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交叉学科培育建设管理办法
交叉学科的制度建设
交叉学科的制度建设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学科领域。
它通过跨越学科界限、整合知识资源,解决复杂问题,具有跨学科研究和创新的潜力。
为了推动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制度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围绕交叉学科的制度建设展开讨论,包括建立跨学科研究机构、制定政策和规定、培养跨学科人才等方面。
一、建立跨学科研究机构1. 背景介绍和意义:跨学科研究机构是跨越学科边界的组织形式,用于推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研究创新。
它能够有效促进知识共享和协作,提升跨学科研究的效果。
2. 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通过跨学科研究机构,可以集聚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研究解决复杂问题。
3. 制定机构管理规定:制定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管理规定,明确其组织结构、人员职责等,以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团队合作。
二、制定政策和规定1. 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为交叉学科研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保障。
2. 跨学科学术评价:建立跨学科学术评价体系,不仅考虑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要评估学者在跨学科研究中的表现和贡献。
这样可以激励学者积极参与交叉学科研究并获得合理的学术评价和奖励。
3. 跨学科专业认可:根据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专业认可标准和评估机制,鼓励学术机构开设跨学科课程和专业,提供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机会和平台。
三、培养跨学科人才1. 教育体系改革:在学校教育阶段,引入跨学科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课程、项目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开设跨学科研究生课程和项目,为学生提供交叉学科研究的机会和平台。
培养跨学科研究人才,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学科间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跨界合作能力。
学科交叉建设举措
学科交叉建设举措
近年来,学科交叉建设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热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解决跨学科问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
为了实现学科交叉建设,高校采取了许多举措。
首先,高校加强了学科交叉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了跨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团队,推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
其次,高校建立了跨学科研究平台和实验室,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设施支持。
此外,高校还鼓励学科间的合作申报科研项目,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资金保障。
学科交叉建设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跨学科领域,其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药物研发和生物制造等领域。
此外,在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学科交叉也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
总之,学科交叉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其发展。
随着学科交叉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有望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的目标。
- 1 -。
大学学科、学位点建设与评估管理办法
大学学科、学位点建设与评估管理方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与学位点建设,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开展和管理体系,保障学科、学位点建设和评估工作,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特制订本方法。
第二条学科分类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为依据。
学位点指我校经学位委员会批准授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第三条学科、学位点建设实行两级管理,即校、院分责制度。
跨学院(医院)的学科、学位点实行由学校指定的学院牵头负责、其他学院配合的管理机制。
第四条学院以所承当或所牵头学科所属的一级学科为单元成立学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对学科(含学位点)进行管理。
管委会一般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委员3-5人,秘书1人,任期6年(可因人员变动做适当调整)。
管委会名称一般为:学科名称+届数+管理委员会(如:基础医学学科第一届管理委员会),并可分别制定管委会章程。
第五条学院推荐产生其所承当或所牵头学科所属的一级学科管委会主任,经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挂靠在学校科研处)、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在学校研究生院)审核通过,报分管副校长同意、校长批准后任命。
管委会主任在相关学院(医院)院长、学科负责人或国内外同学科学术影响力较大、利于学科开展的学科骨干中产生,副主任由其他相关单位院长、副院长或学科骨干担任。
第六条管委会委员由管委会主任提名,有关学院审核通过后,报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管委会委员具体人数及人员组成应结合本学科(学位点)的研究方向进行设置。
其中跨学院(医院)学位点的委员组成应考虑学院(医院)分布,并可适当增加副主任及委员数量。
第七条管委会委员由学科导师队伍成员组成,同时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具有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2.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科研教学成果突出,在省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3.近3年内连续承当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任务(新增学科/学位点的管委会委员不做此要求)。
交叉学科 设置
交叉学科设置
交叉学科指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合作的领域。
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学科或研究领域,以解决复杂问题或探索新的领域。
交叉学科的设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跨学科研究项目: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或课题组,邀请跨领域的学者、专家、研究员参与,共同研究解决特定问题或探索新的领域。
2. 跨学科课程设置: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3. 跨学科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中心,吸引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探索交叉学科领域的问题。
4. 跨学科学位项目:设立跨学科的学位项目,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和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学科边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
交叉培养方案
交叉培养方案
方案目标
*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思考和研究。
* 提供学生与不同学科专家合作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好奇心。
方案内容
1. 交叉学科课程:学生将选修一定数量的交叉学科课程,这些课程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
这些课程将提供学生发展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2. 学科导师:学生将被分配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科导师。
导师将提供学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研究。
