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6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6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背诵第二自然段。
2. 读懂课文内容,品悟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通过生动的描写,感受语言的美妙和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我们首先看到了什么?哦,看到的是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出示:画面)所以,作者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出示第二段)都有哪些颜色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段,把表颜色的词语圈出来!(出示)你看,作者描写了秋天最有特征的事物银杏叶、枫叶、田野、果园,还有那多姿多彩的菊花,这黄黄的、红红的、金黄的、橙红的、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么多的颜色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绚丽多彩、万紫千红、姹紫嫣红、落英缤纷……这就是五彩缤纷,所以作者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这“五彩缤纷”啦,不仅指颜色多,而且色彩绚丽丰富,像油画一样美。
你看——(出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这句话把银杏叶比作扇子,多形象啊!“一把把”写出了银杏叶数量多,无数把小扇子一起扇哪扇哪,你的眼前是不是就出现了树叶随风起舞的情景呢?这就是比喻的妙用!再读这句——(出示)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你瞧,这小小的枫叶像邮票、似小鸟,像蝴蝶、似火苗,美得让人陶醉!你会想起哪句诗(出示)是不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置身于美景中,我们都变成小诗人了!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
(这句话把田野比作什么?——金色的海洋。
农民伯伯看到粮食丰收了,得多高兴啊!)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它把水果当作顽皮的小孩儿挤挤撞撞、叫叫喊喊,果园里好不热闹!)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6秋天的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6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秋天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3. 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理解、分析、评价等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子,培养阅读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秋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预测课文内容。
3.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分角色朗读,感受课文的情感表达。
4. 生字词学习:通过PPT展示本课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记忆。
5.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
6. 阅读技巧培养: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7. 总结与提升:通过PPT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1. 课题:秋天的雨2. 主要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生字词、阅读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回家后,学生需要向家长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书写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每个字词写3遍。
3. 思考作业:思考课文中的秋天与生活中的秋天有什么不同,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语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不愧是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语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共两课时,不愧是一等奖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背诵第2自然段。
2.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方式理解“五彩缤纷”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3.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要点把握】1.采用比较、品读、语言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景,感悟语言之美。
2.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大胆表达。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钥匙扇子争着仙子淡黄好闻梨勾住喇叭歌曲丰收厚厚的一盒颜料五彩缤纷一枚邮票扇哪扇哪飘哇飘哇2.出示三个总起句,朗读回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都是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子。
)这三句话是分别是课文第2到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每一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同学们请看,这三个句子放在一起,像不像一首描写秋雨的小诗?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听!接下来,我们就邀请秋雨充当我们的小导游,带领我们去课文中感受秋天更多的美丽与神奇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品读秋雨的清凉、温柔。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预设:①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它带来了秋天。
(很好,你注意到了“一把钥匙”这个比喻的说法,说出了这句话的意思。
)②它是清凉的、温柔的,不像夏天的雨那么大,那么激烈。
(对呀,“清凉、温柔”就是秋雨的特点!你能留意到不同季节的雨,还能用上“大、激烈”来描述,真不错!)③它是轻轻地,因为很轻很轻,所以让人察觉不到,它就那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秋天召唤来了。
(真棒!你描述出了“趁你没留意”的感觉,“神不知鬼不觉”“召唤”两个词语用得真好!)2.指名交流,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秋雨打开了,我们走进了秋天。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学习表达方法。
2.难点
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回顾秋天的雨的特点。
2.精读课文
(1)体会秋天的雨带来的丰收和欢乐。
①分析描写丰收和欢乐的语句。
②感受秋天的喜悦。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①总分总的结构。
②生动的语言。
3.仿写练习
(1)以“春天的风”“冬天的雪”等为题,进行仿写。
(2)小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4.作品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的仿写作品。
(2)从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5.总结拓展
(1)总结课文的魅力和仿写的收获。
(2)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特点。
6.布置作业
继续完善自己的仿写作品,抄写到作文本上。
秋天的雨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雨,理解其形成原因;2.掌握秋天的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影响;3.通过阅读秋天的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敬畏之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口语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阅读理解;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所见所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请学生观察外面天气,问学生在秋天经常会有哪些天气现象;2.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雨与其他季节的雨有何不同。
2. 阅读篇章(15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秋天的雨》一文,边读边停,师生交流所感所想;2.教师组织学生在文中圈画出秋天的雨对大自然、人类的影响;3.学生自读篇章,并在书中圈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记录下自己的疑惑。
3. 听说练习(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模仿篇章读音,感受语言的音美、意蕴;2.学生放声朗读课文,并结合圈画内容,讲述秋天的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影响;3.学生与同桌进行对话练习,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想象绘画(20分钟)1.教师先放一些音乐,营造出秋雨的气氛;2.学生想象自己正处于秋雨之中,描述所看到的景象;3.通过想象,学生用画笔将自己的想象画下来。
5. 总结(5分钟)1.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画,并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2.教师强调秋天的雨对于人类和大自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课堂反思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探究秋天的雨的形成原因及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影响,通过想象和绘画来深化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敬畏之心。
但是,教师认为在听说练习环节时,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口语表现的纠错和提高。
