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优秀4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优秀4篇)《捞铁牛》教学设计篇一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到河里去了。
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进,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讨论: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板书: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投影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齐读第六自然段。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1节课(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捞铁牛》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对《捞铁牛》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捞铁牛》故事相关的图片或书籍。
2.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等教具。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捞铁牛》的故事,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提问:你们见过铁牛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觉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Step 2:讲述故事(10分钟)1. 准备图片或书籍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逐段讲述故事,并引导学生参与。
2. 引导学生品读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
Step 3:阅读理解(10分钟)1. 分发故事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2. 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如主人公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为什么农民捞铁牛?Step 4:小组讨论(8分钟)1. 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2.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小黑、小白和小红都要帮助农民捞铁牛?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Step 5:口头表达(7分钟)1. 随机选择几位学生,让他们口头表达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 6:总结(5分钟)1. 整合学生的观点和表达,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扩展:1. 家庭作业:让学生把故事的重要情节用连线的方式串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故事串图,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分组阅读:将故事分段,让学生分组阅读,并在小组内进行共同理解和讨论。
评价与反思:1. 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时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捞铁牛》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捞铁牛》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创编的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捞铁牛》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古代工匠利用智慧和团结合作精神,成功捞起沉入河底的铁牛的故事。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意义。
2.2 生字词捞、铁牛、沉、河底、团结、创新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学生能够领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采用合作探讨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采用模仿、创编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情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铁牛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查找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4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第六章:课后作业6.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重新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短文。
10 捞铁牛第一课时
10 捞铁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捞、拴、陷、修”等生字,会写“尚、性、料”等生字,掌握“和尚、水性、木料”等词语。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
3、情感目标: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
难点:深入理解怀丙做准备工作的意义。
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预习: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第一遍把课文读通顺;第二遍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第三遍边读边试着提出问题。
2、自学生字,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定向·诱导一、质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读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2、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
”“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3、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怀丙和尚能不能把铁牛捞上来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2021年《捞铁牛》教学设计4篇
2021年《捞铁牛》教学设计4篇《捞铁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词.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二.看书听朗读录音.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课文背景。
(3)学会运用想象力,生动形象地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学会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的描绘。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捞铁牛》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3. 教学道具:铁牛模型、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会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4.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5. 课堂提问: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培养优秀品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捞铁牛
教学设计捞铁牛教学设计:捞铁牛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捞铁牛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应速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游戏规则:捞铁牛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传统游戏,一般需要几个人一起进行。
游戏中会有一个铁牛模型,通过拨动铁牛的头部,将奶牛放入牛圈当中。
玩家需要用一个捞勾从铁牛嘴巴中夹取到尽可能多的奶牛,并放入自己的牛圈中,最后拥有最多奶牛的玩家获胜。
2. 技巧要领:捞取奶牛时要掌握力道和方向的把握,尽量夹取多只奶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介绍捞铁牛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观看一段捞铁牛的游戏视频,让学生对游戏有初步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游戏规则和技巧1. 教师详细介绍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并展示游戏所需的道具。
2. 教师向学生解释如何使用捞勾,掌握力道和方向的把握,尽量夹取多只奶牛。
3. 教师分析游戏的策略,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得分。
步骤三:示范操作和练习1. 教师进行捞铁牛游戏的实际操作示范,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具体步骤。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操作,并记录下自己的得分。
步骤四:团队合作竞赛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最后的比赛。
2. 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捞铁牛游戏竞赛,通过捞铁牛夹取奶牛,最后统计每个小组的得分。
3. 宣布比赛结果,并给予获胜小组适当的奖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和得分情况,通过计分板进行实时记录。
2.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对捞铁牛游戏规则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不同的夹取力度,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 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捞铁牛的模型,并进行比赛,提高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分析捞铁牛游戏的策略,让学生进行游戏规则和策略的改进和调整。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捞铁牛篇1一、教学目标: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12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拴、浮、绷、拔、拖”等动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楚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民族,历史上像张衡、李春、李时珍等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为数不少,为世界人们所称赞,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和尚怀丙。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捞铁牛。
(板书课题)2、看到课题,你都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结果怎么样?)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书中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这篇课文又几个自然段?讲了谁的什么事?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可抓住中心进行分段)三、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学习它的第一部分。
(1)、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的1——2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呢?(2)、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铁牛有哪些作用呢?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捞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3)、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时,谁主动请缨了?他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5)、“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们送回来。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既然对捞铁牛已经胸有成竹为什么还说我试试看?(可见他很谦虚)(6)、那这位和尚到底是怎样捞铁牛的呢?2、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听录音3——5自然段。
