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篇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
5篇湖北古琴台导游词
![5篇湖北古琴台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da97f7fdf12d2af90342e658.png)
2019年5篇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古琴台(GuQinTai)别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遗迹、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要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物旅行景观之一,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己第一台"之称。
下边是我采集整理的20xx年5篇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照。
20xx年5篇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一)各位贵宾,此刻我们到达的是古琴台公园,这个大厅是一组仿真人物像,左右两边有两个半身人物像,分别叫做钟健和钟......,眼前是一幅山川情景,中间有两人对坐。
左侧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弹琴,右边的布衣青年听的如痴如醉。
没错,这就是您熟知的"高峰流水遇知己"的故事,当年的这段美谈就发生在武汉。
当时两人弹奏的两首曲子合称"高峰流水",这首曲子流传很广,以致于此后在1977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流传我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热忱友善的心声,它的家乡叫做—大武汉。
熟习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悠悠中华长达5020xx年的文明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商周三朝,周代创建了八百年基业,在后期分裂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战国时出现了七个富强的国家统称战国七雄。
当时此刻的山西河南一带是晋国,湖北是楚国。
两国常常开战,去过湖南岳麓书院的朋友必定记得,在书院门口挂着一幅春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对不对?说的就是楚国也就是湖北湖南人材好多。
其实这是经过了窜改的,本来的春联是"惟楚有才,晋适用之",是说楚国人材辈出,但是都跑到北面晋国去当官了。
今日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是晋国的上医生,琴、棋、书、画样样熟练,手中一柄焦尾七弦琴更是价值千金。
古琴台导游词(精选5篇)
![古琴台导游词(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4c11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6.png)
古琴台导游词古琴台导游词(精选5篇)作为一名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琴台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琴台导游词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龟山脚下和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
古琴台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二位大音乐家——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乐声幽雅,素有天籁之音的美誉,相传为伏羲氏所发明制作。
据说有一天伏羲氏看见五星之精气落在梧桐树上,引来凤凰在此作巢。
因此他知道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树,适合制作乐器。
这棵树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
取上一段敲一敲,声音太清,而取下一段呢,声音又太浊,而中间一段呢,恰好清浊相兼,音色优美。
后来伏羲氏请能工巧匠制成乐器,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瑶池之音,又称瑶琴。
据传说此琴弹到最高妙的境界,啸虎闻而不吼,哀猿闻而不啼。
有一次颜回到孔子家,听到孔子在弹琴,而琴音幽沉,颜回就问孔子琴声中为何有股杀气,孔子说正弹琴时,却看见一只猫捉老鼠,想让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声中就露出贪杀之意。
可见琴声不仅能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响,而且连情感的细微变化也能通过琴声表露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位技艺更加高超的大音乐家俞伯牙,史书上说他弹琴的时候连正在吃草料的牛马也会仰首倾听,可见其技艺之精妙。
他的琴虽然弹的好,却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琴音,能够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因此,他虽然云游四方,却常常感叹没有知己。
俞伯牙是楚人,却在晋国做官,正所谓楚才晋用。
一天,他受晋王派遣,出使楚国,拜会楚王之后,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夜晚遇上狂风暴雨,便泊船于龟山下避雨,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只见风平浪静,云开雾散,现出一轮明月,伯牙见此景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瑶琴,坐在船上对月弹奏,悠悠琴声在江面回荡,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弦断必有人偷听。
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
![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af571489eb172dec63b75c.png)
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
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
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
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
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
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
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
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
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
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
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
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
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
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流水操”,其意在流水。
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
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
湖北古琴台导游词
![湖北古琴台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0e29a1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d.png)
