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构建特色教学模式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的“ 知识本位” 在着很大 的弊端 : 存
( ) 一 学生反感课堂进 而反感学 习
职中学生 再加上在这样 的课堂上 , 老师是 中心 , 学 生被牵着鼻子走 , 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可言 , 因此 , 不难想
展
式——不需要动脑筋思考 , 不需要有创新 , 只要人 来 了 听了课就算完成了任务 。几年下来 , 生充其量就是学 学 习到了或者 记住 了一般的“ 知识 ”至 于独 立思考能 力 、 ,
1 . “ 树立 能力本位” 教育理念 。
“ 能力本位” 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彻底转变教 育理念 , 变教师被动的“ ” 教 为学生主动的“ , 以学生为 中 学” 真正 心 , 老师成 为引导者 , 让 让学生成 为整个教学 过程 的主 导者 、 主体 , 在老师 的引导下 , 学生手 、 让 脑真正动起来 ,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 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学会 2 0 09
教育模式很难培养 出这样的人才 , 传统 的“ 知识 本位” 教 育模式下培养 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 的需要 。因此 , 改革 现有 的教育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新的教育教 学模式应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学习能力 、 创新能力和解决 问题 的
【 教改创新 】
深化课程改革
构建“ 能力本位” 课程教学模 式
钟江涛
( 成都市青苏职业 中专学校 , 四川
成都
609 ) 10 1
摘要 : 在讲述 了传统的“ 知识本位” 学模式的弊端的基础 上, 教 阐述 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 力本位” 能 的课 堂 教学新模式 。要构建“ 能力本位” 的课 堂教学模 式, 求教 师加强 自身的发展 , 堂要 以“ 目” 要 课 项 为栽体 , 实施项 目教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理念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新课改理念是指通过改革教育内部结构和方法论,以更加开放、民主、多元、多样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新课程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需要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来思考。
这意味着教学方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差异,旨在实现教育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的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任务式、探究式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倡课程再造,打造精品课程课程再造是新课改理念中的重要一环。
课程再造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课程变得更加有价值、具有意义和有效性。
通过课程再造,可以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并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三、注重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新课改中的重点之一。
个性化教育无法通过传统的集中化教学方式实现,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双向互动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育评价的重要性教育评价是新课改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教育评价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发展,还涉及教师和学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育评价需要更加全面、客观、科学,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建立优质课堂高效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优质课堂的基础上。
建立优质课堂需要教师具备高度自主创新和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同时还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支持。
在优质课堂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全面的学习效果。
六、注重教育资源共享在新课改下,教育资源共享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教育资源共享可以让学校和教师们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和经验,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教育资源共享还可以促进快速教育和移动教育的发展,使教育更加多元化、开放化和进步化。
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改,
其中课程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现代课程的教
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实践。
在课改理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构建个性化教学特色。
一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各种机会和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另一
方面,应该建立个性化的教学体系,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
首先,构建个性化教学特色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予学生自由选择探索结构
的机会。
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感知世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设计和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设备,让学生能够在安全、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和探索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领域。
例如,一些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性学习,探究接近真实情景的问题或案例,展示或讲解自己的成果;而对于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可以采用分步骤教学、变化策略、多元评价法等教学策略,保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复习、巩固
知识,让他们能够跟上整个教学进度。
另外还应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教育效益,为课程的实现提供必要支撑。
总之,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构建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效果,拓展学生成长空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校本课程体系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需求,构建的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目标的教育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能够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概念、构建原则、实施路径和促成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精神,构建的一套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目标的教育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的精品,是学校的品牌,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校本课程建设要突出“本位性、开放性、探究性、创造性”,要结合地方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构建原则1. 学生为本。
校本课程的构建要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2. 特色为重。
校本课程的构建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塑造学校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3. 教师发挥主体作用。
校本课程的构建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探究和研究,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4. 高效管理。
校本课程的构建要注重课程的高效管理,明确课程管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有效监控。
5. 不断完善。
校本课程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及时更新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1. 确定课程构建目标。
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明确校本课程的构建目标和发展方向,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在课改理念指导下如何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展开讨论,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特色1. 学生中心课改理念强调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首先要做到学生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们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2. 多元化教学方法课改理念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教师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课、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3. 引导式评价课改理念提倡以评价为导向,注重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
