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大,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D项错误。
2-2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变化规律:
考点二 与化学平衡有关的图像问题
一、化学平衡图像 1.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能说明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或某一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 化情况,可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判断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B(g) 3C(g)。此类
图像要注意各物质浓度变化曲线的折点所处时刻相同,各物质的浓度变 化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 常见图像形式有如下几种(其中C%指生成物的百分含量,B%指反应物 的百分含量)。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能 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该类图像越先出现折点,达 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反应速率越快,进一步可以确定温度的高 低或压强的大小;根据平衡线的高低可判断出平衡移动的方向,确定可 逆反应的特点。
典例1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 (g) 4NO2(g)+O2(g) ΔH=+Q kJ/mol,一定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 N2O5,部分实
1 000
1 500
c(N2O5)(mol/L) 0.50
0.35
0.25
0.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nn((CHH2O4 )) =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4)减小
答案 A A项,根据图像可知,温度升高,φ(CH4)减小,说明平衡右移,则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的焓变ΔH>0,故正确;B项,温度一定时,Z增大,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b_c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题组一:可逆反应的特征 1.(2019·武汉质检)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 ΔH<0,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经足够长的时间 后,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18O只存在于O2中 B.18O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某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66 D.三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2
6.(2019·长沙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 +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 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 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I2”的是( A )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滴入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 滴入K3[Fe(CN)6]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①和③
[解析] ①现象说明存在Fe3+,②现象说明有I-,③现象 说明有Fe2+生成,④现象说明有I2生成。但是③④不能说明反 应为可逆反应。
6.(2019·长沙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 +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 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 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移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移动
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点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的正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温度一定,平衡时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
[解析]由图可知,Q点X的体积分数φ(X)最小,则最低点Q为平衡点,Q点后升高 温度,φ(X)增大,平衡逆向移动,Y的转化率降低,故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A正确; W、M两点的φ(X)相同,但M点的温度高于W点的温度,故M点的正反应速率较 大,B错误;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错误; 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温度一定,平衡时充入Z, 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的,故达到平衡时 平衡移动图像分析
1.对于可逆反应:2A(g)+B(g) ⇌ 2C(g) ΔH<0,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B )
A
B
C
D
当压强相同时,温度较高时,A的平衡转化率较小,且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
的平衡转化逐渐增大,故C正确;
两曲线交点表示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继续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
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体系中
各组分的浓度同等倍数减小
(等效于减压)
(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由图像可知反应在60 s及80 s时总反应都是正向进行,这两个时刻都是正反 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又由于t=80 s时比t=60 s,生成物浓度大,反应温度升 高,所以NO2速率:v正(t=80 s时)>v逆(t=80 s时)>v逆(t=60 s时),C项正确;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 根据图像可知:在绝热恒容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浓度为0.33 mol·L-1, 所以反应若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达到 平衡后SO3的浓度大于0.33 mol·L-1,D项正确。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教案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教案

第2课时必备知识——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知识清单[重要概念]①可逆反应;②化学平衡状态;③化学平衡的移动[基本规律]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规律知识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建立过程(3)平衡特点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种标志 (1)直接标志(2)间接标志①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若是等体积反应时,不一定达到平衡;若是不等体积反应时,达到平衡。

②气体的密度(ρ=m (气体)V (气体)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m (气体)n (气体)]不变时,要具体分析各表达式中的分子或分母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平衡。

③如果平衡体系中的物质有颜色,则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变时,达到平衡。

④一定温度下,若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等,即Q c =K 时,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⑤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判断,要考虑分子结构及所含共价键的数目。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在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v 正一定大于v 逆(×) (2)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 2(g)+O 2(g)2SO 3(g),当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3)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2 mol NH3(×)(4)对于反应H2(g)+Br2(g)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5)对于反应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通关2] (人教选修4·P32,5题改编)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s)+3B(g)3C (g)。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 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N2)∶c(H2)∶c(NH3)=1∶3∶2B.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v正(N2)=2v逆(NH3)解析:选B c(N2)∶c(H2)∶c(NH3)=1∶3∶2,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为平衡状态,A错误;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B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ρ=mV,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C错误;v正(N2)=2v逆(NH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未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2.对于可逆反应:A(g)+B(s)C(s)+D(g) ΔH>0。

如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如果在t1时刻改变条件:①加入A;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符合图示条件的是( )A.②③B.①②C.③④ D.④⑤解析:选A 加入A,因为A为气体,因此加入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①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只加快反应速率,故②正确;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因此加压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⑤错误。

