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之论辩逻辑

合集下载

辩论逻辑的三大原则

辩论逻辑的三大原则

辩论逻辑的三大原则一、同一律1. 概念阐述-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这意味着在辩论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判断必须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讨论“教育公平”的辩题时,如果一方开始定义“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同质量的教育资源,那么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就不能将其概念偷换成“每个学生都有上学的机会”这种不同的概念。

- 从命题角度看,一个命题如果断定了某事物的某种情况,那么它就必须始终断定这种情况。

比如命题“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在辩论的同一语境下,不能在后面的论述中又说“有些天鹅不是白色的”而不做任何合理的解释。

2. 违反同一律的常见错误- 混淆概念: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

例如在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威胁人类”的辩论中,一方可能将“人工智能在特定任务上超越人类的能力”混淆为“人工智能具有自主意识威胁人类生存”。

- 偷换概念:故意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来进行诡辩。

比如在辩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时,正方说网络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对青少年有益,反方却反驳说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毒害青少年,然后将话题偷换成“网络监管不力”,而不是针对网络本身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辩论。

3. 同一律在辩论中的运用- 有助于保持辩论的清晰性和连贯性。

辩手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构建论证体系时,严格遵循同一律可以让评委和观众更容易理解自己的思路。

例如在辩论“传统文化是否应该创新传承”时,辩手如果明确了“创新传承”是指在保留传统文化核心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并且在整个辩论过程中都按照这个定义进行论证,就会使辩论更有条理。

二、矛盾律1. 概念阐述-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这里的互相否定是指对于同一个对象既肯定又否定的情况。

例如,不能说“这个物体是红色的”同时又说“这个物体不是红色的”,这两种说法是相互矛盾的,必然有一个是错误的。

- 在辩论中,辩手的论点和论据不能自相矛盾。

哲学笔记之逻辑学(四)

哲学笔记之逻辑学(四)

哲学笔记之逻辑学(四)亚里士多德的论辩逻辑。

亚里士多德在《论题篇》和《辩谬篇》中以论辩术为研究对象或主题,通过研究论辩推理的规律、原则及方法,细致剖析了虚假推理的种种错误及其根源,并总结和归纳了语言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获得正确推理和检验的方法。

正是出于对诡辩的批判,拓展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思想,发展了非形式逻辑的理论。

非形式逻辑与形式逻辑都是有关论证的研究,其区别在于形式逻辑是基于语义和语形的研究而非形式逻辑是基于语用的研究,或者说形式逻辑是对人工语言的论证,非形式逻辑关注的是自然语言的论证。

一直以来,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在形式逻辑方面的贡献以及他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人们已经有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对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想中到底多少非形式逻辑的内容并未形成统一看法。

我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理论应该是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理论的集合,二者都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成果,都为后来逻辑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斯坦福百科全书》的观点认为,谬误理论、修辞学与论辩术正是非形式逻辑的三大理论来源。

这三方面在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均有着详细的记载,通过对亚里士多德逻辑理论中的非形式逻辑思想进行总结研究,对从历史角度更好地理解非形式逻辑理论会有所帮助。

在亚里士多德的《辩谬篇》中,谬误被定义为“虚妄的反驳”或“诡辩的反驳”。

一般来说,形式谬误对应于各种推论式,有一种有效的推论式就有一种相对应的不和这种推论式规范而产生的无效论证,通过检查论证逻辑、形式或结构就可以识别出来。

非形式谬误是有关内容和实质的谬误,它通常与感情、态度、信念等心理因素以及日常语言表达功能的多样性等因素有关。

因为其不出现在推理论证的逻辑形式结构中,所以只能借助分析内容和语境将其识别出来。

非形式谬误一般分为相关谬误、歧义谬误、论据不足谬误等类型。

相关谬误是论证的论据与论题在心理上相关,而不是在逻辑上相关。

因为正确的论证应该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不应该仰仗于情绪、情感、态度等因素,它只能诉诸于事实与真理。

