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2020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2020年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
实验材料:鱼、鱼缸。
实验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注意事项:不要敲击鱼缸,以免鱼受到惊吓。
不要用力捏鱼的身体,以免鱼受到伤实验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二、探究鱼的呼吸实验目的:探究鱼的呼吸。
实验材料:鱼、滴管、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1.将鱼提前置于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实验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三、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活动目标:知道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是不同的。
活动材料:猫的被毛、鸟的羽毛。
活动过程:1.看一看猫的被毛、鸟的羽毛的外形,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猫的被毛、鸟的羽毛,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四、测量体温活动目的:正确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活动材料:体温计等。
活动方法:1.使用前,检查体温计的示数是否在35℃以下。
如果不在,需要抓住体温计的上部用力甩几下,使留在细管中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中,直到示数低于35℃。
2.擦干腋窝的汗液,将体温计的玻璃泡部分放在腋下后夹紧,确保体温计的玻璃泡和腋下皮肤密切接触。
3.大约5分钟后,取出体温计读数。
擦干净体温计,以便再次使用。
五。
测量空气温度活动目的: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空气温度。
活动材料:气温计等。
活动方法1.将气温计悬挂在距离地面大约1.5米、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的位置。
2液柱稳定后读取气温计的示数。
六.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七.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八.实验材料:水、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颜料、水槽、热水、冷水。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新教材全部实验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新教材全部实验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器材:鱼、鱼缸、水。
实验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已的发现。
实验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游动时,鱼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注意:此实验可以探究的再确切点,鱼鳍可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胸鳍、腹鳍、和背鳍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转换方向和停止前进;腹鳍还有防止左右摇摆,辅助鱼体升降拐弯;背鳍还有防止鱼体侧翻的作用;臀鳍维持身体垂直平衡;尾鳍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起到舵的作用。
)实验二实验名称:探究鱼的呼吸实验器材:鱼、鱼缸、水、滴管、食用色素(或青菜汁)实验步骤:1.将鱼提前置于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实验结论:鱼是利用鳃进行呼吸的,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实验三实验名称:哪杯水热实验器材:烧杯、水温计、水。
实验步骤:1.在1号、2号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差相对不大),用手来触摸一下,估测并说出哪杯水热。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1号烧杯水中,,观察并读出水温计的示数。
3.将水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2号烧杯水中,观察并读出水温计的示数。
4.比较两次测得的温度。
实验结论: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
(注意:正确使用水温计,水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读数时不能把水温度计拿出来读。
)实验四实验名称: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红墨水、水槽、带玻璃管的橡胶塞、平底烧瓶(或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1.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
2.把红墨水(或其它被颜料染色的水)装在平底烧瓶内,注意瓶内的水要装满。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粉、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粉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粉变成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面粉变蓝实验材料: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实验步骤: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
2、再倒上开水,搅拌。
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上几滴碘酒。
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了。
实验结果:这说明面粉中有淀粉。
三、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含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到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象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象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么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四、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试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根据材料种类准备)、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实验过程:1、现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计划
课题
实验仪器、材料
一
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
纸张、瓜子、蛋白、碘酒、玻璃片、滴管、
酒精灯
二
水变咸了
高锰酸钾、食盐、沙子、面粉、油小苏打
、粉笔
三
怎样加快溶解
烧杯、玻璃棒、热水、冰糖、
四
做一杯饮料
烧杯、量筒、白糖、纯净水、奶粉、小勺
五
水里有什么
铁架台、滤纸、烧杯、漏斗
七
植物的叶
显微镜
九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2014.09.01
酒精灯、塑料袋、
十一
瓶吞鸡蛋的秘密
广口瓶、鸡蛋、火柴、玻璃杯、酒精灯
十二
水流有力量
烧杯、小水轮水槽等
十三
杯子变热了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塑料帮铁丝、铜丝、热学实验盒
十四
年级上册实验计划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作计划如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
四年级上册实验梳理1蚂蚁实验1【探究问题】蚂蚁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我的猜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观察器材】蚂蚁、昆虫盒、培养皿、放大镜等。
【观察过程】过程一:1.在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把蚂蚁收集到昆虫盒中。
2.从昆虫盒的上方观察口处进行追踪观察。
过程二:1.将蚂蚁收集到培养皿中。
2.使用放大镜对蚂蚁进行追踪观察。
【观察现象】蚂蚁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观察结论】蚂蚁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实验2【活动主题】制作昆虫标本。
【制作材料】彩泥、牙签等。
【制作过程】1.将彩泥分为三部分,分别做成椭圆状、圆柱状和水滴状,作为昆虫的头、胸、腹。
2.将头、胸、腹用牙签连接。
3.将牙签作为昆虫一对触角和六对足,进行拼装。
【制作成果】昆虫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鱼实验3【探究问题】鱼的基本特征是怎样的?【我的猜想】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观察器材】盛有水的鱼缸、鲫鱼、金鱼等。
【观察过程】1.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形态特征。