湖北古琴台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古琴台,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
古琴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古琴之乡”。
古琴台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古琴台占地广阔,建筑风格独特,景色秀丽,是中国古代琴台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首先,我们来到古琴台的大门。
大门上方刻有“古琴台”三个大字,气势磅礴。
进入古琴台,我们会看到一座高大雄伟的琴台阁,这是湖北古琴台最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琴台阁木质结构,古色古香,非常吸引人。
在琴台阁内,展示着各种古琴,令人目不暇接。
古琴,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乐器之一,被誉为“国乐之魂”。
古琴台是中国古代教育与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这里孕育了许多古代文化名人。
在古琴台上,曾有无数文人雅士演奏琴曲,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佳作。
这里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古琴台的主殿。
主殿内供奉着众多文化名人的雕像,其中包括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等,他们的影响力不仅止于一时,而且影响深远。
在主殿的后面是一座宏伟的琴道长廊,长廊两旁栽满了花草树木,四季不断,花香四溢。
站在琴道长廊上,可以俯瞰整个古琴台的全景,美景尽收眼底。
在琴道长廊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以古琴为主题的雕塑和壁画。
这些雕塑和壁画都具有浓厚的古琴文化氛围,展现了古琴的魅力和艺术性。
除了欣赏古琴,我们还可以在古琴台体验一些琴乐表演和传统文艺活动。
古琴台每年都会举办一些琴乐比赛和音乐演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古琴爱好者和相关音乐专业人士。
在湖北古琴台,除了欣赏琴乐表演,我们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湖北的美食种类繁多,口味独特,让人垂涎欲滴。
特别是当地的襄阳烤鱼、热干面等传统小吃,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湖北古琴台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无论是对古琴文化感兴趣的人,还是对历史文化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古琴台的导游词
![古琴台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9a83b4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4.png)
古琴台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古琴台,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古琴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说起古琴台的由来,那可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善于鼓琴,而钟子期则善于听琴。
伯牙弹奏高山,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奏流水,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两人遂成知音。
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子期墓前摔琴绝弦,终生不再鼓琴,留下了“知音难觅”的千古佳话。
后人感其情谊,在此筑台以纪念,这便是古琴台的由来。
走进古琴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门楣上刻有“古琴台”三个大字。
穿过大门,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前行,我们便能看到一座造型别致的亭子,名为“琴台碑廊”。
碑廊内保存着许多历代名人题写的诗词碑刻,这些碑刻不仅书法艺术精湛,更表达了人们对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段知音佳话的敬仰和传颂。
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伯牙台”。
伯牙台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是当年俞伯牙抚琴的地方。
台高约 10 米,四周环绕着雕花栏杆,台上有一座俞伯牙抚琴的雕像。
只见俞伯牙正襟危坐,双手抚琴,神情专注,仿佛正在弹奏着那动人的乐曲。
站在伯牙台上,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俞伯牙那高超的琴艺和对知音的渴望。
在伯牙台的旁边,有一口“知音泉”。
相传当年俞伯牙就是用这口泉水来抚琴的。
泉水清澈见底,终年不竭。
据说用这泉水泡茶,茶香四溢,口感醇厚。
大家不妨尝一尝这泉水,感受一下其中的韵味。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琴堂”。
琴堂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建筑,里面陈列着许多与古琴相关的文物和资料。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琴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琴堂内还经常会有一些古琴演奏会,让大家能够亲耳聆听那悠扬的琴音。
古琴台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古迹,也是一处美丽的园林景观。
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湖水清澈,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古琴台的导游词
![古琴台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0773f8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2.png)
古琴台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的古琴台,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古琴台,是一处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它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是为纪念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情谊而建。
咱们先来说说这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琴师。
他琴艺高超,却苦于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在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面对清风明月,他不禁雅兴大发,弹起琴来。
这时,一个名叫钟子期的樵夫正巧路过,被他的琴声深深吸引。
钟子期能从俞伯牙的琴声中听出高山的雄伟和流水的壮阔。
俞伯牙大为惊喜,认为终于找到了知音。
两人相谈甚欢,约定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可惜的是,第二年钟子期因病去世,俞伯牙悲痛欲绝,在钟子期的墓前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摔断琴弦,从此终生不再弹琴。
为了纪念这段感人至深的知音情谊,后人就在他们相遇的地方修建了古琴台。
走进古琴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古琴台”三个大字。
穿过石牌坊,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便能看到一座庭院。
庭院内古木参天,花草繁茂,显得格外清幽宁静。
在庭院的正中央,有一座俞伯牙抚琴的雕像。
只见他端坐在石凳上,双手轻抚琴弦,神情专注而陶醉。
雕像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听到那悠扬的琴声。
