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方案
非线性大作业—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3、PBH秩判据
线性定常系统(1)为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 均成立, ( )或等价地表示为 , 也即(SI-A)和B是左互质的。
4、PBH特征向量判据
线性定常系统(1)为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不能有与B的所有列相正交的非零左特征向量。也即对A的任一特征值,使同时满足 , 的特征向量 。
所谓最优控制,就是根据建立的系统的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得控制系统在完成所要求的控制任务时,使某一指定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极小值或极大值。本文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器(LQR)方法对移动高架吊车进行最优控制。控制目的是使移动高架吊车能在不平衡点达到平衡,并且能够经受一定的外加干扰[8]。
能控性的直观讨论:
从状态空间的角度进行讨论:输入和输出构成系统外部变量,状态为系统内部变量。能控性主要看其状态是否可由输入影响。每一个状态变量的运动都可由输入来影响和控制,由任意的始点到达原点,为能控,反之为不完全能控。具体来说就是指外加控制作用u(t) 对受控系统的状态变量x(t)和输出变量y(t)的支配能力,它回答了u(t)能否使x(t)和y(t)作任意转移的问题。
3.1.2能控性判据
我们利用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判据来判断其能控性。
设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为:
(1)
1、格拉姆矩阵判据
线性定常系统(1)为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时刻,使如下定义的格拉姆(Gram)矩阵 为非奇异。
其中,该判据的证明用到了范数理论中的矩阵范数,在此不再赘述。
2、秩判据
线性定常系统(1)为完全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2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课程设计--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审定成绩:**********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学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8设计时间:2013 年12 月目录引言 (3)一、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二、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5)三、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6)四、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7)五、他励直流电动机起动 (10)六、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11)七、PWM调制电路 (14)八、H桥驱动电路 (14)九、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15)十、心得体会 (22)附录参考文献 (23)课程设计任务书 (23)引言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动机是主要的驱动设备,目前在直流电动机拖动系统中已大量采用晶闸管(即可控硅)装置向电动机供电的KZ—D拖动系统,取代了笨重的发电动一电动机的F—D系统,又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促使直流电机调速逐步从模拟化向数字化转变,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应用,使直流电机调速技术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智能化、高可靠性已成为它发展的趋势。
直流电机调速基本原理是比较简单的(相对于交流电机),只要改变电机的电压就可以改变转速了。
改变电压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一种PWM脉宽调制,调节电机的输入占空比就可以控制电机的平均电压,控制转速。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很早就已经提出,但是受电力电子器件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未能实现。
直到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PWM控制技术才真正得到应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理论方法,如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控制思想的应用,PWM控制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多种PWM控制技术。
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

1 设计方案论证电流环调节器方案一,采用PID调节器,PID调节器是最理想的调节器,能够平滑快速调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微分冲击,将对电机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一般要小心使用。
方案二,采用PI调节器,PI调节器能够做到无静差调节,且电路较PID调节器简单,故采用方案二。
转速环调节器方案一,采用PID调节器,PID调节器是最理想的调节器,能够平滑快速调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微分冲击,将对电机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一般要小心使用。
方案二,采用PI调节器,PI调节器能够做到无静差调节,且电路较PID调节器简单,故采用方案二。
2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统电路设计及其原理综述随着现代工业的开展,在调速领域中,双闭环控制的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与应用。
相对于单闭环系统中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的弱点。
双闭环控制那么很好的弥补了他的这一缺陷。
双闭环控制可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应的分别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
其良好的动态性能主要表达在其抗负载扰动以及抗电网电压扰动之上。
正由于双闭环调速的众多优点,所以在此有必要对其最优化设计进展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次课程设计目的就是旨在对双闭环进展最优化的设计。
整流电路本次课程设计的整流主电路采用的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它可看成是由一组共阴接法和另一组共阳接法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串联而成。
