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宝!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中学生作文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中学生作文《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中学生作文1最近,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它反映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落后现状和代课教师的艰辛工作。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感人泪下的故事。
片中的女主人公魏敏芝教师因受老教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的故事。
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男学生。
片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一年级到六年级仅有28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承担。
可见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
更加可贵的是这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直到病倒了,还再三叮嘱代课教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多么尽业的教师。
尽心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反思。
在现代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我完美的前程努力,计划着自我的未来蓝图……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去花比别人艰辛几十倍的汗水,却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工资。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28多个学生。
小学读书机会那么少。
看着他们的教学环境,回想起我从小到大理解教育的学校,那种差距真的让我很不爽。
虽然我们的祖国比以前强大了,但仍然有很多地方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上学都上不了,这对山区的孩子来说是奢望。
所以,又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家乡,离开学校,踏上了打工挣钱的路。
因为老教师最终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教师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
看着她为了能买上乘车去城里的车票,和学生们一齐去为砖厂搬砖挣钱时,一种心酸由然而生。
就因为贫穷,做什么事都会受到限制,连一张车票的钱,都要花上时间去努力挣来。
努力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
这并没有让代课教师打消找回辍学学生的念头。
她选择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间。
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2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我记得很早的时候就看过这部电影,我记得当时我看了很多遍,一开始觉得很好玩,孩子教孩子,孩子找孩子。
我从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也没听说过,很新鲜。
那段时间我的口头禅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再看《一个都不能少》已经事隔十年之久,今昔相比,感慨良多。
应该说我是通过这部电影认识的张艺谋导演,《一个都不能少》以纯真、朴实、自然的拍摄手法,带出现今中国山区的基础教育推行的实况和问题,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动容的气氛。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
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
高老师走的时候留下一句话:“这28个孩子我交给你,到我回来,一个都不能少”。
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尽她所能的来完成。
片中魏毓芝一次一次的去找村长,一次一次的被轰出来;魏毓芝围着村子追张慧科,为追回那个长跑的孩子,追汽车跑了好长时间;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
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
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斗志的心。
农村教育的警鸣钟敲醒了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关注教育事业。
给农村的孩子一个求学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片在蓝天下书写人生的天地。
我今年23岁,我比魏老师大,我应该向她学习。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教的孩子不大,我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我要跟他们沟通、交流,我要了解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希望被老师关注,希望被老师喜欢,如果我想让我的孩子“一个都不少”,我就要学习魏老师这种坚持、执着、尽职尽责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加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标题:《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在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乡村教师为了寻找失学的学生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这位年轻教师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她坚信“一个都不能少”,这种对于教育公平和每一个孩子的关注,让我深受感动。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充满了戏剧张力。
特别是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她的坚持与执着,让我看到了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
她对待学生的态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尊重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无论他们来自何方,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
同时,影片也揭示了中国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让我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他们的梦想。
总的来说,《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让我认识到了我们社会存在的问题。
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启示是深远的,我会将这种精神带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温暖。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程中都应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的春天。
而在这个春天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春天有足够的甘露为他们浇灌知识与快乐!这是我在20__年6月6日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时最深的体会。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孩子们在操场上升旗的情景。
孩子们升旗或敬礼的动作对于成人而言或许过于夸张,可以说让在场观看这部电影的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但是,影片中的孩子们自己却是很满足,很骄傲。
其实,在我们的笑声过后,我们或许还应该思考:现在的我们是否还会、还能像天真烂漫的孩子一样,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真正认认真真地去做一件事?我们是否还会为手中哪怕只有两罐汽水,但只要一人能有一口而高兴得手舞足蹈?也许,这两个问号是轻飘飘的,它很快就会在黎明时分连同夜的最后黑暗一起消融。