雕像的旁边是一座琴堂,这里展示了许多与古琴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古琴的历史和文化。
琴堂的后面是一片池塘,池塘里种满了荷花。
每到夏天,荷花盛开,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池塘的旁边有一座知音亭,亭子的四周刻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表达了他们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情谊的赞美和向往。
沿着池塘边的小路继续前行,就来到了钟子期的墓前。
墓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钟子期墓”四个大字。
站在这里,我们不禁为这段真挚的友谊而感动。
除了这些景点,古琴台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2篇)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a832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4.png)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湖北古琴台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古琴台,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景点。
湖北古琴台位于湖北省天门市,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音乐文化遗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音乐文化遗址之一。
它坐落在九嶷山山顶,海拔1353米,傍着仙女湖,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处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
湖北古琴台以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这个地方是贵族雅集、文人墨客大斗智慧的场所。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由石砌成的,因为石材具有很好的音乐传导性质,所以古人选择用石头堆砌而成。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曾在这里聚集天下名士,共同讨论琴音和琴艺。
相传古琴台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院,这里培养了许多古代音乐家和文化名人。
著名的音乐家、音乐理论家刘德成,以及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琴台内,石井琴石等一系列琴台建筑和石刻遗址都是古人对古琴的热爱和崇尚的体现。
这里还有众多的琴遗物,如琴桥、琴缺、琴玦和琴弦等,展示了古琴的演奏和制作艺术。
在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传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比如我们可以欣赏到雄伟壮观的九嶷山风景,可以远眺到千年的古琴台。
站在山顶上,我们可以俯瞰整个山脉,触摸历史的痕迹,感受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与艺术。
来到湖北古琴台,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琴的悠扬琴音,还可以亲身演奏古琴,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
在这里,我们有专业的古琴老师为大家讲解古琴的历史和演奏技巧,同时还有琴师为大家演奏一些经典的古琴乐曲,让大家感受到古琴独特的韵味。
湖北古琴台还设有音乐工作室,为喜欢古琴的朋友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
这里有丰富的书籍和资料,还有专业的古琴老师指导,让每个对古琴感兴趣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天地。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精通古琴的高手,这里都是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最佳地点。
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
![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59cfd1be1e650e52ea99e8.png)
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
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
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
关于这味》和《列子·汤问》篇中。
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
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
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
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
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
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之士。
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
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
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流水操”,其意在流水。
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
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
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
湖北古琴台景点导游词
![湖北古琴台景点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68368ad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9.png)
湖北古琴台景点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湖北武汉的古琴台,我是今天的导游你的名字。
古琴台,这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去解读。
它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
咱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音乐大师俞伯牙与钟子期相遇、相知的地方。
俞伯牙善于鼓琴,而钟子期则善于听琴,两人因为音乐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只可惜,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欲绝,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段真挚的友谊和对知音的珍视,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走进古琴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
庭院内种植着松柏、翠竹等植物,营造出一种清幽典雅的氛围。
穿过庭院,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别致的琴台。
琴台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翘角,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琴台的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琴台”两个大字。
这两个字苍劲有力,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当年俞伯牙和钟子期在这里相遇的情景。
石碑的旁边还有一些石刻,记录着关于古琴台的历史和传说。
