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式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总结汇总归纳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总结汇总归纳大全
一、代数公式
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x=(-b±√(b2-4ac))/2a
2、单项式的展开式:
解:单项式展开式有(x+y)^n=ΣCn,mx^(n-m)y^m
其中Cn,m为组合数,即Cn,m=n!/(m!(n-m)!)
3、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解:二次函数一般式为:y=ax2+bx+c
其中a,b,c为实数,a≠0
4、分式的乘法:
解:分式相乘法则为:
(a/b)×(c/d)=ac/bd
5、分式的除法:
解:分式相除法则为:
(a/b)÷(c/d)=ad/bc
6、二次函数的极值:
解:当ax2+bx+c=0时,函数的极值为-(b±√(b2-4ac))/2a
7、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
解: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8、多项式的展开式:
解:多项式的展开式为:
(x+y)^n=ΣΣ(A)n,mx^(n-m)y^m
其中A)n,m为组合数,即A)n,m=n!/(m!(n-m)!)
9、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解析式为:y=a(x-x1)(x-x2)
其中a为系数,x1和x2为极值点
二、几何公式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为内切、外切、相交(内切外切)、切点相离
2、平行线定理:
解: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它们是平行的。
3、垂线定理:。
小学数学公式归纳总结(超级详细)
小学数学公式归纳总结〔超级详细〕小学数学公式归纳总结(超级详细)关系表达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单位间进率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 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11、长方体的外表积=(长×宽+长×高+宽×高) ×2 公式:S=(a×b+a×c+b×c)×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13、正方体的外表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1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公式归纳总结
公式归纳总结在数学领域中,公式是一种描述数学关系的数学式子。
它以符号的形式表达了数学规律和定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求解和模型的建立。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公式的归纳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数学公式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分析它们的应用场景和解题方法。
一、代数公式1.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求根公式为x = (-b ± sqrt(b^2-4ac))/(2a)。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二次方程的解,并且在物理、经济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2.因式分解公式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表达式表示为若干个因子的乘积的过程。
常见的因式分解公式有平方差公式(a^2-b^2)=(a+b)(a-b)和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这些公式在求解多项式乘法、分解等问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二次三项和公式二次三项和公式是指a^2+b^2+c^2+2ab+2ac+2bc=(a+b+c)^2的恒等式。
这个公式在代数的展开和化简中经常使用,能够帮助我们更便捷地求解各种代数问题。
二、几何公式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表达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对于直角三角形,a^2+b^2=c^2,其中a和b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被广泛应用于三角函数、三角量等各个数学学科。
2.面积公式几何中的面积公式包括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底*高等。
这些公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各种形状的图形的面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
三、概率统计公式1.排列组合公式排列组合公式是概率统计领域中常用的公式,包括排列数公式P(n,r)=n!/(n-r)!和组合数公式C(n,r)=n!/r!(n-r)!。
这些公式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样本空间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解决概率统计问题。
2.期望值公式期望值是概率统计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随机变量平均取值的大小。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归纳总结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公式。
这些公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它们对我们的学习和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常见的公式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日后复习和应用。
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对于任意实数a、b,有:(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这个公式在解决平方和、平方差问题时经常用到。
利用平方差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方程的展开式。
2. 二次根式公式(√a ±√b)² = a ± 2√ab + b(a ± b)(a ∓ b) = a² - b²这个公式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中非常常见。
掌握这些公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3. 比例公式设a/b = c/d,且b ≠ 0,则称a、b、c、d满足比例公式。
