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纵观当今教育教学检查现实,在历史中考中材料解析题为必考题型。
材料解析题的题目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
下面从四个方面把握其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一)阅读顺序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如此做,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阅读顺序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
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
读材料是为了解好材料题所设的问题,如果没有阅读材料前的了解设问,阅读材料时就难免盲然,读完材料后就会感觉“读了材料仅仅是读了材料,此外一无所获”。
盲然后再读设问,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又不得不重新阅读材料。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要在无形当中浪费它,特别是在考试当中。
(二)阅读目的先读问题再读材料,是为了更好的读懂材料,更是为了更好地解答好题目设问。
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一般是精读(切忌泛读,只了解材料的大概意思),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些提示。
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找出与材料解析题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用笔勾划出来。
(三)三大类材料的预期阅读效果作为入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现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译文”材料。
这三大类材料,以现代文材料出现的概论最大,其它两类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
(1)现代文材料。
该类型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切入点,划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初中历史复习材料及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复习材料及答案解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1.1 夏商西周- 夏朝的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谁?- 西周的分封制是什么?1.2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 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1.3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什么?1.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局面是什么?-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2.2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谁?2.3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2.4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是哪里?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年份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是什么?3.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我国何时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我国何时进行了“三大改造”?3.3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3.4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起步时间是哪一年?-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解析(此处列出每个问题的答案及解析)通过以上复材料及答案解析,相信同学们对初中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知识点,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祝大家历史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中考历史材料题大全
中考历史材料题大全(二)一.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第26题7分、第27题11分、计18分)26.读图及相应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对于人类历史来说,那些不朽的名字和著作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颠覆了君王的绝对权力,告诉人们自由和平等的价值,从而将世界带入理性的时代。
——《大国崛起》(1)材料一体现了欧洲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2分)材料二来克星顿枪声(见右图)(2)“枪声”是哪一国家战争开始的标志?写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2分)材料三那些粗大林立的烟囱,喷出浓浓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3)材料三的景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新的时代”是指什么时代?(2分)(4)三则材料反映了18世纪中后期不同领域的三件大事,从经济角度来看,它们有何共同作用?(1分)27.某校九年级同学准备组织一次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追梦之旅”活动,请你根据材料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分)【痴人说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1)“天朝”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对外政策?(1分)【梦想破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炮声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撕碎了中国美丽的山河。
——《复兴之路》第一章《山河祭》(2)哪一条约的签订,彻底“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1分)【艰难寻梦】“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偿两百兆始。
”——梁启超(3)什么条约的签订使“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1分)之后,以梁启超等人为首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什么样的救亡图存运动?(1分)【奋斗之梦】1927年8月,……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同年9月……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人教版八上教材(4)8月的起义发生在哪个城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叫什么名称?(2分)【圆梦之旅】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V 中考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试卷中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题型。
通常材料解析题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部分,是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它主要是为考生提供答题信息;第二部分是设问部分,命题者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相应地提出问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网络和材料所体现的各类信息,在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析。
一、按材料类型分类的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一)文字型材料题是中考材料题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组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例如阅读材料: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材料二:明未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隋朝。
(2)便于统治者笼络人才(或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
(3)八股取士(4)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字狱。
此类题目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先快速浏览材料和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寻找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语,再把设问与材料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同时要特别注意主体材料的开头、结尾和注释,在此基础上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结合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说不定答案就在材料中。
材料题的设问一股由多个问题组成,要根据要求作答,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一、认识材料解析题1、命制材料解析题的缘由历史学科的特点:论从史出历史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综合创新能力的要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必备能力2、中考中材料解析题的表现属于非选择题类,一般有4题,分值为40分题型结构:题干(导语)+材料+问题(有的题干有相关描述,有的仅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类型:A.从材料中得出(重点考查分析、理解等能力)B.从所学知识中得出(重点考查识记、理解等能力)材料类型:A.文字类(文言文类、外国翻译文字类难度较大)B.图片、图表类(总体难度偏大)特点:主题鲜明二、突破材料解析题1、答题顺序第一种:顺序阅读题干、材料后答题(全面掌控整道大题的相关内容)第二种:先读问题,再带着问题阅读题干、材料后答题(针对性强,提高答题速度)推荐第一种方法,全面掌控,避免细节丢分2、解读题干题干往往说明本道大题的主题。
明确主题可以使我们知道命题范围,避免在答题中“跑题”。
