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 文本解读
三上欣赏作品分析
欣赏分析:《森林狂想曲》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第一单元页码:4、5作品分析:《森林狂想曲》是台湾留美制作人吴金黛及其团队深入台湾山林实地录音,耗时5年,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中自然声音,与音乐巧妙地结合,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互吻合,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景象。
是自然声音与音乐融合的一部佳作。
乐曲由ABC三个主题构成,在乐曲的开始中间结尾处插入了真实的音效。
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为民族羽调式,四二拍。
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8个小节。
乐曲旋律采用了小幅的三度跳进与级进的方式,旋律婉转动听。
两个乐句为相似乐句,仅仅在结束的部分有所变化。
第二主题:这个主题同样采用民族羽调式,四二拍,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8小节,乐句均为弱起乐句。
主题旋律的创作方法与音乐情绪与第一主题基本一致。
第三主题:同前两个主题相同的调式调性,使整首乐曲显得连贯、一致。
与前两个主题不同的是,这个主题在节奏上有了一些小的变化,稍显拉宽的节奏排列给旋律增加了悠长、抒情的感受。
整首乐曲分为两个部分,为回旋曲式结构,三个主题反复轮奏,其间插入音效,使乐曲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第一乐段:0:00---02:00在一片森林鸟声的背景中,笛子奏出了轻快地主题,旋律清晰跳跃,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笛子嘹亮的音色,给音乐增加了生机。
乐曲结构及主奏乐器:A +A +B +A +B +C +A钢琴笛子小提琴小提琴小提琴笛子+钢琴笛子第二乐段:02:00----04:41在插入了一段自然音效后,乐曲再次从第一主题的旋律开始,笛子、小提琴、吉他的反复轮奏,再一次仿佛了第一乐段带给我们感受。
乐曲结构及主奏乐器:整首乐曲充满了对自然的幻想,在乐曲的实行中始终穿插着自然音效,而鸟鸣的声音则为音乐增加了活力,丰富了音乐的色彩。
适合性分析:乐曲总长度为4:41秒,音乐形象鲜明,适合三年级学生聆听。
森林狂想曲 文本解读
《森林的歌声》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
四年级的音乐学习就是围绕“音乐与大自然”这个主题展开的。
我所选择的图形谱说课教材就是一首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的。
它就是人音版第八册第六课欣赏《森林的歌声》。
那些乐曲中的可爱精灵们——树蟾、秧鸡、腹斑蛙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全曲由ABC三个主题音乐交织而成。
说目标: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森林的歌声》的聆听,体验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2、通过图形谱的运用,感受乐曲中A B C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听辨各段主题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3、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
说重点1.学会运用图形谱帮助学生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2.感受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说难点寻找乐曲中三段旋律中音色、音高、旋律的丰富变化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说教法:三、说教法: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把握好“三个有机结合”,合理设计教法;A、图谱美、语言美、音乐美的有机结合;B、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理解音乐,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配套的音响素材、使用的课件等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C、“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机结合;音乐作为艺术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因素有诸多方面,通过让学生”多听”“多唱”“多说”“多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理念.四、说学法:A、自主体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和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真正走进音乐,让音乐作品感染学生;B、积极探究: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并产生积极的探究愿望,引导学生即兴表演即兴创造,教师辅助以富有情趣的挂图、课件、肢体语言等方式,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去探究;C、和谐合作:让学生有组织的表演思考想象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既体验音乐美,又创造音乐美.五、设计思路:通过交流、谈话,学生当导游介绍学校的活动地点和快乐时光,学生以快乐,激昂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来。
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森林狂想曲森林,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藏,也是我心灵的避风港。