共阴极组VT1、VT3和VT5在正半周导电,流经变压器的电流为正向电流;共阳极组VT2、VT4和VT6在负半周导电,流经变压器的电流为反向电流。
变压器每相绕组在正负半周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变压器绕组中没有直流磁通势,同时也提高了变压器绕组的利用率。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多用于直流电动机或要求实现有源逆变的负载。
为使负载电流连续平滑,有利于直流电动机换向及减小火花,以改善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一般要串入电感量足够大的平波电抗器,这就等同于含有反电动势的大电感负载。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a=0°时的工作情况。
单片机课程设计PWM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方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P W M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概括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和调速特性。
具有起动转矩大、调速平稳、经济大范围、调速容易、调速后效率高等特点。
本文设计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主要由51单片机、电源、H桥驱动电路、LED 液晶显示器、霍尔测速电路和独立按键组成的电子产品组成。
电源采用78系列芯片,采用PWM波方式实现电机+5V、+15V调速,PWM为脉宽调制,通过51单片机改变占空比实现。
通过独立的按键实现电机的启停、调速和转向的手动控制,LED实现测量数据(速度)的显示。
电机转速采用霍尔传感器检测输出方波,通过51单片机统计1秒内方波脉冲个数,计算电机转速,实现直流电机的反馈控制。
关键词:直流电机调速; H桥驱动电路; LED显示屏; 51单片机目录摘要2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3第 1 章引言41.1 概述41.2 国外发展现状41.3 要求51.4 设计目的及6第 2 章项目论证与选择72.1 电机调速模块72.2 PWM调速工作模式72.3 PWM脉宽调制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PWM 软件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83.1 信号输入电路83.2 电机PWM驱动模块电路9第 4 章系统的软件设计104.1 单片机选型104.2 系统软件设计分析10第 5 章 MCU 系统集成调试135.1 PROTEUS 设计与仿真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18传统开发流程对比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简介1.1 概述现代工业的电驱动一般要求部分或全部自动化,因此必须与各种控制元件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相联动,而电驱动可视为自动电驱动系统的简称。
在这个系统中,生产机械可以自动控制。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自动电驱动正朝着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
以实现高速、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
在大多数集成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电力牵引系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PWM控制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中國計量學院課程設計設計報告書題目:PWM控制的直流電動機調速系統設計二級學院現代科技學院專業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班級電氣062姓名*****學號**********同組同學姓名 ****** ******* 同組同學學 *********** *********2009年 12 月 23 日設計題目:PWM控制的直流電動機調速系統設計1、前言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力電子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直流電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直流它具有優良的調速特性,調速平滑、方便,調速範圍廣;超載能力大,能承受頻繁的衝擊負載,可實現頻繁的無級快速起動、制動和反轉;需要能滿足生產過程自動化系統各種不同的特殊運行要求,從而對直流電機的調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改變電樞回路電阻調速,改變電樞電壓調速等技術已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這時通過PWM方式控制直流電機調速的方法應運而生。
採用傳統的調速系統主要有以下缺陷:模擬電路容易隨時間漂移,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熱損耗,以及對雜訊敏感等。
而在用了PWM技術後,避免了以上的缺陷,實現了用數字方式來控制模擬信號,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和功耗。
另外,由於PWM 調速系統的開關頻率較高,僅靠電樞電感的濾波作用就可獲得平穩的直流電流,低速特性好;同樣,由於開關頻率高,快速回應特性好,動態抗干擾能力強,可以獲得很寬的頻帶;開關器件只工作在開關狀態,主電路損耗小,裝置效率高。
PWM 具有很強的抗噪性,且有節約空間、比較經濟等特點。
2、設計要求及組內分工2.1設計要求(1)根據電機與拖動實驗室提供的直流電動機,設計基於PWM的電動機調速方案。
(2)選用合適的功率器件,設計電動機的驅動電路。
(3)設計PWM波形發生電路,使能通過按鍵對電機轉速進行調節,要求至少有兩個速度控制按鍵,其中一個為加速鍵(每按一次,使電機轉速增加);另一個為減速鍵,功能與加速鍵相反。
(4)撰寫課程設計報告。
2.2組內分工(1)負責直流電動機調速控制硬體設計及電路焊接:主要由胡佳春和葉秋平完成(2)負責調速控制軟體編寫及調試:主要由朱健和葉秋平完成(3)撰寫報告:主要由胡佳春和朱健完成3、系統設計原理脈寬調製技術是利用數字輸出對模擬電路進行控制的一種有效技術,尤其是在對電機的轉速控制方面,可大大節省能量,PWM控制技術的理論基礎為:衝量相等而形狀不同的窄脈衝加在具有慣性的環節上時,其效果基本相同,使輸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而寬度不相等的脈衝,用這些脈衝來代替正弦波或其他所需要的波形。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设计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目录1设计概述 (1)1.1 设计意义及要求 (1)1.2 方案分析 (1)1.2.1 可逆调速方案 (1)1.2.2 控制方案的选择 (2)2主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3)2.1 整流电路 (3)2.2 斩波调速电路 (4)3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5)3.1 触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6)3.2脉宽调制(PWM)控制的设计与分析 (6)3.2.1 欠压锁定功能 (7)3.2.2系统的故障关闭功能 (7)3.2.3软起动功能 (7)3.2.4 波形的产生及控制方式分析 (8)3.3 延时、驱动电路的设计 (8)3.4 ASR和ACR调节器设计 (9)3.4.1 ASR(速度调节器) (9)3.4.2 ACR(电流调节器) (10)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2)附录 (13)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1设计概述1.1 设计意义及要求有许多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既能正转,又能反转,而且常常还需要快速地起动和制动,这就需要电力拖动系统具有四象限运行的特性,也就是说,需要可逆的调速系统。
