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综 述 Zongshu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2期(总第478期)2021年1月- 194 -[13]李伟英,王俊.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26(4):295-297.[14]陈玉梅.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CH-L1、GFAP 及TNF-α水平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7,42(11):1345-1348.[15]陈娜,宋海霞,史万英,等.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7,16(2):117-120.[16]朱新岭,陈颖,杨君君,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40(16):1828-1832.[17]朱烨,吴雅利,李宝香,等.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Hcy 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8,29(8):1095-1098.[18]何保明,喻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MDA、SOD、MBP 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9,40(3):258-261.[19]李伟,陈颖,朱新岭,等.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8,21(7):70-72.[20]王艳茹.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5):78-81.[21]陈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S100B,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管生成素-1水平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6):498-501.[22] Nika G,Dietrich U,Radbruch A,et al.Detection of early infarctionsigns with machine learning-based diagnosis by means of 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 in the clinical routine[J].Neuroradiology,2018,60(9):889-901.[23]宋轶群,刘梅,于广.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及二者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2):243-246.(收稿日期:2020-07-28) (本文编辑:桑茹南)*基金项目:2017年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17ZF020)①定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 定州 073000②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胡琪① 袁建涛① 王桂芳②【摘要】 目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抗生素、肠外营养、血液制品输注和血液标本采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背景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向静脉内穿刺放置的导管,一般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化疗以及营养支持的患者。
近年来,由于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受到重视,其中深静脉血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发生率更高。
因此,深入了解其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降低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深静脉血栓的定义与症状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指静脉内发生的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中。
不同于浅表性静脉炎,DVT的症状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在早期并无任何症状,而在静脉内血栓形成严重堵塞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感觉异常以及皮肤颜色变化等。
PICC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致病机制尽管PICC导管是治疗长期输液、营养以及化疗的标准方法,但是由于在静脉内长期留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有研究表明,导管的留置可以导致静脉壁的机械性损伤,这样会损伤到内皮细胞,从而激活凝血系统,加速血栓形成。
同时,导管放置部位还可刺激血管壁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大量释放会导致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加速凝血系统的活化。
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1.患者的肿瘤类型和化疗方案:既往研究表明各种肿瘤的发生DVT的风险并不相同,而不同的化疗药物也可能会对凝血机制产生影响,这些可能因素均可能会增加DVT的发生率。
2.个体遗传或疾病因素:对凝血机制的遗传易感性、个体抗凝血物质水平及活性、血液黏稠度和血流动力学等因素也会影响DVT的发生率。
3.患者的生活方式:肥胖、长时间坐卧不动等因素也可能会增加DVT的风险。
预防策略1.选用科学合理的化疗药物,合理设计化疗方案,减小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2.提高患者的意识,让患者了解DVT的相关知识和如何预防DVT。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方法120例接受长期输液与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自置管日开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自置管日进行强化护理。
比照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并分析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静脉血栓;护理对策202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现阶段临床为肿瘤患者进行肠外化疗或输注营养的一种重要技术,由于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的痛苦,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获得了临床医师与患者的一致好评【1】。
但因PICC置管后易并发深静脉血栓,从而造成患者肢体疼痛、肿胀,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肢体坏死或栓子脱落等严重病症,或引发肺栓塞、脑栓塞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平安造成严重威胁【2】。
因此,认真分析PICC 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对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在本院接受长期输液与化疗治疗的60例肿瘤患者自置管日开始进行强化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2021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长期输液与化疗治疗的12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研究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2.73±11.25〕岁;身高154~188cm,平均身高〔168.26±10.21〕cm;体重40~96kg,平均体重〔65.37±10.21〕kg;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8例,大专14例,高中或中专21例,初中12例,小学及以下5例;疾病类型:胃癌18例,乳腺癌15例,肺癌14例,食管癌13例。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对 策 。 方 法 选 择 本 院行 PICC置 管 的患 者 分 为恶性 肿瘤 化 疗组 和对 照组 ,各 100例 ,运 用 自制 的 PICC术 后 患
者 跟踪 报 告 表进 行 观察 和 记 录 。 结 果 恶性 肿 瘤 置管 后 发 生静 脉 血栓 共 5例 (5%),对 照组 发 生静 脉 血栓 3例
本 研 究采 取 随机 抽 样 的 方 法抽 取 2009年 1月~2012 年 12月 在 东 莞 市某 二 甲医 院住 院置 入 PICC的 恶性 肿 瘤 患者 100例为 研 究对象 。纳 入标 准 :年龄 ≥18岁 ,能正 确表 达 自身 意愿 并 知情 同意 ;确 诊 为恶 性肿 瘤并 行 静脉 化疗 的 患者 :同 意在 本 院完成化 疗 疗程 的患 者 。排 除 标准 :意识 障 碍 无 法 配合 研 究 的患者 ;合 并 严 重 并发 症 的患 者 ;不 同 意
用 物 的消 耗 .减轻 患 者痛 苦 .提 高患 者 的舒适 度 。
【关 键 词 】恶 性 肿 瘤 ;PICC;静 脉 血 栓 ;原 因 ;预 防
【中图分 类 号】R473.33
【文献标 识 码】A
【文章 编号 】1674—4721(2013)06(b)一0036—03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venous throm bosis af- ter PICC for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tum or chem otherapy
LV Qiul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Zhangmutou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633,China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目的通过调查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方法选择本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恶性肿瘤化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运用自制的PICC术后患者跟踪报告表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恶性肿瘤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共5例(5%),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3例(3%),两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χ2=7. 986,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研究工具组成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小组讨论后呈交相关肿瘤专家评估制订PICC术后患者跟踪报告表。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患者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状况、医疗支付方式、居住环境等;②疾病相关资料,如疾病诊断、检查结果、血栓史、病程、治疗方式、化疗方案及次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③PICC置管情况,如导管的选择、穿刺部位的选择、置管过程的观察、置管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置管侧皮肤、静脉及其他症状的观察等。
1.2.2 PICC置管过程由东莞市某二甲医院住院具有PICC执业资格证的静脉专科护士执行。
置管前首先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对出凝血时间缩短、血小板增高、白细胞低下、糖尿病史、血栓病史、上腔静脉部分压迫、长期卧床等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应高度重视。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血栓形成风险较低静脉,穿刺成功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显示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表明置管成功。