雄伟的大树像守护神一样,高大又傲然屹立,为森林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
密集的树林,让阳光只能被柔和地传递下来,给予这片土地全方位的温暖与繁盛。
每当步入森林,我就仿佛融入了一个诗意般的世界。
第一次踏入森林的时候,我被这里的美景所折服。
那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大地上,犹如星星点点的珍珠。
我抬头望去,密密麻麻的叶子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让我感到一种无尽的宁静和舒适。
微风吹过,树叶相互摩擦,发出一种生命的韵律。
我闭上眼睛,聆听着大自然的交响乐,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森林的喜爱日益加深。
我开始留意到森林中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
每一颗叶子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纹理,它们散发着自然的芬芳,成为大自然独特的香气。
许多可爱的生物也在森林中欢快地生活着,它们是森林中的宝藏,如同一幅幅活生生的画作。
我喜欢观察那些躲在树洞里的小松鼠,它们灵敏的双眼时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
还有那些奔跑在草地上的野兔,它们的动作轻盈而迅速,仿佛在跳跃的过程中传递着生命的精神。
而森林的鸟儿们则用它们美妙的歌声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分动人的韵律。
除了那些生物,森林中还有许多奇妙的植物。
我喜欢走过那些狭窄的小路,亲近一株株高大的松树。
它们的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自然帷幕。
在这里,我可以独自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与这些高耸入云的大树进行心灵的对话。
走在林间小道上,我总能闻到一种清新的空气,宛如闻到了大自然的呼吸。
我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片宝贵的绿色领地。
在森林中,我还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有一次,我跟随着一只小溪,来到了森林的深处。
在那里,我看见了一片无与伦比的美景。
一座瀑布从高处奔腾而下,水花四溅,形成了一朵朵洁白的云,仿佛天使的微笑。
瀑布旁边的石头上生长着各种奇形怪状的苔藓,给这里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
我抬头仰望,看见一只雄壮的老鹰在天空中翱翔,它的双翅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幼儿园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森林狂想曲》带反思泰班课《森林狂想曲》包括对大班音乐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尝试与小组合作,探索编排方案,并根据声音部门进行圆滑和合奏。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绘制相应的节奏。
打字,感受音乐的欢乐和活泼特性,可以与同伴一起积极愉快地讨论编排的方法,并体验演奏的乐趣。
来看看幼儿园班《森林狂想曲》的几点思考。
活动目标: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采用相应的节奏模式,音乐的特点是活泼开朗。
2.尝试团队合作,探索编排程序,并进行排练和合奏。
3.能够与同龄人一起积极愉快地讨论编排方法,并体验演奏的乐趣。
4.能够大胆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5.表演时,您可以与同伴一起完成表演。
繁重而艰巨的活动:该声部将演奏并合奏。
尝试团队合作,探索编排方式,并尝试即兴创作。
活动准备: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手鼓,圆形舞板,小铃铛),教学图。
2.在椅子周围提供一张桌子,仪器和地图,以探索业务流程。
活动程序:首先,欣赏音乐,感受节奏(1)对话的介绍导致主题为“告诉孩子们一个好消息。
今晚,森林里有一场音乐会。
许多小动物都想来。
那谁在那儿?仔细听音乐,您会知道的。
'(2)分析地图并掌握节奏1.“谁来参加音乐会?谁能告诉我现在和现在的句子? '(有青蛙,小鸭和孔雀)2.“小青蛙唱歌,小鸭子跳舞,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样的表演?谁会学习一个? '(学习孔雀的动作)第二,在地图的帮助下,配乐(1)第一次“排练”,见命令,徒手练习1.小演员的表演是不同的。
你能听他们玩吗? '2.“音乐结束时的节奏发生了什么? '(专注于休息)3.“看起来,这次老师的命令已经更改。
'(尝试即兴演奏)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进行彩排,请小演员观看指挥并听音乐。
'(重点是结尾部分的节奏,再次播放一次)(2)儿童的合作与讨论,设计配乐节目1.现在需要进行第二次演练。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掌握《森林狂想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训练学生的音乐分析和解读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作品介绍2.1.1 作曲家简介2.1.2 作品创作背景2.1.3 作品风格特点2.2 作品分析2.2.1 结构分析2.2.2 主题分析2.2.3 音乐元素分析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3.1.1 图片展示3.1.2 问题引导3.2 作品欣赏3.2.1 分段欣赏3.2.2 整体欣赏3.3 作品分析3.3.1 结构分析3.3.2 主题分析3.3.3 音乐元素分析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小组讨论4.1.1 讨论主题4.1.2 讨论要求4.2 创作练习4.2.1 创作主题4.2.2 创作要求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5.1.1 课堂表现5.1.2 小组讨论参与度5.2 学生作品评价5.2.1 创作内容5.2.2 创作表现教学反思:1. 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反思,是否全面覆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2.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合适且具有挑战性。