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评价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评价。
教师们应该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如作业、考试、实践活动、学习记录等,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策,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
二、构建个性化教学特色的方法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和管理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至关重要。
教师们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积极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理念、关爱学生的情感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只有综合素质达标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4. 强化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构建个性化教学特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新高中教学方式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新高中教学方式摘要:在“双新”大背景下,着力构建“一体四轮三体系”特色课程结构体系,创新高中课堂教学方式、育人方式,为课堂提质增效,为学生增智提能。
关键词:特色课程;教学方式;育人方式根据《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学校从实际出发,着力构建特色课程结构体系,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还需要新课堂。
一、特色课程构建目的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关联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这就要求教育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他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
“厚德教育”特色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学校以育人价值主导课程结构,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定位准确科学,符合教育本义。
二、特色课程结构体系学校自2016年起就在不断地探索特色课程结构体系,架构了基于立德树人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基础课型课程”为主体,“拓展型课程、体验型课程、兴趣特长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为四轮,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为体系的“一体四轮三体系”的课程结构体系。
三、特色课程教学方式1.国家课程校本化——基础型课程实施突出学科教学的独特育人功能,将“厚德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文学科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其他学科,尤其是数理化等学科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学校对现有国家课程,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要求、课程改革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做有效整合,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素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关注“厚德教育”的目标点,建立联系点,注重结合点,明确教育点,梳理14个学科,汇编《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资源整概览》,更有针对性地贯穿、渗透、融合“厚德教育”,实现课堂育人全覆盖。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___实施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案已经出炉。
该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该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指导思想该方案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为导向,以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基础,以形式多样的研训活动为载体,坚持“培训先行,典型引路,以校为本,强势推进”的原则,努力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思路该方案要坚持“行政推动,全体参与,示范引领,以校为本”的工作思路。
具体来说,校长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培训所需经费,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校本教研合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全校所有师生都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要有试点年级、实验班,要将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作为课改的引领保障,分学科、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
让一些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在全校开展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
课堂教学改革要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创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基本原则该方案要遵循借鉴性原则,对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省各校的实际,借鉴性地使用,决不能照搬照抄。
在借鉴的基础上,要学会创新,真正构建具有自主特色,符合学校教情、学情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作为推进此项工作的出发点,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此项工作的归宿。
四、“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组织机构为确保我校“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协调、指导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决定成立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辖三个具体实施小组,负责对本校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在自主研究的同时也要展示研究成果。
这个过程分为自主探究和成果展示两个课时。
浅谈课程教学改革,构建特色教学模式

文章编 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5 ( a ) -O 1 3 6 -0 2 程是 高 职 院 校 当前 探 索 的焦 点 。 2 . 1 灵活 把握认 识实 习过程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课 程 从 第 一 学 年 第 学期 就涉及 到工程 实际 。 例如 , 建筑 力
随着 高职高专院 校教 学改革的 深入 , 建 筑 工 程 技 术专 业 的 培 养 目标 已经 明确 定 位。 注 重理 论 课 程 体 系 , 加 强 实践 教学 环 节 是 当前 高 职 教学 改 革 的核 心 指 导 思 想 , 为 能 尽 快 完 成这 一 目标 , 全 国 各校 交 叉 学 习 , 互 相切 磋 , 探 讨 国 内外 同 类 学 校 的 办 学 经 验, 寻 求切 实有 效 的 办学 教 学 途径 。 纵观 当前改革状 况 , 还 存 在 一 些 急 需 解决 的 问 题 : ( 1 ) 重 视 学 生 实 践技 能 的 培 养 和应用 , 而 忽略 了 学 生 能 力 开发 。 在 组织, 实施 课 程 教 学 时 , 以“ 够用 、 实用 ” 为基准 , 但 没有 经 过 深 思 熟 虑 , 没 有 结 合 学 生 实际 情 况和 专 业基 础 要 求 , 盲 目减 少内 容 、 降低 深度, 忽 略 了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开 拓 和 长远 发展。 ( 2 ) 实 践 教 学 盲 目跟 风 , 脱 离 实 际 情 况。 要 培 养 出高 技 能 应 用 型 人 才 , 实 践 教 学 处于主导地位, 起着决定性 作用。 但是 , 如 何 进行 实 践 教学 , 要 根 据 学 院 实际 情 况 , 针 对 专业 要 求 , 要 领 悟 校 企 合 作 精神 , 建 设 合 理、 有 效 的 实践 教 学 体 系 , 不 能盲 目放 大 实 践环节, 出现有 “ 形” 而无“ 神” 的现 象 … 。 ( 3 ) 没 有完 好 的 实训 条件 。 要 实 现 培养 目标 , 就 要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 养的需要 , 更 新 教学 设施和教学设备 , 增加 模拟和仿真实 训条 件 , 建 设 有 真 实 工 作环 境 的 实 训 室 和 实 习 车间 , 在 整 个 教 学 环 境 中 创 造 良好 的 充 满 智慧 的 实 践 氛 围 。 目前 , 大 多 院校 还 没 有 完 成和完善这一建设 , 学 生 的 实 习 达 不 到 预 期 的效 果 。 例如 , 岗 位 实 习 大 多是 学 院 与 企 内 容基本随工程进展 情况而 定, 大部 分 学 生 实习程度达不到要 求 , 在 整 个 实 习期 间 基 本没有接触到核心 工程项 目, 没 有体 现 课 程 所 应有 的 效应 , 实 习 质量 没 有得 到 保 证 。 针 对 以 上 问题 , 作 者 就 多年 来 在教 学 一 线 中的亲身体验 , 浅 谈 建 筑 工程 技 术 专 、 课 程教学改革的 ・ 些 看法 , 提出: “ 认 知一 实 训一实践” i 个过 程 实 施 对 策 。
课程改革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的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
