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期政治发展概览(1840-1919)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西方列强压迫与民族反抗(1840-1911年)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清朝政府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致使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受到极大影响。
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2. 辛亥革命及其后续政治的探索(1911-1949年)
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宪政、教育、经济、军队等领域都有所改进。
但由于其独裁和腐败的行径,引发了各方面的反感和抵制。
国共两党开始崭露头角,孙中山倡导“三
民主义”,毛泽东带领农民起义,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探索(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农业和重工业,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国开始摒弃计划
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4. 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1978年至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新时代中国必须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适应世界发展的变化趋势,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述1840-1919
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的对话
• 黄炎培问:“我生60多 年,耳闻的不说,所亲 眼看到的,真所谓‘其 兴也浡焉’,‘其亡也 忽焉’,一人,一家, 一团体,一地方,乃至 一国,都没能跳出这周 期率的支配力。”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 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 这周期率”,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 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 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 不会人亡政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本讲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外国入侵和近代中国 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 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 流长。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 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 统。 既没有经过外敌入侵,又没有自行断 裂,这是任何古代民族都无与伦比的。
2、罪恶的鸦片贸易 (2)鸦片贸易给中国的危害
◆造成中国社会白银大量外流; ◆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 了国家危机; ◆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 了社会生产力。
清末鸦片馆中吸食鸦片的国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正义的禁烟斗争
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犹若泄泄 视之,是使数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 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前期:1840——1919屈辱史:现代化探索\鸦片战争1840-1842 新思潮萌发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洋务运动(器物)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戊戌变法(制度)瓜分狂潮19世纪末辛亥革命(制度)八国联军侵华1900 新文化运动(思想)一、战争背景:1、中国自身的衰落:“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
统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闭关锁国。
2、欧美国家发展迅速: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主要侵略目标。
中英《南京条约》割地: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协定: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南京条约》的影响: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中国开始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2.随着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中国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天津条约》增开牛庄、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归属英香港界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背景①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
“师夷长技以自强”代表人物:中央:奕訢、文祥;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译署”,由奕忻担任总理大臣。
中国近代史 近代前期(1840——1919)..
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4、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 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 证你的判断。(12分)
思想解放的影响
人 孙中山
物
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
活动探究:
❖ 1、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 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 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 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 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
主
斗争
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 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
主
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
义
辛亥革命
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革 经 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 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 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第一次高潮、
命 济 折发展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短暂春天)
时 期
思 想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 放潮流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1980年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爆发(1840)到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1851—1864)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旨在是要建立一个“ 公平正直之世” 的理想社会,即“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的地上天国。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以洪秀全为核心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以贫农和贫苦中农为主体的旨在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
“天京变乱”是这次运动的转折点。
前期发展迅速,从广西省桂平县的一个小村庄(金田村)起义,迅速辗转到永安(今广西省蒙山县),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春,在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正式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纲领。
这个既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背负着旧时代的沉重的阴影,又闪耀着历史远见的纲领,表现出了高度的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阶段.
• 所谓的现代化(近代化),就是指工业化和 与工业化相随的麦蜘蛛、经济和文化等方 面的发展变化。 • 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 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 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 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是1842~1860 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 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 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 (1)材料一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 错失三次重大机遇,请分别说明导致每次
1、主要表现
经济(工业化):
①甲午以后民资初步发展。
②20世纪初民资较快发展与清末新政。
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政治(民主化):
①资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②资中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 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 第一次: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中 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第二次: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帝国主 义列强的阻挠。 • 第三次: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 封锁。当时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 经济政策。
