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基于放疗科“无栓病房”的临床实践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基于放疗科“无栓病房”的临床实践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使得肿瘤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但相应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增加。
其中,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CAT)的发生可造成多方面不良影响,如增加住院死亡风险、需长期进行抗凝治疗、影响生活质量及耗费医疗资源等[1]。
CAT往往起病隐匿,了解CAT的发生机制,利用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识别血栓风险高危人群,选择性地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放疗科“无栓病房”的临床实践对CAT的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进行阐述。
1 CAT的现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
它是继急性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死亡原因,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00万人死亡[1-2]。
活动性肿瘤是VTE发生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是非肿瘤患者的4~7倍,在所有首次发生静脉血栓的病例中20%~30%与肿瘤相关[3]。
我国广西单中心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组和对照组VTE发生率分别为9.6%和3.1%[4]。
CAT是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肿瘤本身。
一项以112 738例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发现,诊断CAT一年后全因死亡率为64.5%,10年后全因死亡率为88.1%[5]。
2 CAT的机制和危险因素1856年,Rudolf Virchow最早假设了血栓形成的理论,由三个独立又重叠的因素组成:内皮损伤、循环停滞和凝血成分异常(高凝状态)[6]。
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过程相比于非肿瘤人群具有其独特性,三个因素常同时存在。
肿瘤细胞可释放促组织因子或凝血因子激活物(如半胱氨酸),使血液处于获得性高凝状态,是CAT发生的主要原因。
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质膜为各类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提供了催化表面[7]。
我国肿瘤相关VTE预防治疗共识
期 生 存 和 生 活 质 量 ,有 利 于抗肿瘤治疗顺利进行。
VTE 可 以 使 所 有 患 者 的 并 发 症 、死 亡 率 和 治 疗 复 杂 程 度 增 加 ,同 时 这 些并发症也可以导致肿 瘤 患 者 延 误 手 术 、化 疗 , 另外足量抗凝治疗还会 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因 此,做好肿瘤患者的 VTE 治疗是一种“艺术”。
VTE 治 疗 对 于 不 合 并抗凝禁忌证的肿瘤患 者,一旦被确诊为 VTE,应 立 即 开 始 接 受 治 疗(疗 程 5~7 天),可 以 使 用 低 分 子量肝素、普通肝素(静脉 给 药)或 磺 达 肝 癸 钠 。 对 于合并 VTE 的肿瘤患者, 低分子量肝素的长期治疗 效果更佳。
尤其需要重视肺栓 塞 的 治 疗 ,诊 断 肺 栓 塞 的 同 时 ,应 立 即 进 行 肺 栓 塞
VTE 预防与治疗
关 于 预 防 VTE 样 本 量 最 大 的 两 项 研 究 —— PROTECHT(化 疗 期 间 预 防 静 脉 血 栓 栓 塞 )和 SAVE-ONCO 显 示 ,预 防 用 药 后 ,行 化 疗 的 肿 瘤 患 者 VTE 发生率明显下降。
PROTECHT 研 究 入 组 1150 例可走动的患者, 随机分配至低分子量肝素 预防组和安慰剂组。结果 显 示 。 与 安 慰 剂 组 动/静 脉血栓栓塞发生率 (3.9%)相 比 ,低 分 子 量 肝 素 预 防 组(2.0%)下 降 50%(P=0.02)。
VTE 诊断
VTE 诊 断 及 评 估 内 容包括静脉血栓的形成、 血 栓 性 静 脉 炎 、肺 栓 塞 等 情况。
静脉血栓形成 典型 的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 包 括 疼 痛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同侧下肢远端水肿或锁 骨 上 区 水 肿 ,但 并 非 所 有 病例均存在上述症状。实 验 室 检 查 D-二 聚 体 用 于 肿瘤患者的深静脉血栓 (DVT)诊 断 可 靠 程 度 有 限,缘于肿瘤患者 D-二聚 体 均 升 高 ;这 时 应 考 虑 蛋 白 C,如蛋白 C 下降应该考 虑高凝的可能。物理检查 方面推荐患者尽可能接受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共13页word资料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作者:胡大一孙艺红执笔 2006-7-7 编者按:在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去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首次推出国内第一个专家共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在本站广泛征集修改意见,引起国内外心血管医生的强烈反响,并引发各学科中国专家推出中国特色专家共识的浪潮。
近日,为征求广大医生意见,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再次在本站率先公布《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希望广大专家和临床医生再次踊跃参与共识的讨论和修改。
前言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
VTE很常见,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死亡危险增加有关,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
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使VTE的诊断简化,检出率提高。
但致死性PE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
此外,高龄是VTE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未来该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增加。
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重在预防。
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国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国际指南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能有指导临床和规范化治疗的文件来改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
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
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
静脉血栓栓塞专家共识(2021精选文档)
2.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LDUH皮下注射可预防 VTE.