本文将探讨一些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并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一、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活动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项目制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而学生则扮演着实践者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项目制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颠倒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在课后进行作业练习。
而翻转课堂则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内容,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翻转课堂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项目,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分享和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合作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四、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提供知识和答案,而问题导向学习则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来找到答案。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新课改理念逐渐被引入教育领域。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二、个性化教学新课改理念要求教育要注重个性发展和差异化培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个性化教学可以采用多元评价、差异化指导和个别辅导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学习资源和成长机会。
三、融合教学新课改理念提倡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组织项目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来实现融合教学。
在融合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综合思考和实践操作,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互动交流新课改理念强调互动交流,要求教学中建立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新课改理念倡导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如视频、动画、网络资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趣味性。
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辅以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全方位的感受和理解。
六、评价方式新课改理念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评价方式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日益成为社会焦点。
教育部门一直强调,要改革教育模式,加强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课程目标的改变传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以便在将来从事相关职业。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
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2.课程设置的改变课程设置从过去的“条块分割”转变为“整体设计”,体现了教育目标的转变,并使得教育内容更加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还增加了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课程,如信息技术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3.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也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探究为特色的教育模式。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更加活跃、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整个教育团队的组织者。
二、教学模式创新1.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一。
它将教育的各个部分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课程,提高了知识的衔接性,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跨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科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
3.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是指将游戏元素应用于教育中,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它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游戏,通过互动、探究和竞争等方式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知识。
结语: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实践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紧紧抓住改革机遇,依靠教育科技的发展,优化教育资源,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效益,我们就有信心把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推向前进。
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5篇

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5篇第一篇: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万福中心学校一、实施目的以“三个面向”、“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基本途径,以促进老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抢抓我校课改机遇,全面更新教育观念,重新构建课堂结构,彻底转变教学模式,把简单追求“教学成绩最大化”切实转向科学追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快速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强力打造课程改革特色。
二、目标任务一年起好步,三年有特色,五年成体系。
(一)模式构建1.初步提出“万福学校发展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
借鉴他人经验,根据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
2.对各校校长及部分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模式”通识培训,了解和把握校内外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模式的架构和流程等。
3.各学校各年级要按《课程标准》的阶段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和形成各科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架构。
4.及时了解并定期分类开展模式培训、交流、指导,使全体教师都来积极熟悉、广泛应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二)团队打造1.以改造和优化模式为重点,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在模式实践应用中保障评价考核、集体备课。
小组合作学习等情况的反馈和问题研究,定期督查、巡回指导模式实施。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重点解决模式推进中的管理保障、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与教学质量效益等问题,尽快突破疑惑期,尽快形成优势。
(三)管理推进1.鼓励支持并及时推广学校自主重新建立和完善的、有利于推进新课堂教学模式广泛深持久开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考评实施办法。
2.实行中小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级、分校、分科管理督导制度,并逐级落实分校分科管理督导负责人员。
3.及时研究并尽快出台《万福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保障与管理考评办法》,为模式改革提供人、财、物的强力保障。
4.改进和调整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办学水平等方面的考评办法,为课改营造很好环境。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中国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们需要打造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的提升。
首先,高效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效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实践教学。
新课改提倡将实践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中。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高效的教学模式应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小组辅导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另外,高效的教学模式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互动和自主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的能力。
最后,高效的教学模式应注重评价和反馈。
