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四)-自我超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项修炼(四)-自我超越

只有通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个人学习不能保证组织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就不会有组织学习。京都陶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认为要挖掘人的潜力,将要求对“潜意识思维”、“意志力”和“心的行动……以及服务世界的真诚愿望”有全新的理解。他教导京都陶瓷员工在不断努力追求“完美”时,要遵循公司的座右铭——“敬天爱人”,来内观自省。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作为经理人的首要责任,是“为员工提供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福利”。“自我超越”一词,是描述个人成长和学习的修炼。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能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出自组织中的个人对不断学习的追求。

有高度自我超越修炼水平的人,都具备几个基本特征。他们的愿景和目标背后,都有一种特别的目的和使命感。对他们来说,愿景是一种召唤,而不仅仅是一个好想法。他们把“现实”看成盟友,而不是敌人;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运用变革的力量,而不是抵制这种力量;他们有深入探究的好奇心,致力于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观察现实的准确性。他们感到自己与其他人、与生命本身,都有一种沟通。但与此同时,他们不会抹杀自己的特点。他们感到自己好像是更大的创造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可以影响这一过程,但不能单独控制。有高度自我超越修炼水平的人,总是生活在不断学习的状态中,修炼永无止境。有人担心自我超越会威胁公司已有的良好管理秩序。这种担心是正当的。在思想未统一的组织里放权给员工,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大家没有共同愿景,对企业运营的现实没有共同分享的心智模式,放权只能增加组织的压力、加重组织协调和维持运营方向的管理负担。

要领悟自我超越,首先得把它视为必须通过实践产生有用结果的一项练习。个人愿景出自内心。大多数成年人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愿景。我们有目的和目标,但那不是愿景。真正的愿景,不能离开“志向目标”。志向目标,指的是个人对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领悟。幸福感可以最直接地来自与你的志向目标相符的生活。在有些组织中,同样的原则被描述为“真心的关怀”。在大家谈论个人志向目标感到不自在的地方,谈论真心的关怀却一点儿没有问题。当人们产生真心的关怀时,自然就有认真投入的承诺和心愿。他们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于是热情满怀、精力充沛。他们在做自己必须做的事,因此即使面对障碍和挫折,也能坚忍不拔。每个人都有过工作顺利流畅的经历,那时你感到工作任务很上手,你使用的方法也简约而得当。比如,有人有了出国的愿景,结果发现自己学习新语言的速度比以前大有提高。因为个人愿景会带来这种效果,所以你会经常注意到你的个人愿景,它是吸引你的那个目标,它使你感到,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但是,愿景和志向目标不同。志向目标类似于一种方向,一个大标题。愿景是特定的目的地,是你渴望的未来图景。志向目标是抽象的、梗概的;愿景则是具体的、明确的。志向目标可以是“提升探索太空的能力”;愿景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让人类踏上月球”。志向目标可以是“尽力做得最好”,是“优秀”;愿景则是“跑一英里用时四分钟”。愿景包括许多方面。有物质方面的,比如想在哪里住,银行里存多少钱。有个人方面的,比如健康、自由和对自己的诚实。有服务方面的,比如助人为乐,或者对某个领域的知识开发作出贡献。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的一部分。为自己的愿景而坚持自己立场的勇气,正是高水平自我超越的特征。澄清愿景是自我超越修炼中一个比较容易的方面。对许多人来说,面对现实是更艰难的挑战。人们通常感到,谈论自己的愿景,哪怕是很清晰的愿景,也会有很大的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愿景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我想自己开个公司”,但是,“我没有资金”。或者,“我想从事我真心喜欢的职业”,但“我还得挣钱糊口”。这些差距可能会使愿景看似不切实际,或者纯属想象。它们可能会令我们感到气馁,或没有希望。但是,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假如没有差距,就没有任何追求愿景的行动的必要。其实,这个差距正是创造性能量的源泉。

愿景没有实现时,如果我们感到极度沮丧,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冲动要舒缓这种沮丧情绪。最直接的舒缓方法就是:降低愿景!当我们的愿景与现实不一致时,它们之间的差距可以用两种方法消除。图下方的负反馈过程代表“根本解决法”:努力使现实向愿景靠拢。然而,改变现状是需要时间的。这就产生了图上方的负反馈过程,它包括沮丧和情感张力,属于降低愿景、使其靠近现实的“症状缓解法”。但是,愿景的一次性降低往往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新的压力迟早会出现,会使现实离(新的、已经降低了的)愿景更远,于是降低愿景的压力又增加了。接着就出现了经典的“转移压力”现象。无法达成目标、产生挫败感、降低愿景、暂时减轻压力、又产生新压力、再降低愿景,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微妙的正反馈循环。结果,“压力”就越来越多地被转移到降低愿景上。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有一个很迷人的特点:他们能够以举重若轻和优美安详的风格,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自我超越修炼所隐含的,是另一个维度的心灵活动,即潜意识。我们所有人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都会运用潜意识。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有个特点,就是他们在常态意识和我们所谓的另一个维度的潜意识之间,发展出一种高度的和谐。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想当然地偶尔尝试开发的潜意识,他们则是把它当成一种训练,经常在做。当我们处在潜意识状态下时,能力要大10倍。

随着我们“学会了”完成任务的技能,整个活动就从有意识的注意,转到潜意识的控制。你在开始学开车时,需要很多有意识的注意力,特别是如果你学开的是手动挡的车。那时,你实际上觉得很难和坐在旁边的人说话。假如旁边的人让你“减速、换低挡、下一个路口右转弯”,你可能当时就放弃了。然而,几个月以后,你不需要,或很少用有意识的注意力,就能完成这些任务,它们都成了可以被“自动”完成的任务。令人惊异的是,你很快就能在交通繁忙的路上,边开车边跟旁边的人说话,而几乎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那些需要留心应对的变量,哪怕它们实际上多达数百个。我们大家都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获得了大量的技能。一旦学会了,对这些技能的运用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或者说是潜意识层面的了。于是,在应用这些技能时,我们甚至根本注意不到。但是,对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我们究竟是如何掌握这些技能的,以及我们如何才能不断开发常态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协调。而这些对于自我超越的修炼,却是最为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