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详解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8个文言虚词详解
Page 1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 有帮助造句作用旳词。
当代汉语旳虚词一般情况下涉及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旳分类大致上和当代 汉语相同,所不同旳是代词一般也归 入虚词一类。
Page 2
一、代词 常见旳代词:之、其、何、若。
译:目前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 评我旳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种)低档旳从事。
(4)活用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旳)” 。 例: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觉得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Page 23
(5)指示代词,表达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 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十分、很、大略、稍 微、尤其、愈加等
范 围 副 词
皆、咸、俱、举、一、悉、 凡、总、全、仅、唯、独、 特、直、只、但
都、全、全部旳、仅 仅、只有、只等
Page 8
种 类
古汉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
相当于当代旳意 思
表 肯 定
必、固、诚、良、信、务
一定、原来、确 实
语 气
表 否 定
不、弗、未、勿、毋、无 (亡)、靡、莫、罔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Page 16
⑥构造助词,定语后置旳标志,用于倒置旳定语 与中心语之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用作动词。可译作“往”“至”“到……去”。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史记·淳于髡》)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Page 1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 有帮助造句作用旳词。
当代汉语旳虚词一般情况下涉及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旳分类大致上和当代 汉语相同,所不同旳是代词一般也归 入虚词一类。
Page 2
一、代词 常见旳代词:之、其、何、若。
译:目前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 评我旳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种)低档旳从事。
(4)活用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旳)” 。 例: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觉得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Page 23
(5)指示代词,表达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 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十分、很、大略、稍 微、尤其、愈加等
范 围 副 词
皆、咸、俱、举、一、悉、 凡、总、全、仅、唯、独、 特、直、只、但
都、全、全部旳、仅 仅、只有、只等
Page 8
种 类
古汉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
相当于当代旳意 思
表 肯 定
必、固、诚、良、信、务
一定、原来、确 实
语 气
表 否 定
不、弗、未、勿、毋、无 (亡)、靡、莫、罔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Page 16
⑥构造助词,定语后置旳标志,用于倒置旳定语 与中心语之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用作动词。可译作“往”“至”“到……去”。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史记·淳于髡》)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文言虚词公开课 (1)
二、看语法结构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 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 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 译。 • (2)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 “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 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 而不是虚词。
结 总
书 海 扬 帆 定 自 得 。 文 言 功 夫 当 日 进 , 且 于 文 中 辨 差 别 。 若 属 先 得 识 规 则 , 因 为 所 以 与 然 而 。 之 乎 者 也 乃 焉 矣 , 常 见 虚 词 二 十 个 。 经 史 子 集 何 其 多 ,
高考风向标
年份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考查的虚词 以 其 乃 与 为 者 而 以 而 与 之 以 焉 何 而 以 者 而 以 且 之 于 以 其 于 而 则 之
“好!”与“好了!”