三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与安慰剂比 较,使用LDHU明显降低了无症状DVT的患病率, 住院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ICU患者中,与安慰剂比较,使用LDHU者 VTE发生的相对危险降低55%。
• LDHU的有效剂量为5000U,3次/d。3次/d疗效 是否优于2次/d尚不明确。一项8000例患者的荟 萃分析中,3次/d组的主要出血事件明显增加。而 LDUH2次/d组的VTE事件虽有增加,但未达到统 计学意义。
1.机械性预防措施: • 分级加压弹力袜(GCS) • 间歇充气加压泵(IPC) • 足底静脉泵(VFP)
疗效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
一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GCS联合IPC预防VTE优于单用GCS,应用10d后 经超声诊断的DVT发生率在联合预防组为4.7%, 而单用组为15.9%。
4、维生素K拮抗剂(VKA):以VKA预防内 科住院患者VTE效果的研究较少。
5、磺达肝癸钠:临床研究证实磺达肝癸钠 2.5mg,1次/d,同样可有效预防内科住院 患者VTE的发生。治疗6-14d后磺达肝癸钠 组VTE总体患病率为5.2%,安慰机组 1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充血性心衰 (NYHAⅢ、Ⅳ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染性疾病患者及入院时同时存在多 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中,磺达肝癸钠组预防 VTE的疗效由于安慰机组。
DVT患病率和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在1762例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LMWH较LDUH预防dvt尤其是近端DVT的 发生更有效,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由于LMWH得疗效不亚于LDUH并且其生物利用度 更好,蛋白结合率更低,不良反应更少,加之不需要监 测APTT、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等凝血指标,临床 应用简便易行,因而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费用较高。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推动临床研究与技术 创新
鼓励开展更多针对肿瘤相关静脉血栓 栓塞症的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 法和技术手段,以不断提升诊疗水平 。
03
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 体系
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整合各方 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 医疗服务,确保指南建议的落地执行 和患者的受益最大化。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诊断方法与评估指标介绍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手段
临床表现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表现多样, 包括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这些症状可能 因肿瘤类型、分期和治疗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辅助检查手段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方法, 以及血液学检查如D-二聚体测定等。这些检查有助于 明确VTE的诊断、定位血栓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 与治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5-16
目录
• 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策略 • 诊断方法与评估指标介绍 • 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原则 • 生活质量改善与康复支持措施 •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定义及危害
04
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原则
初始治疗策略选择依据
肿瘤类型与分期
根据患者所患肿瘤的类型、分期及预后,选择适合的初始治疗策 略,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血栓栓塞部位与程度
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以决定是采取药物 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患者基础状况
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出血风险等基础状况,制定个体化 的初始治疗策略。
05
2023年静脉血栓栓塞防治的专家共识
2023年静脉血栓栓塞防治的专家共识
简介
本文档旨在总结2023年静脉血栓栓塞(VTE)防治方面的专
家共识。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以下是一些关键观点和建议。
1. VTE的定义和分类
- VTE是指静脉系统内发生的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病理过程。
- VTE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两
种类型。
2. 预防措施
