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第一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1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平面图形。
1.2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常见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和举例说明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
利用图形卡片和实物模型,进行分类和识别的练习。
1.4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分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二章:图形的性质与变换2.1 学习目标:学习和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能够运用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展示图形的变换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换规律。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解决。
2.4 教学活动:利用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展示图形的变换过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变换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三章:立体图形的认识3.1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立体图形。
3.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常见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和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利用立体图形模型和图片,进行分类和识别的练习。
3.4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触摸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学生分组进行立体图形分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立体图形的性质与变换4.1 学习目标:学习和掌握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立体软件或实物模型,展示立体图形的变换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换规律。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解决。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基本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几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倾听、表达、讨论、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基本几何图形(1)学习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会用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大小、位置、形状等。
2. 第二课时:几何图形的绘制(1)学习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
(2)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画法步骤。
3. 第三课时: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1)学习几何图形的拼接方法,了解拼接后的图形特征。
(2)尝试几何图形的创意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第四课时:解决实际问题(1)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5. 第五课时:欣赏几何艺术(1)欣赏各种几何艺术作品,感受几何图形的魅力。
(2)尝试创作自己的几何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图形与几何》2. 教具:直尺、三角板、几何模型等3. 课件:几何图形的相关图片、动画等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基本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创作出有创意的几何艺术作品。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直观教学,利用教具、模型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几何审美情趣。
图形与几何教材分析
莲都区水东小学 包圣华
QQ:810520768
2013年3月22日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这部分内容叫做“ 空间与图形”,现在课程标准把它称作为“图 形与几何” 。
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主 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 运动或变化;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图形的 位置等五个方面。
时 间 人 数
规 律
1
2 4
3
4
5
25
2
8 16 32
23 24
21 22
由上表得出结论: 每增加一分钟, 收到通知的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是 前一分钟收到通知的老师和同学总数的2倍。有几分钟, 总人数就是几个2连乘(2的几次方)。
案例二《循环赛》
师:如果在我们班要举行小足球赛。同学们平 均分成6个队:分别是a队、b队、c队、d队、 e队、f队,那么按照单循环赛的规则进行比赛, 谁来说说你们队该和哪些队进行比赛? 师:如果我们用不同颜色的圆点代表不同的 球队,6支队伍进行单循环赛共需要赛几场?
图形与几何五大方面内容
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测量; 图形的运动或变化; 图形的位置; 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第三学段为主)。
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
一、图形的认识
(一)认识物体的编排特点 (二)图形的认识内容分析
(三)认识平面图形的用途
(四)图形的认识教学建议
(一)认识物体的编排特点
现在的教材,在图形的认识当中,是先讲 立体,再讲平面,然后再回到立体。过去是按 点线面体的逻辑规律编排的。 先讲立体图形,要求直观认识,然后中间 一段是平面图形,最后再讲立体图形是正式认 识,还有讲它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等等。但 两次讲立体层次不同,第一次要求辨认,到第 二学段要求是认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推理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能够将这些现象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难点: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翻转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例,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和解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建筑物的布局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些图形的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难点:发现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图形的性质。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卡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的设计、房间布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吗?”“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操作验证。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判断出给定图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及变换。
2.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的证明,几何图形的变换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几何。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几何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授课(1)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讲解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讲解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3.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并标出相关性质和定理。
(2)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画图的经验和心得。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1.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如何判断两个几何图形是否相似?3.如何进行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变换?(1)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和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教学视频3.练习题库4.课后辅导资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基本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周长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测量、估算等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基本概念与性质1.1 点的特征与表示方法1.2 线的特征与表示方法1.3 面的特征与表示方法1.4 角的特征与表示方法第二章:三角形与四边形2.1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2.2 三角形的判定2.3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2.4 四边形的判定第三章:圆形与对称3.1 圆的定义与性质3.2 圆的画法3.3 圆的对称性3.4 圆的周长与面积第四章:图形的变换4.1 平移的性质4.2 旋转的性质4.3 轴对称的性质4.4 图形变换的应用第五章:几何问题解决5.1 面积的计算5.2 周长的计算5.3 实际问题与几何模型5.4 几何图形的估计与测量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学习态度。
五、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测量工具、画图工具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利用几何模型、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几何概念。
2.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如折叠、拼接、测量等,增强空间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路、解决问题。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5.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一、第一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1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线段的两端点,射线的起点和无限延伸性。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1.2 平行线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平行线的特点。