利用比例公式,我们可以求解未知量或者构建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设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则有:a² + b² = c²这是直角三角形中最基本的定理,广泛应用于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5. 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cosA正切定理:tanA = sinA/cosA这些公式是解决三角函数和三角关系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理解三角学的概念和计算角度、边长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几何公式1. 等腰三角形的高设等腰三角形边长为a,底边长为b,则高h满足:h = √(a² - (b/2)²)2. 圆的周长和面积设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周长C和面积S分别为:C = 2πrS = πr²这些公式是求解圆的周长和面积时经常用到的基本公式。
高三知识点归纳数学公式
高三知识点归纳数学公式在高三数学学习中,归纳整理数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解题的效率。
下面将对高三数学常见知识点中的公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 = a(x - h)² + k其中,(h, k)为顶点坐标,a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3. 平方根函数:y = √(x - h) + k其中,(h, k)为顶点坐标,h为平移量,k为上下平移量。
4. 三角函数: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正切函数:tanA = a/b二、立体几何1. 直线与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d = |Ax0 + By0 + Cz0 + D| / √(A² + B² + C²)2. 三棱锥与四棱锥:体积公式:V = Bh/3 ,其中B为底面积,h为高。
侧面积公式:A = Ls + B ,其中L为斜高,s为侧棱长,B为底面积。
3. 圆锥与圆台:体积公式:V = πr²h/3 ,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
曲面积公式:S = πr(r + l) ,其中r为底面半径,l为斜高。
三、微分与积分1. 导数与微分:导数定义:f'(x) = lim(h→0) [f(x+h) - f(x)] / h高阶导数:f^n(x) ,表示对函数f(x)连续求导n次。
2. 基本导数公式:(1) 一次函数的导数:f'(x) = k(2) 幂函数的导数:f'(x) = nx^(n-1)(3) 正弦函数的导数:f'(x) = cosx(4) 余弦函数的导数:f'(x) = -sinx(5) 指数函数的导数:f'(x) = a^x * ln(a)3. 不定积分:基本积分公式:∫f(x)dx = F(x) + C积分方法:换元法、分部积分法、分式积分法等。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1因式分解常用公式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3、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5、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6、完全立方差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7、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²+b²+c²+2ab+2bc+2ac=(a+b+c)²。
8、三项立方和公式:a³+b³+c³-3abc=(a+b+c)(a²+b²+c²-ab-bc-ac)。
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设α为任意锐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诱导公式二: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设α为任意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诱导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诱导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诱导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
高二数学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公式总结1. 代数与函数a) 二次函数公式:- 标准型:f(x) = ax² + bx + c,其中a≠0。
- 顶点式: f(x) = a(x - h)² + k,其中(h, k)为顶点坐标。
- 因式分解: f(x) = a(x - x₁)(x - x₂),其中x₁, x₂为根。
b) 判别式:- 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 的判别式:Δ = b² - 4ac。
c) 等差数列公式:- 第n项:an = a₁ + (n - 1)d,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
- 前n项和:Sn = (a₁ + an)n/2 或 Sn = (2a₁ + (n - 1)d)n/2。
2. 平面几何a) 直角三角形公式:- 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其中c为斜边,a、b为直角边。
-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b) 圆的相关公式:- 圆周长:C = 2πr,其中r为半径。
- 圆面积:S = πr²。
c) 向量公式:- 向量的模:|A| = √(x² + y² + z²),其中(x, y, z)为向量坐标。
- 向量点乘:A·B = ax·bx + ay·by + az·bz,其中(Ax, Ay, Az)为向量A的坐标,(Bx, By, Bz)为向量B的坐标。
- 向量叉乘:A×B = (AyBz - AzBy, AzBx - AxBz, AxBy - AyBx)。
3. 解析几何a) 二次曲线方程:- 椭圆方程:(x²/a²) + (y²/b²) = 1,其中a为x轴半轴长,b为y 轴半轴长。
中考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中考数学公式大全总结一、整数基本运算公式1.两个整数a和b的和:a+b=?2.两个整数a和b的差:a-b=?3.两个整数a和b的积:a×b=?4.两个整数a和b的商:a÷b=?二、分数基本运算公式1.两个分数a/b和c/d的和:a/b+c/d=?2.两个分数a/b和c/d的差:a/b-c/d=?3.两个分数a/b和c/d的积:(a/b)×(c/d)=?4.两个分数a/b和c/d的商:(a/b)÷(c/d)=?三、小数基本运算公式1.两个小数a和b的加法:a+b=?2.两个小数a和b的减法:a-b=?3.两个小数a和b的乘法:a×b=?4.两个小数a和b的除法:a÷b=?四、平方公式1.一个数的平方:a^2=?2.一个数的平方根:√a=?五、比例公式1.两个数值之比:a:b=c:d2.两个数值之比的倒数:a:b=b:a六、百分数公式1.数值a占b的百分比:(a/b)×100%=?七、速度公式1.速度=路程÷时间2.路程=速度×时间3.时间=路程÷速度八、等腰三角形公式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A=∠C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角度:∠B=∠D九、面积公式1.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面积=边长×边长3.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底×高÷24.梯形的面积:面积=(上底+下底)×高÷25.圆的面积:面积=π×半径^2十、体积公式1.正方体的体积:体积=边长^32.长方体的体积:体积=长×宽×高3.圆柱体的体积:体积=π×半径^2×高4.圆锥体的体积:体积=π×半径^2×高÷35.球体的体积:体积=4/3×π×半径^3十一、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2.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 斜边3.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以上是中考数学中常用的公式总结,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数学公式归纳总结大全