-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手术患者、长期卧床患者以及有其他相
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
弹力袜等。
- 在药物预防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
抗凝药物等。
3. 诊断和治疗
- 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VTE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超声波、放射学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等。
- 对于DVT的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静脉溶栓和手
术取栓等。
- 对于PE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全身状况,可选择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手术等。
4. 长期管理和后续随访
- 对于VTE患者,应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时间因个体情况而异。
- 必须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 随访时注意VTE的复发和并发症的产生。
以上是2023年静脉血栓栓塞防治的专家共识的简要总结。
具
体内容还需根据最新研究和临床指南进行详细制定和解释。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背景介绍:中国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而肿瘤患者往往面临着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简称CAT)是指恶性肿瘤患者浮现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CAT 不仅会增加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因此,预防和治疗CAT对于肿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预防CAT的重要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肿瘤患者由于肿瘤本身和治疗过程中的因素,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容易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增加了发生CAT的风险。
预防CAT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二、预防CAT的措施1.评估CAT的风险:对于肿瘤患者,应该根据其病情和治疗方案,评估其发生CAT的风险。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Khorana风险评分系统和改良的Khorana风险评分系统。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2.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常用的药物包括低份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3.物理预防:物理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等,可以有效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对于床位歇息的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肢体活动,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式。
4.个体化预防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预防策略。
例如,对于高危患者,可以采取药物和物理预防的综合措施;对于低危患者,可以采取物理预防为主的策略。
三、治疗CAT的原则1.早期诊断:对于疑似CAT的患者,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CT 肺动脉造影等,以明确诊断。
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CAT的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静脉血栓栓塞专家共识
械性预防措施联合应用进行预防;
达肝素5000U, 1次/d 新的血栓形成可发生在静脉或动脉中的任何部位,月1/3HIT患者可发生导致截肢或死亡的严重并发症。
静脉血栓栓塞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患病率 与危险因素 三、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性治疗的效果评价
预防性治疗的指征与方法
一、需要进行VTE预防性治疗的内科患者 二、 VTE预防性治疗的方法 (一)机械性预防措施 (二)药物预防性治疗 三、一些特殊临床情况下的VTE预防性治疗 四、几点说明
Slide 002
DVT约占VTE2/3,指血液在深静脉内 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病症。好 发于下肢深静脉,可无症状或出现局部疼 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
PTE约占VTE的1/3,指来自静脉系统或 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致肺循环 和呼吸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 闷、胸痛,大面积PTE可发生低血压、休 克甚至猝死。
• 危重患者VTE患病率更高,ICU患者VTE患病率为28%33%;急性心梗(AMI)患者为22%;慢性心衰为26%;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VTE患病率高达30%-50%.
