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科学实验探究题题目

1、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为了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如何设置对照组?A. 一组置于光照下,另一组置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B. 两组都置于光照下,但光照强度不同C. 一组置于光照下,另一组添加额外的二氧化碳D. 两组都置于黑暗环境中,但温度不同(答案:A)2、在进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中,若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预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 锌片表面无变化,溶液颜色不变B. 锌片溶解,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C. 锌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D. 锌片与溶液均无明显变化(答案:C)3、在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中,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下列哪种情况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A. 物体下沉至容器底部并保持静止B. 物体在液体中匀速上升C. 物体在液体中加速下沉D. 物体在液体中减速上升(答案:B)4、为了研究不同溶质对溶液凝固点的影响,应控制哪些变量相同?A. 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种类B. 溶剂的质量和溶质的种类C.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以及实验环境D. 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答案:D)5、在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会逐渐:A. 变强B. 变弱C. 保持不变D. 先变弱后变强(答案:B)6、在模拟酸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溶液应选用:A. 蒸馏水B. 稀释后的醋C. 稀释后的硫酸溶液D. 自来水(答案:A)7、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应保持哪个因素不变?A. 电阻B. 电压C. 电流D. 电源类型(答案:A)8、在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应使用的检测试剂是:A. 酚酞溶液B. 澄清石灰水C. 碘液D. 紫色石蕊试液(答案:B)9、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当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A. 保持压力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B. 保持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C. 同时改变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D. 只改变接触面积大小(答案:B)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特点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等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复习专题——实验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

期中复习专题———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时反应速率影响因素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设计并完成实验】甲同学为此做了以下三个实验:I、将3.0g 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II、将3.0g 氯酸钾与1.0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III、将x g 氯酸钾与1.0g 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III 中x的值应为_________。
实验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甲同学将实验I 和III 同时进行的目的是想探究。
将实验结束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 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 g 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III 相同,此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都不变。
【结论】氧化铜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反思】实验II 和III 对比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II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②除催化剂影响外,化学反应速率还会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并完成实验】乙同学选用双氧水的分解进行: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I 50.0g 1% 0.1g 9mLII 50.0g 2% 0.1g 16mLIII 50.0g 4% 0.1g 31mL本实验中,测量2体积的装置可以选用下图中的装置。
【实验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同学选用如图的装置也进行此实验,他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2.小华选择“铁丝和氧气反应的成功率和实验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模块五 科学探究 课时2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试题-人教版

word课时2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某某8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型题号考查知识点及内容分值评价实验方案能否得到正确结2 2016选择14果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判2015选择 52断实验方案能否达到目的2014选择 5 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2设计实验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1 2012实验探究35(拓展)有铁单质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2011实验探究35(拓展)2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2009实验探究37(设计)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1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分值为1~2分,在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查居多,预计2017年仍在选择题中与其他知识点配合进行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某某8年中考真题演练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2015某某中考5题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C)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2.(2016某某中考14题2分)如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果不正确的是(B)A.甲实验: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B.乙实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X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C.丙实验: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D.丁实验: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3.(2015某某中考5题2分)下列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A.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中考考点清单实验方案的设计1.设计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避免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害性的物质接触。
若无法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可行性:条件允许,实验效果要明显,操作简单,设计的实验方案切实可行。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100道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100道
第一题
问题:如何用水和油进行分离?
实验目的:观察不相溶液体的分离方法,并了解它们的性质差异。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杯水和一杯植物油。
2. 将植物油缓慢地倒入水杯中。
3. 观察油和水的现象,记录你的观察结果并思考原因。
第二题
问题:拜物教,哪些物体会引起静电?
实验目的:了解导电和绝缘物体的不同,并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块橡皮和一根金属钥匙。
2. 用橡皮摩擦钥匙。
3. 靠近一些小纸片或头发并观察现象。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但这次用手摩擦钥匙。
5. 记录你的观察结果,并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
(继续写入其余98个实验题目)
第一百题
问题:金鱼在黑暗中是否会游动?