3.(2020·黑龙江四校联考)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容积),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Y的浓度不变D.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解析:选C 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A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由于容器的容积缩小,故Z的浓度增大,B错误;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正确;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保持其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而缩小容积,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必备知识整理1.可逆反应(1)定义在__________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双向性指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双同性指正、逆反应是在________下,同时进行共存性指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100%,________与________共存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__,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NH3”为例。

(2)建立:以“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①正反应开始进行的c­t图如图(a)②逆反应开始进行的c­t图如图(b)③反应过程中v正、v逆变化(3)平衡特点[正误判断](1)反应NH 4Cl=====△HCl ↑+NH 3↑、NH 3+HCl===NH 4Cl 互为可逆反应( ) (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前的v 正一定大于v 逆( ) (3)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4)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 2(g)⇌2NO 2(g),当容器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5)对于反应H 2(g)+I 2(g)⇌2HI(g),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6)对于C(s)+H 2O(g) ⇌CO(g)+H 2(g)反应,当C(s)的质量不变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对点题组训练题组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Cl 2(g)⇌2HCl(g)+I 2(s)。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可逆反应2NO2(g)N2O4(g),下列状态合理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①v正=v逆≠0的状态②NO2全部转化成N2O4的状态③c(NO2)=c(N2O4)的状态④N2O4不再分解的状态⑤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⑥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A.①④⑥ B.①⑤⑥C.①③⑥ D.②⑤⑥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3.对于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大物质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物质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物质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⑤ B.④C.②③④ D.④⑤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使用铁触媒,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B.溴水中存在Br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C.合成氨工业采用20~50 MPa高压D.反应CO(g)+NO2(g)CO2(g)+NO(g) ΔH<0,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5.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6.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在2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人教版】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3化学平衡移动(讲)

【人教版】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3化学平衡移动(讲)

专题7.3 化学平衡移动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认识其一般规律。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正确分析化学平衡图像。

一、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会伴随着哪些变化(1)反应速率的变化(引起平衡移动的本质,但速率变化也可能平衡不移动),主要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如果v正≠v逆,则平衡必然要发生移动,如v正、v逆同时改变相同倍数,则平衡不移动。

(2)浓度的变化,平衡移动会使浓度变化,但是浓度的变化不一定使平衡移动。

(3)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5)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6)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

(7)转化率的变化。

(8)温度变化5、影响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特别提醒】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5)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3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3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2·北京高三一模)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Y 各0.4mol 充入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M(g)+N(g)+,K=1。

其中Y 呈红棕色,其他气体均无色。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气体颜色保持不变B .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C .c(X)=c(N)=0.1mol ·L -1D .X 的转化率达到50%【答案】B【解析】A 项:Y 为红棕色,气体气体无色,所以未平衡时Y 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容器内气体颜色会发生变化,当其不变时说明Y 的浓度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A 不符合题意; B 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所以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容器恒容,则无论是否平衡,密度都不发生变化,即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 符合题意;C 项: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知初始投料为c(X)=c(Y)=0.2mol/L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当c(X)=c(N)=0.1mol/L 时,容器内c(X)=c(Y)= c(M)=c(N)=0.1mol/L ,则Q c =0.10.10.10.1⨯⨯=1=K ,说明反应到达平衡,C 不符合题意;D 项:X 的转化率达到50%,即此时Δc(X)=0.2mol/L ×50%=0.1mol/L ,根据C 选项的计算可知此时Q c =K ,说明反应到达平衡,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 。

2.(2022·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二模)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CH 3OH(g)+CO(g)HCOOCH 3(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CH 3OH 和CO ,测得相同时间内CO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v (b)>v (d)B .由图可知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C .b 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CO 的转化率保持不变D .d →e ,CO 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能是因为该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答案】B【解析】A 项: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通过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2(g)+Y 2(g)2Z(g)起始浓度(mol·L -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 -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 -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2∈(0,0.2),Y 2∈(0.2,0.4),Z∈(0,0.4)。

