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8 《孟子》两章(word版习题有答案)

18 《孟子》两章(word版习题有答案)

18《孟子》两章名校讲坛1.作家作品孟子(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邹人,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2)古今异义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指亲属。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塘。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3)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所以动.心忍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4)一词多义【举】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拔。

)举大计亦死(发动。

)【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依靠。

)吴广以为然(认为。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亡】国恒亡(灭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因此。

)扶苏以数谏故(名词,缘故。

)3.主题解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进行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要素是“人和”,即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列举六位著名古人的事例,证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在此基础上,又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孔孟两章课后练习

孔孟两章课后练习

孔孟两章课后练习每位小题5分,共9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论.语(Lún)虎兕.(sì)下脚.料(jué) 排山倒.海(dǎo)B.买椟.还珠(dú) 搜.罗(shōu)撒手锏.(jiǎn) 啼饥号.寒(háo)C.颛.臾(zhuān) 社稷.(jì)落.不是(lào) 畏葸.不前(sī)D.冉.有(Rǎn) 独处.(chǔ)乐陶.陶(táo) 荦.荦大端(lu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育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途有饿殍 C谨庠序之教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找出与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无乃尔是.过与B. 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何以伐为 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然而不王者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填然鼓之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⑤②/③/④ B: ①⑤③/④/② C: ①④②/③⑤ D: ①②⑤/③④7、下列加线词的活用情况与其它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谨庠序之教8、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9、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亦走也②无乃尔是过与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①②③⑥ B ②④⑥ C ④⑤⑦ D ③⑥⑦1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驴不胜.怒,蹄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1、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①王好战,请以战喻。

部编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孟子>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妾.妇()富贵不能淫.()畎.亩()胶鬲.()傅说.()百里奚.()曾.益()法家拂.士()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2)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父命.之()(5)戒.之()(6)女.家()(7)以顺为正.者()(8)与民由.之()(9)发.于畎亩()(10)空乏..其身()(11)行拂乱..其所为()(12)曾.益()(13)衡.于虑()(14)出.则无敌国外患()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7月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以上)天气。

(删去“不断”)B.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

(将“发展”和“孕育”对调)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

(将“也”改为“都”)D.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

(“应试”改为“考试”)4.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课内精读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孟子两章练习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孟子两章练习题答案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答案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答案:sùpàn quǎn yuèbì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⑷人恒过,然后能改。

解析:要想牢固地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还需不断地积累。

本题的词语是本文较为典型的词语,需放在原文中仔细揣摩,记诵在心。

答案:⑴泛指武器装备。

⑵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⑶责任,使命。

⑷犯错误。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答案:《孟子•公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加点词的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B.得道者多助(道理)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D.委而去之(放弃)解析:通观这四个选项可知A、C、D理解正确,应予以识记,而B选项中“得道者”即“施行仁政的人”,因而“道”应理解为“仁政”。

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解析:通假字的字音、字义都是按其所通的本字来读来解,它所通之字一般是固定的,应在平时多加积累,本题中A项“衡”通“横”,B项“畔”通“叛”,D项“拂”通“弼”,只有C项不含通假字。

答案:C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解析:能否正确的朗读断句,直接关系着我们对句义的理解与否。

划分时,将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词义的词语断开。

答案:(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4.翻译下列句子。

孟子两章中考题-生用

孟子两章中考题-生用

1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一、(2006 年河南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 题。

(共10 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臵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 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 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 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 分)二、(2006 年四川攀枝花非课改区试题)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1 小题(15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8-21 题。

(共 10 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 乃苦身焦思②, 置胆③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 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73 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 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 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 分)二、阅读《〈孟子〉二章》,完成 8-11 小题( 15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 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完整版)孟子二章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完整版)孟子二章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双休作业《孟子》二章(一)荣华不可以淫1.解说以下句中斜体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道 ()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 ()④无违夫子( )2.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 《捕蛇者说》 )B.至之市而忘操之。

( 《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D.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3. 用“/”标出下边句子的两处朗诵停留。

(2 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4.解说一词多义的词语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戒(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邻近?7.孟子以为,大丈夫如何才能做到“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8.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由?(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人恒过,而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基础知识1 / 51 、加点字解说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 放弃 )尔后喻(认识)..B固国(国家)空匮其身(资财缺少)..C举于市( 推选 )饿其体肤(饥饿)..D域民(限制)威天下(威慑)..2、 . 对下边语句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可以曾:同“增”,增添。