二、第二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2.1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
2.2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四边形的特点。
三、第三章:图形的运动和变换3.1 平移的性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平移的性质。
3.2 旋转的性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旋转的性质。
四、第四章:图形的测量4.1 线段的测量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线段的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理解线段的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测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测量来理解线段的长度的测量方法。
4.2 角度的测量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角度的测量方法。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
图形与几何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发现自己缺乏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图形与几何教案,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在设计教案之前,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在图形与几何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几何基本概念及其运用能力2.发现几何定理及证明方法3.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从教学重点出发逐一实现。
在图形与几何中,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点、线、面的性质和关系2.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方法3.四边形的性质及其证明方法4.圆的性质及其证明方法5.空间图形的性质及其展开图的构造方法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中的规律和性质。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或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对于几何学知识的探究热情。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例如平面图形的切割、折叠或组合,或者给学生如下问题:“如何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拼出圆形?”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一个圆形的特点——它可以由无数个等分的扇形拼接而成,进而切割出符合条件的正方形和三角形。
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对于几何知识更加的深入和理解。
2.知识讲授在知识讲授环节,我们需要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地阐述出来。
这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课件、教材等,通过图像展示的方式,将知识点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并适当连结到生活实际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探究“立体图形展开图”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课件或者活动板书,通过投影展示图形的展开图,并引导学生从展开图的构造和正面的几何特征入手,探究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图形与几何课程设计理念
图形与几何课程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应用。
2.四边形: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判定、四边形的应用。
3.圆:圆的性质、圆的判定、圆的应用。
4.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几何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如几何模型、尺规工具等,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图形与几何教案
图形与几何教案图形与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能够正确辨认并在生活中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判断等方式来认识和描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思维敏捷、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正方形和长方形1. 自由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或物品是属于“正方形”的?有哪些是属于“长方形”的?2. 观察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3. 归纳总结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点,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周围环境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并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圆形和三角形1. 观察实例呈现一些圆形和三角形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2. 讨论比较引导学生讨论圆形和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比较它们的边数、角度以及形状特征。
3. 归纳总结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点,总结出圆形和三角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然后描述其特征。
五、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或拼图等手工活动,让学生切割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通过拼贴的方式制作图形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实例,讨论比较和归纳总结,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和性质。
通过应用练习,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并在生活中积极应用。
通过手工活动的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教学方法多样化,并结合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图形与几何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图形与几何》先锋小学曹茜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交流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特点和具体实施方法。
今天我就一年级教材“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的变化作个介绍:一、内容的变化1、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认识图形”降低了难度主要表现在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原来“认识图形”单元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以往主要是想体现“面”在“体”上,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了解。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二、对“图形和几何”内容的教学,教材的主要编排特点有: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设计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得到知识技能,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图形和几何”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教材已经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特别了解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而且教材中也编排了许多的课堂活动,这些直观因素教学中要充分加以挖掘。
比如“位置”单元教材第11页第3题,教材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用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2的第5、6题,题目素材的选择充分考虑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
另外教材对于“左右”和“认识图形”学习内容和难度的改变,就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组织科学的知识体系。
具体我们在单元教材分析中会详细介绍。
2、教材呈现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从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图形与几何》课程教案设计——让幼儿爱上数学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很多幼儿对数学课程产生了厌烦、无趣的感觉,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因此,如何设计一门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课程,让幼儿爱上数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图形与几何这门课程出发,为大家介绍一些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一、课程框架设计在设计数学课程时,一定要注重课程框架的设计。
通过一个清晰明了的课程框架,能够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在图形与几何这门课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程框架的设计。
1.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确定课程的目标。
目标需要明确、可行、具体、关键和可检测。
在图形与几何这门课程中,例如可以确定以下目标:(1)能够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2)掌握测量长度和角度的基本方法;(3)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似性、共形性、对称性等等。
这些目标的确定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整个学习过程的内容和方向,从而更加动地参与学习。
2.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需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与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
在图形与几何这门课程中,需要从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在平面几何方面,可以安排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础图形的学习;在立体几何方面,可以安排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和正方体等常见几何体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注意不要过于繁杂,要遵循难度递进的原则。
