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与肺间质病变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如何诊断鉴别,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血清谷-丙转氨酶比值、乳酸脱氢酶、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醛缩酶(ALD)、尿肌酸、尿肌酐、肌电图、核磁共振成像(MRI)、肌肉活检、抗多发性肌炎-l抗体、抗Ku抗体*一、检查1、血清肌酶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及醛缩酶(ALD)等在肌炎活动时升高,其中CK的敏感性最高,在疾病初期即可升高,疾病开始稳定、临床症状尚未好转时降低,又具有相对特异性,因此对诊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因95%以上的CK来自骨骼肌,CK-MM是CK的最主要组成,所以在诊断DM/PM时不需加作同工酶;同工酶CK-MB也可升高,但CK-MB/总CK80ng/U时应怀疑心肌受累;怀疑平滑肌受累时测CK-BB。
以上多种酶的升高程度有时与肌肉病变程度相一致,病情控制后酶测定值下降。
由于DM/PM可伴有肝脏损害,因此经治疗后如CK下降而其他酶改变不明显时须具体分析,不能一味认为治疗无效。
在所有肌酶中LDH恢复最慢,可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他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时仍高于正常值。
2、尿肌酸、肌酐正常情况下24h尿中肌酸含量小于200mg[4mg/(kg d)]。
当肌肉病变时肌细胞不能有效地从血中摄取肌酸并将其转化为肌酐,故尿中肌酸量增高,肌酐减低。
在发育期、经期和部分老年人可出现生理性肌酸尿,但很少超过4mg/(kg d),且肌酐不会降低(尿肌酸/肌酸+肌酐0.1,有助于诊断)。
尿肌酸、肌酐的异常可先于肌酶之前出现,因此对本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均有意义。
在部分慢性肌炎和局灶型肌炎的患者中此项改变可不明显。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其他治疗:部分患者 曾试用抗疟药、环孢素A、 免疫球蛋白静脉冲击、 血浆置换等治疗,均取 得一定疗效。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
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 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 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 伴发关节外表现。
未定型脊柱关节病
未定型脊柱关节病是一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目前仍采用Bohan和Peter1975年 提出的诊断标准。其内容如下: 1、对称性、进行性近端肌无力。 2、肌活检示肌肉出现坏死、再生、炎症等变 化,可伴有肌束膜的萎缩。 3、血清肌酶谱升高。 4、肌电图出现下述肌源性损害:1)低幅、短时 限、多相波运动单位电位;2)纤颤、正锐波 和插入活动增加;3)自发性高频率放电。 5、皮肤改变:包括Gottron征、向阳性紫红斑、暴 露部位的皮疹等。
多发性肌炎 / 皮肌炎的基本 病理改变是炎细胞浸润、肌纤 维变性和/或坏死、肌细胞再生、 纤维化和肌萎缩。 T 淋巴细胞 和 B 淋巴细胞浸润是本病的特 征性变化。皮肤病变主要是小 血管周围炎症,皮肤和皮下组 织均有炎细胞浸润。另外,本 病的肌肉改变往往呈灶性分布, 肌纤维粗细不均是本病的又一 病理特征。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张学武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均为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 性肌无力,皮肌炎尚伴有 特征性皮疹。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常累及多种脏器,出现关 节炎、肺间质纤维化、胸 膜炎、吞咽困难、心肌炎、 肾损害及神经系统病变。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 治疗强调早期应用糖皮质激 素,重症患者或激素疗效不 佳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骶髂关节炎病变程度分级
0级:正常
1级:可疑 2级:轻度骶髂关节炎:局限性侵蚀、硬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病因: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 起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一)发病原因 DM和P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感染 已发现多种感染(细菌、病毒、 原虫等与本病有关。比较肯定的是JDM, 在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抗链球菌 “O”值升高,故认为与细
内科学疾病部分: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症状及病史:
咳呛、发音改变等。呼吸肌受累可出现气 促、呼吸困难。眼肌受累有复视。少数患 者可无肌痛而仅表现为肌无力。
3.其他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在系统损害中消化道 症状最多见,表现为腹胀、食欲降低、消 化与吸收不良、便秘或腹泻。近1/3的患 者有吞咽困难,主要是吞咽固体食物困难; 在平卧
内科学疾病部分: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病因:
所特有,Jo-1抗原在蛋白序列上与一些病 毒抗原相近似,是否有“分子模拟”作用 尚待进一步研究。
2.肿瘤 该病伴发恶性肿瘤的几率较 高,尤其是DM,有的报道高达43%。切除 肿瘤病灶能使该病缓解,用患者的肿瘤提 出液做皮内试验呈阳性反应,被动转移试 验亦为阳性。患者血清中发现有针对肿瘤
内科学疾病部分: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症状及病史:
1抗体阳性和特征性的微血管病变有助于 判断肺部病变和估计预后。以上肺部病变 的非创伤性的早期检查可凭借高分辨率 CT(HRCT)和肺功能检查,比X线摄片更能 发现无症状的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检查 中以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检查最为敏 感,可检出影像学尚无改变的早期患者, 尤其是肺泡炎,H
