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纷纷跨足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
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意义、融资策略和挑战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进行浅析。
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意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跨国经营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拓展市场,实现更高的利润增长。
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扩大企业的业务规模。
其次,跨国经营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或合资等方式获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品牌价值,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升级。
最后,跨国经营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
通过将业务分散到不同国家和市场,中国企业可以避免因为国内市场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2. 融资策略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中国企业需要灵活运用融资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融资策略:2.1. 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通过企业自身的资金来源进行融资。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再投资、利润留存等方式获得内部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比较灵活,无需向外部机构支付利息或股权份额,降低了融资成本。
2.2. 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指通过向外部机构或个人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
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吸引外商投资等方式进行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但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或股权份额,并承担一定的风险。
2.3.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
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在国内或国际股市上市,吸引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从而获得资金。
股权融资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较大的资金规模,但也需要承担股东权益变动等风险。
3. 跨国经营融资策略面临的挑战虽然跨国经营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挑战:3.1. 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差异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这些差异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并且需要与多个国家的政府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实践证明,跨国经营对企业来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问题一:文化差异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方式方法,跨国经营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影响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策一:了解文化背景企业应该认真研究所要跨足的市场文化背景,包括其历史、宗教、习俗等等。
了解市场文化特点,可让企业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
对策二: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与本地人士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翻译团队和文化交流平台,以此来加深和本地市场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问题二:法律与法规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和法规不同,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阻碍。
对策一:加强法律咨询企业在拓展跨国业务时应及时寻找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了解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对策二:实施内部培训企业内部法律培训的推展是非常必要的,让员工们掌握重要的法律基础知识,提高企业税务及工商法律合规能力。
问题三:政治风险跨国企业经营在政治稳定性较低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政治风险更大,这可以是政治情况动荡、不稳定的地区,比如冲突和战争可能导致资产损失、被接管、员工安全等问题。
对策一:尽量规避政治风险企业应该减少政治风险并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尽可能规避政治风险,同时注重捕捉这类情况并逐渐适应当地的政治环境。
对策二:稳健设出战略企业在制定跨国战略时,应考虑市场前景和政治因素,尽量避免进入政治不稳定地区的市场,或计划获得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还应该稳定和合法地向外扩张,采取合理的企业政策,建立健全的运营机制。
问题四:品牌习惯和风险管理在本土市场,企业通过的营销手段不一定适用于海外市场,需要重新评估、调整营销策略。
对策一:品牌策略的重新评估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应重新评估其品牌策略,根据目标市场的品牌特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广大企业开始积极进行跨国经营活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为了使得企业跨国经营能够更加平稳和成功,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问题的实质并提出相应对策。
问题一: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中,不同的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是企业跨国经营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文化差异包括言语、礼节、信仰、法律等等多种方面,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产品和服务、品牌传播、市场拓展等方面带来了影响。
对策一: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差异,而在管理方面,则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团队,并进行为人们和文化差异方面的培训以了解当地文化。
问题二: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跨国经营企业在国际上经营中,在政治方面受到的不利影响。
这包括政策改变,战争和冲突,行业法规和税收政策等等因素。
应对政治风险,企业必须确保自身的发展战略符合当地的法规和政策,以及当地社会的需要。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当地政治事件,以便掌握相应的政治信息,并可采取必要措施。
问题三:市场需求的单一性由于国内市场的规模较大,企业在国内的经营上,往往很难针对不同的市场和消费群体,灵活地开展生产和服务。
跨国经营企业有可能面临相似的挑战。
在跨国经营中,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当地市场的需要和特点,了解当地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
针对不同的消费和市场群体,采取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战略,增加市场的多样性。
问题四:合作关系的管理和维护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在跨国经营中往往需要借助于当地的合作伙伴来进行运营和项目合作。
但是由于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合作关系管理和维护可能会成为一个难题。
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需要进行充足的尽职调查,选择有良好信用和声誉的企业,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企业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为合作方提供有效的沟通手段和支持。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国际声誉。
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1. 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是一大挑战。
各国政府和民众对外国企业的态度和限制政策常常会影响企业在当地的经营与发展。
政治风险一旦出现,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损失,甚至被迫退出当地市场。