• 资料表明,致死性PTE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综合医 院 内科患者总死亡人数的10%,无预防措施的内科住 院患者中约有1/20可能患致死性PTE。
Slide 002
二、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1.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
• 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约为 12%,其中无症状近端DVT病死率较远端高。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国专家指南(2015版)
1 0 %一 2 0 %。而肿瘤 大手 术患 者 中 P E的 发 生 率 为
血栓栓塞性疾病 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 面 : 1 ) 动
及 哈尔滨 血液病 肿瘤研究所制定 了《 中 国肿瘤相关 静脉血栓栓塞症 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经过 5 年多 的临床实践 , 已引起肿瘤相关专业人员 的重视 , 成 为 肿 瘤并 发 V T E诊 治 的指 导 性 文 献 。2 0 1 4 年8 月
国 内临 床肿 瘤 及 血 液 学 和止 血 血栓 专 家 对肿 瘤 患 者 V T E的发 生 率 、 危险因素 、 预 防方 法 与 治疗 原 则 进行
脉血栓栓 塞性疾 病 , 包括 急性冠 脉综合征 、 心 房 颤 动、 动 脉 缺血 发 作 、 卒 中等 ; 2 ) 静脉 血 栓栓 塞 性 疾 病 : 静脉血栓 栓塞症 (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V T E ) , 包 括深静脉血 栓 ( d e e p v e n o u s t h r o mb o s i s , D V T ) 和 肺 血 栓栓 塞症 ( p u l m o n a r y t h r o m b o e mb o l i s m, P T E) 等。 V T E 是 肿 瘤 的重 要 并发 症 之 一 , 发生 率 为 4 %~ 2 0 %, 也 是导 致 肿瘤 患 者死 亡 的原 因之 一 。肿 瘤患 者
了更新 , 编成 2 0 1 5 年 中国共识指南 , 供临床血液及肿 瘤 医 师参考 。 1 肿瘤与V T E
2020输液导管静脉血栓形成中国专家共识
1 预防方面的建议
1.4 置管血管选择
对于在置管前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双上肢臂围不等,单 侧肢体肿胀,单侧肢体、肩部、胸壁静脉显露明显,侧支 增多时,建议在置管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锁骨下静 脉、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是否存在病变,并谨慎选择置管 位置。
1 预防方面的建议
1.4 置管血管选择
考虑到留置导管可能对血管产生的影响,建议所有慢性肾 脏病患者(无论是否进入肾病终末期)在留置导管前应向 相关专业医师征询患者未来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规划,并在 充分地权衡利弊后决定置管位置和置管类型。
1 预防方面的建议
1.3 血管通路选择
在满足治疗需求的前提下,应选择外径最小、管腔数量最 少且创伤最小的输液装置
1 预防方面的建议
1.4 置管血管选择
推荐在置管环节使用超声引导,除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 反复穿刺外,可以对血管管径进行评估。血管应在自然状 态下评估。应根据拟置管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 建议导管外径与置管静脉内径比值≤45%.
1 预防方面的建议
1.2 风险评估
CRT 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危险因素叠加的结果。合理应用量 表进行判断可能更有价值,但目前临床上并无公认的量表 可以使用。需要考虑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 况:
1 预防方面的建议
1.2 风险评估
1.2.1
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或家族史(对于有病史的患者应了解其使 用抗凝药物的情况并做充分评估,还需注意药物引起的出血风险)。
1 预防方面的建议
1.5 导管尖端位置
所有 CVAD 的尖端都位于上腔静脉下三分之一或腔房交界 处。尖端位置异常的导管应当调整至该位置方可继续使用。 在同等条件下,理论上中等长度导管尖端位于血流量及血 管管腔更大的位置时,血栓风险更低。需要更多的证据综 合评估中等长度导管尖端在不同临床需求情境下的最佳管 尖位置。
VTE的预防和治疗
《内科学》第八版
• 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之一 • 全身麻醉 • 瘫痪 • 制动 • 术中应用止血带 • 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
手术时间<45min,年龄>60岁,有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60岁,有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岁,有多项危险因素 骨科大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
注:危险因素指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肿瘤、肥胖等。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Thigh-length with belt 连腰大腿长型
测量及型号选择
Ë Measure calf
girth at widest point = size在最 宽处测量小腿围长 =规格
Ì Measure length
between base of heel and gluteal furrow = Length 测量 从脚后跟到臀沟的 长度=长度尺寸
——J.Caprini MD.