辩论逻辑

辩论逻辑
分析方法,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使用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思维必须把思维对象有机联系着的各个部分、方面或因素暂时地割裂开来,孤立起来、抽取出来,从而了解这些部分、方面或因素各自具有的性质以及在整体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方法是形成概念、判断和进行推理不可缺少的方法。理性认识来自感性认识,但感性认识所提供的,往往是某种直观的整体性的模糊认识,要从这种直观、模糊的整体性认识中提炼出清晰而具有本质性的认识来,就必须对它进行分析。分析是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首要前提。分析方法同其他的逻辑方法例如归纳法,演绎法、比较分类法等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为用的。分析方法有其重要的认识作用,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由于这种方法侧重认识对象的局部,这就容易使人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而不能把握认识对象的整体。因此,分析的本身不是思维的最终目的,分析之后随之还应当综合。
【反面启发法】拉卡托斯认为,对科学评价的单元应该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成系列的科学理论,而不是个别的结论。科学理论T1,T2,...Tn是一个研究纲领的产物,它由"硬核"和"保护带"两部分组成。"硬核"部分是指理论系列之间共有的某些"不可反驳的"公设,例如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便构成他的研究纲领的硬核。"保护带"部分则是指一个科学理论中除硬核以外的其余陈述,包括一些辅助假说或模型或初始条件。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科学研究纲领的运用进行的。科学研究纲领由方法论的规则组成。其中有的规则是指示人们怎样消解反常,避免科学理论的"硬核"受到损害,这就是反面启发法;还有的规则是指示人们不要被大量的反常所困扰,应专注于规划出科学研究纲领的方针、顺序、战略,这就是正面启发法。

辩论辩题的逻辑推理

辩论辩题的逻辑推理

辩论辩题的逻辑推理
正方,辩题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我认为人工智能不
会取代人类。

首先,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执行一些复杂的任务,但它
仍然缺乏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无论科
学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的思想和创造力永远不会被机器所取代。

”这说明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控制和指导。

正如霍金所言,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人类的监督和引导,否则可能会带来灾难性
的后果。

”因此,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而是会成为人类的助手
和工具。

反方,辩题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我认为人工智能有
可能取代人类。

首先,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已经展现出了超越人类
的能力,比如在医疗诊断、金融交易等方面。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会越来越具备类似人类
的情感和创造力。

比如,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人类世界冠军,展现了超越人类的智慧。

因此,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人类,成
为未来的主宰。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和反方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正方强调了人工智能缺乏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而反方则着重指出了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了超越人类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观察来验证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毕竟,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实践中的。

”。

论辩逻辑

论辩逻辑

8
论辩的作用
1、在探索真理、证明真理方面有重要作用。 2、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3、在宣传真理、驳斥谬误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倡扬科学、发展民主方面,在提高全社 会的文明程度、建设法治国家方面, 在培养 和训练理性精神、完善个人格方面都有重要研究天狼星时发现, 天狼星自行时,并不沿着直线(指大圆的弧),而 是具有周期性的偏差度,忽左忽右地摆动,呈波浪 式曲线。他据此猜想,天狼星可能有一颗伴星,由 于这颗未知伴星的摄动,使天狼星的位移出现偏差。 十年后,经过详细计算和逻辑论证,“天狼星有一 颗伴星”便在理论上得到了支持。但那时还没有能 观察到这颗星的大望远镜,无法进行实践检验。从 那以后又经过了十六年,美国人克拉克制成了18英 寸的望远镜,才有可能对天狼星的伴星给以实践检 验。实际观察表明,天狼星果然有个伴星。
5
反驳的实例
(1)獴不怕蛇毒,这是无稽之谈。因为,獴是 哺乳动物,而没有哺乳动物不怕蛇毒。 (2)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郎宁出生于湖 北襄樊,回国竞选省议员,反对派指责他是吃 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因此具有中国血统。 郎宁回敬说:如果我吃中国奶妈的奶长大 就有中国血统,那么,据权威人士透露,诸 位都是吃牛奶长大的,那么,岂不是都具有 牛的血统?
10
反方:今天电脑裁判可以代替人脑,明天就会有电 脑主席、电脑评委甚至电脑观众。所以我们可以不 难看出电脑裁判最大的利莫过于电脑取代人脑,成 为文化和社会活动中的主宰。裁判和法官哀莫大于 脑死啊!…… 正方:引进是不是等于取代呢?澳大利亚引进了绵 羊,有没有把其他的动物都赶到大海里去呢?中国 早在汉朝的时候,就从西域引进了胡萝卜,两千多 年以来,中国人有没有吃过白萝卜呢? 反方通过一系列吓人的浮想来说明“足球比赛引进 电脑裁判弊大于利”,正方立即指出对方把“引进” 偷换成了“取代”,犯了逻辑错误。