内科学疾病部分: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周倩唐小葵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y dis/iv,ILD)是一组以不同程度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弥漫性实质性肺损伤⑴,是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myopathias,IIM)尤其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catomyositis,PM/DM"常见的肌肉外受累,发生率为5%-80%不等[2],死亡率超过40%,影响预后[3-4]o肌炎自身抗体分为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utoantibody,MSA)和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myositis associated autoantibody,MAA)。
MSA包括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ONA synthetasa,A R S)抗体如抗Jo—、PLY%PLY2、EJ、OJ、KS抗体等,其余非抗ARS抗体如抗MDA5、SRP、Mi-2、NXP2、TIF1—、SAE抗体等。
MAA包括抗Ro52、PM/Sci、U1-RNP、Ku抗体等。
肌炎自身抗体作为血清标志物,在临床症状出现或疾病确诊前就可被检测到,其在IIM中的临床应用相关研究已广泛开展,IIM患者MSA阳性率为60-70%,MAA阳性率约为20%[5],^些抗体具有相应临床特点,例如抗TIF1-P抗体阳性的肌炎有高风险发生癌症,抗MiE抗体与DM特异性的皮疹相关,抗NXP2、抗SRP抗体阳性者更容易出现肌无力等*2+$许多研究也提示肌炎自身抗体与AD之间存在广泛联系,本文就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AD中的病因诊断价值既往PM/DM大多采用1975年Bohan/Peter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未纳入肌炎自身抗体[6"7],如今肌炎自身抗体对于IIM的诊断价值逐步提高,2017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协会就提出把抗Ja-1抗体纳入IIM诊断标准[8]o此外,肌炎自身抗体在AD中的病因诊断价值也逐步显现$doi:10.3969/j.ion.1009-6663.2021.04.026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No.2020MSXM033)作者单位)400016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科通信作者:唐小葵,E-mail:mk1200@AD作为少见疑难疾病,病因多样,临床常出现病因不明的情况。
第七章_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第七章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王侠生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以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前者仅有肌肉病变而无皮肤损害,后者常具特征性皮肤表现,常又称皮肤异色性皮肌炎(poikilodermatomyositis)。
本病较少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女与男之比约为2:1。
据欧美国家报道,在16岁以下儿童中患病率为1.9/百万,其发病年龄以5~14岁为主,平均年龄6.8岁;在成人,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主,其平均发病年龄男性比女性为迟。
本病亦可发生于婴儿。
在我国,近来亦有不少研究报告,似乎表明本病有增多趋势。
【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机体的免疫异常、遗传、血管病变及病毒感染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可以认为是在具有免疫遗传素质个体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免疫学异常许多DM/PM患者均存在循环自身抗体,有些被称为“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s)。
大多数MSAs是直接针对胞浆抗原,其中较常见的是抗tRNA合成酶抗体,特别是抗histidyl tRNA合成酶抗体(又称抗JO-1),而JO-1产生与HLA-DR3有关。
其他MSAs 还有抗PL-12、抗Mi-2、抗PL-7、抗SRP等。
患者中发现的抗核抗体有抗RNP、抗Ro、抗La、抗着丝点、抗SCL-70、抗PM-1、抗ku等。
在伴发肿瘤的患者血清中测出抗自身肿瘤的补体结合抗体。
约70%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免疫复合物。
患者骨骼肌血管壁上显示IgG、IgM 及/或C3颗粒状沉积,特别是在儿童皮肌炎患者。
有研究提示PM可能是由于淋巴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所致,在肌肉内发现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而血液中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 细胞明显减少。
淋巴细胞刺激试验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对肌肉抗原的反应增强,其反应指数与临床活动性相关。
显然,在DM/PM存在不同的异常免疫机制,有发现在非坏死性肌纤维中细胞浸润主要呈现管周性,B细胞多于T细胞,CD4/CD8增高;而在血液中DR细胞及B 细胞(CD20+细胞)增加,而T细胞(CD3+细胞)减少。
PM
原发性炎性肌病分为以下五型
•Ⅰ •Ⅱ •Ⅲ •Ⅳ •Ⅴ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肌炎合并肿瘤 儿童性肌炎 肌炎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纤维的变性和慢性炎 症细胞侵润, 症细胞侵润,并在肌肉内动脉和静 脉壁上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脉壁上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多发性肌炎( ) 多发性肌炎(PM)