• 间隙气泵压力装置(IPC,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 模拟骨骼肌的泵血功能; – 对于禁忌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联合使用GCS 和IPC比单独使用GCS,可降低70%的DVT发生 率。
T.E.D构造的方法对抗血栓压力带的表现至关重要
• 骨科大手术基本预防措施:
– 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 规范使用止血带; – 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202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全文)一、概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发病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的表现方式[1]。
DVT是指深部静脉的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栓,引起相应血管血液回流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当血栓脱落后,栓子可顺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PTE。
据统计[2],PTE的栓子中,约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系统,而来自其他部位的血栓很少。
因此,有效地预防下肢DVT,就能够有效地预防PTE。
在美国,VTE发病率约为1.17/1000人年,每年新发VTE约35万例[3]。
我国的VTE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对2007至2016年我国90家医院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4],十年来我国VTE的住院率从3.2/10万人上升到17.5/10万人;其中DVT住院率从2.0/10万人增加到10.5/10万人,PTE的住院率从1.2/10万人增加到7.1/10万人。
虽然DVT和PTE的死亡率在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VTE仍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血管疾病[5]。
在所有住院患者中,无论是否手术,大部分患者至少存在一项及以上VTE 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采取了预防手段的比例仍很低。
对非手术原因住院患者的国际注册研究表明[6],只有2.6%~38.9%的患者接受了VTE的预防。
在我国,外科住院患者VTE的风险分别为低危13.9%,中危32.7%和高危53.4%;内科患者分别为低危63.4%和高危36.6%;而采取了合理预防措施的比例在外科仅为9.3%,内科为6.0%[7]。
因此,提高对VTE风险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VTE的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抗栓药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以及血栓后综合征治疗等,都远远超过了VTE预防的费用[8]。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专家指南(2015版)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专家指南(2015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与血栓专家共识委员会DOI:10.7504/nk2015100201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mo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hina (Version 2015). Expert Consensus Committee on Tumor and Thromboembolism from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Keywords :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deep venous thrombosis指南与共识通信作者:马军,电子信箱:zhouyi126@1 前言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动脉缺血发作、卒中等;(2)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等[1-5]。
VTE 是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肿瘤患者发生VTE[包括DVT 和肺栓塞(PE)]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
住院和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是VTE 发生的高危人群。
国外循证医学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伴血栓形成风险升高4.1倍,而化疗则升高6.5倍。
在所有VTE 患者中,肿瘤患者占20%,其中接受化疗的患者约占所有VTE 患者的13%[6-10]。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处理方案
全面评估
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全面评 估,了解其对血栓栓塞症的影
响。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凝药 物的选择、剂量调整等。
监测与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 的凝血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适用人群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 不同风险层级的患者制定 相应的药物预防措施。
非药物预防措施推荐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以降 低VTE风险。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对于活动受限或卧床患者,可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促进血液循 环。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VTE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 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以缓解焦虑情绪。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提供情 感支持和陪伴,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回顾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
本次指南强调了针对不同肿瘤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风 险评估的重要性,包括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类型、 治疗方式和遗传因素等。
预防措施推荐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风险级别患者的 预防措施建议,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以及生活方式调 整等。
通过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 查,辅助判断患者VTE风险。
