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论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式及 规则 , 而语 言习得则 与儿 童 习得母 语 的过 程 相似 , 它 是在潜 意识 的情 形 下 自然 地 习得语 言 知 识及 语 言 技 能。 语言学 习者必须置身于适 当的语 言环境 中 , 给予 其适 当的 语言输 入。克拉 申输入论强调 : . 1 输入必 须是可理 解的 ( cmp hni e nu ) 2 输 入必 须是有趣的 , o r es l ipt ;. e b 密切相关 的 ( i e s d l y e t ); . n r t ,c  ̄l—ra tee o le d 3 输入不 是 以语 法为 大纲 的 (nt r m r et e ; . o g m a —cn r a e d)4 输入 必须是 大 量 的 (ah I a on 。学生对大量 的可理解的输入进行 吸收 、 m ut) 加工 , 就 会 很 自然地 出现产生语 言的输 出能力 (ipt— it e— nu na k
中 介 语 理 论 (ne —l gae' er) 2 语 言 普 遍 性 理 论 It r a ug I oy , . n h
解的语言信息 。同时在教 学过 程中还包 括 教 师通过 非语
言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输 入的语言 。朗(og 18 ) Ln ,9 3 曾指 出: “ 获得可理解 的语 言输 入是 所 有成 功的外 语 学 习者 的特 征。量愈大 , 习效 果愈 好 。反 之 , 学 缺乏 可理 解 的语 言输 入则 会导致学 习效果 不佳 , 至谈 不上外 语 学 习。 甚 ”而趣 味性 及相关性则表明 了要使语 言输 入对 语言 的习得有 利 , 必须 对它的意义进行 加工 , 入的语 言材 料越 有趣 , 有 输 越 关联 , 学习者就会在不 知不觉中轻松地 习得语 言 。也就 是 说, 输入的语言材料应 符合 学 习者 的需要 。外语 教 学 , 不 能是我有什 么就 教什 么 , 我教什 么 , 你就 学什 么 。因为外

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我们生活在语言的世界里,日常生活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既是一种文字,又是一门艺术。

语言习得是指一个人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

本文试分析语言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语言习得教学法认知论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语言的沟通和表达。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语言给人留下第一印象。

有了语言,才会有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以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在社会中存活下去的,我们必须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才能让自己走得更高更远。

然而,各方面的力量来源于社会大众,语言的交流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没有语言的交流,就没有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无论时代的发展脚步多快,都不会改变人与人的交流方式。

语言是如此的重要,那么语言是如何习得的,就成为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

语言习得是人类语言发展的进程,第一次语言习得,关系到儿童时代的语言能力发展;而第二次语言习得,关系到成人语言的发展。

理论学家们一直都强调先天与后天是语言习得的最重要因素,也有其他理论学家认为儿童有先天的语言能力促进语言的学习,还有其他学者从认知能力和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因素中得出。

除此之外,研究语言习得有助于教师使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语言习得的定义及其与语言学习的区别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

语言习得是一种潜意识行为。

语言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

语言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及其特点语言习得包括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分为喃语阶段(半岁到一岁)、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双词句阶段(一岁半左右)、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和成人句阶段(两岁半至五岁)。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克拉申(krashen)的五个假说是具有广泛争议的。

本文通过对五个假说的分析和评价,得出的结论最具有争议性的是输入假说,它缺乏定义的恰当性和解释的功效性。

基于kaplan的理论评价模型,其他的几个假说也是可争论的。

基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的启示,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意识到他们的责任除了语言教学本身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学生的焦虑,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可忽视的是,批判式思维的价值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五大假说二语习得克拉申外语教学多年以来关于二语教学的理论有很多,学者们专注研究的方面包括语言的学习与习得,双语教育,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等。

在这些理论之中,南加州大学的名誉教授stephen krashen的五个假说被视为二十世纪末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1]。

krashen的五大假说理论包括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察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下面我将逐一解释与分析每一个假说,并谈谈五个假说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