新课改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因此,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

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2000字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者所关注的课题,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改进,高效课堂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进化。
对于教育者来说,如何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并构建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者需要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升级。
首先,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特点,定位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教学,通过在线视频和教材不断更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其次,教育者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通过讲授、演示、互动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通过实践来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再者,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者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实践,通过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其次,构建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教育氛围和特色。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运用童话故事、游戏、演示实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从而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可以着重深入教学,在知识的细微处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最后,令高效课堂的构建彻底实现,还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合作,以及学生对高效课堂的接受和参与。
教育者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从而让家长能够与自己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同时,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积极的反馈和调整。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助力学校内涵发展一、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内涵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之一。
而特色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还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围绕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探讨其对学校内涵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二、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的意义1. 促进教学改革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可以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可以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这有助于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通过特色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在学术、艺术、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3. 塑造学校品牌形象特色课程是学校的一张名片,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知名度,促进学校品牌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吸引优秀学生和教师资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特色课程,可以促进学校内涵的深度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校内涵建设的持续提升。
1. 定位明确,突出特色构建特色课程体系需要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特点,确定特色课程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特色课程应该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突出其独特性,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教师队伍建设,保障质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需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培养一支具有激情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只有有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保障特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教育资源整合,实现协同构建特色课程体系需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校内各学科和教学实践资源的协同,形成资源共享、互补、交融的良好态势。
只有资源整合和协同,才能确保特色课程的全面展开和有效实施。
推行新型教育模式,打造校内特色课程

推行新型教育模式,打造校内特色课程2023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我们的世界已经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
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新型教育模式的推行以及校内特色课程的打造,也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为什么需要推行新型教育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显得越来越滞后,无法适应现代人的需求与要求。
而新型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包括:1.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新型教育模式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在线课程、面授课程、实践课程等,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满足个人的学业发展需求。
2.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新型教育模式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需求与发展规划,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例如,对于强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专门的学习课程与辅导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新型教育模式可以引入更广泛的教学理念,例如探究式教学、协作学习、跨学科学习等,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如何推行新型教育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行新型教育模式,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教育理念的升级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需要传递知识,而新型教育模式则强调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需要重视教育观念的升级,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并针对不同的年级、专业与学科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方法。
2. 教师培训的重视推行新型教育模式需要配合好的教师团队。
教师在推行新型教育模式时,需要适应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习惯与不断更新教育资源。
因此,学校需要重视教师培训,并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
3. 课程体系的升级推行新型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体系的升级。
学校需要重新评估学科结构、课程设置以及特色课程的开设,以适应新型教育模式的要求。
针对不同专业或者课程,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注重开展多元教学实践活动。
如何打造校内特色课程?校内特色课程的打造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突破。
教学变革构建创新课程实现教学方式优化

教学变革构建创新课程实现教学方式优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领域也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教学变革和创新课程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教学变革如何构建创新课程,以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教学变革在进行教学方式优化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教学变革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变革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变革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构建创新课程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我们可以从构建创新课程入手。