数学公式归纳总结大全1)抛物线y = ax^2 + bx + c (a≠0)就是y等于a乘以x 的平方加上 b乘以x再加上 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a=0时为一元一次函数)c>0时函数图像与y轴正方向相交c< 0时函数图像与y轴负方向相交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当然a=0且b≠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还有顶点公式y = a(x+h)* 2+ k ,(h,k)=(-b/(2a),(4ac-b^2)/(4a))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和对称轴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2)圆球体积=(4/3)π(r^3)面积=π(r^2)周长=2πr =πd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 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球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π*高(3)三角函数和差角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 - sinBcosA ;cos(A+B)=cosAcosB - sinAsinB ;cos(A-B)=cosAcosB + 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sAcotB-1)/(cosB+cotA) ;cot(A-B)=(cosAcotB+1)/(cosB-cot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2A=2sinAcosA=2/(tanA+cotA);另: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 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 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 )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 2+70*tanA^4-28*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 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 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 -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 A-1)*(-20*sinA^2+5+16*sinA^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 -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 ^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cos(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otA+cotB=sin(A+B)/sinAsinB;-cotA+cotB=sin(A+B)/sinAsinB ;降幂公式sin²(A)=(1-cos(2A))/2=versin(2A)/2;cos²(α)=(1+cos(2A))/2=covers(2A)/2;tan²(α)=(1-cos(2A))/(1+cos(2A));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4)反三角函数arcsin(-x)=-arcsinxarccos(-x)=π-arccosxarctan(-x)=-arctanxarccot(-x)=π-arccotx(5)数列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等差数列前n项和:Sn=[n(A1+An)]/2 =nA1+[n(n-1)d]/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1*q^(n-1);等比数列前n项和:Sn=a1(1-q^n)/(1-q) =(a1-a1q^n)/(1-q) =a1/(1-q)-a1/(1-q)*q^n (n≠1)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 (6)乘法与因式分解因式分解a^2-b^2=(a+b)(a-b)a^2±2ab+b^2=(a±b)^2a^3+b^3=(a+b)(a^2-ab+b^2)a^3-b^3=(a-b)(a^2+ab+b^2)a^3±3a^2b+3ab^2±b^3=(a±b)^3乘法公式把上面的因式分解公式左边和右边颠倒过来就是乘法公式(7)三角不等式-|a|≤a≤|a||a|≤b<=>-b≤a≤b|a|≤b<=>-b≤a≤b|a|-|b|≤|a+b|≤|a|+|b| |a|≤b<=>-b≤a≤b|a|-|b|≤|a-b|≤|a|+|b||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8)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wx1= -b+√(b^2-4ac)/2a x2=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x1+x2=-b/a ; x1*x2=c/a判别式△= b^2-4ac=0 则方d程有相等的个实根△>0 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两实根△<0 则方程有两共轭复数根d(没有实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 *h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π*r2圆柱侧面积 S=c*h=2π*h 圆锥侧面积 S=1/2*c*l=π*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π*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³2 c =2〔a+b〕正方形的周长=边长³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³宽 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³边长 s=a2三角形的面积=底³高÷2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海伦秦九韶公式)(p= (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南宋秦九韶)注:秦九韶公式与海伦公式等价|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c d 1|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 e f 1 |ABC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 