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下肢肿胀、疼痛、 皮温升高等VTE相关症状与体征。
药物预防措施及适用人群
01
02
03
抗凝药物
对于高危患者,推荐使用 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等进行预防。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发病率和死亡率
VTE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 生命健康。
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关系
肿瘤患者VTE风险增加
肿瘤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如手术、化疗、卧床等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VTE风险显著增加。
穿戴弹力袜
穿戴医用弹力袜可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风险。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可周期性地对肢体施加压力,促进血液流 动,预防血栓形成。
针对不同风险人群的个性化预防方案
高危人群
对于存在高凝状态、静脉损伤或 血流缓慢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 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措施,如联 合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加
02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 因素及评估
危险因素分析
肿瘤类型
某些肿瘤类型,如胰腺癌、肺癌等, 由于肿瘤本身或治疗过程中的因素, 容易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增加静 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肿瘤分期
治疗方式
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可能导 致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等,进而增加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晚期肿瘤患者由于肿瘤负荷大、身体 状况差等原因,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栓塞症。
强早期活动等。
中危人群
针对中危人群,应根据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如单一 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适当
进行早期活动等。
低危人群
对于低危人群,可采取一般性的 预防措施,如鼓励早期活动、穿 戴弹力袜等。同时,应密切关注 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预防策
略。
04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中国2010年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VTE )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肿瘤患者发生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和肺栓塞(PE ))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
一、肿瘤与VTE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 Deep Venousthrombosis Deep Venousthrombosis,,DVT DVT)和肺血栓)和肺血栓(Pulmonary Embolism Pulmonary Embolism,,PTE 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
)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
)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
DVT DVT 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发生于腘静脉以上部位的近端DVT 是肺栓塞栓子的重要来源。
是肺栓塞栓子的重要来源。
PE PE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恶性肿瘤本身即为VTE 的重要高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细胞及其产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产生高凝状态,引起机体防御血栓形成的功能减低。
引起机体防御血栓形成的功能减低。
恶性肿瘤患者多有凝血机制异常,恶性肿瘤患者多有凝血机制异常,恶性肿瘤患者多有凝血机制异常,实验室实验室检查表现为检查表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增高、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纤维蛋白溶解低下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肿瘤患者发生VTE 的风险较非肿瘤患者至少增加4~6倍,并导致其生存率显著下降。
同时,恶性肿瘤患者如应用化学治疗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反应及损伤。
其他VTE 相关危险因素如表1。
表1. 肿瘤患者的VTE危险因素二.诊断与评价1、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静脉血栓所致的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静脉血栓所致的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静脉血栓所致的同侧下肢远端水肿和沉重或锁骨上区同侧下肢远端水肿和沉重或锁骨上区水肿,但并非所有病例均存在上述症状。
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任振虎;陈铭韬;吴汉江;张胜;方坤;谢尚;刘宇;胡传宇;刘冰;李春洁;朱桂全;王成;高洋;张晓晨;石剑波;张永红;崔明哲;季彤;任国欣;王延安;陈伟良;张陈平;何悦;张志愿【期刊名称】《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24(22)1【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范围的肿瘤根治手术和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又由于高龄兼长时间手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肿瘤和化疗药物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危险因素,提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应是VTE的极高危群体,但相关文献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VTE发生情况却很少关注,有关VTE在头颈肿瘤术后发生率的数据也有限。
迄今为止,国内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缺乏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预防与管理评价体系。