3.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图形与几何这门课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运用游戏玩具、模型等实物,让幼儿从触摸、硬币等方式中感性地认识几何图形;(2)让幼儿通过手摸、手绘、手工模仿的方式,自主练习几何图形的绘制;(3)通过图形拼贴、群体游戏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竞争力。
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够丰富课程、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设计在图形与几何这门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所述:1.平面几何——认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在开始学习几何图形之前,需要让幼儿通过感性体验、尺子的测量、分类等方式先学习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部分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部分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构成,分为三个方面:(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中,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如何贯彻落实新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适应终身需要的核心素养,下面我结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材内容及教学要求,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供大家参考与探讨。
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共三章: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既充分利用“三角形全等”去探究与发现新知,也为九年级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内容做好铺垫。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探索平移、旋转的性质,认识并欣赏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章将充分让学生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历程,欣赏数学美及实用价值。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实验等几何发现之旅,享受证明之美,同时也为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夯实基础与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等图形性质与判定的的过程,建立基本的几何概念,掌握基本的几何证明方法,形成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2、通过尺规作“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等直观操作的方法,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关系;3、理解轴对称、旋转、平移这三类基本的图形运动,知道三类运动的基本特征,会用坐标表达图形的变化,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4、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从几何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经历用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教学重点:1、探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等图形性质与判定,会应用性质与判定进行相关的证明或计算;2、从几何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经历用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 教学难点:1、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探究、理解与应用;2、学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第一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1 学习目标:(1) 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2) 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能够通过观察和绘制,探索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1.2 教学内容:(1) 介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绘制来探索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3) 练习识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
1.3 教学活动:(1) 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展示一些实际的平面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和折叠来探索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4) 进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认识2.1 学习目标:(1) 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2) 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能够通过观察和绘制,探索立体图形的对称性。
2.2 教学内容:(1) 介绍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绘制来探索立体图形的对称性。
(3) 练习识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立体图形。
2.3 教学活动:(1) 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展示一些实际立体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和折叠来探索立体图形的对称性。
(4) 进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立体图形。
第三章:图形的变换3.1 学习目标:(1) 能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
(2) 能够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进行作图。
3.2 教学内容:(1) 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的概念和性质。
(2) 练习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进行作图。
3.3 教学活动:(1) 引入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的概念,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描述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的性质。
(3) 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进行作图。
第四章:图形的测量与计算4.1 学习目标:(1) 能够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等属性。
《图形与几何》教案
《图形与几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及关系,能熟练的计算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和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运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方法,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习所学的图形知识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以及相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图形的认识一、知识回顾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让同学把把学过的图形列出来,并进行归类。
2、找同学回答以上图形它们之间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腰三角形长方形圆柱圆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立体图形二、讲授课程1、在PPT上放映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图片,让同学们讨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1)正方体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正方形;(2)长方体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图形?长方形;(3)圆柱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图形?上面跟底面是圆,侧面展开式是长方形;(4)圆锥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底面是圆,截是一个三角形;2、回顾两条直线平行跟垂直的概念。
(1)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直线a与直线b线平行。
(2)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a直线a与直线b线垂直。
3、角的复习(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3)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4)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5)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注意区分直线、平角、周角的不同,他们的表示方式。
以下各角分别是什么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4、图形的复习(1)三角形:由同一平面内,且不在同一直线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①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且底角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②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内角也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60°。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让学生爱上数学
【引言】数学是一门看似晦涩难懂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常常被认为是难以爱上的科目。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尽力让学生不仅仅只是看到数学的难点,更应该发现其中的美。
在这里,我将介绍一种课程设计——《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这个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图形与几何的讲解,让学生找到数学中神奇的美。
