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卿: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商业文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思想理论也发生了积极转变。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经历了两次管理中心的转移,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
中国企业管理中心经历了三个时代。20世纪80年代时,属于短缺经济时代,所有产品不愁销路,企业管理以产品为中心,以生产为导向。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步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越来越多元化,于是企业管理过渡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是竞争力的核心,于是进入了一个争夺人心的时代,而管理重心也转移到了以人才为中心,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打造能够不断满足员工幸福感的幸福企业。
1.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
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各种产品的短缺,基本上就是“工厂生产什么,顾客就买什么”。
这个时代在美国是出现在上个世纪初,以汽车为例,市场处在供不应求状态,亨利·福特就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
这个时代在中国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那个时候,很多产品没有品牌,也没有营销,你想买甚至还要托关系、要指标。
我们都曾记得那个时代,很多工厂叫做:食品一厂、国绵二厂、机床三厂、自行车四厂……不管谁买我的钢筋、钢材、水泥、冰箱、电视机,都是一种标准,只要能生产出来,无论质量好坏,都不愁卖,都能赚钱。
产品短缺的时代,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商品的可选性小,是典型的卖方市场。那个年代,工厂根本不考虑顾客的感受,而只关心产品的数量和成本的高低;那个年代,规模越大,成本越低,赚的钱越多。
那个时代的管理者更重视产量、成本、价格等因素,眼光只盯在产品身上。社会或市场的“无差别化”,让顾客不得已而重复性购买,甚至让企业产生了顾客忠诚的错觉。
那个时代,各种工厂纷纷上马,从国营厂到合营厂,再到村办工厂、校办工厂。慢慢的产品变得越来越丰富,企业不再是老大了,客户也越来越挑剔,这不得不让很多企业开始考虑转型。从产品短缺时代到产品开始过剩,我们仅仅用了十多年时间。
2.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
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是以产品出现了过剩为前提的。
再以美国福特汽车为例,汽车产量开始过剩,他的竞争对手为了取悦客户,生产出了更加舒适,外观更加新颖的汽车,福特汽车也渐渐被对手超越,在1927年,T型车正式停产,而福特也不得不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道路。
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科特勒指出:在一个产品过剩,而客户短缺的世界,以客户为中心是成功的关键。美国的企业界也越来越认同,管理从着眼产品的成本、价格、渠道等,转变为着眼于顾客的多元化需求、便利和沟通,而且更加重视对客户的服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逐步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不仅仅是产品过剩,产能也开始过剩,据统计今天我们国家24个大的行业,有21个产能过剩。这样,顾客有了更多的选择,不但要求产品要好,还要让顾客喜爱,还要态度好,售后服务也要好。
要让顾客买你的账,光生产就不行了,还要重视营销,重视品牌形象。这个时代企业管理以客户为重心,期望讨好客户,服务好客户,市场营销的概念大行其道,所以说这个时代也是销售人员的时代。
为了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企业用尽浑身解数,比如产品的创新,提高市场与服务的反应速度,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回报客户等等。
事实上,产品的过剩和极大丰富,也让消费者市场产生了细分,因为任何一种产品都无法独
揽整个市场,于是企业开始走差异化路线,对自己的目标客户进行准确定位,提供多元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而这一切都紧紧围绕着客户的需求,“顾客是上帝”的观念也被更多企业所认同。
但是,企业的产品水平总归有高有低,服务水平总归有高有低,营销水平总归有高有低。这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你是否能赢得客户,也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
而企业也认识到,这些水平的高低受制于服务者的水平,也就是员工的水平,人才的水平。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人才才是企业最终制胜的关键因素,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以人才为中心的时代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这句来自于电影《天下无贼》的台词广为人知。以人才为中心的时代,我也称之为争夺人心的时代、心时代。
以人才为中心的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企业已经走出工业化,向信息化与全球化迈进。在这个时代,人才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间的竞争最终归于人才的竞争,人才变得越来越强势,老板越来越弱势。
还是以美国为例,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大部分企业还认为金融和工业技术是企业成功关键的因素,甚至对人事部门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产生了重财轻人的现象。但7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对美国的冲击让美国企业开始重视人才战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美国大中企业开始制定一系列培育、挖掘人才的举措和人事政策,并逐步与公司战略决策相结合,把管理重心向人才进行转移,将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部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