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虎”词义考

合集下载

乡音之麻虎

乡音之麻虎

乡音之麻虎引子山西俗语“麻胡”考刘大寿儿时在平遥———现今世界文化遗产的乡下度过。

每每夜间哭闹,母亲便以“麻胡”来吓唬,自己便恐惧,便用双手紧紧搂抱母亲,便哭闹声立停。

“麻胡”,在我同代人的心中是一种凶恶的吃人的野兽。

稍长,随母亲去邻村赶会(赶集)正正在玉米吐穗时。

回家路上,见不远处田野里一只狼悠闲地正走向一片高粱地,大人们都说,那是“麻胡”,自己便紧紧拉住了母亲的手,催母亲快走。

心中也便以为“麻胡”原来便是狼。

至于“麻胡”两个字怎么写,是“麻胡”、“马虎”,还是“麻虎”?并不知晓。

后来读了书,游了一些地方,知道以“麻胡”来恐吓小儿的,不仅是我的故乡平遥一地,山西全省、河北、内蒙古以至京津等省市区都是这样的。

公元2002年,全国集中开展了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专项斗争。

山西省会太原一黑社会组织的头目名叫“三麻胡”,该黑社会组织被公安机关摧毁后,“三麻胡”上了报。

有的报纸写作“三马虎”,有的写作“三麻虎”。

某报刊登长篇通讯《“三麻虎”黑社会组织的覆灭》。

文中“引子”称:何为“麻虎”?山西中部地区称狼为麻虎。

以此比喻一些黑社会组织的凶残,同时,一锤定音,似乎“麻虎”确实就是指狼了。

想起了六七年前熟识的一位知名作家,在某晚报上连续写了三四篇文章,大谈特谈“麻虎”。

到了,不知所云,不看“麻胡”边际。

其实,“马虎”、“麻虎”应写作“麻胡”。

称“麻胡”为狼,错。

麻胡,系指中国历史上两名凶残好杀的将军麻秋和麻祜。

麻胡之一———麻秋《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六十七有“麻秋”条:“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

植性虓险鸩毒。

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

至此为故事。

”是说后赵主石勒有名部将叫麻秋,系太原羯(匈奴别支)人。

麻秋残暴如猛虎,阴险似鸩毒。

因是胡人,时人称其为麻胡。

百姓惧怕他,民间每有小儿啼哭,其母就以“麻胡来了”吓唬,小儿恐惧,哭声立停。

这都成为故事了。

(百家注:《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六十七酷暴一,出自《朝野佥载》第33页第5段)《资治通鉴》卷八十六·晋纪八中讲:“上党武乡羯人石勒,有胆力,善骑射。

趣味语文

趣味语文



• •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708落 ) 1256789 (丢3拉4 ) 1+2+3(接二连三 ) 333 555 ( 三五成群) 3.5( 不三不四) 5 10( 一五 一十) 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
• 书屋趣话 •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 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 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 陋室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 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 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 趣。 • 老学庵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 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 不止的精神。 • 七录斋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 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 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 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
错评咏花诗
•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 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 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 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 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 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 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 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 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 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 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 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 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 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

【名师编撰】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华南虎》《马》知识讲解

【名师编撰】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华南虎》《马》知识讲解

《华南虎》《马》知识讲解撰稿:王欢欢审稿:王军霞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华南虎》【高清课堂:动物世界(上)】牛汉,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山西定襄县人,著名诗人。

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被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代表作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

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马》【高清课堂:动物世界(上)】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的《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1739年,布封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

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

知识积累《华南虎》1.叽叽喳喳:象声词,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

2.劝诱:劝说诱导。

3.抽搐.(chù):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

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汉越十二生肖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汉越十二生肖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里, 越南人 常把 “ 蛇” 与“ 龙 ”配 成 一 对 , 如