2.根据观察,把看到的鱼的形态特征记录下来,总结出鱼的共同特征。
【观察现象】鱼的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一张一合地呼吸,靠鳍拨动进行游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观察结论】鱼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实验4【探究问题】鳍对鱼运动的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在鱼运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观察器材】鱼、鱼缸【观察过程】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注意事项】不要敲击鱼缸,以免鱼受到惊吓。
不要用力捏鱼的身体,以免鱼受到伤害。
【实验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运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科学实验汇总归纳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科学实验汇总归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烧杯、水、小瓶子、气球、手电筒。
实验步骤:1.将小瓶子倒置放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将气球套在小瓶子的口上,用手电筒照射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
3.将气球从小瓶子的口中取出,将其放入冰箱中冷却,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在照射气球时,气球会膨胀变大;在冷却气球时,气球会收缩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1.取两个大饮料瓶,分别在底部切开一个小洞,大小相同。
2.在一个瓶子内点燃蜡烛,另一个瓶子内燃点蚊香。
3.将两个瓶子靠近,观察瓶子间的气流变化。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的瓶子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排出的热空气使瓶内气压降低,外部空气流入瓶子内,形成气流。
点燃蚊香的瓶子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排出的热空气使瓶子内气压降低,外部空气流入瓶子内,形成气流。
两个瓶子间的气流由于气压差异而形成。
实验结论:风是由于气压差异而形成的。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排出的热空气使气压降低,外部空气流入形成气流。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取两个大饮料瓶,分别对它们进行切割。
将一个瓶子的瓶肩以下部分去掉,只保留上面喇叭口部分;将另一个瓶子的瓶底去掉,并在瓶身与蜡烛等高的部位打一个大小与瓶口相近的孔。
然后,将第一个瓶子的喇叭口部分插入第二个瓶子瓶身的孔中并进行固定和密封,组装成简易的风的形成演示装置。
接着,将组装好的装置罩在未点燃的蜡烛上,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记录。
最后,点燃蜡烛,再用装置罩住蜡烛,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记录。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切割时要尽量保持切口平整;切割后的断面比较锋利,要防止手被割破;使用蜡烛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是:未点燃蜡烛时,蚊香产生的烟雾慢慢向上升;点燃蜡烛后,烟雾会进入喇叭口,并迅速从上面的瓶口飘出瓶外。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喇叭口处的空气因瓶内外温度的差别而发生流动,从而产生了风。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说课稿-14《沸腾》青岛版
《沸腾》实验教学说课稿一、实验教材我进行实验说课的《沸腾》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循环》的第 14 课。
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50ml烧杯、厚质铝箔、温度计、火柴、秒表。
三、实验改进与创新点(一)原实验器材的不足在教学中,发现原实验器材有以下几点不足:⒈烧杯杯口较大,热量散失多,实验耗时长,消耗燃料多。
⒉大烧杯如果减少水量,水浅无法清晰地观察到水沸腾前、沸腾时气泡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⒊温度计悬挂不稳固,在沸腾过程中容易碰到烧杯壁。
⒋使用自来水加热耗时长。
(二)实验创新点针对上面的不足之处,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以下创新性改进:⒈选用50毫升的小烧杯,40毫升的水量。
⒉小烧杯口用厚质铝箔封住,中央留孔插入温度计,减少热量散失的同时又可以固定温度计。
水沸腾时,水面能翻出大的剧烈水花,更有利于学生对沸腾现象的理解。
⒊通过多次加热比较,纯净水要比自来水加热时间短。
总之,通过以上改进,有效地缩短了给水加热的时间,并且实验现象清晰明显,课堂效果非常好。
四、实验原理及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如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 100℃。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会随外界大气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二)实验设计思路为丰富和深化学生的感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我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上升的变化,鼓励学生动脑大胆猜测,通过亲自设计、动手做实验的方式来验证猜测。
实验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整理成折线图。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很容易使学生发现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水的沸点以及水沸腾后温度不会再继续上升。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1 蚂蚁1.制作昆虫模型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昆虫特征的认识活动材料橡皮泥、牙签等活动步骤1.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将其搓成类似水滴的形状作为蚂蚁的腹部;搓出一个小椭圆球作为蚂蚁的胸部;搓出一个小圆球并在上面刻出眼睛作为蚂蚁的头部。
用牙签将3部分结合在一起。
2.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制作蚂蚁的1对触角和3对足。
3.将3对足粘合在蚂蚁的胸部。
4.将1对触角粘合在蚂蚁的头部。
一只完整的蚂蚁模型就做完了。
2.观察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2 鱼1.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活动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活动材料鱼、鱼缸活动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发现。
活动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活动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2.探究鱼的呼吸活动目的探究鱼的呼吸活动材料鱼、滴管、食用色素活动步骤1.将鱼提前置于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活动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活动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2.观察鱼有哪些共同特征?3 鸟1.观察鸟有哪些共同特征?2.下面动物为什么说不是鸟?3.以“保护鸟类”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4 哺乳动物1.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活动目的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是不同的活动材料猫的被毛、鸟的羽毛活动步骤1.看一看猫的被毛、鸟的羽毛的外形,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猫的被、鸟的羽毛,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观察哺乳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3. 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海豚、鲸、鸭嘴兽、袋鼠都是哺乳动物吗?5 我国的珍稀动物1.你知道我国珍稀动物有哪些?2.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有哪些?6 测量距离和时间1.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活动目的学会使用卷尺测量距离活动材料卷尺等活动步骤1.标出表示两棵树距离的起止点。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科学实验汇总归纳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
实验器材:鱼、鱼缸。
实验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用文字或画图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实验现象:鱼在运动时,鳍在不断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方向。