创新课程是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社会的需求,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发的科学教学体系。
创新课程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同时关注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1. 确定教学目标:创新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机。
2. 课程内容创新:创新课程应该注重内容的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更新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方法创新:创新课程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4. 评估方式创新:创新课程的评估方式也应该与传统的评估方式区别开来。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估外,可以探索使用项目评估、展示评估等多种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三、实现教学方式优化创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改革传统教学的组织形式,构建”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教学的组织形式,构建“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密云教研中心 王海军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知识的组织者、指导参与者、研究者,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几年来, 我县穆家峪小学、季庄小学、溪翁庄小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创新教与学方式”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已初步构建了学校的教学模式。
一、 模式的建立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创新”的教与学方式是指学生个人自学为主,以小组讨论、练习作为巩固、加深,以老师的评价、检测、总结作为补充、深化,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通过几年的深入研究、实践、反思,初步探索了由六个环节组成的课堂“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如下图)。
教师: 激趣 提示 指导 点拨 评价 反馈学生: 二、实施策略1、激趣-----乐学新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新知阶段,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强烈参与欲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激发学生需求的有效方法是:创设问题情境。
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
教师根据内容特点,还可采用直观演示、探究比较、设置悬念、创设情趣等方法,在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中来,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2、提示----明确目标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教师的指导很关键,备课时,教师要全方位地、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中年级的教师要编出适合学生自学的提纲,思考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有层次的思考题。
高年级的教师在课前编拟学生自学提纲,安排课前自学,课上可直接出示学习内容,提示自学目标。
3、指导---自学质疑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新知让学生 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教材让学生理解,问题让学生提出。
构建教学模式 创建特色教学 推进教学改革概要

构建教学模式创建特色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新密市牛店镇第三初级中学2008年10月构建教学模式创建特色教学推进教学改革牛店三初中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有形展示,是师生课堂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活动程序,课堂教学改革的真谛就在于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
近几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带领教师通过学习新课改理论、模仿和学习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初步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教师备课、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力促进了课堂效率、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推进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背景1、过去我校教学质量较低,2000年曾是全市教学质量末位的学校,校领导也被局领导实行戒勉谈话。
2、当时的课堂是老师独霸的“一言堂”,老师讲得天昏地暗,学生像没事一样,有的玩、有的睡,教和学严重脱节,课堂气氛沉闷,犹如死水一潭。
3、教师备课是抄教参、凑页数,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作业批改,只是批号,应付学校;听课只是抄听课记录,应付教导处检查;评课时相互吹捧,根本不深入实质性问题;学生在下面是抄作业,应付老师。
4、教学质量低,再加校舍破旧,学校招生困难,在校生也纷纷转到了其它学校。
教师人心不稳,纷纷要求调出……学校面临着自然消失。
作为受命于败军之将的校长,我考虑的是如何寻找一条学校起死回生的道路,探索一条农村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二、探索我校的教学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2006年4月—2007年10月,学习洋思经验——模仿阶段2006年4月20日,带着实践中产生的种种疑惑,我带领全体教师来到了江苏洋思中学实地考察学习。
当我们得知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区招生”,“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时,真像饥饿的人找到了面包,我产生了很大兴趣。
回来后,我根据参观学习情况起草并在教师会上通过了《牛店三初中关于开展学习洋思经验活动的决定》《关于学习洋思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人手一份,在学校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们唇枪舌剑、不分输赢,在争论中试着进行课堂改革。
特色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特色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探究学习捷径。
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促进学校管理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我校通过学习推广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减负增效、教师有效施教、学生有效学习的新路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实践,构建了一种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应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洋思与本地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作用,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实施方案1、学校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学生基础进行有机的变动和修改,灵活运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争先发言的好习惯。
2、课桌椅的变化。
班内以小组为单位分散排列,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
教室设多块黑板,为学生提供的展示空间。
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成果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围绕所学的问题,尽情的表达与展示。
3、教学模式的变化。
打破教师只管讲学生被动听陈旧的教学模式,学校规定,每堂课延长学生自学和小组探讨问题的时间,在次过程中教师只能进行引导和点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小组内发挥长处,延长学生的讨论、发言的时间。
这样既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把小集体的小智慧依次汇集成大集体的大智慧。
而教师以点播、提示、调控为主,并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把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精讲清楚。
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预习任务,拓宽学生的视野。
4、多样化的展示模式。
.提倡课堂形式多种多样,争取做到"台上"学生可围绕主题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或朗诵,舞蹈、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在不影响主讲的前提下,不要求坐姿的规范,或蹲、或站、都可以,只要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无须举手,只求学生的参与度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程教学改革,构建特色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教改现状,从改良课程教学模式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重点提出了高职院校完成“认知—实训—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对策。