• 起病隐袭,常有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肌压痛, 起病隐袭,常有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肌压痛, 表现为下蹲、起立、上楼、举物、梳头、 表现为下蹲、起立、上楼、举物、梳头、抬头 困难。 困难。 • 吞咽肌受累时出现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并可 吞咽肌受累时出现吞咽困难、发音不清, 引起吸入性肺炎。 引起吸入性肺炎。 • 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 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 • 眼肌很少受累。少数病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 眼肌很少受累。少数病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 心肌炎,但肾损害少见。 心肌炎,但肾损害少见。 • 全身表现可有发热、关节痛、体重减轻、雷诺 全身表现可有发热、关节痛、体重减轻、 现象等。 现象等。
治疗
一般治疗 支持治疗 抗感染 激素 免疫抑制剂:
胃肠道
• • • • 吞咽困难 返流 结肠功能紊乱 鼻返流
肺脏
• 由于肌无力所致之换气不足及肺扩 张不全; 张不全; • 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 • 5%-10% 的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病及肺 10% 间质纤维化; 间质纤维化;
实验室检查
1. 血Rt:WBC升高 : 升高 2. 酶谱:CPK、AST、LDH、 酶谱: 、 、 、 HBDA升高 升高 3. 自身抗体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概念
•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属原发性炎性肌 病中两种不同的类型, 病中两种不同的类型,均以横纹肌为 主要病变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肌病, 主要病变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肌病,其 临床特点是四肢近端、肩周、颈周、 临床特点是四肢近端、肩周、颈周、 髋周肌群进行性无力。 髋周肌群进行性无力。目前病因尚不 清楚,但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清楚,但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性肺炎的诊治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性肺炎的诊治【摘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DM/PM)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肌肉无力和皮肤损伤。
当DM/PM合并肺间质性肺炎时,治疗难度增加,病情更为复杂。
影像学诊断是关键的诊断手段,CT和MRI可以显示肺间质性病变和肌肉情况。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肌酶和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严重病例可考虑静脉免疫球蛋白。
护理措施主要是加强营养,注意防感染。
并发症预防包括预防肌炎和器官功能的恶化。
综合治疗效果需进行长期评估,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未来展望包括进一步研究病因和治疗方面的创新,为DM/PM合并肺间质性肺炎的诊治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肺间质性肺炎、诊治、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综合治疗、疗效评估、未来展望1. 引言1.1 疾病概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DM)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疾病,特征性病变为皮肌炎,可累及全身皮肤和多种器官。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最常见于成年女性,但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炎症、肌肉无力、关节疼痛和疲劳等。
皮肌炎症表现为皮肤呈现红斑、皮疹、溃疡等病变,肌肉无力可以导致肌无力、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道肌肉受累导致呼吸困难。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面主要是应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进行护理措施和预防并发症。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但仍需定期进行随访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未来的展望则是希望能够通过深入研究,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1.2 发病原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性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 中图分 类 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32 R 9. 6
【 标 识码】A 文献
【 章编 号】 1 7 — 7 12 1 ) 1a - 9 — 3 文 6 4 4 2 (0 2 0 ( )0 5 0
( P 、 酸脱 氢 酶 ( D 、 氨 酶 ( O G T) 醛 缩 酶 均 C K) 乳 L H) 转 G T, P 和
有改变。
17肌 电 图 .
皮 肌炎 是 以皮 肤水 肿 、 炎 和肌 肉炎症 性 病 变 为主 要症 皮 状 的急 性 、 急性 和慢 性 疾病 , 亚 而多 发 性 肌炎 是 以肌 压 痛 、 肌 无 力 、 萎 缩 为 主要 表 现 的 炎性 疾 病 , 累 及 四肢 近端 及 颈 肌 多 部 肌群 。 者还常 累及 多种器官 , 两 伴发 肿瘤及其 他结缔组织 病 。
白 术 1 。 2g
54肝 肾 阴 虚 证 .
