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解三角形总结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总结解直角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和作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深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直角三角形未知的边长、角度和面积,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何图形的数量。
1、明确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和思路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是用三条边的比来表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因此,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质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
如图1,在Rt△ABC中,∠C=90°,设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以下字母同),则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1)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B=ac, cosA=sinB=bc,tanA=cotB=ab,cotA=tanB=ba。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以上每个边角关系式都可看作方程,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地选择直角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关系式,通过解一元方程来求解。
2、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和方法我们知道,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而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还有三条边及两个锐角共五个元素,那么什么样的直角三角形才可解呢?如果已知两个锐角能否解直角三角形呢?事实上,解直角三角形跟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作图有着本质的联系,因为已知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也可以作出直角三角形,即此时直角三角形是确定的,所以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是可解的。
由于已知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是不确定的,它们是无数多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因此求不出各边的长。
所以,要解直角三角形,给出的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中,必须至少有一个是边。
这样,解直角三角形就分为两大类,即已知一条边及一个锐角或已知两条边解直角三角形。
四种基本类型和解法列表如下:已知条件解法一边及一锐角直角边a及锐角A B=90°-A,b=a·tanA,c=sinaA斜边c及锐角A B=90°—A,a=c·sinA,b=c·cosA两边两条直角边a和b ,B=90°—A,直角边a和斜边c sinA=ac,B=90°-A,例1、如图2,若图中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α,AE=1,求AB的长。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
( 一) 解斜三角形
1、解斜三角形的主要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和余弦的射
影公式和各种形式的面积的公式。
2、能解决的四类型的问题: (1) 已知两角和一条边 (2) 已知两边和
夹角 (3) 已知三边 (4)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 二) 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直角为角C,角 A 和角 B 是它的两锐角,所对的边 a、b、c,(1) 角 A 和角 B
的和是 90 度;
(2)勾股定理: a 的平方加上 +b 的平方 =c 的平方 ;(3) 角 A 的正弦等于 a 比上 c,角 A 的余弦等于 b 比上 c,角 B 的正弦等于 b 比上 c,角 B 的余弦等于 a 比上 c;(4) 面积的公式 s=ab/2; 此外还有射影定理,内外切接圆的半径。
2、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类型:
(1)已知两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斜边,用三角函数求出
两锐角中的一角,再用互余关系求出另一角或用三角函数求出两锐
角中的两角 ;
(2)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另一直角边,问
题转化为 (1);
(3)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可求出另一锐角,运用正弦或余弦,
算出斜边,用勾股定理算出另一直角边;(4) 已知斜边和一锐角,先算
出已知角的对边,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另一直角边,问题转化为
(1)。
(2)。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图形之一,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下面对常见的三角形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1.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图形。
2.根据边的长度,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3.根据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是90度。
5.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全等的。
6.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是它的中位线、垂直线和角平分线。
7.等边三角形的高、中位线、垂直线和角平分线是重合的。
8.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和关系1.三角形的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也是三条中线的重心。
2.三角形的垂心:三条高线的交点,也是三条高线的垂心。
3.三角形的外心:三个顶点关于其中一直线对称的焦点,也是三个外接圆的圆心。
4.三角形的内心: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也是三个内切圆的圆心。
5.等腰三角形的高、两边中线和角平分线等于底边。
6.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其他两边的和。
四、三角形的面积计算1.根据底和高的关系,可以计算普通三角形的面积。
2.根据两边和夹角的关系,可以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五、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1.两个三角形如果对应的角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的。
2.两个三角形如果对应的边和角都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3.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例相等,面积比例为边长比例的平方。
六、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腰的平方和。
2.勾股定理可以用于证明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也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七、三角函数1.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锐角的对边与斜边之比。
2.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锐角的临边与斜边之比。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之一,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多边形。
学习三角形的知识点对于解题和理解几何性质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定义、分类、性质和求解方法等内容。
一、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多边形。
三角形的边可以是直线段,但必须满足三边相交于一点的条件。
2.分类:根据边长和角度的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普通三角形:没有边相等的三角形。
-按角度分类:-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为直角(90度)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大于直角(90度)的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度都小于直角(90度)的三角形。
-按边长和角度分类:-等腰直角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性质:1.内角和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2.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补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3.边长性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边相等,两底角相等。
5.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
6.直角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是其他两边的平方和的开方。
7.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8.三角形的中线性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将中线按1:2的比例分成两段。
9.三角形的高线性质:三角形的高是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所得的线段,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垂心。
三、三角形的求解方法:1.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3.应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4.应用海伦公式求解已知三边求三角形的面积。
5.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6.利用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
高中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高考复习)
= 2 cos 2 α − 1 = 1 − 2 sin 2 α .
