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初中1-6所有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下面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语法知识点1. 词类:文言文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其中,名词的用法更加广泛,有专有名词、普通名词等不同类别。

2. 语序: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通常是“主谓宾”的顺序。

有时也会出现倒装、省略等特殊的语序结构。

3. 句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法结构包括并列句、主谓句、从句等。

从句有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不同种类。

二、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事物的共同之处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2. 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特征。

3. 借代:用一个与原指不同但相关的词来代替,常用于形容词和动词的借代。

4.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张的言语表达,以强调或渲染其效果。

5. 排比:通过多次列举同类事物或相似结构的句子来增加语言的热度和修辞效果。

6. 对仗:通过平行排列的句子或短语来形成对称的结构和语言的和谐感。

三、语言特点1. 文言文注重文法和词义的准确,句子结构通常比较规范,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善于运用比拟、夸张等手法。

2. 文言文词汇丰富,有很多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注重意象的表达,常用典故来说明或强调。

3. 文言文注重音韵的运用,有明显的韵律感和平仄格律,包括押韵、平仄、辞章等。

4. 文言文在句法结构上较为复杂,有时候使用从句和并列句来表达复杂的意思。

四、阅读技巧1. 注意词义: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2. 理解句子:句子结构较复杂,需要仔细分析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3. 注意标点: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注意标点的位置和作用。

4. 阅读背景知识:文言文中常涉及历史典故、古代文化等知识,通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文言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文言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文言文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宝贵的瑰宝之一,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的时候,因此掌握初中语文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技巧对于学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较高的形式化程度和一定的阅读难度。

文言文注重词的典雅、句式的复杂和修辞的丰富,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2. 文言文的常用句式:文言文的句式相对固定,主要有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比拟结构等。

熟悉常见的句式,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3.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基本词汇,了解字义和用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二、文言文篇章结构知识点1. 论说文:论说文是一种阐述观点、表达议论的文言文体裁。

它常以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为结构,需要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和论证逻辑。

2. 诗歌:诗歌是文言文的重要体裁之一,常见的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诗歌的篇章结构通常包括开头、承转合、结尾等部分,需要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文言小说:文言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的文言文体裁。

通常包括开头、故事主体、结尾等部分,需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技巧知识点1. 全文把握: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可以通过略读或快速阅读,抓住关键词和句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上下文理解:文言文常常使用隐晦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测和理解。

注意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

3. 注意标点符号:文言文标点符号的使用与现代标点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其中的特殊用法,如顿号用于列举、仍号用于补充等。

四、文言文写作技巧知识点1. 句式运用:在写作文言文时,可适当运用一些常见的句式,如倒装句、兼并句等,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和语言的修辞效果。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 6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 6单元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1- 6单元学问点归纳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1-6单元学问点归纳第一单元:阅读与表达1. 文言文基础学问- 文言文的特点和用途: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文字。

-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注释、疑问、解义。

2. 表达:- 字音和字义的关系:字音是字的读音,字义是字的意思。

- 文言修辞手法:夸张、对比、比方、借代、排比、反复、省略、插入等。

- 阅读文言文时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3. 读书与观赏- 通过阅读名著,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培育审美和艺术修养。

其次单元:我的学校1. 篆、隶、楷三种字体的生疏:篆书是古代书法中较早的一种字体,楷书是现代书法中常用的字体,隶书是从篆书演化而来的一种字体。

2. 书法基本笔画分类:长、短、点、捺、提、勾、弯、折、挑、撇、捺、抹、提、点等。

3. 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和特点,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宠爱和骄傲。

第三单元:父亲1. 了解父亲的成长经受和奋斗历程,生疏到父亲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2. 学习父亲的为人和做事的态度,从父亲身上吸取正能量。

3. 学会感恩,体验父爱的宏大和无私。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四单元:我的幻想1. 了解什么是幻想,生疏到幻想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制订目标和方案,努力追求幻想。

3. 了解成功的条件和原则,学习从失败中吸取阅历。

第五单元:学校生活1. 适应学校生活的转变:从学校到学校的过渡期,学会与同学相互支持和挂念。

2. 把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人沟通和协商、查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等。

3.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育自主学习的力量。

第六单元:母爱1. 了解母亲的辛勤付出和爱的宏大,感恩母亲的哺育之恩。

2. 借助母爱的榜样,培育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3. 学会与母亲沟通和沟通,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1-6单元的主要学问点归纳,期望对你有挂念!。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有在意,能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独回答。

包括名、、形容、数、量、代六。

掌握常文言的用法及意,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关。

1.安(1)安闲。

例:死于安 (《生于患,死于安》)(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也(《曹》 )(3)怎么。

例:燕雀安知之志哉(《涉世家》 )(4)安,平定。

例:雨不安如山(《草屋秋所破歌》 )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够(《生于患,死于安》)(2)副,常与“不” 用,“ ⋯⋯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曾不盈寸 (《核舟》 )(3)曾。

例:相遇何必曾相(《琵琶行》 )(4)同“ ”,重叠。

例:胸生曾云(《望岳》 )3.从(1)跟,随。

例:从(《曹》 )/隶而从者 (《小石潭》 )(2)学。

例: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 )(3)追。

例:溯洄从之 (《蒹葭》 )(4)依从。

例:民弗从也 (《曹》 )(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 )(6)在。

例:吾从北方子梯(《公》 )(7)堂房属。

例:从弟(《从弟》 )(8)向。

例:从之先达叩(《送阳生序》 )4.得(1)能。

例:余因得遍群(《送阳生序》 )(2)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 )(3)同“德”,恩情,感谢。

