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一节的教学设计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教学目标
引言
在生物学领域,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是两种重要的育种方法,它们通过改变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本篇文章将介绍这两种育种 方法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实际案例中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应用效果。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 2、基本概念讲解:讲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和原理。
3、方法展示:通过实例展示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 4、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拟操作,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5、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和解释结果,让学生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 缺点和适用范围。
d.应用: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和动物的育种中。
2、诱变育种
a.概念: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诱发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 生新的性状。
b.原理: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和性状。
c.方法:选择诱变剂、处理萌发种子或细胞、进行多代筛选。 d.应用: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育种中。
4、课堂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例如,可 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别列举出生活中应用到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 并派代表上台进行分享。此外,还可以邀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不同育种方 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通过这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5、总结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
2、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要求“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
”目标行为动词“搜集” 属于理解水平的知识性目标动词,即“要求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第二节。
本节是在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
从教学课时的安排来看,本节内容需要1 课时教学。
2、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杂交育种的流程和局限性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科学选择育种方法解决具体育种实例教学难点:杂交育种的局限性科学选择育种方法解决具体育种实例(三)学情分析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书第1 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本书第5 章中有关基因突变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诱变育种的基础。
此外,学生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活动对本节内容有了大致地了解。
二、教学目标:①通过具体实例及材料分析,总结杂交育种的流程、优缺点、原理及应用。
②通过问题引领及材料分析,说出诱变育种的流程、优缺点、原理及应用。
③科学选择育种方法解决具体育种实例。
④通过搜集我国在育种方面的瞩目成就,感受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三、评价设计:1、课中目标评价:目标1 评价设计:学生能够把植物的杂交育种迁移应用到动物杂交育种问题的解决上。
目标2 评价设计: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诱变育种的概念、原理、优缺点目标3 评价设计:学生能够根据育种方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解决具体的育种实例。
杂交育种教案
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一课时)高二生物备课组周云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育种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2)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认同人类对遗传育种技术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1)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学法指导】探究式引言:大家见过没有,这是南非一位名叫凯文.卡特的记者在1993年拍摄的一张名为《饥饿的苏丹》的照片,照片里是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
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
还有这些吃不饱饭,承受饥饿痛苦的儿童。
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全世界正面临巨大的粮食危机,2014年,世界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不安全状况2014》报告指出,世界饥饿人口已达10.2亿,创历史最高水平。
尤其是非洲,生产方式落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造成人均占有粮食不断减少,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粮食危机?学生:计划生育,改进生产方式,培育优良作物等。
课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教学设计
课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教学设计建瓯第一中学左勤勇 353100一、设计思想1、尝试运用模型方法教学,提出育种模型,通过“科学方法和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必修2第6章第1节内容,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的教学要求为Ⅱ,即要求达到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而这些要求都可在科学方法和技能培养过程中达成的,基于此,本课具体教学设计是:在提出育种模型“”的框架下,按照“培育方法设计—→优缺点归纳—→局限性思考—→培育方法设计突破”教学流程,通过设计培育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知识的应用,构建育种模型方法是建立在遗传和变异上,可遗传变异的人工选择,种是在野生动植物基础上改变生物性状、保证遗传稳定性的品种。
体验和领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培养和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设计课堂育种模型建构活动完成知识呈现和能力构建,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行为化、操作化。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学科中大量的科学发现史、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等课程资源和教学行为非常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同时也为课堂活动提供了保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设计课堂活动,力图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协作、探索创新的能力,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行为化、操作化。
基于此,预设的教与学方法是:师生协作课堂活动,它包括探究实验(实物实验和思想实验)、模型建构等。
意在学生已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符合高中学生探究能力发展需要的科学方法体系和技能体系。
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STS)方面有更多的探索和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本课“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学生已构建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设计“给出任务—→小组建构活动—→展示、互评、总结”课堂育种模型建构活动教学环节,通过师生课堂活动(建模活动、展示、互评、比较、纠错、完善、总结等),构建符合高中学生探究能力发展需要的理性思维的科学方法体系(即模型方法,具体表征为育种模型)和科学表达技能体系(对表达元素的设计,即文字、遗传分析图、示意图、流程图)。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创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
(1)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辅。
(2)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念,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自主思考与协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手段。