题干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概括性,有时可以用于直接答题(尤其是启示题)。
如果题干中没有主题信息,需要先浏览所有材料,判断主题后再按顺序阅读材料、答题。
主体意识可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线索进行复习,同时可在做题时猜测出题意图,提高应答针对性。
3、解读材料(1)文字材料:①阅读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层次等②注意提示性文字(在材料的开头和在材料末尾)③抓住关键句、词、字。
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
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④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⑤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
(注意首句、尾句,情感态度明显的词句,突出变化的描述等内容,养成勾画、标记的习惯)。
3-真题专练-沈阳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解析题
真题专练沈阳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解析题1.“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绎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分)材料一: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
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风格题材之丰富多样,各类时隔体制之完善齐备,皆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流传至今的宋词有两万多首。
明清时期文学是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是通俗文学著作。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材料二:材料三: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已经形成。
儒家是这一时期的文化高峰之一。
汉武帝即位后,“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家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引佛教和道教学是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代、宋代、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3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1分)2.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核心的皇帝制度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但国家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若干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分)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自以为功德无且,令群臣商议国君的称号。
臣下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超过古代三皇五帝。
秦王把“皇”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随着现在社会对中考的重视,作为中考科目的历史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关注着,初中历史教师也开始研究中考,研究中考的方向、题型以及解题方法。
我们所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中考历史题型主要有两部分:单项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现在我就根据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特点,谈谈初中学生如何做答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
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因此,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
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无从下手,失分严重。
那么,怎样才能作好这一题型呢?我认为应掌握三个环节,即读、找、答。
1.读——读材料、读问题,这是解答的基础1.1读材料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
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由于初中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拿到一道材料解析题,第一件事情就实现分类,明白题目的类型,初中阶段的材料解析题题主要有两大类:文字型和图表型。
这两种题目是完全不同的解答方法。
对于文字类型的材料题,我们主要要关注这些细节:材料的出处、作者、时间等等,要从中找到非常有用的信息,也就是关键的词语,明白材料所指由对材料中所涉及的人名、党派、国家、时间的等词语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比如,看到在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题目,当我们看到德国或者是日本等字眼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他们是法西斯国家,他们作恶多端,在脑海中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当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的相关内容,我们就一定要明白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坚持抗日,坚决保卫自己的国家,捍卫自己民族的尊严等等。
对于图表类型的材料题,我们要着重发现图表的题头、图表的数据,还要要看明白图表着意于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找到出题者的意图。
比方说,我们看到一幅图表,它的题目是《1913年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排名和殖民地情况简表》,那么出题者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它就是想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横向比较,这个题就是想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经济实力情况以及各自所占有的殖民地情况,当我们看到这样的题目,不用看问题,我们就知道他其实想考察我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的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比较让我们更深刻的知道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变化但殖民地情况还是维持以前的状况,这必须展开一场争夺殖民地的血腥战争,那么冲这个角度来说,这次战争的性质就是非正义的战争了。
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A. 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 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 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 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设计调整前将民族危机和近代化探索分别归类阐述,调整后突出了在每次民族危机后,中国人都有新的近代化探索,这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是表象,不是其主旨,排除B项;调整后,并不会更有利于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两者都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并不能体现比较性,排除D项。故运动的新阶段,使社会主义从一种运动变成了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实体。此横线处应该是
A. 《共产党宣言》 发表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 新中国的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C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不是社会主义运动,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晚于191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 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B. 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 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作品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佐证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该壁画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刚有所交往,“交流频繁”说法夸大,排除A项;该作品不可能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这标志着西域开始隶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当我们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的时候,感觉历史并不难啊!然而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历史不好学,记忆的内容太多,答题只是擦边失分高。
其实,历史学习有一个其他学科都不具备的特斯安,似易而实难。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
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
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
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
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
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
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
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
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
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考历史作业本 特殊题型探究 材料解析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该态度使美国产生怎样的变化?