.C.衡于虑,尔后作.作:发生D.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出:在外面,指外国。

孟子二章精选习题(含答案)

孟子二章精选习题(含答案)

孟子二章精选习题(含答案)《孟子》二章习题精选一、基础测试题1.表述下面句中的实词。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郭:环:b.城非不低也,池非不浅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回去之??池:坚利:委: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并助之至,天下顺之。

至:畔:顺:2.“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就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exile色c.死于安乐d.衡于虑3.融合语境,表述多义词。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征于色,发于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加点词不用使动用法来解释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b.劳其筋骨c.动心忍性d.生于忧患5.表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表述词义。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通_____()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通_____()c.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通_____()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无法。

_____通_____()二、课内语段写作题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①得道者多并助,诛之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并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打亲戚之所畔,故君子存有久攻不下,战破釜沉舟矣。

③1.“得道者”指______,“道”指_____,“君子”指______。

2.“道”的利害同意了什么?(用原文词语归纳)_________。

3.文中彰显全篇结论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述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

a.故君子存有久攻不下,战破釜沉舟矣().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c.多并助之至().d.得道者多并助().5.这段文字的修辞特点:有a排比句,b骈句,c散句。

划线句①是______,②是_______,③是_______。

三、问答思考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四段第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么译者?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用、、等论证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作者是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学说代表人物。

答案:战国时期|孟子|儒家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阅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米粟(sù)亲戚畔之(pàn)域民(yù)3、重点实词①三里之城(内城) ②七里之郭( 外城) ③环而攻之(围)④城非不高也( 城墙) ⑤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⑥兵革非不坚利也( 武器装备)⑦米粟非不多也(粮食) ⑧委而去之( 放弃离开) 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 ?寡助之至到(极点) ?天下顺之( 归顺)?故君子有不战(要么)4、通假字①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文句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_19(含答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_19(含答案)

21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名校讲坛1.知识链接孟子与《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

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考点链接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来说,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如“饿其体肤”中“饿”是不及物动词,这里却带有宾语“其体肤”,“饿”就活用为使动词,意思为“使……经受饥饿”。

【习题链接】见“富贵不能淫”“积累与运用”T3。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ɡuàn)富.贵不能淫(yín)2.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熄:停息(3)父命.之命: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由:遵循(6)独行其道.道:道路(7)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8)贫贱不能移.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9)威武平能屈.屈:屈服。

统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阅读考题练及答案汇集

统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阅读考题练及答案汇集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荣华不可以淫,贫践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此之谓大丈夫。

(《荣华不可以淫》)【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人恒过而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 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 得志,与民由之(因为)C. 衡于虑(堵塞,不顺)D. 入则没法家拂士(辅弼)11. 以下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 舜发于畎亩之中B. 汝心之固C. 驴不胜怒,蹄之D. 已而之细柳1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甲文】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案例,说明担当重担的人并不是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辛的磨炼、引出论题。

B.【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一定经历劫难的一般意义。

C.【甲文】“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单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乙文】对大丈夫的论述精华是“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

1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

( 2)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南宋民族英豪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胁利诱,一身正气,冷静就义,正表现了孟子“大丈1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荣华不可以淫的例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由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炼。

其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进而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学法引导1、加强朗读训练,就本文而言,不仅要学生读准字音,断对句子,还应对文中的排比句进行反复诵读,以体会排比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正确辨析课文中疑难字、词、句的意义,加深对通假字、古今异义现象的认识,学习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3、找文章关键句(中心句),提高整体理解文章的能力,理解孟子在两篇短文中表明的思想观点。

4、两篇短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点,可采用比较阅读法阅读。

(三)审美鉴赏居安思危的警戒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本是战国时期讨论战争胜负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而也适用于政治。

直到今天,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仍然是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

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一切违背该法则的行为必将以失败告终。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也常被用来勉励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这一条条古训无不闪烁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民自我警戒、自我奋进的美的光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8《孟子》两章(练习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8《孟子》两章(练习3)

《孟子》两章测试题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答案:sùpàn quǎn yuèbì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⑷人恒过.,然后能改。

解析:要想牢固地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还需不断地积累。

本题的词语是本文较为典型的词语,需放在原文中仔细揣摩,记诵在心。

答案:⑴泛指武器装备。

⑵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⑶责任,使命。

⑷犯错误。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答案:《孟子·公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加点词的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B.得道.者多助(道理)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D.委.而去之(放弃)解析:通观这四个选项可知A、C、D理解正确,应予以识记,而B选项中“得道者”即“施行仁政的人”,因而“道”应理解为“仁政”。