二、过程与方法1、将获得的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应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情境创设: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古人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的图片资料制成的课件,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生互动:教师、这些优良品种的获得,都是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的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但是这种选择的范围有限(只能同种生物)。
有些品种只在某些方面有优势,而另一方面却不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的需要,在实践中,人们逐渐摸索出许多优良的育种方法。
导入新课一、杂交育种师;一起看下面这种育种方法两个小麦品种杂交为例:如果小麦中,高产(A)对低产(a)是显性,不抗病(B)对抗病(b)是显性,我们需要的是高产抗病的纯种,假定两个亲本小麦品种都是纯合子,PPT 展示育种过程:过程分析:杂交的目的为什么F2 中符合要求的个体不能作为种子?如何选择?中间要提问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如基因型、表现型、概率等。
为什么要连续自交?老师:展示练习,设计育种方案(动物)学生:小组讨论确定育种方案时间5—7 分钟展示方案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方案老师点评师:思考与讨论,杂交育种有明显的优点,是否还有哪些不足?生:能将两个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产生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育种的目的性较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优秀教案(6页)
必修二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与第五章中的承接作用相当明显,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各种育种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遗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方面:通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四方面的能力:1、探究能力2、小组合作能力3、动笔能力4、总结、交流和反思能力三、重难点:重点:学生自己总结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各项内容。
难点:(1)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2)如何让学生大胆讨论四、教学准备:将学生分为9个小组,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应用相关知识解决育种实践中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难点。
可在课后通过及时习题演练和讲评,以达到较佳的学习目标、通过小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和合作精神,分小组合作,让学生记忆加深。
通过列提纲,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分析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教学活动要做到收放自如。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要着力引导学生走近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不断实践、多加磨练、积累经验,逐步达到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堂总会有一些缺憾的地方,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诚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设计 教案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习目标] 1.说出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技术流程。
(重点)3.说出诱变育种的概念、原理、优点和不足。
知识点1杂交育种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即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重新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控制相应的新的表现型。
3.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4.杂交育种的优缺点(1)优点: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缺点:①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基因;②杂交后代会出现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③杂交育种只能用同一物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进行杂交。
5.适用范围杂交育种适用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个体,且相关基因遵循细胞核遗传规律,只进行无性生殖的个体无法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
6.应用(1)农业生产: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2)家畜、家禽的育种,如引进优质种牛与本地品种杂交,可培育出优良的品种。
知识点2诱变育种请仔细阅读教材第100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概念: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2.原理:基因突变。
3.优缺点(1)优点:①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②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们所需的优良变异类型。
(2)缺点: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因此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个体往往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②突变个体难以集中多个优良性状,所以育种过程需要处理大量供试材料,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4.应用: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培育出的新品种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在微生物育种方面,诱变育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青霉菌的选育。
要点一辨析杂交育种1.动、植物杂交育种的区别(1)方法: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不能通过测交,只能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获得;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而通过测交的方法进行确认后而获得。
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的教案
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能够比较和评价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优缺点。
4.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2.转基因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3.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优缺点。
三、教学内容:一、杂交育种1.概念: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不同亲本的基因优势,通过人工控制和组合交配,培育出具有良好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2.方法:①选择亲本:选取具有不同但互补的优良性状的品种作为亲本。
②杂交授粉: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将花粉传递给雌性花器官,在亲本间实现杂交。
③后代筛选:从杂交后代中进行筛选和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作为新品种的基础。
3.应用:①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②改善抗病虫害性。
③丰富遗传多样性。
二、转基因育种1.概念:转基因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中,引入外源基因或改变其内源基因的方法,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2.方法:①基因克隆:提取感兴趣的基因,并进行克隆和纯化。
②基因载体构建:将克隆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利用基因转导技术将重组DNA引入目标生物体。
③转基因生物筛选:通过选择筛选,获得具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生物。
3.应用:①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抗性。
②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动植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③制造基因工程药物和治疗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图片示范: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步骤和应用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优缺点,并形成小组报告。