22 1第9第 期 0年 月 1 1 1 卷
主 证 : 见 于多 发性 肌 炎病 情 相对 稳 定 期 。斑 色 浮 红 而 多
时 轻 时重 , 肉隐 隐作 痛 , 肌 日见瘦 弱 , 则 不 用 , 节 微 痛 , 甚 关 头
昏 目眩 , 膝 酸 软 , 腰 午后 身 热 , 肤 干 涩 , 红少 苔 , 细 数 。 肌 舌 脉
虚 阳盛 、 脏腑 蕴热及 外感 暑湿 热毒侵 充 血脉 而成 。辨 证分 型 以风湿 热毒入 营入 血及肝 肾 阴虚余 邪痹 阻为纲 , 活运 用 灵
了普 济消 毒饮 、 清温 败毒 饮 、 当归拈 痛 汤 、 知柏 地黄汤 和大 补 阴丸的辨 证配 伍 , 出了 中医中药在 本病 治疗 中 的重要 优 突 势. 非常 值得 深入探 讨 。 【 关键 词】皮肌 炎 ; 多发性 肌 炎 ; 阴虚 阳 盛 ; 湿热毒 ; 暑 辨证 ; 医 中
皮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皮肌炎是一种原发于皮肤和肌肉的疾病,但可 影响其他器官系统。
紫红色皮疹和Gottron丘疹是皮肌炎的皮肤特 点,是其特征甚至可能是特异性表现。其他的皮肤 特点包括面颊上的红斑,皮肤异色病(例如毛细血 管扩张致色斑、色素沉着症等)呈光敏性分布,在 伸肌部位表面的紫色斑块,以及甲周和表皮的改变, 也都是本病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
外科管理通常是非必需的,一些患者可能要求 切除钙质沉着的区域。 5.6会诊
风湿病学家;皮肤病学家;神经病学家;医学 的或外科的肿瘤学专家(针对伴发癌症的患者);内 科专家或儿科医生(依患者年龄而定);肺脏学家。 5.7饮食
平衡饮食非常重要;严重肌肉炎症的患者可增 加蛋白质的摄入来弥补其丢失;吞咽困难的患者应 避免睡前进食。他们可能需要依据雷诺德现象的严 重度而确定特殊的食物单。 5.8活动
譬国际讲Βιβλιοθήκη 爹;|:ij皮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Jeffrey P Callen(MD)美国Louisviue大学医学院皮肤内科
1 简介 1.1背景
皮肌炎(DM)是一种以皮损为特征的特发性炎 性肌病(IIM)。1975年,Bohan和Peter首先提出了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PM)的诊断与分型标准。5条 标准中有4条与肌肉病变有关,如:渐进的近端对称 性肌力减弱、肌酶水平升高、肌电图表现异常及肌肉 活组织样本检查异常。第5条标准与皮损相关。
最新认识抗MDA5阳性皮肌炎伴快速进展型肺间质病变
最新认识抗MDA5阳性皮肌炎伴快速进展型肺间质病变“判定一个清醒的年轻女性必将死亡,需要多久?让一个人接受死亡,需要多久?”这句话是笔者前几天看到的来自“急诊狼人”分享的病例。
此病人所患的就是抗MDA5阳性皮肌炎伴快速进展型肺间质病变。
短短几天,病人的肺部纤维化进展甚至超过了百草枯,短短三天,病人的病情已经失控。
或许,有尊严的离开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一起和笔者来认识这个疾病吧,愿大家都不会碰到这样的病人。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 5,MDA5),亦被称作IFIH 1(interferon induced with helicas e C domain 1),是RIG-1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样受体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哺乳动物对RNA病毒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识别小核糖核酸病毒及长的dsRNA。
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DM) 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不同程度的皮肤表现、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特征。
特征性皮肤表现包括: 上眼睑或眶周的水肿性紫红色皮疹、Gottro n征、甲周病变、“技工手”等。
四肢近端肌受累时,可表现为抬臂、上下楼梯、蹲下或站起困难。
除皮肤和肌肉外,还可出现肺部、消化道受累和/或关节表现。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造成皮肌炎(dermat omyositis, 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DM和PM相关性ILD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肺部病理学形式,包括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 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NSIP)、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 tial pneumonia, UIP)、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 OP)和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AIP)。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多发性肌炎(PM)与皮肌炎(D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皮肤、骨骼肌病变为主的非感染性炎症,常累及上肢带肌、颈肌、咽肌等,皮肤、心脏、胃肠道、肺脏均可受累,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PM的发病机制不明,某些研究提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已从成人与儿童PM血清中检查出柯萨奇病毒B,用逆转录方法在病人肌肉组织中复制出柯萨奇病毒RNA;给新生小鼠注射柯萨奇病毒B,可以复制出小鼠肌炎。
另从PM 患者的肌肉组织中查到过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原,从包涵体性肌炎病人肌组织中分离出腺病毒。
虽然不能肯定某种病毒就是PM或DM的致病因子,但病毒可能也是PM或DM发病的一种激发因子。
