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堂实录21863

合集下载

浙江省优秀课《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浙江省优秀课《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浙江省优秀课《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引言本文档记录了浙江省优秀课《桃花源记》在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过程,旨在分享优秀教学实践,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教学环节桃花源记导入教师以桃花源记的简介为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展示与桃花源记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营造出浓厚的桃花源记氛围。

理解课文教师逐段讲解课文,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分析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通过解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心情朗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心情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感性的体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创设情景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桃花源的乐园生活。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体味其中的人文关怀和美好愿景。

思考与讨论教师提出与桃花源记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达个人观点,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总结通过浙江省优秀课《桃花源记》的课堂实录,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种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这份实录可以为其他教师的优秀课堂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实录(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桃花源记》, 昨天预习的时候知道同学们已经学好这篇文章了。

我很担心: 熟悉的地方哪有风景啊?不过呢, 我相信世上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生齐说: 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我们来重读桃花源记, 在熟悉的字里行间, 发现新的风景。

孔子说了嘛, 温故而知新。

我们就先来温一温故。

就先试着来背一背桃花源记, 有没有信心?生齐背课文。

师: 很流畅, 看来大家是记忆犹新啊, 那么再来回顾一下: 学过了这篇文章, 你了解了些什么呢?好, 你来。

生: 桃花源记是以时间为主要顺序写的, 而且是以渔人行踪作为线索, 而且它是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篇文章, 第一是发现桃花源, 第二是进入桃花源, 第三是复寻桃花源。

师: 很好, 很有条理。

生: 这篇里面有个通假字, 要通邀, 是邀请的意思。

师: 嗯, 语言点, 不错。

还有吗?生: 这篇文章还体现了作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对人民的剥削。

生: 这篇文章里面说的村人是热情好客, 老实淳朴, 人与人之间都和睦相处, 。

师: 在大家对桃源的印象当中啊, 特别用了两个词——美而神奇。

可是呢, 放完了楠溪风光之后, 马上就有同学来对我说: 老师呀, 我觉得我们永嘉楠溪的风光啊比桃源美多了。

我仔细一想, 桃源一个宁静的山村, 一群热情的村民不过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罢了。

对我们来说, 有什么稀奇呢?你觉得呢?生: 他们那里都是和平的, 然后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都是和睦相处。

生: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看法。

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很和平, 但是, 当时那个社会是黑暗的充满剥削和压迫的, 当时有那么一个世外桃源, 就算是很好了。

师: 当时那个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 是充满压迫和剥削的黑暗社会。

师: 哪一个时代文中有提到吗?生: 是秦朝(停顿, 思考), 东晋。

师:东晋, 课文提到哪个词。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气韵。

品味精美的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乐、奇。

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他从乱世中走来,追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坚守“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平淡。

他向桃花深处走去,山的那边是“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的画面,他将青山绿水,男耕女织化作一首诗。

他就是陶渊明。

千年已过,桃花依旧,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温暖而神秘的梦。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的时光,探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感受这个温暖而神秘的梦。

(板书:桃花源记陶渊明)师:这篇课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学习文言文我们大体可以围绕三项学习活动来进行。

(屏显)三项学习活动:明其义、读其韵、品其情二、明其义师:《桃花源记》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单元目标是什么呢?大家翻到单元导读,一起齐读单元目标。

生(齐读):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结合页下注释,理解文意,并圈画出疑难之处。

(学生自由读文章,把页下注释带拼音的字在原文中注音,结合页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圈画出疑难,教师巡视指导)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如若遇到小组成员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解决疑难,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师:在大家的合作中,我仿佛看到了智慧的火花迸溅,熠熠生辉。

那对于这篇文章的大意,大家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疑难吗?(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师:在学习中,理解后还要懂得归纳,这样所学知识才能更系统,更深刻地保存在我们的大脑中。