越 语 中都 具 有 一 定 的代 表 性 。
1 汉越 十二生 肖中文化 内涵大致相似 的 动物词语
( 1 ) 虎。

r 6 n g r 盍 n I t uf t y” ( 龙 蛇上 云) 、 “ d a u r 6 n g
ma t r 6 n g ,n g a i r 6 n g ,s i f n r 6 n g ) 等。 在越 还 是 越 南 , 狗在 人 们 的 日 常生 活 中 都 扮 演 南 和 中 国人 的 心 目中 , “ 龙” 这 个 传 说 中 的 着 十 分 重要 的 角色 。 狗是 人 类的 宠 物 , 不只 动物 是 吉 祥 的 象 征 , 是 无 比尊 严 的 君 王 的 是 因 为 它 对 主 子 的 温 顺 , 更 重 要 的 是 他 的 化身 。 越 南语 中的 “ r 6 n g ” 和“ l o n g ” 均 借 自汉 忠诚 、 可靠 。 狗 曾经是 中 国先 人 作 为 图腾 的 崇拜物。 在 没 有 铁 窗 和防 盗 设 备 的 古 代 , 狗
涉及到。 这 些 动 物 都是 人 们 所 熟 悉 的 , 在 汉
多是 含 有 褒 义 的 , 比如“ 龙腾 虎 跃 ” ( 比喻 某 象 征 。 人奋起行动 , 有所作为) 、 “ 望子成龙” ( 比喻 希 望 自己 的儿 子 将 来 能 成 大 器) 等。 在越南 , “ 龙” 的 形 象 占 有独 特 的位 置 , 它被视为 民族的 祖先一 “ 龙子 仙孙 ” ( C O n r 6 n g c h du t i e n ) 。 中越两 国封建 时 代都 即使“ 蛇” 在 两种 语 言 的 词语 大 致 带 有 贬义的 , 但有时 也是 中性 的 。 在十 二生 肖

【哲理故事】有哲理的故事 马与虎斗

【哲理故事】有哲理的故事 马与虎斗

【哲理故事】有哲理的故事马与虎斗从前有一匹勇敢的骏马,它叫作飞骑。

飞骑驼背挺直,四蹄轻盈,毛发光亮,眼神锐利,温顺的性情里却蕴藏着坚强、果敢和勇敢。

有一天,飞骑迎来了它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一只凶猛的老虎来到了它的地盘。

这只虎性情凶狠,百兽远之。

“老虎通常住在深山之中,不近人烟,可这只老虎大胆地来到了我的地盘,我必须保护自己的领地!”飞骑心中坚定。

虎雄之心,飞骑更显威慑,它决定与老虎一较高下。

两者既有仇敌也算是互相竞争的历史,但这次的对决是生死之战。

飞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我是一匹真正的骏马,我有着高傲的骄傲,我的所向披靡,胜过山川湖海。

”它坚信自己能够打败老虎。

两者在森林中相遇,飞骑迅速加速,向老虎发动了猛烈的冲锋。

老虎虽然凶猛,但却被飞骑的气势所慑,显得犹豫不决。

飞骑趁虎未备,猛然使出一脚腾挪,虎疲于应付,未及挡高,被飞骑重重踢中了腹部,落入隐着的圈套,然后冷不防,飞骑伺机反抗,一阵雷霆般的猛烈攻击!老虎伤痕累累,最终败下阵来。

飞骑得意的向虎发出一声雄壮的嘶叫,展示了它的英雄风采。

“老虎,你虽然凶猛,但你却不及我。

我有着勇敢和机智,既有力量又有智慧。

你永远也无法战胜我,因为我是一匹真正的骏马!”飞骑的胜利传遍了山林之间。

许多动物都来庆贺飞骑的胜利,向它表示了敬意,纷纷称赞飞骑是一匹真正的英雄。

从此以后,飞骑成为了山林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智慧才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飞骑不仅有着强大的力量和勇气,更有着高明的智慧和机智,从而战胜了比它更凶猛的老虎。

这也给我们启示,人应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用智慧战胜困难,才能取得胜利。

【2000字】。

“马”和“虎”是不相干的两种动物,人们为什么把它们组成“马虎”,表示做事不认真呢?

“马”和“虎”是不相干的两种动物,人们为什么把它们组成“马虎”,表示做事不认真呢?

“马”和“虎”是不相干的两种动物,人们为什么把它们组成“马虎”,表示做事不认真呢?
“马虎”常用来形容人做事粗心大意,经常犯错误。

但“马”和“虎”却是两种互不相干的动物,为何被人们扯到了一起,这个词语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据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牛犊》载:“楚中一农人赴市归,暂休于途。

有术人后至,止与倾谈。

忽瞻农人曰:‘子气色不祥,三日内当退财,受官刑。

’农人曰:‘某官税已完,生平不解争斗,刑何从至?’术人曰:‘仆亦不知。

但气色如此,不可不慎之也!’农人颇不深信,拱别而归。

次日牧犊于野,有驿马过,犊望见误以为虎,直前触之,马毙。

役报农人至官,官薄惩之,使偿其马。

盖水牛见虎必斗,故贩牛者露宿,辄以牛自卫;遥见马过,急驱避之,恐其误也。


这段文字讲述一个农夫赶集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道士,道士告诉他:“你气色不好,三天内会杀财,还可能受点小刑罚。

”农夫很不解:“官府的税已经交了,我也不喜欢和别人争斗,刑从哪里来呢?”道士也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气色如此,不可不防。