•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 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 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 遇擦身而过。 • (2)阅读材料一,请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三 次失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的原 因。
• 第一次,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 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 果荡然无存。 • 第二次,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 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 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 第三次,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 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 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 底破灭。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一、近代前期历史发展概况(1840-1919年)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天国运动(1840年-19世纪60年代),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
1840年,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
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先进的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开始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太平天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迅速加剧,汇聚成的社会矛盾的大爆发,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大对抗力量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阶段。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竭力向外扩张,企图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且不用太多宏大的叙述: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是中国国家构建、发展和完善其立宪政体的历史过程,始于中国近代的起义活动及随之而来的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结束于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新中国。
近代政治发展史也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840年~1912年,此时中国社会面临着从封绅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的挑战。
1840年,外族侵略国家,中国社会深受打击,同时南北分裂、内部动乱日益加剧,人民苦不堪言。
1861年,洪秀全率领军民起义,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维新运动。
1894年,陈独秀等头领组织的辛亥革命引起了广泛的民众示威抗议,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获得了胜利,满清统治结束,中华民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的立宪制度改革进程。
第二阶段是1912年~1937年,也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的一个特殊时期。
而在乱象中,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英雄孙中山,首先通过发表《声明》表明:中国不甘拜倒在外族征服之下,必须重振民本国治原则,以实现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
1919年,孙中山先生发表的《中国常规政府纲领》构成了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础。
同时,孙中山发起的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土壤种下了反抗帝国主义殖民地和统治集团的种子)以及“三民主义”等思想活动,加强了国家力量,把中国文化熠熠生辉,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最后一阶段是1937年~1949年,这段时期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上最具历史特色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重要阶段。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自南京大屠杀起,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展开了全面的战争。
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全民解放军特殊部队荣誉勇敢抗击,在不可避免的牺牲中展示出面对强大侵略者的卓越勇气。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社会及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了改革的重要作用。
最终,在中国人民的坚定斗争下,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正式建立了新中国,把中国从一个受殖民者的命运中解放出来。
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趋析
意义:外交成熟 国际事务基本准则
3、参与国际事务,走向世界舞台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五大国 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求同存异
二、七十年代打开新局面 1、中美关系缓和
原因: 双方利益 发展: 1971年基辛格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一个中 国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 法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
众
革命任务变化——反侵略反封建
革命性质变化——(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扩大市场
2、英法罪行:火烧圆明园
3、结果:
1 签定《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割让九龙司等)
2
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
逐渐形成 鸦片战争,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形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取得 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根本:英国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原料
直接:英国走私鸦片,中国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纲领: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 3、成果: (1)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 (秦朝——1912)
(2)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内容: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
4、历史意义:
推翻 结束 建立 颁布 获得 深入人心 创造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影响了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
近现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梳理与反思
近现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梳理与反思姚金伟【摘要】本文梳理了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了四个时期来讲述,分别是:1840——1919;1919——1949;1949——1978以及1978年以后。
在这四个阶段,分别讨论了政治学在此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本文意图能够破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可以在这一方面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完善政治学研究的基础性知识。
【关键词】近现代;政治学;发展史【写作年份】2012年何谓政治学?通俗的理解就是把政治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或者学科。
学术界对政治学的定义纷繁复杂,观点层出不穷。
但是所有的定义似乎都指向了某种共同的事物。
施雪华教授在其主编的《政治科学原理》一书中,详细梳理了各种关于政治学的定义,综合各家观点,他们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或简而言之,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该定义点明了所有政治学定义所共同的指向:一政治学以公共权力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公共权力的产生方式、内容组成、权力运行框架等等;二以公共权力主体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观察公共权力主体的公共行为动机、行为方式以及后果等等;三政治科学的研究,不止步于政治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还寻求分析方法、研究视角的改进,以捕捉政治现象背后的规律性东西的存在。
西方学者按照价值——事实二分的研究方法,将政治学划分为传统政治哲学以及现代政治科学两类。
中国古代社会并没有形成体系完备、学科意义上的政治学,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学,是在19世纪末才逐渐被传入中国的。
所谓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学,指的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
但是正如赵宝煦先生所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学遗产非常丰富,几千年来年来,在政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它积累了世界上人口最多, 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国家长期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经验, 并且绝大部分被完整地用文字保存了下来。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
