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微讲义相研究
微专题2地质过程的描述(讲义)-高二地理阶段性复习(人教版2019)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微专题二地质过程的描述地质过程是指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及其附近的岩层在组成形态、物质结构、位置关系等方面不断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
地质作用的过程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地质作用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地质剖面图、某地地形地貌、某类矿产资源等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和原因,本质上是对地质作用的判断和排序,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用演绎推理的能力。
地质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及它们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一、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形成条件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它们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图3)。
1、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坚硬致密的侵入岩(如花岗岩),或多气孔的喷出岩(如玄武岩);2、沉积岩是由地表被侵蚀的物质,由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固结成岩而成,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及化石燃料;也包括石灰岩(化学沉淀物)和珊瑚礁(珊瑚虫遗体堆积)。
3、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石灰岩变为大理岩,页岩变为板岩。
图3二、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喷出岩的形成一般晚于与其所切穿的岩层。
晚期的岩浆活动会覆盖早期的岩浆活动。
(4)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沉积微相研究
⑴ 对于湖相和三角洲前缘等比较稳定环境沉积的砂层
大多具有明显的多级次沉积旋回和清晰多个标准层, 岩性和厚度的变化均有一定规律可循; →常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旋回-厚度对比方法
⑵ 对于河流沉积环境下的不稳定沉积
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快,河流侧向摆动与下切剧烈, 而导致砂层厚度与岩性变化大,
→一般采用“等高程”对比法或“切片”对比法
●
储层综合评价--储层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不同 成因 砂体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
导致注水开发过 程中,表现出不 同的油气流动规 律及开发效果。
砂体的形态与分布、颗 粒排列、孔隙结构、内 部纹层、粒度韵律、泥 质薄夹层、储油物性 等存在一定差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意义: ▲ 预测砂体的分布特征 ▲ 揭示油层的非均质性 ▲ 掌握油水运动规律 ▲ 提高油气采收率
石灰岩 165~250
白云岩 155~250 2.5~2.85 硬石膏 石膏 盐岩 约 140 约 170 约 220 约 3.0 约 2.3 约 2.1
接近于零 高值
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性判断岩性
★ 测井相与沉积相关系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不同的沉积相因其岩石的成分、 结构、构造等不同而造成测井响应不同。 但是,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 相进行标定。
一、沉积相研究的基础资料
4、测井资料: 在相似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砂岩体,垂向上具有较一致 的岩性组合特征和演变规律。因此,在岩性-电性关系研 究的基础上,编制不同沉积相带的典型电测曲线图版,可 用于指导大相的划分。
5、地震资料(三维)--地震相 6、试油、试采等生产动态资料
二、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分析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 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大相和亚相
沉积岩实习讲义
实习一常见沉积构造一、实习要求1、熟悉沉积岩常见构造的形态特征和显现机理2、学习常见沉积构造的观察、度量和描述(包括素描)方法3、加深对沉积构造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的理解二、实习内容1、物理构造:①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各种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②顶面和底面层理:波痕晶痕(假晶)干裂雨痕槽模沟模重荷模③其它构造:冲刷构造滑塌构造包卷层理2、化学构造:鸟眼构造缝合线叠锥结核假层理3、生物构造:虫孔(潜穴)爬痕藻叠层三、实习要点1、注意观察沉积构造的外形。
对任何构造均需注意其“量”上的特征。
