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上科学教案--3-3比较韧性
教科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3、比较柔韧性》word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仅供参考,内容可修改比较柔韧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的柔韧。
教学难点:比较材料柔韧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一把。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哪种材料更韧1.故事导入有两个和尚要到河边去挑水,他们用同样大的桶去挑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和尚拿了一根塑料扁担去挑水,另一个和尚拿了一根木头扁担去挑水。
请你猜猜哪位和尚先把水挑到寺院?为什么?总结:塑料受力后弯曲程度大,不易折断叫柔韧。
比较柔韧课件出示六件物品:雨衣、电线外包皮、水管、铁扒、木箱子、锅铲。
这些物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做呢?你有什么看法?如何来比较他们的柔韧,要有数据才能更信服。
怎么比较?请学生阅读书本第51页。
教师先演示,并细致指导操作步骤。
学生操作完成并填写表格。
伸出桌面长度木条金属条塑料条1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3.分析弯曲程度,比较柔韧。
通过实物展台分析学生的数据。
师:木头、金属、塑料谁的弯曲程度最大?谁的弯曲程度最小呢?弯曲程度与柔韧有关系吗?师:能给这三种材料从柔韧好到柔韧差的顺序排列吗?(板书排列顺序)总结:塑料的弯曲程度最大,塑料的柔韧更好。
认识塑料1.塑料的优点师: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塑料制成的物品。
(矿泉水瓶子、电线外包皮、雨衣、雨鞋、塑料桶……等等)师: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塑料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做呢?总结塑料的优点: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精品教案_1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大小。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了对比实验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参加比较的物体,它们的粗细,伸出长度以及悬挂的重物重量都要一样,领略科学实验的公平性。
教材上,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
二、学情分析韧性对于学生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往往把韧性和硬度混为一谈,认为材料不易断就是韧性好,因此我在课前进行了个小游戏,让学生对韧性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中,对材料的弯曲度有定量的测量,偏向于空间几何,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较高。
因此,我采用自制教具,将三根材料插入同一教具中,挂上钩码,比较他们的弯曲程度。
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受影响,但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塑料制品学生接触的多,但塑料制品利用了塑料的什么性质,学生往往答不上来。
本课中,用特定的词语描述材料的特性,让学生学会用比较专业的词语描述材料的物理性质。
至于塑料的循环使用,可回收利用,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可以用物理性质来描述材料的特征和性能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2.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质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质科学的探究精神2.能分享彼此的想法,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四、重点难点重点:1.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塑料的特征。
难点:掌握不同材料的韧性比较方法五、教学过程1.哪种材料韧性更强①引入课前小游戏:一起伸伸腰(引出柔韧性,并出示两张图片)提问:1.这两张图片中的体育器材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弯了)2. 为什么会变弯呢?(人站上去的缘故)3. 断了吗?(没有)科学上,我们把物体受力变形后,又不易折断的性质叫做韧性。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_4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水平;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质;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教学准备】小组:钩码3个,三种比较材料:木棒、铁棒、塑料棒;学生收集的塑料制品,记录单。
【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有大家课前收集的很多日用品,(拍摄环视镜头+特写镜头)你能告诉大家,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齐答:塑料)【黑板贴:塑料】(设计意图:学生的研究材料自己收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比教材中的图片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时能获得塑料更多的信息。
)二、理解塑料师:谁能介绍一下小组中的塑料物品?生:这个是塑料瓶。
师追问:瓶子为什么选用塑料来做呢?塑料有什么优点呢?生:不会漏水,颜色很漂亮……生:比较轻【黑板贴:轻】生:能做成各种大小规格,多种形状【黑板贴:可塑性】师:其他小组还有什么塑料制品要向大家做介绍?生:这个是塑料做成的雨披。
师追问:雨披选用塑料,又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呢?生:塑料做的雨披防水性好【黑板贴:不吸水】师追问:你能再在找几件利用塑料不吸水这个特性的物品吗?生:水桶、澡盆、鞋套……师:下一个小组又带了什么塑料制品呢?生:这个是塑料做成的电源插头。
生:我知道塑料能保护我们不触电【黑板贴:绝缘性】……师:是呀,塑料有那么多特性,为了对它有更好的了解,我们来阅读一份资料:请结合我们的集体讨论和资料阅读,完成气泡图。
【黑板贴中连线,演变成气泡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集体交流,对塑料的各项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能用孩子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
三年级上册科学经典表格教案-3.3比较韧性(第一课时)|教科版

附表1
实验次数
伸出桌面的长度
实验步骤
1
5厘米
1、将直尺的0刻度对准桌面,竖直固定好