我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一、清朝末期(1840-1911年)清朝末期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此期间,我国政治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为我国的政治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接受西方先进的政治观念和制度,并试图进行改革,以适应当时世界的变化。
二、民国时期(1912-1949年)辛亥革命后,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民国政府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国民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逐渐实行选举制度,试图建立现代政治制度。
然而,由于战乱不断、外部压力等因素影响,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未能实现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封建大一统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国家所有制等,试图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政治制度也随之发展,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选举制度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
四、改革开放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港澳台等地区的政治制度改革、农村改革等。
我国政治制度逐渐向现代国家政治制度靠拢,其政治参与度、公民权利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经历了清朝末期的改革尝试、民国时期的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建立和改革开放至今的不断完善,展现了一部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史。
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信我国政治制度将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历经波折、不断探索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我国政治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初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方向。
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逐渐获得了自主经营农田的权利,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一、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1.中英鸦片战争(1)时间:1840—1842年;发动国家:英国。
(2)主要结果及影响: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年;发动国家:英国、法国。
(2)主要结果及影响: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英法俄美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1895年;发动国家:日本。
(2)主要结果及影响: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1900—1901年;发动国家: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
(2)主要结果及影响: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清政府中爱国将领的抵抗(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爱国将领陈连升、关天培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2)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1)1841年5月,三元里民众对英国侵略者进行抵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运动。
(2)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3.太平天国的抗争(1)主要史实:兴起时间:1851年;过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东征西征北伐—天京事变—后期防御战—天津陷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精)
4、结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
5、中国胜利根本原因: 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意义:
(1) 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的完全胜利
(2) 增强了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 贡献重大。 (4)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 文革十年中断:刘少奇冤案
1979年 全面立法 1982年人民代表大会修定宪法 (3)完善: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以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为核心内容 1999年九届人大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2.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 (2)发展: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 针提出——到新阶段 (3)完善:1982年十二大“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提出 (4)基本任务: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 政治协商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1954年写入宪法 (2)健全和完善: 1982年修改宪法中增添许多新原则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26届) 3、中日关系正常化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背景:民族危机加剧阶级矛盾
2、经过: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制定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时期(北伐、西征和东征)——转折(天京变乱) ——失败(天京变乱)
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按人口年龄平分土地 圣库
评价: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绝对平均 空想 思想结晶
2、形成和平共处五原则
近代前期政治发展概览(1840-1919)
——整理自蒋悦波、宋俐频
曾国藩之子,18781890曾历任祝英、
《论曾纪泽的国家主权观念》
法、俄国公使
晚清政府的外交实践
1903年中英签订了《续议通商行船条约》, 条约规定中英在加税免厘问题上达成了进口洋 货加税一半,出口土货加税一半的协议。…… 清政府通过力争,废止了自1858年开始的英国 在中国合法进行鸦片贸易的权利;其次,英国 同意放弃治外法权;并同意中国规范“教事” 管理。 ——马彦丽《晚清外交与近代中国国家主权观 念的认知》
甲八
午国
鸦 片 战
二次 鸦片
中联 日军
争
战争
战侵
争华
18401842 1843 1844 《《《 南黄望 京埔厦 条条条 约约约 》》》
1856 1858 1860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2 1915 1919
《《 天北 津京 条条 约约 》》
《《 马辛 关丑 条条 约约 》》
时期治权政体清政府预备立宪前预备立宪后维新派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政府君权至上君主专制君权至上君主专制君民共治君主立宪制主权在民民主共和制北洋军阀军阀专制自共和以来立国两年政府不能统一地方仍旧各自为政政府号令不出京门派官吏则明拒之实行法令则笑置之赋税一无所入明为学美法之共和政体实为无政府耳
近代前期中国政治发展概览 (1840-1919)
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共和的前提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
民族危机 西 方 思 想
本
不断加深 传入中国
课
国家主权 中华民族
小
观念增强 意识增强
结
追求民族 进步政治 独立平等 运动发生
近代前期(1840——1919)
近代前期(1840——1919)二、重点归纳与解析1、考试说明要求及版本内容归纳: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三、活动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或独立与民主)。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表格三:历史意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和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全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2、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
【经济近代化】一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以及评价1、“中国传统经济”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中国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
2、简析导致近代“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原因。
(见一轮《导学案》)3、表现:(见一轮《导学案》)4、评价:(见一轮《导学案》)5、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见一轮《导学案》)二洋务运动的内容及评价。
1、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
2、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为恭亲王,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为代表。