如纹层(层理中的细层、藻叠层中的纹层)和层系的厚度,交错层理交错角的大小,波痕指数,槽模高宽及密集度,冲刷面、缝合线等的起伏规模,干裂的垂直深度和水平宽度,晶痕、鸟眼、结核、虫孔的大小、多少等。
对各种层理、冲刷、滑塌、包卷层理、鸟眼、结核、藻叠层等构造,还需注意它们是由哪种因素表现出来的(粒度、成分和颜色)。
2、槽模、不对称波痕、大多数交错层理都可指示古水流的方向;振荡波痕、干裂、槽模、部分交错层理、柱状叠层石可指示岩层的顶底面。
观察时需注意这些特征。
实习二石英岩砾岩一、实习要求1、掌握砾岩和角砾岩肉眼和显微镜观察要点及描述方法2、领会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对砾岩、角砾岩成分的结构的控制作用二、实习内容石英岩砾岩201 B1 复成分砾岩202 203三、实习要点1、手标本上比较砾岩和角砾岩的磨圆程度,单成分砾岩或角砾岩与复成分砾岩的成分差异。
2、薄片下首先观察石英岩砾岩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白云母或硬绿泥石)和结构(粒状,大部分呈缝合线状镶嵌)。
部分薄片中的砾石由直边镶嵌的石英组成,可能由石英岩或燧石岩重结晶造成。
3、观察填隙物中的石英质砂基。
大部分泥基已变成硬绿泥石,少部分变成白云母或石英。
此现象说明岩石已受到低级变质作用的影响。
4、硬绿泥石(Chd,(Mg,Fe3+)2(Al,Fe)Al3O2[SiO4]2(OH)4):板片状或束状集合体,暗绿色或浅灰绿色,多色性明显,高正突起,可见一组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为Ⅰ级橙红,一般切面仅为Ⅰ级灰左右且被颜色覆盖。
气相沉积讲义
气相沉积技术
• 气相沉积技术不仅可以沉积金属膜、合金 膜,还可以沉积各种各样的化合物、非金 属、半导体、陶瓷、塑料膜等。
• 这些薄膜及其制备技术除大量用于电子器 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之外,还可用于 制取磁性膜及磁记录介质、绝缘膜、电介 质膜、压电膜、光学膜、光导膜、超导膜、 传感器膜和耐磨、耐蚀、自润滑膜、装饰 膜以及各种特殊需要的功能膜等。
• ③基材表面的晶体结构:基材为单晶体, 镀膜也会沿原晶面成长为单晶膜。
3. 蒸发温度
• 蒸发温度直接影响成膜速率和成膜质量。
• 通常将蒸发物质加热,使其平衡蒸气压达到几帕 以上, 这时的温度定义为蒸发温度。
蒸发温度
• 根据热力学,材料的蒸气压p与温度T之间 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
lg p A B T
关而充入大气时处于高温状态的扩散泵油氧化。
• 扩散泵断水有报警信号,测量真空度用复合真空 计。
• 真空抽气机组可使镀膜室内的压强达到10-3~106Pa范围,以防镀膜室内高温物体的燃烧和膜的氧 化等。
真空蒸发镀膜
• 蒸发镀膜的基本过程如下: 1. 关闭充气阀和高真空阀等阀门,通过机械
泵对钟罩进行预抽气;
• 电子轰击蒸发源和电子束蒸发源电子碰撞 蒸发物质而使其发热蒸发。
• 电子轰击蒸发源不采用磁镜聚焦系统,而 是以蒸发材料或蒸发材料支撑物作为阳极, 从阴极发射电子直接轰击蒸发材料。电子 束蒸发源配备有电子枪,用磁场或电场加 速并聚束电子,使电子束集中在蒸发材料 的局部位置上,使其加热蒸发。
• 图为一种电子轰击蒸发源的结构,它使用的电压较低(几 千伏),电极结构简单,电源设备小,便于应用。这种方 法中蒸发材料基本不受限制,蒸发率便于调节。因为电子 束可以聚焦,因此可进行局部材料选择加热蒸发,蒸发材 料不与坩埚发生反应,或坩埚进行水冷止热,从而得到高 纯度的镀膜层。电子束加热中的偏转装置是为了避免灯丝 与蒸发流接触而产生电弧。
沉积学原理讲义
主讲教师:王兴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 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沉积相、沉积环境、沉积学 (一)沉积岩(sediment rocks)
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火山物和宇宙 物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形成的 一类岩石。一般先形成疏松沉积物(sediments),再经埋藏 改造在地下不很深处形成沉积岩;有时在地表条件下,由胶 结作用也可形成沉积岩。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建立了多种相模式
河流相模式
三角洲相模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建立了多种相模式
碳酸盐台地相模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成岩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1)埋藏溶蚀作用的提出为深部储集空间的寻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结构成因的分类
根据具有成因意义的结构组分对岩石进行分类命名。 6.能量观点的引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新理论的不断出现 7.诸多白云岩成因理论的出现 由于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能力,对其成因的研究尤为重视, 先后提出了多种成因模式,为不同成因白云岩的寻找奠定了理论基础。 8.建立了专门研究生物化石的学科—化石岩石学。
粘土矿物多是铝硅酸盐矿物、铁镁矿物和火山玻璃等的水解产物, 不同的原生矿物、不同的气候条件和风化作用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形成 不同的粘土矿物。
如钾长石的风化过程:
K〔AlSiO8〕
钾长石
部分K2+、Si4+和Al3+的带出和 H20的带入 Al3+的全部带出
KAl2〔(Si,Al)4O10〕n 〔H2O〕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238页PPT
古水流 方向
沙 二 段
沙 三 段
水流层理矢量统计
华北油田:确定古水流分析:FMI沙三段古水流方向:NW
生物礁体识别
井钻在生物礁翼部,空白模式
黄龙4井地层倾角处理成果图
生物礁体识别
礁体范围
四川盆地川东某生物礁地震剖面特征图
思考 题
1.沉积相、沉积环境和测井相的概念?