2、将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先后平放在桌面上,伸出桌面5厘米。
3、在木条前端的小孔处挂上两个50g的钩码。
2
10厘米
同上
3
15厘米
同上
实验步骤
(五)、进行实验
师:这个实验的材料、步骤、分工都大家都清楚了,下面就要进行激动人心的实验了,我看哪一个组是最认真也是最会倾听的?我就让这个组在讲台来做第一次演示实验,之后还会有两次让大家做实验的机会,看哪个小组最认真看实验并且边看实验便把实验记录表填写好了的,我就把后面的机会给他。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
可是这个国家物资匮乏,在他们国家只有木头、卡纸、铁片和塑料条这四种材料,于是国王叫士兵在城门口贴了一张皇榜,皇榜上是这样说的“国王要为本国的公主制作一个玩具,这个玩具的制作材料一定是本国这四种材料里韧性最好的,如能找到这种材料,将会获得“小小科学家”的称号,如果揭下皇榜没有找到就要流放到边疆”。同学们你们觉得木头、卡纸、铁片和塑料条他们谁的韧性最强?你们有办法比较这四种材料的韧性吗?(ppt封面)
今天来学校的时候用牙刷刷牙,从插板上取下了手机,拿着塑料伞和塑料雨衣来到了学校。牙刷插板塑料伞塑料雨衣
教师出示塑料制品的图片
师:看完了了这么多的的塑料制品的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塑料制品运用了塑料的哪些性质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完成书上的气泡图。然后告诉我你的发现。首先第一个勺子运用了塑料的哪些性质呢?
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和实物,逐步揭开塑料的性质。
下课!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在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中谁的韧性最强?你们通过什么来判断他们的韧性的呢?所以在上节课中我们帮助了国王为他的公主制作玩具。公主的玩具已经做好了,大家想不想看公主的玩具?玩具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呢?可是国王又有了一个新烦恼,他只知道塑料的韧性强,但是不知道塑料到底有哪些性质,他怕百姓们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答不出来怎么办?这可不行太丢面子了,国王得是这个国家懂得最多的人。所以他想请小小科学家们来帮帮他,你们愿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塑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3 比较韧性 教科版

3.3比较韧性(教学详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具准备学生(每小组):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许多物品需要具有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
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条这四种物品,谁的韧性更好呢?师出示图片: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师:我们自己能想出一种比较的方法吗?二、讲授新课(一)哪种材料更韧师: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让一学生上台取其中一根,和教师一起提起一个同样重的物体,其他学生观察到塑料条和木条变形后,一根断了,一根没有断。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木条断了,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弯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师:从实物和图片上看,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些材料都有什么特点?生:有的材料不易折断,有的容易被折断。
师:让我们来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桌上放置不锈钢、塑料、木头3种材料,每种材料两样不同的物品。
首先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用木头、塑料和不锈钢做的,再用自己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给它们排序。
提示学生不能把材料弄断,因为后面还要用它们继续研究。
【推荐】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3、比较柔韧性》教案.doc

比较柔韧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的柔韧。
教学难点:比较材料柔韧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一把。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哪种材料更韧1.故事导入有两个和尚要到河边去挑水,他们用同样大的桶去挑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和尚拿了一根塑料扁担去挑水,另一个和尚拿了一根木头扁担去挑水。
请你猜猜哪位和尚先把水挑到寺院?为什么?总结:塑料受力后弯曲程度大,不易折断叫柔韧。
比较柔韧课件出示六件物品:雨衣、电线外包皮、水管、铁扒、木箱子、锅铲。
这些物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做呢?你有什么看法?如何来比较他们的柔韧,要有数据才能更信服。
怎么比较?请学生阅读书本第51页。
教师先演示,并细致指导操作步骤。
学生操作完成并填写表格。
3.分析弯曲程度,比较柔韧。
通过实物展台分析学生的数据。
师:木头、金属、塑料谁的弯曲程度最大?谁的弯曲程度最小呢?弯曲程度与柔韧有关系吗?师:能给这三种材料从柔韧好到柔韧差的顺序排列吗?(板书排列顺序)总结:塑料的弯曲程度最大,塑料的柔韧更好。
认识塑料1.塑料的优点师: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塑料制成的物品。
(矿泉水瓶子、电线外包皮、雨衣、雨鞋、塑料桶……等等)师: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塑料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做呢?总结塑料的优点: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
(板书)补充优点:看老师演示断了的牙刷柄用火烤一烤然后重新接回,过片刻牙刷就牢固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精品教案_4

重难点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对比得出三种材料(木头、金属、塑料)韧性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核心问题及学生活动设计
备注
韧性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比较韧性》。那么,什么叫做韧性呢?别急!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小实验,并且在实验记录单上按要求写下观察到的现象。
老师的手上是一根木棒,轻轻用力;请记录下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继续用力。请记录。