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3、指导思想:4、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5、内容:(见一轮《导学案》)6、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7、失败的根本原因8、评价:从经济结构变动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以及地位【区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见一轮《导学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特点①从产生来看:②从发展的环境来看:③从发展所须条件来看:④从部门上来看:⑤从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来看:⑥从分布区域来看:⑦总的讲: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革命性和妥协性【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认识】(见一轮《导学案》)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地位和作用地位(1)(2)作用(1)从经济上看,(2)从政治上看,(3)从文化上看,六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地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轮《导学案》回顾】【器物】一、“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1、“睁眼看世界”的原因?(1)根本原因(2)思想基础(3)直接原因2、代表人物以及主张?(1)林则徐主要活动以及评价(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民族英雄)(2)魏源①《海国图志》的性质②《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3、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的思想?(1)地位:(2)进步性:(3)局限性: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参见【经济近代化】)【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维新变法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19世纪50、60年代)(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主张?(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意义?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从洋务到改良原因?)二、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1、康有为的主要观点以及作品——维新变法第一人①《新学伪经考》②《孔子改制考》2、梁启超的主要观点以及作品?3、严复主要观点以及作品?三、维新变法思想的作用?(1)政治上:(2)经济上:(3)思想文化上:【由制度到思想文化变革】一、由制度到观念变革原因)必要性、可能性)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1、兴起2、代表3、指导思想(前期、后期) 4、内容(前期、后期)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前期)2、积极意义:3、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条件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 2.五四运动后: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和组织上准备!【二轮默写与提升】一、新思想的萌发1.核心内容和实质是2.新思想的萌发作用二、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政治上:2.经济上:3.思想文化上:三、三民主义(省略,见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四、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①②③后期: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②它动摇了,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近代前期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
●革命
否定专制→否定君主制→否定专制思想 未发动人民→发动人民 推动民主化发展
二、过程
2.主要民主实践
●法律文件
《钦定宪法大纲》 规定君主立宪制,标志中国宪政 起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资产阶级共和制,第一部资 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国家政治制度和人民权利义务 推动法制化发展
三、小结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专制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中国)“上下否隔,民情多壅于上闻,人 才亦难以自见,故致治难”;(西方) “上下 情通,既能周悉民隐,亦能鼓舞贤才,故成功 易”。 ——张之洞、刘坤一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设议会,改良政治
——魏源 《海国图志》
“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 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
对学习西方法制无绝对排斥
《劝学篇》
“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 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永保太 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 ” ——郑观应 《盛世危言》
对西方议会认识有偏差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 三权鼎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 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D.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 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的热情 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社会发展起 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儒家正统思想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知识体系概述一、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的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独立的政府,是一个主权国家,实际上政治上逐渐被列强控制,经济上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一部分。
就社会发展形态而言,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社会”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在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同时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形态;在文化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各种资本主义思想不断涌入。
就社会发展形态而言,半封建是历史的进步。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说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受列强侵略,中国的领土、司法、贸易等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中国主权已不再完整,但名义上的中国政府仍然存在着;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在不断增长中产生了近代企业和资产阶级,并且资产阶级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并登上近代历史舞台后,并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文化运动。
这一切都说明1840年以后的中国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但同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增长,却在近代始终未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而居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所以说,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社会性质是否改变是衡量中国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准。
辛亥革命,我们说它失败了;并且国民大革命我们也说它失败了。
原因何在?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由于它没有完成中国近代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这个标准也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二、形成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近代前期,中国各个阶级、阶层
(一)、两次鸦片战争时期(1840—1860) 1、政治上: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 平等条约,攫取特权 2、经济上: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政治上: 继续进行军事侵略,瓜分中国到扶 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2、经济上: 资本输出
反帝反封建 推翻清政府统治,建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主革命
“外争国权,内惩国 无产阶级反 五四运动 贼”(直接) 帝反封建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新贡献)
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共的成立和新民 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 b五四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 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一战到二战期间 1、政治上: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2、经济上: 资本输出 趋势: 1、内容上: 由经济掠夺到政治军事控制 2、范围上: 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阶级
农民 阶级
资产 阶级 无产 阶级
事件
目标
性质
农民反封建 反侵略运动 农民反帝大同”社会 义和团运 “扶清灭洋” 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2:清政府对《南京条约》各条款的看法是什么? 你是否认同?
自主主之权国独,立莫不有内治之权,皆独可立制的律立,法有权权可管
辖疆内之独人立,的无行论政本权国之民,及外国之民,并审罚其所
犯之罪案,此常例也。
独立的司法权
——1864年总理衙门引入的《万国公法》
民,19自世理纪关财6税0赋年自之代主权中权”期,李倘鸿若章外指国出要:求“之各事国有均“有上保侵护国其家 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
主权在民 北洋军阀
民主共和制 军阀专制
“自共和以来,立国两年政府不能统 一”,地方仍旧各自为政,“政府号令不 出京门,派官吏则明拒之,实行法令则笑 置之,赋税一无所入,明为学美、法之共 和政体,实为无政府耳。”
——《康有为政论集》
问题3-2:分析民国初年民主共和名不副实的原因是 什么?给我们何种启示?