3. 对教学步骤的设计进行反思,是否清晰且易于操作。
4. 对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5. 对教学评价的方式进行反思,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欣赏6.1.1 作曲家其他作品6.1.2 同类作品比较6.2 实地考察6.2.1 森林生态环境6.2.2 观察动植物6.3 环保教育6.3.1 环境保护意识6.3.2 环保行为规范第七章:教学资源7.1 网络资源7.1.1 音乐作品7.1.2 相关知识资料7.2 实体资源7.2.1 音乐乐谱7.2.2 教学图片和视频7.3 人力资源7.3.1 教师协助7.3.2 学生互助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学生安全8.1.1 实地考察安全8.1.2 音乐器材使用安全8.2 教学进度的把握8.2.1 适应学生水平8.2.2 确保教学内容完整性8.3 鼓励学生参与8.3.1 营造轻松氛围8.3.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第九章:教学反馈与改进9.1 学生反馈9.1.1 收集学生意见9.1.2 调整教学方法9.2 同行评价9.2.1 教学观摩9.2.2 教学交流9.3 持续改进9.3.1 教学内容更新9.3.2 教学策略优化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成果10.1.1 学生能力提升10.1.2 学生情感态度10.2 教学反思10.2.1 成功经验10.2.2 需改进之处10.3 展望未来10.3.1 教学计划10.3.2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平衡。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人教新课标(2014秋)
《森林狂想曲》(欣赏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奏出了一幅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这首乐曲说它是小乐队合奏也还不甚确切,因为其中既有电声乐器,又有竖笛演奏,更有在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的录音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
《森林狂想曲》共有好几首,这一首是最有名和最好听的。
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羽调式。
A段的核心音调是“la ”,这是典型的羽调式旋律,上句结束在属音“mi”,下句结束在主音“la”,具有呼应关系。
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回了羽调式,也正因为如此,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在C 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能感受乐曲的活泼、愉快的情绪。
2. 能哼唱乐曲主题A乐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乐曲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记住乐曲的主旋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音效1.判断音效所设定的场景。
2.教师简单总结音效。
(二)分段聆听分段聆听——第一乐段1.听一听初听乐曲感受情绪?——愉快、轻松,听后让人很放松。
聆听第一乐段用什么乐曲演奏的?——笛子2.写一写补充乐谱:乐曲有几个乐句?边听边把乐谱补充完整。
3.唱一唱请学生唱一唱,感知旋律的进行。
① A乐段由几个乐句构成?②两个乐句有什么特点?——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
分段聆听——第二乐段1.聆听第二乐段用什么乐曲演奏的?——小提琴2.唱一唱,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级进分段聆听——第三乐段1.听一听第三乐段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笛子、小提琴和电声乐队进行伴奏。
2. 唱一唱思考:①这一段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大跳②节奏和前两个乐段对比,有什么不同?——节奏舒展完整聆听1.按乐曲演奏顺序补充完整A A A2.聆听出新的主奏乐器——吉他3.考一考①你能视唱出哪个乐段?②你能背唱出哪个乐段?(三)了解作曲家作曲家吴金黛:首位女性金曲奖音乐制作人。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狂想曲》说课稿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狂想曲》说课稿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狂想曲》说课稿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狂想曲花园浜幼儿园吕燕活动目标:1(了解乐曲ABA’的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轻松活泼,B段音乐的宁静自然,体验音乐带来的和谐意境。
2(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语言、动作、操作等方式大胆表现音乐。
3(感受小动物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和帮助,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
活动准备:1(大幅森林场景图的制作,(树木、草地、鲜花、流水等景色),活动前放置于活动室四周。
2(音乐的剪辑,有完整音乐与分段音乐。
3(音乐图谱的设计、故事的创编及故事中一些小动物等角色的小图片。