油藏描述
Revervior Description
西南石油大学资环院 蔡正旗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一、概述 二、沉积相分类 三、沉积相分析技术 四、沉积微相分析的一般程序 五、地震相分析 六、测井相分析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六、沉积相分析
(一)概述
1、沉积相的概念 表征沉积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 响应。 2、重要性 由于岩心极其有限,而测井信息又具有连续记 录、深度准确等特点。因此测井信息分析是相分析 的有利工具。
2.相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般程序?
3.常见的4类典型测井曲线形态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4.地层倾角矢量模式的类型?如何应用倾角矢量模式识别 层理?
二00八年三月
谢谢!
情况。 钟形曲线:反映正粒序结构或水进层序,是曲流河、点砂
坝及河边沉积的曲线特征。 漏斗型曲线:反映反粒序结构或水退层序,代表岸外砂坝
或三角洲前积砂体。 箱形曲线: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供给和水动力条件稳定。 齿形曲线: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的快速变化,它可以分为
正齿形、反齿形及对称齿形,为辫状河、冲积扇和浊积扇所具 有。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六、沉积相分析
(3)测井相分析思路
在岩心相分析的基础上,将岩心井的测井曲线 与岩心资料进行比较,确定测井响应与各亚相或微 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油藏的各类储层类型沉积 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再使用典型的模式对其它井进 行测井相分析,确定沉积亚相或微相。
地层特征02
—2004地质讲义—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吕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等主要地壳运动,沉积岩地层的地质时代虽然大体相同,但因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各套地层分区块在沉积物源,沉积环境,沉积厚度、剥蚀程度,成岩后生变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各地层在横向上岩性必然有所不同,甚至标志层也有变异。
这里所叙述到的地层岩性,只是近年钻井勘探中带有共性的岩性组合规律,重点是剖析含油、气层,从沉积学理论上进行探讨。
而在实际录井中应根据区块不同,具体地层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以免贻误认识地层的真实面目。
a)安定组(J2安定组在盆地内所钻探井一般没有取心,该组地层岩石也没有做过镜下微观鉴定,但在随钻录井中,以安定组顶界泥灰岩作为划分下部地层的标志层。
该泥灰岩层位于安定组顶界,录井为一套厚约2~15米的青灰色、灰黄色泥灰岩,夹少量膏质团块,岩屑滴冷盐酸(5%)反应冒泡强烈,电测曲线上以低伽玛、低声速、高电阻为特征,该层分布广且稳定,是盆地中生界地层对比及油层卡层主要的标志层,一般用它来卡取延9、延10油层及正确划分安定、直罗、延安组地层,并初步确定长6油组顶界。
直罗组 (Jz)2直罗组在盆地内分布稳定,厚度一般250~300米,最薄一般180~200米。
其岩性特征为一套绿灰色泥岩、粉砂岩夹绿灰、灰白色砂岩、砂质泥岩,底部为含砾砂岩。
细~粗粒长石砂岩。
主要碎屑成分石英与长石的含量比较接近,普遍含有云母、绿泥石碎屑及黄铁矿颗粒。
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质及粘土,部分地区混有其他碳酸盐矿物,常见有自生黄铁矿质结核交代颗粒或充填颗粒裂纹。
重砂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一般呈不规则他形晶颗粒状,部分结晶较好,呈五角十二面体或立方体。
直罗组底砂岩,一般厚度在20~30米之间,测井曲线为大段低伽玛、负自然电位异常,录井中为厚层浅灰黄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成分石英约为80%,长石15%左右,含少量暗色矿物及云母碎片,泥质胶结,较疏松,钻屑一般呈散砂状,钻时较低,特征明显。
沉积岩课件讲义
粉砂岩
粉砂岩镜下
页岩
页岩镜下
高岭石粘土
1、概念:物质主要是直接来自沉积盆地或 沉积场所的溶液,它是沉积介质中的溶液 物质经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形成的。
2、种类有:硅质岩类
碳酸盐岩类
其他内源沉积岩
一、一般特征: 1、化学成分:硅质岩即由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
化学作用、某些化学作用形成的富含SiO2的岩石。 2、矿物成分:主要为蛋白石、玉髓和石英,次外
燧石岩—最常见,主要成分为玉髓,次为 石英。
碧玉岩和硅质板岩-硅质矿物主要为石英, 次为玉髓。
基本特点:
1、矿物成分:石英、玉髓;长混有氧化铁、 粘土矿、钙质、凝灰质和有机质