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³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³高÷2直径=2 r圆的周长=πd= 2πr圆的面积= πr^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³宽+宽³高+高³长)³2 s=2〔ab+bc+ca〕长方体的体积 =长³宽³高 v=abc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³棱长³6 s=6a^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³棱长³棱长 v=a^3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³高 s=ch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r^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³高 v=sh圆锥的体积=底面积³高÷3 v=sh÷3柱体体积=底面积³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三角形 a,b,c-三边长其中s=(a+b+c)/2 S=ah/2 h-a边上的高=ab/2³sinCs-周长的一半=[s(s-a)(s-b)(s-c)]1/2A,B,C-内角=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角形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³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³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³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圆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三知识点归纳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三知识点归纳数学公式总结大全一、代数1. 一次二次方程公式一次方程:ax + b = 0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2. 因式分解公式a² - b² = (a + b)(a - b)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3.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4. 完全平方公式a² + 2ab + b² = (a + b)²a² - 2ab + b² = (a - b)²5. 二次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a² + b² = (a + b)² - 2aba² - b² = (a + b)(a - b)6. 一次函数与直线方程斜率公式:k = (y₂ - y₁) / (x₂ - x₁)点斜式:y - y₁ = k(x - x₁)两点式:(y - y₁) / (y₂ - y₁) = (x - x₁) / (x₂ - x₁)一般式:Ax + By + C = 07. 二次函数与抛物线方程一般式:y = ax² + bx + c顶点坐标公式:(h, k) = (-b / (2a), c - b² / (4a))开口方向:a > 0为开口向上,a < 0为开口向下8.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 / 2)(a₁ + an)Sn = (n / 2)[2a₁ + (n - 1)d],其中d为公差二、几何1. 三角形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 cosA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海伦公式:S = √[s(s - a)(s - b)(s - c)],其中s为三角形的半周长中线定理:m₁ = √(2b² + 2c² - a²) / 2内切圆半径公式:r = A / s外接圆半径公式:R = abc / 4S2. 圆圆心坐标公式:(x - h)² + (y - k)² = r²弧长公式:L = rθ,其中θ为弧度扇形面积公式:A = 1/2 r²θ圆环面积公式:A = π(R² - r²)圆柱体体积公式:V = πr²h圆锥体体积公式:V = 1/3 πr²h球体表面积公式:S = 4πr²球体体积公式:V = 4/3 πr³3.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45°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均为1/√24. 直线相关公式两直线垂直:k₁ * k₂ = -1两直线平行:k₁ = k₂5. 空间几何空间两点距离公式: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 + (z₂ - z₁)²]平面方程:Ax + By + Cz + D = 0三、概率与统计1. 事件概率公式P(A ∪ B) = P(A) + P(B) - P(A ∩ B)P(A|B) = P(A ∩ B) / P(B)互斥事件概率:P(A ∪ B) = P(A) + P(B)2. 排列组合公式排列:A(n, m) = n! / (n - m)!组合:C(n, m) = n! / (m!(n - m)!)3. 正态分布公式标准正态分布:Z = (X - μ) / σ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表使用方法:查表后进行线性插值计算总结:以上是高三数学中常用的一些公式,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部分。
所有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所有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内容和丰富的数学公式。
这些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工具,在解题和理解数学概念中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进行总结归纳。
以下是各个数学领域中常见的公式。
一、代数公式总结1. 一次方程:ax + b = 0解的公式:x = -b/a2. 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解的公式:x = (-b ± √(b² - 4ac))/(2a)3.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x = -b/2ay = f(x) = c - b²/4a4. 配方法:若 x² - px + q = 0,且有实数解,其中 p² - 4q ≥ 0,则 x₁ + x₂ = p,x₁ * x₂ = q5. 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三角函数的平方差公式:sin²θ - cos²θ = 16. 二次和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三角函数的二次和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7. 一元二次不等式:ax² + bx + c > 0 (a > 0) 的解集为 x ∈ R | x < x₁或 x > x₂其中 x₁, x₂分别为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 的两个根8.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Sn = (n/2)(a₁ + an)9.