沿着小径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知音堂。
知音堂是为了纪念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而建的。
堂内陈列着一些与古琴相关的文物和图片,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琴的发展历程和演奏技巧。
在知音堂的后面,有一个小花园。
花园内假山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漫步在花园中,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鸟儿的歌声,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除了这些建筑和景观,古琴台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
比如那古老的墙壁上爬满了青苔,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比如那池塘中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
如今的古琴台,已经成为了武汉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它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也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创作作品的灵感源泉。
2024年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三篇)
![2024年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2ef92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6.png)
2024年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琴台公园,这个大厅是一组仿真人物像,左右两边有两个半身人物像,分别叫做钟健和钟……, 面前是一幅山水景象, 中间有两人对坐。
左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抚琴, 右侧的布衣青年听的如痴如醉。
没错, 这就是您熟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当年的这段佳话就发生在武汉。
当时两人弹奏的两首曲子合称“高山流水”, 这首曲子流传很广, 以至于后来在____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 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播我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热情友好的心声, 它的家乡叫做—大武汉。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 我们悠悠中华长达____年的文明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商周三朝, 周朝创造了八百年基业, 在后期分裂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战国时出现了七个强盛的国家统称战国七雄。
当时现在的山西河南一带是晋国, 湖北是楚国。
两国经常交战, 去过湖南岳麓书院的朋友一定记得, 在书院门口挂着一幅对联“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 对不对?说的就是楚国也就是湖北湖南人才很多。
其实这是经过了篡改的, 原来的对联是“惟楚有才, 晋实用之”, 是说楚国人才济济, 但是都跑到北面晋国去做官了。
今天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是晋国的上大夫, 琴、棋、书、画样样娴熟, 手中一柄焦尾七弦琴更是价值连城。
最让人称奇的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 可谓天下无双, 然而却“曲高和寡”, 他一直都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有一年得八月中秋, 俞伯牙乘船顺汉江而下, 路过汉阳, 当时天色已晚不巧又遇到了阵雨, 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 等明天再启程。
不久, 雨过天晴, 伯牙得心情也开始变得好起来, 有了兴致啊, 就走出船舱, 远望天际, 看着这水天涟涟, 周围一片荒芜有没有人烟, 满目一片荒凉, 心中郁郁不乐, 于是抱起七弦古琴, 坐在船头弹拨解闷, 忽然琴弦就莫名其妙的断了一根, 伯牙很是惊奇啊。
古琴台的导游词
![古琴台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e03035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7.png)
古琴台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武汉的古琴台,我是今天为大家服务的导游。
古琴台,这座充满着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籍,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去品味。
它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
走进古琴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
这里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大门上方的牌匾“古琴台”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给人一种庄重之感。
说起古琴台,就不得不提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善于鼓琴,而钟子期则善于听琴。
一次,俞伯牙乘船路过汉阳,在月湖之畔弹奏了一曲。
钟子期闻声而来,听到伯牙的琴声,他感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弹奏的曲调转为澎湃激昂时,钟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两人因为音乐而相知相惜,结为知音。
然而,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万分,在钟子期的墓前摔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以表对知音的敬重和怀念。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我们来到了俞伯牙抚琴的雕像前。
这座雕像栩栩如生,俞伯牙正专注地弹奏着古琴,他的神情中透露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思念。
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琴声穿越时空,在耳边回荡。
再往前走,便是琴台碑廊。
碑廊里镶嵌着许多名人题写的诗词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或赞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或感慨人生难得一知音。
每一块石碑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行文字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在古琴台的中心,有一座琴堂。
琴堂内摆放着一架仿制的古琴,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亲身感受一下弹奏古琴的乐趣。
虽然我们无法弹奏出像俞伯牙那样美妙的乐曲,但也能在这一抚一按之间,体会到古琴的独特魅力。
除了这些主要的景点,古琴台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比如那清幽的庭院,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还有那古朴的石桥,横跨在小溪之上,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如今,古琴台已经成为了武汉的一张文化名片。
它不仅吸引着众多国内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也让许多外国友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古琴台的导游词