一、五个假说的含义1.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学习是有显著不同的[2]。

语言习得的概念的过程是小孩子如何获得他的第一语言的过程。

无论是这个过程的本身,还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换言之,学习者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获取了某些知识。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

Vo 0 3 L8 N .
20 年6 08 月
J U N L O U A D SR O R A FH N N I UT l N Y
Jn2 0 u .0 8
克拉 申第 二语言 习得理论 与外语教学
彭述初
(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20 ) 100
C SE h i a to K a h n’ ste r nfrinl g a etahn nChn. U SSte mp c f r s e h o o oeg a u g y n e c igi ia
[ y wod ] s odagae c itn l gaenu;agae n r m n;o i gae e hn Ke r s e n ug q si ;au g ptl ug vo et fe nl u g a i c l n au i o n i n e in rg a n tc g
得一学 得假设 ( eA qi tn—La n yo ei) 监 控假 h T cusi io e migH pt s , h s
二语言。二是课堂教学 的第 二语言 习得 , 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 的传授而学习第二语 言。第二 语 言习得理 论是在 对第二语 言 习得过程及其规律 的研 究 的基 础上 提 出来 的 , 二语 言 习得 第 理论研究与语言教学有着直 接 、 密切 的关 系, 习得理论对 外 其
的第二语言习得 , 即通 过与 说 本族语 者 的 直接交 往而 学 习第
( e e ) 作 于 18 Tr l 合 r1 9 2年 出 版 了 《自然 途 径 》( a r p Nt a A — ul poc ) rah 。通过对第二语 言 习得过程 的分 析 , 克拉 申系统 地 阐 述 了他 的外语 教学思 想和体系。 克拉 申的 第二 语 言 习 得理 论 主要 由五 个 假 设 组成 : 习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意义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意义

2003年4月第2期高教论坛Higher Education ForumApr 2003 No 2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意义吴 洁(广西商专商外语系,广西 南宁 530003)摘 要: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培养人才的外语言语交际能力。

本文从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尤其是其中的 输入假说和 情感过滤假说出发,探讨了该理论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外语教学;情感过滤;习得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03)02-0175-0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要求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外语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上。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此就颇具影响力。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80年代初,受乔姆斯基(Chomskey)的 语言习得机制论(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的启发,克拉申(Krashen)建立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这项理论一经提出,就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该理论以五个假说为基础:1 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tion/ Learning Hypothesis);2 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 der Hypothesis):3 监视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 sis);4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5 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iter Hypothesis)。

其中习得、学得假说为理论的基石,其核心思想是: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依靠习得和学得两个途径。

习得(language ac quisition)是指在潜意识的情形下,类似幼儿学母语,收稿日期:2002-11-22作者简介:吴洁,广西商专外语系教师 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指的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作者:陈容容宋庆文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克拉申的输入理论是二语习得理论方面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为中国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框架。

本文简单介绍了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基本内容,输入假说,以及克拉申对于输入假说的理解,旨在提出输入假说对于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249-021.克拉申的输入假说1.1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基本理论。

二语习得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了自己的母语后,又去学习另一门语言的过程。

二语习得理论指的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第二门语言的规则。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它主要由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假说构成:习得学得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自然顺序假说。

其中,输入假说是其核心。

1.2 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理论的核心内容。

它解释了语言是如何被习得的。

关于人类如何习得语言,他给出了这样一种解释:人类获得语言是通过理解了信息或接收了可以理解的信息输入。

也就是说,语言习得主要依靠的是理解信息内容。

因此,学习者应该将学习的重心集中在意义而不是形式上。

如果学习者获得了有意义的信息,并理解其意义,习得就会成功。

反过来,如果学习中将重心集中在语言的形式而不是意义上,习得就会失败。

此外,输入假说解释了学习者是如何进步的。

克拉申提供了这样一个模式:学习者的进步是遵循一个自然顺序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理解的内容包含了下一个学习阶段才会出现的学习内容。