我们已不再是孩子,也就不会再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但是,不是孩子的我们还是可以在孩子的春天里用心呵护他们,用心珍爱他们的天真、尊重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任性、保护他们的权利……影片中的魏敏芝,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承担了照顾其他孩子的重担。
她总是喜欢坐在那个破旧的屋檐下,在同学们的怨恨声、吵闹声中安静地注视着沉默的空间里闪闪浮动的光粒子,一边坚定地守护着自己责任,一边力图确定“心”的坐标:自己到底是为挣得那50元钱,还是真正地爱上了这份差事。
她说:“班里一个都不能少。
”正因为这个对自己的承诺,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像风一样飞速追着汽车一直跑,一直跑,不在乎摔倒的疼痛感在自己的全身疯窜;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毅然决然在没钱坐车而被撵下客车,抛弃在马路上时坚持靠双腿,一步,一步向城里走去。
夕阳将她的身影拉扯得很长很长,长得像一条不断在蓝天中延伸的霞。
她到了广播站,贴了自己所写的寻人启示;她去了电视台,在大门口一个人一个人地问“您是不是台长?”;她吃别人剩下的东西;她睡在昏黄的路灯下……身旁的寻人启示一页又一页被晚风翻开,四处散去,最后在黎明中被清洁工人扫走……有时,我们会和魏敏芝一样,做事没有目的,只因一种责任。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记得曾看过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在电影中,高教师嘱咐代课教师魏敏芝说:“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办法让来上课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可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地方,还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年仅13岁的魏教师恪守着自我的承诺,想方设法最终让所有的孩子一个也没有少……看完了电影,我虽为魏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但也有些不以为然,当人们还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扰之中,是否理解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
之后,在课本上学习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其善也”。
才真正领悟到教育的含义。
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力量,更是改变人的命运和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在理解教育中,让人们获得知识,增长本事。
否则就如同无人过问的植物,难以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
教育对一个国家也同样到关重要,没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发展,经济就不能繁荣,社会也无法提高。
虽然,此刻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并且就我们国家自身来说,教育的发展也相当不平衡,经济落后的地区,很多孩子都无缘于学校,无缘于教育。
“一个也不能少”这个职责是多么的重大,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啊!为此,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们都应当珍惜自我的学习机会,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自觉理解教育,长大后真正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我的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让我们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完美的未来。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上周,教师利用晚自习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有个水泉小学,小学里仅有28个学生,学校的环境十分简陋,课桌椅都破烂不堪,教师和留校的女同学还得挤在一张床上。
男同学则是把几张课桌拼在一齐做床,所幸的是这些孩子都成长得健康可爱。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今天上午观看了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这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一个贫困山区学校里的故事。
他们的办学条件之艰苦让我们感到震撼。
相对水泉小学的破旧的教室、薄弱的、贫乏的教育资源,我们真是幸福,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
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
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
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
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
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
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一个也不能少》是张艺谋导的部反映农村教学情况的部电影。
说实话整部电影都是种凄凉的景色,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和那些华丽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却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刚开始便是种凄凉的景象,所谓的学校就只是间破旧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来的凳子组成了水泉乡水泉小学。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太好了。
高老师因生病不得不让读六年级的魏敏芝代课。
高老师对魏敏芝的要求是学生个也不能少。
小敏芝也深深记住了高老师的这要求。
上课是学生并不听话,吵吵闹闹,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确保个也不少。
我想或许为明知作为个老师并不够格,因为她并没有好好教导学生,但是我觉得她很有责任心,她牢牢记住了高老师的话‘个也不能少’。
或许到这里还不能体现,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将这点深深体现出来。
张慧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是有天他“不见”了。
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贫穷上不起学,而张慧科去了城里。
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来,但是钱是个大问题,同学们就起凑钱去城里,但是终究不够。
他们想逃票,于是学生们拥而上为魏敏芝作掩护,她上了车,但是还是被发现了,把她从半路扔了回来。
但她并没放弃,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
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独自走在布满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
魏敏芝来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张慧科失踪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张慧科,她去了车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张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播音员想要通过广播寻找,但结果不尽人意。
接下来想贴寻人启事,却不知如何写,最后她听说上电视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电视台。
看着魏敏芝苦苦寻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却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
魏敏芝到电视台后,电视台大门的接待员对她很冷漠,无视了她。
她便在门前等台长。
终于3天后台长同意了寻人的要求。
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电视找到了张慧科。
魏敏芝这个女孩她勇敢、倔强却又不善于表达,她牢牢记住了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弃。
一个都不能少作文三百字
一个都不能少作文三百字
听说那边风筝节特别火,放风筝得团队协作,一个少了,风筝
都飞不起来。
就像我们平时干活,少了谁都不行,大家一起上,才
能把事情干漂亮!