【内容】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图形与几何的美妙之处;(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理解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通过形状,角和线段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复杂数学的简单和美;(3)学习图形的相似性质及其应用;(4)研究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1)引入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哪些常见的图形和几何形状?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些形状吸引自己?从而进入讲解的主题。
(2)讲解在课程的第一部分,讲解基本图形(如:三角形、矩形等)的性质,并与学生讨论性质的奇妙之处,解释它的实质。
在第二部分,通过图形和几何的比较,让学生看到复杂数学的简单和美,组织学生讨论相似图形的相关性质。
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细节问题。
在第三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相似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计算距离和高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练习相似三角形的计算来巩固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扩展在结束课程前,鼓励学生运用知识点从周围的环境中体验几何的和谐美。
例如,运用相似性质来测量树木高度。
4. 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根据作业情况进行评分,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参与度评估:对学生在课程中的积极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3)考试评估: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基础知识的考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总结】《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是依托于美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美。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说明
……
案例:“图形与位置”内容结构
一年级上
前后、上下、左右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四年级上
东南西北 八个方向 任意方向
用方向与 路
距离确定 线
位置
图
二、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精心设计教 学活动,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教师 作为教材的使用者,首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 度的研读和理解,明确 “教材编写了什么”“教 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 么样的启示”,然后对教学内容作出选择,这样 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运用数学 知识。
——《课程标准(2011年版)》
学会系统梳理知识,正确把 握“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体系与 线索,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案例:用图式系统梳理知识
知识框架
整体把握
其他 版块
后续 课程
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2.从定性到定量 3.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 4.从直线型到圆 5.生活中抽象到应用于生活 6.从静态到动态
案例:“图形的认识”内容表格式梳 理
案例:表格式梳理知识
版块 年级
核心课程
备注说明
1、长度单位的认识 图 低年级 2、由体到面的认识
3、角的初步认识
形
1、线和角的认识、平
的
中年级
行和垂直概念 2、面的认识
认
3、图形的分类
1、长、正方体的认识
识
高年级
2、圆的认识 3、圆的周长
4、体积与容积的认识
整体把握·读懂教材·精心设计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教学设 计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朱德江
引子:从两个案例谈起 案例1:周长 案例2:直线的认识
图形与几何教材解读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建议第一部分说课标我主要从学段目标和课程内容两方面来说,课程内容在旧课标中叫内容标准。
一、学段目标《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目标确立为: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与旧课标中获得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相比,新课标对这方面的要求提升了。
二、课程内容:新课标把这一领域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运动在旧课标中叫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认识方面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几何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4、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5、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测量方面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结合实例理解周长,面积的含义。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
5、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图形的运动方面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旧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和轴对称图形,而新课标对这方面的要求看似降低了,实际上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出发的。
图形与位置方面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给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第二部分说教材我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及目的、内容结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教学设 计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朱德江
引子:从两个案例谈起 案例1:周长 案例2:直线的认识
一、整体把握“图形与几何” 的核心内容与教育价值
活动
“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
有哪些内容,这一领域的教育价值
是什么,写出几个你认为最重要的
(2)读懂习题的内容与层次。
2、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清教材重点难点, 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1)深究核心知识,理解数学本质,把握 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 (2)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把握知 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3)结合课程标准读教材,把握适当的教 学目标。 (4)结合研究学生读教材,把握教页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涉及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教材突出用观察、操作、想像、思考 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 运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度量等, 使学生体验更多的刻画现实世界和认 识图形的角度和工具。
案例:“图形与位置”内容结构
一年级上
前后、上下、左右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东南西北 八个方向 任意方向 用方向与 距离确定 位置
路 线 图
四年级上
二、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精心设计教 学活动,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教师 作为教材的使用者,首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 度的研读和理解,明确 “教材编写了什么”“教 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 么样的启示”,然后对教学内容作出选择,这样 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运用数学 知识。 读懂教材是备课的最基本环节,是理清教学 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 也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案例1:面积 案例2:三角形分类 案例3:圆的面积 案例4:图形之间的关系 案例5:确定位置
程标准(2011年版)》
学会系统梳理知识,正确把 握“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体系与 线索,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案例:用图式系统梳理知识
知识框架
整体把握
其他 版块 后续 课程
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2.从定性到定量 3.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 4.从直线型到圆 5.生活中抽象到应用于生活 6.从静态到动态
案例:“图形的认识”内容表格式梳 理
案例:表格式梳理知识
版块 年级 核心课程 备注说明 ……
图
形 的 认 识
1、长度单位的认识 低年级 2、由体到面的认识 3、角的初步认识 1、线和角的认识、平 行和垂直概念 中年级 2、面的认识 3、图形的分类 1、长、正方体的认识 2、圆的认识 高年级 3、圆的周长 4、体积与容积的认识
(一)读懂教材 1、通读教材,读懂教材,理清教学基本内 容,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1)读懂问题情境。 □读懂问题情境中呈现的信息及关系。 □读懂问题情境中体现的知识点以及知识背 后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读懂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了解教材呈现 的知识结构、呈现方式 □读懂问题情境中的提示语、留白
对图形与几何(几何)领域的核 心内容及思想的认识: 学习“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 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 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
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 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 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 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 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 画出图形等。
核心词;写出1个你最关心的话题。
时间:3分钟。
“图形与几何”的教育价值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 空间。 有助于学生发展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 形成创新意识 。 有助于学生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的发展 。
著名数学家M . 阿蒂亚指出:几何是 数学中这样的一个部分,其中视觉思维占 主导地位。……几何直觉仍是增进数学理 解力的很有效的途径,而且它可以使人增 加勇气,提高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