2. 品牌形象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其品牌形象往往受到质量信誉、文化差异等影响。
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限制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
3. 合规风险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由于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合规方面的弱点,容易陷入合规风险。
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4. 人才管理跨国经营需要人才的支持,但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和管理人才存在一定困难。
语言沟通、文化差异、管理模式等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在海外的运营效率。
5. 安全风险中国企业在一些国家进行跨国经营时,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大。
包括恐怖袭击、劳工冲突、自然灾害等,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对策1. 加强政治风险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的政治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和评估体系,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的准备。
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争取政府支持,降低政治风险。
2. 提升品牌形象在产品质量控制、文化融合以及对外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通过品牌建设和公关活动来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扩大市场份额。
3. 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对当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岗位。
加强对员工的合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合规意识,降低合规风险。
4. 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人才时,应该注重对语言和文化的培训,以便员工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环境。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十大方式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十大方式1.境外创牌。
1998年,海尔集团大张旗鼓地在海外建厂,它当时的说法是从欧美高端市场入手,通过在当地建厂创牌,走出一条跨国经营的路子。
8年过去了,海尔跨国经营的成效不明显。
同一时期,到海外创牌的华为公司,选择从非洲、亚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入手,采用所谓“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海外进行经贸活动,现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005年,华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全线突破,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已经超过50%,同时,华为品牌得到欧洲主流电信设备供应商认同,其产品相继被各国的主流电信商使用,跨国经营的成效显著。
2.境外买牌。
2003年,TCL通过重组汤姆逊公司的全球彩电业务,获得了汤姆逊、RCA等品牌,几乎在一夜之间,使集团的国际市场销售额大于国内市场销售额,迅速形成了跨国经营经营的格局。
当然,这次TCL重组汤姆逊、阿尔卡特等,也是付出了巨额代价的。
2004年11月,联想集团以17亿美元的代价收购IBM的PC业务,掌控了IBM的全球PC业务,促使其主营收入迅速突破1000亿人民币大关。
同时,也使联想海外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市场的销售额,获得了IBM品牌在全球市场5年的经营授权,其跨国经营经营大大的上了一个台阶。
3.境外设厂。
这是多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经营的重要选择。
因为,美国和欧盟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升反倾销等方式,极力地压制中国制造企业的出口优势。
对彩电业来说,厦华在欧洲设有两个OEM加工厂,分别位于德国和法国。
海信在意大利、法国拥有工厂,海信彩电已转变为以生产PDP、LCD等平板为主。
长虹、创维、海尔、TCL集团等也在墨西哥、俄罗斯、匈牙利、捷克、波兰、比利时等国建立众多的海外彩电生产基地和合资公司。
对于汽车业来说,2004年,长期汽车控股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奇瑞汽车公司和广州华南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在非洲加纳与当地大型企业Sneda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以CKD形式生产卡车、摩托车、奇瑞轿车、皮卡、旅行车,创下国内汽车企业首次集团在国外设厂的记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0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董晓雪作者简介:董晓雪(1994.12—),女,汉,河南安阳人,湖南工商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费与跨境电商。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最后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企业更好的实现跨国经营。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问题;对策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全面的考察跨国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将分析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分析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日益扩大由图1可看出,从2011年开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净额便不断扩大,但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和2015年的1456.7亿美元基本持平,排名世界第二,仅落后于美国。
总体来看,2018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是2002年的51.7倍,年均增长速度在短时间内翻倍,从2012年的17.6%不断上涨为2016年的34.65%。
图12011—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占世界投资比重不断增大由图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世界比重来看,11年仅4.8%,从16年开始超过10%,到2018年已经达到14.1%。
自2003年公布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数据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排名上不断前进,2018年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总体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全球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分析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多元化发展由图2可知,2009年到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并不均匀,亚洲国家和地区明显偏多,占比将近7成;其它地区中当属拉非地区和欧美地区占比最高,分别为14.29%和13.11%。
总结来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趋于多元化,但主要地域分布仍高度集中,存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占总额的91.7%,主要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和亚洲。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涉足跨国经营,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要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变化,还面临着文化差异、法律制度、政治风险等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文化差异在跨国经营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习俗习惯等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对策一: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中国企业应该意识到跨国经营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建立专门的跨文化管理团队,配备熟悉当地文化的员工,制定合适的管理政策和策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问题二: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以及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对策二:充分了解当地政治情况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之前,应充分了解当地政治环境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建立政府关系网络,积极开展政治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确保企业的经营安全。
