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地铁隧道贯通测量方法及技术

合集下载

探析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措施

探析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措施

探析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措施一、隧道工程贯通测量隧道贯通测量是对测量工作质量的检核,也是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隧道贯通前约200米左右要增加施工测量的次数,并进行洞内控制导线的全线复测,直至保证隧道贯通。

贯通测量是隧道施工中和贯通后的测量,包括平面贯通测量和高程贯通测量。

平面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测量方法随洞内控制的形式而异:对于采用中线法施工的隧道贯通之后,应从相向测量的两个方向各自向贯通面延伸中线,并各钉一临时桩,量取两桩之间的距离,即得隧道的实际横向贯通误差,两临时桩的里程之差即为隧道的实际纵向贯通误差;采用单导线作为洞内控制时,贯通之后在贯通面上钉一临时桩,从相向测量的两个方向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支导线测量,分别测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和隧道中线上,则贯通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通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通误差。

其他类型的控制图形可据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方法。

高程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通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两端洞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通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

二、隧道工程贯通测量应注意的方法(一)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隧道贯通后,应进行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及高程贯通误差测量。

贯通误差的测量可采用中线贯通法或导线法进行测量,其在贯通面上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规范允许值。

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的横向和高程贯通误差应在隧道未进行二次衬砌段逐段进行调整,不得积累在最后一段二衬上进行突变调整,以保证隧道二衬的线形平顺和隧道净空尺寸。

贯通测量完成后,应编写贯通测量报告及对作业队及工班进行贯通误差调整的技术交底,并在剩余的二衬施工测量逐环将贯通误差予以消除。

贯通误差的调整可以采用调整二衬结构或调整线路方式,由于施工要求较高,隧道不允許采取调整线路的方法进行贯通误差的调整,所以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测量精度控制,保证贯通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隧道贯通测量

隧道贯通测量

基本导线
基本导线
基本导线与施工导线的布设应统一设计,一般每隔3~5个施工导线点布设1个基本导线点,作为施工导线的起 点,并以四等水准布设洞内高程控制。基本导线通常以同等精度独立进行两组观测。当导线点的横坐标差不超过 允许误差时取用平均值。
弯道曲线细部点可以偏角法、弦线支距法(又称长弦纵距法)、切线支距法(又称直角坐标祛)或其他适当方式 测设。隧洞贯通后应及时分配调整贯通误差,以免误差集中在贯通面上。开挖放样以施工导线标出的中线为依据, 在开挖工作面上标定中线、腰线和开挖轮廓线。混凝土衬砌放样以贯通后经过调整配赋的隧洞中线为依据,在衬 砌断面上标出拱顶、边墙和起拱线的设计位置,立模后再进行检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测绘开挖和衬砌 断面,在两侧衬砌边墙上须埋设一定数量的永久标志,并连测高程、里程等数据,作为竣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基 本资料。
展望
展望
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激光导向仪、激光铅垂仪、激光准直经纬仪和激光准值水准 仪、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光电断面测量仪、摄影经纬仪、陀螺经纬仪等仪器的普遍应用,隧道贯通测量的 工作条件日益改善。
谢谢观看
简介
简介
隧道贯通测量是指为确保隧洞、竖井掘进按设计要求准确贯通而进行的测量工作。隧道贯通测量的主要内容 有:进行贯通测量设计,建立洞外平面和高程控制,进行施工放样,测绘洞室开挖和衬砌断面,计算开挖、填筑工 程量及进行竣工验收。
贯通测量设计
贯通测量设计
贯通测量设计是确保隧洞准确贯通的技术基础,相向或单向掘进均宜事先做好贯通测量技术设计,并按设计 进行作业,隧洞的贯通误差可分为纵向贯通误差(沿隧洞中线方向的贯通误差)、横向贯通误差(偏离隧洞中线左 右方向的贯通误差)和竖向贯通误差(偏离隧洞中线上下方向的贯通误差),后两者是影响贯通的主要误差。贯通 测量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预估在选定测量方案条件下的预期贯通误差。如果贯通误差超出允许限度,应修改原定 测量方法确保达到预期允许贯通误差。洞外平面控制一般根据相向开挖段的长度,按设计布设二、三等或四等三 角,或者布设相应精度的精密导线。洞外高程控制可视情况以三、四等水准或相应精度的三角高程测量布设。然 后把洞外的平面和高程控制传递到洞内,其主要工作是布设洞内控制点或通过竖井、斜井、支洞将坐标、方位角 和高程按设计精度传递到洞内。洞口控制点应尽可能纳入洞外控制一起平差。洞口平面控制通常分为基本导线(贯 通测量用)和施工导线(施工放样用)两级。