接下来,请大家拿出归纳本,给这一课的字词“建群”归纳。

(屏显)建群归纳通假字群:古今异义群:一词多义群:词类活用群:同义字群:师:大家归纳得认真且细致,一笔一画都好像在桃花源里精耕细作。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文学作品《桃花源记》的基本情节和主旨;2.掌握《桃花源记》中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桃花源记》第二篇教学重点:1.分析《桃花源记》中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2.理解文学作品的多重意义。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古代汉语语言表达的含义;2.如何阐述《桃花源记》的主旨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桃花源记》中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第一篇中的故事情节。

二、新知呈现1.教师请学生读课文,先了解整个故事情节。

2.通过学生阅读和讨论,引导他们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思想和寓意。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讨《桃花源记》中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衬等。

并让学生在文本中互相找出这些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子。

4.通过讨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解释和举例,加深他们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拓展延伸在深入地分析《桃花源记》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其他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找出其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并让他们发挥创造力,尝试自己编写一篇段落或文章,运用自己选定的修辞手法。

四、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知识点,并进行复习。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五、作业布置布置阅读其他古代中国文学作品的作业,并要求学生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总结:本堂课主要介绍了《桃花源记》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并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该作品深层次的含义和价值。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培养了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桃花源记》的教学,学生不仅仅了解了这个古代文学作品的情节和语言特色,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了作品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和价值,这有助于他们在文学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判断能力。

《桃花源记》教学实录

《桃花源记》教学实录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小测
总结词
课堂小测是一种有效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通 过小测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详细描述
在课堂小测环节,教师根据《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 和内容,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测试题目。测试题目可以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难度适中,覆 盖面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教师及时批改 并反馈给学生。通过课堂小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 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反思社会现实
文章通过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苦难,表达了 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03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小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桃 花源记》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见解,并倾听他人的观点。
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桃花源记》中的情节, 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深入理解 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主题写作
02
布置一篇以“理想社会”为主题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桃花
源记》的启示进行创作。
词汇练习
03
设计一些与《桃花源记》中重点词汇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
选择和翻译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播放与《桃花源记》情感相符的音乐 ,营造出课文中的氛围,引导学生感 受情境。
问题导向学习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
教师根据《桃花源记》的内容,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学生自主提问
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对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可编辑修改word版)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可编辑修改word版)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师:在中国,素有“ft川以人而胜”的传统。

所谓“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

陶渊明作了《桃花源记》以后,桃源仙境忽名声大噪。

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涉足ft溪,探寻灵秘。

今天我们就要与东晋大文豪一览桃源仙境。

在阅读文章之前,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做一个小练习。

谁愿意一试?(生小声议论:不知道老师会出什么题目考大家?)师:不用紧张,老师出的题目是: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生有十几人举手)师:请蔡飞飞,杨辉恒,任雪妍三位同学上台来。

(生三人分别写了题目,台下有议论声。

)师:好,这三位同学都写完了。

请大家看,题目写对了的同学是哪几位?生齐说:蔡飞飞,杨辉恒的写对了。

任雪妍的错在把“源”写成“园”。

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把“源”写成“花园”的“园”呢?老师打出幻灯片 1,幻灯片 1 为课文题目)(生沉默,表示不解。

)师:这样吧。

我们先看文章的一、二两段,看能否找出答案?(生纷纷仔细阅读一、二段。

2 分钟后,有一位学生举手。

)师:好。

请杨志深同学来回答。

生:“林尽水源”的“源”与题目有关。

师:能否具体点?生(想了想):应该与水有关吧,指水的源头。

师:很好,请坐下。

桃花源的“源”字的偏旁是“シ”,与水有关,从文章一、二段看得出,“桃花源”里写水的句子有“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从而可看出桃花源是水流的尽头、源头,在比较隐秘的地方。

所以不仅仅是指“桃花园子”。

以后要注意,不要再写错了。

接下来请大家把一、二段朗读一次。

(生读完后,老师放出幻灯片 2,叫一生读幻灯片上的作者简介。

)生大声读:陶渊明,东晋人。

名潜,字元亮。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他曾做过小官,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后弃官回乡过起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师:读的很好,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以后有机会成为播音员。