问题三:法律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异,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很容易陷入法律纠纷,甚至因为违反当地法律而导致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对策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了解并遵守当地的相关法律标准,避免因为法律问题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建立法律团队,及时解决法律问题,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问题四:市场竞争跨国经营中,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还要应对当地企业的竞争,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对策四:加强市场调研和创新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加强对国际市场和当地市场的调研,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王育红 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11月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的跨国经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总额逾60亿美元,涉及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等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盈利或微利的境外投资企业占80%以上。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更要快马加鞭向世界市场迈进。
依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所走过的道路,本文试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及其改进和发展,探讨实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道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初期的特点与问题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始于我国的对外援助事业。
这就使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特点与问题:第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从经营政府部门的对外援助项目开始的。
以建设项目在外,决策管理在内的模式运行。
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是代表国家做事,国家信用就是企业信用,在海外市场上,国家是企业的代言人。
企业本应有的经营利润效益观念被国家的政治信用观念所取代。
为了保证国家的信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要遵守国家办事的程序;对外要应付市场的运作规律。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计划报批,或者不得不将援助的资金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采购。
企业海外经营的亏损,全部由国家包赔包办。
这些形成了我国企业早期跨国经营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这一特点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的制约性。
企业本身没有树立完善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
加之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市场运作形象就不突出。
第二,中国企业早期的跨国经营难以摆脱两难境地。
一是窗口式企业与政府计划的关系;二是窗口式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海外业务的部门大部分是由国家授予海外经营权的窗口式企业。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跨国经营。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这可能导致沟通和合作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员工,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理解力。
企业可以雇佣当地的员工或顾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
第二个问题是法律和政策的差异。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和政策,这对中国企业的运营和市场准入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应当了解和遵守目标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确保自己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争取政策的支持和认可,以便更好地开展业务。
第三个问题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跨国经营中,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当地企业和其他国际企业的激烈竞争。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创新思维,寻找差异化竞争的机会,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个问题是人才的招聘和培养。
在跨国经营中,中国企业需要吸引和留住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
企业应该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和培训,提供员工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激励员工为企业的跨国经营贡献智慧和才能。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问题还包括语言障碍、风险管理等。
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中国企业可以加强员工的外语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与外国客户、合作伙伴的沟通能力。
在风险管理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加强对跨国经营风险的预测和防范。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文化差异、法律和政策差异、市场竞争激烈、人才招聘和培养、语言障碍和风险管理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培训员工,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了解和遵守目标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吸引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强语言学习和风险管理等。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更为迅猛,跨国经营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跨国经营的开展,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拓宽了合作的领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与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1、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不够。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不够:一是企业家本身忽略了金融资本运作本身也是一个产业的事实,本能地将金融资本贴上“过度投机和不务正业”的标签;二是企业家坚信实业才是最重要的,不善于从金融角度发动和组织跨国经营的行动;三是即使产业界认识到了金融资本的重要性,由于当前国内金融体系服务不完善的限制,也难满足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要求。
2、跨国经营人才不足。
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一些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具有单一的外语专长或某一学科的知识,缺乏既懂外语又熟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和适应国外的社会文化、传统习惯、商业操守、政治、法律制度、利益集团等等的复合型人才。
在跨国经营的业务往来中,有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国外的一些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判断能力,而且有时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而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3、投资规模小,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投资规模较小,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还不够。
从单项投资额来看,中国跨国企业投资规模也较小。