![古琴台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0f88eb7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2.png)
古琴台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著名的景点——古琴台。
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古琴台的独特魅力。
古琴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是为纪念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
它始建于北宋时期,重建于清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我们踏入古琴台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
庭院中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感觉。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别致的亭子,这便是“伯牙亭”。
相传,俞伯牙就是在这里抚琴,等待着他的知音钟子期。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琴堂”。
琴堂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之一,里面陈列着许多与古琴相关的文物和资料。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琴的制作工艺、演奏技巧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大家看,这面墙上刻着的便是“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时期,有位叫俞伯牙的琴师,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有一次,他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思绪万千,于是便弹起琴来。
这时,一个叫钟子期的樵夫路过,听到伯牙的琴声,不禁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又弹奏了一曲,子期又说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大惊,他没想到在这荒野之中,竟能遇到如此懂他琴声之人。
于是,两人结为知音,并约定来年再次相会。
可惜的是,第二年子期因病去世,伯牙悲痛欲绝,他在子期的墓前弹奏了最后一曲,然后摔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真正的知音之情是何等珍贵。
在古琴台的后院,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为“知音泉”。
据说,当年俞伯牙就是用这口井的水来抚琴的。
泉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涸,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动人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印心石屋”。
这是一座由道光皇帝御赐的建筑,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皇家的威严和气势。
走出印心石屋,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高山流水”四个大字。
古琴台的导游词
![古琴台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999b350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a.png)
古琴台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的古琴台,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这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的古迹。
古琴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
它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是为了纪念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情谊而建。
咱们现在所看到的古琴台建筑群,规模不算宏大,但布局精巧,错落有致。
整个景区以庭院式的园林布局为主,清新雅致,别有一番韵味。
走进古琴台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照壁,上面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是道光皇帝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御笔亲书。
照壁的后面是一个小院,院里种满了花草树木,四季常青,花香四溢。
穿过小院,我们来到了琴堂。
琴堂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里面供奉着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塑像。
俞伯牙一身儒雅,手持古琴,仿佛正在弹奏那动人的乐曲;钟子期则侧耳倾听,神情专注,陶醉其中。
看到这组塑像,大家是不是能感受到他们之间那种超越世俗的知音之情呢?在琴堂的一侧,有一块名为“伯牙抚琴”的浮雕,生动地展现了俞伯牙抚琴时的情景。
据说当年俞伯牙在这里抚琴,钟子期路过,听到琴声,便能领会其中的深意,两人由此结为知音。
只可惜,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欲绝,摔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
这段知音难觅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也让古琴台成为了人们追寻知音的精神寄托之地。
沿着小径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一个亭子,名为“知音亭”。
亭子的周围种满了竹子,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动人的故事。
在这里,大家可以稍作休息,感受一下这里宁静的氛围。
再往前走,就到了“高山流水厅”。
厅内展示了许多与古琴相关的文物和图片,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
除了这些建筑,古琴台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观。
比如,月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湖边垂柳依依,与古琴台的古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还不太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相传,俞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他擅长弹琴,却一直没有遇到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古琴台的导游词
![古琴台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4884eb6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d.png)
古琴台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今天咱们要一同游览的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
这里景色秀丽,文化氛围浓厚,承载着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
咱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古琴台的大门前。
大家看这古朴的建筑风格,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庭院。
庭院中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感觉。