在肌炎浸润的细胞中发现1/3的细胞是巨噬细胞,2/3是淋巴细胞,浸润的细胞表面多表达MHC-I类抗原,这似乎表明,在PM肌炎病灶部位发生了针对肌细胞膜抗原或与肌纤维表面抗原有交叉反应的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在病人的血清中可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如:抗肌球蛋白抗体(antimyosin antibodies)、抗肌红蛋白抗体(antimyoglobin antibodies)、抗Jo-1 针针对氨酸 t-RNA合成酶)、抗PL-7、PL-12 针针对氨酸 、氨酸 t-RNA合成酶)以及抗PM-1抗体等,提示PM与自身免疫反应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根据其主要表现,临床又将之分为八种类型,即成人多发性肌炎、成人皮肌炎、幼年性皮肌炎、胶原血管性肌炎、伴有肿瘤的肌炎、非肌瘤性皮肌炎、包涵体肌炎、嗜 粒细胞性肌炎以及结节病性肌炎等。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在中医学里大多数学者将之归为“痿证”范畴。
对其病因病机,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就指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此在治疗上,古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
临床上从脾胃、肝肾人手,辨证治疗DM、PM而获良效的报道不少。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亏虚则四肢肌肉失于气血濡养而痿软无力;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而致肢体不用。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症状有哪些?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复视、无力、斜视、心律失常、水肿、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晨僵、关节肿胀、皮肤苍白、发烧、心悸1.肌肉病变表现为肌无力、肌痛、肌压痛和肌萎缩。
其中,以对称性进行性肌无力最为突出。
近端肢带肌、颈肌和咽肌为常见受累肌群,表现为步行障碍,举臂抬头困难,严重者不能梳头和穿衣。
若动眼、咽、喉、食管、膈、肋间肌肉受累,可发生复视、斜视、声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心肌受累可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2.皮肤病变皮损可与肌肉症状同时或较早或较晚出现.皮疹包括:(1)Gottron征:掌指关节和近端指关节伸面红色鳞状斑丘疹,日久后中心萎缩,色素减退。
本征为DM特异性皮疹,具诊断价值,发生率约为70%。
(2)向阳性皮疹(heliotroperash):眶周出现淡红色水肿性斑疹,以上睑为主,约50%早期即可出现此征,也为DM特征性皮疹之一。
(3)暴露部位皮疹:30%出现面、颈、胸部V字区、颈后披肩状以及四肢暴露部位红色皮疹,伴毛细血管扩张,部分对光敏感。
(4)技工手:1/3患者双手外侧和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脱屑,与职业性技工操作者的手相似。
3.其他表现不规则低热,可为初发症状或在病程中发生。
20%伴关节病变,主要为关节痛。
继发于邻近肌肉挛缩,可致关节畸形和活动受限。
有20%~30%出现雷诺现象,少数颈部淋巴结可肿大。
累及心脏者出现,心动过速、房颤、心肌损害、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严重病例出现胸膜炎、间质性肺炎和肺功能下降,其中肺功能损伤常为主要致死原因。
约1/3病例出现肝脏轻至中度肿大,消化道钡餐可示食管蠕动差、扩张及梨状窝钡剂滞留。
视网膜出现渗出、出血、脉络膜炎等。
4.原发性多发性肌炎约占炎性肌病病人的1/3,通常隐袭起病,在数周、数月、数年内缓慢进展。
仅少数病人急性起病,在数日内出现严重肌无力,甚或横纹肌溶解。
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比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
(1)一般表现:病人可有畏寒,中度或低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MiR-125b和MiR-200c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伴发间质性肺病的相关性研究
MiR-125b和MiR-200c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伴发间质性肺病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背景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中的两种重要亚型。
前者以皮肤受累为主,伴或不伴肌肉受累,后者以肌肉受累为主。
但DM/PM也可累及皮肤及肌肉外器官,如血管炎、关节炎、雷诺现象、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等,其中ILD是影响DM/PM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急性进展性ILD(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PILD)预后极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肌炎相关ILD(Myositis-associated ILD,MA-ILD)发病机制主要基于如下假说:组织内过度的细胞炎症过程不能及时终止,最终进展为纤维增殖状态。
病毒感染被认为是MA-ILD发病的原因之一,文献报道丙肝病毒(HCV)与MA-ILD及抗Jo-1相关ILD相关,巨细胞病毒(CMV)与DM相关的RP-ILD相关,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与ILD患者的微血管损伤相关。
免疫系统参与ILD 发病。
细胞免疫与MA-ILD相关,BALF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并且CD8+T淋巴细胞明显激活。
体液免疫也与MA-ILD相关,文献报道>75%的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的肌炎患者伴有ILD。
但上述因素与MA-ILD的相关性均为相关性研究,免疫系统导致ILD形成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因此仍需进一步明确DM/PM-ILD的发病机制。
