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 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 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下面我们就2011修订版与2001版课标 相比较所体现出的变化具体的进行解读。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和实施建议,并有附录。把其中的“内容标 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 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小学数学
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 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 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 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 完成了修订任务。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1.提纲挈领,领悟课标。 (1)理解课标理念 (2)明确“四基”要求 (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4)掌握四个领域内容调整 (5)提高“四个问题”能力( (6)领悟10个核心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
2.依据课标,找出差距。 (1)改变教学中的“十多十少“现象 ●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 ●关注教学情景多,创设有效情景少; ●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 ●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 ●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 ●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 ●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 ●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 ●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 ●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 (2)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 ●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 (3)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 ●虚假地自主学习 ●虚假地合作交流 ●虚假地自主探究 ●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特点浅析“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应成为实施新课程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因此,把握好“标准”的新特点,提高对“标准”的认识,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笔者认为《数学课程标准》有如下主要新特点。
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理念切实体现于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关于数学课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标准”作了认真探索,并结合我国学者多年来在数学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实际,以知识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有机结合的设计,用包含“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要求来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突破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上,而且贯穿于课程设计的各个方面。
“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强调数学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首先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三、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标准”希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如下转变: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程由单纯传播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不仅设立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性目标,更强调“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体现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意在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随着2020年“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义务教育课程要求加快实施,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旨在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教
育质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调整和完善数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更进一步注重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实际的数学知识、洞
察和解题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积极推进知识熟练度
与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以完善义务
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孩子运筹帷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该课程标准从培养孩子科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出发,提出要对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要有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而不是被模式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所
束缚,进而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融入教学中并取得实际效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改革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深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结
合实际,推进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孩子们的知识能力和应用能
力的发展,以实现“九二八”要求,更好地实现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课
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变化中蕴涵六大特点——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研读体会
教 育 教 学研 究 的 内 容 。 《 学课 标 ( 0 1年 版 ) 提 数 21 》
出 了与 内容 有 关 的 1 0个核 心概 念 :数 感 、 符号 意识 、 空 间 观 念 、 几何 直 观 、数 据 分 析观 念 、运 算 能 力 、 推 理 能 力 、模 型 思 想 、应 用 意 识 和 创 新 意 识 。 增 加 了 4 个 概 念 ,分 别是 几何 直 观 、运 算 能 力 、模 型 思 想 、创 新 意 识 ;修 改 了 2个 概 念 ,将 符 号 感 修 改 为 符 号 意
抽 象概 括 、 形 成 方 法 和 理 论 ,并 进 行 广 泛 应 用 的 过
识 ,统 计 观 念 修 改 为 数据 分析 观 念 :修 正 了 3 概 念 个
( 感 、 空 间观 念 、应 用 意 识 ) 的 内 涵 。 这 些 核 心概 数
程 ” 修 改 为 “ 学 是 研 究 数 量 关 系 和 空 间 形 式 的 科 数 学 ” 它充 分描 述 数 学 的研 究 内容 , 易于 师 生 理 解 及 , 准 确 把 握 。 其 次 ,将 6条基 本 理 念 整 合 为 5条 ,特 别
简 称 《 学 课 标 ( 01 数 2 1年 版 ) ) 与 实 验 稿 相 比 ,进 》
一
过 程 与 结 果 的 关 系 ,直 观 与 抽 象 的 关 系 ,直 接 经 验 与 间接经验的关系。
2明 晰 思路 , 引导 方 向 。 .