改变电枢电压的极性,或改变励磁磁通的方向,都能够改变直流电机的旋转方向。
当电机采用电力电子装置供电时,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单向导电性,需要专用的可逆电力电子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1.2 方案分析1.2.1 可逆调速方案使电机能够四象限运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改变直流电机电枢两端电压的方向,可以改变直流电机励磁电流的方向等等,即电枢电压反接法和电枢励磁反接法。
电枢励磁反接方法需要的晶闸管功率小,适用于被控电机容量很小的情况,励磁电路中需要串接很大的电感,调速时,电机响应速度较慢且需要设计很复杂的电路,故在设计中不采用这种方式。
电枢电压反接法可以应用在电机容量很的情况下,且控制电路相对简单电枢反接反向过程很快,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本设计中采用该方法。
电枢电压反接电路可以采用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的方式,两组晶闸管分别由不同的驱动电路驱动,可以做到互不干扰。
直流电机调速方案设计

直流电机调速方案设计直流电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动机。
因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而在电力拖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直流电机调速方案设计,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本文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提出了基于直流电机调速与测速系统的设计方案,然后给出了系统的主电路结构,以及驱动电路设计和系统软件设计。
本方案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优点,具有频率高、响应快的特点。
直流电机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驱动设备,具有良好的起动、制动性能。
早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电路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
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复杂、功能单一,调试困难。
本方案采用单片机控制系统,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
P W M简称脉宽调制,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在测量、功率控制与变换等许多领域中。
脉宽调制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其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管基极的偏置,改变晶体管导通时间。
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
PWM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如电机调速、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
在PWM驱动控制的调整系统中,按一个固定的频率来接通和断开电源,并根据需要改变一个周期内“接通”和“断开”时间的长短。
通过改变直流电机电枢上电压的“占空比”来改变平均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因此,PWM又被称为“开关驱动装置”.PWM的占空比决定输出到直流电机的平均电压。
所以通过调节占空比,可以实现调节输出电压无级连续调节。
整个系统由输入电路、PWM调制、测速电路、驱动电路、控制部分及显示等部分组成,PWM调制选用AT89S51单片机通过软件实现频率和占空比的调节。
直流电机调速的设计方案驱动电路用光耦隔离保护电路,控制部分由单片机和外围电路组成,实现各种控制要求,外围电路主要完成对输入信号的采集、操作、对速度进行控制,显示部分采用四位共阳数码管。
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一、引言直流电动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不同的工作要求,需要对电动机进行调速。
传统的电动机调速方法是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或者改变电动机的极数来实现,但这种方法存在调速范围小、调速精度低、调速响应慢等问题。
因此,现代工业中普遍采用电子调速技术,其中双闭环调速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调速方案。
二、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原理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由速度环和电流环组成。
速度环是通过测量电动机转速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电流环是通过测量电动机电流来控制电动机的负载。
两个环路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通过PID控制器对两个环路进行控制,实现电动机的精确调速。
三、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1.硬件设计硬件设计包括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
其中电源模块提供电源,电机驱动模块将电源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电机转速和电流信号,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信号进行PID控制。
2.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PID控制器设计和程序编写。
PID控制器是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核心,其作用是根据采集到的信号计算出控制量,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负载。
程序编写是将PID控制器的计算结果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实现电机的精确调速。
四、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实现1.电路连接将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按照设计要求连接起来。
2.参数设置根据电机的参数和工作要求,设置PID控制器的参数,包括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等。