尽管病因各异,ILD在临床、生理、病理、影像及发病机制方面具有一致性,均通过共同通路导致肺泡-毛细血管界面受损,最终在HRCT上表现为网状和蜂窝状改变。
ILD及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在动物模型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方面研究较成熟,因此DM/PM-ILD发病机制的研究可借鉴IPF。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③甲周病变:甲根皱襞处可见毛细 血管扩张性红斑或瘀点,甲皱及甲 床
有不规则增厚,局部出现色素 沉着或色素脱失
④“技工手”:在手指的掌面和侧 面皮肤过多角化、粗糙,类似于长 期
从事手工作业的技术工人手, 故名“技工手”。 足跟部
血清抗Mi-2抗体阳性 ⑤其他皮肤黏膜改变:皮肤血管炎 和脂膜炎,手指的雷诺现象、溃疡 及肌肉硬结、皮下小结或皮下钙化 等改变。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 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2012.2
1 概述
❖ 特发性炎性肌病 ❖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 ❖ 是一组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突出表现的异质性疾病 ❖ 其中以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
2.2.3肌炎自身抗体
肌炎 自身 抗体
肌炎特异性 自身抗体 (MSAs)
抗氨基酰t-RNA合 成酶(ARS)抗体
信号识别颗粒 (SRP)抗体
抗Mi-2抗体
肌炎相关性
自身抗体 (MAAs)
抗PM-ScL抗体
抗SSA抗体
抗Ku抗体
抗Jo-1抗体 抗PL-7抗体 抗PL-12抗体
• MSA:抗Jo-1抗体,抗PL-7/12抗体
❖ 2 消化道受累: 累及咽、食管下端横纹肌 吞咽困难,饮水发生呛咳、液体从鼻孔流出 反酸、食管炎、上腹胀痛和吸收障碍
同硬皮病的 消化道受累相似
3 心脏受累:发生率为6%~75% 有明显临床症状者较少见,最常见的表现是心律不齐
和传导阻滞 较少见的严重表现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包填塞, 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 肾脏受累:少数 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罕见的暴发型PM可表现为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及 肾功能衰竭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疗指南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疗指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概述】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骨骼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
PM指皮肤无损害,如肌炎伴皮疹者称DM。
其临床特点是以肢带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亦可伴发肿瘤。
本病病因不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理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及肿瘤等因素有关。
在肌细胞内业已发现微小RNA病毒样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还发现在皮肤和肌肉血管壁与内皮细胞中,发现了类似副粘液病毒核壳体的管状包涵体。
已经发现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肌肉起着重要作用。
骨骼骨血管内有IgM、IgG、C3的沉积,特别在儿童型皮肌炎阳性率更高。
恶性肿瘤与皮肌炎的相关现象提示肿瘤可以引起肌炎,这可能是由于针对肌肉和肿瘤的共同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
我国PM/DM并不少见,但发病率不清楚。
美国发病率为5/百万人,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呈双峰型,在儿童5~14岁和成人45~60岁各出现一个高峰。
1975年Bohan和Peter将PM/DM分为五类:1、原发性多肌炎;2、原发性皮肌炎;3、PM/DM合并肿瘤;4、儿童PM或DM;5、PM或DM伴发其它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症)。
1982年Witaker在此分类基础上增加了两类即包涵体肌炎和其它(结节性、局灶性及眶周性肌炎;嗜酸性肌炎;肉芽肿性肌炎;增殖性肌炎)。
【临床表现】本病在成人发病隐匿,儿童发病较急。
急性感染可为其前驱表现或发病的病因。
早期症状为近端肌无力或皮疹,全身不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1.肌肉本病累及横纹肌,以肌体近端肌群无力为其临床特点,常呈对称性损害,早期可有肌肉肿胀、压痛,晚期出现肌萎缩。
多数患者无远端肌受累。
(1)肌无力: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
肌无力可突然发生,并持续进展数周到数月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与肺间质病变皮肌炎(dermatomyosits,DM)和多发性肌炎(plymyesitis,PM)是一种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具有多脏器损害特点,尤以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较为常见且严重,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1~4],现为DM/PM合并ILD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1 发病率DM/PM相关的ILD首次由Mills等于1956年描述。
以后陆续有报道,国外报道DM/PM合并ILD为8%~65%[1~3],北京协和医院统计1990~1997年住院的842例结缔组织病(CTD)伴发ILD,DM/PM位于第二位(28.7%),仅次于硬皮病[5]。