实验目的:观察金鱼在黑暗环境中的行为变化,并了解光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将一个金鱼放入一个透明的中。
2. 将置于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例如一个黑盒子。
3. 关闭灯光,观察金鱼的行为。
4. 打开灯光,观察金鱼的行为是否有所变化。
5. 记录你的观察结果,并给出解释。
注意:进行实验时请注意动物的福利,确保实验过程不会对金鱼造成伤害。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100道》的部分题目,请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你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卷 题型五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实验探究题1.王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 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从AB段和CD段的比较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要______(选填“大”或“小”).(2)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此时的沸点是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小明所属的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______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 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 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₂ =57.6 g;则酸奶的密度为______kg/m³.(3)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 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于是,小华和小明想出了一种正确测量方法,小明接着做出了正确的操作: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₃,记下此时____,则酸奶密度表达式:______.3.某同学用下列器材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1)如图所示,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块,使它沿长木板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2)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3)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 N,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4)丁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4.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N.(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 kg/m³.5.小明在测量某物体的重力时,发现物体的重力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一时又找不到其他测量工具,为了测出该物体的重力,他找来木棒、细铁丝等物品进行如下改进:步骤一:将细线系在木棒的A位置,在木棒的左端绕上适量的细铁丝,使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步骤二:将弹簧测力计倒转过来,用手指拉住弹簧测力计的B处,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操作,如图乙.步骤三:在木棒左端挂上物体,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如图丙.(1)步骤一中,“在木棒的左端绕上适量的细铁丝,使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防止______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步骤二中,对弹簧测力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3)步骤三中,当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为______N,则该铁块的重力______N.6.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6V,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是2.5 V,电阻大约10Ω左右,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R₁和R₂的最大阻值分别为10Ω、50Ω,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1)电流表应选用量程为______,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选填“R₁”或“R₂”);(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C.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3)如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绘成的U-I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泡的电阻将变______;(4)继续移动滑片,小灯泡突然熄灭,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而电压表有示数,那么发生的故障是______,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V.7.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4.5 V且不变),小灯泡(标有“2.5 V 0.3 A”),定值电阻R(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0(标有“50Ω 1A”),学生用双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导线若干:(1)某实验小组经过相互讨论,完成了该实验方案的三次设计,由图甲到图乙,改进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小组再优化电路设计,由图乙到图丙.(2)如图丙,实验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 4.5 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障排除后,接着在图丙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移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位置时,发现两电表中某一个表的指针达到满刻度,如图丁或戊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4)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通过电阻R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到结论:0.15 A,接着为了测量更多组数据,又提供了15 Ω、20 Ω、25 Ω、30 Ω、35 Ω定值电阻各一个,其中_______定值电阻不能使用题型五 实验探究题1.(1)晶体;固液共存状态;小;(2)98;低于.解析:(1)①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故冰为晶体;②冰在BC 段处于熔化过程,故在第10 min 末这一时刻,杯里的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③根据公式t cm Q ∆=吸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c 和升高的温度t ∆成反比.AB 段的冰温度升高快,是因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2)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图示的液柱对应的刻度读出示数为98℃,即水的沸点为98℃.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当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即沸点低于100℃.2.