4.实验设计: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等问题,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杂交育种讲课逐字稿教案
杂交育种讲课逐字稿教案课程名称:杂交育种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杂交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学生能够分析杂交育种的优势与局限。
教学重点:1. 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步骤。
2. 杂交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杂交育种中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杂交育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杂交育种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杂交育种的实际应用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杂交育种案例,加深学生对杂交育种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杂交育种相关的PPT课件。
2. 杂交育种的案例资料。
3. 杂交育种的实验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很多农作物是如何培育出来的吗?”2. 简要介绍杂交育种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 杂交育种的定义和原理-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人工控制不同品种或种群间的交配,以产生具有特定遗传特性的新品种的过程。
- 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特别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2. 杂交育种的步骤和方法- 选择亲本: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亲本品种。
- 人工授粉:在控制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粉。
- 选择优良后代:通过观察和测试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 连续选择和自交:通过连续几代的选择和自交,稳定优良性状。
3. 杂交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中的应用。
- 分析杂交育种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一个具体的杂交育种案例,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 讨论杂交育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杂交育种的优势和局限。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能力目标(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方面的应用2.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设疑:3.运用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原理能不能育种呢?(出示杂交玉米实物)这种玉米是怎么产生的?(幻灯片展示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图片和视频)4.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是怎么培育的?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袁隆平超级水稻的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单倍体育种都是应用了现代生物技术。
那早些时候人们是怎么培育优良品种的呢?活动2【讲授】杂交育种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品种的改良。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知道要挑品质好的个体来传种。
这样,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的选择,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品种,比如产量高、能抗病虫害的粮食作物,产蛋、产奶、产肉较多的家禽、家畜,等等。
资料1古印第安人是最早选择和培育玉米的,最突出的贡献是选育了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
请分析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所隐含的遗传学原理及其优缺点。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上如下问题:1.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这种方法称为这里的“选择”的含义是。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这些基本的遗传学知识,本节课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通过观米和尝米饭总结出两种米形态和口感上的区别以“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等引入吃很重要,强调我们南方人餐餐都离不开大米。
结合生活实际:以前家里条件不怎么好时买米要长饭多的,现在买米注重品质等提出让同学帮忙鉴定米和尝米饭导入今天的课题。
活动2【活动】设计培养东北茉莉香米的过程并分组进行解说展示,其它组的同学予以评价及补充。
(一) 杂交育种由于东北大米粘性较强,米饭软。
泰国香米清香味十足,米饭的米粒颗颗分散,饭粒较硬。
结合个人的喜好提出:既喜欢东北大米的粘性强、米饭软,又喜欢泰国香米的清香味十足,能否培育出国产的东北茉莉香米引入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利用现有的东北大米(AABB)和泰国香米(aabb),培育出高粘性的东北茉莉香米并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写出培育方案。
(香味性状由a基因控制,高粘性由B控制。
)P AABB X aabb↓↓配子 AB ab↓↓F1 AaBb↓自交9无香高粘 3无香低粘 3香味高粘 1香味低粘↓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活动3【讲授】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讨论理解杂交育种在产生F1代后,还需要经过选择和培育形成能稳定遗传个体的过程教师通过学生展示检查实验设计的步骤并提出关于杂交育种相关问题:(1)根据杂交育种的具体操作过程给杂交育种下一个定义?强调定义在教材上相应的位置,提醒学生要结合教材学习。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5: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理论知识获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已由来已久,且随着认识的深入,技术的改进,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效果日益显著,同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必然会引发新的思考。
本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遗传学原理应用的同时,关注这部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本节教学流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总结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能力方面:(1)尝试将信息用图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认识我国在农作物育种方面的成就。
(2)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流程与优缺点。
难点:(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计划用1课时。
教师给出两种育种方式育种的一般流程,以资料分析入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重点突出两种育种方式的流程和优缺点。
在杂交育种的学习时,选用典型的育种实例――培育高产、抗病的小麦作为切人点,针对育种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其中蕴含的遗传学规律。
并引导学生应用遗传学规律和遗传图解,对特定的杂交组合进行理论分析,推测可能的选育过程和结果,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及其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题引入以我们身边熟悉的动植物入手,抛出问题,你期望它们有什么好的表现呢?学生踊跃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并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得出古代人类的育种方式--选择育种的不足,从而自然进入本次课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五章杂交育种教学设计
第五章杂交育种教学设计引言杂交育种是现代农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章将介绍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设计了一节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杂交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一、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1.1 杂交育种的定义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两个或多个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通过人工控制杂交和选择,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1.2 杂交育种的优点杂交育种可以结合不同亲本的优点,避免亲本本身的缺陷,提高作物的适应性、产量和耐性,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使植株更加健壮。