说起古琴台,就不得不提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据《吕氏春秋》和《列子》记载,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著名琴师,他的琴艺高超,却一直苦于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不禁雅兴大发,弹起琴来。
正在这时,一个叫钟子期的砍柴樵夫恰巧路过,竟能完全领会俞伯牙琴音中所表达的意境。
俞伯牙弹奏描绘高山的曲子,钟子期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俞伯牙弹奏表现流水的乐曲时,钟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俞伯牙和钟子期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次相聚。
可惜的是,第二年钟子期因病去世,俞伯牙悲痛欲绝,来到钟子期的墓前,弹完最后一曲,便把琴摔碎,发誓终生不再弹琴,因为世上再无知音。
为了纪念这段感人至深的友谊,后人便在他们相遇的地方修建了这座古琴台。
大家看这边的“伯牙抚琴”雕像,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俞伯牙当年弹琴的情景。
他微微低头,双手抚琴,神情专注,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而旁边的钟子期则侧耳倾听,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
这座雕像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这段千古佳话的生动写照。
沿着这条小路往前走,我们来到了琴堂。
琴堂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之一,里面陈列着许多与古琴相关的文物和资料。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琴的制作工艺、演奏技巧以及它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再往前走,就是印心石屋。
这四个字可是道光皇帝御笔亲题的哦!据说当年道光皇帝为了表彰某位大臣的功绩,特意赐下了这四个字。
湖北古琴台景点的导游词
![湖北古琴台景点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b90961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2.png)
湖北古琴台景点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的古琴台景点。
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美丽的地方。
湖北古琴台位于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座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景区总面积达550亩,拥有大片的森林、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首先,我们来到湖北古琴台的主要景点——古琴台。
古琴台是一座以琴为主题的建筑,仿古建筑风格,完美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它是一个最早开始传说的地方之一,相传是古代贤士禹舜在此弹琴而得名。
古琴台有多座琴亭,每个琴亭都有一个琴台,供游客弹奏古琴。
在这里,您可以亲自尝试弹奏古代乐器,感受传统音乐的美妙。
如果您对古琴感兴趣,我们还会有专业的导师为您讲解古琴的历史和演奏技巧。
紧接着,我们将游览古琴台的周边景点。
湖北古琴台景区有湖泊、森林、峡谷等各种自然风光,非常适合户外活动和休闲度假。
湖泊面积广阔,湖水清澈见底,是鱼儿的天堂。
您可以在湖边散步,观赏湖中的各种鱼类,也可以选择坐船游览整个湖区,体验休闲的乐趣。
如果您喜欢挑战自己,还可以选择在峡谷之间进行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此外,湖北古琴台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和表演,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体验。
我们将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表演,包括舞龙舞狮、杂技、魔术等。
您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湖北古琴台也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景区内有各种各样的餐厅和小吃摊位,供您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湖北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著名,您可以品尝到各种湖北菜肴,如著名的韭菜炒鸡蛋、糯米竹筒饭等。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湖北古琴台景区是一个四季宜人的地方。
春季,花木繁盛,景色宜人;夏季,湖水清澈,河流湍急,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山上的树木变得五彩斑斓,景色美不胜收;冬季,虽然湖水已经结冰,但这里的雪景依然令人惊叹。
不论您何时来到湖北古琴台,都能找到最适合您的景色和活动。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2篇)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24e9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6.png)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琴台公园,这个大厅是一组仿真人物像,左右两边有两个半身人物像,分别叫做钟健和钟……,面前是一幅山水景象,中间有两人对坐。
左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抚琴,右侧的布衣青年听的如痴如醉。
没错,这就是您熟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当年的这段佳话就发生在武汉。
当时两人弹奏的两首曲子合称“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流传很广,以至于后来在____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播我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热情友好的心声,它的家乡叫做—大武汉。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悠悠中华长达____年的文明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商周三朝,周朝创造了八百年基业,在后期分裂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战国时出现了七个强盛的国家统称战国七雄。
当时现在的山西河南一带是晋国,湖北是楚国。
两国经常交战,去过湖南岳麓书院的朋友一定记得,在书院门口挂着一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对不对?说的就是楚国也就是湖北湖南人才很多。
其实这是经过了篡改的,原来的对联是“惟楚有才,晋实用之”,是说楚国人才济济,但是都跑到北面晋国去做官了。
今天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是晋国的上大夫,琴、棋、书、画样样娴熟,手中一柄焦尾七弦琴更是价值连城。
最让人称奇的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却“曲高和寡”,他一直都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有一年得八月中秋,俞伯牙乘船顺汉江而下,路过汉阳,当时天色已晚不巧又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等明天再启程。
不久,雨过天晴,伯牙得心情也开始变得好起来,有了兴致啊,就走出船舱,远望天际,看着这水天涟涟,周围一片荒芜有没有人烟,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就莫名其妙的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啊。
俗话说的好,弦断处必有人听。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二篇)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d41d5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2.png)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