沙滩上捡贝壳,哪个不是漂亮的?哪个舍得扔?每个贝壳都是
独一无二的,就像咱们团队里的小伙伴,各有各的特长,少了谁都
不完整。
晚上看星星,密密麻麻的,哪颗都想摘下来。
其实,每颗星星
都亮着,我们的梦想就完整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小星星,都亮着,咱们的未来就一片光明!
所以啊,别小看了自己,也别觉得别人不重要。
在咱们这个团
队里,每个人都是宝,一个都不能少!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一起走
向成功!。
2024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2024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让我非常感动。
影片中讲述的是在一个贫困的水泉小学里,高老师请假一个月,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于是请了一名代课老师——13岁的'魏老师,刚开始学生们特别调皮,尤其是一名叫张慧科的男生,三天两头闹事,其中又一次还把高老师买的粉笔踩碎了。
后来张慧科应为某些原因去了市里,魏老师也为了寻找张慧科去了市里,用了寻人启事和上电视的方法,终于将张慧科找了回来,也应为这样得到了好心人捐赠的一车文具和捐款,学校从新改建,学生们也终于可以上学了。
看了这部影片我的感受非常深,应为它使我非常惭愧,平困山区的孩子连粉笔都买不起,而我们却拿粉笔当玩具扔来扔去,太不应该了。
那里的孩子有的连书都读不上更别说买玩具的钱了,连吃饭都只能吃个半饱,我真应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我平时总是不懂得珍惜粮食,总要留一点饭在碗里,写字时水笔快要用完了我就直接把它扔掉从来没有把墨用到写不出来为止,现在想想也许我节约一支笔,将它全部用完反而会更省时间,我真是应该要珍惜现在这么幸福美好的生活。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当我们埋怨家长做的菜不好吃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都吃些什么;当你把家中旧的笔扔掉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连一根粉笔都舍不得扔掉……没错,这部电影就是讲在大山里发生的故事。
水泉村有座“水泉小学”。
这是村里唯一一家小学。
由于唯一的一位高老师要回家探亲一个月,于是,村长就招了一位13岁的姑娘做他们的代课老师,工资为50元。
这所小学其实就是一间小平房,里头只有桌椅、黑板,破旧不堪。
那位姑娘姓魏,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魏老师”。
全班有28个学生,高老师临走前嘱咐过她一个都不能少。
可是有一天,班上的张惠科却不见了。
于是魏老师便踏上了艰辛的'寻人之路。
经过四天不分昼夜的努力,身无分文的魏老师终于找到了他。
这事感动了市教育局,教育局不但派车送他们回去,而且还捐献了不少钱和学习文具。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很深很深。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贫困山区的小学老师因为要回乡一个月,所以叫村长找一个代课老师:年仅13岁的魏敏芝,并答应给她50块,嘱付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因为其中一个学生跑得快,所以要到县里去上学,魏敏芝硬是不给人,可能我们大家会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不仅能为那个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更能为这所学校争光。
而魏敏芝却不答应。
这是一份执着,这是一份坚持不懈的诺言,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责任心。
可没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学辍学了,经家访才知道那位同学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了,于是另外的一份坚持和力量推动她去城里找张慧科,魏敏芝先是传到小广播里去,再用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笔和纸写寻人启事,然后竟在电视台等了一天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见到了台长,找到了她的学生。
最后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学许多钱和学习用品。
故事圆满的结束了。
这部电影不是简简单单的透露出师生的情感,而是告诉我们要多多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而水泉小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弥补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们关注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太多了!据资料显示:中国有13亿人口,而农村中的人就占有8亿,上不起学,辍学的儿童数目很大。
让我们关注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吧,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资助!《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记得曾看过张艺谋导演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在电影中,高老师嘱咐代课教师魏敏芝说:“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办法让来上课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可在那个经济落后地方,还是有孩子因家境困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年仅13岁魏老师恪守着自己承诺,想方设法终于让所有孩子一个也没有少看完了电影,我虽为魏老师敬业精神所感动,但也有些不以为然,当人们还在受着衣食住行困扰之中,是否接受教育并不是最重要。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
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
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后决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
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通过电视台终于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
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寻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增强信心,让自己茁壮成长。
看过《一个也不能少》电影不知几次,每一次观赏之后,总是泪流满面。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偶然间看了一部名叫《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它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的心坎儿,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场面,也没有那种炫酷的特效,就是实实在在地讲述了一个农村学校里的故事。
女主角魏敏芝,一个普普通通甚至还有些倔强的农村姑娘,被托付了“一个都不能少”的任务——保证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流失。
电影里的那所学校,破破烂烂的,教室里的桌椅都不齐全,黑板也是缺了角的。