1.3 杂交育种的应用杂交育种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蔬菜和花卉的育种中,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改善农作物的耐逆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
二、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2.1 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依赖于两性生殖植物的特性,利用两个或多个不同亲本的配子相互结合,形成新的组合。
2.2 杂交育种的方法2.2.1 选择亲本:选择适合杂交的亲本,亲本应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且亲本间有互补关系。
2.2.2 杂交技术:采用人工控制杂交的方法,包括手动授粉和人工授粉两种方式,确保亲本间的花粉相互结合。
2.2.3 杂交后代的选择: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和鉴定,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作为下一代杂交亲本继续育种。
2.2.4 杂交组合的设计: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表现,合理设计杂交组合,以增加杂交效果和获得更好的后代。
三、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杂交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3.1 教学目标3.1.1 理解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1.2 熟悉杂交育种的方法和步骤。
3.1.3 掌握杂交组合的设计和亲本的选择方法。
3.1.4 能够进行杂交操作和选择杂交后代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3.2.1 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
3.2.2 杂交育种的方法和步骤的介绍。
3.2.3 杂交组合的设计和亲本的选择方法的演示和示范。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杂交育种原理的学习,形成遗传与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杂交育种的实例分析和比较,运用类比的思想,认识到杂交育种与基因重组的关系。
3.基于对杂交育种实例的分析,结合所学的遗传知识,构建概念模型。
4.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杂交育种原理。
【难点】杂交育种的优缺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提问:1.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袁隆平?袁隆平先生获得过什么荣誉称号呢? (“杂交水稻之父”等。
)2.大家知道袁隆平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杂交水稻育种的吗?有些同学回答出来了,是杂交育种,那什么是杂交育种?这种育种方式又是怎样获得优良作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二)新课展开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遗传学定律,解决问题:已知小麦的高产(A)对低产(a)为显性,不抗病(B)对抗病(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两纯系品种,提问:1.你用什么方法能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又能把双方的缺点都去掉呢?2.最后要选取的个体的基因型是什么?引导学生用遗传图解表示。
学生可能会给出以下两种解决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这个过程就是杂交育种,让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遗传图解阅读课本,自主解决以下问题:(1)你能总结出杂交育种的概念吗?(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杂交育种的原理是什么?(基因重组。
)(3)杂交育种的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能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产生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育种的目的性较强。
)通过多媒体展示杂交育种应用方面的相关资料,学生阅读课本和资料,结合自己所画遗传图,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杂交育种有哪些应用?(①农业生产中: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如袁隆平杂交水稻;②家畜、家禽育种:中国荷斯坦奶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遗传规律、遗传变异基本知识在生产上一个综合应用,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
三、学情分析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四、三维目标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正确判断和选用育种方式。
4、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五、教学重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操作、原理、优缺点。
六、教学难点:杂交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七、情境创设教师展示我国育种方面取得成就的育种专家的图片,介绍他们的事迹和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
八、学案设计学案是学生学习路线图,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内容、问题探究、拓展问题、课堂检测等。
九、教学进程:十、教学反思:1、本节课围绕几个核心内容展开,并设计若干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步步深入。
学生参与度很高,大部分容易内容由学生自学完成,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展示、交流,既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培养。
2、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通过思维拓展题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解。
如杂交育种、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自交→杂交→逐代自交,不断筛选直到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的一般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育种的目标是双隐性的还需要逐代自交、不断筛选吗?动物不能自交,如果是动物杂交育种又该怎么变?如果培育玉米杂交种又该怎么变?通过多种变式加深学生全面理解。
人教版教学教案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应用;(3)能够分析比较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体验杂交育种的实践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生产,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2)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杂交育种过程中基因重组的原理;(2)诱变育种中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技术实践》第三章第四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2. 实验材料:玉米、高粱等植物种子;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1)讲解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杂交育种的实践过程;(2)讲解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应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
4. 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3.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描述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2)能正确解释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3)能够比较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设计简单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案
第1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观看图片,能够描述古代人的选择育种。
(2)通过实例分析、师生活动,能够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实例的学习能归纳总结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总结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2)基本技能(通过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分析和比较,提高运用遗传和变异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3)基本思想(讨论从选择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同时在引导学生得知育种工作艰难的同时教育学生学习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情分析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遗传学规律和遗传图解,对特定的杂交组合进行理论分析,推测可能的选育过程和结果。