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一说为《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
光绪十年(公元____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光绪十六年(公元____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二)湖北古琴台导游词欢迎各位游客朋友们来到湖北古琴台,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古琴的源流、演奏艺术和文化底蕴。
湖北古琴台是中国古琴文化的重要代表地之一,被誉为“古琴国上图”。
一、古琴台的历史和背景介绍湖北古琴台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水口乡,坐落在巍峨的大山之间,因其丰富的古琴文化而闻名于世。
古琴台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却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古琴台建筑群整体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由琴廊、琴舫、琴亭、琴坛等部分组成。
建筑样式融合了唐代建筑和明清建筑的特点,宏伟壮观,古朴典雅。
二、湖北古琴台的文化内涵湖北古琴台作为古琴文化的重要代表地,不仅体现了古琴的崇高传统和演奏艺术,更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古琴文化的传承古琴是我国千年的传统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湖北古琴台作为传承和弘扬古琴文化的重要场所,不仅举办了众多的古琴演奏和交流活动,还培养了一大批古琴爱好者和演奏家。
2. 古琴演奏艺术的展示湖北古琴台拥有一流的演奏设施和优秀的演奏家团队,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古琴演奏会,为广大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古琴台的导游词
![古琴台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611d87b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2.png)
古琴台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武汉古琴台,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古琴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
它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古琴台的大门前。
大家抬头看,“古琴台”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它的古老故事。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清幽的园林景观。
这里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小径蜿蜒,让人感到一种宁静与祥和。
在这片园林中,有一座伯牙台,相传这就是当年伯牙抚琴的地方。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也是一位著名的琴师。
有一次,伯牙乘船路过汉阳,突遇大雨,便停船在龟山脚下。
夜晚,他心绪不宁,于是拿出随身携带的瑶琴弹奏起来。
此时,一个名叫钟子期的樵夫正巧路过,被伯牙的琴声深深吸引,他驻足聆听,竟能完全领会伯牙琴曲中的意境。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时,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大为惊喜,他没想到在这荒野之中,竟能遇到如此知音。
从此,两人结为好友,时常相聚,弹琴论道。
然而,好景不长,钟子期不幸病故。
伯牙悲痛欲绝,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将琴摔碎,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因为他认为,世上再无像钟子期那样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千古佳话。
沿着小径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琴堂。
琴堂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这里展示了许多与古琴相关的文物和资料。
大家可以看到,堂内摆放着几张古琴,造型优美,工艺精湛。
这些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琴堂的墙壁上,挂着许多与伯牙子期相关的书画作品。
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那段动人的友谊。
其中,有一幅《伯牙鼓琴图》,画面中伯牙专注地弹奏着琴,钟子期则侧耳倾听,神情陶醉。
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两人相遇相知的情景。
走出琴堂,我们来到了印心石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5篇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2019年5篇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一)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琴台公园,这个大厅是一组仿真人物像,左右两边有两个半身人物像,分别叫做钟健和钟……,面前是一幅山水景象,中间有两人对坐。
左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抚琴,右侧的布衣青年听的如痴如醉。
没错,这就是您熟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当年的这段佳话就发生在武汉。
当时两人弹奏的两首曲子合称“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流传很广,以至于后来在1977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播我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热情友好的心声,它的家乡叫做—大武汉。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悠悠中华长达5000年的文明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商周三朝,周朝创造了八百年基业,在后期分裂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战国时出现了七个强盛的国家统称战国七雄。
当时现在的山西河南一带是晋国,湖北是楚国。
两国经常交战,去过湖南岳麓书院的朋友一定记得,在书院门口挂着一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对不对?说的就是楚国也就是湖北湖南人才很多。
其实这是经过了篡改的,原来的对联是“惟楚有才,晋实用之”,是说楚国人才济济,但是都跑到北面晋国去做官了。
今天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是晋国的上大夫,琴、棋、书、画样样娴熟,手中一柄焦尾七弦琴更是价值连城。
最让人称奇的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却“曲高和寡”,他一直都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有一年得八月中秋,俞伯牙乘船顺汉江而下,路过汉阳,当时天色已晚不巧又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等明天再启程。
不久,雨过天晴,伯牙得心情也开始变得好起来,有了兴致啊,就走出船舱,远望天际,看着这水天涟涟,周围一片荒芜有没有人烟,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就莫名其妙的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啊。
俗话说的好,弦断处必有人听。
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