变形如下:
1 + cos 2α = 2 cos 2 α 升幂公式: 2 1 − cos 2α = 2sin α cos 2 α = 1 (1 + cos 2α ) 2 降幂公式: sin 2 α = 1 (1 − cos 2α ) 2
y = sin x 在 x ∈ [0, 2π ] 上的五个关键点为:
π 3π (0, 0) ( , , 1 ) ( , π, 0) ( , ,) -1( , 2π , 0) . 2 2
-1-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
y
2、记住余切函数的图象:
y
y=tanx
y=cotx
y = A sin ω x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 平 移
ϕ ω
2− 3
§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 ω
|倍
个 单 位
1、 sin (α + β ) = sin α cos β + cos α sin β 2、 sin (α − β ) = sin α cos β − cos α sin β
r = x2 + y 2 ) sin α = x y x y , cos α = , tan α = , cot α = y r r x
π sin + α = cos α , 2 π cos + α = − sin α . 2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
ymax + ymin . 2
ymax − ymin , 2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4)化角为边:;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a C A = 5)化角为边: R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B c b = ;sin sin C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B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③b a A b <<sin 时,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32,2,60===O b a A ,求B (有一个解)②已知32,2,60===O a b A ,求B (有两个解)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7、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等,变形: 222cos 2b c a bc+-A =等,8、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 9、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 abc 4=2)(c b a r ++=))()((c p b p a p p ---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②若222a b c +>,则90C <;③若222a b c +<,则90C >.11、三角形的四心: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2:1)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2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sin²α+cos²α=1 (2)倒数关系:tanα·cotα=1 (3)商的关系:αα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值0 111不存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2k πα+)”记忆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是指(2kπα+),k ∈Z 的三角函数值,当k 为奇数时,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也同样);当k 为偶数时,函数名不变。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
实用标准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例1.(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8=b cm ,040=A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边长精确到1cm )。
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80()=-+C A B 000180(32.081.8)=-+066.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42.9sin81.880.1()sin sin32.0==≈a B b cm A ; 根据正弦定理,0sin 42.9sin66.274.1().sin sin32.0==≈a C c cm A(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28sin40sin 0.8999.20==≈b A B a 因为00<B <0180,所以064≈B ,或0116.≈B①当064≈B 时,00000180()180(4064)76=-+≈-+=C A B ,sin 20sin7630().sin sin40==≈a C c cm A ②当0116≈B 时,180()180(40116)24=-+≈-+=C A B ,0sin 20sin2413().sin sin40==≈a C c cm A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解三角形常用知识点归纳与题型总结-解三角形题型归纳总结
解三角形常用知识点归纳与题型总结1、①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两段线段的比等于角两边之比. ③.锐角三角形性质:若A>B>C 则6090,060A C ︒≤<︒︒<≤︒.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 sin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A B C A B C A B C+++=== (1)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 二倍角公式 sin2α = 2cosαsin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1tan 1tan αα-=+. 221cos 21cos 2sin ,cos 22αααα-+==(3)辅助角公式(化一公式))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 其中ab =ϕtan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2R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 7、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 abc 4=2)(c b a r ++=))()((c p b p a p p ---(海伦公式)8、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9、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注明:余弦定理的作用是进行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当题中含有二次项时,常使用余弦定理。
(完整版)解三角形题型总结(最新整理)
解三角形题型分类解析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角化边公式)3::sin :sin :sin a b c A B C=()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做题大法:1)边化角:遇到分式或等式如(切记必须为齐次式,高B A b a BA b sin sin ,sin sin a =→=→考常考点)思考:若是否可行C B A bc sin sin sin a 22=−−−→−=是否可化为2)角化边形如这样的分式或等式b a B A bB A =→=→sin sin ,a sin sin 思路总结: 此为以上转换依据sin sin a b A B =2sin c R C ==⇒2、正弦定理适用情况:(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已知a ,b 和A ,不解三角形,求B 时的解的情况:AR sin 2a =B R sin 2b =B Rsin 2c =如果sin A ≥sin B ,则B 有唯一解;如果sin A <sin B <1,则B 有两解;如果sin B =1,则B 有唯一解;如果sin B >1,则B 无解.3、余弦定理及其推论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a cb B aca b c C ab +-=+-=+-=4、余弦定理适用情况:(1)已知两边及夹角; (2)已知三边。