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q^(n - 1)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Sn = a₁(1 - q^n)/(1 - q)二、几何公式总结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bh2. 三角形的海伦公式:S = √[p(p-a)(p-b)(p-c)],其中 p 为半周长3.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4.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5. 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S = bh长方形:S = lw正方形:S = a²梯形:S = (上底 + 下底)h/26.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7.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三、微积分公式总结1. 导数的基本公式:常数函数导数:(k)' = 0幂函数导数:(x^n)' = nx^(n-1)指数函数导数:(e^x)' = e^x对数函数导数:(logₐx)' = 1/(xlna)三角函数导数:(sinx)' = cosx,(cosx)' = -sinx2. 积分的基本公式:常数函数积分:∫kdx = kx + C幂函数积分:∫xⁿdx = (x^(n+1))/(n+1) + C指数函数积分:∫e^xdx = e^x + C对数函数积分:∫(1/x)dx = ln|x| + C三角函数积分:∫sinxdx = -cosx + C,∫cosxdx = sinx + C四、概率与统计公式总结1. 排列公式:An = n!2. 组合公式:Cnr = n!/(r!(n-r)!)3. 期望公式:E(x) = ∑[xP(x)]4. 方差公式:Var(x) = E((x-E(x))²) = E(x²) - (E(x))²5. 标准差公式:σ = √Var(x)以上是对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公式进行的总结归纳。
高三数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
高三数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一、数与函数1. 数的性质a) 基本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c = a(bc)b) 数的特殊性质:- 零元素:a + 0 = 0 + a = a- 单位元素:a × 1 = 1 × a = a2.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将一个自变量的值域映射到一个因变量的值域。
记作:y = f(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3. 基本函数a) 常数函数:y = c,其中c为常数。
b) 线性函数:y = kx + b,其中k和b为常数。
c) 幂函数:y = x^n,其中n为正整数。
d) 指数函数:y = a^x,其中a为正数且不等于1。
e)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a为正数且不等于1。
二、三角函数1. 常用三角函数a)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斜边b)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斜边c)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邻边d) 余切函数:cotθ = 邻边/对边2. 三角函数的性质a) 基本关系:sin^2θ + cos^2θ = 1b) 诱导公式:-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tan(α + β) = (tanα + tanβ) / (1 - tanαtanβ)三、导数与积分1. 导数的定义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定义如下:f'(x) = lim(h→0) [f(x + h) - f(x)] / h2. 常见函数的导数a) 幂函数:f(x) = ax^n,导数为f'(x) = anx^(n-1)b) 指数函数:f(x) = a^x,导数为f'(x) = ln(a) * a^xc) 对数函数:f(x) = loga(x),导数为f'(x) = 1 / (xln(a))d) 三角函数:f(x) = sin(x),导数为f'(x) = cos(x)3. 积分的定义积分表示函数在一定区间上的累积变化量,定义如下:∫[a,b] f(x) dx = lim(n→∞) Σf(x*)Δx,其中Δx = (b-a)/n,x*为区间上的任意一点。
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的总结归纳如下:
初一数学公式:
1.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d = √((x2 - x1)^2 + (y2 - y1)^2)
2. 平方差公式:(a + b) (a - b) = a^2 - b^2
初二数学公式:
1. 平方根公式:√a * √b = √(ab)
2.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b^2 - 4ac))/2a
3. 相似三角形的边比例公式:a/b = c/d
初三数学公式:
1. 四角和公式:内角和 = (n - 2) * 180°,外角和 = 360°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相等
3. 三角函数公式:sin²θ + cos²θ = 1;tanθ = sinθ/cosθ;cotθ = 1/tanθ;secθ = 1/cosθ
以上只是初一到初三数学中的一部分重要公式,还有很多其他公式和定理,具体的内容可能因教材和教学进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学习数学时,建议逐步掌握各个年级的公式和定理,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24高考数学重点必考公式归纳总结
2024高考数学重点必考公式归纳总结2024高考数学重点必考公式归纳(一)数学两角和公式1、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2、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3、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4、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二)数学椭圆公式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3、椭圆面积公式:s=πab4、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三)数学某些数列前n项和公式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 n 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 … +(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 …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 B 是边 a 和边 c 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 是圆心角的弧度数 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 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 V=pi×r2h高中文科数学必背公式总结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 (k∈Z)cos(2kπ+α)=cosα (k∈Z)tan(2kπ+α)=tanα (k∈Z)cot(2kπ+α)=cotα (k∈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 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公式六:π/2±α及 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以上 k∈Z)高三学数学最有效的方法一轮复习①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一、代数与函数1. 一次函数: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0。