隧道工程测量学习资料-贯通和贯通测量

隧道工程测量学习资料-贯通和贯通测量

6.2.3 贯通后实际偏差的测定 1. 平斜巷贯通后实际偏差的测定
1)水平面内的偏差 (1)用经纬仪把两端巷道的中心线都延长到巷道贯通
结合面上,量出两中心线之间的距离d,其大小就是贯通 巷道在水平面内的实际偏差,如图6-7所示。
图6-7 平斜巷贯通后水平面内实际偏差的测定
(2)将巷道两端的导线进行联测,求出 闭合边坐标方位角的差值和坐标闭合差,这些 差值实际上也反映了贯通平面测量的精度。
2. 竖井联系测量
竖井联系测量的目的是将地面的平面和高程起算 数据传递到地下。在进行竖井平面联系测量时,若井筒 条件允许,应尽量使用激光铅垂仪投点、陀螺经纬仪定 向的方法。在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可采用钢尺导入法 和测距仪法。
竖井联系测量应独立进行两次,当两次测量的结 果满足要求时,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
(6-6)
式中,δAB为隧道的倾角,tan δ=i。
2. 曲线隧道的贯通测量
如图6-6所示,G、F点 的连线与C、E点的连线间通过 圆曲线进行贯通连接,其中, 圆曲线的起点为A,终点为B, 圆曲线的半径为R=12 m。
图6-6 曲线隧道的贯通测量
为了进行贯通测量,需进行两端的导线测量和高程测量 ,已经测量的数据如下。
图6-4 竖井贯通偏差
6.1.2 贯通测量的工作步骤及设计书的编制
采用两个或多个相同或同向掘进的工 作面掘进同一井巷时,为了使其按照设计要 求在预定地点正确接通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称为贯通测量。
1. 贯通测量的工作步骤
(1)调查了解待贯通巷道的实际情况,根据贯通的容许 偏差,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对重要的贯通工程, 要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以验证所选 择的测量方案、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合理性。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1. 引言隧道贯通测量是在隧道建设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隧道的两端能够准确地连接在一起,保证隧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等内容,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确地进行隧道贯通测量。

2. 测量方法2.1 全站仪法全站仪法是一种常用的隧道贯通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隧道两端的控制点坐标和方位角,计算出两端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差。

具体步骤如下:1.在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控制点,并准确测量控制点的初始坐标和方位角;2.使用全站仪测量控制点,并记录测量数据;3.在隧道贯通后,再次测量两端的控制点,并记录测量数据;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隧道的贯通距离和方位差。

2.2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隧道贯通测量方法,其优点是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不受地形和地物遮挡的影响。

具体步骤如下:1.在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GPS接收器,并确定其初始位置;2.同时启动两个GPS接收器,记录测量数据;3.在隧道贯通后,再次记录两个GPS接收器的位置数据;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隧道的贯通距离。

3. 仪器设备进行隧道贯通测量需要使用以下仪器设备:•全站仪:用于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GPS接收器:用于测量隧道两端的位置数据;•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此外,还需要配备适当的测量辅助工具,如三角架、测量杆、反光镜等。

4. 操作步骤4.1 全站仪法的操作步骤1.在隧道两端的控制点上设置三角架,并固定全站仪;2.启动全站仪,并进行标定和校准;3.使用全站仪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并记录测量数据;4.在隧道贯通后,再次测量控制点,并记录测量数据;5.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6.根据计算结果,判断隧道的贯通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4.2 GPS测量法的操作步骤1.在隧道两端的GPS接收器上设置天线,并确定初始位置;2.同时启动两个GPS接收器,并记录测量数据;3.在隧道贯通后,再次记录两个GPS接收器的位置数据;4.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5.根据计算结果,判断隧道的贯通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

