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练习题
《增广贤文》练习题及答案
《增广贤文》测试题(一)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40分)1.口说不如身逢,。
2.天时不如地利,。
3.百年成之不足,。
4.有意栽花花不发,。
5.,事久见人心。
6.,近山识鸟音。
7.,殃及池鱼。
8.,谬以千里。
9.河狭水激,。
10.人各有心,。
二、选择题(20分)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名言出自谁之口?()A. 杜甫B.白居易C.陆游D.苏轼2.“江中后浪催前浪”的下一句是()A.前浪死在沙滩上B.世上新人赶旧人C.江山代有才人出D.一代新人胜前人3.“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告诉我们要()A. 齐心协力B. 斤斤计较C. 珍惜时间D.坚持不懈4.与“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A.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B.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不愁无处下金钩”的上一句是()A.但有绿杨堪系马B.留得五湖明月在C.四海之内皆兄弟D.深山毕竟藏猛虎6.故事《将相和》中的“将”和“相”分别是()A. 张旭颜真卿B.廉颇蔺相如C. 张良狄仁杰D.曹操司马懿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与下面哪句话意思相近()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因风吹火,用力不多C.鹬蚌相争,渔翁得利8.“塞翁失马”的后半句是()A. 兵家常事B. 得过且过C.焉知祸福D.马失前蹄9.“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是指()A. 苏洵苏轼苏秦B. 苏洵苏轼苏辙C. 苏洵苏轼苏澈10.“若涉远必自迩”中“迩”的意思是()A. 近B. 进C. 远D.遐三、判断题(20分)(对的打“√”,错的打“×”)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著名哲学家荀子说的话。
()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这句话指人事关系接近,易于获得方便。
() 3.“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这句话意思是让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让子孙承受我们破坏环境带来的后患。
()4.“扫叶”和“踏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劳逸结合。
《孟子》练习题
《孟子》练习题一、选择题1. 孟子认为“仁”的本源是什么?A. 天性B. 教育C. 社会D. 经验2. 孟子提出“性善论”,其核心观点是什么?A. 人性本恶B. 人性本善C. 人性无善恶D. 人性善恶并存3. 孟子所提倡的“养气”是指什么?A. 培养勇气B. 培养浩然之气C. 培养智慧D. 培养财富4. 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A. 选拔人才B. 教育人才C. 培养领袖D. 选拔并教育人才5. 孟子在《梁惠王下》中提到的“舍我其谁”体现了什么精神?A. 自私B. 谦逊C. 担当D. 逃避二、填空题6. 孟子认为,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______也。
7.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8.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体现了孟子对______的重视。
9. 孟子在《滕文公上》中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人和”指的是______。
10. 孟子在《离娄上》中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体现了孟子的______精神。
三、简答题11. 简述孟子的“仁政”思想。
12. 孟子是如何论述“性善论”的?13. 孟子的“养气”思想有哪些具体内容?14. 孟子在《孟子》中是如何论述“义”与“利”的关系的?15. 孟子的“舍我其谁”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四、论述题16. 论述孟子的“仁义”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价值。
17. 分析孟子的“性善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启示。
18. 论述孟子的“养气”思想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意义。
19.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有何联系?20. 孟子的“舍我其谁”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21. 阅读以下案例:某公司领导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决,担心决策失误。
结合孟子的“舍我其谁”精神,分析该领导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决策方式。
22. 某地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忽视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ē)B. 公孙衍.(yǎn)拂.士(bì)曾.益(zēng)C. 拂.乱(fú)孙叔敖.(ào)妾.妇(qiè)D. 亲戚畔.之(pàn)域.民(yū)筋.骨.(jīn gǔ)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 戒之曰必敬必戒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C. 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D. 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B.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困于心,衡于虑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 一怒而诸侯惧D.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
《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C. “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管夷吾/举于/士B. 曾益/其所/不能C. 必/先苦/其心志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小题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B【小题4】C[解析]【小题1】A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其它几项改为: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小题2】C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天时不如地利练习题(附答案)
时不如地利》练习一、填空:1、孟子,名,时期的思想家。
本文选自《》。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文中用“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和“”的观点。
4、孟子用“”“”“”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的重要性。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7、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二、、解释加点字:1、地利..()()..不如人和2、七里之郭.()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5、委.而去.之()()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域.民不衣封疆之界()8、以天下之所顺.()9、·..之所畔.()()10、攻亲戚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1、环.而攻之()三、翻译句子: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3、/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选择题1.下列句中“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______—A.三里之城B.夫环而攻之C.七里之郭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以下不是判断句的一句句子是_____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是地利不如人和也'D.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A.对偶B.排比C.对比D.比喻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孟子和孔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由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炼。
其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进而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学法引导1、加强朗读训练,就本文而言,不仅要学生读准字音,断对句子,还应对文中的排比句进行反复诵读,以体会排比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正确辨析课文中疑难字、词、句的意义,加深对通假字、古今异义现象的认识,学习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3、找文章关键句(中心句),提高整体理解文章的能力,理解孟子在两篇短文中表明的思想观点。