解三角形最全知识点总结
解 三 角 形正弦定理要点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即a sinA =b sinB =csinC.要点2 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三条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只有一解.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方法1:计算法.方法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要点3 正弦定理的变式CB A c b a sin :sin :sin ::)1(=RA aC B A c b a C A c a C B c b B A b a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A c C aB cC b A b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3(===B Cb A C ac A B a C B c b C A c B A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4(======(边化角)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5(===要点5 常用结论1.A +B +C =π.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tan(A +B )=-tan C ;sin A +B 2=cos C 2,cos A +B 2=sin C 2.5.∠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6.若A 为最大的角,则A ∈[π3,π);若A 为最小的角,则A ∈(0,π3];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π3.7.sin A =sin B ⇔A =B ; sin(A -B )=0⇔A =B ; sin2A =sin2B ⇔A =B 或A +B =π2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bsinA a =bsinA bsinA <a <b a ≥b a >b a ≤b 解个数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角化边)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6(===要点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B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题型一 解三角形例1 已知在△ABC 中,c =10,A =45°,C =30°,求a ,b 和B.例2(1)在△ABC 中,(1)a =6,b =2,B =45°,求C ;(2)A =60°,a =2,b =233,求B ;(3)a =3,b =4,A =60°,求B.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1)在△ABC 中,a =1,b =3,A =45°.则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无数个(2)在△ABC 中,已知b =30,c =15,C =26°,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 A .一个解 B .两个解 C .无解 D .无法确定(3)已知△ABC 中,a =x ,b =2,B =45°,若这个三角形有两解,求x 的取值范围【解析】 例1 ∵a sinA =c sinC ,∴a =csinA sinC =10×sin45°sin30°=10 2.B =180°-(A +C)=180°-(45°+30°)=105°.又∵b sinB =c sinC ,∴b =csinB sinC =10×sin105°sin30°=20sin75°=20×6+24=5(6+2).例2(1)由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得sinA =asinB b =6×222=32.又0°<A<180°,且a>b ,∴A>B.∴A =60°或120°.∴C =75°或C =15°. (2)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a=233×322=22.∵a =2=323>b ,∴A>B ,∴B =45°. (3)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 a =4×323=23>1.∴这样的角B 不存在.练习(1)A . (2) B. (3)2<x<2 2题型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 (1)在△ABC 中,已知a 2tanB =b 2tanA ,试判断△ABC 的形状.(2)在△ABC 中,若sinA =2sinB ·cosC ,sin 2A =sin 2B +sin 2C ;(3)在△ABC 中,cosA a =cosB b =cosCc.【解析】 (1)由已知,得a 2sinB cosB =b 2sinAcosA.由正弦定理a =2RsinA ,b =2RsinB(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得4R 2sin 2AsinB cosB =4R 2sin 2BsinAcosA.∴sinAcosA =sinBcosB ,∴sin2A =sin2B.∵2A ∈(0,2π),2B ∈(0,2π),∴2A =2B 或2A =π-2B ,即A =B 或A +B =π2.∴△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由已知a 2=b 2+c 2.∴A =90°,C =90°-B.由sinA =2sinB ·cosC ,得1=2sinB ·cos(90°-B).∴sinB =22(负值舍去).∴B =C =45°.∴△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由已知,得cosA sinA =cosBsinB.∴cosA ·sinB =cosB ·sinA.∴tanA =tanB.∵A ,B ,C ∈(0,π),∴A =B.同理可证:B =C.∴△ABC 为等边三角形.题型四 正弦定理中的比例性质例4 (1)已知在△ABC 中,A ∶B ∶C =1∶2∶3,a =1,求a -2b +csinA -2sinB +sinC.(2)在△ABC 中,若(b +c)∶(c +a)∶(a +b)=4∶5∶6,求sinA ∶sinB ∶sinC . 【解析】 (1)∵A ∶B ∶C =1∶2∶3,∴A =30°,B =60°,C =90°.∵a sinA =b sinB =c sinC =1sin30°=2,∴a =2sinA ,b =2sinB ,c =2sinC.∴a -2b +c sinA -2sinB +sinC=2. (2)若(b +c)∶(c +a)∶(a +b)=4∶5∶6,则存在常数k(k>0),使得b +c =4k ,c +a =5k ,a +b =6k ,解得a =72k ,b =52k ,c =32k. ,则有a ∶b ∶c =7∶5∶3,所以sinA ∶sinB ∶sinC =a ∶b ∶c =7∶5∶3题型五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例5 (1)在△ABC 中,A =30°,c =4,a =3,求△ABC 的面积. (2)若△ABC 的面积为3,BC =2,C =60°,求边AB 的长.(3)在△ABC 中,已知AB =2,BC =5,△ABC 的面积为4,若∠ABC =θ,求θcos .(4)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若a =2,C =π4,cos B 2=255,求△ABC 的面积S.【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A a =4sin30°3=23.,∵c>a ,A 为锐角,∴角C 有两解.①当角C 为锐角时,cosC =1-sin 2C =53,sinB =sin(180°-30°-C)=sin(150°-C)=sin150°cosC -cos150°sinC =12·53+32·23=16(5+23), ∴S △ABC =12acsinB =12×3×4×16(5+23)=5+23;②当角C 为钝角时,cosC =-53,sinB =sin(150°-C)=16(23-5), ∴S △A B C =12acsinB =23- 5.