3.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规范答题模板(四)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规范答题模板(四)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氯气在 298 K、100 kPa 时,在 1 L 水中可溶解
0.09 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 Cl2 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C_l_2_+__H_2_O________H__+_+__C_l_-_+__H_C__lO___________________ ;
(1)滤渣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以及未溶
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 K+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抽样评析]
抽样 试卷
分析 点评
(2)Ca(OH)2 电离出的 Ca2+与 SO24-生成微溶性 的 CaSO4,促使平衡正向移动 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CaSO4 微溶于水,而 Mg(OH)2 难溶于水,因此应该主要是 Mg(OH)2 的作用
[规范答案] (1)CaSO4 Mg(OH)2 (2)OH-与Mg2+结合成难溶的Mg(OH)2,使平衡向右移动, K+增多Biblioteka (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c(H+
)·c(Cl-)·c(HClO) c(Cl2)
_=__0_._0_3_×__00_..0_063_×__0__.0_3_=__4_._5_×__1_0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NaOH 固体,平衡将向 __正__反__应__方__向___移动; (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平衡将向___正__反__应__方__向____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二)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二)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2.(2015·福州模拟)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3.将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 Δ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 yA 通入A气体B的转化率B 加入催化剂A的体积分数C 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D 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2015·芜湖质检)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 X(g)n Y(g) ΔH=Q 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气体体积/Lc(Y)/(mol/L)温度/℃1 2 4100 1.00 0.75 0.53200 1.20 0.90 0.63300 1.30 1.00 0.70A .m >nB .Q <0C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的质量分数减少D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密闭容器中一定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z C(g),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 mol/L ,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A 的浓度为0.30 mol/L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B 的转化率降低C .x +y >zD .C 的体积分数升高7.在相同温度下,将H 2和N 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通入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 2+N 22NH 3。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课时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课时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

________。
(2)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 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用 NO2、NO、 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 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⑥中,由⑤中的分析可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⑦中,消耗A的量与生成B的量之比与 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相等,也就是反应正向进 行和逆向进行的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⑧中,A、 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只是反应进程中的某一时刻的 状态,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案 A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解析 (1)由图可知 10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所以 v(CO)=0.03 mol·L-1/10 min=0.003 mol·L-1·min-1,方程式的化 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时物质转化的浓度之比,所以反应达平衡 时,c(H2)=c(CO2)=0.03 mol·L-1。(2)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反应 体系组成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O 减少的化学 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 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逆反应速率。 所以选①③。 答案 (1)0.003 mol·L-1·min-1 0.03 mol·L-1 (2)①③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 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 正 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 逆 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小于 (填 “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训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答案+解析】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训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答案+解析】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2020·山东新高考联盟10月考试)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s)===2C(g) ΔH,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测得混合体系中A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X、Z两点,A的逆反应速率相等B.温度不变,平衡后充入氩气,C的体积分数减小C.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X、Y、Z三点中,Z点A的转化率最大答案:C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 ΔH<0达到平衡后,采用下列措施,既能增大逆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通入一定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g) D.降低体系的温度解析:选A 通入一定量O2,c(O2)增大,v(正)瞬间增大,平衡正向移动,v(逆)逐渐增大,A正确;增大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v(正)、v(逆)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移去部分SO3(g),平衡正向移动,由于c(SO3)减小,v(正)、v(逆)均减小,C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体系的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但v(正)、v(逆)均减小,D错误。

3.(2020·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下表相应量充入气体,发生2N2O(g)2N2(g)+O2(g),容器Ⅰ、Ⅱ、Ⅲ中N2O转化率如图所示:容器容积/L起始物质的量/molN2O N2O2ⅠV10.1 0 0Ⅱ 1.0 0.1 0 0ⅢV30.1 0 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V1<1.0<V3C.相同温度下,反应从初始到平衡,平均反应速率:v(Ⅰ)<v(Ⅲ)D .图中A 、B 、C 三点处容器内压强:p (Ⅰ)A <p (Ⅱ)B <p (Ⅲ)C答案:B4.已知:2SO 2(g)+O 2(g)2SO 3(g) ΔH =-197.8 kJ ·mol-1。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

4.(1)不一定 (2)不一定 (3)一定不 (4)一定 5.解析: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各组分的含量不变,则平衡
不发生移动;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 移动;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答案:C [核心考点·层级突破] 1.解析:A 项,正、逆反应速率不等于系数比,错误;B 项,随着反应 的进行,气体的总质量发生变化,而体积没有变化,故密度一直在变 化,当不变时即达平衡,正确;C 项,A 为固体,该反应为气体的总 物质的量前后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标志,错误;D 项,物质的量不 变,压强也始终不变,错误。
8.解析:A 项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瞬间 A 的浓度为原来的 2 倍,达平衡是为原来的 2.2 倍,确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正确;B 项正 确;C 项 m+n=p+q,气体体积不变,正确;D 项正反应 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反应移动,错误。 答案:D
9.解析:0.2 mol HI 相当于 H2、I2 各 0.1 mol,所以甲、乙在 题述情况下达到的平衡是等效的。A 项,甲、乙提高相同温 度,仍等效;B 项,甲中加入 0.1 mol He 对反应无影响;C 项,甲降低温度,平衡右移,HI 的浓度增大;D 项,甲增加 0.1 mol H2,乙增加 0.1 mol I2,平衡都向右移动,HI 的浓度 都增大,具体结果不能断定。 答案:C
4.解析:因为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没有变化,故减小容器体 积,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 A 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可同时同倍 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所以 B 项错误; 增大 c(X),平衡将正向移动,但 X 的转化率减小,所以 C 项 错误;此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 的转 化率增大,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D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练案[21]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河北衡水检测)合成氨是工业上的重要反应:N2(g)+3H2(g)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停止B.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的同时消耗3 mol H2C.在上述条件下,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D.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解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不变。

