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阻断预防与管理ppt课件
母婴阻断(医学)

02
母婴阻断的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增强防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孕产妇和家庭成员对母婴阻断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母婴阻 断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传播途径
让孕产妇和家庭成员了解母婴阻断的传播途径,如产道传播、母乳传播等,以 及避免传播的方法。
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
为孕产妇和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疫苗接种,如乙肝疫苗、艾滋病疫苗等,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母婴阻断(医学)
2023-11-12
目录
• 母婴阻断概述 • 母婴阻断的预防措施 • 母婴阻断的监测与评估 • 母婴阻断的挑战与对策 • 母婴阻断的未来展望
01
母婴阻断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母婴阻断是指通过医学干预措施,预防或降低母婴传播( MTCT)的风险,以保护母婴健康。这些干预措施包括为母 亲提供抗病毒药物、提供疫苗接种、检测和治疗疾病等。
提供培训和教育
政府可以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母婴阻断服务。
05
母婴阻断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与创新
新技术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将在母婴 阻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预防和治疗母婴传播提供更多选择。
诊断试剂研发
研发更灵敏、更便捷的诊断试剂,用于检测孕期感染和新生儿感染 ,及时发现并阻断母婴传播。
全球疫苗接种计划
积极参与全球疫苗接种计 划,共同推进全球母婴阻 断工作的发展,实现联合 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THANK YOU
对策二:社会参与
加强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组织和教育机构,加强对母婴阻断必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的认识和理解。
母婴三阻断培训课件

汇报人:日期:•母婴阻断概述•母婴阻断的医学知识•母婴阻断的实践操作•母婴阻断的宣传教育目•母婴阻断的未来展望•母婴阻断典型案例分析录01母婴阻断概述母婴阻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孕期阻断、产时阻断和产后阻断。
孕期阻断是指在孕期对孕妇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产后阻断是指在产后对新生儿进行筛查、治疗和随访,以预防母婴传播的发生。
产时阻断是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措施,如剖宫产、产钳等,以减少母婴传播的机会。
母婴阻断是指通过医疗手段,预防和控制母婴传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母婴阻断的定义母婴阻断的重要性母婴传播是许多疾病的传播途径之一,如艾滋病、乙肝、梅毒等。
母婴传播不仅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母婴阻断的概念和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母婴阻断的方法和手段也不断改进和完善。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推广和实施母婴阻断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和影响。
母婴阻断的历史与发展02母婴阻断的医学知识0102母婴阻断是预防和控制母婴传播的关键手段,对于降低母婴感染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母婴阻断是指通过一系列医学措施,防止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在母婴之间的传播,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
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在母婴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产道接触、胎盘、产时密切接触以及母乳喂养等途径进行。
母婴阻断通过在孕前、孕期和产后采取相应的医学措施,如抗病毒治疗、免疫接种、产时干预、产后喂养指导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国内外相关指南和规范对母婴阻断的方案、实施时机、监测与评估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03母婴阻断的实践操作明确母婴阻断的目标,如阻断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等。
确定阻断目标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定期检查等,确保阻断效果持续。
产后阻断根据母婴感染状况和病毒特性,制定个性化的阻断计划,包括孕期阻断、产时阻断和产后阻断。
母婴阻断ppt

起的感染约占5-15%,母婴阻断失败主要发生在 宫内感染的病例。
2、产时传播: 即在分娩时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
离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 脐带血,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 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 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传染病
• 如果妊娠3个月检查为阴性,仍需再治疗一次;如果妊娠末 3个月血清学试验为阳性,则更需要治疗了。
• 原来是健康的孕妇或曾患梅毒但已治愈的孕妇,如果性关 系紊乱,在妊娠末3个月时再次感染上梅毒,其血清学检 查也可能是阴性的。所以,孕妇若在妊娠后期确有婚外性 交史时,在妊娠末3个月一定要及时给予驱梅治疗,以防 后患。
• 7. 分娩方式的选择: • 剖宫产术不能避免病毒母婴传播,不能以阻断HBV
母婴传播而选择剖宫产术分娩。 •·
新生儿出生后主动免疫联合被动免疫
• 主动免疫:
• 足月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对于HBsAg(+)母亲的新 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HB疫苗10ug, 共注射3次。接种时间越早越好,新生儿第一针必须 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在4小时内注射最好,如果 出生后48小时以后注射,将降低免疫效果。
• 对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免费提供艾滋病抗 体测定、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给予婴儿人工喂养的奶 粉补助;
• 对感染梅毒的孕妇,孕期提供两次免费抗梅毒治疗,对先 天梅毒儿给予免费的抗梅毒治疗;
•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免疫 球蛋白;
传染病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
• 1. 宫内传播(包括种系传播): • 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
《母婴阻断知识培训》幻灯片PPT