据统计,2005年我国海外企业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占到90%,500万美元以下的只占到2.3%,平均每家的投资额才100万美元。
中国企业全球化十大经营模式
中国企业全球化十大经营模式1.跨国并购: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国外企业,在海外市场实现快速扩张。
这种经营模式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快速获取海外市场份额和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2.联合投资: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进行跨国投资。
通过联合投资,中国企业可以分享国外企业的知识、人力资源和市场渠道,实现合作共赢。
3.独立创新: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独立创新,中国企业能够与国际竞争对手区别开,开拓全球市场。
4.合资合作: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或合作。
通过合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借助国外企业的品牌和渠道优势,进入国际市场。
5.本土化运营:中国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进行本土化运营。
通过本土化运营,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并建立地方化品牌形象。
6.出口贸易:中国企业通过出口贸易,将产品和服务销售到全球市场。
出口贸易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不断开拓新市场,提高出口规模和比例。
7.跨国生产: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进行跨国生产。
通过跨国生产,中国企业可以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并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务。
8.全球供应链:中国企业建立全球供应链,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球供应链可以帮助中国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利用。
9.跨国品牌:中国企业建立自己的跨国品牌,并在全球市场推广。
通过建立跨国品牌,中国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展全球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10.创新合作: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共同进行研发和创新。
通过创新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创新经验和技术,加快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些经营模式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取得优势,并实现全球化战略的成功。
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目标市场需求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实现全球化的发展目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涉足跨国经营,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商机。
跨国经营相比于国内市场存在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政治风险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中国企业顺利开展跨国经营。
一、市场风险1. 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不同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这可能导致产品定位不准确、市场推广不畅等问题。
对策: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前,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地市场情况、消费习惯、竞争对手等信息,以制定出更为适合当地市场的营销策略。
2. 法律法规的不同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商业惯例等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否则将会面临法律诉讼风险。
对策:企业应雇佣当地的法律顾问或律师团队,及时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商业惯例,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二、管理风险1.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在人员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遇到困难,甚至造成管理混乱和员工流失。
对策:企业应通过国际培训、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建立团队合作意识,以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
2. 跨国人才管理由于不同国家的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同,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招聘、管理、激励等方面的难题。
对策: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激励,同时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激励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的跨国人才。
三、政治风险1. 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稳定因素,如政治动荡、政策变化等,这可能对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影响。
对策: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前,需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做好政治风险评估,并将政治风险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2. 国际贸易战当前国际贸易局势不稳定,国际贸易战的发生可能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如关税上涨、贸易壁垒增多等。
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案例
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案例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案例:
华为:华为是中国的一家全球性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华为在跨国经营中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建立研发中心、与当地企业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
联想:联想是中国的一家全球性的计算机科技公司,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联想通过跨国并购、建立海外销售渠道、推广自有品牌等方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中国的一家全球性的电子商务公司,其旗下的淘宝网和天猫网是中国最大的在线购物平台之一。
阿里巴巴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建立海外仓储和物流体系、推广自有品牌等方式,实现了跨国经营。
海尔:海尔是中国的一家全球性的家电制造商,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
海尔通过跨国并购、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推广自有品牌等方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中国石化: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该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与当地企业合作、参与国际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开发等。
以上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并购、合作、品牌推广等,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挑战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市场挑战。
在国外市场,中国企业往往会遇到本土企业的竞争。
这些本土企业熟悉当地市场,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在价格、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
对策: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以增强自身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
二、文化差异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法律法规、商业礼仪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给中国企业的经营带来隐患。