如图一是钓鱼前的状态:注意它们都是在同一个高度上并排着的(演示并排、起点在一条线上)
这是钓鱼后的状态:通过实验现象,请告诉老师,你认为哪一根钓鱼竿的韧性最好?为什么?(他的观点是弯曲程度越小,韧性越好。还有不同的观点吗?她的观点是弯曲程度越大,韧性越好。到底谁是正确的呢?其实呀,我们的板书弯曲程度越大——韧性越好)
但是,请大家再次认真的观察这三根钓鱼竿,你认为这一组比较公平吗?如果不公平,哪里不公平?(板书左气泡既然是比较就一定要注重公平,首先我们发现了三根钓鱼竿的长度要一致。还有吗?第二,粗细要一致。还有没有,再认真观察。第三,挂的鱼要一样重。重量)
公平的比较: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细心观察,我们的比较实验终于变得公平了。那么现在请全班的同学大声的告诉老师,谁的弯曲程度最大?谁的韧性最好?
1、发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张)
【生】木棒轻轻用力(弯曲)继续用力(折断)
铜棒轻轻用力(弯曲)继续用力(弯曲)松手(未恢复原形)
塑料棒轻轻用力(弯曲)继续用力(,因为铜棒随便怎样弯曲都不会折断。
2©我认为塑料棒的韧性最好,因为塑料棒随便怎样弯曲都不会折断,而且弯曲后还可以变直(恢复原形)。
【师】在刚才的回答当中同学们存在了两种观点,一种是支持铜棒的韧性最好,另一种是支持塑料棒的韧性最好,但是两方支持者都提到了板书右气泡两个关键词---“受力变形”和“不易折断”。(其实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韧性,我们试试用根据这两个关键词用科学的术语来解释一下。那位小科学家愿意来试一试。(首先,是什么在受力变形?我们的铅笔、书包、桌子,用科学的术语都可以统称为一种物体那么我们的主语就是物体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案设计-3.3比较韧性|教科版

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实验资料(三年级科学上册)《比较韧性》学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比较韧性》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本课是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硬度后,研究木头、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的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三种材料的不同。
比较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韧性是指什么,怎样比较。
所谓韧性是指物体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本课可以引导学生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程度来比较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
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韧性之后,让学生对塑料作一定的观察研究,让学生获得对塑料更多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
加上这又是该班第一次上科学实验课,学生可能很兴奋,就会不听清楚要求,就忙于去做实验,但由于学生已有前概念少,从未操作过,操作技能就差,结果可能一团糟,这样可能会为以后做实验埋下一定的阴影,影响其学习科学的兴趣。
为了消除其负面影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教师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三、目标确定:根据教材编排设计和本班学情情况,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知道韧性是指物体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特性。
2、能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检验材料的韧性,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材料的韧性不同。
3、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实验了解到的塑料的物理特性,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4、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探究兴趣,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能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检验材料的韧性。
学习难点: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材料的韧性不同。
四、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共9组)准备:1、一套宽度、厚度相同的塑料条、铁片、木条(每种物品一端打一个孔)。
2、测量弯曲度的角尺一把。
教科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_19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比较韧性》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3课。
这个单元通过比较常见的材料的物理特性来引导学生理解周围的物体。
单元第1课通过调查、辨认周围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初步理解常见的材料。
第2-5课,通过观察、测量、比较,依次理解材料的硬度、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方面的物理特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片4种材料的韧性,理解塑料的显著物理特性,丰富对塑料的理解。
本节课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比较韧性,第二课时是探究塑料的特性及环境教育。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对材料充满兴趣,喜欢“做实验”。
但真正做的对比实验,这是第一次。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作细致的指导。
对于“韧性”一词,绝大部分学生不明确是什么意思。
需要具体的例子引导,让学生明白。
【设计说明】本节课先用一个游戏导入,引出韧性的概念,受材料的限制,本课实验采用的实验材料是长宽厚相同的竹片、铁片和塑料片。
然后通过改变伸出长度、改变钩码数等多种实验方法定性判断竹片、铁片、塑料片的弯曲水准,进而比较他们的韧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的、不同的比较方法检验材料韧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比较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简单比较的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长宽厚一样的竹片、铁片和塑料片,钩码若干,两种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演示用的纸棍子和塑料棍子,装水用的桶。