孩子们上课的样子让我心里酸酸的,他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对知识的无尽向往。
魏敏芝这个代课老师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啥都不懂的愣头青,可就是她身上那股子执拗劲儿,让人不得不佩服。
记得有个场景,班里有个叫张慧科的学生跑出去打工了。
魏敏芝为了找到他,一个人跑到了城里。
那城对于她来说,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到处都是陌生的人和陌生的路。
她身上没钱,只能靠走路,那一步步走得是那么坚定。
她去广播站找人,人家不理她,她就一直站在那儿等着,那眼神里的坚决,仿佛在说:“找不到张慧科我就不走了!”还有她在车站到处问人,那种焦急和无助,真的让人特别心疼。
看到她写寻人启事,那歪歪扭扭的字,却承载着她满满的希望。
为了能多写几张,她不惜买了一支贵得要命的笔,那可是她省吃俭用才攒下的钱啊!当她听说只要能上电视就能找到人,她就一直在电视台门口等着。
从白天等到黑夜,又从黑夜等到白天。
饿了就吃别人剩下的东西,困了就随便找个地方眯一会儿。
这期间她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冷遇,可她愣是没有放弃。
我在看的时候就在想,要是我处在她那个位置,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
但是魏敏芝没有,她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一个都不能少!”这份执着和坚定,真的太让人感动了。
电影的最后,张慧科找到了,孩子们又能一起在那间简陋的教室里上课了。
那一刻,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回归,更是一种希望的延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让人深受触动的电影。
该片以揭示贫困地区教育问题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城市教师和农村孩子们的故事。
影片透过细腻的情节和真实的人物,生动地展现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以及教育对于贫困孩子未来的重要意义。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王志超的青年教师,在经历了失败的城市工作后,决定到贫困地区支教。
他来到了一所位于偏远山区的小学,看到那里的教学条件和师生境况让他感到震惊和心痛。
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简陋,教室破旧不堪,学习资源匮乏,而且很多孩子家境贫困,生活条件艰苦。
王志超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王志超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他要面对言语恶劣的学生、学校的管理问题以及家长的不理解等。
但是,他没有退缩,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中。
他用自己的热心和努力,逐渐获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尊重。
他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在他们心中树立了榜样。
在剧情的发展中,影片还揭示了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孩子们在面对生活困境的同时,也要面对校园暴力和学校管理的软弱。
这让人深思,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者个体的责任,更是社会整体的问题。
影片通过反映这些问题提醒人们应该重视教育公平,共同努力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为每个孩子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都不能少》用细腻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饱含人性的温暖和善良。
他们有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渴望,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信仰去追寻梦想。
影片呈现出的情感让观众深感触动,引发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观看完《一个都不能少》,我深深被影片中传递出的人文关怀所打动。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教育问题,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以其真实而触动人心的故事向我们传递出一种正能量: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当小魏老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应该上小学六年级。
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多地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
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
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地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
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
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应该。
影片最后,水泉小学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条件有了明显的好转,张巧珍这只“小鸟”也已经归林,重新回到了学校。
但全国象水泉小学这样的学校肯定还有许多,象张巧珍这样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少。
想到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不幸的同龄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我校师生给失去双亲的六年级学生智得今捐款的情景。
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想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献给希望工程,就会使更多的象“张慧科”这样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
我认为影片主要表达了贫困小村的老师的最纯洁的责任心和关爱的情节!我在未来也可能会成为人民教师,我想我也应该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让人忧虑的农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国人思维,令人感动的、真的每一个国人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一个都不能少小学生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小学生观后感
电影里的那些小演员,演得可太真实了。
就感觉他们不是在演,就是实实在在的农村孩子。
特别是那个小魏敏芝,她那股子倔强的劲儿,真的让我印象深刻极了。
她就那么坚定地要把学生找回来,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多么简单又伟大的信念啊。
我在想,要是我在她那个处境,能做到像她那样吗?也许我早就放弃了吧。
她在寻找学生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么多困难,可是她都没有退缩。