“好!”与“好了!”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 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 斗”的描写:
• 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 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 还是煽动。
高考风向标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虚词“以”考查次 数仍居榜首,多达12处,其次是“为”考查
了7处,“之”“其”“而”考查了5处,“于” 考 查了4处, “所”“且”“则”“乎”“与”“者”考 查了1至2处,而 “何”“乃”“若”“焉”“也”“因”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 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 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 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翻译。
打牢文言基础文言虚词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高考考什么
怎样准推断
跟踪检测
文言虚词 结 束
参考答案:(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既而”,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而已”,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高考考什么
怎样准推断
跟踪检测
文言虚词 结 束
[一站归纳] (1)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如: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2)助词
①表疑问语气,相当于 “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
②表反问语气,相当于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吗”“呢”。
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 的意思。
③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 五人。 (《五人墓碑记》)
高考考什么
怎样准推断
跟踪检测
பைடு நூலகம் 文言虚词 结 束
——〖2.何〗——————————————————— [一文串记] 读下面的小故事,写出各句中“何”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 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 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 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跟踪检测
文言虚词 结 束
(3)副词
①表承接。于是, 就,便。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公开课教案《文言虚词的用法》培训资料
2014届无为二中高考语文复习核按钮专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贝卩、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
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
教学方法:
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制作相应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顾最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关于高考文言文虚词的考查分别是这些:2011年考查的虚词有
“之” “以” “因” “乃”四个虚词;2012年考查的虚词有
“以” “则”“于” “为”四个虚词;2013年考查的虚词有“因”
“而” “乃”“所”四个虚词。
大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最近三年安
徽高考文言虚词都是我们常见的十八个虚词中,因此掌握常见的十八
个虚词很有必要性。
【考点透析】
(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 •代词
(2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者
语气助词“也”和“矣”的区别
二,讲练结合(当堂练习):
打开I《核按钮》课本,完成相应的虚词部分
三,布置作业:
(1)预习后面关于从词性的角度归纳其他的虚词。
(2)完成所发的讲义练习。
本课小结:今天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暂且就文言虚词总结这么多,
现在回顾一下,我们的今天上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文言文中常见的十八个虚词从词性的角度进行归类,学习了并去掌握了这些虚词在代词和助词方面的运用。
希望同学们回去多去整理归纳这些虚词用法。
文言虚词(公开课)
⑴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 人、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
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所顺着掉下去的地方)
⑵与介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 处所、方法或工具、条件、原因等。译为:……地 方、…的原因、(用来)…的方法。
从弟子女十人所。(跟从的女徒弟十个左右)
用在动词前,表不肯定,译为:好像、似乎
3.作连词 ①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 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史记·高祖本纪》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4.作助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繁盛的样子)
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的、地”。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表示承接关系。“而且”、“并且”、“就” 或不译。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⑻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
索引
七、若 ★★★☆(未考) 1.作代词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第二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相当于“你”、 “你们”、“你(们)的”。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样)/如此”。
2.作副词 ①关山度若飞。 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③若望仆不相师 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
07年高新考课程“高大考纲语文”考规纲定规定应掌掌握握的文的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所顺着掉下去的地方)
⑵与介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 处所、方法或工具、条件、原因等。译为:……地 方、…的原因、(用来)…的方法。
从弟子女十人所。(跟从的女徒弟十个左右)
用在动词前,表不肯定,译为:好像、似乎
3.作连词 ①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 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史记·高祖本纪》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4.作助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繁盛的样子)