4(操作材料的提供:活动前与幼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小材料,如皱纹纸、纱巾、小铃当、中国结、彩带等。
幼儿自制的感恩卡若干。
活动过程: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自然和谐的境界。
1(完整欣赏音乐,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欣赏森林美景。
可以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走在美丽的森林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森林里除了有鲜花、草地、大树、流水外还会有什么呢,你会听到哪些好听的声音呢,3(引出故事,设置疑问:故事中的小松树怎么啦,它的心情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你觉得谁会来帮助小松树呢,二、分段欣赏A、B、A’段音乐,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用动作、语言表现音乐,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和谐之美。
(一)欣赏A段音乐,了解A段乐曲结构,能随音乐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1(欣赏A段音乐:听一听是谁来了,2(出示图谱:教师随A段音乐有节奏地演示四种小动物出来的情景。
来了几个小动物,那这段音乐有几句话呢,3(它们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用动作学一学。
(在椅子上学)4(幼儿再次随A段音乐用动作完整表现。
(幼儿自由站立在活动室中间,鼓励幼儿用创造性地动作表现音乐。
)(二)欣赏B段音乐,了解小动物创意装扮小松树的情景,萌发与同伴合作装扮小松树的愿望。
《森林狂想曲》课件.解析
造森林
护 森 林
唱森林
;
我会听: 1、你能听出乐曲演奏的顺序吗? 2、整首曲子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音 效
A A B A B C A
音 效
A B A B C A
诵森林
森林的空气 总是最新鲜的 在这里 我闻到牛奶的香味 青草和花朵的香味 露珠和绿叶的香味 ……
月光下 朦胧中 这是一场空前的演出盛会 神秘的森林深处 舞动的精灵们在尽情的狂欢 大黄蜂指挥的乐队已经奏响了盛大的交响乐 听 风儿弹起了琵琶 蟋蟀吹起了口笛 青蛙也唱起了绿色的歌曲 瞧 小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鸟儿们踏着大自然呼吸的节奏跳起了健美操 ……
听森林
森林狂想曲
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心全意为美丽森林量身打造,超越国际水准的 自然音乐创作
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 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 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为了录音耗时五年, 奔走山林宝地录音。
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羊、猕猴、飞鼠、溪 流等近一百种自然声音,让你一次听个够! 自然声音与音乐融合的最高境界,被誉为全世界 最好听的音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轻音乐:指介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 的一种通俗音乐形式。轻音乐以通俗方式诠 释乐曲,其来源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对古 典音乐、流行音乐或者民谣进行改编而成。 轻音乐一般以小型乐队加以演奏,结构简单、 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轻音乐起源于一战后 的英国,在20世纪中后期达到鼎盛,在二十 世纪末渐被新纪元音乐取代,但时至今日尚 有一定影响力。
森林狂想曲赏析课件
森林狂想曲赏析课件《森林狂想曲》赏析课件。
一、作品简介。
《森林狂想曲》是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于1858年创作的一部交响诗。
这部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施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附近的森林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因此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音乐结构。
《森林狂想曲》是一部由四个乐章组成的交响诗。
每个乐章都以不同的方式描绘了森林中的景象和氛围,展现了施特劳斯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表现力的巧妙运用。
第一乐章以其轻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森林中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是一群欢快的动物在森林中嬉戏玩耍。
第二乐章则以其温柔的旋律和柔和的节奏描绘了森林中的宁静和祥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的森林中。
第三乐章则以其激昂的旋律和紧张的节奏展现了森林中的狩猎场景,让人仿佛听到了猎人们在森林中奔跑和呼喊的声音。
最后一乐章则以其华丽的旋律和雄壮的节奏展现了森林中的盛大舞会,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豪华的宴会中。
三、音乐特点。
《森林狂想曲》以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优美的旋律而著称。
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管弦乐器和各种音乐手法,展现了施特劳斯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表现力的巧妙运用。