(生窃笑)请大家注意,前人有姓名外,还取名、字,甚至还有号。

请大家从陶渊明取名、字来看,古人取名字有何特点?一生对古文颇喜爱,答:“渊”与“潜”都与水有关。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一、导入新课师: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有两个标签:【屏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世外桃源师:去年我们已经解读过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今天,我们随他去探访一下桃花源的美丽。

去年我们学过《记承天寺夜游》,记,大概是一种怎样的文体?生:记是指记叙文。

生:记可以写山水风光,山水游记。

【屏显】记,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

师:记叙文是要讲故事的。

同学们已经对照课下注释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们先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

看要求——【屏显】任务一:用三五句话讲清楚故事。

任务二: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详细讲述。

师:大家先略略思考,看看你选择哪一个任务。

生:我选任务一:晋太元间的一个武陵人,捕鱼时迷路,误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中经历了仙境般的生活,流连几日后离开。

师:我特别喜欢你用的一个词“误入”,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式的浪漫。

不论是“误入”桃花源,还是“误入”藕花深处,都是很美好的经历。

谁来挑战任务二?生: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桃花源进入的过程,很奇妙,像神话一样,像小时候读过的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

生: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遂迷,不复得路。

明明是误入,是处处志之的地方,但是最终就是找不到了。

师:你可以把这个当作疑问,看看在文中会不会有更好的解释。

生:我喜欢这个地方优美的景色,安适恬淡的生活方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耕女织,怡然自乐。

师:那你想不想去这个地方住一住呢?也许这样的地方现在还有哦。

通过自学,同学们基本弄懂了课文大意,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尤其是《桃花源记》,仅仅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距离桃花源真正的美丽,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桃花源·桃师: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渔人的脚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来一次深度的桃源行。

跳读课文,找到渔人之眼看见的两个场景,用荧光笔在课本上圈点下来。

(学生们思考片刻,相互交流)【屏显】场景一: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万邦中学:张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步品味,桃源之“美”,桃源之“奇”;深入研讨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学生书写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春日里纷纷飘落的桃花,洋溢着几许浪漫,安乐祥和的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中,去寻觅那桃源的芳踪。

二、温故知新师:提问解释加点词语含义生:甚异.之,对……感到诧异欲穷.其林,尽头具.答之,详细桑竹之属.,类便扶.向路,沿、顺着及.郡下,到寻.向所志,寻找处处志.之,做标记寻.病终,随即、不久寻向所志.,标记三、熟读课文,创造性的复述。

教师提醒学生:(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

(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像,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丰腴。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整体感知文意师:桃花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请用词语加以概括。

生:思考并交流。

明确:美丽、神奇五、品味课文领悟内涵1.寻美师:让我们共同踏着桃花的芬芳,去寻觅桃花源的美,桃花源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有所体现呢?生:一二自然段师:请全体学生齐读生:齐读师:请根据图片寻找相应的语句生:争相回答明确: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风景秀丽)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

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

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桃花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土地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屋舍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桑竹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和平安宁)。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重点句的翻译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二、导入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