(1)右;(2)63;1008.13⨯;(3)偏大;针筒内酸奶体积V;V mL m m --=523ρ酸奶或VmL g m --=56.573ρ酸奶.解析:(1)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由图乙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 ,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₁=60 g+3 g=63 g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质量:m=m₁-m₂=63 g -57.6 g=5.4 g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V=5 mL=5 cm³. 则酸奶的密度:cm g V m 534.5==ρ=1.08 g /cm³=1008.13⨯kg/m³;(3)由于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使得针筒内测量的酸奶体积偏小,由V m=ρ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剩余法测量酸奶的密度,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₃,进而得出针筒内返回烧杯酸奶的质量,记下此时针筒内酸奶的体积V ,得出返回烧杯内酸奶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酸奶密度表达式.针筒内返回烧杯酸奶的质量:m'=m₃-m₂=m₃-57.6 g ,针筒内返回烧杯酸奶的体积:V’=5mL -V , 则酸奶密度表达式:V mL m m --=523ρ酸奶或VmL g m --=56.573ρ酸奶.3.(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压力的大小;(3)0;(4)等于.解析:(1)实验中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出二者大小相等;(2)由题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压力的大小不同,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由此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3)丙图中,铝块和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该图中铝块不受摩擦力;(4)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的压力决定,由图乙与图丁所示实验可知,铝块与桌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铝块对桌面的压力也相等,所以铝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等.4.(1)液体密度;2.4;(2)增大;无关;(3)102.13⨯.解析:(1)比较C 与E 两图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根据F 浮 =G-F 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这是研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由A 知,物体的重力G=8 N;由E 知,物体在盐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5.6 N;则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浮力:F 浮盐水=G-F=8 N-5.6 N=2.4 N ;(2)B 、C 两图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同,物体所受浮力不同,且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也增大;C 、D 两图中,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可得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无关;(3)由A 、C 两图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F 浮 =G-F’=8 N -6 N=2 N;.由gV F 排液浮ρ=得,物体的体积:m m F V kg N kg N g V 3433102101/10/2⨯⨯-=⨯===ρ水浮排;根据(1)小题可知,F 浮盐水=2.4 N , 由gV F 排液浮ρ=得,盐水的密度:m m kg N V F kg N g 3334/4.2102.1102/10⨯⨯⨯===-排浮盐水盐水ρ.5.(1)木棒自身重力;(2)调零;(3)2.2;6.6.解析:(1)在木棒左端绕上适量的细铁丝,使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防止木棒自身重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弹簧测力计自身有一定重力,在倒转使用时,应先调零,否则会造成所测量结果不准确;(3)由图丁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 ,示数为2.2 N;根据图示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得:)41(4L F L G -⨯=⨯,解得:G= 3F=3×2.2 N=6.6 N .6.(1)0~0.6 A;R₂;(2)C ;(3)0.5;大;(4)灯泡断路;6.7.(1)使电阻保持不变;(2)R 断路;(3)0.3 A ;3.0 V ;(4)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30 Ω和35 Ω.解析:(1)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需保持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从甲图到乙图由灯泡换成了定值电阻,是为了使电阻保持不变;(2)电路中出现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在电路中出现了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4.5 V ,说明电压表和电源连接的部分电路无断路,只能是电阻R 处出现了断路;(3)电压表选的是0~3 V 量程,一大格表示1V ,分度值为0.1 V ,满偏读数3.0 V;电流表的示数Ω==103V R U I =0.3 A ;若电流表选的是0~0.6 A 量程,满偏读数0.6 A ;电压表的示数IR U ==0.6 A ×10Ω=6 V ,不合适;(4)在表中:导体的电阻一定,导体两端的电压从1.5 V 到2.0 V 到2.5 V 再到3.0 V ,相对应的,导体中的电流从0.15 A 到0.20 A 到0.25 A 再到0.30 A.电压增加几倍,电流也增加几倍,故得结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当定值电阻为10Ω时,对应的电流表示数为0.15 A ,可以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是IR U ==10Ω×0.15 A=1.5 V .由于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所以要保证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3.0 V ,这样可保证R 两端电压1.5 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阻值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Ω==500.3V R U I 滑滑最小=0.06 A ,则允许接入的定值电阻的最大值为A V I U R 06.05.1==最小最大=25 Ω,小于30 Ω、35 Ω,因此这两个定值电阻不能使用.。
(青海专版)化学复习第编重点题型突破篇5实验探究题(精练)试题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1。
(2017宿迁中考)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查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Ⅰ。
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方案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红__色变成无色。
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_小于或等于__(选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NaOH+H2SO4===Na2SO4+2H2O__.Ⅱ。