【教学过程】一、理解韧性1.游戏导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两个同学分别用纸棍子和塑料棍子,看看谁能提起一桶水。
2.引出韧性的概念:像塑料这样受力后变形,但不易折断的性质叫韧性。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较韧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较韧性》教学设计与反思打开文本图片集【教材分析】《比较韧性》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课有部分:一是探究比较金属、卡纸、塑料、木条四种材料的韧性;二是认识塑料性质;三是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本课对三年级学生孩子而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过多、时间不足,所以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将教学重点放在设计实验比较4种材料的韧性,而第三部分简单处理成微课,学生通过微课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塑料是人造材料,人们利用塑料的特性将塑料制成各种产品满足需求。
2.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纸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螺母12个,鉤子4个。
【教学过程】一、柔韧性的认识1、播放视频:倒霉熊撑杆跳2、提问:倒霉熊撑杆跳时,撑杆发生了什么变化?3、讲解韧性的定义:像撑杆这样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韧性。
板书:韧性:受力变形不易折断(反思: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比较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韧性是什么,因此本节课以倒霉熊撑杆跳的动画引入,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出韧性的定义。
)二、比较4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1、过渡:上节课我们比较了铁、塑料、木头、纸这四种材料的硬度,这节课我们来比较它们的韧性。
出示课题2、给铁、塑料、木头、纸的韧性排序。
3、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4、交流:需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研究的公平性?5、教师结合照片讲解实验步骤6、出示温馨提示:沿着12厘米刻度线用力按压材料条;不能折材料条;挂螺母时,轻取轻放;分工合作,有序操作7、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8、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思考1:铁条弯曲程度最小,是否说明铁的韧性差?为什么?播放视频解释思考2:纸条弯曲程度最大,是否说明纸的韧性最好?为什么?9、小结:塑料条的弯曲度最大,这四种材料的韧性大小:塑料铁木头纸。
教科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_18

教材分析本节课里,学生们将继续研究木头、金属、纸和塑料四种材料的韧性,并通过实验,比较出四种材料的不同。
要比较韧性,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韧性,怎么比较韧性。
韧性就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个课里,能够从四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水准来比较它们韧性的大小。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韧性之后,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韧性,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
难点:比较材料韧性的方法。
教学准备塑料条、铁片、木条、卡纸条、尺、钩码、塑料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初步理解韧性学生观看视频,《民间杂技》师:视频里的人厉不厉害?除了人厉害还有什么也厉害?竹子竟然没有折断,仅仅弯曲,那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竹子的这种性质。
(引出韧性)师:在生活中除了竹子有韧性,还有很多物品都有韧性,大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韧性吗?生:物品能变形,但持续裂就称作韧性。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比较韧性(出示课题)二、比较哪种材料更韧比较谁的韧性呢?出示物品(木条、铁钉、卡纸、塑料瓶),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怎么比较?生:把这些物品折一折来比较师:请你上来试一试折一下这些物品。
谁的韧性大呢?学生出现不同意见,铁钉和塑料瓶都不能弯曲,比不出来,怎么办?引导学生:铁钉是金属材料的,塑料瓶是塑料的,那我们可不能够换别的金属材料制品比如:铁片别的塑料制品比如:塑料条。
师:是不是随便拿,拿一个超大铁片,细细的塑料条,都能够生:不能够,这样比较的韧性不公平师:那要比较,木条、铁片、卡纸条、塑料条的韧性我们准备的物品要是怎么样的?生:大小、厚度一样的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样的四种材料,我们还用手折弯吗?生:不能用手,每个人的力气大小不一样,比较出来的韧性也不公平。
第3课 《比较韧性》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比较韧性》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铁、木头、塑料这三种材料的硬度,本节课研究的是这三种材料的韧性,并通过实验,比较出三种材料韧性的不同。
比较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韧性,要求比较的材料要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以及施加的力量等要相同,而且本次实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因为对于三种材料的弯曲度比较要做到定量研究,如何测出比较真实的数据很难(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比较大的毫米的读数很困难)。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认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哪种材料更韧。
通过实验探究测出铁棒、木棒和塑料棒三种材料相同长度的弯曲度(即韧性),得出塑料的韧性更好。
活动二:认识塑料。
通过观察和讨论丰富和完善对塑料特性的认识。
活动三:塑料的循环使用。