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解析:通假字的字音、字义都是按其所通的本字来读来解,它所通之字一般是固定的,应在平时多加积累,本题中A项“衡”通“横”,B项“畔”通“叛”,D项“拂”通“弼”,只有C项不含通假字。

答案:C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解析:能否正确的朗读断句,直接关系着我们对句义的理解与否。

划分时,将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词义的词语断开。

答案:(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4.翻译下列句子。

《孟子》二章其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知识挖空+参考答案+翻译

《孟子》二章其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知识挖空+参考答案+翻译

《孟子》二章其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句式:),傅说举.()于版筑..()之中,管夷吾举于....()之间,胶鬲举于鱼盐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能改;困于心,衡.()于..(),然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参考答案:舜发.(兴起)于畎亩..(田地)之中(句式:状语后置句,于畎亩中发),傅说举.(任用,语意表被动)于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之间,胶鬲举于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的时候)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在狱官手中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故.(因此)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使……受苦)其心志..(意志),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受饥饿之苦)其体肤,空乏..(财物缺乏)其身,行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曾.(同,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这样以后)能改;困于心,衡.(同..(常常犯错误),然后横,梗塞)于虑,而后作.(有所作为);征.(表现)于色.(脸色),发.(显露)于声.(言谈),而后喻.(了解,明白)。

入.(在国内)则无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出.(对国外)则无敌.(匹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状语后置句,于忧患生)而死于安乐(状语后置句,于安乐死)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孟子二章》精品练习题带答案

《孟子二章》精品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上第21课《孟子二章》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说明:自己整理印刷使用的材料,可以直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不需要重新排版,也可以重新编辑排版使用。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17、【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亩】,1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版筑】,【筑】,19、【管夷吾举于士】【士】,【举于士】,20、【百里奚举于市】【市】,21、【饿其体肤】22、【空乏其身】【空乏】,23、【行拂乱其所为】【拂】,【乱】,24、【动心忍性】25、【曾益〕【曾】,26、【恒过】27、【衡于虑】【衡】,28、【作】2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30、【入】31、【法家拂士】【拂】,32、【出】33、【敌国】【敌】,3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10、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1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三、重点知识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语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所谓厚积而薄发,才能显示真正的实力与内涵。

小偏整理了《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1.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ɡuàn)淫(yín)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熄:停息(3)父命之命: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由:遵循(6)独行其道道:道路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往送之门C.往之女家D.与民由之(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动词,到;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

这才叫作大丈夫。

6.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7.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8.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孟子》二章中考题一网打尽

《孟子》二章中考题一网打尽

2009年《孟子》两章中考题一网打尽(6题)24北京市(09)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5大连市(09辽宁省)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米粟()山溪()畎()亩拂()乱
管夷()吾寡()助筋()骨拂()士
2、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夫环而攻之()③兵革非不坚利也()④委而去之()()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七里之郭()⑨多助之至()⑩人恒过()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孟子〉两章》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名______,字______,战国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
《孟子》、、、并称为“四书”。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结论是。

7、《生与忧患死与安乐》中的中心论点是:。

8、翻译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一词多义。

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②得道者多助()③伐无道,诛暴秦()
固: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池非不深也()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
4、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3、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sùxīquǎn fúyíguǎjīn bì
2、①围攻表转折②发语词这③泛指武器装备④委:放弃;去:离开
⑤限制凭借⑥震慑⑦“畔”同“叛”,意义:背叛。

⑧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⑨极点。

⑩常常
3、(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因此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交给这个人。

(4)困扰他的内心,让他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5)因此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干。

(6)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轲子舆思想教育儒
5、孟子及其弟子《大学》、《论语》、《中庸》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结论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1)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兄弟骨肉)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9、道:道路仁政道义固:巩固固执,顽固池:池塘护城河
国:国防国都
二、文言文阅读。

(一)1、回来掉转(回转)边境目光短浅距离离开
2、C
3、(1)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4、蜀鄙二僧(去南海)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意思对即可)
(二)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2、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3、使……坚韧;奋起,有所作为;被举用,被选拔;在外面,指国外;
给;指被任用;指被任用;指被任用;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经常
4、翻译
(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5、B
6、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7、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8、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

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三)1、“得道” “天下顺之”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1)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家和万事兴。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