4、两篇短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点,可采用比较阅读法阅读。
(三)审美鉴赏居安思危的警戒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本是战国时期讨论战争胜负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而也适用于政治。
直到今天,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仍然是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
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一切违背该法则的行为必将以失败告终。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也常被用来勉励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这一条条古训无不闪烁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民自我警戒、自我奋进的美的光芒。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二十三) [23 出师表](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二十三)[23 出师表](928)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1)以遗.陛下()先帝遗.诏()(2)行.阵和睦()性行.淑均()(3)职分.()天下三分.()(4)陟罚臧否.()不置可否.()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中道崩cú()bì()补阙漏wěi()自枉屈庶竭nú()钝以彰其jiù()sù()夜忧叹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2)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4)由是感.激.古义:今义:(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1)效{①讨贼兴复之效____________②不效,则治臣之罪_____________(2)所以{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_________②此臣所以报先帝____________(3)以{ ①以伤先帝之明____________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③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④愚以为宫中之事_____________(4)道{①中道崩殂____________②咨诹善道____________5.按要求填空。
(1)在文中,作者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 。
(2)文中表达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3)本文作者是 ,字 ,三国时蜀汉 家、 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 的一种文体。
6.学完《出师表》一课后,九年级(2)班开展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语段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丞相下联:(2)古今名人对诸葛亮和《出师表》有很多精彩的评论。
《天时不如地利》翻译和练习
【今语对释】孟子说:“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譬如有座)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小城,(敌人)包围攻打它却不能够胜利。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却没有胜利,这正是说明有利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
(又譬如,另有一座城池,)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的)武器和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士兵们抛弃了城池离开了它,这是说明有利的地理形势(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
所以说,不能用划定的边疆界线来限制人民(定居而不迁走),不能凭借山河的险要来巩固国防,不能凭借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建立威信。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缺少帮助达到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用全天下都顺从他的力量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得道的君子要么不战,若战,就一定会获得胜利。
”【阅读指南】1.孟子是儒家著名代表人物,其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本文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主张施“仁政”以统一天下。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
2.全篇结构紧密。
文章把“天时”“地利”、“地利”“人和”两两对比,交织立论,提出“天时不如地利”(第二段)“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的观点。
这部分内容紧紧扣住了第一段提出的论点。
第四段又紧接前面的“人和”加以申述,层层深入,蝉联直下,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3.本文在论证思路结构上,是层进关系。
“天时”、“地利”、“人和”逐层论述,不可颠倒。
专题03 课内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部编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之课内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翻译1.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父命.之________ 与民由.之________ 威武不能屈.________ 妾妇之道.________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 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 无违.夫子________ 往之女.家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6)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翻译句子。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翻译文言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10.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下面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随堂练习一、填空题1.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邹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有“______”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2)《孟子》是记录______________言行的著作,共______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宋代朱熹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2.直接性默写填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百里奚举于市。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理解性默写填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将“寡助”和“多助”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性默写填空。
《富贵不能淫》。
(1)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具备的道德操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阅读下⾯两个⽂⾔⽂语段,回答18~22题。
(15分)[甲] 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亲戚畔之;多助之⾄,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有不战,战必胜矣。
[⼄] 孟⼦⽈:“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斯得民矣。
得其⼼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之就下,兽之⾛圹④也。
”译⽂:孟⼦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失去⼈民,是由于失去了民⼼。
得天下有办法:得到⼈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民有办法,赢得民⼼,就能得到⼈民了;得民⼼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民向于仁,如同⽔往下⽅流、野兽奔向旷野⼀样。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已。
④圹(kuàng):原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分)(1)寡助之⾄(很少得到帮助到了极致)(2)亲戚畔之(亲戚背叛他)(3)所恶勿施尔也(百姓所讨厌的不去实⾏罢了)(4)兽之⾛圹(野兽⾛在⽥野⾥之⽆义)2. 甲⽂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写在下⾯,并加以翻译。
