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辨证的思考与临证培训讲学共54页文档
中医诊断学: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经络辨证1、经络辩证的概念,围绕经络循行部位及所络属脏腑而发生的相关病变证候,称为经络证候。
以经络理论为基本依据辨经络有规律的证候,从而知病之所生,推求病因、病位的辨证方法,为经络辨证。
2、经络辨证的意义:经络辨证可以推断病因,确定病位在何经、何脏、何腑,从而分辨病证性质,及疾病发展趋势.3、十二经脉病证及分析。
4、奇经八脉病证及分析。
一、十二经病证(一) 手太阴肺经病证[临床表现]本经特点是肺胀、咳喘,胸闷和少气,洒淅恶寒,自汗出等肺不主气症,以及经络循行局部疼痛的症状。
[证候分析]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利或气虚失于卫固则病肺胀,咳暇,胸满,恶寒,自汗;手太阴肺经由中府,出腋下,行肘臂间,脾经气不利,则经脉所过部位缺盆,臑,臂等作痛。
(二) 手阳明大肠经病证[临床表现]以经脉所过局部器官,如齿痛,颈肿,喉痹,目黄,口干,鼻衄及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证候分析]手阳明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大肠与肺相表里,故邪气侵袭经脉,经气运行受阻,经脉循行所过之处齿痛,颈肿,喉痹及肩前臑痛。
(三) 足阳明胃经病证[临床表现]除发热身前尤甚外,以经脉循行局部的肢体、器官肿痛为主,如鼻痛,鼽衄,齿痛,口,咽痹,颈肿,膝膑肿痛,循乳部,气街以下至足中趾不用。
[证候分析]足阳明胃经之脉行于身前,故气盛发热以身前为甚。
胃经即病,胃火循经上炎则鼻痛,鼽衄,咽、齿,颈肿痛。
经气不利,肢体下部胃经所过部位疼痛发作。
(四) 足太阳脾经病证[临床表现]以其所属脏腑的病证及所循行的部位病变为主。
身体重,食则呕,腹胀,矢气则快感,泄泻,水闭,黄疽;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舌本强,心烦,心下急痛。
[证候分析]脾病气机失运得食则呕,腹胀,矢气后脾气得以肠转则有快感,脾病不能制水则泄泻,水闭,黄疽,身体重。
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舌本强,心烦,心下急痛均为脾之经脉所循行部位的病变。
(五) 手少阴心经病证[临床表现]心火上炎津亏症:嗌干,心痛,渴而欲饮及目黄;心火循经症: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针灸学经筋辨证论(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来 就 是 比 较 粗 铤 的 , 1 9 6 8 年 在 河 北 满 城
古 代 由 于 受 金 属 材 质 和 加 工 工 艺 的 限 制 , 其
挺 , 否 则 无 法 进 行 “ 锋 利 身 薄 ” 的 加 工 。 实
, 即 针 末 有 刃 的 特 点 。 要 锋 利 身 薄 , 其 针 身
( )
灶而之此复损点)骼问拉人了以着竹旁
点有不反损伤处,肌,肢的筋产筋节。
。
,,
宗 筋 主 束 骨 而 利 机 关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灶 点 。
在 骨 骼 的
性 牵 拉 力
同 样 , 在
盂 缘 等 这
滑 膜 皱 襞
囊 和 关 节
关 节 的 主
涉 及 的 是
也 , 束 骨
束 骨 而 利
《 素 问
治灶乃检筋线病 《中、生 继于 是
疗点至查病规痛 范,肢左灶律处 围从体右点,所 ,而对相,检处 这从侧临并出经 就整的经根所筋 是体相筋据有, 经上对上点的沿 筋把经的线阳其
灵枢点线 线、
、 发
经规面展
筋律、规
》是体律
篇总的,
所纲发这
述。,其 生发
些 规
发筋
的肉
经韧 脉带 和上 内的 脏疾 疾病 病,
灸 学 》
。 其 不 仅 是 长 七 寸 , 而 且 有 “ 锋 利
用 的 芒 针 , 即 系 长 针 的 演 变 ”
上 海 中 医 学
的 “ 长 针 是 毫 针 的 加 长 , 后 人 称 为 环 跳 针 ,
远 痹 ” 。 从 这 些 文 献 可 以 看 出 : 长 针 并 非 既
于 綦 针 , 长 七 寸 , 其 身 薄 而 锋 其 末 , 令 可 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详解PPT课件
二
病机 10
三
四诊举例 3、4、5、6、7、9、11、12
四
治则 14、15、16、17
第2页/共69页
第1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 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 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 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 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 在用之。
举 寸口,或寸口与趺阳、少阴对举的,则
此 寸口包括两手的寸关尺三部。 (7)
第45页/共69页
第11、12
条
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
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
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
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
为入腑即愈。(11)
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 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 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 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可治,入里者 即死。
第16页/共69页
名 词 • 养慎:外养正气,外慎风寒。
第17页/共69页
分析 仲景预防学观点
• 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 即医治之。
第18页/共69页
分析
仲景预防学观点
•
•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 吐纳、针灸、膏摩,勿令 九窍闭塞。
第19页/共69页
分析 仲景预防学观点
• 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 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 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 则无由入其腠理。
第14页/共69页
讲 解 仲景三条与无择三因之别
仲景三条
无择三因
内因
主
要 内
外因
容
经络辨证的思考与临证
经络病的辨证方法 传统辨证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三焦辨证 经络辨证
辩证的演变
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 治疗外感证,麻黄汤桂枝汤都有桂枝,外感 服二方无效反而加重死亡,故得:桂枝下 咽阳盛而毙 金元兴盛百家争鸣,刘完素六气化火,朱丹 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清代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针灸临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规律的总结与提出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辨经论治 教材: 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中医药) 王华主编《针灸学》(高教、中医药) 高树中主编《针灸治疗学》(上海科技) 高树中杨骏主编《针灸治疗学》(中医药)
针灸临床辨治规律
1.脏腑病——脏腑辨证为主
2.脏腑病之外的各种疾病——经络辨证为 主
经络辨证的思考
初连辛
经络是什么
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不存在吗?风、电 话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气是客观存在的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道路
经络的组成
内经言百病皆生于气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 云,明乎若见苍天” 穴位神气出游的地方