反应仍在进行,故A错误。

2.(2023·山东日照模拟)在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1.0 mol·L-1、1.0 mol·L-1、0.5 mol·L-1,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D )A.c(SO3)=1.5 mol·L-1B.c(O2)=c(SO3)=0.75 mol·L-1C.c(O2)=1.25 mol·L-1D.c(SO2)+c(SO3)=1.5 mol·L-1[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c(SO3)<1.5 mol·L-1,故A 错误;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1.0 mol·L-1、1.0 mol·L-1、0.5 mol·L-1,SO3的浓度增大0.25 mol·L-1变为0.75 mol·L-1,此时转化的氧气为0.125 mol·L-1,此时c(O2)=1.0 mol·L-1-0.125 mol·L-1=0.875 mol·L-1,故B 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O2)<1.25 mol·L -1,故C错误;由S原子守恒可知,c(SO2)+c(SO3)=1.5 mol·L-1,故D正确。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 逆。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①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②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③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
空气和水蒸气,经过系列反应可以得到满足不同需求的原料气。请回答:
(1)水煤气反应:C(s)+H2O(g) ===CO(g)+H2(g)
ΔH=+131 kJ·mol-1。工业生产水煤气时,通常交替通入合适量的空气和水
蒸气与煤炭反应,其理由是

(2)一氧化碳变换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41 kJ·mol-1。
理量为“不变量”,则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易错辨析
(1)反应 2H2+O2
2H2O 和 2H2O
2H2↑+O2↑是可逆反应。(
× )
(2)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生
成2 mol SO3。(
×
)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且相等。
(2)由“减弱”可知,只能减弱改变,而不能消除改变。
6.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2)熵和熵变
①熵(S)描述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②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熵值不同,
一般规律:S(g)>S(l)>S(s)。
)
答案 D
解析 由于X、Y的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也为1∶3,故
c1∶c2=1∶3,A、C均错误;平衡时Y的生成速率表示v(逆),Z的生成速率表示
v(正),且v逆(Y)∶v正(Z)应为3∶2,B错误;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c1的取值范
围为0<c1<0.14 mol·L-1,D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第7章 第3讲《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第7章 第3讲《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移动[考纲解读]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________,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________________。

这种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____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____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____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什么?2.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①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②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考点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______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______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增大压强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减小压强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改变压强温度升高温度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使用催化剂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3.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的转化率一定提高吗?4.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此时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会减小吗?5. 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D.X、Y为气体,Z、W中至少有一种为气体6.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1)压强的影响实质是浓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当这些“改变”造成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外因 增大反应物 浓度 增大压强 (压缩) 升高温度
催化剂
2021/2/4
单位体积内
分子 活化分子 活化 总数 百分数 分子数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加 不变 增加 不变 增大 增加 不变 增大 增加
有效碰 撞频率
化学 反应 速率
增加 加快
增加 增加 增加
加快
加快 加快
3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与特征
D a+b<c
减小压强
减小压强
25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例:对如下平衡 A(气) + B (气)
2C (气) + D (固)
V正
V正′= V逆′
V逆 0
t1 t2 t3
加压
2021/2/4
V正
V正′= V逆′
V逆
0
t1 t2 t3
减压
26
课堂练习
2、对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 2X(g)+Y(g) 2Z(g)
平衡状态Ⅱ
2021/2/4
17
1、概念: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 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研究对象: 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
3、平衡移动的标志:
1、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改变 2、 V正≠ V逆
2021/2/4
18
2、化学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由于条件的改变,使得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平 衡向着条件改变后速率较大的一方移动。
2021/2/4
增大 不变 减小
增大 不变 减小
2021/2/4
6
4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举例 反应
mA(g) + nB(g)
pC(g) + qD(g)
各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分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的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含 量 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
平衡 不一定
正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 平衡
4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0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
(5)变:条件变化,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直
到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2021/2/4
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及 平衡移动
典型例题
【例1】当可逆反应2SO2+O2 2SO3达到平 衡后,通入18O2,再次达到平衡时,18O存
C 在于哪些分子中 ( )
• A、SO3、O2
B、SO2、SO3
• C、SO2、SO3、O2 D、SO2、O2
2021/2/4
2
归纳总结
理论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4
⒉如果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 物转化率一定会增大吗?
不一定 如果是向体系中增加某种反应物的 量,造成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该 反应物的转化率会减小,另一反应物的 转化率增大。
2021/2/4
35
3、转化率变化具体分析
(恒容)反应物只有一种:a A (g)
b B (g) + c C (g)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2021/2/4
10
三、平衡常数 K
1.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 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 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表示。
注意
• ①通常所说的加压指缩小体积,减压指增大体积。 • ②对于某些物质,压强的变化可能改变其聚集状态 • ③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浓度的改变而实现的。
2021/2/4
24