1.2.3 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观察时间为置管后开始计算到PICC管拔除。
评价标准: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上肢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臂周径较原周径大[2]。
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上肢静脉血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3]。
因此,发现上述情况,还需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是否发生了静脉血栓。
血液肿瘤患者 PICC 相关性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
血液肿瘤患者 PICC 相关性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技术是指经过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其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
正常成人上腔静脉血流速度可以达到2~2.5L/min,在此输液,可以有效避免高刺激性、高渗性药物对于血管的损伤。
而PICC导管也因其置管过程简单,患者带管生活痛苦小,基本活动不受影响,并可以授权由护士单独操作,而在临床应用广泛。
然而,PICC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也将其最为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带入大家的视野中,有文献报道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PICC-CRT)的发生率为4.3%~58%[1],Madabhavi I[2]等人研究表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PICC-CRT的发生率为4.82%。
如果血栓发现不及时或是护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3]。
因此,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也逐渐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现就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的概述、其影响因素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置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1.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的概述1.1定义在静脉置管过程中,由于导管针及导管损伤静脉血管内膜,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使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引起的病症称之为PICC-CRT。
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为:置管侧肢体血管彩超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伴或者不伴有患者置管侧手臂或颈部发生肿胀、局部发红、疼痛等表现[4]。
1.2分类PICC-CRT分为有症状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和无症状的导管相关性血栓,有研究表明[5],有症状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19.2%,无症状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高达80.8%。
目前临床只能在PICC-CRT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或是实验室检查结果后才会给予相应的抗血栓治疗及护理,加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自身疾病的特殊性,一线医生在给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血栓药物时仍持有保守态度。
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
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的症状:静脉血栓从时间上分急性(2周之内)、亚急性(2周至2个月)、陈旧性(2个月以上),因为PICC置管时发生,所以几乎没有陈旧性血栓。
血栓形成初期可以出现静脉高压的表现,继而出现上肢水肿和疼痛的症状,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典型表现一般为上肢发红、肿胀、导管或导管邻近部位触痛感。
急性期血栓在拔出置管后,经临床治疗,大部分病人血栓可以消失。
由于发现或治疗不及时,血栓逐渐机化,可导致血栓后综合征(静脉壁增厚、管腔部分再通,甚至静脉结构受到破坏)、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剧烈胸痛、突然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甚至休克)或脑栓塞。
因此,超声检查发现血栓的早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预后。
深静脉血栓的检查方法:肉眼观察(症状与体征置管一侧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和活动受限,严重者影响睡眠,常以上肢肿胀最早出现,从手指到上臂延及整个上肢,疼痛可与肿胀同时出现,或仅表现为酸胀,活动上肢时加剧)、血管彩超(血栓可为完全性和非完全性,PICC患者中多发性静脉血栓多为完全性血栓,而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多为不完全性。
完全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超表现:静脉管径增宽,静脉管腔内充满低回声光团,低回声光团包绕PICC管,管腔不能压闭,无血流显示,血流频谱未能测及,远端静脉血流速度降低[6])、血管造影。
血管管径:锁骨下>腋静脉>肱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血液流速:锁骨下>腋静脉>肱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国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13.4-15.2%,其中71.4-80%无症状。
国外: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9.35%-38.5%;有症状血栓发生率:2.47%-25.7%[10]血栓形成的时机:国内报道,最早的是置管第2d,最晚的是40d[1],或最早11d,最晚40d[17]。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携带与维护方便、保护病患者血管、减轻病患痛苦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治疗之中。
静脉血栓是PICC 导管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生命危险,本文通过综述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及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旨在表明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 预防与护理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
PICC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汇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
因能够为长期化疗、营养支持及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提供一条方便安全的静脉通道,而被临床广泛应用[2]。
虽然PICC导管有很多优点,但作为进入静脉内的异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渗漏、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静脉炎、感染等。
其中,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最为严重,因此,如何做好PICC导管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现就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1.1 导管相关因素1.1.1导管的材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声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比聚氨酯、硅树脂导管发生血栓的危险性高;硅胶类材料机械性损伤和感染率较聚氯乙烯低。
有研究报道,应用聚氯乙烯导管其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0%,硅胶管为20%[3]。
有资料表明,选择三项瓣膜导管比较好,其导管材料为相容性硅胶,对静脉刺激性小,对血管条件比较差的老年人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导管虽然是医用硅胶管,与人体组织兼容性好,但对于人体而言仍是异物。
作为异物的PICC导管尖端漂浮移动,刺激静脉壁导致内膜受损,导致静脉壁的炎性反应,释放炎性因子,引起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变化,参与激活凝血酶原,诱发静脉血栓形成[4]。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411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结果411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血栓,399例未发生血栓。
经溶栓和抗凝联合治疗方法治疗10~28d后行彩超复查,其中10例患者的DVT基本消失,2例患者的DVT明显减少。
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与缺乏常规常规筛查和血管内皮损伤有关,经过规范的护理和抗凝治疗,可以继续正常使用导管至治疗结束。
关键词:恶性肿瘤;PICC;血栓;护理如何预防及减少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是目前众多护理同仁们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课题。
现对我院肿瘤科近2年接受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1月一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经细胞学或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411例,其中发生血栓有12例,未发生血栓的有399例。
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54~78岁,中位年龄66岁;鼻咽癌5例,肺癌3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1例,脑瘤1例。
1.2 PICC操作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型号4Fr,内径0.033in(0.84mm)或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型号4Fr,内径0.64mm,材质为硅胶。
均由我院PICC门诊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置管操作及进行导管维护[1]。
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PICC说明书操作。
证实患者DVT形成后,立即拔除PICC管。
如血栓发生时间短则行溶栓和抗凝联合治疗,溶栓:尿激酶30万~50万U,静脉滴注,1次/d;抗凝:低分子肝素钠5000IU,皮下注射,2次/d。
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与D-2聚体相关性研究
C o a g u l a t i o n a n d F i b r i n o l y s i s S y s t e m( C F S ) , i n a d d i t i o n t o t h e u s e o f P I C C . I n o r d e r t o d e s c r i b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o f DV T i n ma l i g n a n t c a n c e r
wi t h P I CC wi l l b e i n s p e c t e d t h e D. d i mme r a n d c 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r a t e o f DVT i n n o r ma l a n d a b n o r ma l o f he t D— d i m me r . Re s u l t s : Th e r e i s