3. 三角函数: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4. 幂函数:y = x^n,其中n为常数。
5.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a为底数,x为真数。
6. 复数:形式为a+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7. 不等式:常见的不等式有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几何基本公式:包括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斜率等。
2. 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勾股定理等。
3. 圆:包括圆的周长、面积、弧长、扇形面积等。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交、相切、相离等情况。
5. 空间几何基本公式:包括空间点、直线、平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6. 立体几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球体等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包括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计算公式,如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包括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
3. 连续型随机变量:包括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累积分布函数等。
4. 统计:包括样本、总体、统计量、抽样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 等比数列:包括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3. 数学归纳法: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五、数论与整除性质1. 质数与合数: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合数能被除了1和自身之外的数整除。
2.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公倍数是能被两个或多个整数整除的最小的一个数。
高一知识点归纳数学公式总结
高一知识点归纳数学公式总结一、代数1.二次方程: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解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x = (-b ± √(b²-4ac))/(2a)2.因式分解:通过找到一个或多个公因子,将多项式表示为乘法形式。
3.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用于展开一个二项式的幂:(a + b)^n = C(n,0) * a^n + C(n,1) * a^(n-1) * b + ... + C(n,r) * a^(n-r) * b^r + ... + C(n,n) * b^n4.指数和对数:(a^m) * (a^n) = a^(m+n)(a^m) / (a^n) = a^(m-n)(a^m)^n = a^(m*n)loga(m*n) = loga(m) + loga(n)loga(m/n) = loga(m) - loga(n)loga(m^n) = n*loga(m)5.等差数列公式:第n个数:an = a1 + (n-1)d数列总和:Sn = (n/2)*(a1 + an)6.等比数列公式:第n个数:an = a1 * r^(n-1)数列总和:Sn = (a1 * (r^n - 1))/(r - 1)7.排列与组合:n个元素中取r个元素的排列数:A(n,r) = n!/(n-r)!n个元素中取r个元素的组合数:C(n,r) = n!/(r!(n-r)!)二、几何1.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分别为a、b、c:a/sinA = b/sinB = c/sinC2.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分别为a、b、c:c² = a² + b² - 2ab*cosC3.正切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分别为a、b、c:(a+b)/(a-b) = (tan((A+B)/2))/(tan((A-B)/2))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c² = a² + b²5.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S = (1/2)*b*h梯形的面积:S = (a+b) * h / 2圆的面积:S = π * r²三、概率与统计1.排列: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P(n) = n!2.组合:n个元素中取r个元素的组合数:C(n,r) = n! / (r! * (n-r)!)3.事件概率:P(A and B) = P(A) * P(B|A)P(A or B) = P(A) + P(B) - P(A and B)4.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个对称的连续概率分布,由均值和标准差两个参数决定。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公式总结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公式总结大全在高中数学学科中,高三是学生进阶阶段,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数学知识点和公式。
下面将归纳总结一些常见的高三数学知识点和公式供大家参考。