2、化学成分: 3、颜色:红、紫、灰、绿、绛等 4、结构:隐晶质,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构相同 均以SiO2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结构中
均以不同程度的萝卜纹存在为特征。
2、主色调相同 均以黄色调系为主体并辅以其他色彩
1、产地不同造就了润度不同
金丝玉主产于新疆北疆准格尔盆地周边的荒漠戈壁,
属干燥少雨地带;黄龙玉主产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小
黑山自然保护区的怒江支流苏帕河边,属湿润多雨之地。
温暖浅水的中等水动力环境,如水下浅滩、潮汐沙 坝、潮三角洲等。可见交错层、粒序层等沉积构造 球粒灰岩 球粒呈粉砂级碎屑集合体出现,由泥晶方解石组成, 富含有机质。 形成于低能环境,如局限海、泻湖。
泥晶石灰岩
基本特征: 1、矿物成分:蛋白石、玉髓、石英等 2、化学成分: 3、结构:隐晶质结构,少数为鲕粒结构、致
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 4、构造:结核状,透镜状或条带状,少数薄
层状 5、颜色:多样,灰黑最常见,也有黄色、灰
色。
基本特征:
电化学讲义沉积法制备氧化锌
❖ 3) 采用阴极恒电压模式电沉积ZnO 薄膜, 电压控制在- 019 V, 沉积溶液为011 mol/ L Zn(NO3) 2 水溶液( O2 浓度为反应温 度时的饱和浓度) , 恒温水浴控制反应温 度为65 e , 沉积时间为10 min。
❖ 4) 电沉积后用去离子水漂洗制备的ZnO 薄膜,然后自然晾干。
透明性好。未经过这种预活化处理而直接用步骤3 制备的ZnO 薄膜则表面粗糙, 呈乳白色不透明。图
1 给出了经预活化处理后制备的ZnO 薄膜的透射光 谱( 以ITO 导电玻璃作为参比) , 在400~ 2000 nm 的 波长范围内表现出大于80% 的透过率。透射边在 370 nm 左右, 对应ZnO 的光学带隙为3135 eV。由 于平整的薄膜上下表面对光的干涉作用, 导致了透 射谱上出现周期性的起伏, 根据这个特征可以计算 薄膜的厚度[ 5] 。由图1 估算制备的ZnO 薄膜的厚 度为234 nm 左右。图2 表示经预活化处理后制备的 ZnO 薄膜的XRD 谱。
2. 7eV, 拓宽了薄膜的吸光范围, 这对ZnO 薄膜在 光学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电沉积 掺杂 带隙能
1引言
❖ 氧化锌( ZnO) 是一种性能很好的材料, 在电子、光 学、声学及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ZnO 为纤锌 矿结构的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 室温下禁带宽度为 3137 eV, 激子结合能高达60 meV, 因此具备了发射 蓝光或近紫外光的优越条件。而且, ZnO 可实现p型或n-型掺杂, 有很高的导电、导热性能, 化学性质 稳定, 用它来制备发光器件必然具有高的稳定性和 较低的价格。1997 年报道了ZnO 的光抽运近紫外 受激发射现象[ 1] , 由于其发射的波长比GaN 蓝光 更短, 将在提高光记录密度和光信息的存取速度方 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引发了ZnO 半导体激光器 件的研究热潮。
解密05 地质演化过程和冲淤平衡(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地貌的 思维导图地貌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结果能量来源作用主体表现形式作用结果判读地貌的观察山地的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板块运动侵蚀地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分布板块运动的地貌类型断层褶皱应用工程建设找资源类型判读堆积地貌地质构造侵蚀方式位置、形态堆积过程位置、形态冲淤外力作用三大岩石地质过程描述地质剖面的观察地貌景观的观察尺度方位[高考解密]地球表面的地貌丰富多样,高考试题多利用现实的地理事物或地理景观考察其成因,分析形成过程,另外地质剖面的判读也是考察重点。
学生要有地貌的基础知识储备,也要有一定的地质思维能力。
本节设置重点如下:1.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2.地质过程的推演3.地质剖面的判读4.河流冲淤录CONTENTS 01020304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地质剖面的判读地质过程的推演河流冲淤预测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地貌的成因2023年1月高考浙江卷3-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及成因2022年6月高考浙江卷-1 地貌景观图的判读2022年1月高考浙江卷-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1年6月高考浙江卷-1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江苏卷25(1) 平原的成因2022年高考上海卷 板块运动下的地貌成因2022年高考天津卷17(2)地貌(淤泥质海岸)的成因2022年高考海南卷8-9 地貌景观的成因2022年高考海南卷16(1)地貌(河流壶穴)的成因2021年高考海南卷-1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山东卷18(1)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辽宁卷-8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1年高考辽宁卷-13 地貌(“酱缸包”)的成因2021年高考福建卷9-10 地貌(盐壳)的形成地球表面的各类地貌景观都是在地质作用下而形成,考试的方向基本围绕地貌景观特点的判读、地质作用的方式(内、外力在作用)以及分析地貌景观的成因。