90天后转+〕
HI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1.母亲因素 血浆HIV载量越高,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 CD+4T细胞计数下降, 增加HIV母婴传播的概率 有AIDS病症是HI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 2.分娩因素 随胎膜破裂时间延长,母婴传播的危险增加。 经产道分娩者母婴传播高于剖宫产。 胎盘早剥、羊膜腔穿刺、分娩时会阴撕裂时母婴传播的危
治疗性抗病毒药物应用
孕产妇治疗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尽早开场服用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
2次,EFV 600mg,每天1次; 或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mm3时,还可以
选择尽早服用AZT 300mg +3TC 150mg +NVP 200mg,每天2次。 婴儿应用抗病毒药物:同前
快速进展者:CD4细胞2-5年内迅速下降,HIV 病毒载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而且别离的HIV 有均一性。
长期存活者〔又称长期不进展者〕:维持15年 以上,而且CD4计数维持正常,在所有感染者 中比例一般在8%-10%。
HIV母婴传播方式
宫内传播〔婴儿生后48h血HIV+.〕 分娩期传播〔非母乳喂养,婴儿生后1周内血
至出生后4~6周 <2000g,服NVP 2mg/kg〔即混悬液0.2ml/kg〕,QD;
至出生后4~6周
2.齐多夫定〔AZT〕方案:至出生后4~6周 体重≥2500g,服AZT 15mg〔即混悬液1.5ml〕,BID <2500≥2000g, 服AZT 10mg〔即混悬液1.0ml〕,BID <2000g,服AZT 2mg/kg〔即混悬液0.2ml/kg〕,BID
《母婴阻断知识培训》课件

指导家庭成员正确护理和照料母婴 阻断病例,促进康复。
04
母婴阻断的社会责任与宣传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母婴阻断中的作用
制定和实施母婴阻断相关政策
01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为母婴阻断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
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
02
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推动母婴阻断工作的顺利开
展。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
02
这些预防措施包括孕期保健、产 时干预和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措 施。
母婴阻断的重要性
母婴阻断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疾病的 重要手段,对于保障母婴健康、提高 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母婴阻断,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 儿死亡率、减少儿童期残疾和成人期 疾病,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 。
母婴阻断的历史与发展
相关的咨询和服务。
05
母婴阻断的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母婴阻断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新型阻断方法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 更多高效、安全的新型母婴阻断技术 问世,如基因编辑技术、免疫疗法等 。
阻断技术的优化
现有母婴阻断技术仍有改进空间,未 来研究将致力于提高阻断效果、降低 副作用,使更多母婴受益。
母婴阻断相关政策的完善与优化
政策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母婴阻断领域的支 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人才 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法规制定
针对母婴阻断相关问题,政府将 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 行业行为,保障母婴权益。
母婴阻断知识的普及与推广
教育培训
通过开展广泛的母婴阻断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母婴阻断重要性的 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
母婴阻断病例的治疗方法
《母婴阻断技术培训》课件

2 训练后的效果评估
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以衡量培训的有效性。
评估母婴阻断技术培训后的学员的表现和知 识掌握情况。
六、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的收获和反思
总结学员在本次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并进行反思。
下一步的培训计划和方向
展望未来的培训计划,包括拓展更多的培训领 域和目标学员。
谢谢收看!
《母婴阻断技术培训》 PPT课件
欢迎大家收看本次《母婴阻断技术培训》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介 绍母婴阻断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
一、背景介绍
什么是母婴阻断技术
了解母婴阻断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为什么需要进行培训
探讨母婴阻断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学员对象
1 医护人员
分享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4
婴儿的抚触和护理
讲解正确的抚触和婴儿护理方法,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四、案例分析
母婴阻断技术的成功案例
分享一个成功实施母婴阻断技术的案例,强调 培训的重要性。
失败案例及原因分析
探讨一个母婴阻断技术失败的案例,并分析失 败的原因和教训。
五、培训效果评估
1 建立评估标准
说明为医护人员进行母婴阻断技术培训的原因。
2 孕妇及其家属
介绍为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母婴阻断技术培训的好处。
3 其他相关人员
列举其他可能需要接受培训的相关人员。
三、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1
母婴阻断技术的意义及作用
解释母婴阻断技术的重要性和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2
预防母婴疾病的措施
介绍预防母婴疾病的有效措施和实施方法。
3
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母婴三阻断培训 ppt课件

