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doc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明确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中医饮食护理,在医疗饮食护理实践中有着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辅助治疗方面意义非常重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知道谷物、肉类、水果、蔬菜能够补益正气,祛除病邪,并强调用药治疗时必需配合食物调养,掌握和使用这些食物来治病,是中医独特的饮食护理。

1 中医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能增强体质,抵御外邪,防止疾病的发生,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学认为食物和药物性味相同,也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以古代有“药食同源”之说,但若饮食不当,如饮食不足或过多、食无定时、性味过常、饮食不洁等,则会损害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或病情恶化,注意饮食营养对保持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不节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1].

因此,对未病之人进行饮食护理可以补益身体,预防疾病,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则能调治疾病,缩短疗程,尤其是慢性疾病和重病恢复期的饮食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治病当论药功,养病方可食补。”许多疾病后期,只要饮食护理适宜,不必投药,其病便能自愈,结合病类、病情、病状、病程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中医饮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巩固、促进患者康复。

2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2.1 饮食有节饮食应有节制,不可过饥或过饱,过饥则气血来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进食要有规律,三餐应定时、定量,并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切记饥饱不调,暴饮暴食,以免伤及脾胃。

2.2 饮食有方饮食要有正确的方法,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可进食过快或没有嚼烂就下咽;食物应软硬恰当,冷热适宜,不能一边进食一边干其他事情;食后不可即卧,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以帮助脾胃的运

化;晚上临睡前不要进食,饮食不洁可导致胃肠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食物要新鲜、干净,禁食腐烂、变质、污染的食物。

2.3 适时定量中医学认为,白天阳旺,活动量大,食量可稍多;夜暮阳衰阴盛,以休息为主,宜少食,强调“按时进食”、“按需进食”,饮食要适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食无定时或忍饥不食,会扰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使脾胃功能失调,消化能力减弱,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输送。

2.4 合理膳食饮食应多样化,搭配合理,《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即人体的营养应来源于粮、肉、菜、果等各类食品,所需的营养成分应多样化,饮食的多样化并合理搭配,人体才能摄取必需的各种营养,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

2.5 不可偏嗜食物有四气五味,各有归经,若饮食偏嗜则可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失调而发生多种疾病,如过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痰、化热或生疮疡等症;过食生冷会损伤脾胃之阳气,而致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等脾胃寒证;经常食用过热的食物,易烫伤消化道,发生糜烂溃疡,日积月累易致癌变;偏食辛辣,可使胃肠积热而致大便干燥,或酿成痔疮下血之症等。因此患者的饮食应清淡,多样化,粗细相宜,寒热相适,质量兼顾,荤素搭配,比例适当,营养全面。三餐合理安排,做到饭、菜的色、香、味、形俱全,美味可口,忌肥甘厚味、嗜食偏好。

2.6 荤素搭配荤素搭配是饮食的重要原则,也是长寿健康的秘诀之一。饮食以碳水化合物、蔬菜、瓜果等素食为主,辅以适当的肉、蛋、鱼类,不可过食油腻厚味。

2.7 重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消化饮食及生化气血的重要器官,脾胃功能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在饮食护理过程中,要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不能片面追求营养摄入,强进荤腥油腻之品,以免脾胃负担加重,导致病邪滞留,加重病势。

2.8 注意卫生饮食护理中还应保证食物的新鲜,忌生冷、不洁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饮食不洁或食有毒食

物,可引起胃肠疾病和食物中毒,导致腹痛、吐泻,甚至严重中毒、危及生命,进食的环境整洁宁静,气氛轻松愉快,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指导患者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能食后即睡,饭后要避免做剧烈运动,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 辨证施食相生相宜

3.1 因证施食病症有寒、热、虚、实之分,寒热温凉补泻之别,在饮食调护上应按病症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品。