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

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一、引言隧道是一种地下交通管线建筑,是运输和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在建设时需要严格的测量和监控。

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

二、贯通测量的目的1. 确保隧道贯通的准确性和精度;2. 提供隧道施工地质的实时记录和控制;3. 为后续的施工和设备安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常用的测量方法1. 钻孔法:通过在隧道两端位置进行钻孔,然后测量钻孔的位置和深度来确定隧道的贯通情况。

2. 微震法:利用地震波检测地下岩层的变化,从而确定隧道的位置和贯通情况。

3. 雷达法:通过使用地质雷达来检测隧道位置和地层情况。

4. GPS定位: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测量隧道位置和贯通情况。

5. 激光扫描:使用激光扫描仪来获取隧道内部的三维数据,以确定隧道的位置和形状。

四、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贯通点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测量的最佳方法;2. 对待测区域进行地质勘探和勘测,确定地层情况和环境情况;3. 进行现场测量点的设置和标定;4. 确定测量设备和人员的分工和任务。

五、测量过程1. 采用地质勘探工具进行现场勘探,确定贯通点的位置和地质情况;2. 根据贯通点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3. 对测量设备进行调试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4. 对贯通点附近的地质情况进行监测,防止因测量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

六、测量结果的处理和分析1. 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2. 进行误差分析和修正,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3. 将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偏差并进行修正。

七、测量结果的应用1.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隧道施工和设备安装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2. 测量结果还可以作为后续隧道维护和管理的重要参考数据,为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八、总结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是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于隧道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市政工程隧道测量的方案。

隧道测量是确保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准确测量隧道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2. 测量方法为了实现准确的隧道测量,将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2.1 地面控制点测量在隧道工程区域周围设置地面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或GPS设备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建立基准坐标系,并在隧道测量中实现坐标转换和定位。

2.2 钢轨控制测量在隧道内部布设标准长度的钢轨,使用全站仪或测距仪测量钢轨之间的距离。

钢轨的布设和测量将作为隧道内部的基准控制线,用于测量隧道内部的各个要素和结构。

2.3 激光扫描测量使用激光扫描仪对隧道内部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墙壁、顶部和底部的点云数据。

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隧道内部的几何信息和形状数据,为隧道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3.1 隧道的位置和尺寸通过使用测量数据和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计算出隧道的位置和尺寸。

包括隧道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3.2 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通过对钢轨控制点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绘制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

这将为隧道施工提供具体的设计要素和辅助参考。

3.3 隧道结构和变形监测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可以对隧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和变形监测。

通过对比时间序列的测量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依据。

4. 结论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主要使用地面控制点测量、钢轨控制测量和激光扫描测量这三种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隧道的位置、尺寸、形状以及结构变形等重要信息。

该测量方案将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安全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隧道贯通段测量内容

隧道贯通段测量内容

隧道贯通段测量内容隧道贯通段测量的主要内容有:1.进行贯通测量设计:这是确保隧洞准确贯通的技术基础,相向或单向掘进均宜事先做好贯通测量技术设计,并按设计进行作业。

2.建立洞外平面和高程控制:这是隧道贯通测量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洞外控制网,可以对隧道内的施工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测量。

3.进行施工放样:在隧道内进行施工放样,标出拱顶、边墙和起拱线位置,立模后检测。

4.测绘洞室开挖和衬砌断面:通过测绘洞室开挖和衬砌断面,可以计算开挖、填筑工程量及进行竣工验收。

5.计算开挖、填筑工程量及进行竣工验收:这是隧道贯通测量的最后环节,通过对开挖、填筑工程量的计算和竣工验收,可以确保隧道施工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贯通效果。

隧道贯通段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确保隧洞准确贯通的目标进行的,通过建立洞外平面和高程控制、进行施工放样、测绘洞室开挖和衬砌断面、计算开挖、填筑工程量及进行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实现隧道的准确贯通。