(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

(每生翻译一句)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古今词义多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一词多义五、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一、导人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问: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人。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作者:
———————————————————————————————— 日期: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想一想,提取词句
生:老师好!
(屏显。师生合作读。)
乱世礼难存,幸有桃源,得续古风三百代。
佳篇人可览,惟凭五柳,能传名句几千年。
(设计意图:以词语的今义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明确“交通”的古今含义,梳理归纳“古今异义”词。)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学习文言文,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文言词句,关注文言现象。还有哪儿有问题?
生:人们劳动的地点也错了。“其中往来种作”中的“其”是代词,代指前面提到的良田。人们应该在田里劳动。
师:“其”指代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师:你能把词语还原到语境中去解释,非常好!下一个。
生:“无论”出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现在是一个关联词,相当于“不管”“不论”;古时也是一个词,常翻译为“不要说,更不用说”。
师:非常好。最后一个,谁来?
生:“绝境”出自“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屏显。)
古今异义词语
古义
今义
交通
鲜美
无论
绝境
师:现在,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这些古今异义词。谁来说第一个?“妻子”———
生:“妻子”的今义是“男子的配偶”,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师:第二个———“鲜美”。
生:“鲜美”出自“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鲜美”,现在是一个词,指“味道好”;古时是两个词,应翻译为“鲜艳美丽”。
生:“其中往来种作”中的“其”指代的不是田里,而是整个桃花源。文章从土地平旷开始描写桃花源内的景象,无论是桃花源内的自然景观,还是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情景,都是在整个桃花源内进行的。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桃花源记》教学评价:1、导语设计渲染了美丽、神奇又带有几许浪漫气息的情景,激发学生寻觅桃源芳踪的兴趣。

2、环节设置较为紧凑,注重过度语的使用,环节之间的间接流畅自然。

3、将听、说、读、写综合练习得以体现,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学层次分明,能够由表层的“美”,深入挖掘作者虚构“美”的深层目的。

5、此次教学问题设置范围狭窄,不免有些牵制学生思维的倾向。

6、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结尾时的练笔时间不够充裕,显得有些仓促。

“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公元(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教师扣住课标中的“诵读”,并以此引领学生“欣赏”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进而达到理解社会制度美(理想社会),循序渐进的引领学生理解主题。

可以看出教师仔细研读了课标,紧扣课标进行教学,教学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十分有效。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环节。

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形式多样富有变化,突出了语文课特点。

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整体“美”;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强化了学生对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的感受、理解,达到了读每一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理解的进程和程度呈现梯度,条理清晰。

欣赏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以“美”为线,分析课文的切入点把握精准,通过找--读--品—议,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整堂课教学井然有序,学生活动有效性强,是一堂很成功的课。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步品味,桃源之“美”,桃源之“奇”;深入研讨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学生书写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春日里纷纷飘落的桃花,洋溢着几许浪漫,安乐祥和的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中,去寻觅那桃源的芳踪。

二、温故知新师:提问解释加点词语含义生:甚异.之,对……感到诧异欲穷.其林,尽头具.答之,详细桑竹之属.,类便扶.向路,沿、顺着及.郡下,到寻.向所志,寻找处处志.之,做标记寻.病终,随即、不久寻向所志.,标记三、熟读课文,创造性的复述。

教师提醒学生:(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

(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像,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丰腴。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整体感知文意师:桃花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请用词语加以概括。

生:思考并交流。

明确:美丽、神奇五、品味课文领悟内涵1.寻美师:让我们共同踏着桃花的芬芳,去寻觅桃花源的美,桃花源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有所体现呢?生:一二自然段师:请全体学生齐读生:齐读师:请根据图片寻找相应的语句生:争相回答明确: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风景秀丽)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

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

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桃花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土地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屋舍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桑竹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和平安宁)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村落中传来鸡鸣狗叫的声音,奏响了田园的美妙乐音,久久地回荡……师:桃花源的景美如诗,如一首首描绘田园风光的小诗,令人沉醉。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一、《每周一诗》师:大家好。

这一周我们的《每周一诗》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请欣赏。

(听完)可以自由读读,请会背的同学展示展示。

(抽生展示)生:(展示背诵)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学)师:刚才我们欣赏了陶渊明的诗,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陶渊明的文《桃花源记》。

请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上的第一部分的练习。

1,我能用一个字来慨括《桃花源记》所描述的内容,这个字是()。

2,我知道课文从()、()、()等三个方面来描写桃花源的美。

并标注具体描写的句子。

(A人美 B林美 C源美)3,我能准确地标出课文描写的顺序:()——()——()——()——()——()——()A观赏桃花源 B讲述桃花源 C寻找桃花源D复寻桃花源 E告别桃花源 F步入桃花源G做客桃花源二、交流自学成果师:好时间到,谁来说一说,你的排序。

