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免疫教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传染病的特点的了解,列举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传染病病源体。
能力目标:1、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2、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的讨论,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对预防传染病的个人计划和行动的探讨,激发科学探究的精神,正确勇敢对待疾病,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播放“预防非典听我说”的一段动画,渲染气氛,让学生放松,并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并为后继学习作铺垫。
二、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人的一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同学们齐答:“健康”。
)那好,从今天开始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健康的生活”让我们大家都健康的生活。
给出本单元标题“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教师接着讲解:在人们生活中,危害人们健康的其中一种病就是传染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给出本节标题。
)三、什么是传染病: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得过或者听说过的传染病有哪些?学生积极的回答,可能的答案有:手足口病、流感、甲型H1N1、流脑、麻诊、水痘、艾滋病、结膜炎(红眼病)肺结核、肝炎、蛔虫病、腮腺炎、狂犬病2、教师给出传染病的定义: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提出问题:什么叫病源体?3、给出一组病源体的图片:结合杆菌,HIV立体模式图,蛔虫卵。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片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哪些生物。
学生分别回答出:这些图片分别是:细菌,病毒,寄生虫。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病源体的定义: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称为病原体。
4、如何区别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吸血昆虫)传播、接触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
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传染病与免疫复习教案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传染病与免疫专题复习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传染病和免疫学的相关知识,能识记和初步理解和运用概念,但是对易混概念的理解、辨析和运用还有所欠缺,对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较深入的领会,在实际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挖掘,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实现概念的转变和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染病流行的环节,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措施;能从不同分类角度说出抗传染免疫的分类和各自特点。
并能主动地把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网络化。
(2)能在具体情境中辨析和运用传染性与流行性;传染源和易感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措施;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等五组易混淆难区分概念,能运用概念间的关键点在具体题目中正确区分。
(3)通过以上目标的达成,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疫苗制作的过程,学生能理解实验的对照设置和重复设置;(2)能根据已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解释;(3)能识别不同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分类结果;(4)能在视频和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从做题者到编题者的角色转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用已学知识解释,对乙肝和艾滋病人人抱有正确态度。
(2)走进实验室,观看疫苗制作,体会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通过四人合作和大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并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识框架的构建,五组概念的辨析和运用。
难点:有关免疫相关的概念辨析和运用三、教学过程1、课前播放“禽流感之歌”mp4文件,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倾听和观看,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进入复习主题。
2、进入复习主题第一环节想一想说一说学生根据所听的歌曲说出今天的复习的主题学生活动:学生分为A、B两大组,分别为传染病组和免疫组,四人小组讨论,离开书本回忆传染病和免疫相关基础知识。
初中生物_健康的生活 传染病和免疫的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传染病与免疫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新课标要求认识传染病,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理解免疫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及其作用原理。
描述免疫的功能。
(2)描述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 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认识传染病,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5)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1)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2)通过解决资料分析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机制,并能让知识联系生活为生活服务。
(3)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免疫类型结构功能识别三道防线一、1、抵抗自己非特异性免疫二、2、清除特异性免疫三、3、监视、识别非己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控制切断保护《传染病和免疫的复习》学案平的基础上提升新的认知水平。
效果分析检测表教材分析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是十大主题《健康的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占主导地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本章内容包括传染病和免疫两个板块的内容,免疫是学生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学案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熟记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2、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3、理解免疫的概念和功能,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和生活中的现象。
【复习重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课堂探究】一、精彩导入教师戴口罩,学生讨论戴口罩有什么作用,引出“传染病及其预防”二、限时复习1.传染病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______之间或______ 相互传播的疾病。
它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 、______ 和______ 。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
3.传染源是指______ 。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____到达____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传播,____传播,____传播。
4. 和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和组成,两者属于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和组成,功能是产生,消灭,属于免疫。
5.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依靠这种功能,从而和进入人体内的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和等,以。
三、活动展示(一)传染病及其预防活动一、认识传染病小组合作并完下列任务1、下列疾病中是传染病的是(是的打钩,不是的打叉)流感()近视眼()水痘()血吸虫病( ) 贫血()肺结核()蛔虫病()艾滋病()龋齿()手癣足癣()病毒性结膜炎()白化病()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传染病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由此总结:传染病有性、性两个特征.2、由上可知:引起传染病的、、等生物称为写出引起下列传染病的病原体。
肺结核: 艾滋病:蛔虫病:活动二、情景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生动形象的表演情景剧:如果我们班有同学得了流感,到学校里来上课,结果如何使其他同学也得流感了?问题1、试分析刚才的这个情景剧中包含了传染病传播的那些环节呀?2、每个环节在刚才这个情景剧中具体指的是什么?3、看课本74页资料2分析出甲肝流行的基本环节分别是指什么思考:小组交流针对我们班有同学患了流感的情况,为了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手中的道具表演出你所想的办法,并告诉大家你所针对的传染病的那个环节?道具有口罩、篮球,香皂,消毒剂,抹布,白大褂,一次性注射器,感冒药小结: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活动三、过把医生瘾,看我医术怎么样1、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请你指出下述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径C、保护易感人群D、A和C(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2)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3)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
传染病和免疫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设计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课题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课型新授课标要求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情感目标:探讨传染病的危害,关注艾滋病等传染病。
重点举例说出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用身边的事例来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艾滋病宣传片,各种常见传染病材料,课件学生准备搜集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调控设计意图组织教学生物小演讲引言:那年的一场“非典”闹得人心惶惶。
请你回想一下,“非典”与平时我们常见的疾病有什么不同?当时,人们对付“非典”主要采取了哪些有力施?第一节传染病极其预防一、常见的几种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病?二、传染病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常见的几种病原体结核杆菌、蛔虫卵、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演讲思考联系自己从小打疫苗的实际情况,分析哪些病是传染病。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观察图片,利用病原体的不同,将传染病进行分类。