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可能会在商业活动中犯下严重的错误,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对策: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重视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培养员工的跨文化能力,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建立符合当地法规和商业礼仪的经营方式,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经营风险跨国经营中的经营风险也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由于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往往会面临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多种风险。
如果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中国企业可能会在跨国经营中受到损失。
对策: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
通过投保、外汇套期保值、合约条款等方式,降低经营风险,确保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可持续发展。
四、品牌建设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品牌建设的挑战。
中国企业的品牌在国外市场往往会面临认知度低、信誉不佳等问题,这会严重制约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关于跨国经营的问题,例如市场竞争、文化差异、政治风险等,这些问题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不断扩张,其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要求更高,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很难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往往需要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这给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了诸多挑战。
企业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在产品推广、营销活动、员工管理等方面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
政治风险。
各国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经济形势等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给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政治风险。
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正常经营活动,甚至因政治原因导致企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一些国家还存在着较高的经济风险,包括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市场营销限制等问题,这些风险都会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营销策略不当。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往往面临着市场推广的挑战,由于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不足或者市场推广策略不当,导致产品在当地无法获得足够的认可与销售。
一些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采取的营销策略可能不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导致市场推广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
以下是对策建议:一、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第十二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之路——“走出去”战略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
2. 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给经济持续发 展带来的好处
三、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有利条件和 不利因素
(一)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有利条件 (二)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不利因素
四、中国企业“走出去”与跨国经营的风险
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开展跨国经营可能 会遇到的风险,既有宏观风险,也有行业环 境风险和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做好前瞻性应 急方案至关重要。
(五)制定有利于国外投资的法规和政策
1. 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 2. 制定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
二、中国企业正确处理跨国经营中的矛盾 通常要处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内部团结与外延扩大 (二)战略管理与战术应用 (三)集权制与分权制 (四)吸引人才与培养人才 (五)创新技术与科学管理 (六)企业大型化与大中含小 (七)企业创新与规避风险
(二)政府制定总体战略规划
1. 利用法规与政策指导国外经验活动 2. 加强政府宏观服务功能
(三)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 重视硬管理与软管理相结合,以软管理 为主;
2. 新颖的“公司文化”; 3. 治理企业的关键是人才。
(四)监督海外企业的资产
1. 建立资产的定期抽查制度 2. 建立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奖惩制度
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既“请进来”,又“走出去”。
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有: 1. 利用外国贷款; 2.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3. 使用商业信贷; 4. 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
一、 企业由内向外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一)企业演变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 跨国公司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面临着文化差异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商业习惯,这给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困难。
对策之一是加强文化培训。
企业应该投入资源,在员工中开展相关的培训,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外国文化。
企业还可以寻求当地的合作伙伴,利用他们的经验和洞察力来帮助企业适应当地文化。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还面临着法律和政策差异的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各不相同,诸如税收政策、劳动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对策之一是加强法律事务团队。
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团队,深入研究当地法律和政策,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当地的商会和行业协会,通过与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增加对当地法律和政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还面临着市场竞争的挑战。
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和销售网络,他们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资源,竞争力较强。
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品牌认知度和形象建设的问题。
对策之一是加强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
企业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市场定位策略,并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借助当地企业的品牌优势和销售网络,加快进入当地市场的步伐。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还面临着人才问题。
随着企业国际业务的拓展,对有跨文化经验和全球化视野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企业在跨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策之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企业应该积极引进有丰富跨国经验的高端人才,并制定相应的培养和发展规划。
企业还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跨国经验的人才。
【跨国公司有哪些】中国企业的跨国公司之路