”农夫不太相信,第二天,在野外放牛。

这时候恰好有送信的马路过,牛以为是老虎,上前触之,结果马被顶死了,农夫不但赔了钱,还被官员打了一顿。

后面的解释说牛见到老虎必斗,如果有马路过,则牛经常会认识错误,将“马”当成“虎”。

指“马”为“虎”,乃牛粗心所致,故有“马虎”一词。

现在,“马虎”已是日常用语。

"马庇"词义考

"马庇"词义考
分 明 日麻 胡 ” , “ 胡 ” 已带 有 “ 糊 、不 确 定 ”之 义 。 麻 模
《 语 大词 典 》 : “ 糊 ”又 作 “ 胡 ” 。 汉 模 模
宋 ・胡宏 五峰 集 卷二 与彪 德 美》 : 须是 指摘 个 记音词 。 “ 胡 ”也写 作 “ 麻 麻糊 ”,并且还: 叠形 式 分不可 泛滥。要 极分 明,不可模糊 ,直到 穷神知化 处 , “ 麻麻糊糊 ”。 1 3 年 出版 的 《 84 正因撮要 ・ 三 ・ 卷 叠字 》中有 “ 清清 然 后 为是 耳 。
的 。 “ 虎 ”作 为 一 个 记音 词 ,其 “ 率 、疏 忽 大意 ”义 到 难 词》 中认为 , “ 马 草 马虎 ”与 “ 麻胡 ”之 间是隐实示虚 、设 难 成 趣 造 词 ( 谓 隐实 示 虚 、 设 难 成 趣 造 词 ,就 是 有 意 隐 所 底 从 何而 来 ?本文 试 考 察 “ 虎 ”一 词 词义 的 来 源 。 马 “ 马虎 ” 与 “ 麻胡 ” “ 虎 ”之 “ 率 、疏 忽 大 意 ”义 是 在 现 代 汉 语 中 出 马 草


蔽词 中的真实 理据 ,而用谐 音的办法代 写成与词义本 是风
马 牛 不 相 及 的用 字 , 词 义 理 解 的 困 难 换 得 了 才 智 妙 趣 的 艺
现 的。在 “ 马虎 ”之前承 担这一语义 的应 该是 “ 胡”一 术欣 赏性 。)古语 “ 麻 言之无 文 ,行之不远 ”, “ 胡 ”平 麻 词。 “ 马虎”的本字应为 “ 麻胡 ”。 实无 文, “ 马虎 ”趣难有文 ,生命力强 ,通 行全 国。笔者 “ 胡 ” 一 词 在 隋 代 已 经 出 现 , 多 指 当 时 的 人 们 用 认 为 其 说 是 有 一 定 道 理 的 。 况 且 既 然 都 是 记 音 词 , 词 语 的 麻 来 恐 吓 小 孩 子 的 说 辞 , “ 胡 ” 指 凶恶 的 人 。唐 ・李 匡 义 意 义 与 构 成 词 语 的 词 素 意 义 没 有 联 系 , 人 们 自然 会 选 择 比 麻 马 麻 卷 下 “ 麻 胡 ”:俗怖 婴 儿 日 “ 胡 来 ” 。 较常见易记 的字来记录 ,在这一点上 , “ 虎 ”也较 “ 非 麻 不 知其 源者 , 以为 多 髯之神 而 脸刺 者 ,非 也 。隋将 军麻 胡 ”有优 势 。 祜 ,性 酷虐 ,蜴帝 令 开汴 河 ,威棱 既盛 ,至稚 童望 风 而 二 、麻 胡 与模 糊 畏 ,互相恐吓 日: “ 麻祜来 !”稚童语不 正,转 “ ”为 祜

《莱州方言志》中“马虎”一词来历考

《莱州方言志》中“马虎”一词来历考

2 .唐代李匡义 《 资暇集》6 [卷下亦记载 :俗 怖婴儿 日 ‘ 1 “ 麻
同 时 , 典 中亦 有 关 于用 “ 胡 ” 吓 唬 小 孩 的 例证 , 元 胡来 ’ 不知其源者 , 佛 麻 来 如 。 以为多 髯之 神而验刺者 , 非也。隋将军麻
代姜端礼 《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卷三记载 : 祜 , 酷 虐 , 帝 令 开 汴 河 , 棱 既 盛 , 稚 童 望 风 而 畏 , 相 性 炀 威 至 互
区也有类似说 法 ,《 潍坊方言志》 第三章词汇部分第 9 0页 不立愈 。 北史》 杨大眼威振淮泗 , 儿啼者 , 《 : 童 呼云“ 杨大眼至”
“ ” 一 词条 下方 言词 作 “ 虎 ” 通 对 全 国各 地 的方 言 调 查 , 即止 。高车 国倍侯利奔魏 , 狼 这 妈 。 勇健善战 , 北方人 畏之 , 婴儿啼者 ,
用 马 虎 吓 唬 小 孩 之类 的 民谚 俗 语 流传 , 比如 安 徽 合 肥 话 里 有 谋衔命 , 甚酷 ……至今儿啼 , 闻人 言 ‘ 麻胡来 ’即止。 , 其讹 言畏 “ 好人学好人 , m h 咬人” 跟 跟 a u学 。重 庆 人 吓 唬 小 孩 会 说 “ 麻 人 皆若 是 。 ” 老 虎来 了 ” 除 此 之外 , 有 很 多 , 此 就 不 多 做 举 证 了 。 。 还 在
“ 麻胡” 是狼的意思 。那么“ 马虎 ” 妈虎 ” 麻胡 ” 或“ 或“ 的说法到
底从何而来? 为何 又 都 有 “ ” 狼 的意 思 ? 们 试 探 求 其 源 。 我
由上可 知 ,古代 的父母长 辈往往用一个 凶猛 的人 的名字
来 怖 吓孩 子 ,麻 胡 ” “ 即是 其 中之 一 。综 合 资 料 来 看 ,麻 胡 ” “ 的