生:(回答排序。

)师:(出示正确排序。

)师:第二小题,分别写了,一起回答。

生:(回答。

)师:先来看第一自然段,描写桃林之美的句子,你勾画的是哪一句。

(抽学生。

)生:(读勾画的句子。

)师:找得很准,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句话得理解。

好,你来。

生:(说句子的意思)师:(出示意思)这个句子中,我们需留意省略的内容。

那么这个句子写出了桃林的那些特点呢?“夹岸数百步”表明桃林延伸地很……生:长。

师:“中无杂树呢?”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各种回答)师:我们把这归纳为“纯”。

描写花的是哪个字?生:落英缤纷。

师:我们把这概括为“艳”。

因此,桃林之美:美在:长、纯、艳。

那么,桃花源的美又美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跟随着渔人的足迹,一起去看一看。

先来看第一句。

(抽学生读)生:(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师:把它翻译出来。

生:翻译。

师:渔人接下来又做了什么?一起读下一个句子。

生:便舍船,从口入。

师:什么样的口呢?生: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板书课题、作者)。

课下有同学问,老师啊,桃花源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生杂说:是虚构的。

师:作者虚构的桃花源有怎样的魅力令古今中外的游客痴迷地探寻?他为什么虚构这个桃花源?从大家给我的问题纸条上看出,这些都是同学们想迫切了解的。

这节课我们师生也来一次探寻,深入了解桃花源究竟是怎样的所在?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你认为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细细读书,在文中找依据。

师:看你微笑地望着老师,你来回答吧。

生:我认为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隔绝的闭塞的地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另外,渔人出来之前,桃源人还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师:是啊,他们从秦到东晋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了近600年了,仍然不愿与外界沟通,你看书很细致哦。

生:我认为桃花源是个美好快乐安宁的地方。

师:喔,你一下说出了这么多。

请分别说一说理由。

生:因为这里的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树竹子,环境优美,这里的房屋整齐,没有出现倒塌,说明不是破败景象,而是生:我补充,其中往来种作,从中看不出忙碌,我看出的是悠闲。

师:你的语感很好哇,这里的劳动是轻松的,而不是被迫的,把劳动当作享受,体现出一种精神的愉悦,你很了不起! 生:我认为桃花源里的人都非常热情好客。

师:哦,你有了新的发现,看到了桃源的人情。

生:渔人来到后,他们立刻请他回家,并且还用酒饭招待他,后面还有人各复延至其家。

他们都很热情。

师:对,一个陌生人的到来,他们都这样倾其所有,拿出最高质量的盛宴款待他,何况是他们自己人呢?这里的人多么真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么友好融洽!生:我认为这里还是个富裕的地方。

师:你怎么看出的富裕呢?生:因为他们有酒有肉,客人来了设酒杀鸡作食,开宴会。

师:精细的地方被你发现了!细读推想才会有收获。

师:大家再推测一下,他们有了收入是否缴税?生:不缴。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21863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21863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师:在中国,素有“山川以人而胜”的传统。

所谓“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

陶渊明作了《桃花源记》以后,桃源仙境忽名声大噪。

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涉足山溪,探寻灵秘。

今天我们就要与东晋大文豪一览桃源仙境。

在阅读文章之前,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做一个小练习。

谁愿意一试?(生小声议论:不知道老师会出什么题目考大家?)师:不用紧张,老师出的题目是: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生有十几人举手)师:请蔡飞飞,杨辉恒,任雪妍三位同学上台来。

(生三人分别写了题目,台下有议论声。

)师:好,这三位同学都写完了。

请大家看,题目写对了的同学是哪几位?生齐说:蔡飞飞,杨辉恒的写对了。

任雪妍的错在把“源”写成“园”。

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把“源”写成“花园”的“园”呢?老师打出幻灯片1,幻灯片1为课文题目)(生沉默,表示不解。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师:这样吧。