3. 跨学科项目: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
将参与跨学科项目。
这些项目将由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指
导和评估。
4. 研讨会和工作坊:为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发展,学生
将有机会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专题工作坊。
这些活动将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与其他学生和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方案评估
方案的评估将依据学生的学术表现、跨学科项目成果和学生对
方案的反馈等多个方面进行。
此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也
将作为评估要素。
结论
交叉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
思维。
通过跨学科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
复杂挑战方面展现出色的能力。
此方案将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成为具有广阔视野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韩小丽芦君郭素萍来源:《教学考试》2017年第04期摘要:在阐述交叉学科的起源、定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在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交叉学科建设的影响因素,探讨并提出了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交叉学科;学科建设;交叉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04-0056-0220世纪下半叶,各类交叉学科的应用和兴起为科学发展带来了一股新风,对于交叉学科和交叉科学的定义,国内的学术界到目前都没有统一。
这并不是指语言上的没有统一,而是对怎样的学科以及怎样融合才算交叉这个问题都没有定论。
钱学森早年就对交叉学科做了一个定义,“什么叫交叉学科?我认为,所谓交叉学科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的一系列新生学科。
”这个定义是我国较早的权威性定义,并明确的将两界间的学科交叉认为是交叉学科。
一、当前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1.以学科分化为基础建立的大学组织结构,不利于交叉学科建设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按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建立起来的院、系、所和把若干相近的课程组合在一起,设立以教学为主要任务基层组织机构——教研室,按专业培养人才。
在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时代,这种组织结构就明显不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了。
主要表现为,这种结构只反映了同一学科领域的各学科之间的源流、衍生关系,未能反映不同学科领域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不同学科之间的水平差距过大,使学科很难进行交叉和渗透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理工分家、设单科学院的发展模式,数十年来,使学校无法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调整学科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很多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工科大学相继增设了理科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文理科大学则在工程学方面做了探索。
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团队建设与管理
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团队建设与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科交叉和创新性研究已经成为推动学术进步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
学科交叉指的是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研究领域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创新性研究则是指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难题。
为了有效地推动学科交叉和创新研究,建立和管理一个高效的团队尤为重要。
团队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
在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中,团队成员通常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一个成功的团队应该要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团队的领导者。
一位有远见和激情的领导者对于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领导者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能有效地管理团队成员的期望和目标。
领导者应该鼓励团队成员大胆创新,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资源。
其次是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团队成员应该共同明确他们的研究目标,并确定适合于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方向。
这将有助于团队成员更好地协作,避免重复劳动和方向偏差。
第三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在跨学科研究中,不同学科领域的团队成员需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讨论和合作项目来实现。
团队成员应该尊重和欣赏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愿意分享和学习。
第四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为了进行创新研究,团队成员应该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这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培养机会来实现。
团队成员应该鼓励以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并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第五是融入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为了进行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团队需要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这可以包括研究经费、实验设备、实验室空间等。
领导者和团队成员应该积极寻求和争取这些资源,以支持他们的研究。
最后是团队成果的宣传和分享。
团队成员应该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宣传和分享给更广泛的学术界和社会大众。
这可以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撰写科普文章等方式来实现。
宣传和分享团队成果有助于提高团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更多的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
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交叉研究模式探讨
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交叉研究模式探讨一、引言学科交叉研究是指不同学科之间互相融合,进行协同创新、交互问答,从而提高学科之间的相互利用的一种研究模式。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高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二、学科交叉研究的研究领域学科交叉研究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包括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三、学科交叉研究的意义1.促进学科之间的互相借鉴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可以大大丰富研究内容和思路。
例如,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研究可以使得生命科学领域的大量数据得到更快、更可靠的解读和知识发现,在与工程领域的交叉中,可以将生物学和工程的知识相互融合,为制定生物医学工程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2.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交叉研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打破学术瓶颈,突破传统学科间相互隔离的限制,为各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培养跨学科人才学科交叉研究有望培养跨学科的人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科交叉研究越来越能够跨越不同学科的范畴发掘新的学科趋势和应用前景,这时就需要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
