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的心理学派,也称完形心理学派。
其创始人魏特曼、考夫卡和柯勒自1910年起密切合作,成为格式塔学派的核心。
他们于1921年创立了该学派的刊物《心理学研究》。
在20年代和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了许多支持者。
1912年,魏特曼发表了一篇题为《似动的实验研究》的论文,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始。
在格式塔学派创始以前,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对意识经验进行分析,将经验分解为单元或元素。
经验元素的相加构成复杂的经验。
格式塔学派则主张,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其组成部分来说明。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经验,单个刺激的相加并不能说明似动现象的发生。
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德语中Gestalt(格式塔)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
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觉经验服从于某些图形组织的规律。
这些规律也叫做格式塔原则,主要有图形和背景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完美图形原则等。
客观刺激容易按以上的规律被知觉成有意义的图。
在格式塔学派建立后的数十年里,其理论被应用到学习、问题解决、思维等其它领域。
格式塔学派认为,条件化的重复性学习是最低级的学习方法,学习是对关系的掌握。
在柯勒看来,关系的掌握即是理解过程。
一旦学习者知觉到特定情境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出新的经验,就会出现创造性的结果。
这种突然贯通的解决问题过程称为顿悟(insight)。
50年代前后,格式塔理论被推广到人格、社会及临床心理学领域里。
60年代,新兴的认知心理学吸取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某些观点,特别是格式塔心理学对思维研究的成果。
目前,格式塔学派在个别领域中仍相当有影响。
例如,在知觉研究中,格式塔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但是在当代心理学中,格式塔心理学已经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进行活动了。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铁钦纳把冯特心理学带到美国以后,根据冯特心理学的某些原理创建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或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家的任务在于分析意识的内容,查明意识的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八个:构造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机能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派及其主要观点。
㈠构造心理学派构造心理学堪称是科学心理学派的第一学派,其奠基人是冯特。
构造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经验,包含感觉.意象.情感三种状态。
感觉是知觉的要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构成的。
研究方法上,倡导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强调实验内省法。
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研究的意识经验是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对立的。
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的经验的观察的描述,因而该学派有被称为“元素主义”。
㈡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简称行为主义。
其根本的特点是排斥意识,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内省的方法研究主观的意识行为主义大致分为三个间断:(1) 早期的行为主义主张放弃意识而改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法。
其特征是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映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接学习,环境决定论。
(2)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与反映之间的中介变量,用语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主义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结实中介变量。
(3)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认为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看作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㈢皮亚杰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是西方心理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
他从生物角度出发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