逻辑学-17论证

逻辑学-17论证

二、反证法
• 反证法是通过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论 断为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确定论题为 真的论证方法。 •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设立反论题——要证明一个论 题P为真,就先假定与P相矛盾的判断 “非P”为真。
• 第二步:归谬推演——从反论题出发, 加上其他明显为真的判断,合乎逻辑 地推出一个明显虚假的结论q来。(如 果非p,则q) • 第三步:证明反论题为假——运用充 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由q假, 必然推出非p为假。 • 第四步:证明论题为真——根据排中 律, p和非p不可同假,非p为假, p 就必然为真。
• 第二步:从p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一 个明显虚假的结论q。 • 第三步: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 后件式,由q为假,必然推出p为假。 • 上述步骤的基本模式是: 被反驳的论题:p 论证:假定p为真 (第一步) 如果p为真,则可合乎逻辑地 推出q (第二步) q假;所以,p为假 (第三步)
• 在语言中,归谬反驳的过程常省略为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 如果这辈子杀什么下辈子就变什 么,那么这辈子杀人下辈子就会变成 人了。 • 归谬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做“导 出矛盾法”,即从被反驳的论题合乎 逻辑地推出一对逻辑矛盾来。 • “导出矛盾法”的基本模式是:
• 第一,理由必须真实。 • 第二,从理由能够合乎逻辑地推出论 题。 • 充足理由原则也被称为“充足理由 律”。 • 充足理由原则的两项具体要求,就是 论证规则中关于论据和论证方式的两 条规则。
二、关于论题的规则
• 论题有两条规则: • 规则1:论题必须清楚明确。 • 要做到论题清楚明确,首先自己要对 论题有清晰的理解。在写议论文和发 表演讲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 第一,应将论题鲜明地交代出来,一 般议论文提倡开门见山,就是说要在 论文(或演讲)开始时,直截了当地 表述自己的观点。

论辩论赛的逻辑

论辩论赛的逻辑

论辩论的逻辑逻辑学上的三段论什么是三段论呢?简单的说,三段论就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词项的性质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

是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类理性最基本的思维模式。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着三种不同的判断,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大前提是整体,小前提是部分,只要找对了大前提和小前提,结论就会昭然若揭三段论的词项有两个特点:①任何一个三段论,必须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

②任何一个三段论,其中的每一个词项必须且只能在两个性质判断中各出现一次。

例如:大前提:武术很厉害大前提:凡是金属都能导电小前提:太极拳是一种武术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太极拳很厉害结论:所以,铁能导电苏格拉底提出的三段论:大前提:凡人都有死大前提:凡人都有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有希腊人都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有死结论:所有的希腊人都有死《安乐死是否符合人道主义》的反方逻辑:让人去死不符合人道主义+ 安乐死是让人去死——————————————————= 安乐死不符合人道主义事物的因果联系因果律:物质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一个事物的产生,往往是另一些事物的结果,那么前一个事物就是后一个事物的因,而后一个事物就是前一个事物的果。