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Ⅰ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1)Na2SO4;(2)Na2SO4和__H2SO 4__。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锌粒逐渐减少,有__气泡__产生方案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__,猜想(2)成立【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C__(填字母)。
A.BaCl2溶液B.Cu C.Fe2O32.(2017襄阳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小雯探究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小琪探究H2SO4、NaOH、CuSO4、BaCl2四种溶液之间的反应.实验完毕,小雯和小琪将试管中的剩余物都倒入同一大烧杯中,过滤后得到了沉淀A和无色滤液M,并接着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向所得沉淀A 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出现白色沉淀B和蓝色溶液,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B是__BaSO4(或硫酸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取步骤②中溶液,加入适量Na2SO4溶液,充分反应无明显现象④另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__无明显现象(或锌粒表面无红色固体生成、无气体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滤液M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NaCl(或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琪分析后认为:步骤④中加入锌粒没有必要:滤液M中还可能存在其他成分。
专题五资料给与类实验探究题专练二(学生版)-2022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新视角

专题5 资料给予类实验探究题专练二1.某化学兴趣小组试利用镁铝合金废料制备硫酸铝晶体,并对硫酸铝晶体[Al2(SO4)3·nH2O]进行热重分析,其实验流程如下:资料:①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②NaAlO2+CO2+2H2O═Al(OH)3↓+NaHCO3;③硫酸铝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
(1)在镁铝合金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固体B与稀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操作Ⅱ包含的实验步骤有:蒸发浓缩、、、洗涤、干燥。
(3)操作Ⅱ中常用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洗涤,选用无水乙醇不用水洗涤的的原因是①;②。
(4)若初始时称取的镁铝合金废料的质量为18.0g,得到固体A的质量为7.2g,硫酸铝晶体的质量为133.2g(假设每一步的转化率均为100%,合金废料中不含溶于碱的杂质)。
计算得硫酸铝晶体的化学式为(写出计算过程)。
(5)取上述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23K~523K,553K~687K,当温度在1043K以上不再失重同时生成一种气体,其热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
根据图示数据计算确定每步分解的产物,写出:①失重第一阶段分解产物的化学式,②失重第三阶段反应化学方程式。
2.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
小李和小赵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K3[Fe(C2O4)3]⋅3H2O的热分解产物。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可用于吸收CO2、水蒸气②含有Fe2+的盐溶液可与K3[Fe(CN)6]发生反应产生蓝色沉淀③含有Fe3+的盐溶液可与KSCN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溶液(提出问题)样品完全分解后,除水蒸气外还生成哪些产物?(1)(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气体产物中含有CO猜想二:气体产物中含有CO2猜想三:气体产物中含有(2)(实验探究)探究气体产物。
小李同学对气体产物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及部分装置省略):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D中的固体变为红色。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实验探究专项练习题【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知识储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基本要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
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解题方法: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基本要求:●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
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基本要求:●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的假设之后,你认为在实验中你需要解决那些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怎样测量磁性强弱,怎样改变和测量电流,怎样改变线圈匝数。
(1)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学生A:看它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或小铁钉。
河北中考物理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夯基提能作业1.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B.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C.在“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D.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2.(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cm。
(2)图乙中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 g。
(3)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V;白炽灯与电视机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选填“并联”或“串联”)。
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是由于。
(2)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
(3)丙图: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
(4)丁图: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由于。
4.(1)图甲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g;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mL;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温度计的示数是℃。
甲(2)木块从图乙所示斜面上的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乙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根据公式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
5.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空杯、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物块、细线。