恶 性 肿 瘤 患者 P I C C置 管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与 D - 2聚 体
相 关 性 研 究
Co r r e l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t h e DVT i n ma l i g n a n t t u mo r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I CC a n d
PICC置管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研究现状
PICC置管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研究现状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安全性强、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的痛苦等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化疗,肠外营养,急危重症等治疗过程[1]。
但在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深静脉血栓(PICC-DVT)成为最严重的并发症。
有研究发现[2]在重症监护室的PICC-DVT发病率为5%~15%,在肿瘤患者中的PICC-DVT发病率为2%~5%。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中断治疗,增加住院花费,甚至栓子一旦脱落将会引起肺栓塞或致死亡。
如何有效地预防、发现和处理PICC-DVT已成为临床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232-021PICC相关血栓的概念(1)浅静脉血栓主要症状:以置管侧肢体疼痛、红肿、置管侧肢体臂围增加2cm以上等为主,但临床上多数只有血管超声检查发现,给临床观察带来较大难度[1]。
(2)深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肢体不对称肿胀、疼痛、发热等。
但有些患者可以毫无上诉局部症状,而以肺栓塞为唯一或首发症状[2]。
(3)临床警惕症状:置管部位的肿/渗液、形成侧支循坏、不能抽回血或冲管缓慢的流速、头颈部不适、眼眶肿胀麻木/疼痛、心跳加速、气紧、畏寒、发热。
2危险因素2.1患者的因素研究显示PICC-DVT的发生与患有血栓史、手术时间、癌症、急危重症、糖尿病以及营养失调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Verso等]学者发现肿瘤患者胸部放疗与血栓的发生有关,其原因可能为胸部放疗致使内皮细胞被激化,与中心静脉穿刺对血管内皮损伤共同作用形成血栓。
Aw回顾了340名带有PICC的肿瘤患者病史,发现病情转移和既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并发血栓,其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小板异常,血浆高粘滞性,导致血流速度缓慢,静脉易形成血栓。
国内学者也发现PICC-DVT与吸烟、高血压、冠心病、运动及手术治疗时间等因素有关。
最新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最新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深静脉血栓是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是由于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以下是最新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的相关内容:1.高凝状态:肿瘤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抗癌治疗等原因,往往具有高凝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2.血管损伤:置管过程中,可能发生血管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3.异物刺激:静脉内插管会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和介质可激活凝血系统,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静脉回流障碍:置管后,管腔内径较大,可造成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内血流减慢,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在护理上,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监测病人病情:定期检查病人血液凝血指标,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早期发现异常指标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定期更换管道:定期更换或修复管道,及时发现存在漏血、局部浮肿、红斑等问题,避免血管损伤和感染,减少静脉血栓的可能。
3.提供适当的抗凝药物:对高凝状态的病人,可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以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4.给予局部药物治疗:可以在PICC置管的切口上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局部的感染,并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5.加强病人的康复护理:鼓励病人进行早期活动,帮助恢复静脉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风险。
6.定期评估观察: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肿瘤负荷增加、病情恶化等,及时与治疗医师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总之,对于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肿瘤病人,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从监测病情到提供抗凝药物,以及加强康复护理和定期评估观察,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保障病人的安全。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护理进展研究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护理进展研究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常用的静脉治疗手段,具有极高的治疗安全性,操作更加简便且在患者机体中留置的时间较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为患者实施PICC治疗中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其中PICC相关性血栓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因此引发医疗人员的广泛关注。
为了降低患者采取PICC 治疗后的疼痛,降低PICC治疗时间,有效发挥PICC的应用价值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相关血栓护理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进展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1990年开始引入我国医疗行业,PICC导管应用治疗中具有安全性较强、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穿刺成功率较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尤其是肿瘤患者的治疗应用率最广。
1、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1.1、 PICC相关血栓的临床症状PICC相关性血栓表示在应用PICC导管置入治疗后,对患者的血管内膜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受到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PICC置入位置的血管内部、导管外壁存在血凝块,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引发血栓的出现。
根据临床研究可知,PICC相关血栓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患者一般表现为置换一侧肢体肿胀,皮肤发红,置管位置有疼痛,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1]。
1.2、PICC相关性血栓的诊断标准目前,临床对于静脉血栓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中,最有效、最安全、对患者机体不会造成损伤且操作简便的手段为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后可表现为管腔中出现实质性回声、管腔压缩困哪、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等特点。
在检查结果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观察血流频谱的变化,乏氏反应的变化等进行静脉血栓的确诊。
2、影响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2.1、患者自身因素影响第一,恶性肿瘤疾病。
肿瘤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进行化疗治疗,同时受到化疗药物等类似高渗透性液体的影响,会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严重的损伤,根据研究数据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中的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升高,从而会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病率明显提升。
中西医结合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03-04T15:26:45.43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金咏梅杨静赵滨苏然然[导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操作者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详细评估,对容易发生血栓的患者应慎重使用PICC,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金咏梅杨静赵滨苏然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上海200137【中图分类号】R44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29-01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全球得到广泛的使用,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引入,目前在肿瘤化疗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因为它相比其他的静脉留置导管有诸多的优势,创伤小,保留时间长.但是由于肿瘤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滞缓,加之PICC置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故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很高,研究[1]表明,恶性肿瘤患者PICC 相关血栓的发生率高达27%-66%,文献报道静脉血栓形成会使癌症患者死亡率增加2-3倍,血栓仅次于肿瘤本身而位居死亡原因第二位,因此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结合预防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肿瘤患者PICC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1.1与疾病本身相关的因素PICC相关血栓是指PICC置管后,由于穿刺或导管直接损伤血管内膜以及病人自身状态等多因素作用使PICC所在的血管内壁及导管附壁形成血凝块的过程.1946年,Virchow 提出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同时恶性肿瘤也是目前公认的形成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与肿瘤细胞释放促凝因子、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1.1.1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肿瘤细胞能通过组织因子或其他促凝因子的作用直接激活凝血酶原,从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血栓的形成[2].