作品中的旋律优美动人,节奏明快流畅,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同时,作品中的音乐表现力丰富多样,既有轻快欢快的部分,也有温柔祥和的部分,还有激昂紧张的部分,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丰富多彩的森林中。
四、赏析技巧。
在赏析《森林狂想曲》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1. 旋律的优美动人。
作品中的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可以仔细聆听每一个乐章中的旋律,感受其中的美妙和魅力。
2. 节奏的明快流畅。
作品中的节奏明快流畅,给人以轻快愉悦的感受。
可以仔细聆听每一个乐章中的节奏,感受其中的活力和韵律。
3. 音乐表现力的丰富多样。
作品中的音乐表现力丰富多样,既有轻快欢快的部分,也有温柔祥和的部分,还有激昂紧张的部分。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在感受音乐和感知队形图示的基础上,用动作和队形表现音乐形象。
2.创编舞蹈动作,并选择合适的动作变换队形。
活动准备:1.音乐、音响设备2.队形示意图、磁性底板活动过程:一、理解队形示意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张图,这是跳舞用的队形示意图,你知道图中的标记表示什么吗黑的表示什么白的表示什么师:你们看出来,这表示什么队形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两横排"是怎么排出来的呢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排队的时候,横排要对齐,竖排要对齐,每个小朋友之间还要空开一定的距离,这样跳舞的时候才好看。
师:有没有哪组小演员愿意来试一试,排成这样的两横排呢师:排好了吗"观众们"觉得他们排的怎么样师:其他两组想试试吗这次我可要提高难度啦!我数到10,就要站得像这组这么好,可以吗师:刚刚,我们的"两横排"已经排的非常好了。
那会不会排其他队形呢看,这是什么队形哪些小演员先来试试注意间距哦。
二、创编动作:师:今天,老师收到一个通知,森林里面要开舞会了,请仔细听,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听音乐!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啊他们跳舞时会做什么动作呢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各种小动物吧!(自由模仿)师:小朋友,这么好玩的舞会你也想去参加吗那我们也要排练个节目,要不我们也来跳个舞,怎么样就刚刚听到的音乐,你最喜欢做什么动作呢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三、变换队形:师:现在我们要来站队形跳舞了。
古筝曲森林狂想曲报幕词
古筝曲森林狂想曲报幕词
摘要:
一、古筝曲《森林狂想曲》背景介绍
1.古筝的历史与特点
2.《森林狂想曲》的创作背景与意义
二、报幕词的作用与内容
1.报幕词的定义与功能
2.《森林狂想曲》报幕词的具体内容
正文:
古筝,这一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筝曲《森林狂想曲》是一部融合了传统古筝演奏技巧与现代创作理念的作品,它将自然界的声音与古筝的旋律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
《森林狂想曲》的创作背景与意义体现在它对古筝音乐的创新与拓展。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古筝的各种演奏技巧,如滑音、颤音、泛音等,生动地描绘了森林中的各种景象。
同时,《森林狂想曲》也在传统古筝曲目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如打击乐、和声等,使作品更具时代感。
报幕词在音乐会或演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导观众了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意图以及演奏技巧,使观众在欣赏音乐时更加投入。
在《森林狂想曲》的报幕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的主题以及古筝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例如,报幕词可能会介绍:“《森林狂想曲》是
一部表现大自然魅力的古筝曲,通过各种古筝演奏技巧,生动地描绘了森林中的鸟鸣、流水、风声等景象。
”
总之,古筝曲《森林狂想曲》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音乐作品,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音乐元素,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古筝音乐的独特魅力。
森林狂想曲说课稿
森林狂想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森林狂想曲》。
一、说教材《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神秘色彩的乐曲。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森林景象。
本曲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欣赏这首乐曲,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教材中,这首乐曲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欣赏和理解打下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感知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悉《森林狂想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辨乐曲中的各种乐器音色,理解乐曲的结构和创作手法。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反复聆听乐曲,从整体上感受乐曲的风格和特点。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森林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