小凤所在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实验器材和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题目:(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把物块1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将(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超(3)由本次实验可确定,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无关。
(多选题,只填写字母)A.重力B.质量C.体积D.密度E.形状6.为了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带答案解析) 专题五 酸碱中和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专题五酸碱中和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是()A.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 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C.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 由a 点到b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Cl﹣和H2O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 该反应的实质是HCl+NaOH=H2O+NaC1D. 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不变4.某同学对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
通过对四个实验方案的评价,你认为最佳的实验方案是()A. AB. BC. CD. D5.海水中镁元素的总储量约为2.1×1015t,可用于生产金属镁,目前世界生产的镁60%来自海水。
利川用海水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沉淀槽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O=Mg(OH)2↓+CaCl2B. 在上述流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C. 反应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中和反应D. 由贝壳制取生石灰的反应条件是高温6.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 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C. AB段有沉淀生成D. F点溶液的pH>7二、填空题(共2题;共8分)7.向盐酸溶液中滴NaOH溶液时pH变化如图所示(1)中和反应实质是________;(2)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
武汉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专练(5)碳及其化合物(word版含解析)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专练(5)——碳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共26小题)1.(2019秋•江岸区校级月考)下列各图是在CO2和O2的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以及性质验证的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图示,其中有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收集二氧化碳C.收集氧气并验满D.氧气性质验证2.(2019秋•江夏区月考)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的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B.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C.甲和乙两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D.甲处发生的是化合反应,乙处发生的是分解反应3.(2019秋•武昌区月考)为探究CuO和C反应的最佳质量比(忽略其它副反应),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1所示装置,取CuO和C的混合物17.2g,按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反应经结束②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③该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④反应前后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⑤CuO和C的最佳质量比对应图二中的b点⑥a点时,反应消耗的C的质量为9.2g,CuO的质量为8g:⑦c点对应的原固体中CuO和C的质量分别为17.2g、0gA.③⑤⑦B.①③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⑦4.(2019•武汉模拟)如图,实验室提供下列盛有药品的装置可以证明某一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气体通过装置时均被完全吸收)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实验中装置Ⅰ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成蓝色;②装置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置换反应;③装置Ⅳ用于证明二氧化碳气体;④实验时的装置连接依次是Ⅰ﹣Ⅳ﹣Ⅱ﹣Ⅳ;⑤若混合气体质量为1.36 g,装置Ⅰ反应前、后质量分别为m1和m2,装置Ⅱ反应前、后质量分别为n1和n2,则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质量为[1.36﹣m2+m1﹣7(n1﹣n2)/4]g。
(河南地区)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试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类型一光学实验1.(2015·某某)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20°70°2 30°60°3 50°40°(1)要使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垂直(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向平面镜,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2.(2016·某某)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
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移去棋子B,将一X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发现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专题五 电学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灯泡亮度
1
3.0
0.36
偏暗
2
3.5
0.40
正常
3
4.5
0.42
偏亮
(5)若在实验中小灯泡的灯丝突然被烧断,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假如电源电压恒为6V,但电压表0~15V挡已坏,小张将现在的电路做了改动也能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下面的虚线方框内画出改动后的电路图。
【解析】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I===0.25A,电源的电压U=I(R1+R2)=0.25A×(10Ω+20Ω)=7.5V
图Z5-16
22.[2012·大理]如图Z5-17所示电路中,L标有“3V 1.5W”字样。当S1、S3闭合,S2断开时,L正常发光;当S2闭合,S1、S3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A。则R的电阻为__9__Ω,此时灯L两端的电压时__1.2__V。
【答案】如答图所示
第24题答图
四、分析计算题
25.[2012·安徽]某同学家的电子式电能表上个月月初、月末的表盘如图Z5-21所示,表盘上“1600imp/kW·h”表示每用电1kW·h指示灯闪烁1600次。根据表盘上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家上个月共用电多少kW·h?
(2)该同学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率不得超过多少?