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 = kx + b2. 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k = (y₂ - y₁) / (x₂ - x₁)3. 二次函数标准式:y = ax² + bx + c4.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h, k)5. 二次函数轴对称线方程:x = -b / (2a)6. 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7. 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8.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9. 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Δ = b² - 4ac二、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2.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3. 正切定理:tanA = sinA / cosA4. 角平分线长度公式:BD = 2abcos(0.5C) / (a + b)5. 角平分线定理:AB / AC = BD / DC6. 海伦公式:S = √[p(p-a)(p-b)(p-c)],其中p = (a+b+c) / 27. 外接圆半径公式:R = a / (2sinA)三、概率与统计1. 组合公式:C(n, m) = n! / (m!(n-m)!)2. 排列公式:A(n, m) = n! / (n-m)!3. 乘法原理:若事件A有m种可能结果,事件B有n种可能结果,则两个事件的组合结果有m * n种可能性。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归纳总结一、数的性质1. 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2. 除法运算律- 除法相关性质3.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加法的逆元:a + (-a) = 04. 减法运算律- 减法的定义:a - b = a + (-b)- 减法的性质5. 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相反数的定义- 数的绝对值的定义二、代数式与方程1. 代数式- 代数式的定义- 代数式的四则运算2. 方程- 方程的定义- 解方程的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三、比例与相似1. 比例- 比例与比例关系- 比例的性质- 比例的四则运算2. 相似- 全等与相似的关系- 相似的判定条件- 相似比的计算四、数与量的计算1.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2. 数的四则运算-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3. 百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百分数的定义- 百分数与整数的相互换算五、几何初步1. 点、线、面- 点的定义- 线的定义- 面的定义2. 几何图形的性质- 三角形及其性质- 四边形及其性质- 圆及其性质3.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六、统计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 数据整理2. 统计图- 条形图- 折线图- 饼图3. 概率- 概率的定义- 概率的计算方法以上是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三数学公式整理1.y=c(c为常数) y=02.y=x^n y=nx^(n-1)3.y=a^x y=a^xlnay=e^x y=e^x4.y=logax y=logae/xy=lnx y=1/x5.y=sinx y=cosx6.y=cosx y=-sinx7.y=tanx y=1/cos^2x8.y=cotx y=-1/sin^2x9.y=arcsinx y=1/√1-x^210.y=arccosx y=-1/√1-x^211.y=arctanx y=1/1+x^212.y=arccotx y=-1/1+x^2三角函数公式锐角三角函数公式sin α=∠α的对边 / 斜边cos α=∠α的邻边 / 斜边tan α=∠α的对边 / ∠α的邻边cot α=∠α的邻边 / ∠α的对边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 sin2(A) )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三倍角公式推导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tant=B/A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推导公式tanα+cotα=2/sin2αtanα-cotα=-2cot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sin^2α1+sinα=(sinα/2+cosα/2)^2=2sina(1-sin2a)+(1-2sin2a)sina=3sina-4sin3a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2a-1)cosa-2(1-sin2a)cosa=4cos3a-3cosa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2a)=4sina[(√3/2)2-sin2a]=4sina(sin260°-sin2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4sinasin(60°+a)sin(60°-a)cos3a=4cos3a-3cosa=4cosa(cos2a-3/4)=4cosa[cos2a-(√3/2)2]=4cosa(cos2a-cos230°)=4c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 /2]}=-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上述两式相比可得tan3a=tanatan(60°-a)tan(60°+a)数学圆锥公式知识点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r2h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三倍角公式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三倍角公式推导附推导:tan3α=sin3α/cos3α=(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sin^2(α)-2sin^2(α)cosα)上下同除以cos^3(α),得: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2sinα-2sin^3(α)+sinα-2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4cos^3(α)-3cosα即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记忆方法:谐音、联想正弦三倍角:3元减 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弦”))余弦三倍角:4元3角减 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公式归纳总结大全1)抛物线y = ax^2 + bx + c (a≠0)就是y等于a乘以x 的平方加上 b乘以x再加上 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a=0时为一元一次函数)c>0时函数图像与y轴正方向相交c< 0时函数图像与y轴负方向相交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当然a=0且b≠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还有顶点公式y = a(x+h)* 2+ k ,(h,k)=(-b/(2a),(4ac-b^2)/(4a))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和对称轴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2)圆球体积=(4/3)π(r^3)面积=π(r^2)周长=2πr =πd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 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球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π*高(3)三角函数和差角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 - sinBcosA ;cos(A+B)=cosAcosB - sinAsinB ;cos(A-B)=cosAcosB + 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sAcotB-1)/(cosB+cotA) ;cot(A-B)=(cosAcotB+1)/(cosB-cot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2A=2sinAcosA=2/(tanA+cotA);另: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 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 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 )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 2+70*tanA^4-28*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 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 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 -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 A-1)*(-20*sinA^2+5+16*sinA^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 -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 ^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cos(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otA+cotB=sin(A+B)/sinAsinB;-cotA+cotB=sin(A+B)/sinAsinB ;降幂公式sin²(A)=(1-cos(2A))/2=versin(2A)/2;cos²(α)=(1+cos(2A))/2=covers(2A)/2;tan²(α)=(1-cos(2A))/(1+cos(2A));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4)反三角函数arcsin(-x)=-arcsinxarccos(-x)=π-arccosxarctan(-x)=-arctanxarccot(-x)=π-arccotx(5)数列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等差数列前n项和:Sn=[n(A1+An)]/2 =nA1+[n(n-1)d]/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1*q^(n-1);等比数列前n项和:Sn=a1(1-q^n)/(1-q) =(a1-a1q^n)/(1-q) =a1/(1-q)-a1/(1-q)*q^n (n≠1)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 (6)乘法与因式分解因式分解a^2-b^2=(a+b)(a-b)a^2±2ab+b^2=(a±b)^2a^3+b^3=(a+b)(a^2-ab+b^2)a^3-b^3=(a-b)(a^2+ab+b^2)a^3±3a^2b+3ab^2±b^3=(a±b)^3乘法公式把上面的因式分解公式左边和右边颠倒过来就是乘法公式(7)三角不等式-|a|≤a≤|a||a|≤b<=>-b≤a≤b|a|≤b<=>-b≤a≤b|a|-|b|≤|a+b|≤|a|+|b| |a|≤b<=>-b≤a≤b|a|-|b|≤|a-b|≤|a|+|b||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8)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wx1= -b+√(b^2-4ac)/2a x2=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x1+x2=-b/a ; x1*x2=c/a判别式△= b^2-4ac=0 则方d程有相等的个实根△>0 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两实根△<0 则方程有两共轭复数根d(没有实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 *h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π*r2圆柱侧面积 S=c*h=2π*h 圆锥侧面积 S=1/2*c*l=π*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π*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³2 c =2〔a+b〕正方形的周长=边长³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³宽 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³边长 s=a2三角形的面积=底³高÷2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海伦秦九韶公式)(p= (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南宋秦九韶)注:秦九韶公式与海伦公式等价|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c d 1|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 e f 1 |ABC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 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³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³高÷2直径=2 r圆的周长=πd= 2πr圆的面积= πr^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³宽+宽³高+高³长)³2 s=2〔ab+bc+ca〕长方体的体积 =长³宽³高 v=abc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³棱长³6 s=6a^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³棱长³棱长 v=a^3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³高 s=ch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r^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³高 v=sh圆锥的体积=底面积³高÷3 v=sh÷3柱体体积=底面积³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三角形 a,b,c-三边长其中s=(a+b+c)/2 S=ah/2 h-a边上的高=ab/2³sinCs-周长的一半=[s(s-a)(s-b)(s-c)]1/2A,B,C-内角=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角形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³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³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³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圆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