认识塑料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和可回收标志,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韧性对于三年级学生是个初次接触的概念,他们并不是十分理解,似懂非懂,往往把韧性和强度混淆,以为材料掰不断就是韧性好,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而书本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而且做到定量研究更是加大了难度,这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真正接触实验,更是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因为学生无法理解对比实验的概念,因而与学生讨论如何让实验更公平更有助于对学生的理解。
要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并不难,但塑料制品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学生往往答不上来,所以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比较快地认识塑料的特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精品教案_13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这一课里,学生们将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硬度后,研究木头,金属,纸和塑料,三种材料的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四种材料的不同。
比较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四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塑料做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更广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测量的方法比较认识材料的韧性。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韧性,实验中控制不变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演示:2大瓶饮料、塑料条、木条、卡纸条和铁片、钩码、韧性比较仪等。
学生分组材料:韧性比较仪套装、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活动导入:搬运比赛两人分别选取木条和塑料条作为工具进行搬运水的活动,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比赛开始。
(木条断了,而塑料条弯曲不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3、生交流。
(塑料结实,木头易断;柔韧。
)4、师小结: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韧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比较韧性》(板书:比较韧性)(二)比较四种物质的韧性1、老师在这准备了四种不同的物质,分别是铁条、塑料条、木条和纸条,首先猜猜看,他们的韧性怎么样?能不能排个序?谁的韧性最好?2、师:我听到了同学们不同的声音,那我们又用什么方法去验证呢?怎么比较这几种物质的韧性呢?3、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科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_17

第3课:《比较韧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解、探究所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
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有一定水准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水平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
通过本册的学习,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水平;实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水平;以及综合使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实行解释的水平。
本单元学生开始对物质世界开始探究,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学生都喜欢观察和搬弄身边的物体,他们可能会被这些物体的性质感动好奇,但是他们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是什么属性是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用途,本单元将给于学生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的研究中,学生将学会由一个特征的注意转移到几个特征同时注意。
学习使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升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本课是学生将学习了第一、二课时后,进一步研究木头、金属、纸、塑料三种材料的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四种材料的不同。
与前一课不同的是这个课比较韧性,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实验操作要求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做细致的指导。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韧性后,教材还还安排了进一步的关于塑料内容,让学生对塑料进一步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更广泛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⒈年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但自主学习以及动手水平不够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小组合作学习还不够好,需要教师详细指引。
⒉知识方面: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材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知道了材料除了能够用表面可被感官观察的颜色、大小、形状来描述,还能够用物理性质来描述,且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性质。
但对于韧性,无论是概念还是其测量方法学生都不大熟悉。
⒊水平方面:三年级学生从二年级就已经上过科学课,已经有一定的探究水平与合作习惯,但不强。
小学科学比较韧性教案

小学科学比较韧性教案一、教材简析:第一部分:谁更柔韧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选择参加检测实验的三种材料制成的物体需要具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
建议选择常见的办公用钢尺和塑料尺。