态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引进;集聚外来人 才。变化: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 位置;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二 1933 年 8 月 14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 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 效果……”1950 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 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 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 识?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针对训练】 1.(2021·安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 促逼下,中国人民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从 只根据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御目的的被动姿态开始,经历了价值观裂变、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政治变革、社会全面革新、制度层次近代化、“人” 的近代化等阶段。……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 化作了准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 国际会议与会晤,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史称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 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 代。
——摘编自徐蓝《20 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2)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试从“合作与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98620)
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发达,其成果惠泽后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以诗赋取士的制度促使士人去研习诗文。
他们把文学创作当作是一种基本训练,这对诗歌创作的普及是有作用的。
而盛唐诗的极高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材料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 A,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材料四这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材料一(a)图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根据(b)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诗繁荣的制度因素。
盛唐时期,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3)材料三中“A”处是哪项重大科技发明?(4)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这部书”的名称。
2.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材料一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开始定居生活,饲养家畜,播种农作物,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
材料二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材料四某同学将部分中华文化制作了如下表格:领域内容诗歌小说雕塑④______图片介绍①______ 是唐代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飘逸洒脱,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有人说其“斗酒诗百篇”。
《②______ 》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以贵族青年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家族和社会变迁。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雕塑,数量众多,造型宏伟精巧,是统治阶级宣扬③______ (宗教)的重要体现。
作为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 约7000年前的稻谷最可能出现在哪个遗址?图2的陶盆最可能在哪个遗址被发现?(2) 上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①②空格内应是______ 和______ 。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古代史材料分析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古代史材料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集锦,并通过分析这些材料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题目一:请根据下面的古文材料,简要概括唐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唐故陇西太守吴均文集》提到:“用人何异上下,百川何啻河海。
”唐代的科举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分贵贱世族,使得社会上层和下层人士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科举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题目二: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明朝宦官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明故宦官保宁王文献》中提到:“宦官虽奴仆之身,岂细小琐碎之人哉?”明朝时期的宦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皇帝身边担任亲近的侍从和顾问,具有很高的权力。
宦官们通过掌握朝廷机密和与皇帝建立密切的关系,影响和干涉朝政,有时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
但是,宦官权力的滥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导致明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衰弱。
题目三: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清世祖文正公奏议》中提到:“夫夷昔者先王以为东隅地势之险,北有大河之固,自谓厚而无敌,岂知弃却之后,不可复得已?”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需要保持国内稳定和自身实力的恢复。
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控制了对外交往,以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然而,这一政策也使得中国错失了与外界接触和学习的机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对这些中考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材料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古文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历史材料分析的技巧,对于中考历史考试非常重要,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的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卢玉英中考历史题型中的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在中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中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和开放型材料题。
下面就这三种类型的解题技巧作细致分析。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找”“三答”三步来入手即可。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 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单纯表格型、单纯图片型和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等形式。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
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
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7)
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
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
……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 “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 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 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4) 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秦灭六国,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
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
……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1) 材料一中秦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和货币造型分别是什么?(2) 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写出该制度的优势。
(3) 上述材料中的各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3.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
第三,读懂材料。
标 ;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
时 ,一定要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
• 通常每题的最后一问是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遇到诸如给我们什 么启示或者认识的,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材料,根据每个材料的中 心意思答题.遇到我们中学生怎么做的,通常是从我们怎么想和打 算怎么做的角度答题。一定不能脱离材料,同时每题的前言也会 对此类题目有提示作用。
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1、概括:(归纳、概括、指出、解读) 2、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响) 3、比较:(比较、有哪些异同、变化) 4、说明:(原因、内容、影响、特点) 5、评析:(你认为、有何认识启发等) 6、列举:(列举、举出、哪些<史实>)
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2)图片型:首先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要 想到跟图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 相关的内容。
(3)表格型:主要是比较数字的变化,要透过数 字看到背后的历史信息。主要是横比和竖比的变化
1. 文字型材料题。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 书上的引文或我们比较熟悉的文章 ,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 , 我们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
• 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方面,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V 中考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试卷中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题型。
通常材料解析题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部分,是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它主要是为考生提供答题信息;第二部分是设问部分,命题者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相应地提出问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网络和材料所体现的各类信息,在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析。
一、按材料类型分类的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一)文字型材料题是中考材料题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组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例如阅读材料: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材料二:明未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隋朝。
(2)便于统治者笼络人才(或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
(3)八股取士(4)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字狱。
此类题目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先快速浏览材料和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寻找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语,再把设问与材料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同时要特别注意主体材料的开头、结尾和注释,在此基础上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结合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说不定答案就在材料中。
材料题的设问一股由多个问题组成,要根据要求作答,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