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应该以来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这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的逻辑它勾画了一副完整的而动的认知发展蓝图,对而动思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倡导者是德国的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他们于192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许多支持者,使完形心理学派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完形心理学派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音译为格式塔,意译为“完形”,他们以此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
宣称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一、基本理论1.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完形心理学家虽然反对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但他们也承认“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完形心理学不否认意识,并且也宣称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
考夫卡认为,如果我们从行为开始而为意识和心去找一个位置,却要比我们从心或意识出发而为行为去找一个位置更加容易。
所以他主张要选择行为作为完形心理学的基石。
完形心理学从现象学的理论基础出发,主要是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为其研究对象的。
苛勒把直接经验和意识视为同义语,并主张用直接经验一词取代意识。
完形心理学认为,对直接经验的观察是一切科学的来源和基础。
所谓直接经验,指一个人直接感知到的知识经验。
它同物理世界有时是符合的,有时也不相符合。
苛勒把直接经验又分为两种:一是客观经验,指可共证的经验,即彼此可取的一致的客观经验,它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一是主观经验,指不可共证的经验,即别人不能直接经验的自我觉察和感受,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只研究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而心理学则既要研究主观经验又要研究客观经验。
心理学和物理学的这种区别,表现在物理学可以采用客观的研究法和量的测量,至于心理学则须满足于质的研究和推测。
所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就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相互印证,不能像华生行为主义那样漠视意识或经验的功能。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倡导者是德国的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他们于192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许多支持者,使完形心理学派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完形心理学派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音译为格式塔,意译为“完形”,他们以此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
宣称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一、基本理论1.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完形心理学家虽然反对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但他们也承认“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完形心理学不否认意识,并且也宣称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
考夫卡认为,如果我们从行为开始而为意识和心去找一个位置,却要比我们从心或意识出发而为行为去找一个位置更加容易。
所以他主张要选择行为作为完形心理学的基石。
完形心理学从现象学的理论基础出发,主要是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为其研究对象的。
苛勒把直接经验和意识视为同义语,并主张用直接经验一词取代意识。
完形心理学认为,对直接经验的观察是一切科学的来源和基础。
所谓直接经验,指一个人直接感知到的知识经验。
它同物理世界有时是符合的,有时也不相符合。
苛勒把直接经验又分为两种:一是客观经验,指可共证的经验,即彼此可取的一致的客观经验,它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一是主观经验,指不可共证的经验,即别人不能直接经验的自我觉察和感受,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只研究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而心理学则既要研究主观经验又要研究客观经验。
心理学和物理学的这种区别,表现在物理学可以采用客观的研究法和量的测量,至于心理学则须满足于质的研究和推测。
所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就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相互印证,不能像华生行为主义那样漠视意识或经验的功能。
格式塔 完型 心理学派代表人物