如果没有合适厚度的木尺,就用宽度和厚度接近的木条代替。
要在尺子的一端打孔或采取其他办法以便能挂住重物。
标记尺子的弯曲程度可以采用教科书上建议的方法,也可以用专门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
尺子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尺子材料的柔韧性越好。
木头、不锈钢和塑料尺比较,一般情况下塑料尺的柔韧性更好。
第二部分:认识塑料因为相对于金属和木头来说,柔韧性是塑料的明显物理特性,因此教科书将认识塑料安排在柔韧性的检测活动之后。
在这里,学生要通过观察和讨论丰富和完善对塑料特性的认识。
因为塑料制品使用十分广泛,所以从用途和生活经验的角度对塑料的特性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第三部分:塑料的循环使用能够反复熔化成型是塑料的重要特性,同时塑料造成的污染已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是学生认识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出示循环使用塑料的产品,并展示这些产品上的循环使用标志。
二、教学背景:在这一课里,学生们将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硬度后,研究木头、卡纸、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三种材料的不同。
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柔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
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柔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柔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精品教案_11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比较韧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
难点:比较材料韧性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长度、宽度和厚度不同的塑料条尺、铁尺和木尺各一把;长、宽、厚一样的铁片、木片、塑料片一套。
为每组准备:1. 一套宽度、厚度(1毫米左右)、长度一样的铁片、木片、塑料片(每种物品的一段打一个孔)2.带刻度的实验操作台一个,50g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记号笔一支,实验记录单一张。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初步认识韧性1.PPT出示图一:一位女生正在坐立位体前屈。
师:同学们请看,这位同学正在干什么?生:在做立位体前屈。
师:再看这两位同学(PPT出示图二: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正在做立位体前屈),谁做的好?生:男生。
师:为什么?生:因为他身子弯得更低,手掌能放在地面上,柔韧性好。
二、哪种材料更韧师:说得好,人体有韧性,生活中很多物品也有韧性,(出示塑料尺、木尺、铁尺),这三种物品,谁的韧性好?生:塑料尺。
师:你有什么证据?生:用手折,用重物压…师:用手折,你能保证每次的力气都一样吗?用重物压,我们看(将铁尺和木尺并排放在一起),铁尺短,木尺长,能比较吗?生:不能,不公平了。
师:所以我们比较的时候要公平。
请看(出示长宽厚一样的塑料片、木片和铁片),我们来比较这三种材料的韧性(板书:比较韧性)。
谁有比较的好方法?生:如果回答不出,师微课出示方法。
师:说得好,我们把他的方法再好好看一看。
(播放微课)放完后询问: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什么?这四种材料谁的弯曲度比较大呢?谁的韧性更强?还发现了什么?
教学日期
11月21日星期一
课前
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3.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一把。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
二、比较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出示四种材料:铁片、木条、 卡纸条 、塑料条,这四种材料哪一种的韧性更好呢?猜猜看!你们能想到一种比较的办法吗?小组讨论。
2、汇报想到的办法。
3、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
哪种方法更科学。在做科学实验时,为了做到更科学、更公平地比较几种材料的韧性,我们就必须控制这些材料的其他条件相同,观察这四种材料,他们有哪些地方相同?(长度、宽度、厚度、形状等)那我们就可以比较这几种材料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谁的韧性更强一些?我们就来做个比较实验。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1. 比一比谁先把两根材料折断。
2. 师组织汇报,介绍什么是韧性。
材料受力后能够弯曲变形,但是却不会折断。我们就把这种材料受力后能变形,但不断裂的性质叫做韧性。
3. 揭示课题:不同的材料它的韧性相同吗?今天我们就来想办一特点外,还具有不导电、传热慢、防水、可塑性强、重量轻、防锈(耐腐蚀)等特点。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看科学书第53页,你又知道了什么?(了解塑料不易被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塑料循环使用的过程。)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6、小结:韧性:塑料条>铁片>木条>卡纸条
三、认识塑料
1、介绍: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材料的韧性,我们还知道了不同的材料它们的韧性也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就常常利用材料的不同韧性这个特点来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其中塑料是一种韧性比较强的材料。
2、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3、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可塑性强、防水、耐腐蚀、重量轻
思考与修订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021
教材
3、比较韧性(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4、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塑料有了更深的了解,塑料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对我们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得少用塑料制品。另外通过研究现在已经生产出来了可降解的塑料,希望同学们以后尽量选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板书设计:
3、比较韧性
能变形不断裂
塑料的特点:韧性好、不导电、传热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