例如给一个电炉通电,电炉就会发热,那么通电就是电炉发热的因,而发热就是通电的果。

因果联系是一种普遍联系,无论在自然界中或社会中,都存在着因果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同时因果联系也是一种必然联系,当原因存在时,果必然产生,反之亦然,即当事物的果出现时,因必先于果而存在,因为一个事物不可能无因而果,也不可能自为因果。

任何客观事物的出现都事出有因,都不是孤立的、僵化的,这就是客观规律,任何物质或事物都受到这种客观规律的制约,绝无例外。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逻辑学第十章 辩谬逻辑[精]

逻辑学第十章  辩谬逻辑[精]
5、联结词误用 任何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都是由其命题联结词决定的。如果混淆了
命题联结词,就混淆了性质不同的复合命题。例如: (1)人民要求我们的干部或者有德,或者有才。 (2)只有寒潮到来,气温才会下降。
6、模态词误用 这类谬误的逻辑错误往往是因为混淆了模态命题的模态算子,常表现
为 “或然” 错用为“必然” ,或者“必然”错用为“或然” 。例如: (1)地球可能是运动着的。 (2)雪已下了三天,明天必然是晴天的。
2019/11/15
9
词项型谬误
1、普遍词项和单独词项混淆
普遍词项可以通过“这个”、“那个”、“一 个”、“一家”、“一位”等指示词限制为特定的 单独词项。当这些指示词所限制的普遍词项辖域不 明确时,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一家农民开办的大旅社在解放路上开业了。 “一家”可以有不同的辖域,可以表达: (1)“一家农民(一户农民家庭)办的大旅社”, (2)“农民(可以是一村农民或者农民企业集团)办的一家大 旅社”。
--进入--
第十章 辩谬逻辑
第一节 辩谬概述
论辩、诡辩与谬误
辩谬逻辑:运用逻辑知识探讨在论辩中如何识别和纠正谬 误、破斥诡辩的逻辑。
辩谬逻辑的作用:识别谬误和纠正谬误,提高批判性思维 的能力。
辩谬逻辑研究的重要范畴:论辩、诡辩与谬误。
论辩(辩论):是双方或多方具有互制性、对抗性的论争 过程。
2、直言命题误用 这类谬误常表现为量项的限制失当,或联项的否定失当等。例如:
(1)有的贩毒分子是犯罪分子。 (2)失败是成功之母。 (3)到今天,没有人不会否认地球是圆的。
2019/11/15
17
命题型谬误
3、关系命题误用
这类谬误,多半是由于对关系命题内部的逻辑关系没有理顺而产生 的,常表现为错用关系项、关系者项等。在语言上往往表现为语句的残 缺或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例如: (1)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国际主义的观点。 (3)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辩论 2.逻辑技巧

辩论 2.逻辑技巧

初试牛刀: 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
正方: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愚公应该搬家。
学生管理, 教育和惩治哪个更重要?
正方:学生管理,教育更重要。 反方:学生管理,惩治更重要。
举例反驳,能驳倒一个以偏概全的 虚假全称命题,是因为关于某类事 物的全称命题与该反命题之间是矛 盾关系,因此只要举出反例,便可 将对方驳倒。 例如“金钱是万能的”。
三、二难制敌,进退维谷
古时候,有个县官非常可恶,凡来县衙打官司的百姓如果不给钱,就会被 他打得死去活来。当地艺人为此编了出戏,叫《没钱就要命》。 “大胆刁民,见了本官为何不跪?” 艺人指了指身上的龙袍:“我是皇帝怎能给你下跪?” “你在演戏,分明是假的!” “既然你知道演戏是假的,为什么还要把我传来审问?” 二难制敌的辩论法,实际上 是以两个条件命题和一个析 取命题为前提的进行推演的 辩论方法。对方选择哪一个 命题都是不利于自身的。
二、举事证理,直中要害
古代科举,为避免冒名顶替,考生必须写清楚自己的外貌特征,这样考 官才能在考堂上查对。相传在明朝时,有个学生填写自己外貌特征,写 着“微须”。 考官巡堂时看到这个考生脸上有点胡须,便勃然大怒,责问:“你为何 冒名顶替?” 考生十分诧异,说:“我明明写着一点胡须,怎么就没有呢?” 考官说:“'微'即'没有',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考生不服,反驳:“孔子微服而过宋”,这里难道也是'没有'的意思吗?”
在上例中,如果演戏是真的,那 么皇帝是不能下跪的,县官也无 法怪罪“皇上”。如果演戏是假 的,那么县官自然无法降罪于艺 人。 “上帝是无所不能的。” →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自己也无法举起的石 头?
四、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逻辑中的辩证逻辑与归纳