或通过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而产生或表达促凝血因子.1.1.2血管内皮的损伤:肿瘤细胞可直接侵犯血管或通过分泌血管穿透性因子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PICC导管的留置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对血管内皮细胞也会产生损伤;同时化疗药物的刺激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1.1.3血流缓慢: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常会出现胃肠道反应,食欲不佳,恶心呕吐,需卧床休息,导致患者活动量减少,或者是肿瘤组织压迫血管导致血流瘀滞. 1.2与导管相关的因素1.2.1导管的材料和型号: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声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比聚氨酷、硅树脂导管发生血栓的危险性高.应用聚氯乙烯导管其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0%,硅胶管为20%.Grove等提出:导管直径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同时沈丹薇[3]等也指出,导管型号越大,PICC 血栓发生率越高,型号大的导管占据血管腔的位置多,留置过程中影响血流速度.1.2.2导管尖端的位置Whitman的研究表明,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时,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较低.符琰的研究也证实PICC导管尖端位置可影响血栓的发生[4].1.3其他相关因素国外资料显示,PICC所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中,头静脉占57%,贵要静脉占14%.Haire等报道,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计数有关.既往有血栓病史的,留置导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几率会升高.2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中医学理论?黄帝内经?中曾记载:“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有“脉痹” 之称.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久劳、热气盛,为湿热所折,气结筋中. 多数医者认为“湿热”与“瘀血”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络脉瘀滞,湿热蕴结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侯玉芬等提出静脉血栓是瘀、湿、热、虚等多种复发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导致的.奚九一认为“因虚致邪,因邪致瘀”,正虚是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源,因正虚而致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脉络之中,郁滞化热,血热壅盛,形成血瘀,血液瘀结,久而成瘀血,阻滞脉络,脉络瘀阻是本病发生的关键.肿瘤患者由于自身原本就正气虚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因此易发生血栓.3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防治策略3.1置管前评估首先,操作者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详细评估,对容易发生血栓的患者应慎重使用PICC,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如术前有血栓病史和高凝状态的患者应慎用,偏瘫患者、乳腺癌患者应选择健侧置管,防止因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导致循环障碍形成血栓.其次,操作者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及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器材,尽量使用材质柔软、小型号的导管,并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不同长度,使导管尖端到达管径粗大且血流丰富的上腔静脉[5].雷国华[6]提出使用PICC长度卡尺测量置管长度,可以提高导管置入后头端位置的准确率.而通过应用数字化胃肠X线机进行PICC正位,可在第一时间解决导管异位,做到定位、正位一次完成,明显减少操作时间,减少了二次接触射线的可能[7]. 3.2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尽量选择右侧贵要静脉置管.PICC 操作由PICC专科护士完成,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并发症发生.张媛媛等[8]研究表明,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同时,操作者应具备熟练的置管技术,避免反复多次静脉穿刺,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尽可能冲净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避免粘到管壁上带入血管中,最好选用无滑石粉型手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Konstantinou等在研究中也发现,采用超声辅助塞丁格穿刺技术,能降低血栓的发生率.送管时要求操作动作要轻柔,不宜过快、过猛,以免血管内膜损伤,防止血栓发生.另外章春芝等[9]研究表明,根据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活动量及间隔治疗时间的长短选择个性化封管,可以减少血栓的发生.3.3西药预防方面恶性肿瘤患者无出血倾向者可给予阿司匹林、丹参服用来预防血栓的形成,但是king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预防性使用抗凝剂并未减少PICC相关血栓的风险.在针对肿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小剂量华法林可以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从38%降低到10%.许大云等研究发现,注射尿激酶可防止血凝性导管堵塞,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时第七届美国抗血栓及溶栓治疗胸科医生大会不推荐对肿瘤患者以及埋有导管患者预防性使用抗凝剂.据段红伟等[10]报道外涂喜疗妥能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因为喜疗妥软膏的成分为多磺酸粘多糖,它能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许俊堂报道[11]静脉管腔粗,压力低,血液流速慢,血液对血管壁的剪切应力小,血小板不容易被激活,形成的血栓是以纤维蛋白作为网架结构的红色血栓,治疗预防主要是针对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活性如肝素.3.4中医学方面?黄帝内经?曾记载:“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中医学对静脉血栓预防强调活血化瘀,治则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标. 临床上许多的活血化瘀方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滞性,防止血栓形成的功效.也有一些采用中医护理操作的方法来降低PICC置管血栓发生率. 艾灸具有温通活血,驱散寒邪的作用[12].对血瘀证的动物研究发现:艾灸能降低血瘀证大鼠血浆和全血粘度,发挥改变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促进内环境的稳定,降低血栓的发生率.选取的穴位为膈俞、血海、委中三穴.作用机制可能是艾灸能能改善红细胞集聚程度,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流,但仅仅是限于动物实验.另外张栋等[13]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液成像系统发现艾灸可以引起手部微循环血流量的增加,预防血栓的形成.王玉娟[14]选取大椎穴、双侧足三里穴,采用麦粒灸法,结果显示肿瘤患者高凝的血液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对于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采用灸法预防相关静脉血栓及灸法穴位选取值得临床深一步的探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医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抗血栓;扩张血管,增加器官组织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等,可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现代医学针对本病的抗凝、溶栓疗法相比,中医药治疗引发出血的危险相对较小.临床中大多中药方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疗效较佳,对于PIC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水针疗法(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疗、艾灸等中医药方法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15].但临床中利用中医药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甚少.中西结合预防PICC相关血栓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PICC置管技术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血栓形成带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预防及减少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是目前众多护理同仁们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课题.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肿瘤置管患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预见性的评估并采取措施,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 刘振川,冯子超,孙岩,等.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J].山东医药,2014,54(11):54-56[2] 闫红艳,张阳,孙庆仲.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治疗对策探讨[J].肿瘤防治研究,2004,03:168-170.[3] 沈丹薇,李翠霞,岳海淑,等.恶性肿瘤病人PICC致血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573-1574 [4] 符琰,余春华,汤辉,向秋芬,刘俐,李俊英.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4,01:121-123. [5] 喻燕敏.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原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05:60[ -61.6] 雷国华,王秀华,王秀军.PICC置管长度测量卡尺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45-347. [7] 殷淑芳,孟爱风,赵玉年.数字化胃肠X 光机在纠正PICC异位及定位中的应用价[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2):10-12. [8] 张媛媛,郭丽娟,张全英.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0,17:1-4. [9] 章春芝,薛志芳,任晓东,宁凤琴,王桂英,池亚丽.PICC导管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个性化封管[J].护士进修杂志,2009,08:729-730. [10] 段红伟,贾心红,高颖珠.早期干预对肿瘤病人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36:3384-3385. [11] 许俊堂.血栓防治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1):66-72 [12] 吴焕淦,严洁,余曙光,等.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 [13] 张栋,王淑友,马惠敏,等.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针灸效果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37-40 [14] 王玉娟.麦粒灸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疗效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5] 闫翠娜,刘桂珍,侯黎莉.中医药预防深静脉血栓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07:1538-1540.。
