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鸦片战争1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危害: a.白银外 流,造成清政府财 政危机;b.银价上 涨,造成“银贵钱 贱 ”, 加 重 农 民 负 担;c.腐蚀统治机 构,清政府更加腐 败;d.毒害中国人 民身心健康,削弱 对学生进行远离毒 军队战斗力。…… 品的思想教育 感想: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给身体 以健康,给家庭以 幸福,给社会以安 宁,给人类以和谐。
图的能力。
(1)根本原因:打 开中国大门,开辟 海外市场 (2)导火线(直接 原因):中国政府的 禁烟运动
第一阶段
1840 年 6 月
---1841 年 5 月
攻广州、陷定海、
逼天津、道光帝将
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 年 6 月
---1842 年 8 月
占香港、进吴淞、
到南京、清政府被
迫签订城下之盟—
的高温来熔化鸦 片,避免污染。
不是
“虎门销烟”是鸦 片战争爆发的直接 原因。对于这一个 问题,学生容易将 它与鸦片战争爆发 的根本原因相混 淆,通过影像资料 和充分利用教材资 源,设置争议问题 以培养学生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能力, 揭示战争爆发的必 然性,让学生思辨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和偶然性的辩证关 系。
学生讨论、各抒己 见后
严厉禁烟 缉拿烟贩,将缴获 的 230 多万斤鸦片 销毁在虎门,维护 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不是 因为烧鸦片会产生 大量毒烟,造成人 们“被动吸毒”,所 以才利用生石灰与 海水化合反应产生
通过资料展示,拉 近学生与历史人物 之间的距离,培养 学习的兴趣,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
反抗外来侵略的 坚强意志。林则 徐是当之无愧的 民族英雄。罗瑞 卿大将参观虎门 时说过:“中国近 代史就是在这儿 首先开始了抵御 帝国主义的侵 略,到了虎门就 能知道什么是中 华民族精神。”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鸦片战争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感知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学图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闭关锁国的改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一场战争,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师: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人鸦片?英国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芽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为了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材料,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英国将绒、布匹等工业品销往中国,但销路并不好。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师:社会背景: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样地。
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又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走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逐渐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统治黑暗,国防力量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现江河日下之势。
2.林则徐禁烟(1)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制明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在广东查禁烟片。
(2)林则徐的烟措施派人明察暗访,拿烟贩。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A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B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
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下表: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项目中国英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2.虎门销烟(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
(向学生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争。
历史课《鸦片战争》详细教案
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背景和原因;2、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能够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起因;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由于英国在中国的贸易不平衡,英国向中国出售的商品远远大于向英国进口的中国商品,导致英国需要大量的白银来支付货款,但中国不开放白银贸易,只接受商品换取白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并逐渐将鸦片输出至中国各地,导致中国人民对鸦片上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清政府采取禁绝鸦片的措施,但无效。
最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通过武力强迫中国开放鸦片贸易。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鸦片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39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第二阶段是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队猛烈进攻广州,沉没了中国海军舰队,导致清政府不得不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毁了圆明园,并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进一步扩大了外国在中国的特权。
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导致了中国的颓废和落后,成为了列强的半殖民地。
其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新式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的变革,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鸦片战争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国土割让、民族屈辱、贸易不平衡等,这些问题至今仍在中国的国家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教学过程:引入:(出示一张鸦片战争的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战争?这张图片中有什么?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了解鸦片战争背景和原因。
四、学习任务:小组一: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小组二:分析鸦片战争的经过小组三:探讨鸦片战争的结果小组四:研究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小组五:学生讲述鸦片战争的故事小组六: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辩论五、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1、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内容,画出鸦片战争的思维导图,展现鸦片战争的历史脉络。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本课内容较为重要,为学生提供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于鸦片战争这样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学生对于战争、历史人物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鸦片战争的具体情况、影响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课件、相关历史资料、教学道具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起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历史教案-鸦片战争
历史教案-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格局,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背景。
2.鸦片战争的背景讲述英国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以及他们在印度等地种植鸦片,企图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过程。
分析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科技滞后等原因,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处于劣势。
3.鸦片战争的过程讲述鸦片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的过程,包括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宁波之战、吴淞之战等。
着重讲解中英双方在战争中的兵力、武器装备、战术等方面的对比,以及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4.鸦片战争的结果讲述南京条约的签订,包括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内容。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抗争精神。
5.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为何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
7.课堂作业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及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抗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1.鸦片战争的背景教师展示一张清朝闭关锁国的地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清朝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讲解:“闭关锁国让清朝与世隔绝,科技、经济逐渐落后,这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2.鸦片战争的过程教师播放一段战争纪录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战斗给你们什么感受?”3.鸦片战争的结果教师展示南京条约的文本,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条约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这个条约标志着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本质,认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的鸦片贸易、中国的禁烟运动。
2. 鸦片战争的过程:英国对华发动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
3. 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鸦片战争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南京条约的签订。
4. 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讲授背景:讲解英国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阐述鸦片战争的背景。
3. 讲述过程: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过程,如英国对华发动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等。
4. 分析结果: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如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
5. 探讨影响: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6. 总结提升: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本质,认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认识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运用史料对比、地图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复杂性;(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提问:“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引导学生关注《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4. 史料对比:(1)展示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地图,让学生观察中国近代史的变化;(2)对比《南京条约》与近代其他不平等条约,让学生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态度。
四、课后作业2. 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思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⒈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⒉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⒊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封面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
问: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封面,这是幅什么图片?答: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你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吗?答:了解。