综上可知:△ABC 的面积为23+5或23- 5.(2)在△ABC 中,由面积公式,得S =12BC ·CA ·sinC =12×2·AC ·sin60°=32AC =3,∴AC=2.∴△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2.(3)∵S △ABC =12AB ·BCsin ∠ABC =12×2×5×sin θ=4,∴sin θ=45.又θ∈(0,π),∴cos θ=±1-sin 2θ=±35.(4)因为cosB =2cos 2B2-1=35,故B 为锐角,sinB =45.所以sinA =sin(π-B -C)=sin ⎝ ⎛⎭⎪⎫3π4-B =7210.由正弦定理得c =asinC sinA =107,所以S =12acsinB =12×2×107×45=87.1.1.2 余 弦 定 理要点1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C ab b a c cos 2222-+=;A bc c b a cos 2222-+=;B ac c a b cos 2222-+=要点2 余弦定理的推论bc a c b A 2cos 222-+=;ac b c a B 2cos 222-+=;ab c b a C 2cos 222-+= 要点3 由余弦定理如何判断三角形形状是锐角三角形是锐角是钝角三角形是钝角是直角三角形是直角ABC A c b a ABC A c b a ABC A cb a∆⇒⇔+∆⇔⇔+>∆⇔⇔+=<222222222要点4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3)已知三边解三角形题型一 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例1 (1)在△ABC 中,已知a =2,b =22,C =15°,求A.【解析】 方法一:∵cos15°=cos(45°-30°)=6+24,sin15°=sin(45°-30°)=6-24,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4+8-22×(6+2)=8-4 3. ∴c =6- 2.又b>a ,∴B>A.∴A 为锐角.由正弦定理,得sinA =a c sinC =26-2×6-24=12.∴A =30°.方法二:∵cos15°=cos(45°-30°)=6+24,sin15°=sin(45°-30°)=6-24,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4+8-22×(6+2)=8-4 3.∴c =6- 2.∴cosA =b 2+c 2-a 22bc =32.又0°<A<180°,∴A =30°.题型二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2(1)在△ABC 中,已知b =3,c =33,B =30°,求角A ,角C 和边a.(2)在△ABC 中,已知a =2,b =2,A =45°,解此三角形. 【解析】(1)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cosB ,得32=a 2+(33)2-2a ×33×cos30°.∴a 2-9a +18=0,得a =3或6. 当a =3时,A =30°,∴C =120°.当a =6时,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b=6×123=1.∴A =90°,∴C =60°.方法二:由b<c ,B =30°,b>csin30°=33×12=332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B b =33×123=32.∴C =60°或120°.当C =60°时,A =90°,由勾股定理,得a =b 2+c 2=32+(33)2=6. 当C =120°时,A =30°,△ABC 为等腰三角形,∴a =3.(2)由a 2=b 2+c 2-2bccosA ,得22=(2)2+c 2-22ccos45°, c 2-2c -2=0,解得c =1+3或c =1-3(舍去).∴c =1+ 3.cosB =c 2+a 2-b 22ca =22+(1+3)2-(2)22×2×(1+3)=32.∴B =30°,C =180°-(A +B)=180°-(45°+30°)=105°.题型三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例3 在△ABC 中,已知a =7,b =3,c =5,求最大角和sinC.【解析】 ∵a>c>b ,∴A 为最大角.∴cosA =b 2+c 2-a 22bc =32+52-722×3×5=-12.又∵0°<A<180°,∴A =120°.∴sinA =sin120°=32. 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Aa=5×327=5314.∴最大角A 为120°,sinC =5314. 题型四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4 (1)在△ABC 中,cos 2A2=b +c 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判断△ABC 的形状.(2)在△ABC 中,已知(a +b +c)(a +b -c)=3ab ,且2cosA ·sinB =sinC ,试确定△ABC的形状.【解析】(1)方法一:在△ABC 中,∵cos 2A2=b +c 2c ,∴1+cosA 2=b 2c +12,∴cosA =b c.又由余弦定理知cosA =b 2+c 2-a 22bc ,∴b 2+c 2-a 22bc =bc,∴b 2+c 2-a 2=2b 2.∴a 2+b 2=c 2.∴△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方法二:由方法一知cosA =b c ,由正弦定理,得b c =sinB sinC,∴cosA =sinBsinC .∴sinCcosA =sinB =sin[180°-(A +C)]=sinAcosC +cosAsinC.∴sinAcosC =0,∵A ,C 是△ABC 的内角,∴sinA ≠0.∴只有cosC =0,∴C =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2)方法一(角化边):由正弦定理,得sinC sinB =cb.由2cosA ·sinB =sinC ,得cosA =sinC 2sinB =c 2b .cosA =c 2+b 2-a 22bc ,∴c 2b =c 2+b 2-a 22bc.即c 2=b2+c 2-a 2,∴a =b.又∵(a +b +c)(a +b -c)=3ab ,∴(a +b)2-c 2=3b 2,∴4b 2-c 2=3b 2,∴b =c. ∴a =b =c ,∴△ABC 为等边三角形.方法二(边化角):∵A +B +C =180°,∴sinC =sin(A +B).又∵2cosA ·sinB =sinC ,∴2cosA ·sinB =sinA ·cosB +cosA ·sinB. ∴sin(A -B)=0.又∵A 与B 均为△ABC 的内角,∴A =B.又由(a +b +c)(a +b -c)=3ab ,得(a +b)2-c 2=3ab ,a 2+b 2-c 2+2ab =3ab.即a 2+b 2-c 2=ab ,由余弦定理,得cosC =12.而0°<C<180°,∴C =60°.又∵A =B ,∴△ABC 为等边三角形.1.2 应用举例(第一课时)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要点1 基线(1)定义: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2)性质: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基线,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要点2 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要点3 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如图中B点的方位角为α.要点4 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如南偏西60°,指以正南方向为始边,顺时针方向向西旋转60°.如图中∠ABC为北偏东60°或为东偏北30°;正南方向:指目标在正南的方向线上.依此类推正北方向、正东方向和正西方向.要点5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即坡角的正切值.