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研究进展
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研究进展张荣荣,张连池,崔继强,郭玉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㊀山东济南250117)ʌ关键词ɔPICC;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预防;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7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3.053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3-0148-03㊀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㊁避免患者静脉反复穿刺㊁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内给药㊁肠外营养㊁长期抗生素治疗等的患者中[1-2]㊂虽然PICC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静脉治疗,但在使用过程中其相关并发症仍不容忽视,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㊁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DVT)㊁导管堵塞等[3-4]㊂其中发生率较高且最严重的为PICC⁃DVT,该并发症可直接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㊁使用期限,甚至引起感染㊁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5]㊂因此,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对预防发生和精确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外PICC⁃DVT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尚无统一标准㊂因此,本文通过对PICC⁃DVT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及护理工作人员对PICC相关DVT进行早期识别㊁诊断及护理学干预提供参考㊂现报告如下㊂1㊀PICC⁃DVT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由于诊断血栓形成的方式与标准㊁研究对象等各异,PICC⁃DVT的发生率的报道具有很大的差异㊂有研究表明,患者在置管后7 14dPICC⁃DVT的发生率为23.3% 70.0%[6-7]㊂PICC⁃DVT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静脉血栓形成和无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因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较多的PICC⁃DVT患者已被忽视或漏诊,诊断方法和诊断阈值等对PICC⁃DVT发生率也有很大影响㊂Abdullah等[8]研究证明,无症状PICC⁃DVT发生率为23.3% 38.5%㊂PICC⁃DVT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静脉回流受阻,如手臂疼痛㊁肿胀或手臂㊁颈部和胸部静脉扩张,也可表现为表浅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症状[9-10]㊂2㊀PICC⁃DVT危险因素分析2.1㊀患者相关因素㊀PICC⁃DVT的发生风险受患者自身特点的影响㊂PICC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本身就容易发生血栓,高凝患者更加危险,如有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发生PICC⁃DVT风险相对较高[11]㊂肿瘤患者尤其是血液肿瘤㊁肺腺癌㊁淋巴瘤等,因为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PICC⁃DVT的风险相较于其他患者更高,容易形成血栓[12-13]㊂合并糖尿病㊁肥胖㊁高血压㊁贫血等并发症患者及高龄㊁有血栓史患者的PICC⁃DVT发生风险也明显增加[13-14]㊂这可能因为患者年龄较大㊁病情复杂多变㊁活动量减少导致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从而引起血液流速减缓,同时糖尿病㊁肥胖等并发症患者的血液中血脂㊁血糖∗通信作者浓度高于正常值,容易刺激血管造成损伤,进一步加重PICC⁃DVT的发生㊂2.2㊀导管相关因素㊀PICC属于介入操作,且导管在血液中为一种异物,不同材质㊁不同型号的导管对影响PICC⁃DVT的发生率存在差异㊂Marnejon等[15-16]研究结果发现,患者所置入导管与其置入静脉比值越小,患者发生PICC⁃DVT的危险越低㊂李全磊等[17]研究指出,与置入末端开口式PICC导管的患者相比,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的患者发生率较低,材质为聚酯胺材料的PICC,其发生风险较高㊂2016年美国INS指南推荐,在满足患者治疗需要的前提下首选直径更小,材质对患者血管损伤小的导管,这对减少PICC⁃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㊂国外相关研究发现,患者导管尖端异位与PICC⁃DVT的发生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当导管尖端位于除上腔静脉以外的其他静脉中时,管径变小,血流速度减缓,高浓度和高刺激的药物长时间与血管内皮接触,容易损伤血管最终导致血栓形成[18]㊂2.3㊀药物相关因素㊀血栓的形成与PICC管路输注的药物种类也有关联,如输注万古霉素㊁头孢曲松和甲硝唑等抗生素是PICC⁃DVT的发生的危险因素[19]㊂输注药物的pH值(ɤ5或ȡ9)㊁渗透压和输液浓度的极值可能会导致内膜损伤㊁炎症进而导致血栓形成㊂一项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PICC导管输注甘露醇和血管紧张素是PICC⁃DVT发生的危险因素[20]㊂肿瘤患者常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某些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㊁卡培他滨等也可增加PICC⁃DVT的发生风险[21-22]㊂2.4㊀穿刺静脉选择㊀穿刺静脉的选择也与PICC⁃DVT的发生有关㊂根据刘美玲等[19]报道,选择贵要静脉的PICC与非贵要静脉的PICC相比,发生DVT的风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㊂有研究报道,放置在左臂的PICC发生血栓的风险更高,这可能与左臂静脉PICC插入难度较大,易引起内皮损伤有关[16]㊂但Wilson等[20]对798例PICC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放置在左臂或右臂的PICC与DVT的发生无关,对PICC⁃DVT的诊断是在有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中进行的,并没有利用影像学手段对所有患者进行筛查,这可能是导致研究存在差异的原因㊂现有的研究结果只能证明贵要静脉与非贵要静脉的选择与PICC⁃DVT的发生有关,并不能说明左右臂的选择与PICC⁃DVT的发生有关㊂因此,在进行PICC穿刺前,应确定适当的导管静脉比,选择合适的静脉,尽量避免穿刺前臂较小的静脉[21]㊂841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2月第27卷第3期3㊀PICC⁃DVT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肺栓塞占所有与PICC相关血栓事件的13% 20%,与下肢不同,上肢发生DVT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变化很大,这可能是由肢体间静脉压的差异引起的[22]㊂目前尚不清楚PICC⁃DVT是否会增加血栓后综合征的风险㊂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PICC⁃DVT通常是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23]㊂虽然有学者提出了评估导管相关DVT发生概率的风险评分,但这一评分对PICC并不适用,在此评分系统中,仅静脉留置导管一项就是极高危的发病因素[24]㊂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对PICC⁃DVT具有高特异性的临床风险预测工具㊂4㊀PICC相关血栓形成预防措施4.1㊀提高PICC专科护士专业能力㊀置管人员的熟练度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较为熟练且理论与技能水平高的护理人员置管成功率高于PICC置管新手,操作掌握不熟练㊁穿刺进针角度不当导致反复进针及送管手法不正确㊁送管时遇到阻力强行送管等均可能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导致血栓形成[25]㊂掌握正确的冲封管技术和各种导管尖端定位技术能够有效保证导管的使用安全㊂因此,进行PICC置管和维护的护理人员必须为参加相关培训且考核合格㊁获得PICC资格证书的人员[3]㊂PICC专业知识及置管实践核心能力较高的专科护士能够早期发现导管相关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应的正确处理,能掌握多种新技术,从而保证一次性置管成功率㊂因此,各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力度和培训质量,让更多的专业护士加入到高水平㊁高素质的PICC专科护理队伍中,对提高PICC护理质量及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均大有裨益㊂4.2㊀置管前进行全面评估㊀在置管操作前应对需要置管的患者进行完善的导管相关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肿瘤患者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采用VTE评估量表系统地评估其发生血栓的风险㊂李楠等[26]通过在肿瘤患者中使用中文版Mave⁃nal量表研究发现,其对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除了上述量表,目前常用的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还有Kahorana预测模型㊁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等,由于目前已有量表的非特异性,使用效果尚存在争议[27]㊂此外,在进行穿刺置管前必须对患者血管条件进行评估,结合患者血管条件和经济条件,建议优先选择皮肤完整上臂中段的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并且尽量选择对血管刺激小的㊁材质柔软㊁内径小的导管,尽量使用超声引导下赛定格技术为患者进行置管,减少血管的损伤㊂在置管前对置管患者的血栓史,是否合并高血压㊁糖尿病,有无置管经历等病史进行详细评估,这对预防PICC⁃DVT的发生也极其重要㊂此外,在置管前还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与评估,对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暂时不予置管㊂4.3㊀药物与物理预防㊀恶性肿瘤患者㊁外科大型手术后长期卧床等重症患者其血液具有高凝状态,但同时需要中心静脉通路进行静脉治疗,对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应给予低分子肝素㊁利伐他班和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预防[28]㊂有报道显示,不推荐对低风险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㊂近期神经中枢出血如脊髓损伤活动性大出血患者不可使用抗凝药防治㊂采用物理方法预防血栓形成是最简单㊁有效㊁经济㊁安全的方式,置管后的患者不应过度运动,也不能不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应正常进行日常活动,早期进行握拳松拳锻炼或进行手指操锻炼,在置管侧肢体避开穿刺点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是最基础的预防方式[29]㊂有研究证实,多饮水与适度运动可降低PICC⁃DVT的发生率,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电子握力器㊁海绵球㊁弹力球等器械均可以作为患者锻炼的工具,这些锻炼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置管侧肢体血流速度,从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㊂4.4㊀患者参与血栓预防㊀有研究发现,经