教师展示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要适当的引导、设疑,让学生多角度的分析、归纳、总结,以便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3、重点难点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提问活动2【讲授】各种育种方法。
高中生物6_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式的长处和不足。
二、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长处和局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类育种进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展示课前搜集的前人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的图片资料制成的课件,按课件图片的顺序,先向学生展示前人驯化狗、马、牛、猪、鸡,培育玉米、小麦、水稻、各类蔬菜、水果的进程;再向学生展示此刻的家禽、家畜、粮食、蔬菜、水果的各类优良品种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进程。
杂交育种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借助如何培育优良品种这一实际问题为话题,将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点和缺点融入在讨论之中。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
本节内容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密切相关,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怎样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
2、学生背景分析: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的生物变异类型,第五章学习染色体变异时,学生对于获得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方法有所接触,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打下了基础。
现阶段新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学生并不清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系统的体会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简述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原理②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③讨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能力目标:①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以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②尝试运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认同人类对遗传育种技术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①通过分析、比较育种技术的优点、不足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实例,特别是学生课下搜集杂交育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作用;②通过对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及种子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以及粮食安表自己的见解。
创设情境,引出育种主题
一、杂交育种
情境1:北纬33度线南北农业生态区是我国两大麦区的交叉地带,面积约1亿亩,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小麦增产潜力巨大。以南地区种植低产抗病类型小麦品种,以北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为高产不抗病类型。
问题1:哪一种是我们想要的类型?
问题2:没有我们想要的品种怎么办?不同品种的小麦之间能传粉吗?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以及多倍体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2015年饥饿地图”的图片资料。提供相关数据:“据报道,全球每9个人里就有一个人饿着肚子睡觉。全世界每6秒钟就会有一个孩子死于饥饿或相关疾病。”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粮食危机?”
请学生课下完成学案,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后反思
首先,本节课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把学习设置到有兴趣、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遗传学原理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建构起稳固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形成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能。本节课以北纬33度线南北农业生态区是我国两大麦区的交叉地带的具体生产实际问题为情境,设计不同的任务,顺理成章的将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以及多倍体育种引出来。学生通过亲自设计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将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加以总结。“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把教与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富有意义和挑战性,能更好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借助如何培育优良品种这一实际问题为话题,将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点和缺点融入在讨论之中。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
本节内容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密切相关,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怎样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
2、学生背景分析: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的生物变异类型,第五章学习染色体变异时,学生对于获得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方法有所接触,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打下了基础。
现阶段新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学生并不清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系统的体会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简述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原理
②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③讨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①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以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②尝试运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认同人类对遗传育种技术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
①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②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问题引领讲授法合作探究
2、学法:独学探究总结归纳
3、教学手段:教学课件
六、教学流程示意图
七、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知识点回顾呈现问题: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有哪些?
2、人工获得单倍体的
方法?
3、人工获得多倍体的
方法?
4、秋水仙素的作用及
细胞周期的作用时
期?
回顾上节课知识回答
问题
回顾知识为这节课铺
垫
八、板书设计
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课堂检测:课堂听课情况,发言情况以及学习成果情况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后练习
十、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主线,层层相扣,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四种育种方式的呈现顺序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
单倍体育种是以解决杂交育种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而创设的,同样诱变育种是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深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