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 Kohler,1887年1月21日—1967年6月 11日),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 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他出生于爱沙尼亚雷弗尔,病逝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恩菲尔德。柯勒 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 学贡献奖。
柯勒的父母都是德国人,父亲是德语健身房教练,曾在1865年取得语 言学博士学位。他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柯勒6岁时全家迁居德国北部 的沃芬巴特尔,他在那里长大。除了对科学感兴趣之外,柯勒还喜欢音乐、 钢琴和户外运动。
1905-1906课程。此后两年在波恩大学,在埃德曼的指导下接受了实验心理学训 练。
感谢观看
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年4月15日~1943年10 月12日)是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奥匈帝国 时期的布拉格,去世于美国纽约州新罗谢尔。他早期学习法律和哲学,后 转学心理学,在屈尔佩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然后长期执教并从事 心理研究。1933年移居美国,受聘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
韦特海默一生著述不多,但他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 主张从直观上把握心理现象,并把整体结构的动态属性看作是心理学的本 质,认为应从整体到部分地理解心理现象。他还研究了神经活动和知觉的 关系、知觉和思维。
1880年4月15日,马科斯·韦特海默出生于奥匈帝国时的布拉格。他 的父亲威廉·韦特海默曾主管一所私立商学院多年,母亲罗莎·韦特海默 是一个很有造诣的业余小提琴手。马科斯·韦特海默5岁开始在一个天主 教会初等文法学校接受教育,10岁时从该校毕业,进入诺伊施泰特高中学 习。在此期间,韦特海默开始对哲学产生兴趣。
完形心理学学派
完形心理学学派源自于1912 年,在德国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威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该学派强调心理学现象的整体性,认为心理现象的特性是神经系统内生理兴奋过程的全体反射,而具有动力的次序。
因此任何对视觉反应的讨论均应该保留心理现象的原来形状,尽量忠实而完备地观察其特色。
完形心理学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结构主义元素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为了要便于后续个案分析之参考有需要掌握此学重要理论。
「完形」一词来自德文Gestalt,与英文中的Form (形式)或shape(形状)并不完全相同,它较接近configuration (构形)一词的含义,「完形」所意指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加工后,异于原来的物理事实的形,而这些知觉加工过程是遵守一定的原则的,例如组织原则、分离法则、简化原则等。
因此,人的视知觉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物理的总和,而是一种经由心灵形构后的知觉对象,它也带有将事物完满化、完成的意思。
完形心理学家发现,人的视知觉在观看时,并不是被动的接收外在讯息的,在被理智思维掌握之前,感性材料就已经历了一连串的加工。
(一)似动现象视知觉的活动程序(一)视觉动线人的视觉移动方式就像是一种无形的线条游动,有时起伏不定,有时又快速急奔。
在人意识模糊的时候,眼睛的视线会产生无目地性的游动现象,但是在意识清楚时,视觉就会受到物体突出的特征而引导视线移动。
例如桌子前端的边缘横线、ㄇ形的门框、远山的棱线或书本闹钟的形状等。
当观看这些造形时会产生一种韵律或节奏,例如眼睛顺着远山棱线的起伏移动,会产生规律而顺畅的起伏运动。
但是看到破碎的锯齿状玻璃,会使人产生起伏不定的曲折感。
这些感觉是视知觉在环境中的游动而产生的,而不同事物特征会产生不同的视知觉游动方式。
安海姆认为这种视知觉游动现象就是人与事物的互动现象,但是首先视觉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捕捉事物突出的特征,才会存在着互动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gestalt psychology 别名完形心理学诞生时间1912年创立人韦特海默起源地德国代表人物考夫卡、苛勒社会背景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其哲学背景.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
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
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不像机能主义或行为主义那样明确地表示出它的性质。
综合上述两种涵义,它似乎意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但是,它不能译为“structure”(结构或构造)。
考夫卡曾指出:“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 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
”因此,考夫卡采用了E.B.铁钦纳(E.B.Titchener)对structure 的译文“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
所以,在我国,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
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
