族,以卖艺为生,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杂技团演员,曾供职清朝内府,为乾清门苏拉,后因其职被小头目妻弟所挤占,为谋生走上了卖艺的道路长达40余年,成为我国以踢毽子为生计的第一人。

1950年,已75岁高龄的谭俊川老先生,代表我国出访苏联进行了访问演出,回国后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杂技团的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员。

1912年在开山祖师武如山的主持下,公认谭俊川老先生为神品级,并获“翔翎泰斗”之美称。

毽子的基本踢法(一)盘踢用足内侧互换踢毽,膝关节向外张,大腿向外转动,稍有上摆,不要过大,髋和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摆,踢毽时踝关节发力。

踢起的毽子一般不超过下颏。

练习方法:一般人的左足没有右足灵活,没有踢过毽子的人,右足也能踢一两次,所以,练习时左足先开始为宜,即先用左足踢起一次,要求垂直,用手接住,右足再踢一次用手接住,较熟练后,连续踢。

左右足都可连续踢后,改为左右两足各踢一次接住、各踢两次接住、各踢三次、各踢四次......接住,灵活熟练后就不用再接, 踢的次数越多越好。

(二)磕踢用两腿膝盖互换将毽子磕起(撞起)的踢法。

髋关节、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下垂,膝关节发力,将毽子磕起,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踢起的毽子一般不超过下颏。

练习方法:练习时,用手抛起不超过下颏的毽子,用膝盖磕起(撞起),然后用手接住,同盘踢的练习方法一样,形成一磕一接,熟练后不用手抛毽,改用盘踢,形成一磕一盘,协调后两膝互换,踢的次数越多越好。

(三)拐踢用两足外侧互换踢毽,大腿放松,小腿发力向体后斜上方摆动,勾足尖,踢毽时大腿不得摆到体前,小腿向体后斜上方摆动不要过高,毽子和足外侧相碰的一刹间,踢毽脚的内侧离地面一般不越过三十厘米,踢起的毽子高度随意。

练习方法:练习时,可象盘踢一样,采用一踢一接的练习方法。

为了避免动作出错误,练习时,踢毽脚一侧可向墙或树木等,身体与墙距离约与体宽相同,如果踢毽脚踢时碰到墙或树木,便是错误动作。

(四)绷踢有的地方叫做“绷尖”,是用两足尖外三趾部分互换踢毽,单足踢毽也可以。

绷踢能踢起即将落地的毽子,毽子被踝关节的发力一绷而起,所以叫绷踢。

其动作是,大腿向前抬起,和身体成为150º——160º夹角,小腿向前摆动,髋关节、膝关节要放松,踝关节的发力,要在踢毽子的一刹间,足尖外三趾向上猛地用力,将毽勾起。

踢起的毽子高低都可,但应避免忽高忽低,为以后的花样踢法打下基础。

练习方法:练习时,可采用盘踢的一踢一接的练习方法,但在开始练习时要踢得低一些,一般不超过腰部,再低一些更好,这样能踢的次数多一些。

为了避免动作出错误,练习时可面向墙壁或树木,距离约与体同宽,如练习时踢毽脚碰到了墙或树木,便是错误动作,原因是膝关节没有放松,大腿抬得过高。

毽子的种类花毽 第一种是我们常见的传统花毽。

花毽的高度一般在12公分左右,多用火鸡毛或雕翎做毽身,塑料片做底座。

因此,看起来更美观一些,踢起来弹性也很好。

毽子起落的速度,也没有太多限制,踢起来后上下翻飞,花样动作全凭自己掌控,没有特别高难度的动作,所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

第二种是大毽子,这种毽子的毽身多用鹅毛制成,橡胶做底座,高约17—18公分左右。

与传统花毽不同的是,大毽子比较重,要求技巧性相对较强。

如果是单人踢,就有100多种动作。

但在大众健身运动中,大毽子更适合多人一起运动,大家你踢一脚,我踢一脚,力度较大,但动作简单,既能锻炼腿部力量,又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毽球 还有一种毽子叫毽球,跟大毽子很像。

毽球是用四根羽毛和橡胶底座制成的,羽毛多为鹅毛。

毽球踢起来有隔网,像打羽毛球似的,一边踢过网后,另一边的人接住再踢过来。

毽球竞技性较强,多用于比赛和竞技场上使用,可以是一对一比赛,也可以是二对二、三对三的比赛。

另外,随着踢毽运动的发展,现在还有一些毽子踢起来会发出音乐,还会发光,运动过程中增加了大家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