【跨国公司有哪些】中国企业的跨国公司之路【跨国公司有哪些】中国企业的跨国公司之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只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并努力趋利弊害。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越来越密切和广泛,这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化,国际化进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跨国经营,是我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趋利弊害的有效手段,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利益均沾。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国际化经营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分工与合作,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既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中国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与特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
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尚处于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经营方式包括了商品出口、劳务出口(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直接投资等方式。
据统计,到1998年底,中方海外投资存量63.3亿美元,在全球的比重微不足道。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呈现出以下特点:1、行业与区域分布目前,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涉足16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涉及的行业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式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餐饮旅游以及咨询服务等领域。
从行业分布看,中国在海外投资的行业依次为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等。
从地区分布来看,呈现两个特点。
一是大量涉外企业集中在港澳、东南亚、独联体等相邻国家和地区。
原因是地理位置和人文的相近,相对而言风险较小,开拓市场比较容易。
其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低级阶段,比较优势尚不突出,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邻近国家和地区往往更容易使比较优势得到发挥。
二是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重近年明显增长,且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一跨国公司的定义及其特征(一)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经营是指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为目标,将企业置身于国际环境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参与、国际协作和竞争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其基本意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跨国经营指的是使企业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企业的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去开展竞争与合作。
(二)跨国公司的特征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力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形成研究、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的国际网络,并在母公司控制下从事跨国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总部根据自己的全球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生产和销售,而遍及全球的各个子公司与分支机构都围绕着全球战略目标从事生产和经营,其重大经营决策都以实现全球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着眼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
为实现全球战略目标,跨国公司实行全球一体化经营,对全球范围内各子公司与分支机构的生产安排、投资活动、资金调遣以及人事管理等重大活动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按照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统一安排,当代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则为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跨国公司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和全球战略,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在实行全球一体化经营的同时,跨国公司也会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东道国的具体情况及其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法规、自身的实力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安排,以更好地满足东道国当地的实际情况,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也有利于与东道国政府建立融洽的关系。
在组织机构上,跨国公司往往会相应地改变原来的集权管理,将原先集中在总部的权力适当下放给下属各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实行分权管理。
此外,跨国供公司还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强、经营风险大等特点。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作为企业跨国经营的直接手段,我们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对象来研究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现状。
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2003年—2008年年均增长70%以上。
而且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1.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96.7%,将近翻一倍。
截至2008年底非金融直接投资15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
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报告显示,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间,1104家受访企业中有28%进行过对外投资,有30%的企业进入了对外投资的阶段.以浙江为例,2008年浙江企业境外投资总额首次突破9 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2009年一季度,浙江省境外投资总额达3亿美元,同比增长44%。
其中,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占了全省境外投资规模的69%。
;2009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在境外设立的企业有907家,从家数上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5%;对外投资总额12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1.7%。
下降原因主要是去年同期有中铝入股力拓案,对外投资基数较大;此外今年以来在谈的几个项目尚未得到国外相关部门批准。
根据渣打银行估计,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将达1500亿至1800亿美元,而同期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为800亿至1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也实现了良好开局。
2009年1-4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79.4亿美元,同比增长3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总体看来,我国跨国企业的经营状况保持良好。
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金融危机后我国跨国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保持良好的原因,是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所占份额较小、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比重不大,而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发达国家,因此所受影响也不是很明显。
所以,在国际上强强并购、跨国并购、多元并购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相关体制还不够健全。
