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国家对非援助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西方国家对非援助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和西方国家同为重要的对非援助方,受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因素影响,双方在对非援助政策上各有特点。本文试图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对非援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对非援助存在的不足以及西方国家对非援助的可借鉴之处,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提高我国对非援助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中国;西方国家;对非援助;比较
非洲大陆蕴含大量能源资源,拥有广阔市场,是大国之间相互制衡的必争之地。西方将援助作为维持与非洲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意图保持在非洲的影响力。中国积极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在帮助非洲国家减贫、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目前国内关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对非援助的研究中,赞誉中国、诟病西方之辞并不少见,许多研究者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带有比较浓烈的感情色彩,所言不免失之偏颇。笔者力求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就双方对非援助的主要方面进行比较客观的对比研究,探讨中国对非援助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借鉴西方国家对非援助的有益经验,希望对提高中国对非援助的质量和水平有所裨益。
一、中西方对非援助特点
(一)中国对非援助特点
对非援助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对外援助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摒弃任何附加条件
中国对非洲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维护非洲国家自我选择发展模式的权利。2006年1月《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指出,中国政府将根据自身财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并逐步增加力所能及和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
2.信守承诺
在宣布一系列对非援助项目、做出援助承诺之后,中国政府都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从不向非洲国家开“空头支票”,这一点备受非洲受援国的好评。
3.优先考虑非洲的实际需要
中国确定具体援助项目时优先考虑非洲国家的需要。援助项目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员培训为主,与西方援助形成互补,填补了对非援助的空白。教育、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也是中国对非援助的着力点。
(二)西方国家对非援助的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的援助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将援助作为维系对非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形成了自身的特征:
1.援助规模大
西方国家在当今国际援助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二战后西方国家对非援助的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数据显示,2011年发展援助委员会(dac)成员国向非洲提供的双边官方发展援助总金额达到326.11亿美元。
2.援助附加政治条件
西方国家在对非洲援助时经常附加政治条件。只有达到有关民主和良治标准、按其要求改造本国政治经济体系的非洲国家才可获得援助。一些最需要援助的国家反而可能得不到援助。在援助资金、技术的同时,西方国家也极力把其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援助”给非洲。
3.重视与各方协调合作
西方国家主张在对非援助领域加强与其他援助方的合作。他们认为,在发展合作领域,各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应形成互补,并加强相互协调磋商。同时,西方国家也十分重视与新兴援助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希望各国能够在一个透明和有序的环境下共同开展援助工作。
二、中国与西方国家对非援助比较
1.援助理念
中国将非洲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秉承平等互利原则,将对非援助视为双向合作。而非洲在西方眼中是“失败国家集中地”和“不稳定的源泉”。西方对非援助总是“高高在上”,认为他们代表了人类最高道德规范并倾向于怜悯他人,对自己的政治经济体系有着极大的信心,因此对非洲国家颐指气使,提出各种要求和附加条件。对非援助是中国“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而不是”施舍”或“恩赐”。儒家思想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尊重并相信非洲国家有权力和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非洲的发展不需要“导师”,而是需要真正
意义上的发展伙伴。西方国家的对非援助是“民主援助”,忽视非洲的实际国情,脱离了非洲的实际需要,因此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的援助则是“民生援助”,因其较为理性务实而使中非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2.援助政策目标
著名国际关系学家摩根索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对外援助,本质都是政治性的,其目标都是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非洲进行援助都不是单纯出于道义的行为。
首先,西方国家提升对非关系是出于各自特殊利益的需要。美国认为处理好非洲事务有助于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日本、德国加大对非支持力度意在提高其战后国际地位,寻求非洲支持其“入常”;其次,西方国家对非洲进行援助是看中了非洲的丰富资源,希望借援助来加强对非洲的控制,抢夺战略资源;再次,西方国家对非洲提供援助旨在保护本国安全利益。西方国家认为长期的贫困和战乱使得非洲已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对世界的稳定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西方把非洲作为其推行“民主”理念的重要目的地,使非洲尽量按照自己设定的既有模式发展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尽管我国一直宣称,中国无偿对非提供援助,不同于西方国家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但中国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中国与非洲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双方通力协作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增强国际影响力。此外,对非援助可以换取非洲的战略资源,开拓非洲的广阔市场,带动产品出口和对
外投资,从而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援助模式
按照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渠道,可把援助分为多边发展援助和双边发展援助。前者由多边援助机构提供,后者直接由援助国政府提供。
西方国家对非援助采取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方式。在双边层面,西方各国有各自的援助政策,可以独立提供援助;在多边层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援助组织可与非盟等非洲地区
性组织进行援助合作,协调各援助方的行动。我国直到1971年重返联合国后才开始参与多边援助,现阶段中国对非援助还是主要以双边的形式进行。多边援助的优点在于利于整合资源,能够保证大型项目的顺利进行;多方分工协作,援助质量有保证;稳定性更强;但由于多方参与协商沟通,程序较为复杂,必然导致援助耗时较长效率较低。双边援助也有其自身优势:援助程序简单,方便管理,效率较高,但缺陷在于可发动的资源有限、项目缺乏监督等。双边与多边发展援助“双管齐下”是国际援助发展的必然趋势。
4.援助执行与管理
西方国家,尤其是dac成员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援助管理和运行机制。为保证援助政策的效果,发达国家除设立各种高层决策机构外,其援外事务均由独立机构负责,其中以美国国际开发署和英国国际发展部最具代表性。
目前我国对非援助主要由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和商务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