探究鱼的呼吸实验目的:探究鱼的呼吸。
实验器材:鱼、滴管、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1.将鱼提前放置于教室。
2.用滴管吸取一些绿色使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实验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水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颜料水槽、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1.把吸管插入胶塞。
2.把被颜料染色的水装在瓶内,注意瓶内的水要装满。
3.把小瓶放人热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4.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实验现象:1.把小瓶放人热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上升。
2.把小瓶放人冷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实验目的:利用气球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槽两个、气球、冷热水、平底烧瓶。
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平底烧瓶瓶口上,密封好。
2.将装置放人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将装置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人热水中后,气球会膨胀变大;放入冷水中后,气球会收缩变小。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二)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移动方向,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有色水等。
实验步骤: 1.向玻璃弯管中注入一部分有颜色的水,水柱不宜过长。
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说课稿-14《沸腾》青岛版
《沸腾》实验教学说课稿一、实验教材我进行实验说课的《沸腾》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循环》的第 14 课。
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50ml烧杯、厚质铝箔、温度计、火柴、秒表。
三、实验改进与创新点(一)原实验器材的不足在教学中,发现原实验器材有以下几点不足:⒈烧杯杯口较大,热量散失多,实验耗时长,消耗燃料多。
⒉大烧杯如果减少水量,水浅无法清晰地观察到水沸腾前、沸腾时气泡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⒊温度计悬挂不稳固,在沸腾过程中容易碰到烧杯壁。
⒋使用自来水加热耗时长。
(二)实验创新点针对上面的不足之处,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以下创新性改进:⒈选用50毫升的小烧杯,40毫升的水量。
⒉小烧杯口用厚质铝箔封住,中央留孔插入温度计,减少热量散失的同时又可以固定温度计。
水沸腾时,水面能翻出大的剧烈水花,更有利于学生对沸腾现象的理解。
⒊通过多次加热比较,纯净水要比自来水加热时间短。
总之,通过以上改进,有效地缩短了给水加热的时间,并且实验现象清晰明显,课堂效果非常好。
四、实验原理及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如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 100℃。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会随外界大气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二)实验设计思路为丰富和深化学生的感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我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上升的变化,鼓励学生动脑大胆猜测,通过亲自设计、动手做实验的方式来验证猜测。
实验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整理成折线图。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很容易使学生发现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水的沸点以及水沸腾后温度不会再继续上升。
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汇总
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汇总一、水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颜料、水槽、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1.把吸管插入胶塞。
2.把被颜料染色的水装在瓶内,注意瓶内的水要装满。
3.把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4.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实验现象:1.把小瓶放入热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上升。
2.把小瓶放入冷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实验目的:利用气球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槽两个、气球、热水、冷水、平底烧瓶。
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平底烧瓶瓶口上,密封好。
2.先将装置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再将装置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后,气球会膨胀变大;放入冷水中后,气球会收缩变小。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二)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移动方向,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有色水等。
实验步骤:1.向玻璃弯管中注入一部分有颜色的水,水柱不宜过长。
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双手握紧平底烧瓶,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变化。
手松开烧瓶后,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变化。
实验现象:手握紧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远离烧瓶的方向移动。
手松开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靠近烧瓶的方向移动。
实验结论:平底烧瓶中的气体体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四、气体热胀冷缩实(三)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管口是否产生气泡,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水杯等。
实验步骤:1.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将玻璃弯管的开口端放入水中,双手握紧平底烧瓶,观察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馒头、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方案:1、把馒头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馒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馒头变成蓝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呢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头发烧焦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溶解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方案:1、先在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等。
实验方案: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四、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等实验一:实验方案: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XXX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王国备课人课题1.蚂蚁授课时间课型年月日新授教材分析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材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
通过探究进一不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了解了实验课中应具有的团结团结协作肉体,并能努力去做,需求逐步造就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研究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协作研究,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进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蜘蛛,蝎子的身体结构,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放大镜、昆虫盒、橡皮泥,牙签、毛笔。