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血栓相关健康教育后,其自理能力水平提高的同时,能减少其并发症㊂置管后指导患者低脂清淡饮食㊁多饮水,防止血液黏稠[30]㊂日常生活㊁治疗中患者和家属共同每日密切关注置管侧肢体情况,护理人员每日测量置管侧肢体上臂围并记录㊂导管间歇期,患者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正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导管维护,并掌握机械锻炼预防血栓的方法,坚持长期锻炼㊂患者参与PICC⁃DVT预防的主动性越高,PICC⁃DVT的发生率越低㊂4.5㊀早发现及早诊断㊀为了及早发现,医护人员应时刻评估PICC置管患者有无血栓形成的相关症状,如单侧上肢肿胀,上臂㊁颈肩部疼痛,低热等[31]㊂PICC⁃DVT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易被忽视,而血管超声对PICC⁃DVT的诊断率高,易于实施,因此,推荐有高危因素的PICC患者每周常规行血管超声检查,可提高PICC⁃DVT的检出率[32]㊂5㊀小结PICC⁃DVT伴发治疗中断㊁感染㊁肺栓塞等较为严重的临床后果㊂近年来对PICC⁃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但PICC⁃DVT相关的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事件时有发生㊂对PICC⁃DVT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识别㊁早期诊断㊁合理护理及科学教育等,可延长PICC置管的使用时间㊁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㊁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㊂参考文献[1]㊀ChenY,ChenH,YangJ,etal.Patternsandriskfactorsof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relatedsymp⁃tomaticthrombosiseventsinpatientswithmalignanttumorsreceivingchemotherapy[J].JournalofVascularSurgery:VenousandLymphaticDisorders,2020,8(6):919-929.[2]Meyer,BrittM.Developinganalternativeworkflowmodelfor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lacement[J].JournalofInfusionNursingtheOfficialPublicationoftheInfusionNursesSociety,2012,35(1):34.[3]SantosFKY,FlumignanRLG,AreiasLL,etal.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versuscentralvenouscatheterforintravenousaccess:Aprotocolfor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Medicine(Baltimore),2020,99(30):20352.[4]尹哲,张翠萍,陈玲.肿瘤病人PICC风险管理现状与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9):3375-3379.[5]EvansNS,RatchfordEV.Catheter⁃relatedvenousthrombosis941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2月第27卷第3期[J].VascularMedicine,2018,23(4):1-3.[6]WalsheLJ,MalakSF,EaganJ,etal.Complicationratesa⁃mongcancerpatientswithPICC[J].JClinOncol,2002,20(15):3276-3281.[7]CortelezziA,MoiaM,FalangaA,etal.Incidenceofthrom⁃boticcomplicationsinpatientswithhaematologicalmalig⁃nancieswithcentralvenouscatheters:aprospectivemulti⁃centrestudy[J].BrJHaematol,2005,129(6):811-817.[8]AbdullahB,MohammedN,SangkarJ,etal.Incidenceofup⁃permbvenousthrombosisassociatedwith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J].BrJRadiol,2005,78(931):596-600.[9]LiuY,YaoY,WeiL,etal.Pe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thrombosisincidenceandriskfactorsincancerpa⁃tients:Adouble⁃centerprospectiveinvestigation[J].Ther⁃clJnRiskManag,2015(11):153-160.[10]JenniferM,ColleenYC,JuhceS,eta1.ScreeningfornovelriskfactorsreIatedto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associatedcomplications[J].JournalofHospitalMedicine,2014,9(8):481.[11]GerotziafasGT,TaherA,Abdel⁃razeqH,etal.APredictiveScoreforThrombosisAssociatedwithBreast,Colorectal,Lung,orOvarianCancer:TheProspectiveCOMPASS⁃Canc⁃er⁃AssociatedThrombosisStudy[J].TheOncologist,2017,22(10):122.[12]张银萍,崔焱,钱志慧,等.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4):434-437.[13]PomeroF,DiMM,FenoglioL,etal.Isdiabetesahypercoag⁃ulablestate:acriticalappraisal[J].ActaDiabetologica,2015,52(6):1007-1016.[14]DingY,JiL,HuY.Effectsoftaichioncathetermanage⁃mentandqualityoflifeintumorpatientswithPICCattheintermissionofchemotherapy:anon⁃inferiority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nnPalliatMed,2020(20):1456.[15]MarnejonT,AngeloD,AbdouAA,etal.Riskfactorsforup⁃perextremityvenousthrombosisassociatedwith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J].JournalofVascularAccess,2012,13(2):231-238.[16]宋燕伶,何金爱,刘胤佃,等.PICC导管/静脉直径比最佳临界值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6):737-742.[17]李全磊,颜美琼,张晓菊,等.不同PICC导管对并发症发生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390-395.[18]LeeJTL,RickettsJ.Displacementofapower⁃injectablePICCfollowingcomputedtomographypulmonaryangiogram[J].RadiologyCaseReports,2017,12(4):690-692.[19]刘美玲,张蓓蕾,张兰.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4-57.[20]WilsonTJ,BrownDL,MeurerWJ,etal.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relat⁃edlargeveinthrombosisinneurologicalintensivecarepa⁃tients[J].IntensiveCareMedicine,2012,38(2):272-278.[21]AhnDH,IllumHB,WangDH,etal.Upperextremityvenousthrombosisinpatientswithcancerwith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riskfac⁃tors[J].JournalofOncologyPractice,2013,9(1):8-12.[22]OngB,GibbsH,CatchpoleI,etal.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andupperextremitydeepveinthrombosis[J].AustralasianRadiology,2006,50(5):451-454.[23]SharpR,GrechC,FielderA,etal.Thepatientexperienceofa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Aqualita⁃tivedescriptivestudy[J].ContemporaryNurse:AJournalforTheAustralianNursingProfession,2014,48(1):5066-5091.[24]PGong,XEHuang,CYChen,etal.Comparisonofcompli⁃cationsof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withultra⁃soundguidanceorconventionalmethodsincancerpatients[J].AsianPacificJournalofCancerPrevention,2012,13(5):1873-1875.[25]TKLeung,CMLee,CJTai,etal.Aretrospectivestudyonthelong⁃termplacementof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andtheimportanceofnursingcareandeducation[J].CancerNursing,2011,34(1):25-30.[26]李楠,王梅林,许红梅,等.中文版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表在肿瘤置管病人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护理研究,2019,33(4):551-555.[27]赵娟,孙迎红,李卫峰,等.成人恶性肿瘤患者PICC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3):1197-1202.[28]StreiffMB,HolmstromB,AshraniA,etal.Cancer⁃Associat⁃edVenousThromboembolicDisease,Version1.2015[J].Journalofthe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Jnc⁃cn,2015,13(9):1079.[29]KouyingL,YeZ,WeipingX,etal.Handgripexercisere⁃ducesperipherally⁃insertedcenralcatheter⁃relatedvenousthrombosisinpatientswithsolidcancer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ournalofNursingStudies,2018,86:99-106.[30]郑月.浅论肿瘤PICC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策略[J].实用肿瘤杂志,2017,32(1):92-95.[31]ShinHS,TowbinAJ,ZhangB,etal.Venousthrombosisandstenosisafter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lace⁃mentinchildren[J].PediatricRadiology,2017,47(12):1-6.[32]柳红霞.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11-12.本文编辑:王海燕㊀2020-11-10收稿051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2月第27卷第3期。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干预效果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 PICC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干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联合PICC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分析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PICC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整体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PICC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效果PICC置管主要应用于癌症化疗、长期静脉营养等治疗中,主要是避免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因静脉反复穿刺而增加不良风险和生理疼痛,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但是PICC置管也有明显的弊端,即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肺、脑血栓,危及生命。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的就是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价值,科学应用PICC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