逻辑中的辩证逻辑与归纳

逻辑中的辩证逻辑与归纳(1)什么是逻辑?逻辑成为一门科学,那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这恐怕怀疑的人很少。

我们知道亚氏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叫做“逻辑”,但他明确指出他的研究对象是“三段论”,而这是关于从一个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一些结论的科学。

他的三段论有两种,一是蕴涵三段论,二是归纳三段论。

前者我们不必说,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归纳,因而也是演绎性的。

因此,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逻辑”,就是关于“必然推理规则”,或“必然证明或论证规则”的科学。

他尽管提到过简单枚举归纳,但并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来说的,只是为了和“逻辑”进行对比而从论辩的意义上而言的。

从词源来说: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logos也是指语言中体现的“客观次序”,也是在“必然”意义上讲的。

因此,“逻辑”的本义不仅仅是指“推理规则”,而且是指“必然推理规则”。

逻辑学和其它学科分科的意义,实际上就在这里。

如同当今中国许多人指责经济学没有研究“生产力”一样,硬要逻辑学去研究它的内容是否为真,本来就不合分科的原理。

如果逻辑学什么都可以研究,就应该叫“知识学”。

(2)什么是归纳逻辑?培根提出科学的“归纳法”的时候,并没有说这就是逻辑;而是到了穆勒才把“归纳法”写进了他的《逻辑体系》中。

但是,他不是在“必然推理”的角度来使用“逻辑”概念的,他的逻辑是指建立在一套“程序化规则”的“推理”,至于使用这个规则是否得出必然的结论,那是无关紧要的。

他认为,凡是推理都有权叫逻辑。

可见,就是穆勒自己也认为,根据本来的逻辑定义,研究归纳其实不能算逻辑学。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现代归纳逻辑的大家,如卡尔纳普等根本不认为培根、穆勒的“归纳法”是什么“逻辑”而只认为它是一种“方法”,也不认为现代归纳逻辑起源于他们两个,而是起源于概率论;而最先研究的概率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反对什么“唯理主义”,而是为了解决赌博的问题。

概率论创始人帕斯卡本人就是唯理主义者。

但是,现代归纳逻辑之所以叫逻辑,也不是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门关于“必然性规则”的科学,而是因为它本身已经“演绎化”。

关于辩论的逻辑学基础

关于辩论的逻辑学基础

关于辩论的逻辑学基础辩论作为一种交流和争论的方式,是人们对于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思辨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说服和辩解能力,同时也是逻辑学的基础之一。

在辩论中,逻辑学为辩论者提供了一套严谨和有效的思维工具,以帮助他们分析和推理观点,并用理性和逻辑的方式进行争论。

辩论的基本思维工具之一是逻辑。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思维和论证规则的学科,也是辩论的基础。

逻辑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命题、论证、推理和谬误等。

命题是表达一个陈述性内容的语句,它可以是真实的或虚假的。

在辩论中,辩论者通过命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点,这些命题可以被验证和推理。

论证是辩论中最重要的一环。

论证是通过一系列命题和推理来支持一个观点或结论的过程。

一个有力的论证应该具备逻辑性、充分性和准确性。

逻辑性要求论证过程中的推理必须是符合逻辑规则的,否则就会出现谬误。

充分性要求论证过程中提供的命题和推理必须足够多,能够支持并证明所要表达的观点或结论。

准确性要求论证过程中的命题和推理必须是正确无误的,不能有谬误和错误。

推理是辩论中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

在辩论中,推理是通过提出命题、给出依据和进行推理来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基于一系列的前提和逻辑规则,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归纳推理则是基于一系列的具体实例和类似性质,通过概括和推广得出一般规律或结论的过程。