好!那请同学们来向大家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看看哪个同学知道得更多。
答:……【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建碑,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碑心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底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
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和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把中国史放到世界范围去思考,初步培养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牢记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增强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合作【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幻灯片2-3:播放视频:《鸦片战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鸦片战争的前夕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出示幻灯片4-5,教师指出:19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此时的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心积虑地把侵略矛头指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
英国商人先是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从中国输入茶叶、丝织品等物。
但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
英国商人为牟取暴利,竞丧心病狂地把毒品鸦片大量偷运到中国。
二.新课讲授(一)虎门销烟出示幻灯片6:同学们,你知道“鸦片”(opium)名称的由来吗?(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
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
优秀教案第1课 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教案[课标内容](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解答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积累有关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是一种罪恶的掠夺手段,表明资本主义侵略的贪婪性和侵略性。
(2)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腐朽本质。
(4)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准备]启发、探究、综合教学,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备课人:王建辉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危害;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以及评价;3.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结果;4.记住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5.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生的影响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第一板块: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A.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B.毒品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页的“自由阅读卡”材料,再结合教材内容,探究问题:3.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危害?A.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B.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C.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4.清朝的哪一位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道光帝)5.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A.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B.实施虎门销烟;特别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是:。
6.简述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A.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对林则徐的重要评价: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探究与交流一: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
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
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学生齐读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总结得不全面,因此,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拓展。
对下面的问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解决,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最后汇总整理答案,并给予适当时间背诵记忆犹新,巩固知识第二板块:中英《南京条约》指导学生通读课本P4页2——4段材料,交流下面几个问题: 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导火线)是什么?林则徐虎门销烟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4.鸦片战争的经过:先战:代表人物:林则徐.关天培 后和:代表人物:琦善结局:以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结束。
2024年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经过及其影响,掌握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民族危机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民族危机的形成,以及从中汲取的历史教训。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时期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如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等,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讲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分析清朝内部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社会矛盾激化等因素,说明为何清朝会面临外来侵略的威胁。
介绍英国等西方列强为扩大市场和掠夺资源,如何利用鸦片贸易等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探讨林则徐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分析这一事件如何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述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和重要人物。
通过地图和图表等辅助工具,展示战争期间的军事布局和战略变化。
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如清朝军事制度的落后、统治者的妥协等。
探讨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破坏。
讨论鸦片战争如何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如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中国。
总结与提升总结鸦片战争的教训,强调国家强盛的重要性以及开放与自强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将鸦片战争的历史经验与现实相结合,思考如何在当今世界中保持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教案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知识的回顾作为导入方法,让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对比,激发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编演的反映当时历史史实的短剧,让学生得出“落后挨打”,明白论从史出的道理;最后让学生通过填写选项,自己小结,达到理清线索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的情感;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地动仪、秦始皇陵兵马俑、祖冲之圆周率、长城等),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又是什么?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那么,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呢?我们有请同学上来给我们表演几段场景剧,其他同学在观看的同时,想想,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什么样的情况?当时的中国1、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2、吏治腐败3、军队腐化(甚至出现骑兵无马,水兵不习水现象)4、生产方式落后,当中国仍然依靠人力为主时候,我们看到这幅图片,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在1820年,其工业产量占据世界一半,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1
七年级历史教案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第一章中的《鸦片战争》。
一、
概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soBodyText style="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
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
(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
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
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说明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体现“三位一体” 、“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识点要求牢固掌握。
②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正确把握,外延要明确界定。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情意目标:①认识资本主义开放性、扩张性的特点和侵略性、掠夺性的本质。
②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对富国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③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评价林则徐,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
以上目标与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
●三、教学过程说明: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同时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过程是;
1、情景导入、新课呈现: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
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
而且这样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诱导学生思考的深入;观点论证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
通过给学生时间来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生共同探讨,深化思维、得出结论。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
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
师生围绕重点难点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
问题分三个回合展开。
使学生拓展了联系的纬度,涉及了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
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分析,学会了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一下,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对比:
七年级历史教案
3、自主学习、独立讲解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由于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由同学利用教师所做的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而且通过鸦片战争过程中林则徐等爱国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讲解,进而完成本节课的德育层次目标。
4、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教师设立一道思考题,应如何评价林则徐?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评价方法,即把评价的历史对象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辨证地进行评价,强调史论结合。
通过评价林则徐,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方法。
5、概括总结
主要让学生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