隧道贯通段测量的意义在于:1.保证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和精度,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

2.通过获取实际的贯通误差值,可以作为下一步调整施工中线的依据,以获得一条调整后的隧道中线,作为扩大断面、衬砌以及在铁路隧道中铺设铁轨的依据。

3.可加快施工进度,改善通风状况与劳动条件,有利于矿井开采与掘进的平衡接续,加快矿井建设。

隧道贯通段测量在确保隧道准确贯通、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隧道贯通测量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隧道两端的控制点坐标和方位角,计算出两端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差。

具体步骤如下:1.在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控制点,并准确测量控制点的初始坐标和方位角。

2.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控制点,并记录测量数据。

3.在隧道贯通后,再次测量两端的控制点,并记录测量数据。

4.通过比较两次测量数据,可以得出贯通误差值,以此调整施工中的误差。

贯通测量的目的是保证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和精度,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

隧道延伸测量贯通测量

隧道延伸测量贯通测量
式中: φ面—贯通面方向的坐标 方位角,可根据贯通点在曲线的位 置计算; 纵横贯通误差值为:
3. 方位角贯通误差
由导线贯通时,用贯通导线将两端洞口导线连通 后,对于同一方位边由两端算得的方位角之差即为方 位角贯通误差。
三、贯通误差的调整 按导线法贯通的调整方法
如图,进口J点至A点,出口C点至B点 为已建立洞内导线,A点至B点间为未衬砌的 调线地段。
用导线作洞内平面控制的隧道,可在实际贯 通点附近设一个中线点E,如图,分别由进出口 导线测出其坐标,分别为xE进、 yE进和xE出、 yE出。 直线隧道:
直线隧道是以线路中线方向作为x轴,则实际 贯通误差为:
横向、纵向贯通误差分别为:
2. 导线法贯通的隧道
曲线隧道: 设贯通面方向与实际贯通误差方向的夹角为φ,则
二、独立的中线法
若用独立的中线法测设,在直线上应采用正倒镜分中法 延伸直线;在曲线上一般采用极坐标法。
测规要求采用独立中线法时,永久中线点间距离:直线 上不小于100m,曲线上不小于50m。
隧道洞内中线测量
洞内临时中线的测设:
为了知道隧道洞内开挖方向,随着向前掘进的深入,平面 测量的控制工作和中线工作也需紧随其后。
隧道断面放样
腰线测设方法:(当隧道坡度在8°以下时,可用水准仪测设腰线。)
将水准仪置于开挖面附近,后视已知水准点P读数a , 即得仪器视线高程:
Hi=HP+a 根据A、B的设计高程,可 分别计算出A、B点与仪器视 线间的高差ΔhA 、 ΔhB :
ΔhA=HA-Hi ΔhB=HB-Hi 先在边墙上用水准仪放出与视线等高的两点A′、B′ 两 点间的连线即是腰线。 根据腰线就可以定出断面各部位的高程及隧道的坡度。
隧道贯通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为 AC 261045'32'' 和 BD 259023'43''
A点高程为-121.931m,B点高程为92.225m,试计算贯通几何要素?
• 解:贯通巷道中线的方位角
AB
arctan
yB xB
yA xA
arctan
40.591 136.145
163023'54''
• 贯通巷道的水平长度
• (2) 从一水平井底车场中的起始导线边开始, 沿大巷和大下山测设导线到二水平,直到 一号井井简的下方,并在二水平标定出井 筒中心O3点,指示井简由下向上开凿。
• (3) 从一水平井底车场中的起始导线边开始, 沿大巷和辅助下山测设导线到达一号井岩 柱下方,标定出井简中心O2点,指示井简 由上向下掘进。
上段井筒 竖直投影
下段井筒
水平投影
图5-3 立井贯通偏差 图
5.1.3 贯通测量工作的步骤
• 贯通测量工作通常依照以下的工作步骤
• (1)调查了解待贯通巷道的实际情况,根据 贯通的容许偏差,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与 测量方法。对重要的贯通工程,要编制贯 通测量设计书,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以验证所选择的测量方案、测量仪器和方 法的合理性。关于贯通测量设计书的编制 及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见第十章。
• (4)根据掘进巷道的需要,及时延长巷道的 中线和腰线,定期进行检查测量和填图, 并按照测量结果及时调整中线和腰线。
• (5)巷道贯通之后,应立即测量出实际的贯 通偏差值,并将两端的导线连接起来,计 算各项闭合差。此外,还应对最后一段巷 道的中腰线进行调整。
• (6)重大贯通工程完成后,应对贯通测量工 作进行精度分析与精度评定,写出总结。
• 3.贯通测量方法
• 包括所采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及其限差规 定。
• 4.贯通测量误差设计
• 绘制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贯通测量设计 平面图,在图上绘出与工程有关的巷道和 地面及井下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误差参 数,并进行误差预计。采用两倍的中误差 作为预计误差,预计误差不应超过规定的 容许偏差值。
• (4)在井下沿运输大巷测设导线,直到三号井的 井底车场出口P点。
• (5)根据三号井的井底车场设计的巷道布置图, 编制井底车场设计导线。
5.4.2 延深立井时的贯通