虎与马

虎与马

深层探究:
作者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 样的情感态度?
崇尚自由
善待生命
关爱动物 尊重自然
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 优美的散文。 这是一篇赞美马的文章。
这是一篇用人格化的语言写马的文章。
本文是一篇为家马打抱不平,赞美野马 的精神的文章。 本文是一篇透着马对人类感化的文章。
关于“虎”和“马”的成语
找到下面两句话,思考其含义。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 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 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 受束缚而告终。
1、“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 2、“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 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 寻找食物; 3、“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 钉上蹄铁; (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 马的天性。
• 《华南虎》一诗写于1973年6月, 展示的是“十年动乱”的特定时 空。这是一个囚禁生命、戕害生 灵、是非颠倒的年代。诗人以一 颗敏感的心,强烈地感受到这种 悲怆和苦难,同时也感受到了每 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 和挣脱禁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 争精神。
朗读全诗,思考:
1、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是一只 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 哪些诗句可以表现? 2、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 态度?你对“我”与众人行为有怎样的评 价?
虎的处境:它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但它
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广袤(má o)的山林——它 的精神家园。它本属于大山与森林,属于大自然的自 由的儿子,现在却被囚禁在铁笼里,供人观看,呵斥、 捉弄,这是一个扭曲生命的环境。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中韩动物文化对比分析——以“虎”和“马”为例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中韩动物文化对比分析——以“虎”和“马”为例

180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中韩动物文化对比分析——以“虎”和“马”为例文/刘畅摘要:由于历史原因,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也正因为历史的发展,两国的文化在相似的同时逐渐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本文就“动物文化”,以“马”和“虎”为例来分析汉韩文化的异同,以及该文化对汉韩两国语言的影响,并在最后提出一些对于动物文化与动物词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韩文化;动物文化;对比分析;汉语教学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周边的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也是受影响的国家之一。

但由于之后的发展,韩国在一些文化领域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也使得两国的文化有相似也有不同。

在平时的汉语教学时我们不难发现,汉语中都有许多词语是由带有动物名字的字构成的,尤其是在熟语中。

当然,在韩语中也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动物词。

现以“虎”和“马”为例,对中韩两国的动物文化进行介绍与分析,希望借此能使大家在更加了解两国动物文化的同时也能够知道其中的异同,并对韩汉语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中韩“虎”文化中韩两国的“虎”文化都较为丰富,且在两国的文化中,虎都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形象,下面来分别介绍分析一下两国的“虎”文化。

(一)中国“虎”文化虎的形象无处不在,中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所以在很早的楚文化中就出现了虎的图腾。

当今流传的神话故事、儿歌、文学作品中也都有虎的身影,如广泛流传的民间童话《老虎学艺》,还有我们熟读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

首先,虎在中国是一个被神化的动物。

虎具有像龙一样被神化的形象,它们时常一起出现,象征着具有与自然相互感应的神秘力量,如“风虎云龙”,说的是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

又如“龙骧虎步”是说像龙马昂首、老虎迈步,形容气概威武雄壮。

民间又有白虎一说,认为白虎是老虎通过五百年演变成的,神仙们往往也是乘着虎上天入地的。

虎象征着勇敢坚强。

由于虎霸气的形象,所以经常出现在古代的军队当中,如横扫千军、骁勇善战的将领被称为“虎将”,冲锋在前的武士被称为“虎贲”,忠勇刚烈的大臣被称为“虎子”。

词语的词义转义

词语的词义转义

词语的词义转义在语言交流中,词语的词义转义是一种常见现象。

词语的词义转义指的是原本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经过一定的变化,其含义发生转变,从而产生不同的词义。