要点6 测量距离的基本类型及方案类别两点间不可通或不可视两点间可视但点不可达两点都不可达图形方法用余弦定理用正弦定理在△ACD中用正弦定理求AC 在△BCD中用正弦定理求BC 在△ABC中用余弦定理求AB结论AB=a2+b2-2abcosC AB=asinCsin(B+C)①AC=asin∠ADCsin(∠ACD+∠ADC)②BC=asin∠BDCsin(∠BCD+∠BDC)③AB=AC2+BC2-2AC·BC·cos∠ACB要点7测量高度的基本类型及方案类别点B与点C,D共线点B与点C,D不共线图形方法先用正弦定理求出AC或AD,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在△BCD中先用正弦定理求出BC,在△ABC中∠ACB可知,即而求出AB结论AB=a1tan∠ACB-1tan∠ADBAB=asin∠BDC×tan∠ACBsin(∠BCD+∠BDC)题型一 有关距离问题例1 要测量对岸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 3 km 的C ,D 两点,并测得∠ACB =75°,∠BCD =45°,∠ADC =30°,∠ADB =45°,求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 如图所示,在△ACD 中,∠ACD =∠ACB +∠BCD =120°,∠CAD =∠ADC =30°,∴AC =CD = 3.在△BCD 中,∠BCD =45°,∠BDC =∠ADB +∠ADC =75°,∠CBD =60°. ∴BC =3sin75°sin60°=6+2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3)2+⎝ ⎛⎭⎪⎫6+222-2×3×6+22×cos75°=3+2+3-3=5,∴AB =5,∴A ,B 之间的距离为 5 km.题型二 测量高度例2 A ,B 是海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 m ,在A 点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45°,∠BAD =120°,又在B 点测得∠ABD =45°,其中D 是点C 到水平面的垂足,求山高CD. 【解析】 如图,在△ABD 中,∠BDA =180°-45°-120°=15°. 由AB sin15°=AD sin45°,得AD =AB ·sin45°sin15°=800×226-24=800(3+1)(m). ∵CD ⊥平面ABD ,∠CAD =45°,∴CD =AD =800(3+1)≈2 186(m).所以,山高CD 为2 186 m.题型三 测量角度例3 某货船在索马里海域航行中遭海盗袭击,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护航舰在A 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货船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海里的C 处,并测得货船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前行驶,我海军护航舰立即以10 3 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求护航舰的航向和靠近货船所需的时间.【解析】 如图所示,设所需时间为t 小时,则AB =103t ,CB =10t. 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则有AB 2=AC 2+BC 2-2AC ·BCcos120°, 可得(103t)2=102+(10t)2-2×10×10tcos120°,整理得2t 2-t -1=0, 解得t =1或t =-12(舍去).舰艇需1小时靠近货船.此时AB =103,BC =10,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CAB =AB sin120°.所以sin ∠CAB =BCsin120°AB =10×32103=12.所以∠CAB =30°.所以护航舰航行的方位角为75°.1.2 应用举例(第二课时)题型一 有关面积问题三角形面积公式(1)S =12a ·h a (h a 表示a 边上的高).(2)S =12ab sin C =12 bc sin A =12 ac sin B .(3)S =12·r ·(a +b +c )(r 为内切圆半径 ).(4),))()((c p b p a p p S ---=其中2cb a p ++=例1 (1)已知△ABC 的面积为1,tanB =12,tanC =-2,求△ABC 的边长以及△ABC 外接圆的面积.(2)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3.①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②若sinB =2sinA ,求△ABC 的面积.【解析】(1) ∵tanB =12,∴0<B<π2.∴sinB =55,cosB =255.又∵tanC =-2,∴π2<C<π.∴sinC =255,cosC =-55.则sinA =sin(B +C)=sinBcosC +cosBsinC =55×⎝ ⎛⎭⎪⎫-55+255×255=35. ∵a sinA =b sinB ,∴a =bsinA sinB =35b.则S △ABC =12absinC =12·35b 2·255=1. 解得b =153,于是a = 3.再由正弦定理,得c =asinC sinA =2153. ∵外接圆的直径2R =a sinA =533,∴R =536.∴外接圆的面积S =πR 2=25π12.(2)①∵S =12absinC =12ab ·32=3,∴ab =4. ①∵c 2=a 2+b 2-2abcosC =(a +b)2-2ab -2abcosC =(a +b)2-12=4,∴a +b =4. ② 由①②可得a =2,b =2.②∵sinB =2sinA ,∴b =2a.又∵c 2=a 2+b 2-2abcosC =(a +b)2-3ab =4,∴a =233,b =433.∴S =12absinC =233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问题例2 (1)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sinA =(2b +c)sinB +(2c +b)sinC.①求A 的大小;②求sinB +sinC 的最大值.(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a 2-c 2=2b ,且sinAcosC =3cosAsinC ,求b.【解析】 (1)①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b +(2c +b)c ,即a 2=b 2+c 2+bc.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故cosA =-12,∴A =120°.②由(1),得sinB +sinC =sinB +sin(60°-B)=32cosB +12sinB =sin(60°+B). 故当B =30°时,sinB +sinC 取得最大值1.(2)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bccosA.又a 2-c 2=2b ,b ≠0,所以b =2ccosA +2.① 又sinAcosC =3cosAsinC ,∴sinAcosC +cosAsinC =4cosAsinC. ∴sin(A +C)=4cosAsinC ,sinB =4sinCcosA.由正弦定理,得sinB =bc sinC.故b =4ccosA.② 由①②解得b =4.例3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D =1,CD =2,AC =7. (1)①求cos ∠CAD 的值;②若cos ∠BAD =-714,sin ∠CBA =216,求BC 的长.(2)如图所示,在△ABC 中,∠B =π3,AB =8,点D 在BC 边上,且CD =2,cos ∠ADC =17.①求sin ∠BAD ; ②求BD ,AC 的长.【解析】(1)①在△AD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AD =AC 2+AD 2-CD22AC ·AD,故由题设知,cos ∠CAD =7+1-427=277.②设∠BAC =α,则α=∠BAD -∠CAD.因为cos ∠CAD =277,cos ∠BAD =-714,所以sin ∠CAD =1-cos 2∠CAD =1-⎝⎛⎭⎫2772=217,sin ∠BAD =1-cos 2∠BAD =1-⎝⎛⎭⎫-7142=32114.于是sin α=sin(∠BAD -∠CAD)=sin ∠BADcos ∠CAD -cos ∠BADsin ∠CAD =32114×277-⎝ ⎛⎭⎪⎫-714×217=32.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α=AC sin ∠CBA .故BC =AC ·sin αsin ∠CBA=7×32216=3.(2)①在△ADC 中,因为cos ∠ADC =17,所以sin ∠ADC =437.所以sin ∠BAD =sin(∠ADC -∠B)=sin ∠ADCcosB -cos ∠ADCsinB =437×12-17×32=3314.②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BD =AB ·sin ∠BADsin ∠ADB =8×3314437=3.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B 2+BC 2-2AB ·BC ·cosB =82+52-2×8×5×12=49.所以AC =7.