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psycho-physical field)和同型论(isomorphism)。
完形疗法(心理咨询学)
完形治疗法的人性观主要以存在哲学与现象学为基础。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由知觉者的立即体验而产生。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于整合一个人不时存在的内在冲突
[重新拥有]
个人曾经否定的部分,以及整合的过程需要逐步渐进,直到当事人坚强得足以继续自己的成长为止。而通过察觉,一个人可以作决断,并且因而生活得更有意义。
治疗者因此会向来访者指出不必如此自我鄙视。来访者因此可察觉到原来他们不自觉地自我设限,而使自己陷入一个迷惑的情境中。借助鼓励来访者试着将一些限定词例如,可能(maybe\possibly)、或许(perhaps)、我猜(I guess),以及我想(I suppose)等等去除掉可帮助当事人将原本模糊的讯息,转变成清晰或直接的陈述。
内化
指毫不排斥地接受别人的标准与理念,而不将其同化为与我们内心一致的想法。所接受的实际上与我们并不相容。当我们内化时,我们被动的去合并环境所提供的东西,而不花时间去弄清什么是我们想要或需要的。
投射
当产生投射行为时,我们将无法区分内在、外在世界的分际。那些与我形象不一致的人格属性,将不被承认是属于自己的,进而把他们归诸于别人身上。当看到别人具有某些人格特质时,拒绝承认自己也有。在逃避为自己的情感为自己本身负责的情况下,使我们自己也丧失了去主动改变自己的能力。
提问题
提问题具有使问话的人借机隐藏、有安全感及不被人知的作用因此完形治疗者常会要求当事人将问句改诚陈述句。借着鼓励其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当事人即开始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否定力量的言语
有些来访者常有陈述不实或隐藏陈述的现象,这便是他们用以否定个人力量的形式。当来访者说:[虽然我并不愿意活着像个牺牲者,但是我却无法去改变这种情况] 。在[但是]二字之后常是不承诺的词,同时也把句子的前半部的效果打了折扣。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下面是一篇格式塔心理学相关论文,仅供参考。
一、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中国传统译者理论颇受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和“中庸”思想的影响,意蕴深沉,汇聚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结晶和话语特征,彰显了爽口的理论魅力,就是中国传统译论之精华所在。
以“相像、化境”为代表的审美境界,其核心价值就是“美”,崇尚的就是译者主体在审美心理上的“知足不辱”、“佛家”,特别强调的就是译者主体的艺术修养,最终彰显的就是译者主体的直觉体悟和审美体验。
在对传统译论的评析和借鉴中,钱锺书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译学见解。
在《林纾的翻译》一文里钱锺书写道:“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就算入于‘化境’。
” 这种“化境”既要有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又要不拘泥于原文,是另一种语言相应而完美的表述。
正如罗新璋的评语,“钱公诸译,矜持尽化,语迹俱融,诚人化之笔”。
罗新璋总结出翻译理论历经了“案本一求信一神似一化境”四个阶段,他认为,“钱锺书提出的‘化境’,可视为是‘神似’的进一步,同时亦把翻译从美学的范畴推向艺术的极致。
”“‘化境说’也是中国古代诗论、画论、文论的古老命题,如刘勰的‘神与物游’、苏轼的‘身与物化’以及金圣叹的‘圣境’、‘神境’与‘化境’说”。
“化境”的文学翻译既是译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又是浑然天成的艺术极品,即“艺术造诣达到精妙的境界,可与造化媲美。
”“化”直接承自传统美学的“物化”概念,揭示了文学翻译艺术的本质,即原文的风格之美与译文艺术表现方法的一致性,有本体论意义。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斯金纳 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二)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完形疗法概述 ppt课件
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正确的接触方式不仅要考虑与环境接触的层次问题,而且
要注意最后状态的达成。
完形疗法概述
抗拒指的是形成防卫,而逃避以完全真实的方式来体验现 在。
自我防卫机制的存在也阻碍了个人坦诚行为的表现。 五种主要抗拒接触方式: 内化(intrijection) 投射(projection) 回射(retroflection) 解离(deflection) 混淆(confluence)。
完形疗法概述
现在发生了什么事?现在进行什么事? 当你坐在这里试图表达时,你体验到什么? 此刻你察觉到什么?你如何体验你的恐惧? 你如何试图从此刻中退却? [为什么]的问题将导致当事人不停地、顽固地去思索过去
从而助长他们抗拒去体验现在。
完形疗法概述
[将想象带到此地],试着再次体验先前所经验过的情感。 诸如:不仅要当事人谈论童年时期与父亲相处间不愉快的创痛,
完形疗法概述
指毫不排斥地接受别人的标准与理念,而不将其同化 为与我们内心一致的想法。
所接受的实际上与我们并不相容。
当我们内化时,我们被动的去合并环境所提供的东西, 而不花时间去弄清什么是我们想要或需要的。
完形疗法概述
当产生投射行为时,我们将无法区分内在、外在世界的分 际。
那些与我形象不一致的人格属性,将不被承认是属于自己 的,进而把他们归诸于别人身上。
当事人的基本目标是去察觉他们正体验到什么及自己 做些什么。
通过这种察觉达成自我了解,并得到足以修正自我的 知识,从而学习到如何对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负 责
完形疗法概述
完形治疗法的人性观主要以存在哲学与现象学为基础。
现代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派(完形审美心理学派)