一水平
立 井
大下山
辅助下山 二水平
图5-7 立井延伸贯通图
就图5-7所示的立井延深贯通测量
来说,其主要测量工作包括;
• (1) 在一水平测出一号井井简底部在该水平 的实际中心O1点的坐标,而不能采用地面 井中的坐标,更不能采用原来的设计井中 坐标作为贯通的依据。因为井筒不可能完 全铅直而且有可能变形,而延深的井简是 要和一水平的一号井井简底部相接的。
H A)2
S
2 AB
HB HA
sin AB
S AB
cos AB
5.3 两井间巷道贯通测量
• 两井间的巷道贯通,是指在巷道贯通前不 能由井下的一条起算边向贯通巷道的两端 敷设井下导线,只能在两井间通过地面连 测、联系测量,再在井下布设导线至待贯 通巷道两端的贯通。为保证两井之间巷道 的正确贯通,两井的测量数据必须采用统 一的坐标系统。
• 5、贯通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相 应措施
5.2 一井内巷道贯通测量
• 由井下一条导线起算边开始,能够敷设井 下导线到达贯通巷道两瑞的,均属于一井 内的巷道贯道。不论何种贯通,均需事先 求算出贯通巷道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腰 线的倾角(坡度)、贯通距离和巷道两端点处 的指向角等要素,这些要素统称为贯通测 量的几何要素,它们是标定巷道中、腰线 所必需的数据,需要正确计算。
5.4 竖(立)井贯通测量
竖(立)井贯通有两种最常见的情况,一种是从地 面及井下相向开凿的竖井贯通;另一种是延深竖 井时的贯通。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井一 号 立