3、互动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聆听乐曲,思考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表演,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5《森林狂想曲》人音版(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5 《森林狂想曲》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森林的生动画面。
歌曲采用了富有童趣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森林的美丽和神秘。
歌曲的形式为ABA’,结构简洁明了,节奏欢快,旋律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表现力和演唱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此外,学生对森林主题的兴趣较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森林狂想曲》,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森林狂想曲》,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跳音、连音等演唱技巧掌握较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直观地展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采用钢琴伴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准和节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森林的美好。
2.教学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讲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重点指导跳音、连音等演唱技巧。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演唱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余学生伴唱,共同完成歌曲。
古筝曲森林狂想曲报幕词
古筝曲森林狂想曲报幕词摘要:一、古筝曲《森林狂想曲》概述二、古筝曲《森林狂想曲》的创作背景三、古筝曲《森林狂想曲》的艺术特点四、古筝曲《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五、古筝曲《森林狂想曲》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正文:一、古筝曲《森林狂想曲》概述《森林狂想曲》是一首极具创意和想象力的古筝曲,它以大自然中的森林为灵感来源,运用古筝独特的演奏技巧,形象地描绘了森林中的各种生动景象。
在这首作品中,可以听到鸟鸣、溪流、风声等自然音效,令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森林之中。
二、古筝曲《森林狂想曲》的创作背景《森林狂想曲》的创作源于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中山先生。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将古筝演奏技巧与自然音效完美结合,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古筝演奏的艺术魅力,还传递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古筝曲《森林狂想曲》的艺术特点1.音乐形象生动:《森林狂想曲》通过古筝的演奏技巧,生动地再现了森林中的各种景象,如鸟鸣、溪流、风声等,使听者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
2.旋律优美: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动听,将古筝的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陶醉其中。
3.演奏技巧丰富:《森林狂想曲》运用了古筝演奏中的多种技巧,如扫弦、颤音、滑音等,使曲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古筝曲《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1.掌握好节奏和音色:在演奏《森林狂想曲》时,要注意掌握好节奏和音色,使曲中的鸟鸣、溪流等自然音效得以生动再现。
2.运用好演奏技巧: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古筝演奏的技巧,如扫弦、颤音、滑音等,使曲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3.表现自然情感:在演奏过程中,要充分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曲子中,使听者能够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情感。
五、古筝曲《森林狂想曲》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森林狂想曲》作为一首具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古筝曲,在我国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展现了古筝演奏的艺术魅力,还传递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学生作品赏析《森林狂想曲》
学生作品赏析《森林狂想曲》
东方作文三年级郝彦恤
夏天清晨的森林格外静谧。
温柔的阳光透过晨雾,穿过层叠的叶片,一线线,一束束;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偶尔有几只早起的蟋蟀,拉起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那琴声是多么清脆,那么悠扬。
这声音似乎充盈着整个森林,荡漾在森林的每个角落。
小动物们是被这美妙的乐曲吸引来了吗?听!森林里开始热闹起来......