小
B.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
大
C.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化学实验探究题1.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其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采用以下步骤除去..(粗盐提纯步骤)。
课外活动小组对经过初步提纯的粗盐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探究一:这包粗盐中还有什么杂质?根据海水的成份和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估计粗盐中可能还有杂质是CaCl2和MgCl2,现用实验验证这种推测:取样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Mg(OH)2为白色沉淀],目的是检验有没有(化学式),相关的反应方程式为;接着再加入数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粗盐中含有(化学式)。
实验证明,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CaCl2。
探究二:含有MgCl2和CaCl2的硬水和粗盐水相似.实验室中有一杯含有MgCl2和CaCl2的硬水,下表是某兴趣小组设计软化硬水的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下表。
可选用的药品有:Ca(OH)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肥皂水2.某研究学习小组经过查阅资料发现,锰(Mn)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说明:除出现了Mn外,其他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排列与课本中的一致):K、Ca、Na、Mg、Al、Mn、Zn、①、②、③、(H)、④、⑤、⑥、Pt、Au(1)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①的元素符号是;(2)已知锰盐中锰元素显+2价。
写出金属锰和金属⑥的硝酸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
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粉末的组成。
(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不同的假设,分别猜想黑色固体的组成:甲认为可能是炭粉(一种碳的单质);乙认为可能是________;丙认为可能是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三位同学中有一位的假设因为不合理,被另两位同学予以否定,请问_________,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探究题1.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kpa以内,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自重为2t的6轮汽车,核准载货量为4t,实际装货8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平方米(g=10N/Kg)求:(1)现该车对地面的压力多大(2)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2.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木块A,砝码B,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先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然后通过木块A上增加砝码B以改变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并用测力计测量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三次实验中木块A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1=v3>v2.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a)和(b)两图可知:___;(2)比较(a)和(c)两图可知:___.(3)c图中砝码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N.3.在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_____________)4.(大连中考)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word版无答案)

2022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装置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或C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可用装置D、E或F收集气体,收集O2和CO2都能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2. 如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2)B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3)C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4)D实验中,向水中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3.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气密性良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2)图B所示右边的铁丝能更剧烈燃烧其原因是,两个集气瓶底部都加了少量的水其原因是;(3)图C所示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填一条即可);(4)图D所示实验过程中,天平指针(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偏转。
5.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可使用装置E收集氧气,其原因是;(3)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端(填“a”或“b”);(4)用装置B或C制取氧气时,C与B相比,C的优点是。
湖北省黄石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

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 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垂__直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 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顺时针方向转动。
实验3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 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 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 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___匀__速__直__线___运动时, 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则F1=__1_._6_N。
实验5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0.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 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1)小球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____重__力__势能转化为动能, 其动能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
(4)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 ℃, 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与___气__压有关。
实验2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 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 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以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 ___易__拉_(罐填“烧杯”或“易拉罐”) 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使__液__体__受__热__均_。匀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加__热__时__间_ (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___吸A收的热量较多;质量 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升B温较高。 (均填“A”或“B”)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 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___A。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1. 实验一:水能输送物质实验目的探究水的运动对物质输送的影响。