为统一和规范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4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总页数】9页(P1-9)【作者】任振虎;陈铭韬;吴汉江;张胜;方坤;谢尚;刘宇;胡传宇;刘冰;李春洁;朱桂全;王成;高洋;张晓晨;石剑波;张永红;崔明哲;季彤;任国欣;王延安;陈伟良;张陈平;何悦;张志愿【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相关文献】1.胸部恶性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2.《胸部恶性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之高危患者筛查篇3.《胸部恶性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之围术期高凝状态篇4.《胸部恶性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之直接口服抗凝药应用前瞻篇5.《胸部恶性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之D-二聚体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痛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至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肿瘤患者发生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比非肿痛患者高数倍。
住院和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痛患者是VTE发生的高危人群。
国外循证医学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伴血栓形成风险升高4.1倍,而化疗则升高6.5倍。
在所有VTE患者中,肿瘤患者占20%,其中接受化疗的患者占所有VTE患者人数大约占13%。
尽管风险如此之高,2010年国内在CSCO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血研所制定了《中国肿痛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经过四年多的临床实践已引起了肿瘤医护研人员的重视,已经成为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指导性文献。
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有少部分三甲医院肿瘤科及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还没有完全推广。
一方面是肿瘤患者的VTE防治涉及多学科,循证医学资料多而庞杂,缺少系统归纳;二是尽管VTE预防的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国内尚缺乏针对肿瘤患者的VTE防治的循证医学,因而限制了肿瘤患者的VTE 防治工作。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和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委员会在2014年8月组织国内临床肿瘤及血液学和止血血栓专家对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方法与治疔原则进行了更新,形成2014-2015年中国共识指南,供临床肿瘤医师参考。
以下是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部分的内容:一、诊断1、诊断流程2、诊断与评价静脉血栓形成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静脉血栓形成的同侧下肢远端水肿和沉重或锁骨上区水肿,但并非所有病例均存在上述症状。
如果出现任何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上应高度怀疑DVT ,由而提高对DVT 的认识。
D-二聚体检验用于肿瘤患者的DVT 诊断可靠性有限,肿瘤患者D-二聚体均升高。
这时应考虑应用蛋白C ,如蛋白C 下降应该考虑高凝的可能。
推荐患者尽可能接受血管超声检查。
多普勒静脉超声检查是初步诊断DVT的首选静脉影像学方法。
多普勒超声可以进行静脉加压分析和静脉血流多普勒成像,目前认为血管加压检査评估更权威。
如果超声检査结果阴性或不确定,并且临床上持续高度怀疑DVT,建议釆取其它成像方法(按优先顺序排列)。
1)造彩剂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即间接CT静脉造影),但该方法需要浓度相对较高的造影剂。
2)磁共振成像(MRI,MR血管造彩)可以敏感而特异性地评价盆腔静脉和腔静脉,且无需使用造影剂。
3)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确诊DVT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临床上应该监测抗凝治疗的疗效。
随访检査及影像学评价能让医生及时发现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的血栓进展和治疗成功后的DVT复发。
浅表血栓性静脉炎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如触痛、红斑;浅静脉相关性坚硬条索)和超声检査DVT的阴性结果。
症状进展期间,应进行随访彩像学评价。
对于大隐静脉和股总静脉的隐股交界处(交界处2厘米内)血栓的患者,鉴于累及深静脉系统和造成栓塞的风险,应接受DVT的治疗。
本共识中,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定义不包括周围导管相关性血栓症。
肺栓塞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安、呼吸急促、晕厥、氧饱和度下降,但并非所有PE都存在这些临床典型症状。
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如触痛、红斑;浅静脉相关性坚硬条索)和超声检查DVT的阴性结果。
症状进展期间,应进行随访影像学评价。
对于大隐静脉和股总静脉的隐股交界处(交界处2厘米内)血栓的患者,鉴于累及深静脉系统和造成栓塞的风险,应接受DVT的治疔。
本共识中,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定义不包括周围导管相关性血栓症。
二、预防与治疗1、肿瘤相关的VET预防机械性预防对于住院的肿瘤患者,在没有机械性预防禁忌症(如外周动脉疾病、开放性伤口、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浅表静脉或深静脉血栓等)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静脉加压装置(VCD)进行机械性预防。
静脉加压装置的主要优势之一是不存在相关的出血风险。
但是,缺点包括:可能干扰活动和必须不间断保持设备在附近。
分级加压弹力袜作为一种机械性预防方法,可与VCD联合使用。
药物预防住院患者鼓励对所有住院肿瘤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
前面列出了较常用的Khorana评分和Caprini评分系统及VTE风险分析,它的优势在于个体化的评估患者VTE 风险,并根据不同的评分结果而提出了抗凝建议。
对于无抗凝治疗禁忌的所有肿瘤住院患者(或临床疑似肿痛患者),若患者的活动量不足以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例如卧床)或属于静脉血栓栓塞高危患者,则应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应贯序整个住院期间。
推荐的药物列于附表(表4)。
比较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对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作用的研究并没有明确哪个方案的疗效更加卓越。
门诊患者肿痛患者出院后仍然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在一些外科和内科肿痛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风险非常高,应在门诊患者中考虑VTE的预防性治疗。