在辩论中,推理是辩论者从具体的命题和论据出发,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谬误是辩论中必须避免的错误推理。

谬误可以分为形式谬误和内容谬误。

形式谬误是在推理过程中违反逻辑规则的错误,内容谬误是在命题表述和推理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逻辑错误。

在辩论中,辩论者应该学会辨别和纠正谬误,以确保论证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除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工具,辩论还涉及其他的思维技巧和概念。

例如,辩论者需要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能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估。

辩论者还需要掌握事实和证据,能够通过引用权威来源和提供实际证据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逻辑学之论辩逻辑

逻辑学之论辩逻辑

论据是回答“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 论证方式是论据与论题的联系方式,即由论据推出论题所 运用的推理形式。论证方式是回答“怎样论证”的问题,即 怎样从论据中推出论题。
例如:论证“生物是发展变化的”用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论证的作用
1、论证在探索真理、证明真理方面有重要作用。实例如下:
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发现了元素周期 律。根据当时的科学成果,这一定律认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 子量的增加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门捷列夫根据周期律,从 理论上论证了一些当时未发现的元素,如锗、镓等的存在, 甚至对这些元素的某些性质作了描述,这些都被以后的科学 发现所证实。
选言证法
选言证法是运用选言推理来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它是通 过确定除论题所指的那种可能外,选言判断所包含的其余 可能都是虚假的,从而推出论题的真实性。
选言证法的论证过程:
论题:p。或p,或q,或r。非q,非r。所以p。
选言证法的实例:
小偷或由门进来,或从窗进来,或从烟囱进来,或预 先藏在屋里。他不是从门进来的,不是从窗进来的,也不 是预先藏在屋里的。所以,他是从烟囱进来的。
基本粒子是可分的,因为所有物质都是可分的,基本粒 子是物质。
完全归纳论证是运用完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的论证。
例如:对“零族所有元素都是惰性气体。”进行真实性论证时, 就可运用完全归纳论证。即对氮、氖、氩、氪、氙和氡六种气 体一一作考察,得到它们各自都具有“是惰性气体”这一性质, 从而推导出“零族所有元素都是惰性气体。”这一结论。
能让我们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是一种防御手段。
论辩逻辑
第二节 论证
论证
论证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判断的真实性,通过推理 确定另一判断的真实性的言语交际行为。例如:

第9章 论辩逻辑

第9章  论辩逻辑

第二节 论证、反驳与辩护
图尔敏模式的论证评估流程:
第二节 论证、反驳与辩护
图尔敏模式构建的论证如何评估:
➢ 根据或理由得到证实或辩护。
➢ 充分的信息,即根据或理由必须包括所有可获得的、良好的相关信息。仅仅重视支 持某一主张的信息而忽略导向不同结论的信息,更可能导向不正确的结论。 ➢ 保证得到验证。 ➢ 已验证当下境况不属于阻止得出假设性结论的例外情形。当保证遇到反证或例外因 素时,它就缺乏权威性、不适用或者结论成为假的。如果保证不是全称的、绝对的概 括,那就要证明在特定情形中没有例外条件来排除该保证的适用。
第三节 定义与划分
【案例】“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 A. 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 B. 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 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 D. 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
【分析】
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重罪轻判、轻罪重判、无罪而判,对后两种案件进行纠正都可以叫做平反, 而对第一种案件进行纠正,不能叫做平反,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因此,D是正确选项。
辩护论证首先应该准确 理解批评的内容,不至 于离题。其次,辩护也 是提出论证,因而也需 要遵守论证评估标准。
第三节 定义与划分
一、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 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 概念的外延: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总和,即范围。
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是定义和划分。定义是将概念界定为具有独特内涵和外
【分析】
毛泽东同志在论证“中国革命战争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共产党来领导”时,就运用了选 言证法。