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真的太不容易了。
而且,她面对那些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大人,也没有害怕,就那么执着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其实这部电影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很朴实地讲述这个故事。
但是呢,就是这种朴实,才更能打动人心。
你看那些农村的画面,虽然破破旧旧的,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我仿佛能闻到那股泥土的味道,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电影里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很让人感动。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可能很难体会到那种为了一个学生这么拼命的感觉。
可在电影里,小魏敏芝就这么做了。
她把每个学生都当成宝贝一样,这种纯粹的师生情,真的是现在社会很缺少的。
我看完电影就在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和电影里的比起来,那真是好太多了。
可是我们是不是有时候还不懂得珍惜呢?电影里的孩子想读书都那么难,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是不是应该更加努力呢?
这个电影真的是让我想了好多东西啊!你看了这部电影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如果还没看的话,推荐你去看看,真的很值得一看!。
2023年《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2023年《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023年《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很深很深。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贫困山区的小学老师因为要回乡一个月,所以叫村长找一个代课老师:年仅13岁的魏敏芝,并答应给她50块,嘱付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因为其中一个学生跑得快,所以要到县里去上学,魏敏芝硬是不给人,可能我们大家会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不仅能为那个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更能为这所学校争光。
而魏敏芝却不答应。
这是一份执着,这是一份坚持不懈的诺言,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责任心。
可没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学辍学了,经家访才知道那位同学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了,于是另外的一份坚持和力量推动她去城里找张慧科,魏敏芝先是传到小广播里去,再用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笔和纸写寻人启事,然后竟在电视台等了一天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见到了台长,找到了她的学生。
最后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学许多钱和学习用品。
故事圆满的结束了。
这部电影不是简简单单的透露出师生的情感,而是告诉我们要多多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而水泉小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弥补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们关注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太多了!据资料显示:中国有13亿人口,而农村中的人就占有8亿,上不起学,辍学的儿童数目很大。
让我们关注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吧,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资助!2023年《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今天早上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情节甚是感人,里面的情节甚是感人,我不禁为那个执着的小魏老师而感动,一个也只有小学文化的临时代课老师,教只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她自已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却能为了寻找那个辍学的学生,从乡下走到城里,表现的那么坚定、执着、顽强。
就在小魏老师在电视台演播室把镜头当成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她哭了,我也哭了。
她哭着说:“张慧科,你去哪了……我找了你三天了……我都急死了,……你知道吗?……。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前几天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电影里的水泉小学,那条件差得哟,教室破破烂烂,桌椅也是缺胳膊少腿的。
魏敏芝老师,一个才十三岁的小姑娘,临危受命成了代课老师。
她看起来土里土气,倔得像头牛,可就是这股子倔劲,让我感动得不行。
魏老师接管班级的时候,高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就为了这句话,魏老师那是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惜。
她没啥文化,也不懂啥大道理,就知道要把学生都看住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张惠科同学辍学去城里打工那一段。
魏老师发现张惠科不见了,那着急的样子,就跟自己丢了魂儿似的。
她先是在村子里到处找,挨家挨户地问,嗓子都喊哑了。
那满脸的焦急和担忧,让人看了真心疼。
后来知道张惠科去城里了,魏老师居然就那么愣头愣脑地也跟着去了城里。
她身上没钱,一路上就靠着那两条腿,走啊走。
这一路上,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咱都没法想象。
渴了就喝点凉水,饿了就忍一忍。
到了城里,那更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可她愣是不放弃,到处打听张惠科的下落。
看到她在电视台门口守着,跟个门神似的,就为了能进去让人家帮忙找张惠科,我这心里酸溜溜的。
她啥都不懂,就知道要找到自己的学生,那份执着和坚定,让我这个旁观者都忍不住为她加油打气。
好不容易进了电视台,人家让她登记啥的,她也不会写字,就在那干着急。
最后没办法,就对着镜头一个劲儿地说要找张惠科,那模样,既让人心疼又让人觉得好笑。
再说说她和那些城里人的相处。
城里人看她的眼神,有嫌弃的,有同情的,可她一概不管,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张惠科。
她去问那些路人,说话直来直去,一点弯都不拐,常常把人弄得哭笑不得。
还有她在车站的那段,为了省钱,晚上就睡在那硬邦邦的椅子上。
被人赶来赶去的,看着特别可怜。
这一路的艰辛,魏老师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最后,她真的找到了张惠科,那一刻,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想想咱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多好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教育,班中每个孩子都是宝!