边听边思考: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在仔细的读读第三自然段。
《捞铁牛》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捞铁牛》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重点)2.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难点)3.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难点)教具准备:《捞铁牛》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河底打捞重物,我们现在可以用很多高科技手段,做起来并不困难。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他们并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但他们也能从黄河的河底打捞出重达万斤的铁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十课《捞铁牛》。
板书课题(齐读)二、复习前两部分1、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出示幻灯片)为什么要捞铁牛?是谁提出能捞铁牛的?(生个别回答)2、出示浮桥的图片及资料,点出捞铁牛势在必行3.怀丙打算怎么捞铁牛,他怎么说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他想的办法一定和水有关,自信、胸有成竹)三、新授1、师:怀丙要捞铁牛了,下面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呢?生甲: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生乙:是用什么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的?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2、看幻灯片上的问题,自由读第三段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
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板书:准备工作)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谁再来把第二段内容读一遍,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生:课文中运用了“先……然后……再……又……”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捞铁牛》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一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 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 覆盖式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
齐读课题。
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
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潜”读去声。
“宋、尚、绳、绷”是后鼻音。
和尚的“尚”读轻声。
3.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2) 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
(课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3) 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4) 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 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感受故事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铁牛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捞铁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境。
(2)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有哪些?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捞铁牛》的故事内容。
2. 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自己的日记中。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语文《捞铁牛》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捞铁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聪明、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角色形象,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及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
(2)简介铁牛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角色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4. 课堂练习:(1)设置练习题,巩固生字词。
(2)运用课文中的情节,进行情景对话。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搜集有关铁牛的资料,了解其文化价值。
3. 结合课文内容,与家人分享故事中的道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语文素养。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捞铁牛》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捞铁牛》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课前准备课件小黑板作业纸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孩子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曾在历史上留下许多佳话。
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也一样充满着智慧。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一次黄河发大水,冲走了两岸拴住浮桥的大铁牛,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就得(捞铁牛)。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捞铁牛》。
2.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宋朝时期黄河发大水的资料。
二、新授(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读准生词的字音,练习用生字组词。
沉没工程家划桨淤泥拴住陷在洪水停稳绑在铲到和尚怀丙捞铁牛笨重木料搭架子跨在越绷越紧捞铁笨性料搭跨程3.音、形难点;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4.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
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
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
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5.指导书写。
(二)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捞铁牛教案(第一课时)
《捞铁牛》讲课稿第一课时一、看动画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哦!都喜欢呀!这节课老师先满足一下大家的愿望,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
(点课件)在宋朝的时候,黄河上游的河中府城外有一座浮桥,浮桥两头各用四只大铁牛做锚,牢牢地拴住浮桥,使浮桥能架在河面上。
浮桥连接着河两岸的百姓生活。
不过几个月后的一天,电闪雷鸣,暴雨倾盆。
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现在河底的淤泥里。
没过多久,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还要用到这八只大铁牛,这可怎么办呢?哦!同学们说了那就把铁牛捞上来。
今天我们学得这篇课文题目就是《捞铁牛》。
请大家跟老师齐读课题。
捞铁牛、捞铁牛。
这里的“捞”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
(点课件:出示)请大家看看它是什么结构?有哪两部分组成?对!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劳动”的“劳”字。
那么你发现了什么呢?(插录音:我从它的结构和偏旁中发现“捞”是形声字。
右边的“劳”是它的声旁。
左边提手旁表示它的意思,说明捞是一个动作,指从水里把东西取出来。
)说得真不错,分析得头头是道。
谁能根据这位同学的分析来给“捞”字组词呢?同学们说得可真很多。
(点课件:出示捕捞、打捞、捞取、大海捞针、海底捞月。
)“捞”字还有一种意思。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好处。
如捞一把。
(点课件:)来,我们一起把相关“捞”字的词语读一遍吧!通过刚刚对生字“捞”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捞铁牛”就是把沉在水底的大铁牛取出来。
请大家再读读课题,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么多同学都有问题啊,请你们来说说吧!(插录音:谁去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铁牛被捞出来了吗?)看来,同学们的质疑水平很强,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千年前的宋朝,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4)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边读边想刚刚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好,现在开始吧!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时而专心读书,时而学习生字,时而凝眉思考问题。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捞铁牛》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古代劳动人民如何利用智慧,巧妙地利用浮力原理捞出沉入水中的铁牛的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主题思想提炼及拓展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浮力原理,提炼课文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铁牛沉入水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铁牛为什么会沉入水中?有没有办法把它捞出来?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浮力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浮力现象。
7.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捞铁牛》2. 生字词:捞出、智慧、浮力、原理、沉入、劳动人民3. 重点句子:铁牛为什么会沉入水中?如何捞出铁牛?4. 课文主题:智慧改变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浮力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案:浮力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例如,轮船、木筏等能在水上漂浮,就是利用了浮力原理。
2. 作业题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认识。
答案: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发明了许多实用且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本文中的捞出铁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难点 :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如何利用水的福利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1、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即:透明圆底玻璃缸、小沙包、沙子、圆口烧杯、木棍、粉笔头、棉线。
2、投影仪、投影片、银幕、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过渡: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是怎样将一只只铁牛打捞上来,拖回岸边的?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这的?