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的、地”。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表示承接关系。“而且”、“并且”、“就” 或不译。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⑻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
索引
七、若 ★★★☆(未考) 1.作代词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第二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相当于“你”、 “你们”、“你(们)的”。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样)/如此”。
2.作副词 ①关山度若飞。 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③若望仆不相师 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
07年高新考课程“高大考纲语文”考规纲定规定应掌掌握握的文的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公开课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使用是为了满足声 韵和语法的需要,而非表达实际意义,因此 在翻译时可以选择省略这些不必要或重复的 虚词。例如,“之”在文言中有时作为结构 助词出现,没有实际意义,可以省略不译。
05 文言虚词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CHAPTER
积累与实践
建立虚词词库
将常见的文言虚词整理到一个词 库中,方便随时查阅和学习。
并列关系
如“与”、“及”、“ 又”等,用于连接并列
的词语或短语。
转折关系
如“但”、“然”、“ 而”等,用于连接前后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
词语或短语。
条件关系
如“若”、“若非”、 “苟”等,用于表示条 件关系,连接条件和结
果。
因果关系
如“因”、“故”、“ 是以”等,用于表示因 果关系,连接原因和结
果。
功能与特点
功能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主要起到连接、修饰、表达语气等作用 。
特点
文言虚词数量较少,但用法灵活多变,意义较为抽象,难以 把握。
常见文言虚词举例
副词
乃、却、已、但等;
连词
而、且、若、则等;
代词
之、其、此、彼等;
介词
于、以、从、自等;
助词
之、者、也、矣等。
02 文言虚词的用法
CHAPTER
总结
近义虚词的辨析需要深入理解每个词 的语义和用法,掌握其细微差别,以 便在文言文中准确运用。
虚词与实词辨析
虚词与实词辨析
虚词和实词是文言文中的两大类词语,虚词主要起语法作用,而实词表示具体概 念。例如,“之”、“者”、“所”等都是虚词,而“人”、“马”、“山”等 都是实词。
总结
虚词与实词的辨析需要明确虚词的语法功能和实词的概念意义,理解两者之间的 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
短语,表示“…的人、 …的事物、 …的情况”等。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兰亭集序》) 此余之所得也。
2)指代不定数,译为“上下、左右”,放在数量词之后。 从弟子女十人所。《西门豹治邺》
2、“为…所…”,表被动。 若所皆且为所虏。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复音虚词 1)表原因,译为“…的原因”。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秦伯悦,与郑人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连词,译为“和、及”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句末语气词,通“欤”,表疑问或感叹。 其可怪也欤? 4、动词“给予”“结交”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乃的用法
1、副词。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才”; 良乃入,具告沛公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霓为衣兮风为马。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如姬为公子泣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 行。
6)慎勿为妇死
4、表反问、感叹的句末语气词,可 译为“呢、啊”。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 之民父子为!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我愿与汉王挑战,决一胜负,不要白
“为”的用
2、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因
为”。
法 1、介词,可译为“被、替、向、一羽晋之文不之举事,》为)不用力焉。(《齐桓
对、在、为了、因为”。
3、动词,可译为“做、担任、作为、
1)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 认为、成为、是”。
遣。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3)不足为外人道也
3)吾其还也。 4)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且”的用法
1、副词,译为“暂且、将要、将近”
2)指代不定数,译为“上下、左右”,放在数量词之后。 从弟子女十人所。《西门豹治邺》
2、“为…所…”,表被动。 若所皆且为所虏。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复音虚词 1)表原因,译为“…的原因”。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秦伯悦,与郑人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连词,译为“和、及”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句末语气词,通“欤”,表疑问或感叹。 其可怪也欤? 4、动词“给予”“结交”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乃的用法
1、副词。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才”; 良乃入,具告沛公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霓为衣兮风为马。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如姬为公子泣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 行。
6)慎勿为妇死
4、表反问、感叹的句末语气词,可 译为“呢、啊”。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 之民父子为!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我愿与汉王挑战,决一胜负,不要白
“为”的用
2、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因
为”。
法 1、介词,可译为“被、替、向、一羽晋之文不之举事,》为)不用力焉。(《齐桓
对、在、为了、因为”。
3、动词,可译为“做、担任、作为、
1)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 认为、成为、是”。
遣。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3)不足为外人道也
3)吾其还也。 4)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且”的用法
1、副词,译为“暂且、将要、将近”
文言虚词公开课
C、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 也,为何毁之?
翻译: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 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D、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
翻译: 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 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 议论不容 易吗?
翻译: 为什么 要讨伐它呢?”
第二步:析语法
(根据语法的知识 判断词性) 何以伐为?”
分析:“何以” 做状语,介宾结 构。故“何”为 疑问代词。
第三步:终判定
(注意语气、固定结 构等
何以伐为?”