题型三 证明恒等式例4 (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证明:a 2-b 2c 2=sin (A -B )sinC.(2)在△ABC 中,记外接圆半径为R.求证:2Rsin(A -B)=a 2-b2c .(3)已知在△ABC 中,a 2=b(b +c),求证:A =2B.【证明】 (1)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 ,b 2=c 2+a 2-2cacosB , 两式相减,得a 2-b 2=b 2-a 2-2bccosA +2cacosB.∴a 2-b 2c 2=acosB -bcosAc.由正弦定理,知a c =sinA sinC ,b c =sinB sinC .∴a 2-b 2c 2=sinAcosB -sinBcosA sinC =sin (A -B )sinC .(2)由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sinA =a 2R ,sinB =b 2R 及由等号左边的a 2,b 2,c 2,运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即可得.左边=2R(sinAcosB -cosAsinB)=a ·a 2+c 2-b 22ac -b ·b 2+c 2-a 22bc =a 2-b2c =右边.(3)方法一:∵a 2=b(b +c),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B(sinB +sinC),即sin 2A -sin 2B =sinBsinC. ∴cos2B -cos2A2=sinBsinC.∴sin(A +B)sin(A -B)=sinBsinC.又在△ABC 中,sin(A +B)=sinC ≠0,∴sin(A -B)=sinB.∴A -B =B 或(A -B)+B =π(舍去).∴A =2B. 方法二:2bcosB =2b ×a 2+c 2-b 22ac =b (c 2+bc )ac =b (b +c )a =a ,即2bcos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A =2sinBcosB ,即sinA =sin2B.∴A =2B 或A +2B =π. 若A +2B =π,则B =C.由a 2=b(b +c),知a 2=b 2+c 2. ∴B =C =π4,A =π2,∴A =2B.。
完整版)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sinA/a = sinB/b = sinC/c = 2R (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1) sinA/sinB/sinC = (a/b/c)/(2R),化边为角;2) a:b:c = = sinA/sinB,化角为边;3) a = 2RsinA,b = 2RsinB,c = 2RsinC,化边为角;4) sinA = a/2R,sinB = b/2R,sinC = c/2R,化角为边。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求解: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求出b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求解: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A+B+C=180°求出角C,再使用正弦定理求出c边。
4.在△ABC中,已知锐角A,边b,则①a<bsinA时,B无解;②a=bsinA或a≥b时,B有一个解;③bsinA<a<b时,B有两个解。
二、三角形面积1.SΔABC = absinC = bcsinA = acsinB;2.SΔABC = (a+b+c)r,其中r是三角形内切圆半径;3.SΔABC = p(p-a)(p-b)(p-c),其中p=(a+b+c)/2;4.SΔABC = abc/4R,R为外接圆半径;5.SΔABC = 2R²sinAsinBsinC,R为外接圆半径。
三、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 a² = b² + c² -2bccosA,b² = a² + c² - 2accosB。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总结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一、知识讲解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互余)(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主要类型有:(1)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2)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已知三边求三角.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1)角的变换因为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解三角形》常见题型总结
《解三角形》常见题型总结1。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
1.1正弦定理【典型题剖析】考察点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 在ABC 中,已知A :B:C=1:2:3,求a :b :c 。
【点拨】 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互化,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 a :b :c=sinA: sinB: sinC 求解。
解:::1:2:3,A .,,,6321::sin :sin :sin sin:sin:sin::1 2.63222A B C B C A B C a b A B C πππππππ=++=∴===∴====而【解题策略】要牢记正弦定理极其变形形式,要做到灵活应用。
例2在ABC 中,已知C=30°,求a+b 的取值范围。
【点拨】 此题可先运用正弦定理将a+b 表示为某个角的三角函数,然后再求解。
解:∵C=30°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sinA ,b=2°-A ).∴a+b=2[sinA+sin(150°—·2sin75°·cos(75°-A )=2cos (75°—A )① 当75°-A=0°,即A=75°时,a+b取得最大值2② ∵A=180°—(C+B)=150°—B ,∴A <150°,∴0°<A <150°,∴—75°<75°-A <75°,∴cos75°<cos(75°-A)≤1,∴>2cos75°=2×4. 综合①②可得a+b考察点2: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例3在△ABC 中,2a ·tanB=2b ·tanA ,判断三角形ABC 的形状。
【点拨】通过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利用角的关系判断△ABC 的形状。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三角形是几何学中一种重要的图形,本文将总结解三角形的知识点。
解三角形指的是根据已知条件,求解三角形的各个元素,如边长、角度等。
在解三角形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和定理,下面将从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几何关系 1. 角的和与差三角形内角的和为180度,即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当我们已知其中两个内角的大小时,可以用180度减去这两个已知角的和,即可得到第三个未知角的大小。
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90度。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运用勾股定理来求解边长,即a² + b² = c²,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3.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的大小相等,可以用底角的角度来求解。
4.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解三角形中常用的定理之一,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
正弦定理表达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边的角度。
5.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也是解三角形中常用的定理之一,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