我们先看文章的一、二两段,看能否找出答案?(生纷纷仔细阅读一、二段。

2分钟后,有一位学生举手。

)师:好。

请杨志深同学来回答。

生:“林尽水源”的“源”与题目有关。

师:能否具体点?生(想了想):应该与水有关吧,指水的源头。

师:很好,请坐下。

桃花源的“源”字的偏旁是“シ”,与水有关,从文章一、二段看得出,“桃花源”里写水的句子有“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从而可看出桃花源是水流的尽头、源头,在比较隐秘的地方。

所以不仅仅是指“桃花园子”。

以后要注意,不要再写错了。

接下来请大家把一、二段朗读一次。

(生读完后,老师放出幻灯片2,叫一生读幻灯片上的作者简介。

)生大声读:陶渊明,东晋人。

名潜,字元亮。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他曾做过小官,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后弃官回乡过起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师:读的很好,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以后有机会成为播音员。

(生窃笑)请大家注意,前人有姓名外,还取名、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字,甚至还有号。

《桃花源记》复习课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复习课课堂实录

【课题】《桃花源记》复习课课堂实录【任教学科】语文八上【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能自行查找试题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争取美好生活的的能力。

【重点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能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查找试题规律,明确文言文词句的复习重点。

【板书设计】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归纳(一)古今异义词(二)一词多义(三)意思相同的字词【教学设计】一自学师:今天早读我们背诵了《桃花源记》,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背诵成果?好,杜华林请你来背第一段。

生: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芳草鲜美。

学生笑。

师:平时背书都挺好的今天紧张了?学生笑。

生:纠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师:还有谁?嗯许多多同学请你来背第三段。

生: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师:我们这一节课的自学目标是1、把课文读一遍,翻译一遍。

2、复习课文《桃花源记》的有关内容并探究本课考点。

3、找出与《桃花源记》有共同点的文章,对比阅读并仿照中考题的形式拟题。

3、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有意见不一致的,经过讨论,尽量达成共识。

二、互动师:《桃花源记》的文体是什么?生:记师补充: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师:请同学们简介作者生:陶渊明,东晋诗人。

师补充:我们还将学习他的诗文《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师:在中国,素有“山川以人而胜”的传统。

所谓“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

陶渊明作了《桃花源记》以后,桃源仙境忽名声大噪。

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涉足山溪,探寻灵秘。

今天我们就要与东晋大文豪一览桃源仙境。

在阅读文章之前,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做一个小练习。

谁愿意一试?(生小声议论:不知道老师会出什么题目考大家?)师:不用紧张,老师出的题目是: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生有十几人举手)师:请蔡飞飞,杨辉恒,任雪妍三位同学上台来。

(生三人分别写了题目,台下有议论声。

)师:好,这三位同学都写完了。

请大家看,题目写对了的同学是哪几位?生齐说:蔡飞飞,杨辉恒的写对了。

任雪妍的错在把“源”写成“园”。

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把“源”写成“花园”的“园”呢?老师打出幻灯片1,幻灯片1为课文题目)(生沉默,表示不解。

)1师:这样吧。

我们先看文章的一、二两段,看能否找出答案?(生纷纷仔细阅读一、二段。

2分钟后,有一位学生举手。

)师:好。

请杨志深同学来回答。

生:“林尽水源”的“源”与题目有关。

师:能否具体点?生(想了想):应该与水有关吧,指水的源头。

师:很好,请坐下。

桃花源的“源”字的偏旁是“シ”,与水有关,从文章一、二段看得出,“桃花源”里写水的句子有“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从而可看出桃花源是水流的尽头、源头,在比较隐秘的地方。

所以不仅仅是指“桃花园子”。

以后要注意,不要再写错了。

接下来请大家把一、二段朗读一次。

(生读完后,老师放出幻灯片2,叫一生读幻灯片上的作者简介。

)生大声读:陶渊明,东晋人。

名潜,字元亮。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他曾做过小官,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后弃官回乡过起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师:读的很好,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以后有机会成为播音员。