实验材料- 透明的- 水- 不同颜色的小颗粒(如纸屑、砂粒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装满水。
2. 在水中加入一些不同颜色的小颗粒。
3. 观察小颗粒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不同颜色的小颗粒会随着水的流动而移动,最终聚集在一起。
实验结论这说明水的运动可以带动物质的移动,使其聚集在一起。
2. 实验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 热水- 冷水- 两个杯子- 两个温度计- 两块相同大小的冰块实验步骤1. 将热水倒入一个杯子,冷水倒入另一个杯子。
2. 在热水杯中放入一个温度计,在冷水杯中放入另一个温度计。
3. 将一个冰块放入热水杯,将另一个冰块放入冷水杯。
4. 同时观察两个温度计的指示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放在热水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升高,而放在冷水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降低。
实验结论这说明温度对物体有影响,热水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而冷水可以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3. 实验三:空气的压力实验目的探究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 气球- 气泵实验步骤1. 将气泵连接到气球上。
2. 通过挤压气泵的方式向气球中注入空气。
3. 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随着气泵向气球中注入空气,气球会逐渐充气膨胀。
实验结论这说明空气的压力可以使物体膨胀。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及其答案。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20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中考第35题)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中考第35题)类型一有关物质成分或物质性质的探究例1 (2019,鸡西)实验小组将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液M,同学们对滤液M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猜想与假设】①含有KOH;②含有__KOH和Ca(OH)2__;③含有KOH、K2CO3;④含有KOH、K2CO3和Ca(OH)2。
【设计与实验】(1)大家认为猜想__④__一定不正确,其原因是__K2CO3和Ca(OH)2不能共存__。
(2)甲同学取滤液M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稀盐酸__,不产生气泡,则猜想③不正确。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Ca(OH)2===2NaOH+CaCO3↓[或K2CO3+Ca(OH)2===2KOH+CaCO3↓]__。
【解析】【猜想与假设】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发生反应:K2CO3+Ca(OH)2===2KOH+CaCO3↓;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KOH;当氢氧化钙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KOH和Ca(OH)2;当碳酸钾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有KOH、K2CO3,故②含有KOH和Ca(OH)2。
【设计与实验】(1)因为K2CO3和Ca(OH)2可以发生反应,故不能共存,所以猜想④一定不成立。
(2)由于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猜想③错误,溶液中的溶质没有K2CO3。
(3)碳酸钠(或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若猜想②成立,可以通过加入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来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
所以取一定量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验证猜想②成立。
【交流与反思】因为滤液M呈碱性,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源(或地下水、污染环境)等。
对应训练1 (2019,唐山路北区三模)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夯基提能作业1.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 ,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图乙中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丙图: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 丁图: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是由于 4.(1)图甲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mL;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温度计的示数是C OA.在B.在C.在 “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D.在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2.(1)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cmo式是 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选填“并联”或“串联”V;白炽灯与电视机之间的连接方n ft[■Mil]: fT^^rrT] u -屮・ 11f n 1^14 九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甲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 ,是由于r2乙鑑甲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2)木块从图乙所示斜面上的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根据公式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实验次数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1 100 1.000 0.82 150 1.000 0.83 200 1.000 0.84 250 1.000 0.85.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空杯、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物块、细线。
研究物块重空杯重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杯、水总浮力的大排开水所受对象G/N G杯/N 簧测力计的示数F7N 重G总/N 小 F 浮/N 的重力G排/N 物块1 1.25 0.35 1.1 0.5 0.15 0.15物块2 1.15 0.35 1.0 0.5 0.15 0.15物块3 0.45 0.35 0.3 0.5 0.15 0.15,:(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把物块1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将(选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io■-J _r=-乙算出第超⑶ 由本次实验可确定,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多选题,只填写字母)D.密度 6.为了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将弹簧放在水平面上,一端固定。
② 在弹性限度内,用物块(物块与弹簧不连接)将弹簧压缩。
测量并记录弹簧的形变量 △ L 。
③ 由静止释放物块,测量并记录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④ 多次改变弹簧的形变量,重复步骤②③。
⑤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请回答以下问题:7.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技馆 ,同学们在“探索与发现 A 厅”里面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 “物体上滚?”的实验。
实验时,将双圆锥体轻轻放在倾斜轨道的最低端 ,看到双圆锥体从静止向轨道高处滚去。
实验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小军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真的 ,眼见为实;小乐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错觉 ,双圆锥体不可能自动由低处向高处运动。
小乐和小军为证 明各自的观点,取了两根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条左端垫高,做成一个倾斜轨道,将双圆锥体放在轨道右端,如图甲所示,由静止释放后双圆锥体向轨道高处滚去 ,双圆锥体最终停在轨道左端,如图乙所示。
这个实验成功再现了在科技馆看到的现象。