余弦定理表达式为c² = a² + b²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在a和b两边的角度。
二、三角函数 1. 正弦函数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常用的函数之一,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在三角形中,正弦函数的定义为sinA = 对边/斜边,也可表示为sinA = a/c。
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来求解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2.余弦函数余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常用的函数之一,也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在三角形中,余弦函数的定义为cosA = 邻边/斜边,也可表示为cosA = b/c。
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函数来求解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3.正切函数正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常用的函数之一,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角度。
解三角形方法与技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解三角形方法与技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
解三角形就是通过已知的三角形的一些元素(如边、角),求出其他未知元素的过程。
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包括三个角(通常用 A、B、C 表示)和三条边(通常用 a、b、c 表示)。
解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 + B + C = 180°)以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例如:在三角形 ABC 中,已知角 A = 30°,角 B = 45°,边 c =10,求边 a 和边 b。
首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 C = 180° 30° 45°= 105°。
然后,利用正弦定理\(\frac{a}{\sin A} =\frac{c}{\sin C}\),可得\(a =\frac{c\sin A}{\sin C} =\frac{10\times\sin 30°}{\sin 105°}\)。
同样,\(\frac{b}{\sin B} =\frac{c}{\sin C}\),\(b =\frac{c\sin B}{\sin C} =\frac{10\times\sin 45°}{\sin 105°}\)。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和其他边。
例如:在三角形 ABC 中,已知边 a = 6,边 b = 8,角 A = 30°,求角 B。
由正弦定理\(\frac{a}{\sin A} =\frac{b}{\sin B}\),可得\(\sin B =\frac{b\sin A}{a} =\frac{8\times\sin 30°}{6} =\frac{2}{3}\)。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总结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总结三角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有很多。
下面是我对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总结。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其中边和角之间有着一些特定的关系。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这些基本性质是解三角形的基础,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它们。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根据已知条件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例如,如果已知两边和夹角,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如果已知两边和夹角的正弦或余弦值,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等。
解题时,需要注意用到的角度单位应保持一致,通常为度或弧度。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三角函数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
它们之间有一些基本的关系,比如正弦和余弦的平方和为1,正切等于正弦除以余弦等。
掌握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
解三角形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角度的换算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角度的换算通常有度到弧度和弧度到度的转换,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换算公式。
三角函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查表或计算器来完成,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计算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此外,解三角形还常常涉及到证明。
通过证明,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已学知识,加深对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函数的理解。
在证明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和性质,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
最后,解三角形还常常与实际问题相关。
实际问题可以是与日常生活、工程建设、自然科学等领域有关的,它们常常需要我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将问题抽象为三角形问题,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解三角形(总结+题+解析)
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A a sin =B b sin =C csin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正弦定理的如下变形常在解题中用到1.(1) a=2RsinA(2) b=2RsinB(3) c=2RsinC2.(1) sinA=a/2R(2) sinB=b/2R(3) sinC=c/2R3.a :b :c=sinA :sinB:sinC适用类型(1)AAS(2)SSA二.余弦定理:1. a^2 = b^2 + c^2 - 2·b ·c ·cosA2. b^2 = a^2 + c^2 - 2·a ·c ·cosB3. c^2 = a^2 + b^2 - 2·a ·b ·cosC余弦定理的如下变形常在解题中用到1. cosC = (a^2 + b^2 - c^2) / (2·a ·b)2. cosB = (a^2 + c^2 - b^2) / (2·a ·c)3. cosA = (c^2 + b^2 - a^2) / (2·b ·c )适用类型1.SSA2.SAS3.SSS三.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面积公式S △ABC =21absinC=21bcsinA=21acsinB(常用类型: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判断解的个数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有两种途径:(1)将已知的条件统一化成边的关系,用代数求和法求解(2)将已知的条件统一化成角的关系,用三角函数法求解三.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测量中相关的名称术语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以上时,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做仰角。