关键词: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具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36-02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明确定位。
注重理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为能尽快完成这一目标,全国各校交叉学习,互相切磋,探讨国内外同类学校的办学经验,寻求切实有效的办学教学途径。
纵观当前改革状况,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1)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开发。
在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时,以“够用、实用”为基准,但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基础要求,盲目减少内容、降低深度,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拓和长远发展。
(2)实践教学盲目跟风,脱离实际情况。
要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是,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要根据学院实际情况,针对专业要求,要领悟校企合作精神,建设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盲目放大实践环节,出现有“形”而无“神”的现象[1]。
(3)没有完好的实训条件。
要实现培养目标,就要根据高技能人
才培养的需要,更新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创造良好的充满智慧的实践氛围。
目前,大多院校还没有完成和完善这一建设,学生的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岗位实习大多是学院与企业单位或者学生自主联系单位。
其实习内容基本随工程进展情况而定,大部分学生实习程度达不到要求,在整个实习期间基本没有接触到核心工程项目,没有体现课程所应有的效应,实习质量没有得到保证。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就多年来在教学一线中的亲身体验,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提出:“认知—实训—实践”三个过程实施对策。
1 改良课程教学模式
要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为学生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1.1 建设小型教学模具
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直观知识,如何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知识,小型教学模具的使用是最有效的方法。
小型教学模具的建设,应以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取结构中部分或者整体为目标建设小型教学模具。
例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讲肋梁楼盖时,楼板、次梁、主梁、柱子的节点处钢筋布置复杂,空间感比较强,如果利用模型讲解,会简单、直观、易懂。
讲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构件时,能结合小型模型来讲,将会更加生动,加深学生对预应力构件的认识和理解等等。
使用小型教
学模具的优点是:教师易讲、学生易懂,且能理论联系实际,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解决目前知识多、课时紧的问题,在有限学时内实现培养目标。
1.2 建设小型仿真施工现场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根据课程及专业的需要建设小型仿真施工现场[2]。
例如,各种小型仿真楼梯施工现场、小型仿真多层结构施工现场、小型仿真框架结构施工现场等等。
在课堂上讲完结构各部分的计算及构造要求后,再带学生到相应的小型施工现场剖析整个结构的组成及构造要求。
小型仿真施工现场的应用可以综合专业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程教学达到新的高度。
小型教学模具和小型仿真施工现场的利用不仅能提高课程教学
质量,且容易系统管理,有可持续应用性。
1.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些抽象知识很难直观化,例如构件的各种破坏,在现场或者通过实验只能宏观地观察到结构或构件破坏的外在形式,而看不到破坏的本质,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演示,瓦解、剖析其破坏原因,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矩形截面构件扭转过程中,从构件长边中点细小裂纹的出现、裂缝的扩展,到整个构件的破坏,以及引起破坏的切应力、主应力等,整个变化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由抽象转化为直观、形象,使学生能从微观层面更透彻的理解破坏
原因,继而分析钢筋配置措施等等,也为学生今后的创新意识铺垫基础。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它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着特殊作用。
目前,实践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收效,例如,专业课程的实验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训、开设企业人士讲座、校外有岗位实习等等。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科学、高效地完成实践教学过程是高职院校当前探索的焦点。
2.1 灵活把握认识实习过程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就涉及到工程实际。
例如,建筑力学、识图与构造等。
因此,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成为必要,认识实习是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手段。
只有认识实物,才能正确分析其受力和传力途径,才能进行下一步分析;而通过认识实习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识实习需随时随地贯穿于整个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需根据内容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认知相关的建筑结构及其组成等。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可以带学生到实训基地参观、指点学生多观察周围建筑物、必要时组织学生校外参观等。
认识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实践教学的起步点。
认识实习要随课程内容同步进行才会有好的收效。
2.2 加强校内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由于资金、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要在校内建设、建全专业所需要的大型施工现场是很难实现的。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实际项目的锻炼,积累学生实战经验,笔者认为可分块设置单独的“工程实践实训”模块。
例如,测量、楼板、主梁、次梁、柱子、楼梯的钢筋布置、搭接及绑扎、支模板、搭设脚手架、砌墙、抹灰、各种基础的施工、预算等,可以将大型建筑切块单项实训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模拟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和熟悉技术要点,例如,施工程序与方法、施工中的质量要求、施工中注意事项、安全措施等。
在模拟实训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搜集和获取更多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为今后实践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3 有效利用校外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是基础训练,而校外实习将是技能的提升。
学生在第三学年期间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集中四到五个月的时间到工程一线参加真实环境的岗位实践,接受行业一线的训练,加强对专业岗位的认知,检验基础学习和基础训练情况。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完成实地训练任务,首先要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互利双赢的校外实训基地,借助企业力量实现目标[3]。
全国各地建筑工地较多,校外实训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训基地,而应考虑如何与更多的建筑企业单位合作,有效利用现有的施工现场完成
学生的实践锻炼;其次,实践的内容以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为主。
因此,学校必须与实践基地搞好沟通,在安排学生实习前,要考虑各建筑公司的工程进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践工地,有目的地分配学生。
结合学生的意愿、专业要求、企业单位对人员需求等方面,将学生分配到各施工现场,在资深工程人员和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测量、预算、资料整理、施工、管理等实地训练。
防止出现实习期已到而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与专业有关的核心实践训练。
实践教学效率高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管理机制的完善等,因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艰难而精细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完成培养新一代人才的使命。
3 结语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不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实施有效对策完成这一教学过程。
认知、实训、实践,三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渐进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
当务之急是要合理、科学地将教学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地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雷群安.高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63-65.
[2] 李红.试论高职土建类专业建设的几点认识[eb/ol].中国论
文下载中心,2012.
[3] 史传统.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