第八章论辩逻辑新

第八章论辩逻辑新

(三)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根据论据导出论题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证明分为:
1、直接证明 • 定义:直接证明是从论据的真实性直接推出论 题的真实性的证明方式。 • 特点:从论题出发,为论题的真实性提供正面 的理由,直接推出论题。 • 直接证明的公式是: 论题A;论据B、C…由论据直接推出论题。
【例1】 有一份起诉书这样写到:“被告王某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钱财, 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构成 盗窃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上例即运用了直接证明。
• 必然性证明
演绎证明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所进行的论证。
例如: 基本粒子是可分的,因为所有物质都是可分 的,而基本粒子是物质。(运用三段论推理) 完全归纳证明是运用完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的论 证。 例如:证明三段论规则 “两个特称前提无效” 分为三种情况:(1)II (2)OO (3)IO或OI 通过证明这三种情况的三段论都是无效的, 最后归纳说明两个特称前提无效。
二、论辩与推理
(一)两者的联系 任何论辩思维都要借助推理来进行,论辩的 过程就是推理的过程。两者甚至可以具有完全相 同的语言要素。 论辩的论题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辩的论据 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辩方式相当于推理形式。 论辩 推理 • 论题 前提 • 论据 结论 • 论辩方式 推理形式
(二)两者的区别:
第二节 证明
一、什么是证明
证明也叫论证,就是依据已知为真的命题,确 定某一相关命题真实性的思维过程。如: “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如果生物不 是发展变化的,那么,古生物和今天的生物必 然一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古生物和今天 的生物形态、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 以,生物是发展变化的。”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证明。

浅析逻辑学在辩论中的重要性

浅析逻辑学在辩论中的重要性

浅析逻辑学在辩论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工作、科学研究和政治斗争中,经常发生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和斗争。

人们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立得住,就必须用一定的事实和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并驳斥那些与自己对立的观点。

无论是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是驳斥别人的观点,逻辑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辩论不仅是语言之辩,更是逻辑之辩,逻辑是辩论的核心。

辩论以逻辑思维为前提,逻辑思维是辩论的思想基础,辩论是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

从逻辑学的产生来看,无论是在古希腊伯利克里时期和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这些时期社会都推崇论战、哲人之间的论辩,不同哲学观点的人论辩。

雄辩家们唇枪舌剑,纵横捭闽,忽而谈古,忽而论今,时而撒开。

时而收拢,看似云天雾地,实则一环紧扣一环。

论辩与逻辑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正是在论辩中一些人慢慢发现了人们思维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与规则,对其进行研究,并最终形成了后来的逻辑学。

没有论辩,也就没有逻辑。

正是论辩,才使逻辑学得以萌生。

人类文明史充分证明,无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还是印度的因明学,或是我国古代的墨辩逻辑都源于论辩,是论辩的发展。

而人们只有通晓逻辑,才能在论辩或演讲中出奇制胜,立于不败之地。

一、辩论的基本逻辑规律辩论是需要以思维带动语言的,思维是要遵循一定逻辑规律的,辩论最基本的逻辑有以下四点:1、同一律。

用语言解释就是A是A自身。

所谓论点要前后一致,观点自身的表述过程中和几次表述中不能有不同,违反则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