孔雀拖着美丽的屏风,迈着曼妙的舞姿来了。
伴着蟋蟀的琴声,它翩翩起舞。
它不时跳跃、抖动身体;不时展开屏风,展示自己无与伦比的美。
笨重的棕熊,迈着憨态可掬的步子也来了。
它突然静立不动,似乎在聆听森林里的交响乐,它被那悦耳的琴声,潺潺的水声,咕咕的泉声,百鸟的争鸣声陶醉了。
片刻,它扭动着庞大的身躯,摇摇摆摆地向森林深处走去。
歌唱家青蛙们也赶来了。
他们蹦跳着,由远而近。
蛙噪声也渐渐清晰,越来越嘹亮。
有的青蛙跳进茂密的灌木丛,跟伙伴们捉迷藏;有的向前竭力跳跃,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田径赛;有的更加调皮,玩起了跳水游戏,后腿一蹬,钻进水里不见了。
平日里懒得起床的树懒也努力地睁睁了眼睛;小猴子们兴奋地在树木间荡来荡去;地鼠被外面的喧闹声惊醒,急忙从洞里探出头来一探究竟......
晨雾已经散去,阳光变得明亮,森林中的一切都动起来,每个角落,都充盈着不同的声音,这是森林里独一无二的乐曲——森林狂想曲!
教师评语:本文结构完整,段落清晰,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句子生动形象有趣,并抓住了森林中声音和小动物的活动进行描写,将森林狂欢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年级】森林狂想曲
【五年级】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写给森林的歌曲。
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感受
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狂想曲的开头,有一段悠扬的旋律。
它如同清晨的鸟儿歌唱一样,让人感到轻松和愉快。
我们仿佛置身于森林中,听到了鸟儿的歌声,感受到了森林的和谐与宁静。
旋律渐渐转变,进入了第二个片段。
这个片段的旋律高亢激昂,充满了冲击力。
仿佛
是在描绘森林中发生的一场激烈的风暴。
树木被风吹弯,树叶在风中翻飞,一切都显得如
此壮观。
在这样的场景下,我们感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
第三个片段的旋律渐渐变得柔和起来。
仿佛是一阵微风吹过森林,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这样的旋律让人感到舒服和宁静。
我们仿佛置身于森林中,感受到了树木的呼吸和微风的
轻柔。
狂想曲的最后部分是一段轻快的旋律。
它如同欢快的小动物在森林中奔跑一样,让人
感到活力和快乐。
我们仿佛看到了小松鼠在树上跳跃,小兔子在草地上翻滚。
森林充满了
生机和活力。
《森林狂想曲》通过旋律的转变,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想象。
它让我们感受到
了森林的美丽和神奇,也让我们想象了森林中的不同场景和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
美妙的曲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吧!。
森林狂想曲说课稿
森林狂想曲说课稿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XXX欣赏《森林狂想曲》说课稿各位评审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森林狂想曲》。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奏出的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其中既有小提琴,又有陶笛演奏,更有在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的录音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起来犹如身临其境。
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实地录音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性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教学对象:我所教授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长,对各种知识和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喜欢模仿、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基于此我创设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音效”的意义。
2.能力目标:聆听音乐,能分辨、记忆主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乐曲生动愉快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听辨三个乐段主题旋律,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3、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情景法、创编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从各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研究聆听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法指导:学生经由过程听、看、想、动等研究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力、感悟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五、下面主要来讲讲教学过程:一、构造教学: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森林战士》视频片段,援用白板中视屏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会合他们的留意力,提高课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研究的乐趣。
二、通过不同方式,突破难点。
1、知识点的解释——音效,用白板中幕布的形式出现,重复在现各种声音效果,让学生理解音效是用真实声音所录制的。
2、复听音乐,用多种方式进行加强记忆,突破难点。
1)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的歌声》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
四年级的音乐学习就是围绕“音乐与大自然”这个主题展开的。
我所选择的图形谱说课教材就是一首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的。
它就是人音版第八册第六课欣赏《森林的歌声》。
那些乐曲中的可爱精灵们——树蟾、秧鸡、腹斑蛙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全曲由ABC三个主题音乐交织而成。
说目标: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森林的歌声》的聆听,体验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感受人与自然的和
谐美好。
2、通过图形谱的运用,感受乐曲中A B C 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 听辨各段主题
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3、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
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
说重点
1.学会运用图形谱帮助学生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2.感受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
说难点
寻找乐曲中三段旋律中音色、音高、旋律的丰富变化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说教法:
三、说教法:
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把握好“三个有机结合”,合理设计教法;
A、图谱美、语言美、音乐美的有机结合;
B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理解音乐,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配套的音响素材、使用的课件等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 ;
C 、“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机结合;音乐作为艺术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因素有诸多方面,通过让学生”多听”“多唱”“多说”“多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A 、自主体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和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真正走进音乐,让音乐作品感染学生;
B、积极探究: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并产生积极的探究愿望,引导学生即兴表演即兴创造,教师辅助以富有情趣的挂图、课件、肢体语言等方式,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去探究;
C 、和谐合作:让学生有组织的表演思考想象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营造民
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既体验音乐美 ,又创造音乐美.