这种转义现象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

下面将以几个例子为据,详细探讨词语的词义转义。

首先,看一下“马”。

在生活中,“马”是一种动物的名称。

然而,在军事领域,它的含义可以是“军人”。

这里,“马”的词义发生了转义,表示军人的含义与动物的含义不同。

另一个例子是“鸡”。

一般来说,“鸡”是指一种家禽,常用来形容某种动物。

但在口语中,特指年少无知的人。

这里,“鸡”的词义由原本的动物转义为对人的形容。

此外,一些词语的词义转义可以追溯到历史文化的影响。

例如,“佛”原本是指佛教中的仙人,后来在中国民间流传,意为“不可思议”或“无论如何”。

这里,“佛”的词义转义由特指佛教仙人逐渐普及为通用词语。

还有一些词语的词义转义是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而发生的。

例如,“傻瓜”原本指瓜果中心部位空洞的一种瓜,后来引申为指愚蠢、不聪明的人。

这里,“傻瓜”的词义发生了转变,与原本的形象毫不相关。

同时,一些词语的词义转义还可以通过修辞手法来实现。

比如,“明月”原本是指月亮的一种状态,后来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纯洁无瑕的形象。

这里,“明月”的词义在修辞的引导下发生了转义。

总的来说,词语的词义转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可以通过语境、历史文化和修辞手法等因素来引导或实现。

词义转义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我们在交流中能更加准确地传达意思。

马虎和老虎中的虎语素

马虎和老虎中的虎语素

马虎和老虎中的虎语素摘要:1.马虎和老虎的虎字介绍2.虎字在汉语中的语素分析3.虎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4.虎字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正文:马虎和老虎中的虎语素一、马虎和老虎的虎字介绍在中文中,虎字既可以表示真实的猛虎,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行为。

马虎和老虎中的虎字,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含义。

马虎中的虎字,源自于一种民间谚语“马马虎虎”,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疏忽大意的人。

而老虎中的虎字,则是指自然界中的猛虎,是一种强大的肉食动物。

二、虎字在汉语中的语素分析虎字作为一个语素,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

从字形来看,虎字是由“虍”和“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虍”表示虎的头部,而“儿”则表示虎的身体。

虎字的本义是指一种猛烈的野生动物,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和狩猎能力。

除此之外,虎字还具有象征勇敢、威武的意义。

三、虎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在现代汉语中,虎字被广泛运用来形容事物或行为。

例如,“虎头虎脑”用来形容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样子;“虎背熊腰”用来形容人身材魁梧、壮硕的样子。

此外,虎字还常常用来形容勇敢、威武的气概,如“虎胆英雄”、“虎将”。

四、虎字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华文化中,虎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虎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和威严的动物,因此虎字常常用来象征勇敢、威武。

其次,虎字还具有驱邪避邪的功能,如民间传说中的“虎头帽”、“虎头鞋”,都是用来保护孩子免受邪气侵扰的物品。

此外,虎字还与十二生肖中的虎年有关,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平安顺利。

综上所述,马虎和老虎中的虎字,既代表了真实的猛虎,也具有形容事物或行为的语素功能。

三年级英语动物单选题40题

三年级英语动物单选题40题

三年级英语动物单选题40题1. We can see many animals in the zoo. The big one with a long nose is _____.A. a monkeyB. an elephantC. a tigerD. a bear答案:B。

大象有长鼻子,A 选项猴子,C 选项老虎,D 选项熊都没有长鼻子,所以选B。

2. Look at that cute animal. It has two long ears. It's _____.A. a dogB. a rabbitC. a catD. a duck答案:B。

兔子有两只长耳朵,A 选项狗,C 选项猫,D 选项鸭子都没有两只长耳朵,所以选B。

3. In the zoo, the animal that can run very fast is _____.A. a giraffeB. a horseC. a kangarooD. a panda答案:B。

马能跑得很快,A 选项长颈鹿,C 选项袋鼠,D 选项熊猫都不是以速度快著称,所以选B。

4. The animal that likes to sleep in the day is _____.A. a pigB. a mouseC. a catD. a bat答案:C。

猫白天喜欢睡觉,A 选项猪,B 选项老鼠,D 选项蝙蝠通常不是白天睡觉,所以选C。

5. Which animal has a long tail?A. A birdB. A chickenC. A monkeyD. A duck答案:C。

猴子有长尾巴,A 选项鸟,B 选项鸡,D 选项鸭的尾巴都不长,所以选C。

6. The giraffe has a long _____.A. neckB. tailC. legD. head答案:A。

本题考查动物长颈鹿的特征,长颈鹿以长脖子闻名,选项A“neck”是脖子,符合长颈鹿的特征。

七年级语文下册华南虎马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华南虎马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华南虎马知识点整理合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七年级语文下册《华南虎》《马》知识点整理七年级语文下册《华南虎》《马》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 1. 给予下加点字注音。

拂(f ú) 动抽搐 (ch ù) 呼啸 (xi ào)2. 讲解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 抽搐:肌肉不自觉地缩短的症状。

二、重点句子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凌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花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裂的滴血的趾爪!三、文学知识《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一、重点字词 1.给予下加点字注音。