(3分)句⼦:民之归仁也,犹⽔之就下,兽之⾛圹④也翻译:百姓变得仁爱,就像⽔将要流下,野兽⾛在⽥野⾥(⼀样⾃然)3. 甲⽂说的“多助之⾄,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中有形象的描绘。
⼄⽂中的这个句⼦是:民之归仁也,犹⽔之就下,兽之⾛圹④也。
(2分)4. ⼄⽂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甲⽂的句⼦来解释就是: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也。
5. 甲⽂说“得道者多助”,⼄⽂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4分)答:不⼀样:前者为“正义” 后者为“⽅法”[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及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及练习题(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及练习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一、默写句子(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三),,,;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攻亲戚之所畔;故,。
”参考答案:(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选择题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后汉书·班彪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至12题。
(16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班彪①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
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
彪上书奏,帝纳之。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
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②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注释】①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②敷:铺叙。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七里之郭( ) (2)亲戚畔之( ) (3)师保多阙( ) (4)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 )10.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12.【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仁政和王道。
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
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
(3分)答案:(二) (16分) 9. (4分)外城 (2)畔同“叛”,背叛(3)阙同“缺”,缺点 (4) 做,担任 10.(2分) 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11. (7分) (1) “然而”“是”,各1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练习题.do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真题训练2004年四川省遂宁市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 《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附答案
22《孟子三章》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C.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
B.曾益其所不能。
C.行拂乱其所为。
D.衡于虑。
3.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A.丈夫之.冠也。
往之.女家。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D.居天下之.广居。
三里之.城。
4.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古义:今义:。
(2)丈夫..之冠也。
古义:今义:。
5. 翻译下列句子:(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阅读:(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序(2018南充中考试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豉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苦其心志苦: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不如地利》练习
一、填空:
1、孟子,名,时期的思想家。
本文选自《》。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文中用“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
“”和“”的观点。
4、孟子用“”“”“”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
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的重要性。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的
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得
道”的重要性。
7、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
二、、解释加点字:
1、地利
..()()
..不如人和
2、七里之郭.()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5、委.而去.之()()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域.民不衣封疆之界()
8、以天下之所顺.()
9、攻亲戚
..之所畔.()()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环.而攻之()
三、翻译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______
A.三里之城
B.夫环而攻之
C.七里之郭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以下不是判断句的一句句子是_____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A.对偶
B.排比
C.对比
D.比喻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孟子和孔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B.攻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小城却“不胜”,主要是因为“人不和”。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四个双重否定句形成排比,强调了“人和”对于战争的决定性作用。
D.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本文得出的结论是_____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
二、1、轲,战国《孟子》
2、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天时、地利、人和人和
5、排比地利不如人和
6、对比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解释加点字:
10、地利
..不如人和
..(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得人心,上下团结)
11、七里之郭.(指外城墙)
1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这是)
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指内城墙)(护城河)
14、委.而去.之(抛弃)(离开)
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16、域.民不衣封疆之界(限制)
17、天下顺.之(服从)
18、攻亲戚之所畔.(同“叛”,背叛)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建立威信)(兵器)
11、环.而攻之(围)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D )
环而攻之代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
寡助之至到
天下顺之代词
攻亲戚之所畔去独
五、翻译句子: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0、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的帮助就少。
2、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地势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只靠锐利的兵器。
3、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4、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作战的地形,有利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