5
梅毒 艾滋病 尖锐湿疣
沙眼衣原体感染
28 10
家庭贫困
59 5
29
10
社 会
孕妇或丈夫为文盲或半文盲
30 10 因 丈夫长期不在家
60 5 61 5
31
10
素
由居住地到卫生院需要一小 时以上
62
5
注:5 分以下为低危妊娠,5 分为中危妊娠,评分在 10 分以上者为高危妊娠。
培训与督导
1.各村医要及时参加预防母婴三阻断管理与技 术相关知识培训,要求村级加强三阻宣传。
工作内容
3.加强重点人群的关注与宣传,特别是流动人口 、青少年群体、育龄夫妇。
4.要提高育龄夫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 婴传播重要性的认知,增强其主动利用服务的积 极性,引导新婚人群、孕产妇尽早接受相关检测 。5.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及时提供关怀和支 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工作内容
一、开展社会动员,重视健康教育。
1.县艾防办要积极协调妇儿工委、教育、民政、 妇联等相关部门,广泛开展社会动员。每年开展 不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至少2次。
2.充分利用婚前检查、孕妇学校、孕期保健、健 康教育等平台,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 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母婴传播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政策宣传。
3.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90%以上, 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90%以上。
4.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 注射率达95%以上。
5.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5%以下。 6.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数
以下。
7.18月龄内儿童早期诊断比例达到80% 以上。
母婴阻断专项督导培训ppt课件

12
内容
方法
具备两类梅毒血清学检测 现场观察。无不得分。仅有1类
方法
扣2分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非特异梅毒抗体)
•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 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等
1
1
督导方案
2
督导标准解读
3
督导医院需准备资料
4
下一步工作安排
2
督导方案
认真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各项标准和要求
加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 动态管理,减少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梅毒、 乙肝对妇女儿童的影响,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生 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3
全市所有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 属地管理的原则,逐级进行。
相关人员接受培训及掌握情况。
内容
方法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母婴传 查阅资料。无培训不得分,每有1人
播服务内容及服务流程培训, 培 未参加培训扣1分,培训内容每发现
训内容符合项目规范要求
一处与项目要求不符扣1分
相关工作人员掌握预防艾滋病、 现场询问、考核5人。
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内容及 答题正确率在60%以下者每人扣1分,
4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管理情况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能力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情况
5
1、机构自查
各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对本机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 婴传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我检查,查找问题并予以改进, 完成医院自查广州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专 项督导表(附件1)及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项目调查表(附件2)。
HIV感染母婴传播阻断PPT课件

评估时间点
在母婴感染后不同时间点 进行评估,如出生后6周、 3个月、6个月等。
数据分析
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阻断措施实施前后的 变化。
母婴健康监测
监测内容
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母婴的免疫状态、病毒载量、临 床表现等方面的变化。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 干预措施,确保母婴健康。
06
研究展望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对HIV感染的母婴细胞进行 基因改造,以阻断病毒的复制和
传播。
免疫疗法
研究开发针对HIV的免疫疗法, 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来清除病
毒,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新型药物与疗法
探索新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其 他疗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
宫内感染
HIV感染的母亲在孕期可以通过胎盘 将病毒传给胎儿,导致宫内感染。宫 内感染通常发生在怀孕的前三个月。
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宫内感染, 因此对于HIV感染的母亲,医生通常 会建议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以降低 病毒载量和母婴传播的风险。
03
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策略
孕期阻断
01
02
03
孕期检测
02
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途径与机制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HIV感染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分娩过程中,如果母亲存在皮 肤破损或出血,血液中的HIV病毒可以通过产道或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感染 。
为了预防血液传播,医生通常会建议感染HIV的母亲进行剖宫产,以避免胎儿经 过产道时接触母亲的血液和阴道分泌物。此外,在分娩前进行抗病毒治疗也是降 低血液传播风险的重要措施。
艾梅乙母婴阻断儿童部分PPT课件