2 发病机制2.1 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证据表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能共同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如IgG、IgA 等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升高,抗核抗体阳性,各类血清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率高,如抗Jo-1抗体阳性率高达68%[6],Lambie报道抗Jo-1抗体阳性者肺活检发现肺泡隔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提示与组织损伤有关,推测抗Jo-1抗体与肺部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触发肺巨噬细胞活性,释放趋化因子,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在肺部,释放一些蛋白酶类物质和氧自由基,广泛破坏肺间质结构;同时,成纤维细胞活化,异常增殖,使胶原和弹性蛋白生成与代谢均异常,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7]。
免疫功能紊乱还能引起的肺组织自身免疫性炎症,如自身抗体引起肺部小血管炎,抗小气道上皮细胞抗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8]。
2.2 可能与感染因子有关:曾报道在患者肺组织活检标本中发现EB病毒和CMV的基因组以及检测到HCV,并同时检测到抗Jo-1抗体,提示HCV诱发自身抗体的产生促使PM伴发ILD的可能性。
但迄今为止研究者运用原位杂交和PCR的方法尚未发现病毒致迅速进展的ILD的直接损害证据[9]。
也有报道DM 或P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肺对某些药物,如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CTX)过度敏感所致。
2.3 随着人们对HLA基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性研究的深入,HLA 基因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北京协和医院藏松等的研究发现HLA-DQA130501 阳性的DM/PM患者,肺间质纤维性改变者较多(39.1%)。
但经过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病例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10]。
3 病理特点美国胸科协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一致认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分型也可以应用于CTD合并ILD中[11]。
按照ATS和ERS2002年最新的分类方法,IIP可以分类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USIP)、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性间质性肺病(RB-ILD)和弥漫性肺损伤(DAD)。
文献[12]中列出了一些CTD多见何种组织病理分型,似乎USIP和UIP在CTD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中占了很大比例。
而Asanuma等[13]对DM合并ILD患者进行了肺活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为DAD,散在有淋巴样滤泡,在肺泡的表面有轻度巨噬细胞聚集。
4 实验室检查4.1 肌酶谱:DM/PM患者大多有血清肌酶升高,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等。
而许多研究表明伴有ILD的DM/PM血清CK正常或仅轻度升高,而LDH和AST水平,合并ILD的患者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ILD患者[14],Takada等[15]提出CK/AST高是本病预后好的一个先兆。
4.2 抗氨酰基-tRNA合成酶抗体:抗氨酰基-tRNA合成酶抗体是一组DM/PM 特异性的抗体,PM/DM患者中接近25%~35%有抗合成酶抗体,与ILD关系密切,目前发现有13种,其中抗Jo-1抗体最常见且研究较多,伴有ILD的DM/PM 患者抗Jo-1抗体阳性率的高低各家报道不一(50%~80%)。
Grau等[16]对一组DM患者的分析显示,伴有ILD的阳性率是75% ,而不伴发ILD的阳性率仅3%。
故建议对于Jo-1抗体阳性的DM/PM患者应该做相关检查以便发现有无伴发ILD。
4.3 KL-6:KL-6是一种粘蛋白样的高分子糖蛋白,表达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
KL-6被认为是伴ILD的PM/DM的标志物,常与ILD活动性相关,动态观察可用来评价治疗效果[17]。
Kubo等[18]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DM/PM血清中KL-6值,也发现KL-6的升高与ILD的发生有关,并且其血清浓度与肺的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呈负相关。
4.4 ADAM10:ADAM(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家族是一类具有去整合素域和金属蛋白酶域的Ⅰ型跨膜蛋白,Wallace等[19]发现IIP患者血清中存在着70~90KD肺蛋白抗体,且与肺泡上皮衬里细胞相关。
Fujita[10]描述了伴发ILD 的DM/PM患者支气管细胞中有ADAM10的表达。
4.5 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伴有ILD的DM/PM患者血气分析可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但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一般在正常范围内,肺功能检查部分患者表现为肺活量减低,一氧化碳弥散功能降低[20,21]。
在评价DM/PM合并ILD的进展程度上,肺功能检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