井底车场 P
运输大巷 O
图5-6 立井相向开凿图
5.4.1 从地面和井下相向开凿的立井贯通
• 如图5-6所示,在距离主、副井较远处的井 田边界附近要新开凿一号立井,并决定采 用相向开凿方式贯通。一方面从地面向下 开凿,另一方面同时由原运输大巷继续向 三号井方向掘进,开凿完三号立井的井底 车场后,在井底车场巷道中标定出三号井 筒的中心位置,由此位置以小断面向上开 凿反井,待与上部贯通后,再按设计的全 断面刷大成井,当然也可以全断面相向贯 通,但这样会对贯通精度要求更高,从而 增大测量的工作量和难度。
• 计算贯通巷道的斜长(实际贯通长度)
LAB
(H B
H A)2
S
2 AB
HB HA
sin AB
S AB
cos AB
• [例5-1] 如图5-4,为贯通巷道AB,在上、 下平巷及一号上山内布设经纬仪导线,设 已求得A、B两点坐标为(395293.580, 78284.723)和(395157.435, 78325.314),且AC、BD边的坐标方位角
SAB (xB xA)2 (yB yA)2 -136.1452 40.5912 142.067m
• 贯通巷道的斜长
LAB
(HB
HA)2
S
2 AB
145.140m
贯通巷道的坡度
i
tan AB
HB HA S AB
0.2091
A、B点处的指向角分别为
A CAB AB AC 268038'22''
,即可在上平巷中标定出二号下
山的开切点A。
• ③计算AB间的平距
S AB (xB xA )2 ( yB yA )2
• ④计算A点处的指向角
A 11AB AB A11
• ⑤计算AB的坡度
i
tan AB
HB HA S AB
• ⑥计算贯通巷道的斜长(实际贯通长度)
LAB
(H B
y A y11 (xA x11 ) tan1112 yA yB (xA xB ) tan 2B
• 联立解此方程式,可得P点平面坐标(xA, yA)。
• 为了检核,可再求算A点到12点的平距SA-12
并检查是否满足S11-A + SA-12 = S11-12 ,有了
S 和S 11-A
A-12
• (2)依据选定的测量方案和方法,进行施测 和计算,每一施测和计算环节,均须有独 立可靠的检核,并要将施测的实际测量精 度与原设计书中要求的精度进行比较。若 发现实测精度低于设计中所要求的精度时, 应当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提高实测精度的 相应措施,返工重测。
• (3)根据有关数据计算贯通巷道的标定几何 要素,并实地标定巷道的中线和腰线。
B DBA BA BD 84000' '11''
根据以上计算数据,便可以在待贯通巷道两 端A、B两点处分别标定巷道掘进的中、腰 线,指使巷道向前掘进。
5.2.2 一井内的单向贯通及开切位置的确定
8
9
10
11
A
12
上平巷


号 下


7


下平巷
B
6
5
4
3
2
1
图5-5 一井内单向贯通
• ①计算A点的平面坐标xA及yA,可列出11-12 边和A-B边两条直线的方程式:
市政工程地铁隧道贯通 测量方法及技术
5.1 概 述
• 5.1.1 贯通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 所谓贯通测量,就是采用两个或多个相向
或同向掘进的工作面,同时掘进同一巷道, 使其按照设计要求在预定地点正确接通而 进行的测量工作。
• 巷道贯通常用形式有如下三种(图5-1):
1)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叫做相向贯通,见图5-1(a);
• (1)对巷道贯通的结果作出最后的评定; • (2)用实际数据检查测量工作的成果,从而验证贯
通测量误差预计的正确程度,以丰富贯通测量的 理论和经验; • (3)通过贯通后的连测,可使两端原来没有形成闭 合或附合条件的井下测量控制网有了可靠的检核, 并可以进行平差和精度评定,以确定实测的精度; • (4)作为巷道中腰线最后调整的依据。
• 这时的测量工作内容简述如下:
• (1)进行地面连测,建立主、副井和三号井的近 井点。地面连测方案可视两井间的距离、地形情 况以及矿上现有仪器设备条件而定。
• (2)以一号立井的近井点为依据,实地标出井简 中心(井中)的位置,指示井简由地面向下开凿。
• (3)通过主副井进行联系测量,确定井下导线起 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及起始点的坐标。
2) 从巷道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指定地点掘进,叫做单 向贯通,见图5-1(b);
3) 两个工作面同向掘进,叫做同向贯通或追随贯通, 见图5-1(c)。
( a )相双向贯通
( b )单向贯通
图5-1 巷道贯通的形式
( c )同向贯通
贯通测量工作中一般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 (1)要在确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时,保证 贯通所必须的精度,既不能因精度过低而 使巷道不能正确贯通,也不能因盲目追求 过高精度而增加测量工作量和成本。
• 两井间巷道贯通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两井间的地面连测
两井间地面连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两井近井点 的坐标和高程。地面连测的方式可以采用导线 测量、三角网插点或GPS测量,同时进行相应 的水准测量。
2、两井分别进行联系测量
对两井分别进行联系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将地面 的坐标、方位和高程传递到井下去,以确定井 下导线起始边的方位角以及井下定向基点的平
面坐标和高程。
3、井下导线测量和高程测量
井下导线测量和高程测量从由地面传递到井下 的井下基准点和起始边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