假如现阶段的能力水平是i,那么现阶段的内容就是i+1,即现阶段的学习内容比现阶段的水平会高出一点。

而学习者根据上下文、已有知识和现有学习能力,就能理解那些包含超出现阶段学习水平的内容。

1.3 克拉申对于输入假说的理解。

二语习得对教学的启示以及在教学的应用

二语习得对教学的启示以及在教学的应用

二语习得对教学的启示以及在教学的应用作者:王大智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18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二语习得理论里的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斯韦恩等(Swain)提出的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Long(1981)提出的互动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等理论假说等对目前国内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及相关应用。

关键词:输入假说理论;情感过滤假说;输出假说;教学一、介绍二语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国内的学者对而语系的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借由国外的研究理论以及国内庞大的教师学生基数,近年来国内的SLA理论发展迅速。

在国内的教学环节中,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也给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和新的实践方向。

二、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Krashen(1985)提出的著名的监察理论(The Monitor Theory)里的五大假说中就包括了输入假说理论。

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

Krashen认为促成语言习得成功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faculty)。

(《二语系的重点研究问题》文秋芳 2010 P53)。

该理论认为大量的略高于语言学习者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遵循语言习得自然规律的,是语言习得的大前提。

克拉申指出,最佳的语码输入量是“i+1”,其中“i”代表了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current competence)。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克拉申(krashen)的五个假说是具有广泛争议的。

本文通过对五个假说的分析和评价,得出的结论最具有争议性的是输入假说,它缺乏定义的恰当性和解释的功效性。

基于kaplan的理论评价模型,其他的几个假说也是可争论的。

基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的启示,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意识到他们的责任除了语言教学本身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学生的焦虑,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可忽视的是,批判式思维的价值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五大假说二语习得克拉申外语教学多年以来关于二语教学的理论有很多,学者们专注研究的方面包括语言的学习与习得,双语教育,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等。

在这些理论之中,南加州大学的名誉教授stephen krashen的五个假说被视为二十世纪末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1]。

krashen的五大假说理论包括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察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下面我将逐一解释与分析每一个假说,并谈谈五个假说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

一、五个假说的含义1.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学习是有显著不同的[2]。

语言习得的概念的过程是小孩子如何获得他的第一语言的过程。

无论是这个过程的本身,还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换言之,学习者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获取了某些知识。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四)、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这个假设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 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口的语了, 这就是克拉申所说的可理解输入不是二语 习得的充分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 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它们对语言输入 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着学习者接收输 入的多少,这也正是克拉申述的内容。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 理论述评及其应用
斯蒂芬· 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著名 美国语言教育家,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 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为他赢得了世界性 声誉。 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第二语言习 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
(一)、习得一学得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 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 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 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习得”是潜意识过程, 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儿童习得母 语便是这样的过程。而“学得”则是有意识 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 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 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 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 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 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也就是说,习得者 首先理解语言的意思,语言结构便会自然习得。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 点:
一是可理解性(comprehensi1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 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 而言,只是一种噪音。 二是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 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 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 觉中习得语言。 三是非语法程序安排(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 口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 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四是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 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 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文章介绍了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说:学习--习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主要阐述了其强调的习得、可理解性输入和低情感过滤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期望对外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启示1. 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者对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出现了多种二语习得理论成果。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此理论包括五个假说:学习--习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这一理论对现代语言习得和教学理论影响深远,对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通过简要的阐述克拉申的五个假说,提出了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2.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简介2.1 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克拉申指出,成年人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习得和学习。

习得是潜意识的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类似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即母语的能力一样。

学习是指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是有意识的过程,集中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上的外语学习。

习得的知识用来交际,而学习的知识用来监控。

2.2 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这一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遵循特有顺序的过程。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在习得语言时按一定的自然顺序习得语法结构,有些语法结构习得的较早,而有些语法结构习得较晚。