地貌景观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新颖的,例如“酱缸包”、新疆罗布泊盐壳。
沉铜讲义_??????
沉铜讲义一、沉铜目的沉铜的目的是使孔壁上通过化学反应而沉积一层0.3um-0.5um的铜,使孔壁具有导电性,通常也称作化学镀铜、孔化。
二、沉铜原理络合铜离子(Cu2+-L)得到电子而被还原为金属铜;通常是利用甲醛在强碱性环境中所具有的还原性并在Pd作用下而使Cu2+被还原。
Cu2++2HCHO+40H-.Cu+2HC—O-Cu三、工艺流程去毛刺一膨胀一去钻污一三级水洗一中和一二级水洗一除油调整一三级水洗一微蚀'"I多层板一二级水洗一预浸一活化一二级水洗一加速一二级水洗一沉铜一二级水洗一板面电镀一幼磨一铜检四、工艺简介1.去毛刺由于钻孔时的板面会因钻头上升和下降时产生的毛刺(披锋),若不将其除去会影响金属化孔的质量和成品的外观,所用的方法为:用含碳化硅磨料的尼龙棍刷洗,再用高压水冲洗孔壁,冲洗附在孔壁上大部分的微粒和刷下的铜屑。
2.膨胀因履铜板基材树脂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结合力很强,为了使钻污树脂被有效地除去,通过膨胀处理使其分解为小分子单体。
3.除胶(去钻污)使孔壁环氧树脂表面产生微观上的粗糙,以提高孔壁与化学铜之间的接合力,并可提高孔壁对活化液的吸附量,其原理是利用KMnO4在碱性环境听强氧化性将孔壁表面树脂氧化:C(树脂)+2KMnO4f2MnO2+CO2T+2KOH(副)1.4KMnO4+4KOH f4K2MnO4+2H2O+O2t(再生)2.3K2MnO4+2H2O电f2KMnO4+MnO2+4KOH若K2MnO4含量过高,会影响KMnO4去钻污效果,固此在槽中用电极使生成的K2MnO4再生为KMnO4。
4.中和经碱性KMnO4处理后的板经三级水洗后能洗去附在板面和孔内大部分的KMnO4,但对于后工序的影响也很大(KMnO4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处理液本身为强碱性),必须用具酸性和还原的中和剂处理,在生产中通常用草酸作中和还原处理(H2c2O4)反应:2MnO4-+H2c2O4+16H+f Mn2++10cO2t+8H2OMnO2++c2O4-+4H+f Mn2++cO2t+2H2O有时为了对孔壁上的玻璃纤维进行蚀刻和粗化作用,在中和槽中加入NH4HF+H2sO4作为玻璃蚀刻剂。
沉积相讲义2
沉积相带图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一、储层地质研究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庆油田开发初期,一直认为萨葡高油层都是湖相沉积的。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了越来越多与湖相沉积相矛盾的情况。
如:注入水不是向生产井排均匀推进,而是沿着某些“条带”迅速突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注水井排上排液,试图使注入水形成一个连续的水线,再向生产井排齐头并进,但结果很不理想,许多排液井虽距注水井很近,却迟迟不见水,而有些距注水井排很远的生产井很早就见水了,而且含水上升很快;相距很近的两口生产井之间出油、见水情况都有很大差异;厚油层初见水时总是底部小段首先水淹;不同小层之间常常互相窜通。
这些现象与侧向上均匀渐变、稳定成层沉积的湖相砂体是十分矛盾的,引起人们对这些砂体的成因发生怀疑。
通过运用沉积相理论对萨葡高油层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认大庆油田萨、葡、高油层是松辽湖盆北部的一套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
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成层性,但比起单存的湖相沉积要复杂得多。
它既具有河流、分流形成的不稳定条带状砂体,又具有湖浪作用下形成的稳定成层的席状砂,它们在形成环境、旋回性质、加积方式、分布特征、几何形态以及砂体间接触关系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采用同一种研究方法,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环境形成的油层采取不同的对比方法和适当的表现形式,才能正确地描述油层,加强对油层的认识。
萨中地区储层地质研究工作,从最初基于湖相理论的油砂体图到目前基于河流-三角洲沉积理论的细分沉积相带图,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较大飞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1)主要采用“机械劈分”的方法来划分油砂体,即将每口井的萨葡油层都划分为五个油层组、15个砂岩组、44个小层,对于纵跨几个小层层位的厚油层,则按厚度比例机械地进行劈分,其平面的表示方法则是作包括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等值线的“小层平面图”。