评价引言举出常见的疾病名称,试着让学生进行分类。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引入让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认识什么是传染病学生提出的问题:传染病是怎么得来的?传染病是怎么传染到别人身上的?怎样预防传染病?……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五、练习:请你说出“非典”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提出问题从流感、甲肝等具体事例,分析传染病的流行需要经过三个基本环节。
初中生物《健康的生活 传染病和免疫的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传染病与免疫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新课标要求认识传染病,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理解免疫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及其作用原理。
描述免疫的功能。
(2)描述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 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 认识传染病,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5) 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1)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2) 通过解决资料分析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 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机制,并能让知识联系生活为生活服务。
(3) 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计交环免疫的功能之一就是抵抗流节病原体的入侵,这与传染展一:病的预防有关,学案中的示展 3 -6 题是有关传染病的,二示接下来我们交流3-6 题。
传交大屏幕出示问题染流 3.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什病么?列举其他的病原体。
4.流感能在班级迅速传播需具备哪些环节?根据流感的传播方式,其属于哪一类型的传染病?列举几学生对照大屏幕上的问题进行展示,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质疑、补充。
明确流感的病原体是病毒,其他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寄生虫。
明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必须环节,及几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通过该问题情境将传染病有关的所有问题都串在一起,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把传染病有关的知识都复习了,并且在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较高的兴趣。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
所以,本章教材对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的处理有别于传统的教科书,而将其列入健康生活的第一个方面。
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是历来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特别是免疫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教材中作了如下处理:1、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材料,在建立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的建构概念。
2、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特别是免疫一节中有许多卡通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3、活动设计时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4、注重情感教育。
如练习中与艾滋病人怎样相处的问题。
本教材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注意。
一是传染病。
二是艾滋病。
三是器官移植与免疫的关系。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题:传染病及其免疫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
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学重点: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
我们在预防传染病是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只要切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
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切断一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时,要抓住三个环节中的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提问三、导入新课请你回想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学生回答: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蛔虫病、肺结核、结膜炎、贫血、龋齿、近视眼等)其中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蛔虫病、肺结核、结膜炎是能够传染的,像大家常说的禽流感、非典、艾滋病也是能够传染的,像这些疾病都是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设计
池上镇中心学校刘延香
一、课标分析
从课标中可读出以下主要内容: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
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情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心。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
所以本章教材的学习是对后面学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做了一很好的只是铺垫,让学生真正做到健康的生活。
三、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1.本章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免疫与计划免疫
2.重点: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3.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四、学情分析:
传染病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较多,但初中生了解的较少,价值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习惯死记硬背。
不会灵活的运用到具体事例中。
所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利用学生身边熟知的传染病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新的认知水平。
五、教材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⑴从生活引入
⑵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有助于形成概念。
⑶小组合作
⑷学生展示
⑸精讲点拨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注重情感教育。
如:如何与艾滋病病人相处?
3.倡导探究性学习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分组教学法
2、生活实例相联系
3、多媒体教学
4、精讲点拨
七、学法指导
1、重视有目标任务的高效自主学习
2、快速阅读
3、合作交流
4、分析归纳
5、比较学习
6、背诵记忆
7、结合生物卡通图学习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引入:今天我们来复习传染病和免疫这一章的内容,先看第一节《》新知探究
1、学生阅读教材P42,观察图42页图思考问题:
①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传染病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
③分析图V-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足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
2、学生阅读课本P43资料分析和P44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小组讨论完成P44的讨论题。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③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①、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
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达到健康的目的呢?
3、学生阅读P45第二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观察图V-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
师强调点拨:控制切断保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
指出要根据针对对象来确定是哪一措施。
教师小结:
病因:由病原体引起
传染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引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大量的病原体,我们之所以能健康的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合作探究
任务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学生阅读P48资料分析1,观察图V-4-5,
思考①皮肤有什么功能?链球菌为什么消失?
②第一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是什么?
学生交流展示。
师点拨巩固:①第一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
②烧伤病人皮肤易感染的原因。
学生分析资料2,观图V-6-7,思考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溶菌酶”及吞噬细胞的作用。
联系生活:小狗受伤了,它不停地用舌头舔伤口,不久伤口愈合了,为什么?
在学生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总结:
第二道防线的特点:①人人生来都有的②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从而引出非特异性免疫
我们人体具有了这两道防线,是不是就可以健康的生活呢?学生分析资料三,思考:
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的或出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并带着此问题阅读P71最后一自然段并理解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展示:
师点拨: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抗体消灭对应的抗原,并且在消灭抗原后可存留在体内,从而解释上面的问题。
启发学生比较第三道防线与第一、第二道防线的不同,引出特异性免疫
任务二:免疫的功能
衔接:同学们听说过器官移植吗?(听说过)当一个人需要器官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意一个健康人的器官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好,带着这个问题阅读P50内容及图V-9并思考免疫的功能。
教师重点强调①免疫三个功能中的重点词语,如: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等。
②解释“器官移植”时免疫的弊端,及如何移植?移植的器官相当于什么?
学生简单了解“过敏反应”并认识免疫功能的双面性。
任务三:计划免疫
我们国家为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施行了计划免疫,让我们一起了解计划免疫的在关知识吧。
学生阅读P51,思考:①疫苗的研制及目的②计划免疫的概念及意义
学生交流展示
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
任务四:梳理总结(学生自己完成)
九、章节测评练习:
十、课后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动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时间没有安排好,以知识竞赛形式的练习,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