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
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
这才知道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
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
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
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流水操”,其意在流水。
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
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深谈,一问才知道,原来敢情钟子期祖上就是楚国的宫廷乐师,地位就像今天的中央交响乐团,因为他们家世代出乐师,楚王非常钦佩他们家人才济济,就赐姓“钟”就像七下西洋的郑和一样,是楚王面前的红人,只是后来战乱,家道中落才流落到这里了。
那说道为什么要赐姓“钟”呢?中国唐朝有个伟大的文学家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年少多才可惜英年早逝,27岁就去世。
他最有名的作品《滕王阁序》有的朋友可能不熟悉,但是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恐怕没人不知道。
同时他还写下了另外一句“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钟鸣鼎食指的就是帝王生活,被赐姓“钟”在当时地位是很高的。
巧的是钟子期逝世的年纪和王勃同样是27岁。
后来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兄弟。
临别时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
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
伯牙闻之,十分悲伤。
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
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
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这段佳话被记述在古书《吕氏春秋》和《列子汤问》中,不是我们武汉人臆造的,是真有其事。
这段知音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武汉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武汉人的性格,后人忘不了这一对琴师的情谊放不下这段故事,就把当年伯牙江边鼓琴觅知音的地方起名古琴台;把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地方,起名琴断口;把钟子期的家乡集贤村,起名钟家台,这些地方现在都还有。
就像是外地朋友所说的那样,武汉市天气炎热,热的人起燥所以武汉人性格火爆,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描述我们性格最贴切,是“冰火两重天”,好的时候好,不好的时候是真不好。
大家都说武汉人脾气差,可是忘了武汉原来是码头,做生意的人脾气自然急,话又说回来,光是脾气急能谈得拢吗?所以武汉人还重礼节,逢年过节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炖了肥鱼汤,排骨藕汤都不忘给邻居端一碗,也是个心意。
武汉人的生活观念是什么?有句老话“辛苦点做,痛快点吃”这种景象你在北方看不到的,煲一个牛肉萝卜汤要一个晚上,回家做饭起码两个钟头,平民家庭菜价再贵也要搞个几菜一汤,否则就吃不下饭。
以前有个笑话:有人手里有十块钱,那么他会花9块买吃的,剩一块坐车回家。
如果他手里有十块钱的话,武汉人注重生活质量到什么程度,如果是他们的话,那么他会花掉11块买鸭脖子,走路回家,多出来的一块还是跟朋友借的。
武汉目前民用车辆拥有量90.万辆,私人小汽车38万辆。
20XX年旅游总收入508个亿,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1005.03亿元,增长27.0%。
一年一个新突破,一年一个新台阶,武汉人有钱了,可是他们的钱是哪来的呢?这里面有大家的功劳,您来武汉旅游考察直接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下面我代表武汉市910万人民向我的衣食父母们,向选择了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武汉来消费的大家表示感谢,感谢您来武汉旅游,感谢您出来玩!2019年5篇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二)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
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
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
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
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
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2019年5篇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三)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
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
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
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
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
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
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
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
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
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
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
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
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
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流水操”,其意在流水。
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
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
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
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
伯牙闻之,十分悲伤。
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
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
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
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
照壁东侧那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大家或许会很奇怪,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呢?告诉大家,这是汉阳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是退休工人活动的场所。
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
至80年代,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娱乐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