国家自保权 ——《筹办洋务始末》
问题1-3:根据上述材料,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的主 权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晚清政府的外交实践
1878年在中俄伊犁问题
交涉上,崇厚与俄国订立了
丧权辱国的条约,引起国人
愤怒,曾纪泽通过不屈不饶
的斗争,成功改定旧约,迫
使俄国归还了具有战略意义
的特克斯河流域等,为中国
挽回了很多业已失去的主权。
三、近代国家治权(政体)的变化
【探究三】中国近代前期政治的近代化。
三、近代国家治权(政体)的变化
问题3-1:以小组为单位,研习史料,概括各时期国家 治权的归属及相应政体的变化。
时期
治权
政体
清 预备立宪 政前 府 预备立宪
后
君权至上 君权至上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
维新派
君民共治 君主立宪制
南京临时政府 北京政府
问题1-1: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哪些特权?
一、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变化
材料1: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 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 ……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 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 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 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他们 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
甲八
午国
鸦 片 战
二次 鸦片
中联 日军
争
战争
战侵
争华
18401842 1843 1844 《《《 南黄望 京埔厦 条条条 约约约 》》》
1856 1858 1860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2 1915 1919
《《 天北 津京 条条 约约 》》
《《 马辛 关丑 条条 约约 》》
近代前期中国政治发展概览 (1840-1919)
如何让大 事年表更 清晰?
列强侵华与先进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
二
鸦 片 战 争
次 鸦 片 战 争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北洋政府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1894 1895 1898 1900 1901 1908 1911 1912 1915 1928
北洋水师军旗, 大清国国旗
1885年前后,山东威海卫,在 战舰上合影的北洋水师水兵。
甲午战争以来民族意识觉醒
吾国四千余 年大梦之唤醒, 实自甲午战败割 台湾,偿二百兆 以后始也。
——梁启超
问题2-2: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及体现。
戊戌六君子
义和团运动
黄花岗起义死难者遗体
五四运动学生游行示威
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共和的前提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
民族危机 西 方 思 想
本
不断加深 传入中国
课
国家主权 中华民族
小
观念增强 意识增强
结
追求民族 进步政治 独立平等 运动发生
近代政体的变化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各种改革完成
时,政府应当立即 取消领事裁判 权。……为俯顺全 国舆情的要求,我 们想重新掌握海关 及税收。”
——《孙中山选集》
北京政府时期 1919年,在巴黎
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 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 归还租借、实现关税自 主权、撤退外国军警等 七项希望条件,中国人 将希望修约的愿望昭告 全世界,但和会却没有 做出对中国有利的决定。
问题2-3: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及取得 的成果有哪些?
五四运动的初步成果:
迫使北洋政府释放了 被捕学生,免去了三个 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 巴黎合约上签字。
问题2-4:促使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因素有 哪些?思考民族觉醒的意义。
民族危机 不断加深
西方思想 传入中国
民族意 识觉醒
中国进 步的政 治运动
认为依靠国际公法就可以捍卫国家主权 的说法是愚昧无知的,国家地位、实力相当 公法就起作用,否则根本不起作用。
——张之洞
问题1-4:近代中国为什么不能仅依靠国际法来实
现主权独立?说明什么问题?
原因:近代中国国家实力落后于西方各国
说明的问题: 弱国无外交,国家强盛是主权独立的前提。
二、近代前期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
洋务运动
元
里 太平天国运动
人 民
(1851-1864)
抗
英
戊 清《 戌 末钦 变 新定 法 政宪
法 大 纲 》
设问:概括近代前期政治发展的特点。
皇民 新
族 内 阁
国 建
文 化 运
、 立、 动
辛清
亥 革 命
帝 退 位
一、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变化
【探究一】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变化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 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 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费孝通
【探究二】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及意义
鸦片战争以来民族意识的萌芽
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 须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 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是筹维。
——林则徐
问题2-1:阅读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萌芽 的体现?该思想在什么时期进行了实践?
——整理自蒋悦波、宋俐频
曾国藩之子,18781890曾历任祝英、
《论曾纪泽的国家主权观念》
法、俄国公使
晚清政府的外交实践
1903年中英签订了《续议通商行船条约》, 条约规定中英在加税免厘问题上达成了进口洋 货加税一半,出口土货加税一半的协议。…… 清政府通过力争,废止了自1858年开始的英国 在中国合法进行鸦片贸易的权利;其次,英国 同意放弃治外法权;并同意中国规范“教事” 管理。 ——马彦丽《晚清外交与近代中国国家主权观 念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