干预技术要点(儿童部分)
整合服务流程(儿童部分)
针对婴儿的服务都在妈妈产后: 儿童预防性治疗,定期随访检测,先天梅毒治疗 儿童注射HBIG及接种乙肝疫苗 常规儿童保健服务,关怀支持服务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儿童部分)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进行婴儿感染早
(2)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1次,肌内注 射,连续10~14日。
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则从再次治疗开始时间起重新计算 治疗疗程。
3. 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儿童部分)
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
1、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养停止后1周。
母乳 喂养 咨询 指导
提倡--------人工喂养 避免--------母乳喂养 杜绝--------混合喂养
儿童艾滋病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
早期诊断、检测和随访
满1、3、6、9、12、18月龄:纳入高危管理,进 行随访、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出现。
出生后6周、3个月:采集血标本,进行早期诊断。
(1)儿童的皮肤黏膜损害或组织标本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 检测到梅毒螺旋体;
(2)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
(3)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阳性,滴度≥ 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阳性;
(4)出生时不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任何一次随访过程中非梅毒 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 试验阳性;
养停止后1周。
婴儿抗病毒用药方案
婴儿预防用药建议剂量:齐多夫定(AZT) ≥2500g:AZT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2次 <2500g且≥2000g:AZT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2次 <2000g:AZT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2次 用药时间:母亲孕期即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药至出生后4~6周; 母亲产时或者产后才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用6~12周。 母亲哺乳期未应用抗病毒药物,则婴儿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母乳喂
母婴阻断ppt(医学PPT课件)

3、水平传播: 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
传播乙肝病毒或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
阻断传染病母婴传播的措施
• 孕前检查,做三项传染病的检验检查,及时发现是否患病 或是已经感染病毒,积极治疗后再结婚
• 孕期检查,做三项传染病的检验检查明确是否患病、感染、 评估对胎儿的影响,选择治疗或阻断宫内传播的方法,或 者终止妊娠,
• 孕妇常规进行梅毒筛查试验不仅能早发现孕期梅毒, 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同时进行及
时正规的治疗,尤其在早期妊娠可有效阻止梅毒螺旋
体对胎盘的侵袭,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
率。说明孕期治疗对母体亦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妊 娠晚期发现的梅毒孕妇亦不应放弃治疗。
一、 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
• 对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免费提供艾滋病抗 体测定、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给予婴儿人工喂养的奶 粉补助;
• 对感染梅毒的孕妇,孕期提供两次免费抗梅毒治疗,对先 天梅毒儿给予免费的抗梅毒治疗;
•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免疫 球蛋白;
传染病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
• 1. 宫内传播(包括种系传播): • 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
• 1、宫内阻断。首先用药物阻断,就是抗病毒药物治疗。 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方式。
• (1)母亲用药。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怀孕3+个月(14周) 时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因为母婴感染最易发生 在分娩期间,越接近分娩,危险性越激增,而最危险的时 刻就是在分娩时。简言之,如果能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 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数量,孩子的感染几率就会降低。
• 药物治疗,降低传染性 • 产时、产后的隔离 • 疫苗接种,减少感染几率
《母婴阻断技术培训》课件

母婴阻断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技术 难题,如病毒变异、疫苗研发滞后等问题 ,给阻断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部分地区和群体对母婴阻断技术的认知不 足,缺乏科学知识和正确观念,导致阻断 工作难以有效推进。资源分配 Nhomakorabea国际合作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资源 ,确保母婴阻断技术的普及和实施,是一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跨国病毒传播对国际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应对母婴阻断的挑战。
母婴阻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母婴阻 断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如新型检测手段和疫苗的研发
等。
个性化方案
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实际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母婴阻断方 案,以提高阻断效果。
02
母婴阻断技术的基本原理
母婴阻断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母婴传播途径
描述病毒或病菌如何通过母婴传 播,如产道感染、母乳感染等。
母婴传播的影响
阐述母婴传播对婴儿健康的影响 ,如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
母婴阻断技术的医学原理
预防措施
解释如何通过医疗手段预防母婴传播,如疫苗接种、药物治 疗等。
监测与评估
说明如何监测母婴传播的风险,以及如何评估预防措施的有 效性。
阻断艾滋病病毒传播
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母婴阻断技术,有助于降低艾滋病病毒在母婴间 的传播率,保障母婴健康。
阻断其他传染病传播
除了乙肝和艾滋病病毒,母婴阻断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可通过母婴 传播的传染病,如梅毒、丙肝等。
母婴阻断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通过推广母婴阻断技术, 降低传染病在母婴间的传 播,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母婴阻断工 作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 数据准确性。
母婴阻断(医学课件)