现代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派(完形审美心理学派)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立及其历史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德籍美国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他在30年代从事电影理论的研究,著书立说,由于不满希特勒的统治,于1939年移居美国,从此转向对审美中的知觉进行研究。
他著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等,成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格式塔心理学是内容较为复杂,立论较为严整,在当今有着广泛影响的心理学的美学流派。
2、“格式塔”的含义与特征“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形”。
“完形”在格式塔审美心理学中具有特殊的含义。
“形”是指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一种意象组织和结构。
“完形”是指心理活动中“形”的整体性,这“形”的整体性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原有的,而是由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构建的结果。
完形具有三个特点:(1)整体性。
完形的整体性是现代科学系统论意义上的“整体性”。
其意义是:完形的整体性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比如对一首五言绝句的整体感受和理解,绝不是20个字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个意义远远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2)独立性。
即每一个完形一经形成,就具有了不为外界因素变更的相对独立性。
如人们欣赏过一首乐曲之后,无论再换用什么乐器演奏这首乐曲,都不会破坏、改变乐曲给人的整体心理感受。
(3)主客体的统一性。
即完形不是完全指客体本身的形式,而是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完形。
也就是说,完形是在人感知客体的基础上的大脑中形成的,是在知觉中呈现的。
所以,对完形的研究主要是对知觉的研究。
3、完形的特征完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点:(1)完形是一种力的样式。
(2)完形是自发地追求着一种平衡4、完形的两大原则(1)简化。
完形疗法
完形疗法一、何谓完形完形(Gestalt)是德国字,原意为形状、图形。
完形一词、源自一群研究知觉的德国心理学家,他们发现,人类对事物的知觉并非根据此事物的各个分离的片断,而是以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为单位。
因此,把各个部份或各个因素集合成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即为完形。
此外,就『形与景』的角度而言,能将目标物从周遭的背景环境中区辨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物上,明白的辨别出它与背景环境的界限,亦是形成『完形』,即形成『背景』与『形』的意思。
二、创始人Frits Perls完形治疗学派为 Perls 所创立,Perls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也是心理学历史上首次成功地把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思想、技术结合为一体的人,并由此创造出完形治疗。
Perls 特别重视『身体感觉』或『身体语言』,在这之前的心理治疗,语言是『形』,身体『背景』, Perls 恰恰相反,语言『景』,身体『形』,他认为语言意识性高,容易撒谎,身体却是潜意识的。
潜意识比意识更诚实,察觉『身体的感受或非语言的表现』,更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基于此完形治疗法主张放弃理性,去倾听身体的感觉。
完形治疗结合了东方禅宗思想和西方心理学思想,又称禅宗疗法,作为一门基础的治疗方法,其影响非常广泛。
尤其完形疗法强调的自我觉察,是心理咨询师和心灵成长爱好者的基础工具。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完形治疗-即格式塔疗法(Gestalt Therapy)是效果明显的一支学派,不论运用在个人自我成长、创伤治疗、人际关系的建立或是专业助人工作,都有令人称奇的功效。
作为现代心理治疗领域内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完形疗法影响了众多心理治疗学派及相关领域,如:NLP,家庭治疗,艺术治疗,萨提尔(SATIR),超个人心理学,舞蹈治疗,企业教练团体咨询等。
三、理论发展完形心理学由魏泰迈、库勒与考夫卡所创立,强调行为是有组织的统整的整体,而非特殊分离的部份,即构成整体的部份不能被分开的了解,这种行为的整体就是完形。
完形治疗定义、理论、方法和技巧
完形治疗定义、理论、方法和技巧一、何谓完形?完形(Gestalt)是德国字,原意为形状、图形。
完形一词、源自一群研究知觉的德国心理学家,他们发现,人类对事物的知觉并非根据此事物的各个分离的片断,而是以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为单位。
因此,把各个部份或各个因素集合成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即为完形。
此外,就『形与景』的角度而言,能将目标物从周遭的背景环境中区辨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物上,明白的辨别出它与背景环境的界限,亦是形成『完形』,即形成『背景』与『形』的意思。
Perls 曾对完形下过一个解释:『完成乃是一种形态,是构成某事物的个别部份的一种特定组织。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本质乃一整体,并以整体(或完形)感知世界,而不同事物也唯有以其组成之整体(或完形)方能被人类了解。