五、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女生齐读四、五自然段。
2、读完,指名复述打捞一只铁牛的过程。
3、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铲沙?(铲沙使船上浮)
*船靠什么上浮?船上浮拴铁牛的绳子怎样?(绷紧)绳紧,铁牛就会怎样?铁牛靠什么力量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5、演示浮力小实验。
*老师将小烧杯中的小沙包提出来,学生观察盆底的粉笔头有什么变化。(将圆底玻璃缸装入大半盆水,盆底有细沙,两个烧杯上架小棍,小棍中央系有棉线,线下吊有一个粉笔头。)
*说说:这项实验的操作与捞铁牛有什么相似之处?即:盆底的粉笔头和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都是靠什么把它们从盆底、河底拉出来的?
师概括板书:①找“牛”②装沙③搭架④拴牛
3、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派人摸清铁牛沉在哪儿?
*为什么两船要装满沙子?
*为什么要将两船并排拴得紧紧,在两船之间搭架子呢?(为了保持船身的平衡,而且浮力也大)*
*为什么要用两只大船、结实的木料搭架子和用很粗的绳子拴“牛”呢?(因为铁牛笨重,需要很大的力量。)
*指出操作器具相当于捞铁牛时的哪些物体?
6、提问: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其余七只呢?
7、课文只详写打捞一只铁牛的准备工作、打捞的过程,为什么不再详写其余七只呢?
师:这说明作者在写打捞铁牛的过程中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那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就把文字减少了呢?(同样)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和尚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做得出色,而且打捞的工作也做得你认为这个和尚怎样啊?他叫什么名字?请男生读第七自然段。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听完课文,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河中府”“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的意思。
3、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很聪明,有才干。你们是不是很佩服他呀?我国古代像怀丙这样的人有很多。我们光佩服他们还不行,要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现在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学会认识事物,预防事物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为人类造福,做一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为什么要划桨?划桨时,为什么要使劲?
*两辆大卡车拖也拖不动的铁牛,为什么两只大船能拖回?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出示投影片)老师边说边演示,学生仔细看片,看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师质疑: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铁牛,水是不是真的有浮力?我们来看下面的一项小实验。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1、男生齐读。
2、这一段指出了什么?(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七、读、思、议相结合,领会全文中心,总结全文。
1、怀丙和尚为什么会想到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这个出色的办法呢?
请大家齐读怀丙和尚说的话。
“叫水送回”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早就知道水有浮力。)
“我来试试看”说明和尚说话怎样?(谦虚)
3、概括段意:这段写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说他能把铁牛捞起来。
过渡:和尚将铁牛捞起来了吗?他在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课文第几自然段是写和尚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用几句话写和尚捞铁牛前做的准备工作?
2、分组轮读四句话。通过读,了解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
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故事引入)
1、同学们很喜欢听故事是吗?现在,杨老师就给你们将个故事。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我国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时又没有吊车。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确实有个办法。和尚究竟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9课。
板书设计 :
19 捞铁牛
找“牛” 铲沙船浮
装沙 绳紧拔“牛”
准备 打捞
搭架 划桨拖回
拴“牛” 同样拖回
出色
课后小记: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努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我教《捞铁牛》想努力体现的正是上述这些精神。1、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大容量、快节奏。2、语言文字训练有层次、有发展。3、在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饶有兴味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捞铁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之一
执教人:杨小丽 教学内容: Nhomakorabea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第五册第29课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水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为人类造福,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确立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给课文分段,学习抓住重点,详略分明的写法。
4、老师检查讨论的情况。
5、提问:
*和尚做的这四项准备工作出色吗?(做得很出色,考虑得很周到。)这四项准备工作能随便乱做吗?这说明了和尚做事怎样?(和尚做事情有条不紊)
*这四项准备工作用了四句话,一句接一句,每一句写了一项准备工作,句子之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6、小声读,体会出色的准备工作。
2、铁牛被水冲走,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灾难)叫水送回,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师:这说明水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害也有利。怀丙就是利用水的有利一面,变害为利,捞起铁牛的。他为重修浮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国人民同样利用水有利的一面,利用水的冲击力建造水力发电站发电,给我们带来光明,解决我们用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