经络的重要性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灵枢,经脉第十》 《灵枢· 经别》讲:“夫十二经脉者,人之 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 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以止也 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 之所别处,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 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 浅深之状,高下所至。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面瘫多与外感有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邪之中人高也……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诸阳之会,皆在于面。 中人也?方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 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 中其经。”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
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挥。
《灵枢·经脉》载有十二经病证。
奇经八脉病证,则以《素问·骨空论》、《难经·二十九难》及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论述甚详,至今仍为经络辨证的主要依据。
经络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当人体患病时,经络又是病邪传递的途径。
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内传脏腑。
反之,如果脏腑发生病变时,同样也循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络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等。
这样,便可辨别病变所在的经络、脏腑。
如肺脏病证,常在肺俞、中府等穴位出现压痛感;又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就是由于肝经循行于胁肋、少腹的缘故。
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
1.十二经脉病证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
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
它们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腘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胸满、臑臂内侧前缘疼痛等;三是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多经合病的症状,如脾经有病可见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症;足厥阴肝经受病出现的胸胁满,呕逆,飱泄,癃闭等病症。
手足三阳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1.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噫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
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金贵要略之经络辩证
金贵要略之经络辩证个人文档:欢迎来到我的豆丁文档,请在阅读后给予评价~谢谢~======================================================================== ====================浅谈《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法【摘要】:《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了较完整的以脏腑经络为中心,理法方药贯连的辨证论治体系,创立了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首创了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法,为后世辨证施治纲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整体观;应用《金匮要略》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来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
把脏腑经络作为辨证的核心,形成了较完整的以脏腑经络为中心,理法方药贯连的辨证论治体系,创立了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首创了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法,为后世辨证施治纲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文拟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法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1 脏腑经络整体观《金匮要略》首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命名,为全书的总论部分。
确立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认为疾病症候的产生,主要是人体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
《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说明生理状态下,人体的经络是全身气血往来的循环通路,其内贯脏腑、外达肌表、网络全身,将脏腑、经络、肢节联成统一的整体。
然而除脏腑经络所包含的具体涵义外,两者并称常是整体中的表与里的概念,如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对疾病病因的分类,则是按脏腑经络分内外,即脏腑与经络相对而言,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在对疾病的诊断方面,仲景从脏腑经络整体观出发,以之定疾病深浅轻重。
即病在络在经者,病位浅表、病情轻;在腑在脏者,病位在里、病情重,如《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中医经络讲解培训课件
中医经络讲解
56
中医经络讲解
57
2、敲心包经防治心脏病!
中医经络讲解
43
实践证明,合谷穴不仅能治疗多种 疾病,还能预防脑中风及老年痴呆。合 谷穴止痛效果好,是实行针灸麻醉时最 常用的穴位。
中医经络讲解
44
内关
为手厥阴心包经的
穴位,因本穴对心血管
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可以防治心血管系统的
各种疾病,临床上治疗
冠心病时常选此穴为主
穴,所以内关又被称为
“冠心病的救星”、
中医经络讲解
33
敲头与梳头
用10根手指肚敲击整个头部,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反复敲 击两分钟,然后用10根手指肚从前发际到后发际(一定不 能用指甲)梳头两分钟。
头上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胃经,穴位则有好几十个。 敲、梳以后,通常可以看到满指油污,这是头皮内的污浊 从穴位和毛孔排出。
如果想加强疗效,可用手掌将两耳堵住,用双手食指和中 指弹敲后脑,叫作"鸣天鼓",最能怡神健脑。经过这敲、 梳,经络无阻,血管畅通,何愁头发不浓密乌黑呢?
中医经络讲解
一、什么是经络
《黄帝内经》说:
“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
意思就是说: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从主干线经脉上发出的分支就是络脉
。
中医经络讲解
2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直行的主干,分布在比较深层的叫做经脉; 由主干分出的,横斜行的,分布比较浅表的支脉
叫做络脉。 经脉和络脉的区别在于:经脉是主干,络脉是主
中医学说中的“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指的就是 经络及其气血运行的功能失调。
中医经络讲解
27
3、经络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经络与养生 中医入门一点通讲座PPT共92页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经络与养生 中医入门一点通讲座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