教学过程弥补修改一、猜谜语,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生:蚂蚁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
这个谜语主要说了蚂蚁的生活性,我们今天就来学第1课《蚂蚁》。
(板书课题:1蚂蚁。
)二、探究新知师:教师给同学们安置的研究任务—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人人汇报?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
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让大家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位同学来讲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师:你们知道观察蚂蚁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吗?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学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2
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分组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食物营养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等。
注意事项1.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 加热时注意安全。
二、实验名称: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分组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止一会,观察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注意事项: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三、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分组实验时间:15分钟)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步骤:实验一: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将两块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二: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块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十秒钟,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三: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doc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二)第1 页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粉、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粉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粉变成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面粉变蓝实验材料: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实验步骤: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
2、再倒上开水,搅拌。
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上几滴碘酒。
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了。
实验结果:这说明面粉中有淀粉。
四、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试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根据材料种类准备)、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实验过程:1、现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到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六、饮料小配方(单位:克/升)配方一:蔗糖16克,柠檬酸1.8克,低聚糖15克,柠檬香精1克,氯化钠0.6克,氯化钾0.1克,磷酸二氢钠0.1克,碳酸氢钠0.1克。
配方二:食盐、蜂蜜、冰糖、茉莉花茶:每1000毫升兑5克食盐煮开后,放入冰糖一两,茉莉花茶5克,自然冷却后,加入一汤勺新鲜的蜂蜜即成。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实验材料:水、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颜料、水槽、热水、冷水。
(三)实验步骤:1.把吸管插入胶塞。
2.把被颜料染色的水装在瓶内,注意瓶内的水要装满。
3.把水放在热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4.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四)实验现象:1.把小瓶放入热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上升。
2.把小瓶放入冷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下降。
(五)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实验目的:利用气球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槽两个、气球、热水、冷水、平底烧瓶。
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平底烧瓶瓶口上,密封好。
2.先将装置放人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再将装置放人装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人热水中后,气球会膨胀变大;放人冷水中后,气球会收缩变小。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二)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移动方向,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有色水等。
实验步骤:1.向玻璃弯管中注人一部分有颜色的水,水柱不宜过长。
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双手握紧平底烧瓶,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变化。
手松开烧瓶后,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变化。
实验现象:手握紧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远离烧瓶的方向移动。
手松开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靠近烧瓶的方向移动。
实验结论:平底烧瓶中的气体体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三)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管口是否产生气泡,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水杯等。
实验步骤:1.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将玻璃弯管的开口端放人水中,双手握紧平底烧瓶,观察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根的吸水实验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在玻璃杯内。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活用棉花、胶塞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口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逐渐下降。
实验分析:由于杯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二、叶片的蒸腾作用实验目的:观察叶片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凡士林少许;一块玻璃;一只透明玻璃杯。
实验步骤:1.采大小适中的新鲜叶片10片。
2.在每片叶柄的剪截处用凡士林涂封。
3.将10片涂封好的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再将透明璃杯倒扣在叶片上。
为防止漏气,可将玻璃板与玻璃杯之间用凡士林涂封。
4.将这个密封的容器放在阳光下。
几个小时以再去观察。
实验结果: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水珠实验分析:玻璃杯内壁上的水是由于叶的蒸腾作用把水从叶子的气孔中蒸发出来,并凝结在玻璃杯上的。
三、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目的: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材料: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曲别针、碘酒、酒精、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试管夹、火柴、清水。