剽(piāo)悍(hàn)窥(kuī)伺(s ì) 疮(chu āng) 痍(y í) 遒(qi ú)妒劲(d ù) 忌(j ì) 畸(j ī) 2形.讲解以下词语。

(1) 强横:骁勇,强壮。

(2) 大方以赴:毫无私心、绝不惜惜地前往。

(3) 窥伺:暗中察看情况。

(4) 疮痍:创伤。

(5) 阔绰:豪华豪侈,排面大。

(6) 遒劲:雄健有力。

(7) 忌妒:比较自己强的人气度恼恨。

(8) 相辅相成: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当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利处能获取充足显现。

二、重点句子人类所曾做到的最尊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放而强横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战场的劳苦,共享着战斗的荣耀;它和它的主人同样,拥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紧迫目前而大方以赴。

三、文学知识《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 ? 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用一世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 40 年的时间写成 36 卷巨册的《自然史》。

我们不做小马虎

我们不做小马虎

我们不做小马虎
同学们,要记牢,马马虎虎不能要 上课前,做准备,学习工具摆放好。 上课时,认真听,句句牢记效果好。 写作业,要专心,写完检查不能少。 考试时,要仔细,认真读题很重要。 生活中,有条理,物品摆放要整齐。 我们不做小马虎,要和马虎再见了。 小马虎————再见———洁工人马虎了
收银员马虎了
建筑工人马虎了
电视生产商马虎了
汽车司机马虎了
飞行员马虎了
科马洛夫
找办法:
1.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独立 思考 2.和小组内同桌一起想办法 3.向在坐的听课老师寻求办法看 看老师们有什么克服马虎的好办 法。
建筑工人马虎了同学们要记牢马马虎虎不能要上课前做准备学习工具摆放好
马虎图
马虎的由来
劝长烧欲只不他底画求有白宋 诸子了近好久却是者画人他代 君依并而赔他又什不者来画京 莫图撰骑钱的说么要问请的城 学射一之给长是 他他他究有 吾死首致马子马他便画画竟一 说 ”马诗被主去 是将的马是个 次自虎他打 虎此是他什画 子责活的猎 ;画马便么家 依:活次时 而挂还随一作 图“咬子把 其在是手次画 喂马死外别 次厅虎在 往 了虎食出人 子堂他虎他往 虎图之碰的 问他答头刚随 画心 着 后 草马画 马 他的: 好 堂虎家老当 画长“面一所 烧图万虎虎 的子马画个欲 毁似分却射 究问马上虎令 马马悲以死 竟他虎马头人 虎又痛为了 是画虎身 很 图似把是画 什的”于碰难 上 奉虎画马家 么到求是 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诗中的动物意象:鸟、马、虎与龙的象征与寓意》

《唐诗中的动物意象:鸟、马、虎与龙的象征与寓意》

唐诗中的动物意象:鸟、马、虎与龙的象征与寓意1. 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动物象征和寓意常常被运用于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而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

唐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受到广泛赞誉,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动物意象。

本文将探讨唐诗中鸟、马、虎和龙这四种动物在作品中所象征和寓意的含义。

2. 鸟2.1 凤凰: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在唐诗中,凤凰常常被用来描绘女性之美丽和高贵。

2.2 孔雀:孔雀是一种华丽多彩的鸟类,在唐诗中通常被描述为美丽而自由的生灵,带有芳香、灵动和欢乐等积极的意象。

2.3 夜莺:夜莺一直被视为守夜美妙的歌手,在唐诗中经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引发读者对爱情、离别和孤独等情感的共鸣。

3. 马3.1 骏马:骏马是唐代诗歌中最常出现的动物形象之一,象征着英勇、奔放和力量。

在许多作品中,骏马被描绘为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

3.2 文马:文人雅士常喜欢以马喻自身,在唐诗中,文马代表了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和高贵品格。

3.3 瘦马:瘦马往往与贫困和劳苦相联结,同时也代表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唐诗中,瘦马经常被用来描绘边塞戍卫之壮丽景观和壮志凌云之壮丽荣誉。

4. 虎4.1 英勇威武: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威力和帝王气势的动物之一。

在唐诗中,虎经常被用来描绘英勇和威武,并代表着力量和战斗精神。

4.2 诺贝尔:古代有人尊虎为“兽师”,认为能与虎和平共处的人具有卓越的智慧和力量。

在唐诗中,描述虎与人和谐共处的情景,向读者传递出智慧与仁爱的价值观。

5. 龙5.1 圣神: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具神性和权威性的生物,被视为君主的象征。

在唐诗中,龙常常被用来描绘圣明君主和天命之壮丽景象。

5.2 动态:龙作为一种水中动物,也经常被用来表达壮阔而动感的景象,在唐诗里创造了磅礴动人的氛围。

6. 结论鸟、马、虎、龙是四种在唐诗中常见的动物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并代表着不同寓意。