跨学科人才的涌现将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交叉研究高校是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科交叉研究也一直是高校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高校中,如何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培养交叉科学家,具有重要意义。
1. 积极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制度人才是学科交叉研究的关键。
高校应当为学科交叉科学家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提供固定的经费支持,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支持,以创造更多富有创造性的交叉研究成果。
2. 注重交叉学科的对接学科之间,特别是跨学科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是学科交叉研究的前提。
学校需要重视交叉学科之间的对接,为学科交叉研究的合作与协作提供必要的平台和机会。
大学交叉学科培育建设管理办法
XXX大学交叉学科培育建设管理办法(2014年__月___日第__次校长办公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鼓励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交叉学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叉学科是指在解决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过程中,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新兴和边缘学科。
第三条交叉学科培育建设以适应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鼓励跨学科门类、跨领域、跨院系的交叉研究与合作。
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学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交叉学科提供培育平台。
第二章申报与评审第四条学校对交叉学科的建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新建和续建交叉学科按照项目管理方式进行申报。
申报交叉学科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申报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其研究领域需涉及两个以上一级学科;2.学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拥有__个以上研究方向,在新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上具有一定特色,有可能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或产生重大的交叉性研究成果;3.拥有一支跨学科、跨院所,研究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较为合理的项目团队。
第五条交叉学科建设项目每三年申报评审一次,申报人需填写《XXX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报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初审。
第六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对材料进行初审后,组织专家对申报学科进行评审答辩,并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正式立项建设。
第三章经费使用第七条交叉学科建设项目资助经费为20-___万元/项,资助周期为3年,分期核拨。
项目金额和建设期限视项目内容和执行情况而定。
第八条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成果、出版学术专著、进行学术调研、编写教材、开设交叉研究课程、人才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方面。
第九条资助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与各项目成员协商使用。
项目负责人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向项目成员公布资助经费的使用明细情况。
资助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学科交叉中心管理制度
学科交叉中心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朝着多学科交叉发展的方向迈进。
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解决复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交叉中心作为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平台,其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心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交叉中心管理制度对于中心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科交叉中心的定义学科交叉中心是指为了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而设立的机构,旨在整合各个学科领域的优势资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
三、学科交叉中心管理制度的意义1. 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学科交叉中心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
2. 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中心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统筹资源,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 保障研究成果的质量: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助于保障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学科交叉研究的水平。
四、学科交叉中心管理制度的内容1. 组织架构学科交叉中心的组织架构应当明确,包括中心主要负责人、各部门及其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内容,以便于有效管理和协调工作。
2. 资源管理学科交叉中心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等。
中心需要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保障中心的正常运转。
3. 项目管理学科交叉中心通常会承担各种科研项目,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申报、立项、执行、结题等环节,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4. 人才培养与激励学科交叉中心需要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研究人员,提高研究团队的整体水平。
5. 绩效考核学科交叉中心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激励优秀人员,促进中心的持续发展。
6. 知识产权管理学科交叉研究通常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因此中心需要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和管理中心的研究成果。
交叉学科培训计划方案
交叉学科培训计划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学科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跨学科知识能力的需求。
交叉学科培训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始注重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制定了一份交叉学科培训计划方案,旨在通过跨学科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跨学科知识水平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3. 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促进教学内容的跨学科融合。
三、培训内容1. 跨学科知识培训通过搭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地理、文学、数学、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