RMS软件培训讲义
选择TVTs厚度点
选择结果名
设置网格步长
Mapping的内容和Horizons mapping中的 设置参数意义相同,参考前几张幻灯片中的 内容
选择厚度面,并估算井点上的最大最 小厚度
所有标签页内容设置完成后,点击 Run执行。
6、导入断层线数据
操作:左键点击树形目录中的Horizons,然后在任务面板中 左键点击Import中的Points/Polylines/Surfaces...,打开 导入数据界面
操作1:左键点击Wells后,左边的任务面板打开,选择Import中Well data,打开对话框 操作2:在Wells上右键单击,选择TasksImportWell data,打开对话框 两种操作效果等同:
井数据导入对话框
选择数据格式, 这里指的是曲线 的格式
选择需要导入的项目: 井头、轨迹、曲线等
创建净毛比 计算volumetric
数据分析(高斯变换和变差函数模拟) Petrophysical modelling(孔隙度等) Create Grid Model(创建网格模型) 局部网格是否要加密(可选操作) 粗化物性(Rescale parameters)并输出
1
加载井数据(Wells)
Import logs/trajectory/annotation
数据加入方式
数据文本文件中 每一列之间的分 隔符
选择曲线文件
设置单位系统 设置坐标系统
设置测量参考系 统
选择单独的井头文件
设置井头文件中的起始 行,并让井名字和曲线、 轨井迹文件名一致
设置井头文件中每一列所对应的数据 内容
点击Show file...按钮,显示井头文 件内容
点击Select按钮,选择曲线文件
第04讲 沉淀溶解平衡(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4讲沉淀溶解平衡目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考点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1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考向1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因素..............................................................................................考向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考点二溶度积常数......................................................................................................................知识点1溶度积和离子积........................................................................................................知识点2K sp 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考向1溶度积常数及计算.........................................................................................................考向2沉淀溶解平衡图像.........................................................................................................考向3XXXX............................................................................................................................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考点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1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生物富集及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生物富集及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生物富集的过程,说明生物富集的危害,认同应采取措施减少危害。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实例3.进入生物体的方式(1)动、植物直接吸收。
(2)沿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4.在生物体的分布: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分布于多种组织细胞中,不易被排出,积蓄在体内。
5.特点:全球性。
判断正误(1)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2)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富集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答案(1)√(2)√任务:分析生物富集现象及其成因1.如图为不同采样点中水、水底沉积物和中国血蛤体内的铅浓度。
