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孟子》两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义重于生”,反对见利忘义;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民同乐”,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比喻和对比写法,领会其妙处。

3.掌握文言词语“欲、患、蹴、屑、由、宫、向、身、举、疾、蹙、王,甚、今、以、其、诸,得、直、田,可得、有以、何以”等。

4.背诵《鱼我所欲也》。

[教学重点]

1.《鱼我所欲也》是如何论证的

2.文章采用引喻写法究竟有什么好处

3.“独乐乐……不若与众”的比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庄暴见孟子》的中心论点是“与民同乐”还是“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5.联系《鱼我所欲也》讨论归纳对比的好处及孟子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疑难字词释义2. 常见词汇3. 常见句式[教学方法]诵读、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概述这二章的思想内容,而后提到孔子的继承人——亚圣孟轲

二、孟子简介(详细资料参见附录材料)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早年丧父,幼年受母亲教诲(“孟母三迁”故事出自《烈女传·母仪篇》可证)。长大后受业于子思(即孔?,孔子之孙)的门人,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曾游说梁惠玉,不成功。又人齐,见齐宣王,一度充当“客卿”,颇受尊重。但当时各国国君用兵争强,以权谋为先,对孟子的“王道”主张,都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实际情况)”,不予采纳。以后孟子返回家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对话体也有很大的发展,增加了反复辩难的内容,《庄暴见孟子》则属于这一类。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

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三、疏通文意,注意重点词汇和句式

(1)词语。

〔欲)①希望、想要(得到)。②将要。③欲望。

〔今)①现在。②现代。③假如。

[甚〕①厉害、严重。②超过。③十分,很。

〔疾〕①憎恨。②急速。③痛。

(以上是练习中规定的词,以下是补充的。)

[苟〕①苟且。例:.故不为苟得也。②假如。例: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加]①更加。例:而山不加增。②增益、好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奉〕①奉养。例:妻妾之奉。②遵奉:例:近者奉辞伐罪。

③捧。例:相如奉壁奏秦王。

〔犹〕①犹如。例:今之乐犹古之乐也。②尚、还。例:犹且从师而问焉。

[举] ①全、都。例:举欣欣然有喜色。引申为“尽”,例:杀人如不能举。②荐举、选举。例: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

(2)常见词汇(以下例句,课后补写)。

[无他〕没有什么,没有别的。例: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庶几()差不多。例:则齐其庶几乎?

[有以〕有……来。例:暴未有以对也。

[不可得兼〕不能同时得到。

[舍生而取义] 舍弃生命,坚持正义。

[由是] 如是,由此。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常见句式。

〔莫甚于……] 没有什么超过……的。例:使人之所恶臭甚于死者。

[有甚于……〕有超过……的。例:所欲有甚于生者。[今……于此] 假如。例:今王田猎于此。

[直……耳〕只是……罢了。例:直好世俗之乐耳。〔……何如〕……怎么样。例:好乐何如?

〔此之谓……〕这叫做……。例: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作业

熟读《鱼我所欲也》,力求背诵

附录:

[简介](约前372—前289) 战国时儒家学者。姬姓,孟孙氏,名孟轲,字子舆。鲁国邹(山东邹县东南)人。早年丧父,母仇氏为求良好的学习环境,三迁其居而居于学宫之旁,让孟子学习俎豆之事,后又在子思之门人那里学习。学成,游学于宋、鲁、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或合纵、或连横、以攻伐为事,他则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行仁政、省刑罚,反对兼并战争。不合时宜,晚年回到邹,课徒讲学。著书立说。其主要言论见于《孟子》。《孟子》,《汉书·艺文志》

著录有中篇,今存七篇,由孟子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他是孔子儒学的嫡系正传,后世尊为“亚圣”。

【详细介绍】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遇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扬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政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企图在统治与服从的政治关系上,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外衣;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

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