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
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却找不到人倾诉?
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
亲爱的小孩,为什么你不让我看清楚,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在黑暗中独自漫步?
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听着苏芮的歌,在歌词中,你看到了你班中的某某了吗?经常面临孤独,被遗弃,然而却无从倾诉;即使从清晨到日暮,也难寻找到自己的定点;从开学到现在,你都不曾在他的脸上见到笑容。
5月26日参加“浙江资源教师和随班就读骨干班主任培训”活动当天,有一位不一样的学员,一位学生的爸爸。
活动结束后,该家长带着孩子和妈妈一起找宋老师,向宋老师咨询。
孩子的智商不低,但就是不愿上学,班中同学家长联合上诉,要求把他调离该班,讲到此时,母亲已是泪流满面,父亲眼眶红润,试想自己的小孩被同伴排斥,被家长排斥,是何等心情?现在的家庭都只生一个(或两个),不管孩子怎么样,都是他们的宝贝,他们也不愿意生这样的小孩啊!而这样的小孩更需要得到关爱,更需要等到我们的关注,更需要我们的鼓励。
在孩子孤独无助的时候,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我们已经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活动中,宋慧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图片,一家洗车场门口立了一块牌子:“車况特殊请先告之,洗坏恕不赔偿。
”且不论场家立这块牌子是否合适,由此联想到教学:“学生特殊请先告之,教坏恕不赔偿。
”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一句话!!
各位老师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班中的宝贝是否有这些状况:
1、忽略细节,做作业或游戏时不能专心持久。
2、对于按照顺序或需要多步骤完成的工作很困难。
3、常常听而不闻、或不听从指示。
4、健忘、容易分心、或常丢东西。
5、在座位上常手脚动来动去或身体扭动。
6、很难好好地玩或安静地上课听讲。
7、常常在问题尚未讲完之前就抢着说答案。
8、在需轮流的团体活动或游戏中不能等待。
9、多话或常常干扰甚至侵犯别人。
每题答“是”得2分,答“不是”得0分。
总分9分以下可能是家庭习惯不够好;9分以上可能是亚斯伯格(ASPERGER)、过动儿(ADHD)、智障(MR)、学障(LD)或“怪学生”。
不管他是什么,他就是一个生命,就要全面接纳,就要营造一个被接纳的环境。
他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什么,我们要用什么方式去对待他们。
没有一定要孩子变得什么样,只是尽我们的力量,把孩子内在的那份激情与能量点燃,让他们的生命更精彩。
宋老师在每天上班前都提醒自己:今天我要激励哪几个孩子的生命?“生命”,除了“学生”这个身份,宝贝更是一个“生命”。
孩子在人生道上遇见了您,您又应以何身得度?是激励他?还是挫败他?
孩子在人生道上遇见了我们,让我们在意孩子的每一个生命,重视每一个生命,去激励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活得有信心,让每一个生命
都活得有尊严,让每一个生命都活得有希望!!
孩子,一颗颗年轻的生命,一颗颗更容易也更需要成长的生命,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