(生窃笑)请大家注意,前人有姓名外,还取名、2字,甚至还有号。

请大家从陶渊明取名、字来看,古人取名字有何特点?一生对古文颇喜爱,答:“渊”与“潜”都与水有关。

“明”与“亮”有关,都指明亮。

师:很好。

看来蔡飞飞真的是有心人,平时她看书就喜欢思考,知识面也广,我们应该学习她认真思考的精神。

古人取名、字、号往往是有关联的,不是随便取的。

下面请大家一边看课文,一边听朗读。

注意生字词、朗读的停顿和感情的把握。

(师放录音,学生看课文。

)(听完录音后。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

(生认真地朗读。

师巡视,了解朗读情况。

)(生读完)师:刚才大家读得挺认真的,还有没有字不懂读啊?有生举手:“豁、俨、邑”不懂读。

师:谁能帮他解答?生:第一个读“huò”。

第二个读“yǎn”,第三个读“yì”师:对了。

请坐下。

昨晚老师已叫大家预习了全文。

文意要求先疏通,不知道大家做了没有?生齐说:做了。

3师:很好。

那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老师随便挑原文几句话,请几位同学来翻译。

(抽了几个成绩大概在30名左右的学生)好,卢国豪,你来,请把“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译出来。

生:其中来来往往耕田种地的男男女女,穿着都像外人。

师:“外人”能否译得具体点?生思考片刻,照原文答: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师:有没有同学有异议?另一生答:应是指与渔人生活那个朝代不同的人。

(生纷纷赞许)师:不是有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课本的注解是错误的,在这里李小娜同学有认真思考,大家可要学习小娜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接下来请看第三段第5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谁来译?生几个人举手,由其中一位作答:其余人各自又请渔人到他们家作客,都拿出酒和食物。

师:好,译得很流利,请坐下。

看来大家对文章的翻译应该了解得很透了,学习态度都很认真,效果较好。

那接下来看看老师幻灯片上的问题。

(打出幻灯片3)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请从原文找出来。

(由学生阅读全文3分钟,3分钟后由学生作答。

)4一生说:在文章第一段:“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师说:这句话是写桃花源的什么美?生答:景色优美。

师:很好,请坐下。

大家先自由朗读第一段,应把景色优美读出来,在读中感受桃花源的迷人色彩。

(自由读完后)师:刚才老师看大家读得很专心,能从读中感受到景色美的同学举手。

(稍等片刻,有1生举手)好,许智宇你来给大家试范。

(该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师:刚才许智宇读得最好的地方在哪?生:“忽逢”读出偶然遇到奇境的味道,还有“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读出了诗人陶醉其中,赞叹讶异不已的味道。

师:卢咏芬对许智宇的朗读评点怎么样?(生齐声说很好。

)师:那我们大家齐来一次。

(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师:文中桃花源以景美吸引人之外,它的美还体现在哪些地方?(生举手人数有十多个)一生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师:这里写什么美?生:景美。

师:这里的景跟前面写的景有何不同?(生思考后答不出) 师提示:好,你先请坐,此处写到了人没有?一生恍悟答:前面写自然的景色美,这里写人在这里生活创造了景物美。

师:哦,发现了区别。

既然有人在此劳作,此处除写景美外,“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还体现了老少生活无忧无虑,怡然自得,那是什么美?生答:生活美。

师:很好,大家齐来读应把第二段写桃花源的生活美读出来,读出作者的向往之情。

(由生齐读第二段)师:桃花源除景美和生活美外,美还体现在哪?生齐答: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师:桃花源人热情好客体现在哪一段,能否找出来?(生多个人举手。

)师:好,黄贵发,你来。

生:体现在第三段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师:“要”读音是--6生齐答:yāo师:对了,作邀请讲,所以不读第四声,王贵发你要注意这个注音,请坐下,既然桃花源人都好客,那此处应是指什么美?生答:人美。