例:所乏者得我与(《我所欲也》 )(4)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愉悦。

例:悠闲自得 (《童趣》 )(6)获取,得。

例:劣得所(《出表》 )5.道(1)( 正确的 )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 )(2)主,思想,学。

例:益慕圣之道(《送阳生序》 )(3)路。

例:道不通,度已负约(《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地。

例:大道之行也(《礼。

大道之行也》 )(5)德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

例: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 )6.当(1)面,着。

例:木当(《木》 )(2)在某个候或某个地方。

例:当余之从也(《送阳生序》 )(3)当。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点击数:180 更新时间:2005-5-10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同学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战争”等。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1)作代词,代人、事、物。

(2)作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无实义。

(3)作动词,“到……去”。

2、而(1)表并列,“和”“又”。

(2)表承接,“然后”“就”。

(3)表转折,“但是”“却”。

(4)表修饰,“地”。

3、以(1)作介词,“用”“把”“凭借”“因为”等。

(2)作连词,表目的“来”;表结果“以致”。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五、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1、信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雅用词优美,富有文采。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对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要准确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是初中生阅读文言文的必备素养。

下面,我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一、词语理解1. 字义辨析: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专有词汇、古代俗语等,在阅读中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其字义。

2. 用词特点:文言文用词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异,需要注意一些古代词语的用法和特点。

二、词组短语的理解与解释1. 动补结构:文言文往往使用动宾结构,需要理解其中的动词和宾语的组合,注意不同动词的用法。

2. 动宾短语:一些固定的动宾短语需要准确理解其意思,如“作为”、“以为”等。

三、句子的短暂理解1. 语序特点: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位置和用法。

2. 修饰成分:文言文中修饰成分丰富多样,需要能够正确理解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

四、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解释1. 比喻与拟人:文言文经常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需要能够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夸张与夸饰:文言文中有时会使用夸张和夸饰的修辞手法,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其中的意图和效果。

五、篇章结构的理解与解释1. 开头段:文言文的开头段往往起到引子的作用,需要能够理解开头段的主旨和主题。

2. 结尾段:文言文的结尾段通常总结全文,需要能够理解结尾段的意图和主题。

六、理解古文作者的意图1. 文言文的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阅读者的角度:学习文言文需要以古人的角度来阅读,理解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七、做好文言文的整体阅读1. 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句子和篇章之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需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把握全文的意义。

2. 文章主题:通过对段落的理解和总结,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之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之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之文言文通假字文言文通假字是指古代汉字中,因声韵相近而被互相通用的字。

这些通假字是我们阅读古代文献时必须掌握的重要语言素材。

下面就是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之文言文通假字详细介绍。

一、说文通假字:1. 瓜闾瓜、瓠、瓢、瓯、瓧、闾、苶,这七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同器”,即指它们都是盛器,因为它们的形状有相似之处。

2. 鱼互鱼、渔、鲂、鲅、鲆、鲌、鲊、鲋、鲐、鲑、鲒、鲔、鲕、鲖、鲙、鲚、鲛、鲞、鲟、鲠、鲡、鲢、鲣、鲥、鲦、鲧、鲨、鲩、鲫、鲭、鲮、鲯、鲰、鲲、鲳、鲸,这是古代汉字中表示“鱼”的词语。

鱼互之所以可以互通,是因为这些字的音韵相近、形状相近。

3. 石立石、硰、硝、砗、砚、砒、砭、砜、砥、砺、礅、礓、礞、坳、砻,这些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石之类”,即它们都是石头或与石头有关的字。

这些字能够通用,是因为它们的写法很相似,且音韵相近。

二、典籍通假字:1. 漢書通假字“爿”、“牴”、“釴”、“鼠”、“鼡”、“鼢”、“鼪”、“鼫”、“鼬”、“鼯”、“鼴”、“鼷”,这是《汉书》中常见的通假字。

在《汉书》的文字、文字跋中,这些字被大量使用,也被广泛应用于其它典籍。

2. 赤壁赋通假字“胄”、“袍”、“琴”、“瑟”、“韶”、“钟”、“兮”等是《赤壁赋》中的通假字。

《赤壁赋》被视为文言文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的通假字也是阅读古代文献必须掌握的重要语言素材之一。

三、其他通假字:1. 芳草、芝兰“芳草”、“芝兰”在文言文中也是通假字。

这两个词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既指美好的物品或事物。

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韵调和写法,但这两个词之间的相似之处使它们可以互相替代使用。

2. 安宅、安享“安宅”、“安享”这两个词也是古代通假字。

它们都有“安定”、“舒适”等意思。

繁荣的人们常用这些花哨词语描述他们温馨、富有的生活。

3. 泰山、岱山“泰山”、“岱山”在文言文中是同音异形词,因为它们的发音非常相似,所以可以互换使用。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第四册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整理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整理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整理一、初中1-6册文言文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帖花环《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18、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20、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通举,举荐。

23、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矜通鳏老而无妻之人。

25、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缺口。

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27、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

29、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出现,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才能。

3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语气词。

32、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33、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总汇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总汇归纳

初中文言文知识总汇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4、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5、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7、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3、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17、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1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1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咼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 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 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5)仁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说。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三岁定八十” 说的就是基础的重要性,小学知识不坚固,到了初中再追补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小学基础不扎实起到了重点性的作用。

很多孩子小学成绩首屈一指,升入初一成绩稍有下滑,到了初二却一泻千里。

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初中老师,我接触过很多学生和家长,也与很多家长商讨过孩子的教育问题。

很多家长反应,自家孩子在小学仍是成绩优秀,到了初中却直线下滑,不知道是否是孩子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

孩子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强度是一定的,从小学的轻松转到初中的紧张,一时适应可是来情有可原,可是最大的问题仍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概括总结。

今日我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