一位乙肝阳性母亲在孕期和产后未采取足够措施 ,导致新生儿感染。
案例三
一位梅毒阳性母亲未在孕期及时启动治疗,导致 母婴传播未能成功阻断。
经验分享与总结
坚持抗病毒治疗是HIV阻断的关键。
梅毒阳性母亲应在孕期及时启动治疗,并在产前产后 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乙肝阳性母亲,综合措施包括孕期注射免疫球蛋 白、产后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等。
母婴阻断需要医生、护士和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确保 母婴安全。
05
母婴阻断的未来展望与发展 趋势
母婴阻断的未来发展趋势
全面覆盖
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母婴阻断的重视,未来有望实 现母婴阻断服务的全面覆盖,包括偏远地区和贫困人群。
预防为主
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素养,降低母婴传播的 风险。
母婴阻断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01
母婴阻断的概念和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母婴阻断概念
的提出和实践的开展主要始于20世纪。
发展
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母婴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母婴阻断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趋势
03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母婴阻断可能会更加精准和个
性化,同时也会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人文关怀。
孕期管理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和锻炼,避免接触有害物 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筛查。
分娩时干预
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如自然分娩、剖宫产等,以减少新生儿感 染的机会。
母婴阻断的疫苗接种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孕妇在孕晚期应注射乙肝疫苗,新生 儿在出生后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母婴阻断(医学课件)
母婴阻断课件