3.程序编写根据PID控制器的计算结果,编写程序将其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实现电机的精确调速。
五、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应用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机床、风机、水泵、电梯等。
其优点是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调速响应快、负载能力强等。
六、总结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电子调速方案,其原理是通过速度环和电流环相互独立但相互联系的方式,通过PID控制器对两个环路进行控制,实现电动机的精确调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初始条件:采用MC787组成触发系统,对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进行触发,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电压来调节转速。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设计出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拓扑结构;(2)设计出触发系统和功率放大电路;(3)采用开环控制、转速单闭环控制、转速外环+电流内环控制。
(4) 器件选择:晶闸管选择、晶闸管串联、并联参数选择、平波和均衡电抗器选择、晶闸管保护设计参考文献:[1] 周渊深.《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仿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41-49、105-114时间安排: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4日,历时一周半,具体进度安排见下表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概述 0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02.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02.2 稳态结构框图和静特性 (1)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动态过程分析 (2)3.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2)3.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4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5)4.1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5)4.2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5)4.2.1设计的基本思路 (6)4.3 触发电路及晶闸管整流保护电路设计 (6)4.3.1触发电路 (6)4.3.2整流保护电路 (7)4.3.2.1 过电压保护和du/dt限制 (7)4.3.2.2 过电流保护和di/dt限制 (8)4.4 器件选择与计算 (8)5心得体会 (13)参考文献 (14)附录:电路原理图 (15)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1概述此设计采用MC787组成触发系统,对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进行触发,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电压来调节转速。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
根据晶闸管的特性,通过调节控制角α大小来调节电压。
基于设计题目,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器选用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控制电路。
在设计中调速系统的主电路采用了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来供电。
本文首先确定整个设计的方案和框图。
然后确定主电路的结构形式和各元部件的设计。
本文的重点设计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器电路,本文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为对象来设计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器。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二者之间实行嵌套联接。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做外环。
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2.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图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结构ASR—转速调节器ACR—电流调节器TG—测速发电机TA—电流互感器UPE—电力电子变换器图中,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
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I 调节器,这样构成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示于下图。
图中标出了两个调节器输入输出电压的实际极性,它们是按照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U c 为正电压的情况标出的,并考虑到运算放大器的倒相作用。
图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2.2 稳态结构框图和静特性稳态结构图,如图3。
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相当于使该调节环开环。
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 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U ∆在稳态时总是零。
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
因此,对于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
图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框图 α-转速反馈系数 β-电流反馈系数K s α1/C e U*n U c I d E nU d0 U n + + - ASR + U *i -I d R R β ACR - U i UPE图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1转速调节器不饱和稳态时,0*n n U U n n αα===、d i i I U U β==*,βα,——转速和电流反馈系数。
,图5静特性的AB 段。
dm d I I <,CA 段静特性从理想空载状态的0=d I 一直延续到dm d I I =,而dm I 一般都是大于额定电流dN I 的。
这就是静特性的运行段,它是水平的特性。
2转速调节器饱和ASR 输出达到限幅值*im U ,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成电流无静差的单电流闭环调节系统。