』二、Frits Perls完形治疗学派为 Perls 所创立,Perls 在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便是将弗罗伊德的心理的理论和身体的理论统整为一。
思想史上的地位Perls 为身心分离的传统思想谱下休止符,他认为身体与心理是整体的,若只是解开心理的封锁无济于事,因此完形治疗强调『身体的活动』。
例如: Perls 常问来谈者『你想做什么?』『我想吐痰、痛骂一顿』, Perls 会说『那就吐呀』。
当来谈者吐痰、谩骂、咬人时,Perls 认为即是一种治疗,因为把内心所想付诸实现,为生理层面的重新架构。
因此, Perls 在思想史上重要的一件事,即是他把身体带进治疗的领域里,这可说是对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心理主义之反动。
Perls 特别重视『身体感觉』或『身体语言』,在这之前的心理治疗,语言是『形』,身体『背景』,Perls 恰恰相反,语言『景』,身体『形』,他认为语言意识性高,容易撒谎,身体却是潜意识的。
潜意识比意识更诚实,察觉『身体的感受或非语言的表现』,更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基于此完形治疗法主张放弃理性,去倾听身体的感觉。
三、理论发展『完形治疗』理论乃 Perls 所创立,主要是奠基在完形心理学的理论上。
完形疗法学派简介
完形疗法学派简介完形治疗学派为Perls所创立,他将弗罗伊德的心理理论和身体理论统整为一,解释为:『完形乃是一种形态,是构成某事物的个别部份的一种特定组织。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本质乃一整体,并以整体(或完形)感知世界,而不同事物也唯有以其组成之整体(或完形)方能被人了解。
』Perls认为语言是『景』,身体为『形』,语言意识性高,容易撒谎,身体是潜意识的,潜意识比意识更诚实;察觉『身体的感受或非语言的表现』,更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完形治疗中,『觉察』、『责任』、『自由、选择』是很重要的三角关系,即察觉力愈强,自由的可能性愈大,而自己应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行为负责。
在人格发展的阶段中,孩子经由『承认』的历程发现自己,欣赏自己的存在,但由于父母的给予评价(赞许),使孩子开始压抑不被称赞的思想、情绪、行为,而转为附和他人,无法完全接受真实原有的自己而导致后续生活的诸种困境。
完形治疗强调接纳真实的原有自己,不去受到自己或他人的合理化、期待、判断、曲解所操纵,而以自己所想的、所要的、所感觉的为基础表现自我。
完形疗法被誉为是最适合东方人的心理治疗学派。
作为弗洛伊德学生的波尔斯在心理学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西方的心理学与东方的思想、技术结合为一体,创造出完形治疗。
完形治疗被认为是自我身心整合的强力技术,威力巨大。
波尔斯特别重视“身体感觉”或“身体语言”,完形主张放弃理性,去倾听身体的感觉。
因此,完形心理治疗又称禅宗疗法。
作为现代心理治疗领域内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完形疗法影响了众多心理治疗学派及相关领域,如:NLP,家庭治疗,艺术治疗,萨提亚(SATIR),超个人心理学,舞蹈治疗,企业教练团体咨询等。
一些完形技术,如:空椅子,绕圈子,预演,夸张等,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心理治疗和团体训练中。
自我觉察是完形治疗的核心。
从这个角度说,完形治疗是从事心理咨询实战的第一堂课程,是心理咨询技能的基石,是从事咨询人员的首要学习技能。
完型心理派名词解释
完型心理派名词解释
完型心理派(Gestalt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学派,起
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
它的核心理论是“完型”(Gestalt),该
词源自德语,意为“形态”或“结构”。
完型心理派的研究重点在
于整体性和结构性,强调人类心理活动的整体性质和组织方式。
完型心理派认为,人类的感知、认知和行为不能简单地通过将
其分解为各个独立的元素来理解,而是要将其视为整体,以及由这
些整体之间的关系和结构所决定。
这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完型原则,人类的感知和认知倾向于将感知对象组织成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元素。
我们倾向于将碎片化的感觉和经验整合为有意
义的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
2. 结构性,完型心理派认为,人类心理活动的组织结构对于理
解人类行为至关重要。
这种结构性可以是感知中的整体形状、认知
中的思维模式,或者情感中的整体体验。
3. 洞察力,完型心理派强调洞察力的重要性。
洞察力是指对问
题的瞬间领悟或直觉性的理解。
它强调思维的非线性过程,认为人
类思维不仅仅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还包括对整体结构的洞察。
4. 环境适应,完型心理派认为,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是为了适应
环境而发展的。
我们的感知和认知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
的行为也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展开的。
总而言之,完型心理派强调整体性、结构性和洞察力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心理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完型心
理派对于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心理咨询师考试: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
格式塔学派是西⽅现代⼼理学的主要流派之⼀,19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
