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词语讲解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3提高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家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3.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2.2课文中的难点语句解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2学生分享对邓稼先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2学生根据问题提示,梳理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语句。

3.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本。

4.2教师重点解析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5.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7.课后作业7.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2.教师讲解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提高了表达能力。

4.课后作业环节,加强了家校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邓稼先》2.多媒体课件3.网络资源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1、背景说明。 ⑴关于“两弹一星”。1999 年 9 月 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 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 位科技专家,并 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 星。 ⑵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是《邓稼先》。同学们知道邓稼先吗?他是我国著名 的核物理学家,改变了中国屈辱的历史,使原子弹、氢弹胜利爆炸,他为此做出了巨大贡 献。而这篇文章是他的好友杨振宁所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在杨振宁的心中,邓稼先 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背景介绍
表明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和忠诚之心。结尾处作者引用儿时学到的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 颂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既要学习邓稼先的伟大人格,也要学习他的科学精神、科学 态度,还要学习作者不拘一格的人性化的创作精神。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领悟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富有深刻内涵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爱国感 情;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中富有深刻内涵的语句,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一般特点,理解这篇传记在结构和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获得有用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三、教学难点:品读课文分析邓稼先形象。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一、导入新课:播放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视频导入新课,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

这样的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而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板书课题)”二、作者作品简介:邓稼先,(多媒体出示邓稼先画像);介绍作者(展示杨振宁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字词:(多媒体显示)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热泪盈眶鞠躬尽瘁彷徨邓稼先宰割元勋诞生开拓署名挚友奠基妇孺皆知孕育签字颤抖截然不同筹划殷红鲜红殷切鲜为人知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课邓稼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课邓稼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以及他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为实现我国的科技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写作手法,使学生领会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并学会运用类似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学难点
-对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如“身先士卒”的意义及其在课文中的运用。
-分析课文复杂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如叙述与抒情的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引导学生从邓稼先的事迹中提炼出其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特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培养准确、得体的表达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和崇高精神,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邓稼先精神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初中语文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三、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图片)显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邓稼先画像、杨振宁画像。

(针对三幅图作适当的介绍,突出邓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与邓稼先的关系。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3.检查预习,读准正音。

了解成语意思zǎi gē kě gē kěqì xiǎn wié rén zhī宰割可歌可泣鲜为人知chóu huà dāng zhī wǘ kuì fēng wáng bì lou筹划当之无愧锋芒毕露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二)课文写了邓稼先哪些事例?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学生找事例,谈看法。

总结:邓稼先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小我贡献大我……有毅力,精忠报国……邓稼先具有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纯”字代表的气质和品格的赞美。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与反思.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与反思.docx

1 •邓稼先一、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儿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这篇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來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

了解这些资料,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

建议结合“积累拓展”五,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对文本背景有所了解。

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适合作速读训练。

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二、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

4.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并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四、教学策略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导入。

民族的进步、历史的发展需要伟大的人物,今天,我们一起來了解一位•为我们的民族做111过伟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一一“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的突出事迹,一起来感受和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二)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怀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20世纪物理学大师,对物理学的贡献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另外,对于课程难点的处理,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和科研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通过阅读《邓稼先》,使学生掌握课文大意,理解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四字词语和成语。
-思想感情教育:通过邓稼先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努力奋斗的意愿。
4.阅读延伸,了解我国其他杰出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结合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让学生们了解邓稼先的成就对于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这样既能加深学生们对邓稼先的认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邓稼先事迹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பைடு நூலகம்否遇到过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人或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和精神内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案德育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知识点: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能力点: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教学设计】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阅读之间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深刻领会文章。

3、预习课文。

①解决生字词:可歌可泣当之无愧任人宰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翻译“吊古战场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维度】 1、知识与能力: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⑵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⑶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1 邓稼先合山市岭南民族初级中学莫文钊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

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参考示例: ①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

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②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

初中语文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_⼈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标1.掌握本⽂的⽣字⽣词,了解作者。

2.体会课⽂语⾔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理解课⽂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通过对⽐表现⼈物的写作⽅法三、教学过程:(⼀)设置情境,导⼊新课1.多媒体(图⽚)显⽰原⼦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邓稼先画像、杨振宁画像。

(针对三幅图作适当的介绍,突出邓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起⾛近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2.出⽰课件,引导学⽣了解作者及其与邓稼先的关系。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的好朋友。