对速 化率
-
学时
平间
衡关
的 影
系 图

2021/2/4
aA(g)+bB(g)
A增大压强
C增大压强
cC(g)
B a+b>c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就是在一定条件下
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 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 不变的状态。
强 条件: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与压强) 调 对象:可逆反应
四 本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点 现象:各组分百分含量(或质量)、浓度(
或体积分数)等保持不变
2021/2/4
(4)恒温恒压情况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稀有气体,会使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5)生产中,常通过增大成本低的原料的浓度使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提高另一种原料的转化率。
2021/2/4
23
(2)、压强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 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 大的方向移动。
D增大生成物
逆向
22
注意
(1)浓度改变是指气体浓度、溶液浓度的变化,不溶性
固体量的改变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2)对于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改变不参加反应的离
子浓度,化学平衡一般不移动;例如:
(Fe3C)l3+恒3温KS恒C容N 情况下,F向e(密SC闭N容)3+器3K中C通l,入增稀加有c气(K体+)(或或c 与(C反l-)应,无不关会的影气响体化)学,平因衡为。各组分浓度不变,故不影响。
2. 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反应:
m A (g)nB(g)
pC (g)qD (g)
K
cp(C)c( q D) c( m A)c( n B)
2021/2/4
11
3、注意的几个问题:
(1)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平 衡转化率越大;反之亦然。
(2)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无关。
向 逆向移动。 2021/2/4
20
速率-时间关系图:
增 V(molL-1S-1)

V,正

应 V正 物 浓
V正= V逆
V’逆
平衡状态Ⅰ
度 V逆
2021/2/4
0
t1
t2
t3
V”正 = V”逆 平衡状态Ⅱ
t(s) 21
-


时 间
A
增大反应物




2021/2/4
C减少反应物
B 减少生成物
正向
(B)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 硫酸工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
SO2的利用率 (D) 在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
2021/2/4
33
问题研究
⒈如果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υ正一定增大吗?
不一定。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的原因是:υ正 > υ逆, υ正不一定是增大。
2021/2/4
浓度商Q:
对于可逆反应: mA(g)+nB (g)
pC(g)+qD(g)
Q
=
cp (C)cq (D) cm ( A)cn (B)
Q > k,未达平衡,反应逆向进行。
Q = k,反应达平衡。 Q < k,未达平衡,反应正向进行。
(3) 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4)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计算)
2021/2/4
5
3.化学平衡的标志
(1)直接标志: ①、速率标志:v正=v逆≠0;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
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2)间接标志: ①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③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2021/2/4
答案:B
15
练2: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的可逆反应 2X(g) Y(g)+Z(s),以下能说明作为反应 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
A.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B.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c a=b+c a<b+c
A的转化率
增大 不变 减小
恒容增加A的量即可视为加压
2021/2/4
36
反应物不止一种:a A (g) +b B (g) (g)
c C (g) + d D
条件
特点 A的转化率 B的转化率
增加A 的量
可逆反应
减小
增大
按原比例 a+b>c+d
同时增加 A、B的物
(3)反应中的固体或纯液体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2021/2/4
12
4、 应用: (1) 利用K可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 K 值增大,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 K 值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021/2/4
13
(2) 借助K判断在某温度下,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若未达平 衡,反应进行的方向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注:升高温度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但吸热 反应的速率增加的更多,故升温使可逆反应向 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 影响更大。
2021/2/4
28
-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速 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