这种自然顺序是语言习得系统的产物,与课堂语言教学无关。

这种自然顺序是克拉申通过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的实验研究而得出来的。

2.3 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在交际中,无意识习得的知识启动第二语言习得者使用的自然语言,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又受到有意识学习所获得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监控。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我国的外语教学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我国的外语教学

2002年第4期延安教育学院学报NO1412002总第38期Journal of Yanan Co llege of Educati on SUM NO138K 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我国的外语教学董佩佩(宁波教育学院英语系 浙江宁波 315010)[摘 要] 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

虽然他的理论中的个别部分有极端化的一面,但他所强调的关于习得,输入语,降低情感过滤的思想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仍有指导意义。

我国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更深入地探索外语教学的途径,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克拉申 二语习得理论 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01(2002)04—0042—05 从20世纪六十年代起,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儿童自然地毫不费力地习得语言越来越感兴趣。

同时由于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需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迅速发展。

八十年代以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所探讨的问题日趋深化。

迄今为止,国外的研究者们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至少有40余种(L arsen F rec m an,1991),其中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 rashen提出的监控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Rod E llis,1986)。

但K rashen的理论始终是外语理论界和教学界关注和争论的中心。

在我国,许多前辈与专家也作了认真的研究,对此也是褒贬皆有。

笔者只是想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对K 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是否适合我国的外语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K rashen和他的二语习得理论Stephen D,K rashen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系教授。

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他一直从事语言习得理论方面的研究。

二十多年来,克拉申发表的论文达九十多篇,出版的著作有八部之多。

其主要论文大多发表在A pp lied L inguistics,T ESOL Q uarterly, L anguage learning,EL T,T he M odern L anguage等杂志上。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是语言习得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是区别于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这一观点。

在语言教学领域中,克拉申的理论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启示,尤其是对于德语教学而言。

本文将探讨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并就如何将其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提出一些建议。

克拉申的理论强调了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区别。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德语时所面临的挑战与学习母语时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习得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第一语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克拉申的理论提出了输入假设和互动假设,强调了语言输入和语言互动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在德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各种语言输入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和感受德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克拉申的理论还提出了情感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在德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德语的情感投入和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德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并培养学生对德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在情感上获得满足的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德语学习中去,更好地实现语言习得的目标。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于德语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今后的德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克拉申的理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德语习得。

学生们也可以根据克拉申的理论,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语言习得过程,更积极地参与到德语学习中去。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推动德语教学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德语人才。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启示作者:孙晓梅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3期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重大,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80年代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其中包括输入假设、习得/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顺序假设、情感过滤假设。

本文试图通过对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习得/学习假设、情感过滤假设来探讨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指导;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二语习得指的是“在自然地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二语习得模式,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们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些理论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我国外语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它对外语教学是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的。

一、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假设理论概述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说是Krashen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他认为人类只通过一种方式获得语言,那就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来获取语言知识。

如果语言信息没有什么意义与内容,只是那些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语言形式,或者由于某些心理障碍,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无法进入学习者的头脑,那么就不会产生任何语言习得效果。

学习者只有输入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的水平的第二语言,同时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他主张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这就是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目前所处的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i+1是学习者下一步应达到的水平。

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学习者的启发

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学习者的启发

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学习者的启发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二语习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日常交际中通过第一语言的媒介而逐步地、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也就是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直接交往而学习第二语言;另一种则是在学校中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知识,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我们外语学习的启发就在于,我们可以在“学得”二语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和学习“习得”的过程,进而达到与“习得”相仿的良好的二语学习效果。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帮助人们获得语言能力, 获得运用语言的内在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了解是“学得”的结果。

他强调“习得”是第一位的,但也并不排斥“学得”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外语学习中,单纯地“学得”是不容易或无法获得语言能力的。