结论: 疑问代 词;“何以”连 用,译为:凭什 么
合作探究
任务 展示 点评
“其”知识树
“何”知识树
G3
温馨提示
请准备好导学案、双色笔以及良好的心态
历年高考全国1卷
2015 7(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 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 4 201 1
7(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 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7(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 劳之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准确理解“其”“何”在所选 课内文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并学会归纳它们的用 法;通过巩固训练,提高准确判断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合作等方法,领悟 实例,学以致用,学会判断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虚词在语气、情感、 用词等方面的魅力,激发同学热爱文言文字的热 忱。
G5
G1
G8
知识树------其
知识树——何
“何” 字的意 义和用 法
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虚词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原句中旳“更”、“役”、“赋”可分 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 这句中旳“师”要换成“军队”;
“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 国旳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 又如:愚觉得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 以咨之。(《出师表》) ❖ 这句中旳“愚”,要换成“我”; “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 “商议”。
⑺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可是”等。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②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⑻表达动作行为旳成果。译为“以致、从而”。
3.作副词(相当于“已”,译为“已经、已”)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4.固定构造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觉得神。 ②南取百越之地,觉得桂林、象郡。
古代文言文翻译 措施
合用于古汉语文言文以 及古典诗歌
翻译旳基本要求
①要一一相应。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漏掉)
②要注重句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当代汉语旳语法习惯)
③要琢磨语气。(对原文旳语气进行要点了解) ④要贯穿文意。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某些)
❖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 词,皆保存不动;
【所谓】所说旳。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 先人(《报任安书》)
【为……所】“为”和“所”呼应,构成 “为……所……”旳格式,表达被动。
⑵与介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达与动作行为有关旳 处所、措施或工具、条件、原因等。译为:……地 方、…旳原因、(用来)…旳措施。
❖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 这句中旳“师”要换成“军队”;
“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 国旳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 又如:愚觉得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 以咨之。(《出师表》) ❖ 这句中旳“愚”,要换成“我”; “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 “商议”。
⑺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可是”等。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②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⑻表达动作行为旳成果。译为“以致、从而”。
3.作副词(相当于“已”,译为“已经、已”)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4.固定构造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觉得神。 ②南取百越之地,觉得桂林、象郡。
古代文言文翻译 措施
合用于古汉语文言文以 及古典诗歌
翻译旳基本要求
①要一一相应。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漏掉)
②要注重句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当代汉语旳语法习惯)
③要琢磨语气。(对原文旳语气进行要点了解) ④要贯穿文意。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某些)
❖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 词,皆保存不动;
【所谓】所说旳。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 先人(《报任安书》)
【为……所】“为”和“所”呼应,构成 “为……所……”旳格式,表达被动。
⑵与介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达与动作行为有关旳 处所、措施或工具、条件、原因等。译为:……地 方、…旳原因、(用来)…旳措施。
《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梳理》公开课课件
志 2、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句:其皆出于此乎 3、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句:其孰能讥之乎 三、连词 1、表示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例句: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2、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例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
• 一、介词(同“于”的前两种用法) • 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或对象,译为“在、到、向、从、对、对于、同、
给”。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2、表比较,译为“比、胜过”。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二、语气词 • ①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句:儿寒乎?欲食乎
其(代词、副词、连词)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的、它、它们的”。例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秦王恐其破壁
②偶尔活用为第一人(我的、我、自己)称或第二人称(你、你的)例句: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2、指示代词 ①表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句: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表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例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③也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二、副词 1、表祈使、商量或命令语气,译为“可”“还是”例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道也 • (wéi)⑤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 常“为+所”连用。例
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wéi)⑥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例句:为其来也,臣请
缚一人过而行。
• 三、语气词(wéi)句末语气词 表反问。例句:何辞为
• 一、介词(同“于”的前两种用法) • 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或对象,译为“在、到、向、从、对、对于、同、
给”。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2、表比较,译为“比、胜过”。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二、语气词 • ①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句:儿寒乎?欲食乎
其(代词、副词、连词)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的、它、它们的”。例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秦王恐其破壁
②偶尔活用为第一人(我的、我、自己)称或第二人称(你、你的)例句: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2、指示代词 ①表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句: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表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例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③也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二、副词 1、表祈使、商量或命令语气,译为“可”“还是”例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道也 • (wéi)⑤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 常“为+所”连用。例
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wéi)⑥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例句:为其来也,臣请
缚一人过而行。
• 三、语气词(wéi)句末语气词 表反问。例句:何辞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作连词 ①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 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史记·高祖本纪》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4.作助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繁盛的样子)