1912年,M.韦特海默发表了论⽂《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学派的兴起。
M.韦特海默的似动实验以考夫卡、苛勒做为被试,韦特海默使⽤速⽰器,通过两条细缝投射出两条光线,⼀条垂直,另⼀条和垂直线成20或30度⾓。
如果先通过⼀条细缝显⽰出光线,然后显⽰另⼀条光线,在两条光线之间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那么被试者就看到两条相继出现的光线。
如果两条光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被试者就看到两条连续的光线。
可是,在两条光线之间有⼀最适宜的时间间隔(约60毫秒),被试者看到光线从⼀处向另⼀处移动,⽽且⼜移动回去。
这就是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的⼀个明显例⼦。
收藏⼼理咨询师站! 格式塔学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为主义的S—R公式,反对对任何⼼理现象进⾏元素分析。
这对于揭发⼼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起到⼀定的作⽤。
该学派主张⼼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进⾏了⼤量的实验研究⼯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如似动现象的发⽣、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
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陷⼊唯⼼主义先验论的境地。
格式塔学派代表⼈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勒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表人:1. Gestalt 格式塔,部份的总和不等于整体。
2. 代表人物是F. Pals(培尔斯 1893-1970),1952成立完形机构,强调统整观念、未竟事业。
二、评论:(一)优点:运用相当活泼,唤起无助案主的希望。
(二)缺点:忽略思考及人格特质。
前言及代表人物:完形治疗法是由十九世纪流行的存在主义与完形心理学导出的一派心理治疗法。
存在主义注重人如何去经验(Experience)自己当前的存在,而完形心理学讨论人如何去“知觉(Awareness)“本身目前的存在,并认为“行为仍有组织的、统整的整体,而非特殊分离的部份“。
完形治疗的始祖皮尔斯(Frederick S. Perls,1893-1970)取其精义以为:“有机体是一整体,具有统整的功能,身体、心理及心灵是同时存在的。
“并兼采各种心理理论。
完行至疗法为存在治疗的一种形式,强调人人皆须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肩负起自我成长的责任。
它的基本假设是:人人都可有效地处理生活上的问题,谘商员(Therapist) ,只是协助当事人增进其自我知觉,自我感受(Feeling)与自我体验(Experience)现在的情况。
此外,完形治疗法并从二分法来说明个体的知觉;健康的人其经验必能形成一有意义的整体,而不适应或失常的行为仍是心理历程中极端(Polarization)现象的表现,要解决该问题,需将极端或不和谐因素加以揭露,再经由面对是时与自我开放的过程,达到改变个人行为的目的。
波尔斯于一八九三年八月八日生于柏林一中低阶层的犹太家庭。
波尔斯早年在德国开始其生涯,于一九一六年得到了精神病学方面的医学学位(M.D.),同年加入德军。
战后于一九二九年在法兰克福(Frankfurt)的古德斯坦脑伤士兵机构与古德斯坦(Kurt Goldstein)一起工作,在这里他开始认识把人视为整体而非各个发挥功能的部份的总和之重要,此外他在一九二一年得到Friedrich Wilhelm大学的硕士学位,后来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先后在Berlin、Frankfurt和 Vienna等地接受心理分析训练,因此仍从事心理分析工作。
一九三五年移民南非,并在南非成立非精神分析研究所,一直到一九四六年他来到美国,同时设立了私人诊所开始执业。
波尔斯定居美国后,于一九五二年在纽约创设完形治疗机构,随后也载克利夫兰(Gleveland)及哥伦比亚成立完形治疗机构,推广完形治疗的理论。
晚年则致力于将完形治疗的原理应用到教育方面,并与Carl Rogers、Abrabam Maslow致力于人文心理学方面的发展,其治疗的主要技巧仍是促使当事人去处理其心理与生理行为相互矛盾的部份,因此也使得他毁誉参半,而其著名的完形格言“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事“,也正反映了六○年代到七○年代的美国大众文化,波尔斯亦成为当时个人成长运动的化身,而于一九七○年三月十四日逝世,享年七十六岁。
<二>学理:人生观(View of human nature):完形治疗对于人性的看法是基于存在哲学与现象学,特别强调知觉的扩展(Expanding Awareness)、责任的担负(Accepting Personal Responsibility),及全人的统整 (Unify of the Person)等观念。
该派认为人人皆有能力如一统整全人般地生活,且肩负自己的责任。
其对人性的看法,可概括为如下几个要点:人是一整体的组织,由许多互相关联的部份组成,如:思想、感觉、知觉、情绪等,其中任何一部份皆无法独立于整体之外而获得了解,换言之,强调人的统整性。
人本身属于其周遭环境的一部份,离却环境则无法了解。
人的本性是非善非恶的,导之向善,则善;导之向恶,则恶。
反对决定论、宿命论。
心理分析论者以为人的人格智力等奠基于早期生活,决定于婴幼儿期,然完形论者认为只要能促进其自我知觉,“改变“不是不可能的。
人是主动的行为者而非被动的反应者。
完形论主张谘商员立于协助立场来帮助当事人,接受了刺激,当事人应自行决定反应的形式,而不单是机械反应。
人具有潜能和自我知觉的能力。
一般而言,普通人最多仅能发挥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的潜能,但若在统整的情况下,则能发挥更多的潜能,且仅有在统整的状态下,人才能自困扰中解脱。
人经由自觉(Self-awareness)来选择反应的形式,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故完形论强调“自我知觉“及“责任担负“。