因此推荐高危肿瘤手术患者使用延期(长达4周)的VTE预防性治疗。
虽然没有数据支持内科肿瘤患者的延长门诊预防性治疗,但对于接受高凝化疗方案的患者,也应考虑给予预防性抗凝。
研究显示,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当血管生成抑制剂(如反应停或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或含阿霉素化疗方案时,将导致10%-20%的VTE发生率。
推荐的抗凝药列于表4。
2、肿瘤相关VTE的治疗对于不合并抗凝禁忌症的肿痛患者,一旦确诊静脉血栓栓塞症,应立即开始治疗(疗程5-7天),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静脉给药)或磺达肝癸钠。
对于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肿瘤患者,低分子肝素长期治疗效果更佳,因此急性期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更加可取,除非急性期存在使用禁忌症。
如果将采用华法林作为长期用药,那么应该有一个短期的、至少5-7天的过渡期,在这个期间,联合使用注射用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癸钠)与华法林,直至INR≥2。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应接受3-6个月以上的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治疗,而合并肺栓塞的患者应接受6-12个月以上的治疗。
推荐低分子肝素单药治疗(不联合华法林)用于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长期治疗,和无抗凝禁忌症的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患者的复发性VTE的预防性治疗。
对于活动性肿痛或持续高危的患者,应考虑无限期抗凝治疗。
肺栓塞的治疗在无抗凝治疗相对禁忌症的患者,一旦确诊肺栓塞,应立即启动抗凝治疗;诊断肺栓塞的同时或一旦获得相关数据,应立即进行风险评估。
当评估了肺栓塞高危患者的肿瘤状况后,医生应考虑溶栓治疗和/或肺部取栓术,并同时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此外,这类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下腔静脉滤器。
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推荐消炎药、热敷及拾高患肢作为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的初期治疗。
对于血小板计数小于20000-50000/μL或严重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留体抗炎药(NSAID)。
抗炎药物只推荐用于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的对症治疗,而不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
对于简单的、自限性浅表血栓性静脉炎,不建议预防性抗凝治疗。
对于症状恶化的浅表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或累及邻近大隐静脉与股总静脉交界处大隐静脉近心端的患者,应考虑抗凝治疗(如:至少4周静脉注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静脉用药紧急治疔后可以选择过渡到华法林治疗(INR2-3)3、VTE Caprini高危评分及2012年ACCP标准备注:1 Donze J,Le Gal G,Fine M J,et al.P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the PuI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Scale.Throm Haemos 2008;100:943-948.2 无论是否予以吸氧。
3 定义为精神混乱、定向障碍或嗜睡。
4、肿瘤患者VTE 预防和治疗药物及逆转药物(见下表)表 肿瘤患者的VTE 预防/治疗方案5、肿瘤患者VTE预防性或治疗性抗凝治疗的禁忌症解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防治指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郭丹杰胡大一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颁布了最新关于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防治指南,并进一步规范了癌症患者的抗凝治疗。
(J Clin Oncol Dec,2007)一、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20%,并且为导致死亡的原因。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
癌症患者DVT的风险增加数倍,住院的癌症患者及正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更大。
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癌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4.1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6.5倍。
其实目前癌症患者VTE发生率(4%-20%)的报道远远低于尸解的发现,后者发生率为50%。
二、癌症相关的VTE的后果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提示,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占死亡原因的9%(1)。
在发生VTE同时诊断癌症,或在发生VTE 1年内诊断,1年时死亡率增加3倍。
癌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术后发生致命性PE的风险是非癌症患者接受同样手术的3倍。
三、癌症患者VTE的危险因素癌症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因肿瘤的种类及自然病史的不同而异。
恶性肿瘤诊断初期VTE的风险最高。
已有报道,某些部位的肿瘤,如胰腺、胃部、脑部、卵巢、肾脏、肺部肿瘤及已出现转移的肿瘤与VTE发生相关。
最新研究提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淋巴瘤与VTE发生极度相关。
癌症患者接受活性药物治疗者VTE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新的抗肿瘤药物特别是抗血管再生的药物VTE发生率较高。
激素治疗特别是他莫西酚(tamoxifen)的应用及红细胞刺激因子等可增加VTE的风险。
癌症患者住院时VTE的风险明显增加。
与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术后DVT风险增加2倍,致命性PE风险增加3倍。
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化疗前血小板数量>350,000/ul和存在致血栓的基因突变。
癌症患者VTE的危险因素见表1表1 癌症患者VTE的危险因素患者相关因素高龄种族并存疾病(肥胖、感染、肾脏疾病、肺部疾病、动脉血栓栓塞)既往VTE病史化疗前血小板数量增加遗传性致栓基因突变肿瘤相关因素原发肿瘤的部位(消化道、脑、肺、生殖系、肾脏、血液)诊断后的最初3-6月肿瘤近期转移治疗相关因素近期接受大手术正在住院接受化疗接受激素治疗目前或近期接受抗血管再生治疗(thalidomide, lenalidomide)目前接受促红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四、指南的推荐指南推荐共包括5方面的问题,同时提供文献综述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