“习得”是自然的学习过程,我们所有的人都是通过“习得”而不是“学得”掌握了我们的母语。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习得”是最好的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

我们知道,一些外语学习者在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很难在外语方面有较大提高,但一旦置身于完全外语的环境中(如出国),却能很快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水平, 也就是完全掌握了第二语言。

但是,很多二语学习者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习了多年的外语,却始终都无法真正地掌握它,单词背了很多,语法学了很多,但一到实际应用,就都用不上了。

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习得”与“学得”之间的差异。

“习得”是二语学习的有效途径,而“学得”的效果与之相比要差很多。

但问题是大部分二语的学习者都没有机会和条件“习得”语言,而只能“学得”。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学得”过程中模拟和学习“习得”的过程,以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解决。

“语言是一种用于人类交流的符号系统”。

它就相当于一整套密码系统, 操同一语言的人使用的是同一个密码系统,所以能够互相理解,但密码本身并不是惟一的、客观的,而是任意的、主观的。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301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于二语习得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诸多理论研究成果,而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就包括S.D.K ra she n的二语习得理论—— 五大假说:习得-学得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

这些理论对于揭示第二语言学习规律,提高语言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习得-学得假说K r a s h e 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一种是语言习得,一种是系统的语言学习。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实际实践,无意识的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的使用该语言,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

而语言学得是指有意识的掌握语言的过程。

K r a s h e n认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1.2 输入假说该假说认为二语习得产生的一个条件就是:习得者需要有比现有水平更高的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

根据K r a s h e n 的观点,这种输入需要习得者可以理解输入,并有足够的量。

“输入假说”还强调,语言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后自动形成的。

1.3 情感过度假说情感过度说认为二语习得的进程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可能变成语言吸收,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者促进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的作用。

K rashen归类出三种情感因素:动力、自信心和焦虑程度。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师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环境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自信心,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从而保证输入与习得效果。

二语习得研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研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研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作者:邓凤燕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18期摘要: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学习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本文从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假设入手,浅谈如何将此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及由此理论得到的相关语言教学启发:例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第二语言交际环境(全方位浸泡式教学);向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注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尽量让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交际的乐趣;了解语用移情和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者将语用移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运用到语言学习当中去等。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克拉申(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假说;第二语言交际环境可理解输入;学习者情感因素;语言教学在当今信息更迭极为迅速的时代,第二语言的学习往往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学习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2.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3.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4.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5. 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虽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和质疑,但其理论与二语教学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对第二语言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一、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第二语言交际环境(全方位浸泡式教学)Krashen的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突出强调了习得在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实际实践,无意识的吸收到这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正确的使用该语言,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五)、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这个假设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
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例如,一些 实验表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 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 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 格等。克拉申认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 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 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口的是要习得某种 语言能力的话,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 顺序来教学。
三是非语法程序安排(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 口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 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四是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 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 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 理论述评及其应用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著名 美国语言教育家,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 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为他赢得了世界性 声誉。 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第二语言习 得提出了一Acquisition-
(四)、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这个假设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
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口的语了, 这就是克拉申所说的可理解输入不是二语 习得的充分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 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它们对语言输入 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着学习者接收输 入的多少,这也正是克拉申述的内容。
(三)、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 分。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 语言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 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 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 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是指在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通过语言规则的内化来实现自然熟练度的提高。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输入假设”、“计划-执行-监控系统”、“关键期假说”等。

针对该理论,本文从其理论背景、核心概念及对德语教学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德语教学的效果。

一、理论背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是在翻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出的。

该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主要是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规则的认知和内化机制进行探讨和说明的。

该理论将语言习得看作是通过不断地“输入-输出-内化”的过程,逐渐理解语言规则,最终实现语言自然熟练度的提高。

二、核心概念1.输入假设:输入假设指的是学习者接受的“输入”在其认知水平之下,但不完全失去“意义”的一种机制,即学习者可以通过对输入的不断接受和内化,慢慢地理解语言中的规律和文化内涵。