这些动物意象丰富了唐诗的艺术表达,并通过独特的形象化手法给读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马身虎头成语

马身虎头成语

马身虎头成语
马身虎头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成语,意为形容人的外貌或神态像老虎一样凶猛威武。

这个成语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著名的是《晋书》记载的一段故事。

据传,在晋代,有一个叫做马元章的人,他长相像老虎,所以被称为“马身虎头”。

他有一个儿子叫做马元义,他也长得非常像老虎。

后来,马元义跟随司马炎征讨蜀地,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勇猛,所以人们就流传开了“马身虎头”的成语。

在现代汉语中,“马身虎头”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貌或神态,尤其是形容人非常凶猛、威武或英勇。

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勇猛,像是一只“马身虎头”的老虎一样。

或者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人的气势非常威武,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敬畏之心。

总之,“马身虎头”这个成语虽然源远流长,但在现代汉语中依然非常常用。

它既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外貌,又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气势和风采,是一个非常生动、鲜明的形容词。

也谈_虎子_与_马子_冯双元

也谈_虎子_与_马子_冯双元

《晋书》卷二十二《乐志上》载:“万机莫综,皇
斯清之。蛇豕放命,皇斯平之。”#%+ & 《宋书》卷二十
《乐志二》“蛇豸”作“虎兕”#%! & ,《晋书》用“蛇豸”,
当为避唐讳所改。
《北史》卷六十九《赵仲 卿传》载 :“微有不理
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
中,时人谓之于菟。”#%- & 《隋书》卷七四《赵仲卿传》
确的文献支持,似乎已成定论。然笔者认为,“虎 女性。又《金瓶梅》第八十三回春梅骂秋菊“成精奴
子”与“马子”究竟是否为同一器物- 以及“虎子”在 才,屋里放着杩子,溺不是?”秋菊为女性,也从一
唐代避讳后的称谓等问题,还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个侧面说明“杩子”是女性所用的溺器。
现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晋书》卷二十三《乐志下》载:“蠢尔吴蛮,武
用溺器已有较确凿的文献乃至后世实物的支持。 视江湖。”$% & 《宋书》卷二十二《乐志四》作“蠢尔吴
以上足以说明“虎子”与“马子”绝非同一种器物。 蛮,虎视江湖”$’ & ,当为原文。《晋书》避唐讳,改为
既然“虎子”与“马子”不是同一器物,那么也就不 “武视”。
禄大夫僧绰弟也。父昙首,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
适。僧虔跳下地作彪子。”#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
五作“虎子”# %$ & ,此处作“彪”,当为避唐讳改。
《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夏四月辛未,彭
城贼张大彪聚众数万。”#%% & 《资治通鉴》卷一八二
“彪”作“虎”#%’ & ,此处当为避唐讳所改。
三 “马子”的用途与器形
为“虎子”自唐代始因避李渊祖父李虎讳,而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马虎”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有“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之义。

作为一个记音词,“马虎”一词的词义到底从何而来呢?本文试考察“马虎”一词的词义来源。

关键词:马虎麻胡模糊
“马虎”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

《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

又作“马糊”。

《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①草率、疏忽大意;②勉强、将就。

所引几例均是现代汉语用例,未见古代汉语用例,可见“马虎”一词至少在表示这两个语义的时候是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

从“马虎”一词的词义来看,“马虎”与现实生活中的“马”和“虎”显然是无关联的。

“马虎”作为一个记音词,其“草率、疏忽大意”义到底从何而来?本文试考察“马虎”一词词义的来源。

一、“马虎”与“麻胡”
“马虎”之“草率、疏忽大意”义是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

在“马虎”之前承担这一语义的应该是“麻胡”一词。

“马虎”的本字应为“麻胡”。

“麻胡”一词在隋代已经出现,多指当时的人们用来恐吓小孩子的说辞,“麻胡”指凶恶的人。

唐?李匡?《资暇集》卷下“非麻胡”:俗怖婴儿曰“麻胡来”。

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脸刺者,非也。

隋将军麻祜,性酷虐,?帝令开汴河,威?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

而关于这凶恶的人到底是谁,说法却很多,有的认为是隋将军麻祜,有的认为是胡人麻秋,甚至还有文献记载“麻胡”是恶鬼的名字,莫衷一是。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芸》卷六:怖小儿之麻胡,前有秋,后有祜,又有刘胡及鬼,俱曰麻胡,凡四见。

清?翟颢《通俗编》卷三十四《状貌》篇中提到的“麻胡”表述很详细,不仅收录了《资暇集》《朝野佥载》《大业拾遗记》中有关“麻胡”的记载,并且认为有关麻胡的传说“数说各殊,未定孰是。