2. 跨学科能力培训通过跨学科项目实践、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学生将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跨学科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师培训提供跨学科教学培训,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融合跨学科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培训方式1. 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的训练。
2.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项目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项目实践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跨学科能力。
3. 教师研修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教学培训和研讨会,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融合跨学科知识。
五、培训评估1. 学生综合能力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项目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跨学科知识水平、跨学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2. 课程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方式,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3.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通过教学观摩、教研活动等方式,对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水平。
交叉学科如何授予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明确
交叉学科如何授予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明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近日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通知,首次明确交叉学科的内涵,即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交融,创造一系列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展示出一种新的认识论,构架出新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新的更丰富的知识范畴,已经具备成熟学科的各种特征。
试行办法建立了交叉学科放管结合的设置机制,即先探索试点、成熟后再进目录,由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依程序自主开展交叉学科设置试点,先试先行,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在此基础上,还明确了试点交叉学科编入目录的申请条件和论证程序,严把质量关。
同时,建立交叉学科的调整退出机制。
分试点阶段和进目录后两种情况,建立了相应的退出机制。
同时,对于退出目录且还有少量社会需求的交叉学科,提出了过渡衔接办法。
试行办法明确了交叉学科学位授予和基本要求。
分试点阶段和进目录后两种情况授予学位,分别制定学位授予基本要求。
试点交叉学科由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按审定该学科设置时所确定的学科门类授予学位,并制定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列入目录的交叉学科按目录中规定的学科门类授予学位,并由相关学科评议组制定学位授予基本要求。
同时,构建了交叉学科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确保交叉学科建设质量,结合交叉学科特点,从招生、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所有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均须参加周期性合格评估,可不参加专项合格评估。
同时,为优化发展环境,提出试点交叉学科可不参加第三方组织的评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提出,学科交叉不等于交叉学科。
学科建立有其自身规律,需要知识分化融合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适用于学位授予单位规模化、规范化培养人才。
学位授予单位应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领域,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根据本单位学科特色大力促进多学科交叉,协同开展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学位授予单位应在师资、成果、绩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按《管理办法》规定,本着科学精神,积极稳妥推进。
学科交叉建设
学科交叉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
学科交叉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合作,通过共享知识和技术,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学科交叉建设是指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学术研究和创新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科交叉建设的意义在于打破学科的壁垒,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创新的产生。
传统的学科划分限制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学科交叉能够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解决复杂问题。
例如,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推动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此外,学科交叉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交叉建设需要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和平台。
首先,学校可以设立学科交叉研究中心或实验室,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支持和资源。
这些研究中心可以聚集不同学科的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合作研究和交流学术成果,推动学科交叉的发展。
其次,学校可以设置跨学科的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通过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和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平台。
学科交叉建设的成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教师作为学科交叉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应该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学科交叉的潜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科交叉的学习和研究,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跨学科的课程和参与交叉学科的项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交叉建设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学科交叉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但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传统学科的专家,缺乏跨学科的培训和背景。
其次,学科交叉需要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平台,但目前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缺乏跨学科的支持和资源。
最后,学科交叉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支持和合作,但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还比较薄弱。
x大学博士研究生“交叉培养”项目实施意见
x大学博士研究生“交叉培养”项目实施意见为鼓励学科交叉,推进学术创新,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博士研究生“交叉培养”项目(简称IDT),特提出本意见。
一、项目设立(1)“交叉培养”是指两位来自不同学科门类(工学参照美欧通行的学科划分办法)的本校在职导师,围绕学科交叉前沿课题,联合培养指导一名博士研究生。
(2)采用双导师制,拟授学位所在学科的导师为主导师,拟交叉学科的导师为合作导师。
(3)采取申报评审制,由主导师和合作导师共同向主导师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二、申报基本条件(1)主导师和合作导师均需具备博士生指导资格,学术水平高,拥有优良的培养条件,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2)主导师和合作导师之间需有实质性的科研合作。