另外一层含义在于,论点表达必须与题目讨论本意想一致,这种故意的偷换概念的情况很常见。

2、矛盾律, A不是非A,相互矛盾的命题不可同时为真,必有一假。

这是检验辩题的基本思维,如果辩论双方题目不符合矛盾律要求,同时为真,辩论将成为一场没有意义的争执。

违反矛盾律的可能性不大,除了一种情况,一方在论证的过程中拼命想把对方观点包容进去,其实这是很愚蠢的行为,包容了对方,最多可以说他的观点不全面,肯定不会是错误的。

关于辩论的逻辑学基础_辩论演讲稿_

关于辩论的逻辑学基础_辩论演讲稿_

关于辩论的逻辑学基础一、同一原则同一原则源自逻辑上的“同一律”。

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正确思维所必须。

因此,同一性原则是辩论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辩论赛要求,教练和队员之间,队员与队员之间对辩题与立场的理解同一,对有关要领和判断的内涵把握同一;要求在整个辩论过程中,立场确定、首尾一致,论辩一贯,没有矛盾。

二、充足理由原则充足理由原则要求:在一个论证过程中,一个判断被确定为“真”,总得有充足理由。

其符号表示的公式为:œ(aõb)∧a õb意思是,如果a能够推出b,而且a真,则b真;换一种容易理解的廉洁就是,如果a事件发生能导致b事件发生,现在a事件发生了,所以b事件一定会发生。

总之,a是b的充足理由。

这是逻辑推理的最最基础的一条规则。

充足理由原则在逻辑上要求:(1)理由必须是真实的;(2)理由与推断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违反了这两个标准中的任意一个,就会犯“虚假理由”或“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辩论赛要求参赛双方,对所持立场及其论证过程均应以充足理由为根据,在主观立场与客观实际之间建立起必要而正确的联系。

三、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的原意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意思是说,要根据实证,求索真相。

也就是说,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实事)中寻找其内部联系(求),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我们:尊重事实,服从真理。

不仅在为本方辩护时要遵循这一原则,就是在反驳对方时,同样遵循这一原则。

辩论中常见的“(把对方)推向极端,然后加以反驳”的技巧只能偶而为之,不能作为一种基本技巧、频繁地使用,否则给人造成强加于人的、不实事求是的感觉。

不仅反驳无力、无理,而且有失风度。

四、平等原则平等原则的关键是人格平等。

这种人格上的平等要求辩论队员在竞赛中,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对手、对待评委、对待观众,对待所有的工作人员。

关于逻辑学在辩论赛当中的运用(定稿)

关于逻辑学在辩论赛当中的运用(定稿)

关于逻辑学在辩论赛当中的运用(定稿)关于逻辑学在辩论赛中的运用关于逻辑学在辩论中的运用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的科学。

在我国的古代和近代,人民对以主要研究推理和论证为对象的学科也给予过各种名称,如“论理学”、“理则学”、“名学”、“辩学”等,可以说逻辑学一直以来就存在和发展于人们各种形式的辩论中。

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在探讨问题、表达见解的时候,思维的清晰与准确恰恰是辩手高水平的体现。

对于辩论的初学者来说,仅仅凭借生活经验以及对辩题资料的仔细分析和观察来理清论点的条理,往往也可以做得不错,但是这样整理思路既耗时耗力,又难免有纰漏,还容易因为辩题的形式不同而造成比赛的发挥不稳定。

而如果根据逻辑学来分析问题,则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破题的思路以及需要查找例证的方向。

所以,辩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善用各种逻辑学规律,很有利于形成真正有杀伤力而且底蕴深厚的辩风。

在这里我把我有限的逻辑学知识全部整理出来,以逻辑学为线索谈一谈我对辩论的一切可以想得起来的体会。

各位看到这篇东西的队友能理解多少算多少,其实应该是不难理解的,辩论是有趣的东西,逻辑学亦然。

1关于逻辑学在辩论赛中的运用一、对辩题中定义的明晰(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辩论赛的破题立论阶段,辩手首先需要进行的是明晰主要的概念。

在逻辑学上,概念有两个基本特征,要准确的认识概念,首先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准确的了解。

概念的内涵又叫做概念的含义或内容,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概念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具体对象的总和。

例: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南洋理工大学对西安交通大学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更重要反方一辩: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法律学、管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等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