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以下时,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俯角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测距离的应用测高的应用(一)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例1已知在△ABC中,c=10,A=45°,C=30°,求a、b和B.∠B=180°-30°-45°=105°a=10sin45°/sin30°=10√2sin105°=sin(60+45)=√2/2(√3/2+1/2)=(√6+√2)/41/sin105=√6-√2b=10sin45°/sin105°=5√2(√6-√2)=10(√3-1)(二)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例2在△ABC中,已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3,b =√6,A=45°,求边长C由余弦定理,得b²+c²-2bccosA-a²=06+c²-2√3c-12=0c²-2√3c-6=0根据求根公式,得c=√3±3又c>0所以c=3+√3(三)已知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例3△ABC中,已知b=3,c=33,B=30°,求角A,角C和边a.解:由余弦定理得∴a2-9a+18=0,得a=3或6当a=3时,A=30°,∴C=120°当a=6时,由正弦定理∴A=90°∴C=60°。
解三角形最值问题方法总结
解三角形最值问题方法总结
解三角形最值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题型。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勾股定理来解题。
当我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一组已知的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求出未知边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求出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相关值。
第二种方法是应用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来解题。
当我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一组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一个边长时,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式求出其他未知量的值。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面积公式来解题。
当我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一组已知三角形的底边和高时,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求出周长、角度等相关值。
以上就是解三角形最值问题的三种常用方法。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解三角形总结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特点。
在高中数学中,学生需要对三角形的各种性质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求解和应用进行详细的总结和介绍。
首先,我们来讨论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的三个顶点两两相连,形成三个内角和三条边。
三角形的边可以通过两两顶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同样,三角形的内角也可以通过顶点之间的角度来确定。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这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一,也是它与其他多边形的重要区别之一。
通过这个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的一些特殊性质。
例如,对于一个普通三角形,其中两个内角的和总是大于第三个内角。
而对于等边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都是相等的,都等于60度。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可以根据边长和角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边长,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普通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不相等。
根据角度,三角形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9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小于90度,钝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大于90度。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如斜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
斜三角形是指没有直角的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都不是90度。
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等的边和相等的内角的三角形,可以通过一些全等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它们可以通过三角形的边长比例来定义。
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它是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工具。
解三角形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等。
正弦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它表达了三角形的边长与正弦函数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角度,它表达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正切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它表达了三角形的边长与正切函数之间的关系。
除了以上讨论的基本性质、分类和求解方法外,三角形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建筑和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建筑物的角度和边长;在导航和测量中,我们需要使用三角函数和三角定理来测量距离和角度;在天文学中,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恒星的位置和距离等等。
综上所述,三角形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基本图形,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特点。
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需要对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求解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和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解题能力,还可以
培养数学思维和几何直觉,为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