此外外,企业微观经营机制上存在着严重缺陷,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不少企业的国外办事机构和现代企业制度有很大距离,纯粹把国内的体制搬到国外去,与高标准的国际经营体制要求相去甚远。
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 具有某些初级阶段的特征。
所以,在这个不用大炮、兵舰打开全球的市场的局面下, 为了争取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在满足内需的前提下国际市场的拓展也就成为必要。
只有给自己在国际市场上定好位置,明确自己与国际化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而采取必要措施以加快我国跨国企业的繁荣,才能加强我国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现行中国跨国企业经营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困境与战略选择(1)许多并购是政府主导推动而非基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且企业的并购动机层资较低。
并购这一市场行为并非完全排斥政府的作用,必须要有政府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但过犹不及,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并购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背离了市场经济原则,难以达成预期效果,而且很可多给企业带来风险。
西方国家并购的原始动因主要是因为竞争压力和追求利润。
而目前我国并购的政治色彩太浓,追求短期财务利益。
(2)并购后监管缺位,管理滞后。
中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国内时监管上就不是很有到位,到国际市场上后监管的成本可能更高,很容易给企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以中航油为例,一定要避免“走出去”成为“流出去”。
另外,由于合并前各公司的运营方式及文化有很大差异,并购后的新公司可能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调整过程。
其次是利益调整问题,并购后,利益在短时间里难以协调一致。
因此,整合计划要优先考虑如何留住目标企业中拥有业务技能的任职人员,其次考虑管理层的流失。
最后,文化冲突是并购企业整合中难以克服的障碍之一。
(3)中国金融市场功能不尽完善。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并购对国内的金融证券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良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服务,才能降低国内企业国际并购的交易成本,国际化的运作需要成熟的管理制度,良好的金融证券环境,而过多的政府管制及低效的金融证券服务可能使很多企业错失并购的良机。
针对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尤其要加强对被并购企业财务、资信情况的调查。
并购后的有效整合也是至关重要的,事先要准备好整套的整合方案,实现有机融合。
企业在并购前要做好详尽的调研分析,要明确并购的战略目标是为增强核心能力服务,要使并购成为吸纳利用全球优势生产要素的重要渠道,成立高层团队来管理并购。
另外,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更要谦虚学习、积累经验及善于用‘外脑’。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运作的时间短,程度低,经验浅,海外投资和具体运作经验更是少,而且各个国家在法律、税收、金融支持和规范方面也各有不同。
海外有着成熟的专业咨询机构,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专业投资、法律和融资类人才,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
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咨询服务中介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来,积极为企业提供培训、信息和支持,指导企业如何防范及规避风险、如何与国际竞争者与合作者共同发展、如何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完善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制度建设,成立全国统一的跨国并购指导管理机构,统一制定跨国并购的方针、政策、规划,统一管理和协调各方面的活动,提供信息咨询。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企业跨国并购保险制度、制订跨国并购的操作方法和程序,让企业对跨国并购程序有所了解,以科学合理经济地参与并购活动。
在拓宽融资渠道方,积极促进银企“联姻”、设立海外投资基金、争取我国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在海外分支机构的支持、给予企业一定的海外融资权, 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化融资渠道。
政府方面应适当放松对企业的金融控制和外汇管制, 并提供必要的政府担保。
企业则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在涉外律师方面,要在国内加对熟悉国外相关法律的律师的培养及专业律师事务所的组建,并积极吸引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法律人才回国,组建专门服务机构,提高跨国并购法律报务的质量。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与管理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我国一些强势品牌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从全球角度看,我国品牌的影响力就很小,国际性品牌缺乏,这不仅表现在其覆盖的国家少,还表现在其销售收入低。
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时,总是以强势品牌和大量的广告来开路。
而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鲜有知名品牌和强大广告支撑。
在当今国际市场日益被跨国公司及其国际品牌垄断的情形下,我国企业要跻身国际市场,就必须具有响当当的品牌,因此,创造中国的名牌是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的必由之路。
因此,企业要学会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树立全球化观念,建立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形成在经营理念、科学技术、管理方式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全面创新机制;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品牌的设计开发能力,维护自有知识产权;要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来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成特色、确立优势,缩小我国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的距离,在国际市场上提升形象,树立自己的知名品牌。
(三)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战略实施与管理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反倾销战略进攻的重点,连续九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在反倾销战略的不断的、连续的进击面前,逼迫中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这势必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更大威胁和压力。
中国商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意味着中国企业将争夺外国企业已经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国企业的极力抵抗,而他们和中国企业争夺其固有的市场份额常用的武器就是反倾销诉讼。
其实,中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国,之所以很容易被别人反倾销。
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的产品本来就成本低,价值比较低,并没有倾销,而是国外给我们不公正的待遇,用替代国价格来代替我们的正常价值,从而认定我们在倾销;二是我们有些企业确实把价格策略作为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确实存在倾销行为。
特别是我们有很好的出口企业为了争夺出口市场,互相竞争,低价倾销。
就为被进口国进行反倾销提供了口实和佐证。
这表明,第一,我们的企业发展战略应该而且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调整到适应世界贸易规则的框架内,才能提高市场经济规则意识和公平交易意识,规避和减少反倾销案件的发生。
第二,要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应对反倾销,关键在于预防。
一旦等到国外提出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诉讼,就为时已晚。
中国企业应当对国际眼镜市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价格走向和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才能防患于未然。
第三、改进管理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制度,反倾销调查的本质是进口国国内产业寻求法律救济的一种手段。
中国企业应该认真审视自己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有没有违背国际规则,自觉的运用国际贸易知识进行自查、自律,以避免陷入倾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