据图分析,写出分析结果:铅在中国血蛤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
2.对比碳循环,分析铅在生物体内富集的原因。
成因:铅在生物体内形成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且不易排出。
3.如图为水体和多种水生生物体内的铅浓度示意图。
据图分析,写出分析结果:铅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食物链不断升高。
4.还有哪些有害物质也有与铅类似的现象?提示镉、汞等重金属,DDT、六六六等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5.生物富集对生物体有危害吗?提示有,而且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威胁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包括人类)。
6.生物富集现象也具有全球性吗?说出理由。
提示有,富集的物质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因此具有全球性。
7.如何有效地减少生物富集现象?提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实施垃圾分类,种植能吸收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植物等。
1.(2023·浙江绍兴高二期末)在煤燃烧、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铅会以微小颗粒被排放进入大气,然后沉降在土壤和植物表面,而铅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后将不易被排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铅能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铅含量越高B .铅随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生态系统中铅循环具有全球性C .铅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燃烧等返回非生物环境D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能源是减少铅的生物富集现象的有效措施 答案 C解析 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不能最终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返回非生物环境,C 错误。
硫酸锌溶液的电解沉积讲义
硫酸锌溶液的电解沉积-原理(1)5.1概述硫酸锌溶液的电解沉积是湿法炼锌流程中四个重要工序中的最后一个。
其目的主要是从硫酸锌溶液中提取纯度高的金属锌。
电积的技术经济指标不仅反映出整个炼锌工艺的好坏,而且因直接消耗大量电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锌厂的生产成本。
硫酸锌溶液的电解沉积是湿法炼钟的最后一个生产工序。
其目的主要是从硫酸锌溶液中提取纯度高的金属锌。
硫酸锌溶液电解沉积就是:以净化的硫酸锌溶液作电解液,以铅银合金板(含银1%)做阳极,压延铝板做阴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极上析出金属锌(称阴极锌),在阳极上放出氧气。
随着过程的不断进行,电解液中的含锌量不断减少,硫酸含量不断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再供正常电积之用。
这时的电解液叫做废电解液(电积废液)。
废电解液连续不断地从电解槽的出液端溢出,一部分与新液混合供电解液循环用,一部分送往浸出车间供浸出用。
每隔一定时问取出阴极将析出锌剥下进去熔化铸锭,成为锌成品。
阴极铝板经过清刷处理以后,再装入电解槽中,继续进行电解沉积。
电解沉积锌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方法:标准法、中酸中电流密度法、和高酸高电流密度法。
标准法采用300~400A/m2的电流密度,电解液含酸100~130g/L,中酸中电流密度法采用400~600A/m2的电流密度,电解液含酸130~160g/L;高酸高电流密度法采用600~1000A/m2的电流密度,电解液含酸220~300g/L。
三种方法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所用的电流密度和电积液酸度有较大差别而已。
增加电流密度,可提高电积槽的锌产量,但电积液必须除去更多的热量,纯度要求也更严格。
过去采用低酸低电流密度法的电锌厂较普遍,但它限制了生产过程的强化。
因此,现在的电锌厂多使用中酸中电流密度法,在操作良好的条件下,可以获得高于90%的电流效率。
采用高酸高电流密度法的电锌厂(如美国克洛格电锌厂,采用960A/m2,H2SO4260g/L的作业条件)必须在高锌含量下作业,以保证溶液中的锌酸比高于足以避免析出锌反溶的程度,返回的废液由于含酸高,更容易溶解焙砂中的铁酸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