步 明确 了数 学 课 程 的 性质 和地 位 , 阐述 了数 学课 程
E 三塑 学
变化 中蕴涵六 大特点
对 《 务 教 育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义 ( 01 2 1年 版 ) 的 研 读 体 会 》
课程标准的特点
特点:1.《标准》的结构新《标准》将小学阶段划分为两个学段,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为第一学段,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为第二学段。
《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仅仅时多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标准》对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都是按这两个学段来安排的。
2.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内涵丰富《标准》阐述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①数学课程的定位。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②对数学的认识。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③关于学生的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④关于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室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⑤关于数学课程评价。
不仅关注结果性评价,更关注过程性评价。
⑥现代信息技术对与数学教育的作用。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验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3.数学课程具体目标多维《大纲》提出的数学课程目标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为“双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它显然已变成多维。
4.数学学习领域重新界定过去《大纲》主要是以代数的学习内容为主,仅有少量的几何、统计、与概率学习。
而《标注》在学习内容上给予了扩充,明确规定了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介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而制定的数学教育要求和内容标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坚实的数学基础。
本文将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具体介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三个部分。
基本要求是指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期间的数学学习所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要求。
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运算和数学关系,并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数学运算。
在数学方法与应用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数学的应用领域,培养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课程内容是指学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所学习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根据课程标准,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和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和数学思维等四个部分。
在数和代数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数的性质和运算、代数式和方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等内容。
在几何方面,学生需要学习点、线、面的性质和关系、图形的性质和变换等内容。
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概率的概念和计算、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在数学思维方面,学生需要培养数学模式的建立和运用、问题解决和证明推理等能力。
教学要求是指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兴趣,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期间的数学学习所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制定的对数学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本规范。
以下是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理解和总结。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与代数、几何与观察、数据与概率、函数的知识,包括数字和数量的意义、正整数、小数、分数和运算、等式与不等式、几何图形和变换等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在思想方法方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善于观察和分析,善于建立模型和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再次,在能力与素质方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方法。
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数学领域中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最后,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态度。
要求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尊重数学、重视数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同时,要求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这样的数学教育标准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一)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只关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内容的呈现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数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看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炎症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奖授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这段时间,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明确课程标准,从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那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对新课标学习的体会。
(一)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书本,而是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
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授受式,而是方法多元化,有探究式,启发式,开放式,合作式。
解决问题不是以往的解答数学习题,特别不是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套用解题”等非思维性活动就能够解决的“题”。
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够解决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我们都知道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内容的总体特点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将从现行大纲中以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为了实现上述的课程目标,与现行大纲相比,《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呈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第一、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第二、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第三、提倡在关注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第四、内容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并不是仅仅是”换本子”,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
《标准》在这一方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二、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 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培养核心素养中小学一以贯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培养核心素养中小学一以贯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在中小学阶段如何一以贯之地培养核心素养,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特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进行概述,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对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而言,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上,以及由此产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应用和数学情感等方面。
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情感态度等。
这些素养的形成,既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也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实践和体验。
整体性: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它涵盖了数学知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涉及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能力和品质。
这些素养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发展性:核心素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在不同的学段,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发展性。
实践性: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从而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基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 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概述
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其目的、覆盖的内容范围以及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
课程目标
深入探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数 学能力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材内容
数与代数
数的性质和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像等。
空间与形状
平面图形的性质、空间几何体的认识、几何变换等。
统计与概率
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概率与预测等。
教学方法和策略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 互动和共同学习。
实践探究
2
教材选择
选择适合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和学习资源。
3
学生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数学学习更具吸引力。
结论和建议
总结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关键要点,并提出推动数学教育改进的建议,以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受益。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让学生亲 身体验数学的乐趣。
评价标准和方法
1 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 力、思想品质等方面。
2 多样化评价
3 个性化评价
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 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
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力。
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
1
教师培训
培训和支持教师,提高他们的数学教学水平。
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首先说一下数学课标二零二二年版内容结构化的特征,然后谈一下这个内容结构化它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说一下体现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
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强调的内容结构化,那么在数学课程标准二二零二年完里边也具有这样结构化的特征结构化的特征。
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首先是它的依据,第二就是它的主题是如何整合的,整合后的这种结构化的主题它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课程标准的制定实际上是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同步做的,或者说数学各个。
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导下,以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依据来做的。
那么我就谈一下这个内容结构化的它主要的依据。
首先就是课程方案。
在这个课程方案里边有这样的一个论述,就是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内容组织方式,这是课程方案的。
那我们都知道义务教育的课程修订从二零零一年那么到二零一一年,现在到二零二,是在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那么课程方案是从二零零一年有一个课程方案,那么到二零二二二年的新的课程方案,在这课程方案里规定了课程的指导思想。
比如说这个遵循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个致力于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等等方面。
那么在目标内容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与这个内容相关的就是我刚才描述的这样一段话,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里边所规定的。
那么课程方案里边提出要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突出结构化是怎么样。
怎么样突出?应该在学科课程里边。
不同的学科数学课程也应该按照这样一种方式进行一些结构化的变革,这是从课程方案。
另外从国内外有关数学课程的研究。
就是我们都知道数学是国际性的、通用的语言和工具那么数学教育在各个国家的数学整个教育的领域里边是占有重要的位置的。
那么历来国际上对于课程数学课程改革都是非常重视的。
那么我们梳理了国外有关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一些状况,特别是关于课程。
内容整合、课程内容结构的一些具体的呈现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性和普及性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
这意味着数学课程不再只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专享,而是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意味着数学课程将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四、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五、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同时也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基础性和普及性、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评价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这些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