本研究选取8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PICC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在2020.1-2021.1期间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4-70(67.11±1.56)岁。
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2-71(67.13±1.53)岁。
组间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并签字;③无手术/药物禁忌。
排除标准:①并发重要脏器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精神疾病患者。
1.2操作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方式进行化疗、长期静脉营养。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1)优化治疗环境:患者入住之前护理人员应彻底打扫病房,患者入住后每日消毒、通风、采光,根据患者要求调整温度、湿度,尤其加强夜间护理,保持环境安静,可播放轻柔音乐帮助患者入睡。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探究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探究王晓华【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PICC置管肿瘤化疗102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分析其形成深静脉血辁的原因.结果 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例患者导管留置直到静脉化疗结束,其余4例患者均拔除导管.结论患者自身因素、导管与血管不吻合因素、置管人员专业知识因素均会促使患者形成静脉血栓.【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21【总页数】1页(P56)【关键词】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原因探究【作者】王晓华【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肿瘤化疗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影响患者恢复状况[1]。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为减少患者产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提供有效方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PICC置管肿瘤化疗102例患者,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对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
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62±2.35)岁。
5例患者都是在化疗带管出院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采用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
1.2 方法:102例患者都采用PICC导管,其中有92例患者应用三向瓣模式的PICC导管,其规格为4Fr。
其他的10例患者采用末端开口式PICC,其规格为5Fr。
1.3 判断标准:当患者具备自觉症状以后,通过测量后,患者的上臂围增加,增加长度为1.5 cm。
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其显示患者的沿导管走向的血管出的血流在逐渐地变细,其血流的充盈性具有缺损,没有显示血流信号,这便明显患者产生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5-08-05T17:36:59.960Z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7月28期作者:史阳湘[导读] 预见性的评估并采取措施,加强对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史阳湘[摘要]国外研究表明,初次PICC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8%,多次PICC的发生率为38.0%综述患者的血凝状态、导管的材质与大小、导管尖端位置、护士穿刺技术、导管维护质量是导致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护理人员应掌握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预见性的评估并采取措施,加强对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肿瘤患者 PICC 静脉血栓研究进展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28.44作者单位:510010,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首次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目前,PICC的使用仅次于紧急救护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1]。
它的临床使用,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但是PICC也存在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2],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并发静脉血栓,不仅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3]。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3. 4%[4],国外研究表明,初次PICC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 8%,多次PICC的发生率为38. 0%[5]。
现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研究综述如下。
1.?PICC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1.1??高凝状态、血流郁滞??肿瘤患者由于癌细胞的浸润,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
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的症状:静脉血栓从时间上分急性(2 周之内)、亚急性(2 周至2 个月)、陈旧性(2 个月以上),因为PICC置管时发生,所以几乎没有陈旧性血栓。
血栓形成初期可以出现静脉高压的表现,继而出现上肢水肿和疼痛的症状,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典型表现一般为上肢发红、肿胀、导管或导管邻近部位触痛感。
急性期血栓在拔出置管后,经临床治疗,大部分病人血栓可以消失。
由于发现或治疗不及时,血栓逐渐机化,可导致血栓后综合征(静脉壁增厚、管腔部分再通,甚至静脉结构受到破坏)、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剧烈胸痛、突然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甚至休克)或脑栓塞。
因此,超声检查发现血栓的早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预后。
深静脉血栓的检查方法:肉眼观察(症状与体征置管一侧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和活动受限,严重者影响睡眠,常以上肢肿胀最早出现,从手指到上臂延及整个上肢,疼痛可与肿胀同时出现,或仅表现为酸胀,活动上肢时加剧)、血管彩超(血栓可为完全性和非完全性,PICC患者中多发性静脉血栓多为完全性血栓,而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多为不完全性。
完全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超表现:静脉管径增宽,静脉管腔内充满低回声光团,低回声光团包绕PICC管,管腔不能压闭,无血流显示,血流频谱未能测及,远端静脉血流速度降低[6])、血管造影。
血管管径:锁骨下>腋静脉>肱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血液流速:锁骨下>腋静脉>肱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国内:P 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13.4-15.2%,其中71.4-80%无症状。
国外:P 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9.35%-38.5%;有症状血栓发生率:2.47%-25.7%[10] 血栓形成的时机:国内报道,最早的是置管第2d,最晚的是40d[1],或最早11d,最晚40d[17]。
国外研究表明,70%发生在置管后第 1 周,30%发生在置管后第 2 周[13] ,平均发生时间为9.5-15d[3-4,14-16]。
也有研究表明,78%的病人血栓发生在置管后1d~20d,12%的病人血栓发生在置管后21 d~40d,10%的病人血栓发生时间>40d。
观察时间:2、4、7、14、21、28d;之后每个月 1 次直至拔管[1]。
2,7,14,30,60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血栓的主要诊断标准:管腔不能被压瘪;管腔内实性回声;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血流频谱失去期相性改变;乏氏反应消失或减弱;挤压远端肢体血流增强消失或减弱[1]。
血栓形成原因:(1 )疾病。
PICC相关的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是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之一。
肿瘤细胞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还能够激活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干扰血管内皮,通过作用于外周的单核细胞和血小板广泛激活多种细胞机制促进凝血。
肿瘤患者急性应激状态和组织坏死导致的炎症反应、异常的蛋白代谢所产生副蛋白也是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因素之一。
糖尿病是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可能是损伤的血管内膜和固有的凝血酶原状态。
(2)抗肿瘤治疗所致的促凝因素。
手术造成的应激状态、活动限制造成血液瘀滞;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药物尤其是细胞毒性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以及影响相关凝血因子水平;化疗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癌症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
与锁骨下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关:原因可能为放疗导致组织黏膜及血管内皮受损,使血流速度缓慢,血小板易在局部停留并黏附导致血栓形成。
(3)PICC所致的促凝因素。
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在PICC置管时,静脉穿刺或将导管送入的过程中以及双上肢日常的活动,导管对血管的刺激频率增加都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
血中纤维蛋白和血小板逐渐沉积在导管表面也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4)血液瘀滞。
肿瘤患者化疗后均可引起恶心、呕吐、纳差、疲乏无力以及手术创伤等,患者自主活动时间减少,卧床休息时间增加,可造成血液流动缓慢;同时,患者行PICC 后,置管侧上肢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受限制,使其血液流动缓慢,致血液瘀滞。