食物的性味应逆于疾病性质,应忌食易加重病情的食物,热症患者,可选用具有清热、泻火或解毒作用的寒凉性食物,如小米、高粱米、大麦、薏仁、赤小豆、绿豆等;寒症患者,可选用具有温中、祛寒之功效的热性温性食物,如糯米、黄米、小麦等;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病症,可用葱、韭、姜、蒜、辣椒等辛热之品,以达健脾通阳温中之效,而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性味多偏寒凉、多有清热解渴之效,可选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

3.2 辨药施食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忌与所服药物的性能拮抗,以免降低药效,如果食物与所服药物的性味相同,可增强药物的效能,加速疾病的康复。

3.3 因时施食四时季节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饮食宜忌也有所不同,应依据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和寒暑变化来调节人的饮食,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春季气候由寒转暖,阳气升发,食宜清润平淡,如百合、甘蔗、香椿、藕、萝卜、黑木耳、莲子等。

夏季阳气亢盛,天气炎热,暑湿较重,食宜甘寒,如白扁豆、绿豆、苦瓜、西瓜、甜瓜等时鲜瓜果蔬菜等,忌温热、生火、助阳之品。

秋季阳收阴长,燥气袭人,食宜滋润收敛,如梨、百合、莲子、藕、胡桃、银耳、芝麻等。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易外感寒邪,宜温补,如羊肉、狗肉、牛肉、胡桃、桂圆、荔枝、栗子。

3.4 因人施食人的体质有强弱不同,年龄有老少之分,饮食宜忌也应有区别,如体胖之人多痰湿,宜食清淡、化痰之物,忌肥甘厚味之

品,以免助湿生痰;体瘦之人多阴虚,宜多食滋阴生津,养血补血之物,忌辛辣动火之品,以免伤阴;老年人脾胃虚弱,牙齿松动,咀嚼、消化及吸收功能减退,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硬固、黏腻食物;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嫩,应选用温软、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妇女妊娠期和哺乳期忌辛辣温燥食品,以免助阳生火,影响胎儿和乳儿。

4 饮食宜忌

4.1 食物搭配宜忌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有些食物相宜,可以搭配一起进食,有利于健康,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中,温补气血的羊肉与补血止痛的当归和温中散寒的生姜配伍,可增强补虚散寒止痛之功,同时还可以去掉羊肉的腥膻味;薏苡仁粥中添加红枣,可防止薏苡仁清热利湿过偏之性[2].

某些食物搭配不当会削弱食疗效果,应尽量避免。如吃羊肉、狗肉之类温补气血的食物,不应同时吃绿豆、鲜萝卜、西瓜等,否则会减弱前者的温补作用。有些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作用,如柿子忌茶,白薯忌鸡蛋,葱忌蜂蜜。

4.2 四时饮食宜忌针对四时气候的变化,饮食宜忌也不相同,依据四时气候的特点,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宜食清淡瓜果豆类,忌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助阳外泄。夏季天气炎热,由于暑热夹湿,脾胃易于受困,宜食甘寒、清淡、少油腻食品,忌食生冷或不洁食物。秋季万物收敛,凉风初长,燥气袭人,早晚凉爽,易致咳嗽或诱发痰喘,宜食清淡蔬菜、水果、生津滋润食品,忌辛辣燥热食物。冬季天气严寒,万物伏藏,易遇寒邪,宜食温热食物,忌生冷、过咸食品等。

4.3 服药饮食宜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热、酒、腥臭等不易消化及刺激性的食物,并注意不要摄入诱发疾病的食物。如蔬菜中的蘑菇、笋、香菇,瓜果中的南瓜,禽畜中的猪头、鸡头、翅、脚,水产中的黄鱼、带鱼、虾、蟹等。

服发汗药后,忌服醋及生冷的食物;服补药后,忌食浓茶和萝卜;疮痈肿毒者忌食虾、蟹、羊肉、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皮肤病患者忌食海腥发物,麻疹患儿忌饮食过度。某些药物有特殊忌口,如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天冬忌鲤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