(3)主导师和合作导师均满足学校关于导师的其他条件。
三、招生(1)研究生院从当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安排专门计划,由学校统一管理,不计入学院和导师的招生计划。
(2)每年导师资格动态审核时,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立项的列入下一年度招生目录。
(3)招生各环节均须按学校、学院规定的程序实施。
(4)每位导师(不论主导师或合作导师)每年至多可申请招收一名“交叉培养”项目研究生。
四、培养(1)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录取时,由主导师和合作导师根据学校基本要求、结合交叉项目的研究需要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共同确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报送研究生院批准后执行。
(2)研究生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普通博士生的基本要求。
学位课须从主导师所在的一级学科的学位课中选择,选修课中至少有2门选自合作导师所在的一级学科的课程。
(3)在培养过程中,需有主导师和合作导师的定期指导交流制度。
(4)学生的日常管理纳入主导师所在学院进行。
(5)纳入本项目研究生的中期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
五、学位(1)学生需按主导师所在学院的程序和条件完成学位申请。
(2)学位论文送审时,至少有2位盲审专家,其中1名盲审专家来自合作导师所在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大学交叉学科培育建设管理办法
(2014年__月___日第__次校长办公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鼓励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交叉学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叉学科是指在解决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过程中,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新兴和边缘学科。
第三条交叉学科培育建设以适应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鼓励跨学科门类、跨领域、跨院系的交叉研究与合作。
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学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交叉学科提供培育平台。
第二章申报与评审
第四条学校对交叉学科的建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新建和续建交叉学科按照项目管理方式进行申报。
申报交叉学科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申报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其研究领域需涉及两个以上一级学科;
2.学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拥有__个以上研究方向,在新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上具有一定特色,有可能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或产生重大的交叉性研究成果;
3.拥有一支跨学科、跨院所,研究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较为合理的项目团队。
第五条交叉学科建设项目每三年申报评审一次,申报人需填写《XXX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报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初审。
第六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对材料进行初审后,组织专家对申报学科进行评审答辩,并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正式立项建设。
第三章经费使用
第七条交叉学科建设项目资助经费为20-___万元/项,资助周期为3年,分期核拨。
项目金额和建设期限视项目内容和执行情况而定。
第八条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成果、出版学术专著、进行学术调研、编写教材、开设交叉研究课程、人才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方面。
第九条资助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与各项目成员协商使用。
项目负责人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向项目成员公布资助经费的使用明细情况。
资助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十条资助经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学校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并接受学校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管理与考核
第十一条交叉学科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一般应当具备教授职称,在相应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且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
每个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负
责人为__人。
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工作,与其他项目成员共同协商,制定项目发展规划,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接受学校学术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工作监督、检查、评估和经费使用审计。
第十二条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经费的报销采取会签制度,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学院主管财务的院领导共同签字报销,其中项目负责人在报销单的“审批意见”栏签字,院领导在报销单的“验收人”栏签字。
若项目负责人同时是负责财务的院领导,则由项目负责人和学院另一名处级领导共同签字报销。
交叉学科建设项目所依托学院协助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建设进行管理,对资金使用履行监督职责。
第十三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管理,随时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四条项目执行至中期,项目负责人需按时填写《XXX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中期进展报告》,报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第十五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组织有关专家对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将不再拨付后续建设经费。
第十六条建设周期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需向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提交《XXX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终期报告》和有关成果材料。
成果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教材,编著学术研讨论文集、学术交流与合作、开设交叉学科课程、人才培养等情况。
第十七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聘请相关专家对交叉学科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项目完成情况、研究成果水平、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及学科交叉机制的建立等方面。
第十八条在终期验收中被评为优秀的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直接进入新一轮交叉学科项目建设周期,由项目负责人填报《XXX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报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在终期验收中被评为合格并有继续资助建设必要的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填报《XXX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在新一轮交叉学科建设项目中重新进行评审。
在终期验收中被评为不合格的交叉学科建设项目,则终止其建设周期。
第十九条对经过建设并设置为学校目录外二级学科的交叉学科建设项目将不再给予资助,鼓励其申报校级重点学科及其他资助和奖励。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XXX大学交叉学科培育建设管理办法》(法大发[2010]___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