4.6 99m锝-二亚甲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最近在一些中心也应用99mTc—DTPA的肺清除率来评价ILD的预后。
清除过快与预后较差相关。
4.7 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DM/PM合并ILD者较不合并ILD者ESR和CRP升高更常见[1,14]。
提示DM/PM出现ESR和CRP升高显著者,应警惕ILD的存在。
5 影像学改变胸部X线检查,急性期间质性肺病以气腔异常为主,形成以毛玻璃状、颗粒状、结节状阴影为主;在向纤维化过渡时,以间质病变为主,出现网状、线状阴影;晚期主要是轮状或蜂窝状阴影及肺实质缩小;此外尚有肺门增大、肺门影模糊、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右心室扩大等表现。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ILD的敏感性优于X线,影像学上呈毛玻璃样外观,常提示炎症状病变;网状、结节状表现提示纤维化;蜂窝状改变往往是终末期改变[22]。
不同病理类型ILD的胸部X线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点,DAD主要表现为两肺进行性弥漫性毛玻璃影或实变影;UIP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线条状、网状、结节状阴影,以肺基底部和周边部偏多,肺体积缩小,蜂窝肺;NSIP主要表现为毛玻璃影和网状阴影,以肺基底部为主;COP主要表现为两肺斑片状实变阴影[4]。
但胸部HRCT 也有它的局限性,有时在胸部HRCT中毛玻璃样变已不是急性期病变。
所以,胸部HRCT需要联合肺功能、肺泡灌洗液等检查来对治疗时机进行把握。
6 临床表现ILD可与DM/PM同时发生,也可早于或晚于DM/PM发生。
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且容易继发肺部感染。
研究发现伴发ILD的DM/PM患者关节炎(痛)多见,Grau报道为100%[16],Marie报道为66%[20],肖嵘报道为54.3%[14],提示关节炎(痛)可能是发生ILD的预兆,此外伴发ILD的患者发生,雷诺现象,皮疹也常见。
根据其表现症状可分为3群:(1)急性或亚急性:指发现肺损害后1个月内出现严重的迅速进展的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2)慢性:多表现为慢性进展的呼吸困难;(3)无症状型:指通过X线和肺功能检查发现ILD而缺乏临床表现或症状。
目前肺活检依然是确定诊断的“金标准”。
肺活检方式包括小开胸和电视引导下的胸腔镜(V ATS)。
V ATS下的肺活检视野广、损伤小、易于被病人接受,目前得到广泛应用。
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存在着标本小,难于判断病理类型缺点。
7 治疗和预后因为对它们的发病机理还很不了解,缺乏标准、双盲、对照实验,又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研究起来颇为困难。
大多治疗方案只能借鉴IIP的治疗经验。
首先应评估疾病是否处于快速进展期或活动期,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时机,应该避免对“稳定”的疾病进行没有必要的治疗。
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效果取决于肺的病理类型。
7.1 抗炎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和免疫过程,能减少肺泡巨噬细胞,抑制其分泌IL-1、TNF-β、TGF-β等细胞因子,下调大鼠成纤维细胞的TGF-β的mRNA表达,并抑制其活性。
虽然应用普通,但无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评价其效果。
目前激素用于治疗DM/PM 合并ILD仍然存在争议,然而多数的研究认为有效的临床反应很少,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变。
一般认为,COP、NSIP、DAD激素治疗有效,而对UIP无效,多使用中等剂量的泼尼松龙,对COP早期炎症阶段者可给予冲击治疗,即连续予甲基强的松龙1g×3d。
但有些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需联合使用细胞毒药物。
Yoshida等[21]使用CTX冲击治疗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ILD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用法为CTX 750 mg每3周1次。
Nawata等[23]对使用泼尼松龙无效的ILD患者加用环孢素,第一周每日150~200 mg,分两次口服,以后加至每日250~300 mg,连续使用3~4个月,结果患者的1年存活率得到了提高。
尽管不同种类的免疫抑制剂应用均有报道,如硫唑嘌呤、MTX等,但大多数研究仅限于开放实验或病例报道。
以前的多数治疗方案是着力于消除或抑制炎症,但现在的研究发现几乎没有证据证明炎症在该病的早期病理中占主要地位,并且炎症是否与该病的纤维化过程的发展有关也存有疑问。
但在尚未证明哪些治疗方法最好的情况下,ATS仍推荐使用激素加细胞毒药物疗法。
7.2 抗纤维化治疗: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疗效都不满意的情况下。
近来学者们在探索抗纤维化的药物,如秋水仙碱、干扰素、吡非尼酮、苏拉明、TGF-β拮抗剂、TNF-α抑制剂,以及ACEI或他汀类药物等,但均处于临床观察阶段。
7.3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重症患者中可以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以期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起到“桥”的作用,但不能改变病情的转归。
7.4 干细胞移植:Baron等[24]利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伴有严重肌肉、肝和肺损害的PM患者,移植后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15个月后患者脱离了任何治疗,随访14个月,患者生活如常。
给这一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希望通过大家努力能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有所突破,改变其悲惨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