(5)PICC导管前端未到达上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血流量1500ml/min ,上腔静脉2500ml/min 。
导管放置部位在周围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60%,若位于中心静脉血栓发生率则为21%[5]。
因此P ICC导管前端未到达上腔静脉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11]。
也有研究表明,血栓的发生与导管尖端位置无相关性[18] 。
(6)血液经管径相对较细的血管汇入粗血管时血流速度发生改变,易形成涡流,血小板局部聚集,导致血栓形成[2]。
置管后贵要静脉的管径较置管之前扩大,说明有血栓的血管血流淤滞致使局部血管呈扩张状态;置管后贵要静脉的血液流速较置管前明显减慢。
如果血栓不断增大,血流持续冲击血管壁,使血管局部压力改变,会造成血管内膜严重损伤。
(7)多数患者在导管置入后不久就出现纤维蛋白鞘包被导管[8],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可以看做是对内皮损伤的反应以及血管内血栓性物质形成的标志,但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密切关系。
(8)血小板低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降低[9],但是白血病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本身即为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
当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与白血病细胞相互作用时,可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9)化疗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刺激性药物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10 )导管材料: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声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比聚氨酯、硅胶导管发生血栓的危险性高;硅胶类材料机械性损伤和感染率较聚氯乙烯低。
研究发现应用聚氯乙烯导管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0%,硅胶管为20%[12]。
血栓发生后的处理:(1 )预防①置管前充分评估,加强教育,建立患者监测档案。
评估:患者静脉条件、心理承受能力、肢体活动情况及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在习惯性卧位侧上肢置管。
教育:操作前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档案内容:姓名、日期、肿瘤及分期、置入长度、臂围、导管末端位置、置管前血管情况、生化检测结果等。
②置管时根据置管的上肢静脉粗细选择PICC导管,静脉内径与PICC导管外径之比≥2:1。
③置管后,抬高保暖活动,防受压,勤观察,禁热敷,禁按摩。
抬高患肢20-30 °,注意患肢保暖--以促使静脉回流;适当活动--术侧手臂做握拳运动,15min/ 次, 3 次/d。
避免过度外展及旋转等运动,以减少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
尽量避免置管侧手臂受压--严禁在手臂穿刺处近心端测血压、扎止血带,告知患者不可长时间取置管侧卧位,以免引起血液流动缓慢。
观察--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定期测量患者双侧上臂围,并做好记录。
监测血小板、血凝等。
如置管侧上肢肿胀,应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以排除深静脉血栓。
禁止热敷和按摩--防止栓子脱落。
(2)血栓形成后处理①按传统处理方法: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一旦确诊首选拔管,同时配合抗凝溶栓治但是疗。
2008 年美国胸科医生协会的实践指南指出: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可以在抗凝治疗的同时继续保留并使用导管,不建议拔除功能良好且有使用需求的静脉导管[7]。
一般无症状性血栓患者建议查 D 二聚体,如 D 二聚体正常或升高未超过正常值2 倍以上,可认为是稳定性血栓,可暂不给予抗凝治疗,每 2 周复查血管彩超[1]。
②溶栓治疗服用拜阿司匹林、华法令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静注尿激酶等,每周1-2 次监测出凝血功能,每2 周复查血管彩超。
③溶栓后观察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预防出血;观察静脉回流情况并促进静脉回流;观察肺栓塞。
及早发现血栓前状态,控制血栓的发生发展,可为PICC 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针对无症状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早期筛查的最佳时机和方法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1]B 超随访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检出的相关性研究[2]肿瘤病人留置PICC 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调查[3]Ong B,Gibbs H,Catchpole I,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hrombosis[J].Australasian Radiology,2006,50:451 454.[4]Scott Evans R,Sharp JH,Linford LH,et al .Risk of symptomatic DVT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Chest,2010,138(4):803 810[5]陈锦,仲莉.PICC置管导管回折腋静脉 1 例[J].创伤外科杂志,200 2,14(增刊):24.[6]区文财,柳建华,谢艳林,等.彩超评价经上肢静脉PICC术后上肢肿胀的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1 ,18(9):1409-1410.[7]Kearon C,Kahn SR,Agnelli G,et al.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d Based Clinical Practic Guidelines(8th Edition)[J].Chest,2008,133(6 Suppl):454S-545S.[8]sinno Mc ,Alam M .Echocardiogaphically detected fibrinous sheaths associated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 .Echocardiography,2012,29(3):E56-59.[9]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对PICC血栓形成的预警意义[10]PICC置管致血栓与微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11]Cowl CT,Weinstock JV,A1.Jurf A,et a1 .Complieatiens and cost associated with parenteral nutrltion delivered to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rough either subelavian or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catheters .Clin Nutr,2000.19(4):237-243.[12]李俊英,余春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华西医学,2008,23(4):893-894.[13]Walshe LJ,Malak SF,Eagan J,el a1.Complication rates among cancer patients withpc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J Clin Oncol,2002,20(15):3276-3281 .[14]Ng PK,Ault MJ,Ellrodt AG,et a1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 general medicine .Mayo Clin Proc,1997,72(3):225-233.[15]Luciani A,Clement 0.Halimi P,eta1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Cancer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 based OH dopplerUS .Radiology,2001 ,220(3):655-660.[16]Pradoni P ,Polistena P,Benardi E,et al.Upper-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diagnosis,and complications .Arch Intern Med,1997,157(1) :57-62.[17]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ICC置管术后血栓形成诊断的价值[18]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置入PICC相关性血栓的前瞻性研究某三甲医院血液科患者早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一、现状调查横断面研究:探讨发生率、相关因素二、队列研究--B 超联合EKG定位技术应用于患者PICC置管对早期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某三甲医院血液科患者早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 种工具预测血液科患者早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调查表一、一般资料、疾病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诊断肿瘤分期治疗方法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血栓史置管信息置管日期留置天数导管尖端位置置管方法导管类型型号置管部位彩超结果有无血栓形成血栓大小部位有无附壁、附管完全堵塞不完全堵塞实验室检查WBCPLTPT(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INR(国际标准比率)FIB(纤维蛋白酶原量)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狼疮抗凝物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蛋白C蛋白S临床表现二、Padua 评分(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因素)危险因素评分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先前有局部或远端转移和(或) 6 个月内接受过化疗和放疗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制动,患者身体原因或遵医嘱需卧床休息至少3d有血栓形成倾向,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C或蛋白S,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近期(≤1 个月)创伤或外科手术年龄≥ 70 岁心脏和(或)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感染和(或)风湿性疾病肥胖(BMI≥ 20kg/m2)正在进行激素治疗33332111111注:≥4 分为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患者三、capriin 风险评估模型capriin 风险评估模型每个风险因素1 分(总分__________ )□41-60 岁□心肌梗塞□腿部肿胀□静脉曲张□卧床□肥胖(BMI>25)□有计划的小手术□败血症<1 个月□充血性心力衰竭□炎症性肠道疾病□手术史(<1 个月)□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的肺部疾病包括肺炎□妊娠或产后(<1 个月)□服避孕药或激素□其他风险因素每个风险因素2 分(总分__________ )□61-74 岁□恶性肿瘤□卧床(>72h)□石膏固定(<1 个月)每个风险因素3 分(总分__________ )□75 岁以上□家族性血栓史□DVT或PE病史□ FVL病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心磷脂抗体升高□其他先天或获得性血栓栓塞症□狼疮抗凝物阳性□中心静脉置管□腹腔镜手术>45min □关节镜手术□大手术>45min每个风险因素 5 分(总分__________ )□中风<1 个月□下肢关节置换术(<1 个月)□髋部、骨盆、腿部的骨折□急性脊髓损伤(<1个月)□多发性创伤(<1 个月)低危:0-2 分;中危:3-5 分;高危:6-8 分;极高危:>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