输入假设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学习者可以在不断接受输入的同时,建立对语言规律的认知体系。

2.计划-执行-监控系统:计划-执行-监控系统指的是人类大脑中的机制,通过它,人可以利用语言规则制定学习策略,采用不同方法、技巧实现语言规律的内化和熟练运用。

它是语言学习中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需要多种资源的协调配合。

其中,计划是指在使用语言前,学习者会预测可能会使用到的语言功能、范畴和句法结构等信息;执行是指在使用语言时将计划的内容转化为行动,即用语形式表达出来;监控是指在行动过程中对自己语言使用的监督和调整。

3.关键期假说:关键期假说指的是在儿童语言学习中,年龄在5岁之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可以以相对容易的方式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习得的效率和某些能力将逐渐减弱。

三、对德语教学的启示1.提供充分的输入:德语教学应该以提供充分的输入为基础,通过有效的语言环境、课程设计、文化介绍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机会,从而促进学习者对德语的接受和内化。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94海外文摘0 引言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或有指导的情况下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学习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克拉申受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习得机制启发,在其著作《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中提出监察模式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习得——学习差异假设、输入假设、自然顺序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和监控假设。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被看作是该研究领域最全面、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理论,它对第二语言课堂及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这五个假说出发,浅析其对当代德语课堂和教学的启示。

1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1.1 习得——学习差异假设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区分“习得”和“学习”。

他认为,习得与学习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学习不能转化为习得:语言习得是无意识的,通过对目的语的实践使用,在交际过程中自然掌握第二语言,与儿童母语能力的发展过程相似;语言学习是在教学计划和教材的指导下,通过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加上有意识的练习和记忆等活动,从而掌握第二语言。

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而学习的结果则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克拉申强调“习得”是第一位的,只有通过习得才能真正掌握目的语,但并不排斥“学习”。

该假说可以指导德语词汇的传授和记忆。

由于德语单词的复杂性(名词性、数、格,等),如何高效记忆单词、并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它们是德语学习者面临的困难之一,原因在于他们无法置身德语语境,只是“学习”,而非“习得”。

“习得—学习”差异假设可以为德语词汇记忆和运用提供新思路:在单词记忆过程中,可采用联想记忆的方式,借助图片或者实物,把单词融入生活,模拟习得过程;还可以通过记忆游戏 (Memo)、角色扮演 (Rollenspiel) 等方式,营造日常生活会出现的场景,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引言
克拉申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二语习得理论,该理论对二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德语教学中,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学习德语,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探讨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相
关的建议。

一、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会遵循一定的心理过程,该过
程与母语习得有些许不同。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内在的建构过程”,学习
者通过输入语言,建立起一套心理模型,然后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这个模型,最终形成一套
相对独立的第二语言系统。

在克拉申看来,第二语言习得不仅仅是靠模仿和机械的学习,更多地是依靠语言输入
和内部建构的过程。

他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如输入假设、互动假设和变通假设,这些假设
为我们理解和实践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 注重语言输入
克拉申强调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

在德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更多
的语言输入机会,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德语语境。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体验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语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语言输入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
高他们对德语的理解和掌握。

2. 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根据克拉申的互动假设,语言输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至关重要。

在德语教学中,教师
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语言输出,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际的语言输出。

教师
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德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促进语言输出的
过程。

3. 注重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强调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建构过程,不应该过分干预。

在德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然地接触和习得德语。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激励,让他们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满足。


有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

可以通过组织德语讲座、观看德语影视作品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德语的语言环境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语社区活动,与说德语的人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习得德
语。

三、实践建议
基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实践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学习德语:
1. 创设多样化的语言输入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到德语;
2. 鼓励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输出,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注重情感激励,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感到愉悦
和满足;
4. 创造一个浸入式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德语语境中学习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