梅毒检测
检测方法 梅毒血清学检测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1、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快速检测等。
对于孕中晚期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应当采用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进行初筛。 初筛结果呈阳性反应者,应用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进行复检,同时进行定量检测, 确定其是否为梅毒感染孕产妇(详见图3)。
对临产时梅毒感染状态未知的孕产妇,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同时采用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 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两类检测方法进行筛查。
艾滋病、梅毒、乙肝 母婴传播项目知识
目录/CONTENT
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服务技术要点
2、艾滋病、梅毒、乙肝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第一章
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检测服务技术要点
艾滋病检测
检测方法 孕产妇艾滋病检测方法包括抗体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
抗体筛查试验 包括免疫凝集试验、免疫层析试验、免疫渗滤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免
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
注意事项
5.治疗结束后应当定期随访。每月进行1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定量检测,若3-6个月内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未下降4倍(2个 稀释度),或滴度上升4倍(2个稀释度),或检测结果由阴转阳,应 当立即再给予1个疗程的梅毒治疗。 6.孕期用红霉素治疗的孕妇,在分娩后应使用多西环素复治(多西环 素,100mg,2次/日,连服15日),治疗期间不能哺乳,所生的儿童应 按照先天梅毒治疗方案给予相应的治疗。 7.对于母亲孕期未接受规范治疗,且非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的儿童, 按照先天梅毒治疗。 8.感染孕产妇分娩前必须进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以 便与所生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 此作为后续诊治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
窒息
n% n%
7 0.2 26 0.9
8 1.1 16 2.1 2.7 (1.7–4.4) 1.9 (1.3–2.9)
6 0.3 14 0.7 1 0.1 12 1.3
1.2 (0.9–1.7) 0.8 (0.5–1.1)
出生缺陷
n% 12 0.4 11 1.5 2.4 (1.6–3.8) 8 0.4 4 0.4 1.0 (0.6–1.4)
(469) 治疗
(386)
疗 程 一个
(386) (87)
用药
绍兴上虞 阳性 2014-9-5
用药(34周) 用药
14
图4 梅毒孕产妇分期
15
梅毒母婴传播的危害 可发生自然流产、死产、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宫内
生长受限、早产、围产死亡 先天梅毒 增加孕妇对HIV的易感性
16
17
妊娠期梅毒治疗与围产结局
分组 N
治疗 3022 未治疗 745 OR and 95% CI 规范治疗 2106 未规范 916 OR and 95% CI
分类
原液 1:2 1:4
1:8 ≥1:16 Z
P
治疗 未治疗
90
35
18
11
34
-2.45 0.01
情况 (188)
(47.87) (18.62) (9.57) (5.85) (18.09)
(1016) 治疗
416
242
97
28
45
(828)
(50.24) (29.23) (11.71) (3.38) (5.43)
地市
早诊人数 儿童数 早诊比 早诊阳性 检测数 儿童数 检测比 阳性数
杭州
9
15 60.0
1
3
11
27.3 0
宁波
3
9
33.3
1
4
9
44.4 0
温州
41
88 46.6
0
18
42
42.9 0
嘉兴
10
19 52.6
0
4
8
50.0 0
湖州
4
6
66.7
022源自100.0 0绍兴
15
33 45.5
1
8
12
66.7 0
金华
5
6
83.3
2
4
6
66.7 0
衢州
2
3
66.7
0
3
4
75.0 0
舟山
2
2 100.0
0
1
1
100.0 0
台州
54
104 51.9
0
26
30
86.7 2
丽水
10
16 62.5
0
3
5
60.0 0
全省
155
301 51.5
5
76
130
58.5
2
12
检索时间:2010-2014年期间出生儿童
全省 HIV母婴传播情况
早产
n% 207 6.8 106 14.1 1.8 (1.5–2.2) 125 5.9 82 9.0 1.4 (1.1–1.6)
低出生体重
n% 144 4.7 75 10.0 1.8 (1.5–2.2) 82 3.9 62 6.8
1.5 (1.2–1.8)
18
孕产妇治疗与新生儿RPR血清学滴度变化(N,%)
金华兰溪 阳性 2014-12-7
未用药
用药
台州仙居 阳性 2011-7-25 阳性 2012-12-13 未用药
未用药
宁波余姚 阳性 2014-11-24
用药(孕期) 用药
杭州/桐庐、阳下性城 2012-6-28
用药(产时) 用药
金华市区 阳性 2014年
用药(28周) 用药
台州临海 未测
阳性 2011-11-20 未用药
.
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预防与管理
1
一、项目背景 二、艾、梅母婴传播疫情 三、母婴阻断技术要点
HIV、梅毒
2
一 项目背景 全国
舟山普陀 温州鹿城
11个国家 示范区
中央经费 全省覆盖
3
浙江
2004浙江普陀、鹿城作为试点,第一批加入全国预防艾 滋病母婴传播(PMTCT)项目。同年,成立了全省项目 领导和技术指导小组。
累计早期诊断阳性5例,阳性率3.2%; 累计18月龄阳性2例,18月龄母婴传播率:2.6% (2014年全国3.0%)。 死亡婴儿6例(其中1例意外死亡),校正18月龄母婴 传播率:8.6%(加死亡婴儿校正2+5/76+5) (2014年全国6.1%)。
13
HIV感染婴儿母子用药情况
报告地区 早期诊断 早诊时间 18月龄 检测时间 孕产妇用药 儿童用药
2010-2014年全省孕产妇HIV咨询与检测率逐年增加,累计咨询与检
测近330万孕产妇,孕产妇HIV阳性720例,阳性率0.02%。
9
(全国孕产妇HIV检出率0.05%)
HIV感染孕产妇人口学特征
2010-2014年累计报告HIV孕产妇720例,其中分 娩324例。
感染孕产妇年龄范围13~45岁,平均年龄 26.8±5.6岁。
一个
121
72
26
10
30 -2.33 0.02
疗程 (259)
(46.72) (27.80) (10.04) (3.86) (11.58)
(828) 两个及以上
295
170
71
18
15
(569)
(51.85) (29.88) (12.48) (3.16) (2.64)
治疗 时机 (618)
孕早期 (359) 仅孕晚期 (259)
户籍:省外524例占72.8%,境外7例(缅甸、越 南、肯尼亚)
民族: 汉族594例,占82.5%。
10
82.6%
91.7%
图2 全省HIV产妇用药比例 (2010-2014年)
图3 全省HIV产妇分娩婴儿用
药(2010-2014年)
11
儿童HIV感染情况
6月龄早期诊断检测情况
18月龄HIV抗体检测
整。
4
政策支持
国家文件
省级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艾滋病 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 婴传播工作的通知
卫办妇社发〔2004〕163号 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河南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 南、陕西省(自治区)卫生厅:
5
二 疫情 全国
6
7
8
全省
图1 2010-2014年全省孕产妇HIV咨询与检测率变化趋势(%)
2006年颁布了《浙江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全面启动全省工作。
2010年整合梅毒和乙肝,我省国家试点增至11个。并颁 布《浙江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 方案》。
2011年全省全面铺开整合后的艾、梅、乙母婴阻断工作。 2013年,2015年先后就整合后的母婴阻断实施方案进行调
190
110
38
13
8 -2.50 0.01
(52.92) (30.64) (10.58) (3.62) (2.23)
121
72
26
10
30
(46.72) (27.80) (10.04) (3.86) (11.58)
19
孕产妇治疗与新生儿TRUST血清学滴度变化 (N,%)
分类
是否
未治疗
治疗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