今但以形状丑驳、视不分明曰麻胡,而转胡音若呼。

”可见,“麻胡”到底指的谁或指的什么已无确切说法,“但以形状丑驳、视不分明曰麻胡”,“麻胡”已带有“模糊、不确定”之义。

清代以至近代,“麻胡”一词已经完全发展成为一个记音词。

“麻胡”也写作“麻糊”,并且还有重叠形式“麻麻糊糊”。

1834年出版的《正因撮要?卷三?叠字》中有“清清楚楚、麻麻糊糊”两个反义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2回:“还有那六十万,值得了多少?麻麻糊糊拿了出来,好歹顾全个大局。

”第104回:“我一向倒是吗吗糊糊的过了,你们越闹越不成话了!奴才跨到主子头上去了!”
朱自清《古诗一首》:“这两句从文义上看,只是说麻麻糊糊办完了公事,上快阁看晚晴去了。


从以上文献材料我们明显可以看到“麻胡”的“不确定、不清楚、草率、疏忽大意”之义。

《现代汉语词典》既未收“麻胡”条,也未收“麻麻糊糊”条,取而代之的是“马虎”及“马马虎虎”。

至于为什么“马虎”会取代“麻胡”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存留下来,刘瑞明在《“马”与“狗”的谐音示虚趣难词》中认为,“马虎”与“麻胡”之间是隐实示虚、设难成趣造词(所谓隐实示虚、设难成趣造词,就是有意隐蔽词中的真实理据,而用谐音的办法代写成与词义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用字,词义理解的困难换得了才智妙趣的艺术欣赏性。

)古语“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麻胡”平实无文,“马虎”趣难有文,生命力强,通行全国。

笔者认为其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况且既然都是记音词,词语的意义与构成词语的词素意义没有联系,人们自然
会选择比较常见易记的字来记录,在这一点上,“马虎”也较“麻胡”有优势。

二、麻胡与模糊
从上述材料来看,“麻胡”最初确实承担着“凶恶的人”的意义。

其模糊性是由于所指的不确定性,其“模糊”义是引申出来的。

真正承担着“不分明、不清楚”义的“模糊”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是这样的:
唐?崔珏《道林寺》诗: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

唐?杜甫《戏作花卿歌》: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绍兴间,曾天隐作中书舍人。

曾亦贤者,然尝为蔡京引用。

后修《哲宗实录》成,太上赵丞相要就褒赏修《实录》官,制辞上说破前后是非。

曾以蔡之故,常主那一边,及行词只模糊。

《汉语大词典》:“模糊”又作“模胡”。

宋?胡宏《五峰集》卷二《与彪德美》:须是指摘分明说出,难为模糊说也。

又《与谈子立》:见处要有领会,不可泛滥。

要极分明,不可模糊,直到穷神知化处,然后为是耳。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模糊”与“模胡”为记音词,皆有“不分明、不清楚”义。

由“不分明、不清楚”义引申出“草率、马虎”义:
明?朱棣《普济方》卷八十三《坤壬》:呕而发热用柴胡,此证多由胃气虚。

怫郁诸经并表里,良医审视莫模糊。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自被严诏,终全大节,非特误国偷生之辈,不足供其奴隶,即仓猝遇寇,模糊捐生,幸厕忠义之林者,亦岂足比拟百一哉。

鲁迅《藤野先生》: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汉语大词典》中“模糊”有三个义项:①不分明、不清楚;②谓草率、马虎;③使模糊。

仅从上述文献材料来看,“模糊”的第一个义项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第二个义项至晚在明代就己出现。

第三义项从第一个义项发展而来,有现代汉语用例:不要模糊了双眼。

而“麻胡”作为表示“模糊”的“不清楚、不确定、草率”之义到了清代才出现。

后来,“马虎”取代了“麻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模糊”又作“模胡”,有两个义项:①不分明、不清楚。

②动词使模糊。

“马虎”指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

与《汉语大词典》相比,“模糊”没有了“草率、马虎”义。

这一意义仅由“马虎”来承担。

由此我们可推论,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马虎”(本字“麻胡”)已将“模糊”的“草率、马虎”义分离出来,不再表示“不分明、不清楚”义。

而“模糊”仅表示“不分明、不清楚、使模糊”义,不再表示“草率、敷衍”义。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也的确如此。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最初“模糊”承担着“不清楚、不分明”和“草率、敷衍、疏忽大意”的语义。

而“麻胡”一词出现以后由于其所指的不确定性,慢慢也有了“模糊”一词的词义。

从语音上来看,二者的语音关系也很密切,语音的相似性也是其可以承担“模糊”一词词义的重要原因。

现代汉语中,“模糊”语义范围缩小只表示“不清楚、不明白、使模糊”义。

“麻胡”则演变为“马虎”,用来表示“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