实验步骤: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点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入碘酒溶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酒。
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分析: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
这就是说,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可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四、光合作用产生氧实验材料:漏斗、金鱼藻、水、水槽、试管、卫生香、火柴。
实验步骤:1、用漏斗罩住浸在水中的金鱼藻,漏斗短柄也要浸在水中。
2、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
3、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4、等气体充满玻璃管的二分之一左右时,取出试管。
取出试管时,用拇指紧按住试管口。
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实验分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
五、茎输导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支凤仙花纸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室,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六、茎输导养分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预先准备的一段长有瘤状物的树枝,了解茎有输导养分的作用。
实验步骤:1、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
2、过一段时间后,伤口上方的树皮逐渐膨大,就形成了瘤状物。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
剥去一圈树皮后,由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了,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
七、木材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小灯泡、水槽等。
实验步骤:1、用酒精灯烧木材,看哪种容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比较软硬。
4、将木材放在水中,看木材的浮沉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实验现象:1、木材易燃2、木材有花纹(年轮等)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
4、木材有沉有浮。
5、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有较弱的导电能力。
注意事项:使用刀子和电时要注意安全。
八、陶瓷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电珠、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等实验步骤: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软硬。
3、放入水槽,看浮沉。
4、放入热水,看是否传热。
5、把陶瓷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从高处扔下,看是否易碎。
7、用陶瓷碎片切纸。
实验现象及结论: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
注意事项:不要让碎片划破手。
九、金属的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导线、电池、小电珠、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
实验步骤: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软硬。
3、放入热水,看是否传热。
4、用砂纸打磨,看是否有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从高处扔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结论: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有些金属较软),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注意事项:小心用火。
十、研究玻璃与塑料的实验实验材料: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
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
2、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
3、让玻璃和塑料在同一高度落下。
4、用镊子夹着玻璃和塑料在火上烧实验现象:玻璃比塑料重、透明度好、易碎、不易燃烧。
注意事项:小心碎玻璃扎到手。
十一、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实验材料:温度计、支架、棉纱、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浸入水中,记录这时的温度。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注意事项:水温要接近室温,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温度计液泡。
十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材料:瓷盘、湿巾、支架、酒精灯、火柴、水。
实验步骤:1、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
观察哪个蒸发的快。
2、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展开,一块折叠两次,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3、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放在阴凉处,一块放在通风处,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加快蒸发。
注意事项:要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十三、水沸腾的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实验步骤:1、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一个盛水的烧瓶。
2、吊一个温度计,使液泡刚刚浸入水中。
3、用酒精灯加热,记录水温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水的温度在不断增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很快从水面冲出。
当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水不停翻滚,不断减少,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不要触到烧杯壁和杯底,且要完全浸入水中。
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十四、水蒸气凝结的条件实验材料:两个玻璃杯、两块玻璃片、酒精灯、铁夹、火柴、热水实验步骤:1、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
2、将其中一块玻璃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
然后将两块玻璃片同时盖在烧杯上。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热玻璃片上不会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注意事项:使用同样多的热水,同时盖玻璃片。
十五、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材料: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碟子。
实验步骤:1、在烧瓶里装1/3的水,用橡胶塞塞住,装在铁架台上;另一个铁架台上倒放一个烧杯,玻璃弯管出口正对烧杯。
2、用酒精灯加热烧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瓷盘底部滴出的水滴就是雨。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十六、模拟露的形成实验材料:毛巾、不锈钢杯、碎冰块。
实验步骤:1、将碎冰块倒入不锈钢杯。
2、下面放上一块湿毛巾。
静置一段时间。
实验现象及结论:杯壁外挂满了小水珠,这就是露。
注意事项:要把不锈钢杯外表擦干净,将随冰块倒入杯内,至杯子的1/2处,掺入适量冷水至2/3处。
十七、模拟霜的形成实验材料:冰、水、食盐、深色搪瓷杯、毛巾实验步骤:1、先倒半杯冷水,在加入冰块2、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待食盐溶化后在测定杯内的温度3、将搪瓷杯放在是湿毛巾上,观察杯外壁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杯的外壁有一层白色粉末出现,这就是霜。
注意事项:擦净杯外壁上的水再加入适量的冰块。
十八、模拟雾的形成实验材料:广口瓶、温水、冰块。
实验步骤:1、在广口瓶里倒入温水。
2、用冰块接近瓶口。
实验现象: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白气”出现,把冰移开则“白气”消失。
实验结论:“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
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云)。
注意事项:冰块离开瓶口后,反复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