稳态时, ,dm I 为最大电流。
静特性是图4中的BC 段,它是垂直的特性。
这样的下垂特性只适合于0n n <的情况,因为如果0n n >,则*n n U U >,ASR 将退出饱和状态。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dm I 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转速负反馈起主要调节作用。
当负载电流达到dm I 时,对应于转速调节器的饱和输出*im U ,这时,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
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动态过程分析3.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图5是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ASR W (s)和ACR W (s)分别表示了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如果采用PI 调节器,则有:(3-1)ss K s W n n n ASR 1)(ττ+=0*n U n n ==αdm im d I U I ==β*(3-2)图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3.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电流Id从零增长到Idm,然后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其值等于Idm不变,以后又下降并经调节后到达稳态值Idl。
转速波形先是缓慢升速,然后以恒加速上升,产生超调后,到达给定值n*。
从电流与转速变化过程所反映出的特点可以把起动过程分为电流上升、恒流升速和转速调节三个阶段,转速调节器在此三个阶段中经历了不饱和、饱和及退饱和三种情况。
图6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转速和电流波形ssKsWiiiACR1)(ττ+=第I阶段(0-t1)是电流上升阶段:突加给定电压U*n后,经过两个调节器的跟随作用,Uc 、Ud、Id都上升,但是在Id没有达到负载电流Idl以前,电动机不能转动。
当Id≥ Idl后,电动机开始转动,由于电机惯性的作用,转速不会很快增长,因而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入偏差电压的数值较大,其输出电压保持限幅值U*im ,强迫电枢电流Id迅速上升。
直到Id ≈Idm,Ui=U*im,电流调节器很快就压制了Id的增长,标志着这一阶段的结束。
在这一阶段中,ASR很快进入并保持饱和状态,而ACR一般不饱和。
第II阶段(t1-t2)是恒流升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ASR始终是饱和的,转速环相当于开环,系统成为恒流给定U*im 下的电流调节系统,基本上保持电流Id恒定,因而系统的加速度恒定,转速呈线性增长,是起动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第III阶段(t2以后)是转速调节阶段:当转速上升到给定值n*时,转速调节器输入偏差为零,但输出却由于积分作用还维持在限限幅值U*im,所以电动机仍在加速,使转速超调。
转速超调后,ASR输入偏差电压为负,使它开始退出饱和状态,U*i 和Id很快下降。
但是,只要Id 仍大于负载电流Idl,转速就继续上升。
直到Id= Idl时,转矩Te=Tl,则转速n到达峰值。
此后,在t3-t4时间内,Id< Idl,电动机开始在负载的阻力下减速,直到稳态。
如果调节器参数整定得不够好,也会有一段振荡过程。
在这的转速调节阶段内,ASR和ACR都不饱和,ASR起主导的转速调节作用,而ACR则力图使Id尽快地跟随给定值U*i,此时电流内环是一个电流跟随子系统。
4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4.1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1. 转速调节器的作用(1)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n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U变化,n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
(2)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3)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2. 电流调节器的作用(1)作为内环的调节器,在转速外环的调节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U(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
i(2)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
(3)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
(4)当电机过载甚至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起快速的自动保护作用。
一旦故障消失,系统立即自动恢复正常。
这个作用对系统的可靠运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4.2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必要性: 设计调节器须同时解决稳、准、快、抗干扰等各方面相互有矛盾的静、动态性能要求。
可能性: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可由低阶系统近似,事先研究低阶典型系统的特性,将实际系统校正成典型系统,设计过程就简便多了。
建立调节器工程设计方法所遵循的原则是:(1)概念清楚、易懂;(2)计算公式简明、好记;(3)不仅给出参数计算的公式,而且指明参数调整的方向;(4)能考虑饱和非线性控制的情况,同样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式;(5)适用于各种可以简化成典型系统的反馈控制系统。
4.2.1设计的基本思路调节器的设计过程分作两步:第一步,先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的稳态精度。
第二步,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在选择调节器结构时,采用少量的典型系统,它的参数与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都已事先找到,就使设计方法规范化,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
用工程设计方法来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先内环后外环。
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
4.3 触发电路及晶闸管整流保护电路设计4.3.1触发电路图7晶闸管触发电路MC787可作为触发三相全控桥或三相交流调压晶闸管电路。
其中三相电压的零线和电源共地,同步电压经RC组成的T形网络滤波分压,并产生30°的相移,经电容耦合电路取得同步信号,电路输入端采用等值电压进行二分之一分压,以保证信号对称。
在电路Cu、Cv、Cw电容上形成锯齿波,移相电压Uc由脚4输入,与锯齿波电压比较取得交点,通过脚6半控/全控选择开关可以使用单脉冲或者双脉冲输出,5脚用作过压过流控制,当5脚处于高电平时禁止输出。
输出端由大功率管驱动,可配接脉冲变压器触发晶闸管。
4.3.2整流保护电路整流电路如图8所示,在整流电路中主要是晶闸管的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