师:有没有更好的词概括?台下有一生小声答:人美。

师:人美好,还是人情美好?生答:人情美好点吧。

师:(老师打出幻灯片4)桃花源的美我们概括出了景美、生活美、人情美,这三个方面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去的地方呢?我们中国大山名川,风景美,人情美,生活美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桃花源让人魂牵梦绕,一千多年来,在中国诗人的心中,桃源仙境始终美好,让人向往呢?生思考后依然无人作答。

师提示:刚才我们在介绍陶渊明生活的背景时,大家有没有记住陶渊明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生:社会动荡不安,有战争。

师:那文章第三段有没有提到桃源人是为什么举家搬迁到这里来呢?生齐答:“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7师:那也就是为了躲避战乱而来此处了,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生:没有战争师:用战争好还是战乱好?一生答:战乱好,因为“战乱”指人们因社会动荡而无法安居乐业。

师:很好,请坐下,中国古代战争连连,人们确实无法过太平日子,所以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社会才是人们最想得到的,在战乱的年代,桃花源的宁静,便是历代人们所向往的。

接下来,请大家把第三段朗读一下,朗读时应该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比如“乃大惊”、“皆叹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由学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老师打出幻灯片5)师:请大家看幻灯片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欣然规往。

末果,寻病终”,作者写这些句子目的是什么?四人一小组讨论。

老师会请几位同学把你那组讨论的结果与大家分享或共同探讨。

(学生积极讨论,非常感兴趣,3分钟后)师:大家刚才讨论得蛮热烈的,不知结果如何?有哪组的同学先带头发言?(多名学生举手,师请其中一名学生答)生:我们认为桃花源的人不愿意外人打扰,破坏他们的8生活,比如渔人言而无信,带人来寻找,不怀好意,所以找不到。

另一生好像有异议,师:刚才这组同学有自己的见解很好,我们再看余海彬有何见解?生:我想去桃花源的人不一定个个都去破坏他们的生活,刘子骥是高尚的人,陶渊明为什么也不让他找到桃花源呢?师(赞许):余海彬看来对课文研究仔比较深,提的问题也挺有意思,那你认为陶渊明这样写有何用意?生:我想桃花源可能没有这个地方,我在网上查过武陵有个桃花源,但经考查并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我想文中的桃花源可能是陶渊明捏造出来的,因为陶渊明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所以他特向往,就捏造了文中的桃花源。

(生齐鼓掌表示赞同。

)师:余海彬同学的这种学习态度实在令人感动,看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真让余海彬也去-访芳踪了,余海彬也没找到真正的桃花源,但却找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打出幻灯片6》总结)这篇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实中有虚,以“不复得路”“未果”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似梦似真,这些都不过是陶渊明巧妙的安排,理想的寄托,美好的愿望而已,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的,桃花源让后人9津津乐道,可见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了。

接下来我们再把最后两段朗读一下,朗读时应注意读出找不到桃花源的那种遗憾的感情。

(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请一为学生范读。

)师:杨智深你来试读一下。

(生杨智深读。

)师:遗憾的感情从哪体现?生答:“遂迷,不复得路”和“后遂无问津者”。

师:那刚才杨智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没有?生有的答:还可以。

师:老师觉得杨智深已经把握了,接下来大家跟着音乐再把全文有感情朗读一次好吗?生:好。

(生跟着音乐自由朗读,读完后下课铃响。

)师: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这节课堂教学实录概括说有以下特点:抓点、带面、释词、究义。

教者开场就抓住“源”与“园”的区别,以此为起点,带出“世外桃源”有何特点这个“面”。

然后一线串珠,拧起了“景色美”、“人情美”、“环境美”(无战乱),这样一气贯通,自然分析至结尾。

释词究义完美结合,思维始终保持一种勃发的状态,是文言文教学比较好的设计。

1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点评者:吴泓)杨润清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