⼀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3.检查预习,读准正⾳。

了解成语意思zǎi gē kě gē kěqì xiǎn wié rén zhī宰割可歌可泣鲜为⼈知chóu huà dāng zhī wǘ kuì fēng wáng bì lou筹划当之⽆愧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喻锐⽓和才⼲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妇⼥⼉童都知道。

马⾰裹⼫:⽤马⽪把⼫体包裹起来,指军⼈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后已:指⼩⼼谨慎,贡献出全部的⼒量。

速读课⽂,整体感知(⼆)课⽂写了邓稼先哪些事例?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学⽣找事例,谈看法。

总结:邓稼先是⼀个中国知识分⼦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当⽆名英雄,默默⽆闻地奋⽃了数⼗年。

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私的奉献精神。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知,直到他死后,⼈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鞠躬尽瘁死⽽后已……舍⼩我贡献⼤我……有毅⼒,精忠报国……邓稼先具有的忠厚平实、真诚坦⽩、从不骄⼈的“纯”字代表的⽓质和品格的赞美。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题邓稼先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

2.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邓稼先崇高的品格与超凡的能力。

4.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2.学习作者杨振宁,做一个对民族、对祖国、对朋友充满至情至爱的人。

二、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有改动。

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课前预习文体知识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读准字音宰割(zǎi)元勋(xūn)氢弹(qīnɡ)直肠癌(ái)奠基(diàn)妇孺皆知(rú)选聘(pìn)夐(xiònɡ)曛(xūn)铤(tǐnɡ)筹划(chóu)殷红(yān)挚友(zhì)彷徨(pánɡ huánɡ)辨清字形愧(kuì)惭愧摄(shè)摄影槐(huái)槐树慑(shè)威慑魁(kuí)魁梧镊(niè)镊子理解词语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课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课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课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掌握生字词,如“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等;学习作者通过对邓稼先的描述,展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邓稼先》,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贡献以及科学家精神。
-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等;以及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对课文的具体描述,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绘来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对于文章结构,教师可以采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将复杂的结构直观化,帮助学生把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课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2.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和掌握,如“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等。
-文章结构分析:对于文章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如何理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举例解释:
-对于难点词汇,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语境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或思维导图等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归纳邓稼先的品质。
-针对修辞手法,教师可以提供多个示例,让学生对比分析,并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学习效果。
2.教学难点
-难点词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专业词汇和成语,如“两弹一星”、“鞠躬尽瘁”,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邓稼先词语讲解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词语讲解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第一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课邓稼先课型
课时
新课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本节课字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德育、法制渗
透)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字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1.以图片和短视频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然后由学生造句。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月日总第课时《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一位为中国的强大作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

2.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学设计常州市新北区浦河实验学校言菊香[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领悟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富有深刻内涵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爱国感情;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品读文章中富有深刻内涵的语句,体会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一般特点,理解这篇传记在结构和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才高八斗的文学家,也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科学家,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曾被授予“两弹一星”的荣誉称号。

他是_______?二、走近邓稼先1、用一段话简要概括他的一生。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2、用一个字个性评价他的为人。

——奇三、对话邓稼先1、邓稼先有“巨大贡献”,为何“鲜为人知”?——有着“巨大贡献”的邓稼先性格沉稳内敛,没有张扬丰功伟绩的内心需求;他长期扎根于艰苦的科研环境中,也没有被宣传的客观条件。

2、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正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才支持着邓稼先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学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却甘愿默默无闻。

四、揣摩邓稼先1、“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同学们,如果你是邓稼先,这时候你会有什么心情呢?——有因痛失同事与朋友的悲痛,更有决心。

因为只有核武器实验成功,才能告慰亡灵。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同学们,你们说,邓稼先的手会不会颤抖呢?——通过“颤抖”一词,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肩上泰山一般沉重的责任和科学家时时刻刻都要面临的挑战。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
邓稼先: 最不引人注意、平实、“纯”
总结: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4.对比表现手法答题格式:
通过......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找一找文章还有哪个地方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教师姓名
张爱蓉
单位名称
喀拉布拉镇中学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24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邓稼先》
难点名称
体会《邓稼先》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学生对这方面的作用较难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文学常识的内容掌握较少。学生对对比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的知识点把握不准确,在回答其作用时没有较规范的答题格式。
难点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对比表现手法的概念及的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什么是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有不同特征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学生细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内容,在文中划出表现邓稼先和奥本海默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语句,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课邓稼先
课型
课时
新课一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本节课字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德育、法制渗透)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本节课字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1.以图片和短视频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然后由学生造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