人所能经验的只有“现在“,对于过去和未来只能借着回忆和期望,在现在经验到。
现在观(The now):完形治疗是一植基于现象学与存在思想的心理治疗学派,由波尔斯与其夫人Laura在一九四○年代创立,后来由许多学者发展而成的。
在其创设过程中,主要受到五种传统的影响:心理分析、 Reich的性格分析(character analysis)、存在哲学、完形心理学及东方宗教等方面。
其理论架构,基本上乃是现象学与存在思想的组合,因此完形治疗的基本方法也是现象的和对话式的,着重在此时此地经验的澄清及自我察觉能力的提升,而察觉乃是一种经验,是和自己存在的接触,因此波尔斯认为此时此刻=经验=察觉=真实,对此时此刻的察觉亦即是完形治疗的最重要方法与目标,大部分完形治疗的技术都是为增进个人的察觉能力而设。
在完行至疗法中有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别略述如下:此时此地:Perls认为逝者已矣,来者未可知,唯有“现在“才是最真确、最重要。
谘商员须经由与当事人的谈话中来引导当事人去经验“现在“,引发当事人对现在的知觉;谘商员不问“为什么“(Why?)而问“如何“(How?)和“是什么“(What?),然完形治疗学者并非对过去完全不感兴趣,“过去“ 若显著地影响到个人现在的情况时,谘商员须将“过去“ 引发到现在,使其再度发生,由当事人直接面对“过去“、经验“过去“,而经验的方式有许多种,待“治疗技巧“ 的地方再详以说明。
未完成的工作(Unfinished Business):未完成的工作系指未经表达,但却明显地堡留在记忆中的感觉,诸如:愤怒、悲伤、罪恶感、怨恨、焦虑、痛苦等;这些感觉并未被完全地知觉和经验,但一旦介入当事人现在的生活时,会阻碍当事人与外界的沟通和接触,这些未完成的工作会持续存在着,直到当事人把它处理掉。
如未完成工作累积过多,当事人会发生偏差或失常的行为,如心神不宁,强迫性行为,过分拘泥,压抑了人的能力和自我摧残,而不能对“现在“有充分的意识。
但也因为未完成工作之存在,促使个人努力设法去完成它。
人际关系的联合:完形论主张协助当事人时,不用刻意去搜集过去的资料,若遇有使当事人现在痛苦的“过去“,则主张联合各有关系的人重行演出,使过去重现,让当事人在对话或扮演中重新自觉。
用在完形治疗中之完形心理学概念:. 人有追求封锁完整的倾向。
. 人依当前的需要组成完形。
. 人的行为是整体性的,整体大于部份的总和。
. 人的行为要从其生活整体的内涵去了解。
. 人透过形与景(figure/ground)的原则,来经验其所处的世界。
自我调节:所有的生物皆会自动地补充其所需之不足,也会排除所需之过量,有机体无时不致力于调节内在的平衡,即homeostasis。
自我察觉:完形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个体与其环境无法分离,个体可视为是一个“环境中的自我“,亦即要个体行为有效,他必须对自己与周遭环境有充分的自我察觉(self-awareness)。
其目的,在于协助当事人能提高其自我察觉能力,并与环境做良好的接触,以经验其内在的冲突,统整其人格的分歧与对立,处理僵局(impass),进而完成未完成的事,使当事人能从对环境支持的依赖而内向寻求自我支持,以达人格的成熟与负责的态度。
<三>谘商技巧:在这里我们先探讨治疗的目标,在探讨其过程,而其包括谘商员的角色与功能、当事人的经验,及治疗目标和其过程的关系。
治疗目标:完行治疗法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目标:激发当事人由外在环境的支持进入自我的支持,即由人助而自助:Perls以为治疗的目标在“使当事人发现自我的能力,不再依赖他人,而且这种自我能力远超过自己所想象的。
“这可以说是完形治疗最基本的目标。
帮助当事人过更充实、更完美的生活: Perls相信一般人仅发挥其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的潜能,这观念和“存在---人文学派“学者马斯洛(Maslow)的看法事相一致的。
马氏认为“我们有固定的生活型态,我们一再扮演相同的角色,很少去求创新和突破。
“言下之意,人极少动脑筋去寻求改变,求创新。
而潜能更进一层地发挥,可使我们生活态度日新,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
自我知觉的获得:自我知觉是人格改变的工具。
人有了自觉能力,才能面对与接受为自己所否定的部份,并真实地经验存在,使未完成工作重现,藉完形治疗方法加以处理。
协助当事人达成个人的人格统整:个人人格的统整与成熟,是一永无休止的历程。
当事人由于自我印象的影响,造成人格分裂,无法尽己之才、满足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即自我实现。
一健全人格的主要特质在能自我调适含自我约束。
完形治疗的目标即在撇除自我印象的影响,提高当事人自觉能力,协调本身内、外在中两极化的知觉,使未完成的工作不再干扰现在,而达到人格统整的最大目的。
帮助个人找到自我中心:皮尔斯认为我们生活在一社会中,故我们的人格式敏感而激动的。
“若我们能找到自我中心,就不再感到不适应。
“况且每个人都愿消除病态,为追求心理健康而奋斗。
治疗过程:完形治疗的四个阶段:建立关系:谘商员和当事人的关系是决定治疗成败的重要关键,因此在这一阶段应注意下列几个事项,以促进建立良好的关系:. 提供舒适的环境、轻松的气氛。
. 对话时采用通俗的语句,避免拐弯抹角及过分含蓄。
. 谘商员直接和当事人接触,不必以心理测验为媒介,期能充分了解当事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使当事人先做身体检查,以却信有心因性的生理反应。
当事人呈现问题:当事人事前来求助的,因此,通常会围绕困扰的问题打转。
此类问题的特征是:具有两极性,一为牺牲者,一为压迫者,而当事人常自认处于牺牲者的地位。
谘商员确认问题:当问题呈现时,谘商员要能分辨出问题症结所在,特别是在当事人“声东击西“时,问题的确认更是攸关谘商成效,因此,谘商员在做判断时,该依据以下两个原则:. 从一般性集中到特殊性。
. 由过去或未来集中到当前状态。
谘商员处理问题:谘商员使用各种谘商方法,将当事人对立的元素呈现其前,使其由自觉、欣赏、接受,渐而将其融合统整于人格中。
谘商员的角色及功能:Perls认为治疗者所扮演的角色,即是提供者和协助者;提供一种谘商气氛,使当事人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需要,学习完全使用自觉能力,和体验自我成长;并协助当事人提高对现在的自我意识能力,而促进当事人意识能力最好的工具是谘商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