请你根据图甲、乙所示的实验,选择适当的器材,通过测量判断小军和小乐谁的观点正确 写出你的测量方法并简要说明。
无关。
A.重力B.质量C.体积E.形状(1)本实验中,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 的关系。
(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间接反映的。
(3)本实验中,从物块离开弹簧到静止,物块将能转化为能。
甲乙8. 利用吸管可以做物理小实验。
(1)用吸管“取”水,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
现有以下四个动作a. 用手指封住管口b. 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c. 将吸管插入水中d. 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在。
⑵如图乙所示,往吸管B 中吹气,可以看到吸管A 中的水面上升,以下现象中涉及的物理①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 ②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 ③ 平行于岸边航行的船不能靠岸太近9. 某同学用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碳)自制简易爱迪生灯泡。
变细。
继续通电,铅笔芯烧断掉落。
以上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填字母)。
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 的存原理与之不同的有(填序号)。
他将直径0.5毫米的铅笔芯两端接上导线,放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 (如图甲),连接12伏电源和电流表,闭合开关,铅笔芯发出黄光并渐渐变亮,稍后渐渐变暗。
断开电路,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铅笔芯明显 乙⑴某时刻,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安。
(2) 请在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3) 瓶中的石灰水可起到(4) 实验中,铅笔芯亮度渐渐变暗的原因是10. (2018四川攀枝花,27,4分)夏天我们经常使用电风扇,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对此小明提出了两个猜想,并利用玩具电风扇来进行探究。
猜想一: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 猜想二: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 为证实上述猜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将纸板B 固定在支架上,纸板A 和轻杆固定后悬挂在纸板 B 上的转轴0处,纸板A 和轻杆可绕转轴 0自由摆动,将电风扇放在左侧 正对纸板A 。
图中s 是纸板A 自然下垂时(虚线)到电风扇的水平距离,0是纸板A 向右摆动 稳定后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0越大,说明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
(1) 探究猜想一: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使s 分别等于0.30 m 、0.50 m 、 0.70 m 、0.90 m ,在纸板B 上分别标下纸板 A 稳定时轻杆的位置 a 、b 、c 、d ,如图乙所示,可作用。
知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探究猜想二:小明同学将一个滑动变阻器与电风扇的电动机(选填“串联”fitHr 三■乙或“并联”),在探究过程中,还要保持不变。
(3)你认为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还可能与有关。
(写出一个合理答答案精解精析1.A 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同一定值电阻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是为了计算电阻值时求平均值,减小误差,A 正确;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变 化的,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是为了研究不同电压下的小灯泡实际功率,B 项错误;在“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时,测量同一物质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是为了寻找 普遍性的规律,C 项错误;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是为了寻找普遍性的规律,D 项错误。
故选 A 。
2^答案 (1)1.85(1.84~1.86 均给分)(2) 26.8 ⑶220并联«解析(1)如题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为1.85 cm 。
(2)天平平衡时的示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以由题图乙得物体的质量为 20 g+5 g+1.8 g=26.8 g 。
⑶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220 V,家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 3. *答案(1)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分子间存在引力 (3)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解析 (1)风中雨伞的上方比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从而产生压强差,使得雨伞“上翻” ;(2)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两个铅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引力,即分子间存在引力;(3)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是由于小磁针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 ,由此说明电流 的周围存在着磁场;(4)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
4.虑答案 (1)106 34 1.4 -7(2)①如图所示,称量标尺的分度值是 0.2 g,所,是并联的连接方式。
② v=- 1.250 m/s 无关M 解析 (1)天平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示数,m=105 g+1 g=106 g; 量筒读数时要注意视线与液面相平 ,V=34 mL;弹簧测力计和温度计都要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再读数。
(2)①所要测量的距离为木块下边缘到金属片的距离。
②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1.250 m/s,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质量不断增大,但平均速度不变,所以木块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
5. ®答案⑴等于 (2)下沉 (3)ABDft 解析 (1)分析题表中数据可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 重力。
h 1>h 2,则小乐的观点正确;如果h 1<h 2,则小军的观点正确。
(1)首先将吸管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吸管上端,向上提吸管,吸管内水由于重力h 1,用刻度尺测量图乙中双圆锥体轴心到水平桌面的高度 h 2ov=-二⑵物块1的质量 m 二浮,物块1的体积 V 1=V 排,物块1的密度P水 水如果 8.®答案(1)cabd 大气压 (2)②*解析向下流动很小的距离时,吸管上部的气压减小,而吸管下端外部大气压不变 ,大气压托着吸管 内的水,水流不出来。
再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在重力作用下,塑料吸管里的水流出,落到空杯里。
故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 c 、a 、b 、d,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题乙图中实验的原理和选项①③涉及的原理均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而②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是因为灰尘具有惯性,与题图乙的原理不同,故选②。
9.曜答案 (1)1.5(2)、(3)、(4)见解析®解析(1)电流表的量程为0~3 A,分度值为0.1 A,(3)铅笔芯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热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能防止炽热的铅笔芯掉落使瓶底破裂(4)铅笔芯在燃烧过程中变细 ,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可得,铅笔芯的实际功率变小,所以变暗。
10. «答案(1)正确 (2)串联 距离电风扇的远近®解析 (1)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由题图可知,距离电风扇越近,0越大,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故结论为: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