同时,在想象绘画环节上,应鼓励学生更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局限,挖掘学生的潜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_。
小喜鹊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境。
学生分析:读懂这篇课文很大程度有赖于学生在生活中对对秋天的切身感受。
因此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秋天的景物,搜集秋天的图画,增加对秋天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并学写“梨、菠、萝、粮、紧、杨”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1、对自然段意义的理解。
2、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读词语、给生字扩词并选词说一句话。
二、品读课文,体会秋雨的美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2、学生自读课文后指名汇报,师随机板书。
3、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在小组里交流汇报。
4、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重点讲解第二自然段(1)理解“五彩缤纷”(2)赏读重点句子。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3)齐读第二自然段。
5、背诵课文。
6、小结。
三、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及每笔的写法。
3、学生试写并反馈交流。
4、师范写生临写。
四、巩固练习1、多音字组词。
shān()()扇shàn()()2、填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银杏树()的枫叶()的田野()的果树()的菊花3、围绕中心句来说一段话。
(1)花坛里的花真美呀!(2)我们的课间生活丰富多彩。
(3)天气真热呀!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修改版]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f3b8b8f7ec4afe05a1df2e.png)
第一篇:《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被艺术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复习前知1、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11课《秋天的雨》。
(板书课题)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生字词,看看大家记得牢不牢。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复习“爽”字的笔顺。
钥匙喇叭衔来衣裳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一枚枚2、大家读得真棒!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分别从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都是什么呢?(课件出示四个句子)这四句话是分别是课文前四段的第一句,每一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这四个句子放在一起,就像一首描写秋雨的小诗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体会秋天的美妙!二、细读品味(一)学习第二段1、师配乐读第一段:秋雨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板书: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秋天的什么?看第二段。
(板书:色彩)2、秋雨把美丽的色彩都给了谁?快来找一找吧!(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仙子)那么都有哪些颜色呢?请大家画出第二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3、你最喜欢第二段中的哪一句呢?读一读。
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
银杏: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扇哪扇哪”的表达(慢慢的,画面动起来,不仅美,而且活了)。
枫叶:类似银杏句。
田野:都有什么丰收了?(稻子,玉米,高粱,大豆)果树:从哪看出果子多?(你挤我碰,争着)体会“拟人”。
菊花:了解省略号,猜想还会有什么颜色?欣赏菊花图片,小结:美吗?这么多的颜色,又这么漂亮,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缤纷”。
“五彩缤纷”的近义词都有谁?比一比哪个用在课文中最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情,对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并整体感知了课文。
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呢?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并让学生齐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语言的美妙和秋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第二课时伊始先进行知识回顾,为顺利衔接课文做好
了准备,便于更好地保持学文的完整性。
]
二、品读课文
1、感受颜色的缤纷
A、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你找到哪些颜色词?
B、师问:秋天的雨把这些好看的颜色都送给谁了?
C、想不想看看这些多彩的颜色和美景呢?教师出示相应的课件。
(播放秋景课件,显示图片时教师作适当配说。
)
D、菊花仙子的颜色真多啊,你从哪发现的?谁的眼睛亮?(省略号)
——你还看到过什么颜色的菊花?(指名交流)老师这里拍了好多菊花的照片,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菊花图,教师引导边看边说说菊花的颜色)
E、引导理解并运用词语"五彩缤纷"。
F、交流以下重点句子的感悟。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G、过渡:秋天的雨用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把万物描绘得如此美丽。
在你的眼中,它一定还会把这些颜料撒向更多的地方,展现出更动人的画面。
那么,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写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送给谁?(课件出示填空题)
秋天的雨把——色给了——,————。
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
H、(点课件)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配乐美美地读读文段,升华情感。
[设计理念:“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学生阅读中的感悟、体验和收获,只有在品读中交流中碰撞中才能获得分享,才能得到提升。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看、充分地写等,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
2、体会气味的香甜
A、过渡: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B、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藏着哪些气味呢?
C、引导学生想象:秋天可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香味?引导仿照“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说说?(生:香蕉甜甜的;葡萄酸酸的……)
D、(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换词理解(陶醉、吸引)或联系自身体验理解。
E、让我们带着陶醉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读文段。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倡“努力创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这一环节的设计,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想象,感受秋天气味的繁多,体会丰收的喜悦,因而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实现了以想带读的效果。
]
3、演绎过冬的情景
A、过渡:秋天的雨不仅带来了很多美丽的颜色和好闻的气味,
她还挺会关心朋友的呢!瞧!她现在正拿起金色的小喇叭在喊话呢!听听,她对朋友说些什么?画出有关句子多读读。
读好的同学和老师把第四段的内容演出来,好吗?
B、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老师是秋雨姐姐了,那谁是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松柏、杨树、柳树叶子?
C、展示其他动植物准备过冬的资料。
[设计理念: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角色表演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演中学。
这一训练过程,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真正的主角是学生,这就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使他们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
三、学习最后一段
小结:同学们,学习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美丽欢乐……)
四、回读升华
配乐齐读课文。
或教师用板书作为一首小诗进行文章的升华。
[设计理念:语言的积累关键在教师的引导,在学生情感的高涨期,要求学生诵读,以丰富语言的积累和体验,培养语感,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都是终身受益的。
]
五、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之后,你们有什么话要对美丽、丰收、欢乐的秋雨说呢?
[设计理念:在多个层次的读文,多个形式的感悟,多个维度的品味,多个层面的动情后,相信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作者情已情情交融,迫切需要渲泻表达。
教师创设契机,更有利发展语言,升华情感。
]
六、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学课文的写法把看到的秋景写成一段话。
[设计理念:注重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用语文的意识。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背诵的形式,让学生积累在课文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能真正将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
]
七、总结本课
希望秋天里点点滴滴的细节能滋润着同学们的回忆,快乐着同学们的生活,希望你们的脑海里能永远留有秋天最美丽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