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的、地”。
5.固定结构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 ③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至若】【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起 话题。相当于“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之意。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⑻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
2.作代词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你,你的。
3.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而已】在句末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 ③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后】才,方才;然后。 ④俄而百千人大呼 ⑤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⑴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送东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⑵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4.作助词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索引
六、且 ★★★
1.作连词。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 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二、介词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以、于、为、 因、与。
三、连词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四、副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五、助词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焉。
“以”作介词还是连词的区别: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 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示 时间短暂。译为“不久、一会儿”
索引
二、何 ★★★★(未考) 1.疑问代词 ①大王来何操?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 ③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黄州快哉亭记》
⑴作宾语,什么,哪里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
【所以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 故)”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谓】所说的。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 先人(《报任安书》)
2019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 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 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 也归入虚词一类。
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 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 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 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发展变化大。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 “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索引
九、为 ★★★
1.副词(表判断,译为“是” )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 2.作介词(wèi)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从弟子女十人所。(跟从的女徒弟十个左右)
⑶用于数词后,表示约数。译为“上下、左右”
2.固定结构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1】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 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索引
八、所 ★★☆
1.作助词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⑴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 人、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
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所顺着掉下去的地方)
⑵与介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 处所、方法或工具、条件、原因等。译为:……地 方、…的原因、(用来)…的方法。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虚词高效学习方法
虚词 用法
意义
例句
表转折 然而、可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
关系 却
于蓝
连 表递进 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关系 更
己
而 词 表修饰 着、地,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 表并列 而且、并且、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又、和,不译 ②蟹六跪而二螯。
…… ……
……
第二人称 你、你的 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一、而 ★★★★★
1.作连词
⑴表转折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然而、可是、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却。
③惑而不从师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⑵表修饰关系,连
②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接状语和谓语,译 为“着、地”或不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译。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⑶表假设关系,连
相当于“于”。译为“在”、“比”、 “对”、“对于”等。
索引
四、乃 1.作副词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
★★★★
⑴表承接,译为 “于是、就”。
①②度好我雨至知军时中节,,公当乃 春入 乃。 发生。⑵“才表才”限、、止这“,才仅译、”为然等后。
⑶表出乎意料或违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背常理,译为“却、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接主语和谓语,相
也。
当于“如果、假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⑷表示并列关系。“而且”、“又”、“和” 或不译。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表示承接关系。“而且”、“并且”、“就” 或不译。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 国一卷)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说明
• (一)考试能力要求 •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
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 (二)考查形式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代词 常见的代词:之、其、何、若、焉。
【何以】拿什么、凭什么 索引
三、乎 ★★★(未考) 1.助词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⑴表疑问语气。吗、呢。
①沛公不先破关,公岂敢入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⑵表示反问语气。吗、呢。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⑶表推测或商量语气。吧。
⑵作谓语,用于询问原因,后常有“哉、也” 等疑问语气词,译为“为什么”。
①②其 然间 则旦 何暮时闻而何乐物耶??⑶作定语,什么、为什么
2.副词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⑴程度副词,多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固定结构 ①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怎样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无何】不久,没多久。 ③何以战? 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①危乎高哉! ②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滕王阁》
(4)表感叹或祈使语气。啊、呀。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赤壁赋》
(6)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地。
2.用作介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07年高新考课程“高大考纲语文”考规纲定规定应掌掌握握的文的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则、者、之、与 。
金
“庸
神 仙 姐 姐
武 侠 小 说 《
”天
王龙
语
八 部
嫣》
识记“18个文言虚词”口诀
• 谐音: 语 嫣
•
于(与) 焉
•
因为
•
乃之
何其弱 何其若 所 以 则 而且 乎者也
索引
七、若 ★★★☆(未考) 1.作代词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第二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相当于“你”、 “你们”、“你(们)的”。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样)/如此”。
2.作副词 ①关山度若飞。 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③若望仆不相师 用在动词前,表不肯定,译为:好像、似乎
⑴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等。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③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