五、设计思路:通过交流、谈话,学生当导游介绍学校的活动地点和快乐时光,
学生以快乐,激昂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来。
介绍施光南,让学生对我国著名的歌
曲作家有所了解,不断积累音乐知识。
通过多听,重点部分的分析,练习演唱活
动,学生能将密集、多变的节奏型组合逐步掌握。
高潮部分中引导学生展开美好
的想象,校园歌曲接龙,使学生热爱学校的生活,热爱学习,积极向上。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
导的作用,以“图形谱”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运用创设情境法、对比感受
师生互动法,情景感化法,图形谱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
本课主要运用教法是:师生互动法,情景感化法,趣味节奏法,图形谱教学法
本课主要运用的学法是:自主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播放《森林的歌声》引子部分,生静听
提问:音乐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呢?
(设计目的:新课标提出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
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一个森林的情境创设成功)
二、谈话揭题。
1、师揭题。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森林里走一走、听一听来自那里的美妙音乐。
你听!是谁在森林里唱歌啊?
听A段。
学生答。
师引导至小鸟
2、任务:让我们一起来为小鸟指挥下吧!
生自由的为音乐指挥。
3、聆听第一部分。
师:老师也把这迷人的歌声记录了下来,让老师来试一试。
出示图形谱1 示范后提问,歌声一共有几个乐句呀?它是怎样变化的呢?
学生听出有四个乐句,第三四乐句比第一二乐句音区高了。
揭示A B 乐段并请学生边听边画图形谱并记录下AB 乐段的出现顺序。
对比每一个乐句的尾音,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长
4、聆听C
师播放C,请学生说一说这是森林里的歌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首先引导学生学出音乐从刚才的活泼跳跃转为连贯,再邀请学生来试着运用图形
谱记录下音乐。
老师再出示自己的图形谱,和学生一起试一试。
引导学生聆听,前半句仿佛小鸟
飞翔在蓝天里尽情的歌唱,后半句犹如许多的小动物在轻声和。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通过乐句的划分、旋律音区的变化去聆听音乐,并通过图
形谱的共同参与区别ABC乐段,记录音乐的发展)
5、聆听中间的一段
展示森林小昆虫的图片
森林的歌声选自——《森林狂想曲》。
这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
音乐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
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不带一点修饰,不带一点剪辑的纯自然声息。
6、聆听第二部分。
师播放第二部分的音乐,请学生静静的聆听后分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分两种内容来教学
第一种:学生会发现ABC乐段的变化。
第二种:乐器的变化比第一部分丰富了。
师出示幻灯片,乐器:竹笛、吉他、小提琴,并和孩子们一起说一说每一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并分配角色,师出示图形谱,要求学生在听到属于自己代表的乐器后起立画图形谱参与音乐。
(设计目的:通过乐器音色的分辨
7、完整聆听整首乐曲。
并请孩子们去寻找除了音乐以外的另一种声音!
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请孩子们还添加自己发现的声音。
(设计目的:让孩子们一起去寻找乐曲中大自然的声响,并发现这些音响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一般出现在乐句的尾音,并且是有一定的节奏的,和音乐和谐相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